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世界歷史人文主義的進步性

世界歷史人文主義的進步性

發布時間:2021-02-07 20:57:05

『壹』 結合史實簡要評述人文主義思想的進步性

人文主義並沒有統一的定義,因為許多不同的人稱自己或被稱為人文主義者,專而他們的世界觀以屬及他們對人的觀念可能很不相同。有些人文主義觀念互相之間非常矛盾。在自由民主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和新教或天主教的思想學派中都有人文主義的派別。甚至古羅馬的時候就已經有今天可以被稱為人文主義的思想流式。那時的人文主義當然與文藝復興或啟蒙運動的人文主義非常不一樣。約翰·沃爾夫岡·歌德和弗里德里希·席勒的人文主義往往被稱為歷史主義,而威廉·馮·洪堡的人文主義則與啟蒙運動的人文主義完全不同。文藝復興時期哲學被看作是思想的根本,而在洪堡的時期科學被看作思想的根本。

『貳』 概括西方人文主義的發展歷程 解決當今世界 等全球性問有何意義題

人文主義在狹義上,是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思潮,其核心思想為:
一,關心人,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價,反對神學對人性的壓抑;
二,張揚人的理性,反對神學對理性的貶低;
三,主張靈肉和諧,立足於塵民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對神學的靈肉對立的天國來否定塵世生活。

人文主義在廣義上,是指歐洲開始於古希臘的一種文化傳統:就是關心人,尤其是關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價值,尤其是尊重人作為精神存在的價值。
西方人文主義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公元前5世紀中葉產生於古希臘的智者運動,是人文精神的發生期;公元14世紀至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是復興發展期;17世紀至18世紀的啟蒙運動,是人文主義思想的成熟期。
公元前5世紀中葉,古希臘產生的智者學派提出了「人是萬物的尺度」這一觀點,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體現和起源。與智者學派同時代的蘇格拉底更重視人的倫理道德,追求人生的真諦。這些思想的形成,對後來的歐洲文藝復興的產生,有著極重要的影響。
文藝復興運動,是指歐洲,主要是義大利,從14世紀至16世紀的文化和思想的發展潮流,其特點是復興被遺忘的古希臘與羅馬的古典文化,而實際上是歐洲資本主義文化思想的萌芽,是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物,反對宗教教義和中古時期的經院哲學,提倡學術研究,主張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

『叄』 西方人文主義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西方人文主義經歷了起源(智者運動)→形成(文藝復興)→發展(宗教改革)→高峰內(啟蒙運動)4個歷容史階段;人文主義精神的發展也歷經了由低級到高級、由感性到理性的變化。不同時期的人文精神具有不同內涵。
1.古希臘時期的人文精神:智者學派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義精神的最初體現。「人是萬物的尺度」的主張,把人置於世界和社會的中心。他們反對迷信,提倡懷疑,強調人的價值和決定作用,成為人文主義的源頭。蘇格拉底更加註重人的倫理道德和知識,主張「認識你自己」,把哲學發展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2.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批判神權統治鼓吹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學,追求知識。
3.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否定羅馬教皇的權威,反對天主教的等級觀念,提倡個人宗教信仰自由。
4.啟蒙思想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啟蒙運動豐富和發展了人文精神的內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學的斗爭推進到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按照資產階級利益構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上來。

『肆』 分析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的進步意義

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體系之一,是提倡關懷人,尊重人、以人為中心的世界專觀。
它在資產階級屬革命時代起過反封建的積極作用,但是,它其中包含過於激進的思想,讓一代人瘋狂的墮落也是事實。
好的例子: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把它具體化為:「自由」、「平等」等口號。

『伍』 結合歷史簡要評述人文主義思想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進步性:從注重基督教的神到注重世俗社會的人,把人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內,反映了人格意識容的覺醒,具有反封建的進步性.
局限性:在強調人的作用時,往往帶有一些個人主義的,自私自利的傾向,使個人私慾膨脹,甚至造成社會混亂.

