Ⅰ 誰能幫我設計一張中國,世界歷史發展脈絡圖,按時間來
不介意可以參考啦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元謀一帶
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約1.8萬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約0.5-0.7萬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約0.4-0.5萬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時期
二、 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傳予啟,夏朝建立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三、 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32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避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30年 吳派衛溫等率軍隊到台灣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西晉建立,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東晉滅吳
316年 匈奴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後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南宋開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結束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860年 《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四、 近代史
民國(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華民國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
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4年 紅軍長征開始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1年 皖南事變
1947年 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五、 現代史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6年 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改革開放
1992年 鄧小平講話,加快改革開放
1997年 香港回歸
1999年 澳門回歸
Ⅱ 誰能提供些世界歷史名人的圖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C7%F0%BC%AA%B6%FB&z=0
丘吉爾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F%A8%CB%B9%CC%D8%C2%DE&z=0卡斯羅特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8%F1%CD%DF%C0%AD&z=0格瓦拉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0%AE%D2%F2%CB%B9%CC%B9&z=0愛因斯坦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0%CD%CD%D0%BF%CB&z=0巴托克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E%D3%C0%EF%B7%F2%C8%CB&z=0居里夫人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6%F7%B8%F1%CB%B9&z=0恩格斯
Ⅲ 世界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圖片
亞力山大 2拿破崙3成吉思汗4查理大帝5李世民6哥倫布7馬克思8凱撒9漢拔尼10華盛頓
Ⅳ 尋找一張世界歷史人物在一起的圖片
就應該是這張吧
Ⅳ 世界各地風情的圖片、
賽倫蓋蒂平原
長久以來,非洲在我們心目中一直是個遙遠而神秘的地方。說到這片土地,腦海中浮現的畫面相當復雜,有觸目驚心的飢荒、戰亂的新聞紀實照片,有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特別偏好的非洲主題封面照片,當然還有《乞利馬扎羅的雪》中的那隻伏在山頂的獵豹。這片土地決不是一個人,一本書,一部電影就能夠完全展現的,但是不管從何種角度介紹非洲大地,總是逃不開野生動物。被過濾廣告
有人說,野生動物與非洲大陸這片神秘的土地之間有種人類永遠無法介入的紐帶,位於坦尚尼亞和肯亞之間的賽倫蓋蒂大草原驗證了這種說法。
賽倫蓋蒂在馬薩伊語里意思是「永遠流動的土地」,這個名稱也許來源於生活在這片草原上的動物每年大規模遷徙的習性。每到七八月份,草原上成千上萬的動物居民便由賽倫蓋蒂草原西部遷移到北部水草豐美的地方,十月則南下准備產仔,然後再折回到草原西部。年年如此,不論路上會遇到什麼惡劣的天氣和環境,不論路上有多少天敵在伺機吞噬它們的幼仔,它們遷徙的時間和路線像時鍾般准確,如地球自轉般無法變更。這片草原上的動物已經將每年的千里遷徙化入了本能之中。它們為什麼遷徙?為什麼總是走同樣的路線,他們怎麼把這些遷徙的知識傳給族群中的幼仔?科學家們試圖了解其中的奧秘,但你若不是一匹角馬,又怎能知道遷徙對它們究竟意味著什麼?
