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簡易歷史

中國簡易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2 16:08:32

A. 簡單的中國歷史發展史

http://www.wendian.com.cn/history/zh.html看看了。

B. 簡述中國歷史(簡單一點)

中國歷史: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

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中國簡易歷史擴展閱讀

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台,共和政體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族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到了漢代通過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國主體民族的基礎。後又通過與周邊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斷攀升,宋代中國人口突破一億,清朝時期人口突破四億,到2005年中國人口已突破十三億。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系內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

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國畫等,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則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中國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

C. 中國近代史簡單概括

中國近代史簡單概括:

1、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此時期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

2、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為中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在此後的近一百年間,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界標,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後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但都屬於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

在整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革命對象和任務性質。

3、在近代史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個: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而前者為最主要矛盾。但兩大主要矛盾在歷史的進程中,呈現出錯綜復雜關系和起伏狀態,兩大主要矛盾規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就是要推翻外國資本-帝國主義,該國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說,近代中國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徹底反帝反封建和實現國家近代化,改變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4、前期綜述(1840-1919年),此時期又稱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其性質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對外國侵略和該國的封建統治,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為政治目的;以發展資本主義為最終目標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較完整意義的一次舊民主主義革命)。

5、此時期從1840年鴉片戰爭始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止,共約80年間的歷史。據教材內容的種種歷史現象的內在聯系及相互關系,形成一個相對完整且嚴謹的知識體系,既能體現出這個時期發展的特點及客觀規律,又能涵容這個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基本知識,可分為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時期(19世紀40年代-60年代初),此時期的歷史大事有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前者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動的非正義的侵華戰爭,即中華民族的反侵略的正義的民族自衛戰爭,而後者是農民階級的革命運動,二者又有十分密切的聯系。

19世紀前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為擴大海外殖民地,以強占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英國等迫切要求中國的市場開放,用戰爭暴力作為達到它們目的的主要手段,而此時中國封建社會已經到了衰落期。

到鴉片戰爭前,已經走到窮途末路,清政府統治腐敗、經濟落後、對內極力壓制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扼殺新思想、新技術的發展,殘酷地剝削人民,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尖銳,對外堅持天朝尊嚴和閉關政策,最終導致中華民族災難的到來。雖說在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是民族戰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軍民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由於清王朝的腐敗、落後及戰爭中的妥協投降政策,戰爭的結局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外來侵略者通過不平等條約,從中國取得了大量的主權,中國的門戶被列強用炮艦打開,中國開始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是指喪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權;"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義,又發展了資本主義。其兩者都有政治、經濟和文化內涵)。

6、而第二次鴉片戰爭是列強對既取得的侵華權益不能滿足,力圖全面擴大侵華,並趁清政府處於內戰的窘境,以"修約"不成製造借口而發動,英法是主凶,美國是幫凶,俄是既追隨英法又單獨作案的兇犯。中國又喪失了許多主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進一步加深。

7、由上可知,鴉片戰爭後的二十年間,中國社會主要呈現出半殖民地特徵,到六十年代又呈現出半封建社會的特徵。但鴉片戰爭並未解決中外矛盾,更激化了階級矛盾,導致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雖由於時代,尤其是階級的局限而最終失敗,但有著極重大的意義且承擔反封建反侵略的雙重任務與一些領導人發展資本主義的新時代特點(社會性質決定),這是以前農民戰爭所不曾有過的,是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拓展資料:

一、理論依據

1、將現代化作為中國近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在中國史學界由來已久。20世紀初年,梁啟超曾經在《50年來中國進化概要》中,從現代化的視角把近代中國五十年的歷史演進過程劃分為三個時期,它們分別代表著中國從傳統向現代社會轉型的三個層面。一是從鴉片戰爭至甲午戰爭,經世致用論和自強運動即器物層面的現代化起步;二是從甲午戰爭至五四運動,維新變法運動即制度層面現代化的變革;三是開始於五四新文化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新文學運動即文化層面的現代化變革。

2、20世紀70年代末起,由於國家確立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現代化事業成為國家和人民共同關注和進行的主要事業,中國近代史研究者在中國近代史研究中以現代化為主題的主張再次提了出來。