『陸』 人文主義者的進步性體現在哪裡

人文主義者將宗教虔信與世俗道德相提並論,這雖然沒有擺脫宗教的束縛,但較之中世紀已是很大的進步,意味著世俗道德與宗教道德已經受到同樣的重視。

『柒』 【高中歷史】世界近代史 西方人文主義的興起和發展

文主義在西方文化中的發展,可大約分為:西塞羅時代的人文主義、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和十八世紀德國的人文主義。
這三個階段的人文主義——差異:具體內容
共性:然就它們的基本性格而言,皆不能擔當領導西方文化生命的使命。
——因為它們有其不可克服的限制與不足。

①西塞羅時期的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一概念,成立在西塞羅時期的羅馬,故西塞羅是西方文化史上第一個意識到人文主義內容及其價值的人。
他之所以有這種自覺的意識,牟宗三認為:「是由於羅馬原是一野蠻民族」,故西塞羅的人文主義自覺「正表示野蠻無文的民族開始自覺到自己之野蠻,自己之純為赤裸裸的原始生命之不足,反省到自己之寒傖,而想要過一種有文化的生活。……西塞羅的人文主義,正盡了這個責任。」但因這個責任只落實在「現實生活之重自由、尊理性、富美感,這種廣泛意義的生活情調」之上,因此,這時的人文主義只注意到廣度方面的禮儀規范之上,並沒有由此復向內向深處開發,以彰顯出人文主義得以成立的文化生命的最後根據。
此時的人文主義自覺,正如唐君毅所說,是基於由外在的觀解而來的補漏救弊,並非直接從人之自身而要求自立起來。
這實際上並不是自覺,而是他覺,依他而覺。

這樣一來,此時的人文主義則既有其成就,亦有其限制。
其成就在:這種人文主義能極成有教養、合規范的社會政治生活;
其限制在:這種有教養、合規范的社會政治生活,只是外在的重秩序、尚和諧,實不能凝聚收攝於人的生命中而得以最後的貞定。
因此,可以說,此時的人文主義所成就只是外在的、形式的、美的人間境觀,而這種美的人間境觀因是外在的、形式的,因而是鬆散的、虛脫的,隨時可以滑墜墮落。

這是因為,人文主義若只落實在現實的生活情調之上,即是鬆散的、無「本」的,而無「本」,則自身並不能挺立得住。

②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
在這個時期人文主義之得到世界的意義。
但這個時期的人文主義,依然承繼了人文主義在西方文化中的發展傳統——對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桎梏的對峙和超脫。
故此時的人文主義還是停留在外在比照之後的補救,而不是人自身的自覺自立。
Renanissance的本來意思是「人的再生」,即把人從神的蟄伏之下解救出來。
所謂「再生」——就是:「對於現實的人生,現實的自我,個性的自我,有一種春天之情的喜悅感,而且有一種現實的人間愛」。
這樣,因重視個性的自我,人的普遍的理性的一面被忽略,而特別重視人的氣質性的一面。
因此,可以說,此時的人文主義因對治基督神學而標舉的人的再生,實乃對人的才情等氣質之性的肯定。
所以,文藝復興時期有很多在才情上表現其創造力的科學家、藝術家。對人的特殊的氣質之性的肯定,同西塞羅時期的人文主義尚只停留在外在的和諧的社會政治生活的美的境觀之上,可以說是更進一步地收攝到人自身上來,這是人文主義發展中的一大進步,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的最大成就,因為對於人文主義來說,這是逐漸回歸到「人」這個「本」上來了。
但必然指出的是:人文主義對生命的反省若只到這種程度,而把人文主義得以成立之「本」建基在人的氣質之性上,則依然有其不可克服的限制。
這種限制——主要表現在:此時的人文主義尚不能由個性之我進一步內透反顯出一個與「神」通的普遍的自我。

因此,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總是同基督教神學對顯而成立,其個中關鍵是:此時的「人」,即個性自我只是一個渾淪的整全,尚缺乏反省的破裂、超越的分解的內在工夫,而見一個超越的普遍自我,以作為個性自我的領導原則。
這樣一來,「文藝復興時的人文主義雖表示人性的覺醒,個性自我的覺醒,然其所謂人性仍只是對自神本落下來而說,而落下來自其自身而觀之,又只是一個渾淪的泛說,而個性自我亦只是一個渾淪的整全,因此亦只偏於就才情氣而說」。於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精彩由此出焉,其流弊亦由此出焉。其精彩處乃在:能盡人之才情的個性創造,而產生出偉大的科學和藝術;而另一方面,正如唐君毅所言,也使得「人之一切自然本能,蠻性的權利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一盡量表現之機會;而形成近代文化中另一種人之神性與其獸性之糾纏」。這便是其流弊之所在。

③十八世紀德國的人文主義:這個時期的人文主義是對啟蒙思想的「抽象的知性」的反抗而成立。
而啟蒙思想則是對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的反省而作的凝斂、收縮與沉著。前面說過,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因執著於生命個性的歡欣而成就了偉大的科學和藝術,但這種成就是基於個體生命對大自然的愛好與追逐,它並沒有收縮回來在主體內作一超越的反省與分解。