我們什麼都不知道,我們唯有做一個局外人觀賞與贊嘆。坐著車頂可以打開的麵包車進入賽倫蓋蒂草原,你便走進了奇異的野生動物世界,大象、水牛、斑馬、河馬、羚羊、長頸鹿是隨處可見的,運氣好還能看到獅子、禿鷹或者鴕鳥。只要算準了時刻,守候在動物們遷徙的必經之路上,你便能看到連綿不絕的大隊斑馬,角馬在草原上自由賓士。它們奔跑著,揚起的塵土在陽光照射下好似籠罩在草原上的一層輕紗。也許應該用氣勢磅礴來形容這樣壯觀的遷徙場面吧,耳邊的轟鳴,眼前的馬群,都是生命力量的展示。這力量如此神奇,能沖破一切阻礙。坦尚尼亞政府曾一度出於人類發展的角度考慮,在動物們遷徙的路上設置了有刺的金屬圍欄,阻止它們北上。人類企圖介入賽倫蓋蒂的秩序,阻擋成千上萬的動物進行了千年的旅程,結果當然是遷徙大軍毫不客氣地踏平了圍欄,繼續它們的千里征程。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它們,它們才是這里的主人。賽倫蓋蒂草原的流動不會因為任何一個人而停止。這就是生命的本質。在這里,你會發現,一匹馬最美的時刻是沒有任何騎手駕馭,沒有任何籠頭束縛,自由賓士的那一瞬間。生命的魅力在這些不斷前進的動物身上展露無疑。
也許唯一能夠多少介入賽倫蓋蒂這片神奇的自然世界的人類就是當地土著居民馬薩伊人。不過他們在外人眼裡看來也是奇異一族,他們居住在用牛糞建成的房子里,穿著特色的馬薩伊民族服裝,尤其讓人驚訝的是他們的耳廓上穿滿了各種飾物,甚至連鼻子上也都掛滿了飾品。他們同樣是我們無法了解的一群人。
我們不會停止我們對賽倫蓋蒂的探索,而賽倫蓋蒂的主人也不會因為我們的打擾而停止他們的遷徙。賽倫蓋蒂的流動是永恆的。
地理概況:
非洲東部,肯亞和坦尚尼亞之間的草原,方圓31080平方公里,包括坦尚尼亞的賽倫蓋蒂國家公園和肯亞的馬薩伊瑪拉野生動物保護區,其中,馬薩伊瑪拉野生動物保護區是肯亞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也是土著人馬薩伊人聚居的地方。
語言:
斯瓦希里語,英語,馬薩伊語
氣候:
最低平均氣溫15攝氏度,平均最高氣溫26攝氏度,每年三月到六月為雨季。
野生動物:
賽倫蓋蒂草原上生活著200萬種野生動物,包括150萬頭瞪羚,2000頭獅子和250頭獵豹。每年六月,草原上的乾季開始,成群的野生動物便從賽倫蓋蒂草原西部大規模遷徙到北部有河流的地方,待到雨季開始,動物們又到東南部去產仔,然後再回到草原西部。它們每年都走著同樣的路線,周而復始,年年如一。
盧瓦爾河谷――法蘭西花園
要完整領略法國風情,只消去兩個地方,一是巴黎,一是盧瓦爾河谷。如果說多元文化匯聚的巴黎代表法國浪漫而前衛的一面,那麼盧瓦爾河谷則是法國恬靜古典的後花園。巴黎的美,美在各種文化風格的撞擊和矛盾之間;而盧瓦爾河谷則美在她甜美純粹的法蘭西風情。
盧瓦爾河是法國第一大河,她最美的一段便是中遊河谷。河流兩岸有許多精緻的小山丘 被過濾廣告,古老的城堡掩映在綠樹叢中。這些古堡大都建於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幽深的古堡宅院,青苔斑駁,為這個法蘭西花園增添了幾分滄桑感。英法百年戰爭時期,法國王室曾經逃到盧瓦爾河谷避難,因此盧瓦爾河谷也被稱作「帝王谷」,不少古堡都留下了皇室的奇聞軼事的傳說,這使得城堡變得更加神秘起來。
最著名的城堡要數神農索堡(Chenonceau),城堡左右兩翼分跨盧瓦爾河支流察爾河(Cher)兩岸,中間由五孔廊橋相連,常被譽為「停泊在察爾河上的船」。這是盧瓦爾河谷所有古堡中最富浪漫情調的一座,許多新人都選擇在這里舉行婚禮。城堡建築風格極具文藝復興時期的奢華優雅風格。這里曾經居住過多位國王的愛妃和貴婦人,因此,和古堡相關的軼事總少不了愛情的影子。最著名的「傳說」最亨利二世的愛妾黛安娜(Diane)和王妃卡特琳娜(Catherine)之間的爭風吃醋。這座優雅空靈的城堡原是亨利二世贈給愛妃黛安娜的禮物,後來亨利二世在一次試槍比賽中喪命,後宮大亂。結果卡特琳娜獲權,趕走了黛安娜。經過歷代女主人的細心打理,城堡的擺設盡顯法國王室的奢華與典雅,徜徉在古堡中,看著布置奢華的房間,可以想像當年王公貴族浮華奢靡的日子。