3、以現代化為基本線索研究中國近代史,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個話題很快進入了中國近代史前輩研究者的筆下。1990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為紀念建所40周年,舉辦了以"近代中國與世界"為題的國際學術討論會。

4、1949年,毛澤東說:'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是什麼,那就是解決近代化問題了。"

5、胡繩認為:"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幾代中國人為實現現代化作過些什麼努力,經歷過怎樣的過程,遇到過什麼艱難,有過什麼分歧、什麼爭論,這些是中國近代史的重要題目。以此為主題來敘述中國近代歷史顯然是很有意義的。"

6、許多學者明確主張現代化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主題或基本線索。他們認為用現代化史觀考察鴉片戰爭以來的歷史進程,不僅包納了百年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而且還涵蓋了像戊戌變法、清末新政這樣的改革運動和其他眾多的社會變遷,這就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歷史的發展,也較接近歷史的真實。

D. 關於中國的簡易歷史

首先「中國」是一個體驗性的概念,並不實際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實際上也不存在,叫中華不夠資格,畢竟台灣還沒有統一,叫共和國沒有特色,畢竟共和國只是一種政體。
就從「中國」概念產生的時候說起吧。
上古:母系氏族社會晚期,東亞大地上的一個族群漸漸強大起來,他們的領袖,偉大的發明家、軍事家、政治家黃帝打敗了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漸漸成為華夏族群的首領。這個時候,「中國」的意識形成了,但是還沒有形成概念。
後來奴隸制的夏、商建立,「中國」的概念形成,當時只是中原地區而已。武王伐紂成功之後,封建制的周代替夏、商成為新的諸侯領袖,這一次「中國」的概念成熟了。中國成了東及東海,南及五嶺,西及青藏高原,北及蒙古大漠的廣大土地的代稱。又稱華夏。此時也奠定了中國人的基本靈魂核心。後來秦始皇滅六國建立秦帝國,統一文字度量衡,焚書坑儒,設立三公九卿制。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楚漢相爭,項羽火燒阿房宮,後漢朝建立,以黃老治國。
中古: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班超通西域,中國實現大一統。前漢因王莽改制失敗而亡,光武帝中興漢室,但不改外戚、宦官專權局面,董卓之亂後,群雄割據,曹操以許都為根據地,以青州兗州為根據地,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北方(包含西域);劉備借荊州而不還,繼而得益州,據西南;孫策據吳陵之險,繼而得江東,孫權既得江東,統一東南,三足鼎立之勢既成。司馬代曹,西晉統一全中國,曇花一現之後北方大亂,中國北方開始了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後一直到南北朝時期,南方穩定,北方混亂,而江南經濟也漸漸趕超北方。北周外戚楊堅滅掉陳國,統一中國。楊廣修建大運河,但濫用民力,兵變被殺。分封到山西的晉王李靖力挫群雄,重新統一中國。之後刺史壯大,八年「安史之亂」最終使大唐由強轉衰,爾後刺史不斷強大,黃巢起義後,最終朱溫建立後梁,唐朝滅亡。唐亡後是五代十國的紛爭。而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的行為使中國失去了對抗北方民族的屏障,給北宋的滅亡寫下了伏筆。後周大將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立為皇帝。
近古:統一中國,杯酒釋兵權後,中國進入史無前例的文人治國時代,中國基本的政治制度確定下來,出現了商品經濟的繁榮,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遼軍滅北宋後,「中國」偏居江南,但是歷史上少有的國富民強時期。元軍南侵,中國亡矣!但忠臣孝子層出不窮,文天祥尤為漸強。胡擄橫掃歐亞百餘年,紅巾軍首舉義旗,朱元璋統一江南,定都應天,建立明朝,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進行北伐,將元順帝趕出北京,中華復國。明朝雖廢掉丞相,但內閣實力漸強,中後期首輔、宦官專權,貪腐盛行,民心渙散。李自成起義滅掉大明,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大明退守江南,後收復台灣,閩南、西南反復易手,直至施琅叛變,鄭克爽剃發投降,中華復亡矣!直至太平天國起義,漢人方有一席之地,左宗棠、曾國藩等成為中國復國的契機。滿清最終因「皇族內閣」事件盡失民心,孫中山流亡國外組建國黨,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口號。而後滿清出賣路權,四川保路運動後,湖北軍調至四川,武昌新軍乘隙起義,各省紛紛獨立,清帝退位,中華復國,民國成立。
近代:孫先生讓位袁世凱後,中國分裂為南北兩派,諸侯混戰,直到東北易幟,蔣介石成為民國諸侯領袖,中國統一;四一二、七一五政變後,共黨南昌起義,中國再度分裂,中華蘇維埃自瑞金遷都延安後據險關內,後來日寇侵華之際,縱橫捭闔,力量漸增,抗戰結束後奪得東北,遂於民國分庭抗禮。後統一大陸,改國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蔣介石退守台澎金馬,大陸文革、台灣黨禁報禁。
現代:文革結束,黨禁解除,中國民主化改革開始,由於大陸體制化原因,步伐較慢。制止今日,台灣民主化改革過激,一直獨立勢力上台,後國黨復政,至今。