因此,這個時期的科學成就大多尚處於經驗層面,而科學之所以為科學的知識之學並沒有成立。啟蒙思想就是從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的那種個體生命的愛好中收縮回來,沉著而為知性的精神。所謂知性,就是邏輯數學所規定的「思想主體」(注意,這個「思想主體」並不是主觀的,而是客觀的,因為它——若按康德的哲學來講——實只是一些先天形式,如時空或范疇,如質、量、關系、模態的范疇等,故它是普遍的、客觀的、抽象的。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的)。
這樣一來,「知性」一出現——「則人之心靈之具體而渾全的活動即被破裂分解而為各方面的形態。知性與直覺分開。

因此,了解人的本質亦以『抽象的理性』視為人之本質」。主體為純知性,客體為純自然,知性為知識得以可能的條件,這種收縮回來的基於主體的超越的反省與分解,使得「學之為學」的知識之學得以成立。這是啟蒙思想的最大貢獻。
但另一方面,使得啟蒙思想脫離了人文主義的母體,而成為「非人文的」。因為,若僅以「抽象的知性」視為人的本質,則勢必將人的豐富而質實的內容拉空,而人文主義必須從整全性、豐富性和質實性來看人。這是十八世紀德國的人文主義者起來反抗啟蒙思想的根本原因。

十八世紀德國的人文主義起初是由一批文學家所發起,被稱為狂飆運動。
他們從一種新的生命感情出發,而反對啟蒙思想的「抽象知性」的僵化、空疏。
盡管狂飆運動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一樣,均是從一種生命之情而進入,但狂飆運動有進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的地方在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與中世紀的神本對立,與宗教不相融;而狂飆運動則通過對生命的深深體驗,則見出了宇宙大生命的無限性與彌漫性,從而有一種泛神論的傾向。
盡管這與真正的宗教精神尚有很大的距離,但可以見出此時的人文主義與神本並非絕對地不相容了。

但這,正如牟宗三所言,畢竟是基於文學情調的主體主義的浪漫精神,這是一種絕對的主觀主義,然人文主義必須由主觀主義而進到客觀主義,主體的客觀主義。
後來的萊辛、歌德適時地提出「人格」的概念,就是要把人文主義由主觀主義向客觀主義牽引。 他們借用柏拉圖哲學中的Idea(理型)概念,把「人格」作為生命的理型而內在化於生命之中,導入人文主義之中,從而使人文主義克服主觀主義的浪漫精神而走向客觀主義。
這樣,人在其自身之中有其內在的形成法則,各個人都是從內的無限發展達到其整嚴規定的個性。
「有了人格概念,先把自己的生命內在地客觀化,然後始能肯定人間的一切人文活動,見出其能完成人格的教養作用。這就是移向客觀主義」。

所以,在歌德的基於人格的人文主義看來,人格的發展是個性,同時也是整全性。完全的個性,不能不是「全人」,但不是全知全能,而是人的一切能力都得到充分而健全的發展。

這便克服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因對單純個性的喜悅,而使得人的能力雖得以充分發展,卻又與獸性相糾纏的弊端。

這可以說是這一時期的人文主義的最大貢獻。

然而,歌德等人根據柏拉圖哲學的「理型」而提出「人格」的概念來進入人文主義,其弊端也是極其明顯的。生命誠然要客觀化,從而開出其意義與價值。但歌德等人取途於柏拉圖的「理型」,則是不夠的,因為柏拉圖的「理型」是從對象方面,以一種美學情調的觀解,再佐以邏輯思辯,而把握的「體性學的有」,一種純「形式的有」。

這是一種思辯哲學,由此而進入人文主義並不能盡其全蘊,因為人文主義必須依仗生命自身的覺悟而開啟一個質實的居間領域。
也就是說,依據柏拉圖的「理型」而提出的「人格」概念並不能盡人性主體之切義,不能樹立人之為人的「道德主體性」,並以之真正開辟出價值之源與理想之源。