香堡(Chambore)是盧瓦爾河谷地區又一座神奇的所在。它興建於弗朗索瓦一世,是法國王室狩獵的行宮。然而當初修建城堡的動機卻僅僅因為弗朗索瓦一世愛上了住在這里的一位姑娘。這是盧瓦爾河谷所有城堡中最大的一個,城堡內共有440個房間,84處樓梯,光煙囪就有365個。城堡內最特別的是雙舷梯,這種樓梯有兩組獨立而又相互交錯的欄桿,據說這樣的設計可以避免王後和國王的情婦相遇發生糾紛。香堡的建築風格結合了法國傳統的建築藝術和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被法國人視為國寶。1981年,香堡列入了世紀遺產名錄。
有雜志毫不避諱地直接說盧瓦爾地區的法語是最純粹的法語,並不怕這會引起所謂「有失偏頗」的抨擊。也難怪,這里誕生了現代小說之父拉伯雷。拉伯雷曾說:「生我養我的,正是盧瓦爾河谷這個法蘭西花園。」盧瓦爾河谷不僅孕育了拉伯雷,還有女作家喬治?桑、普魯斯特、巴爾扎克、迪卡爾等,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便在這里寫成。他們的生活,他們的作品都與河谷的美麗分不開,同時也讓這個法蘭西花園更添一份淡淡的書香,可以說是盧瓦爾書寫了他們,或者是他們書寫了盧瓦爾。
盧瓦爾河谷最具有法蘭西花園特色的是日落景色。你是否想過在某個初夏的黃昏,坐在某個可以俯瞰盧瓦爾景色的陽台上,看對面神秘幽靜的古堡和遠處的葡萄園被落日余輝染成莫名的斑斕,完全是一幅印象派大師莫奈的作品。一顆細小的石子便讓水中城堡的倒影隨著水波一圈一圈盪漾開去。空氣中是河谷花草的淡淡幽香,而你的手中正端著一杯盧瓦爾河谷出產的白葡萄酒。這樣一種純粹法國的悠閑風情,除了盧瓦爾河谷,世界上還有哪個角落能找到?
地理概況:盧瓦爾河谷是位於法國中部、盧瓦爾河中游的平原流域,方圓27500平方英里。盧瓦爾河是法國最長的河流,全長約1020公里,沙質的堤岸,每年秋天進入汛期。
地區人口:五百五十萬人
曾在此居住過的名人:喬治 桑,德帕狄約、普魯斯特、巴爾扎克、拉伯雷、迪卡爾等
氣候:氣候溫和
特產:古堡、白葡萄酒和作家
其他城堡:布盧瓦城堡(Blois),雪瓦尼城堡(Cheverny)等
布盧瓦城堡:曾經作為法蘭西皇城達一世紀之久,城堡的建築出處都突出法國王室的象徵——百合花的形象。
雪瓦尼城堡:盧瓦爾河谷所有城堡中傢具最華麗的一座
梵蒂岡
我愛聖彼得大教堂,它是地球最美的裝飾品。
——愛默生
我們中間的大部分人每天都重復地過著日子,工作一成不變,生活沒有激情。也許會有這么一天,忽然之間一切都不一樣了,變化的原因可能有千百種,但是其中必有一種是因為 被過濾廣告你到了梵蒂岡。
幾乎沒人能抗拒梵蒂岡的魅力。這個面積只有44公頃、總人口不過1000多人、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卻是全球八億多天主教徒的信仰中心,除去本身的輝煌史跡,這里陳列了太多的藝術巨作,令人心馳神醉。
乍然進入這藝術的寶庫,一瞬間,彷彿掉進了中古世紀的時空,任你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人,也難免失神。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羅丹、康丁斯基、達利、蒙克……這一個個平時只能仰視的名字忽然成了眼前真實的存在,密密地在你身邊織起了一道網,網住你的眼睛和你的心。羅丹說,藝術是心靈深入大自然,發現它蘊含靈性而感到的歡悅。而梵蒂岡的氣質是藝術在歷史的長河中經過無數次洗禮,無數次沉澱才成就的。每個人都可以把梵蒂岡當成一本書來讀,一本超越政治、利益、金錢的人類文明藝術史的教科書。這里的每一件藝術品洗去了幾百年人世浮沉的傷痕,洗去了俗世榮辱的塵囂,在其中走上一遭宛如經歷了一次純美的朝聖之旅。
直面藝術本身,品味隱含其中的歷史情緒時,無論是誰都會浮想連翩。登上聖彼得大教堂圓頂,羅馬街景盡收眼底的剎那,有如在湖中投下了一枚石子,心中被遺忘很久的幸福和感動,悠悠如浪花般擴散開去。第一次,為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而深感驕傲。
國名:梵蒂岡城國
首都:梵蒂岡城
地理位置: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地處台伯河(the Tiber River)右岸。
面積:0.44平方公里,不到紐約中央公園的八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
人口:約1400人,常住人口僅500人
氣候:典型的地中海式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貨幣:梵蒂岡里拉?歐元?