E.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越簡單越好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如下: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F. 中國的歷史事件,越簡單越好!

南京大屠殺

G. 如何能簡單快速的了解中國歷史

只是簡單的了解我建議還是買一本《上下五千年》吧,世界歷史就買一本《世界簡明通史》就可以了,沒必要買什麼《二十四史》啊那些東西,太專業了。你不是搞研究的,一套下來好貴的,我覺得沒用。太浪費。

H. 簡單敘述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悠久,常被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目前發現最早的遠古人類遺址距今約專170萬年。中國歷史分為幾個屬階段,中國大陸官方通常認為夏、商、周三朝是奴隸社會時期,秦朝正式進入封建社會時期,直到清朝滅亡,之後是民主時期的開始,而大陸之外的地區對「封建」的概念和秦至清的社會性質劃分並不相同。從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中國基本上就是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帝制國家。秦朝後,中國歷史的發展受到了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極大影響,佛家在中國的影響也很大,但達不到基督教對西方那樣的影響,中國歷朝政治方針受儒家影響最深。而漢字也使不同地區的人們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這一種文字有不容易改變字體的特點,中國各個地方的語音雖然不同,但對這種文字的理解是相同的,所以漢字也成為中國統一的一種有力的工具,而最先是秦始皇下令統一中國的文字。

I. 誰能簡單概括的講一下中國歷史!

1.夏2.商3.周(1)西周(2)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4.秦5.

J. 中國歷史簡介

1931年,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10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抗戰初期,日軍憑借其先進的武器裝備以及較強的單兵作戰能力,在中國戰場上是屢打勝仗,以至於狂妄到三個月就可滅亡中國。但是不久之後,日軍就遇到了此後一直讓他們心驚膽顫的對手——桂軍,以至於後來的日軍指揮官一看到穿著黃色軍服的桂軍就頭疼不已。

1938年,李宗仁指揮的台兒庄戰役的勝利,全民族的抗戰情緒空前高漲,打擊了日本的囂張氣焰,真正讓日軍對桂軍懼怕的還是桂林保衛戰。

桂林保衛戰日軍出動了近7個師團,15萬兵力,300多輛坦克,30多架飛機,大量重炮。反觀桂林守軍卻只有第一三一師1萬2千餘人,加上後來從桂林各地自參加戰斗的民團,總兵力不足2萬人。他們沒有飛機,沒有坦克,只有火炮22門。此戰桂林守軍1萬9千餘中,1萬2千人戰死,其餘7000多人因日軍釋放毒氣昏迷而被俘虜。

雖然最終日軍還是攻下了桂林,但是他們卻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根據日軍後來遞交給大本營的報告,日軍此役陣亡一萬三千九百多人,傷一萬九千一百多人,失蹤三百多人。

幾十年後,很多日本老兵回憶當年的侵華戰爭一直認為在中國經歷的最殘酷的戰役就是1944年的桂林保衛戰。甚至日軍在戰史里這樣評價道:「桂系鋼七軍是中國軍隊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軍隊!」

閱讀全文

與中國簡易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