元首:教皇
宗教:世界天主教中心,特殊的政教合一的國家。梵蒂岡城早在公元8世紀已成為教皇國的中心。1870年義大利王國吞並教皇國,教皇退居梵蒂岡。1929年,義大利與教皇簽署協議,梵蒂岡成為主權國家。
主要景點:
聖彼得廣場(St. Peter's Square)被稱為世界上最對稱、最壯麗的廣場,是17世紀著名建築大師貝尼尼花了11年時間建成的傑作。廣場呈橢圓形,長340米,寬240 米,兩側由半圓形大理石柱廊環抱,284根圓柱和88根方柱,分排四列,形成三條走廊。朝向廣場的每根石柱頂端的平台上,各有一尊3.2米高的大理石聖徒像。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高26米的方尖石碑。碑尖上是釘死耶穌的十字架造型,建造石碑的石料是當年專程從埃及運來的。在廣場兩側各有一個銀花飛濺的美麗噴泉。
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位於廣場的西南面,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整棟建築呈現出十字架的結構,造型傳統而神聖。教堂最早建於324年,在十五世紀時開始改建,經過不少頂尖的建築師和藝術家的參與修改,完成於1626年。聖彼得教堂不僅外形富麗堂皇,更是一個藝術寶庫。
大教堂東西長187米,南北寬137米,能容納5萬人,屋頂和四壁都飾有以《聖經》為題材的繪畫,不少是名家作品。最著名的雕刻藝術傑作主要有三件。一是米開朗基羅24 歲時的雕塑作品《聖殤》,二是貝爾尼尼雕制的青銅華蓋,三是貝爾尼尼設計的聖彼得寶座。此外,教堂中央的穹隆拱頂是米開朗基羅設計的,雙重結構,周長71米,為羅馬全城的最高點,遊客可以乘電梯登頂俯瞰羅馬全城。教堂左側有衛兵守衛,他們身穿的別致制服500年不變,手中的長戈也是15世紀的產品。
梵蒂岡博物館(The Vatican Museum),位於聖彼得教堂北面,佔地約5.5萬平方米,建於公元5世紀末,早期為教皇的一座宮庭,後來改成綜合性博物館,擁有12個陳列館和5條藝術長廊,匯集了希臘、羅馬的古代遺物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精華,收藏有
帛琉——太平洋島嶼
帛琉(Palau)是位於西太平洋關島以南700英里處的群島國家,是太平洋進入東南亞的門戶之一。
帛琉由大島(Babelb),科羅島(Koror),貝里琉島(Peleliu),安佳島(Angaur)等主要島嶼,北邊一些環狀珊瑚島,以及西邊的洛克群島(Rock Islands)組成。當地傳說,帛琉是由一個很貪吃的男孩尤伯(Uab)的身體變來的。他吃光了所有的能吃的東西, 被過濾廣告弄得鎮上鬧起了飢荒,因此大家決定除掉尤伯。大家在尤伯四周點上火,火勢蔓延到尤伯身上時,他躺倒在地上拚命掙紮起來。於是他的腳變成了貝里琉島和安佳島,他的雙腿變成了科羅島,而他碩大的身軀就成了大島。這個怪異的傳說,不知最初是不是當地人用來嚇唬小孩子,告誡他們不要太貪吃時想出來的。島上的物產只有椰子、甘蔗、菠蘿、番薯之類,糧食和生活用品都靠進口。如此看來,島民對飢餓的恐懼倒也不無道理。
帛琉大大小小340個火山島和珊瑚島中只有8個島有常住居民。群島分布在南北長640公里的海面上,全國海岸線長達1519公里。到這里來的外國人多半都是為了領略熱帶海洋風光,搖曳的棕櫚樹,溫和的海風,銀白的沙灘,還有水下奇觀。這里是著名的潛水聖地。
如果你嚮往真正純凈的海水,那麼帛琉便是你尋找的世外桃源。帛琉的洛克群島是太平洋最純凈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免遭工業污染的最後凈土。不論是艷陽高照的白天,還是溫潤可人的夜晚,你都可以走在雪白細膩的沙灘上,感受世上最最清澈透明的海水。這里的海水有一種奇異的藍綠色,那樣純凈而又詭異,讓人不敢相信,不敢觸碰,只怕一伸手便打破了眼前的美夢。在帛琉,你會重新學到什麼是海,什麼是地,什麼是光,什麼是熱。熾熱的空氣,清涼的海水,在這里,忘記自己,忘記外面的世界實在不是件困難的事。上帝創造帛琉似乎就是為了顯示自己能夠創造出一個多麼美妙的世界。
歷史自然風貌:
4000年前就有人居住。1710年被西班牙探險家發現。1885年被西班牙佔領,1898年被西班牙賣給德國。一次大戰中被日本佔領,二次大戰期間被美國攻佔。1947年,聯合國將其交美國託管,與馬紹爾群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構成太平洋島嶼託管地的4個政治實體。1969年,帛琉開始就未來政治地位同美國談判。並於1982年8月與美簽訂了《自由聯系條約》。但該條約在多次公民投票中,均因未達75%的法定多數而未能獲得通過。1993年11月舉行第八次公決,終於順利通過了該條約。根據該條約,帛琉於1994年10月1日結束其託管地位,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但與美國仍保持特殊關系。同年12月,帛琉加入聯合國。
帛琉屬於熱帶海洋性氣候,四季都是夏天,天天都有艷陽高照的好天氣,即使是在7月到10月的雨季,也頂多隻有午後的雷陣雨。
通用語言是英語,通用貨幣是美元。
巴黎
巴黎似乎從來就是一座夢想中的城市。在官方網頁上,她被稱為「光之城」,光在西方人心目中一向是上帝的化身,也許巴黎人認為自己離上帝更近一些。也難怪徐志摩當年曾感嘆「到過巴黎的一定不會再稀罕天堂。」也有人叫她「巴比倫」,那是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在小說《重返巴比倫》中對巴黎的稱呼——一個只有奢華與享樂的夢想之都。也許沒人能說清巴黎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城市,但每個人都確信他們在巴黎度過的會是此生最難忘的日子。被過濾廣告 大多數遊客心中嚮往的,是一個古老而浪漫的巴黎,也就是沿著盧浮宮——香榭麗舍大街——協和廣場——凱旋門這條完美的中軸線開始他們的旅行。的確,巴黎是個極具歷史感的城市,這里的名勝古跡已足以讓人流連忘返。與這些經典古跡並存的又是另一個巴黎,一個充滿前衛與波西米亞氣息的巴黎。
只要搭上巴黎的地鐵,就能清楚地感覺到這一點。巴黎地鐵歷史悠久,有些車站特意原封不動地保留了原來的風貌,看起來好像一座古董博物館,而有的車站又充滿未來氣息,有如科幻世界,比如la défence地鐵站。從這一站走上地面,矗立在你面前的就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誇張無比的「新凱旋門」。實際上這是一個可以容納5000人辦公的大廈,它的獨特之處就是這個可以把整個巴黎聖母院放進去的大門。有趣的是,新凱旋門正處在盧浮宮——香榭麗舍大街——協和廣場——凱旋門這條中軸線上,居心叵測地與凱旋門遙遙相望,大有打破完美和諧的野心。
如此「離經叛道」的建築在巴黎絕非僅有。如果說盧浮宮代表著法蘭西的古代文明,那麼蓬皮杜中心便是現代巴黎的象徵。這里是前衛藝術的殿堂,展出了西方20世紀以來各種風格的藝術作品。而中心本身的設計也是給人強烈視覺沖擊的前衛建築藝術。所有的柱子,樓梯,管道等等以前要刻意藏匿的東西都被放在室外,整座建築看上去好像被五顏六色的管道河鋼筋纏繞著的化學工廠廠房。當初這個「怪物」當然也曾備受非難,不過現在它已經與巴黎的其他古典建築相安無事。
巴黎也許是最受異鄉人歡迎的城市,它幾乎成了文學與藝術的「麥加」,有多少世界著名的藝術家和作家在這里居住生活過?還是問有多少沒有到過巴黎吧,那樣計算方便一些。19世紀中期以後,巴黎更是成了一座放逐者的城市。這里有寬松政治氣氛,有學生,文人,藝術家掀起的反文化潮流,也就是所謂的波西米亞文化,所以人們選擇到巴黎來流浪。20世紀二三十年代,巴黎聚集了眾多美國作家,包括海明威,菲茨傑拉德。這群年輕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被一戰沖擊得無處藏身,他們受不了,逃了出來,他們需要藝術氛圍,因為他們還要繼續以創作為生,同時他們也拋不下感觀和物質享受,他們需要咖啡,需要女人和葡萄酒,需要舞會,於是他們逃到了巴黎。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巴黎,似乎也只有巴黎才能夠包容這群時而清醒,時而酒醉的年輕人。他們只是巴黎的匆匆過客,但卻在這個停留的城市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他們用筆讓巴黎的瞬間永恆,也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永遠留在了巴黎。走在塞納河邊,坐在路邊咖啡館里,一個異鄉人也許能體會到巴黎城裡某種淡淡的憂郁和流浪情結。上個世紀「迷惘一代」在這里留下了太多流浪和感傷氣息,到今天都揮之不去。漫步巴黎的時候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會在記憶里留得更久一點,是凱旋門還是某個下午在某個露天咖啡館的一杯咖啡。
「巴黎不僅僅是個地方,它已經成了一種精神狀態。」無論你是誰,都可以在這個既懷舊又前衛,既寧靜又喧囂,既國際化又本土化的城市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劑量心靈解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巴黎是最適合異鄉人停留的。你可以去盧浮宮欣賞《蒙納麗莎》,也可以去蓬皮杜中心看畢加索;你可以去巴黎歌劇院,也可以去香榭麗舍大街上的紅磨坊;你可以到巴黎來逃避生活,也可以來這里純粹地享受生活。
其實巴黎在世界各處無所不在。也許你沒有去過巴黎,但你很可能在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某個叫做「左岸」的咖啡館里留連;你不必出國門,就可以領略來自巴黎(或者號稱來自巴黎)的時尚產品,可以感受巴黎「春天」。可是你打算什麼時候去一趟真正的巴黎呢?
地理位置: 法國北部,塞納河邊
人口: 210萬
氣候: 溫和的海洋性氣候
值得游覽的景點:
盧浮宮:原本是法國王宮,自1190年建成以來,這里曾居住過50位國王和王後。現在盧浮宮已經成了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收藏著40萬件來自世界各地的稀世珍寶。它包括六大展館,198個展覽大廳。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便收在繪畫館中,而愛神維納斯雕像則立在古希臘與古羅馬藝術館里。
凱旋門:與盧浮宮遙相呼應,是拿破崙為了讓人記住自己的輝煌戰績下令修建的。拱門的頂端和內側都雕刻著波拿巴獲得的大大小小戰役的勝利,內牆上還有他手下588名將軍的名字。每年的重大節日或是特殊慶典,法國民眾都會在凱旋門下狂歡。凱旋門已經成了法國的標志。凱旋門下是為了紀念兩次世界大戰陣亡將士的無名烈士墓。每年7月14日法國國慶,法國總統都要到這里來獻上花圈。
巴黎聖母院:聖母院是哥特式建築的傑作,處處都有精美的雕像和浮雕。不過大部分人到巴黎聖母院來並不是為了看建築,而是塞納河上的日落。到黃昏,教堂里的人才慢慢多起來。據說為了上教堂塔頂看落日,有時得排上一個小時的隊。
艾菲爾鐵塔:如今已經成為巴黎,甚至法國的象徵的埃菲爾鐵塔,當年建成的時候頗受爭議,當時聯名抗議的各界人士達到300人之多,其中有著名作家左拉和小仲馬。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巴黎人逐漸接受並且愛上了這個鋼鐵「巨人」。不知為什麼很多人選擇在這里自殺,到1971年已經有370人之多,塔頂因此安上了護欄。
加拿大濱海諸省
如果你碰巧知道小說家露西?蒙哥馬利(Lucy Maud Montgomery)和她著名的小說《清秀佳人》(Anne of Green Gables),那麼對於愛德華王子島一定不會覺得陌生,因為這里正是作者和書中女主角安妮的故鄉。
「馬車行經蘋果樹林下,頭下連綿的白花拱形天蓋發出沁人幽香,天蓋盡頭呈現七彩絢爛的晚霞,紫色暮靄籠罩著大地……」書中的安妮為初見的美景目瞪口呆,事實上,初到愛被過濾廣告德華王子島,每個人的反應都是這樣。
在這塊海外大陸上,四處彌漫著濃濃的歐洲風情。大量的藍、綠、紅揮灑出愛德華王子島的主調,鮮明又柔美。碧海青天之間有海鷗翱翔,小山坡上翠林蔥郁,成群的牛羊徜徉在綠野之間,絳紅的阡陌托起碧綠起伏的農田。海陸交接處擦起朵朵浪花,潮起朝落間,淡紅色的沙灘滾著一道道潔白、淺藍、天藍、寶藍直至靛藍的花邊,層層疊疊地向海洋深處擴散開去。褐紅色斷崖聳立在海灘一側,崖頂綠草如茵,活似一個撒滿了綠粉的可可蛋糕。
當地人口中的「安妮的土地」(Anne』s Land)位於島的中北部。許多人,尤其是日本人,千里迢迢地趕來,只是為了印證書中的描述。這塊土地是對得起書迷的執著的。現在的凱文迪許(Cavendish)還是1908年蒙哥馬利筆下「艾凡利」(Avonlea)的純朴模樣,「綠屋」(Green Gable)也依然一派清爽的立在山坡上,白牆綠頂,被花園、草坪、谷倉、小溪、森林環抱。小小的庭院中,散落著農具、馬車、木椅,房間里擺著安妮的衣物、書本、手提袋,彷彿主人隨時都會回來。窗外,向日葵、玫瑰迎風微笑。到了這里,放下雜念,暢快地深呼吸,盡情地放輕松,空氣中有日光的香味。
靜靜地,悄悄地,愛德華王子島每天守著日出日落,單是那份淡定從容就讓人神往。紅土地勾勒出迷人的景緻,美味的海鮮永遠讓人垂涎,紅發安妮的故事依然為人傳頌,維多利亞式的房舍始終鮮艷亮麗。看似平淡無奇,個中卻透出無限誘惑,也許這就是清秀佳人的特質。
地理位置:緬因州以北,加拿大東部,包括愛德華王子島、新斯科舍省和新伯倫瑞克省。
面積:51000平方哩,佔加拿大國土總面積達1.4%
氣候:潮濕、多風多霧,一月平均溫度在零下5℃,七月平均溫度22℃,八月九月為最佳旅遊季節。
人口:180萬
語言:英語、法語
加拿大沿海諸省饕餮之行:
龍蝦
加拿大沿海都盛產龍蝦,新不倫瑞克省更是有「世界龍蝦之都」的美稱,千萬不能錯過。當地的麥當勞甚至還供應龍蝦卷、龍蝦沙拉和龍蝦漢堡。吃在嘴裡,龍蝦的比例多過麵包。
鮭魚
當地的鮭魚也是頂呱呱的,配上加拿大的另一大特產楓糖,就成了當地的一道名菜:楓糖熏鮭魚。鮭魚肥美,楓糖香濃,但是上菜時的香味就讓人垂涎欲滴。此外這里還有一種鮭魚三明治,用酸黃瓜、鮭魚拌成內餡,加上新鮮茴香,絲毫不覺魚腥,惟有食指大動。
淡菜
淡菜是愛德華皇子島的特產,在每家餐廳都可以吃到。用香嫩可口的淡菜佐以西芹、胡蘿卜,加少許白酒清煮,吃的時候蘸奶油,相當有趣。
各省特色:
新斯科舍省
新斯科舍歷史悠久,古老的漁村和燈塔在該省幾乎各地都有,是賞楓賞鯨的好去處。該省最著名的旅遊景點當數位於省會哈利法克斯(Halifax)西面的佩姬灣燈塔。
新不倫瑞克省
「英法混血」的新不倫瑞克省具有英國與法國阿卡迪亞移民的文化,加上擁有海洋以及大自然風光,可以體驗賞鯨、泛舟、海釣、潛水、帆船和阿卡迪亞文化。省會弗雷瑞克登市擁有眾多歷史建築、展覽館、博物館以及頗具特色的伯伊斯市場(Boyce Market)。從該市到農業小鎮哈特蘭的沿途,兩旁有楓樹、溪流等鄉野景色,秋季時則是一片火紅。新不倫瑞克的冬天被稱作是純白金的,那裡有900公里的越野滑雪道和6000公里的雪車道。
愛德華王子島省
聖勞倫斯海灣中的愛德華王子島省是加拿大面積最小的省份,以「聯邦的誕生地」而著名,它的省會查洛特城(Charlottetown)是1867年加拿大宣布成立自治領的地方。愛德華王子島還以綠屋(Green Gable)聞名,它是作家露西?蒙哥馬利(Lucy Maud Montgomery)安妮故事的靈感源泉。分散在該島的白沙海灘是北美最美麗、最無污染的海灘。
耶路撒冷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塔木德》
自古以來,世界上沒有哪個城市可以象耶路撒冷那樣,被投注那麼多的信仰。身為三大宗教共同的「聖城」,它接受著來自全世界18億教徒的頂禮膜拜,神聖不可方物。
猶太教說,這是上帝賜給他們的土地,古代猶太王國的首都,城內錫安山上還有他們的被過濾廣告宗教聖殿;
Ⅵ 世界歷史地圖詳細圖片下載
你買一本《世界歷史地圖集》吧,我就有一本。
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共175幅歷史地圖,也包括中國的古代,時間跨度到東歐劇變、海灣戰爭。
精裝本,定價55.00
Ⅶ 一套關於歷史的書,有上下兩冊,分別是《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真實圖片,字大,以圖為主的,請問主書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Ⅷ 世界歷史大事件和詳細介紹
世界歷史大事件和詳細介紹:
1.公元前3000年左右 兩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城市國家
兩河: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北部阿卡德,南部蘇美爾。
公元前3000年——2500年蘇美爾形成最早的國家,由幾個地區圍繞一個中心聯合而成。以灌溉農業為主,牧業也很重要。寺廟監管奴隸,為奪取奴隸、土地和對河流灌溉的控制,各國家、城市之間長期混戰,你方唱吧我來唱。頻繁的戰爭、宮殿、寺廟和灌溉工程的修建加重奴隸們的負擔,此時期蘇路帕爾、烏魯克、烏爾、啟什先後稱霸,但人民的處境沒有任何改善。
(8)世界歷史圖片擴展閱讀:
《影響世界歷史的100件大事》 是2009年07月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鍾華。該書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詳細介紹了100件世界歷史大事件。
同時,簡約大方的版式、美輪美奐的圖片、准確到位的圖解等多種要素的有機結合,為讀者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使讀者在輕松的閱讀氛圍中了解歷史大事、把握歷史大勢的同時,獲得更為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愉悅的審美感受。
事件有:古埃及文明的創建、古印度文明的源頭:哈拉巴文化、《漢謨拉比法典》的頒布
大流士改革、佛教的創立與傳播、古希臘文明的象徵:愛琴文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
古希臘奧林匹亞賽會:現代奧運會的起源、羅馬共和國的建立、亞歷山大帝國的興亡
羅馬帝國的興起與崩潰等等。
Ⅸ 世界傑出人物的圖片與介紹(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
喬治·華盛頓(白種人)
喬治·華盛頓是美國首任總統(1789~1797年),美國獨立戰爭大陸軍總司令。1789年,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1793年連任,在兩屆任期結束後,他自願放棄權力不再續任,隱退於弗農山莊園。華盛頓被尊稱為美國國父,學者們則將他和亞伯拉罕·林肯並列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作為美利堅合眾國的奠基人,華盛頓的名字家喻戶曉,他的聲望主要來自3方面的工作:
第一,美國獨立戰爭中的軍事領袖。
誠然,他決非是一位軍事天才,當然也決不能與亞歷山大和凱撒一類的將軍相提並論。他的成功看起來似乎是由於同他對壘的英軍將領的出人意料的無能,另一半才是由於他自己的才能。盡管如此,人們也許記得,當美軍將領遭遇慘敗時,華盛頓雖然也小有失利,但他堅持作戰,終於贏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
第二,立憲會議主席。
雖然他的思想對於美國憲法本身影響不大,但是他的支持者和他的名望對各州批准這部憲法卻起了重大的作用。當時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反對新憲法,如果沒有華盛頓的支持,新憲法就不可能被採納。
第三,美國第一任總統。
美國有一位華盛頓這樣德才兼備的人作為第一任總統是幸運的。翻開南美和非洲各國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一個以 1796年的華盛頓總統民主憲法為伊始的新國家,墮落成為軍事專制國家也是易如反掌。華盛頓是一位堅定的領袖,他保持了國家的統一,但是卻無永遠把持政權的野心,既不想做國王,又不想當獨裁者。他開創了主動讓權的先例──一個至今美國仍然奉行的先例。
與當時的其他美國領袖如托馬斯·傑弗遜、詹姆斯·麥迪遜、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等相比,喬治·華盛頓缺乏創新的精神和深刻的思想。但是他比所有這些雄才大略的人物都重要得多,無論在戰爭還是和平期間,他在行政領導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他任何政治運動都不會達到目的。對美國的形成,麥迪遜的貢獻是重大的,而華盛頓的貢獻幾乎可以說是不可缺少的。
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黑種人)
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是享譽全球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為了推翻南非白人種族主義統治,他進行了長達50年(1944—199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鐵窗面壁27年(1962—1990年)。最終,從階下囚一躍成為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為新南非開創了一個民主統一的局面。
南非終身名譽總統: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
毛澤東(黃種人)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和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從1949年到1976年,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被尊稱為毛主席。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