『捌』 西方人文主義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西方人文主義經歷了起源(智者運動)→形成(文藝復興)→發展(宗教改回革)→高峰(啟蒙運動答)4個歷史階段;人文主義精神的發展也歷經了由低級到高級、由感性到理性的變化。不同時期的人文精神具有不同內涵。
1.古希臘時期的人文精神:智者學派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義精神的最初體現。「人是萬物的尺度」的主張,把人置於世界和社會的中心。他們反對迷信,提倡懷疑,強調人的價值和決定作用,成為人文主義的源頭。蘇格拉底更加註重人的倫理道德和知識,主張「認識你自己」,把哲學發展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2.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批判神權統治鼓吹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學,追求知識。
3.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否定羅馬教皇的權威,反對天主教的等級觀念,提倡個人宗教信仰自由。
4.啟蒙思想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啟蒙運動豐富和發展了人文精神的內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學的斗爭推進到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按照資產階級利益構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上來。

『玖』 如何認識人文主義精神的歷史進步性和局限性

「人文」二字雖為中國文化所固有(《易傳》:「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但人文主義卻是西方文化中Humanism一詞的譯語,也有人把它譯成人本主義。所謂「人本」在西方文化中是相對於「物本」和「神本」而言的。然西方文化占強勢地位的是「物本」和「神本」,前者成就科學和形而上學(哲學);後者成就宗教信仰。人文主義只是在「物體」和「神本」之間作一些補漏救弊的工作。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唐君毅才說:「西方之『人文主義』,差不多均是由於欲對治或反抗某種文化上的偏蔽而興起。」也正因為如此,牟宗三才說:「在西方學術思想傳統里,人文主義不是主流。而且它也是潛伏在那裡,時隱時顯,因此它始終沒有彰顯出來,完成其自身之系統,以為領導其文化生命前進之骨幹。」這就是說,人文主義雖然是西方文化中提出的概念,但因「人」這個「本」被「物本」和「神本」給悶住了,故從人文主義在西方文化的發展來看,並不能盡人文主義的全蘊。那麼,在現代新儒家看來,人文主義在西方文化的發展中到底有哪些限制與不足呢? 人文主義在西方文化中的發展,若就其粗線索勾勒,可分為西塞羅時代的人文主義、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和十八世紀德國的人文主義。這三個階段的人文主義其具體內容或容有差異,然就它們的基本性格而言,皆不能擔當領導西方文化生命的使命,則系其共性。因為它們有其不可克服的限制與不足。關於西方人文主義的限制與不足,牟宗三在其《人文主義的完成》一文中有詳細的分疏與指陳。 首先,看西塞羅時期的人文主義:人文主義一概念,在希臘並未成立,其成立在西塞羅時期的羅馬,故西塞羅是西方文化史上第一個意識到人文主義內容及其價值的人。他之所以有這種自覺的意識,牟宗三認為:「是由於羅馬原是一野蠻民族」,故西塞羅的人文主義自覺「正表示野蠻無文的民族開始自覺到自己之野蠻,自己之純為赤裸裸的原始生命之不足,反省到自己之寒傖,而想要過一種有文化的生活。……西塞羅的人文主義,正盡了這個責任。」但因這個責任只落實在「現實生活之重自由、尊理性、富美感,這種廣泛意義的生活情調」之上,因此,這時的人文主義只注意到廣度方面的禮儀規范之上,並沒有由此復向內向深處開發,以彰顯出人文主義得以成立的文化生命的最後根據。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人文主義自覺,正如唐君毅所說,是基於由外在的觀解而來的補漏救弊,並非直接從人之自身而要求自立起來。這實際上並不是自覺,而是他覺,依他而覺。這樣一來,此時的人文主義則既有其成就,亦有其限制。其成就在:這種人文主義能極成有教養、合規范的社會政治生活;其限制在:這種有教養、合規范的社會政治生活,只是外在的重秩序、尚和諧,實不能凝聚收攝於人的生命中而得以最後的貞定。因此,可以說,此時的人文主義所成就只是外在的、形式的、美的人間境觀,而這種美的人間境觀因是外在的、形式的,因而是鬆散的、虛脫的,隨時可以滑墜墮落。這是因為,人文主義若只落實在現實的生活情調之上,即是鬆散的、無「本」的,而無「本」,則自身並不能挺立得住。 其次,再來看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人文主義之得到世界的意義,是在這個時期。但這個時期的人文主義,依然承繼了人文主義在西方文化中的發展傳統,是對中世紀基督 文藝復興教神學桎梏的對治和超克。故此時的人文主義還是停留在外在比照之後的補救,而不是人自身的自覺自立。Renanissance的本來意思是「人的再生」,即把人從神的蟄伏之下解救出來。所謂「再生」,依牟宗三的理解,就是:「對於現實的人生,現實的自我,個性的自我,有一種春天之情的喜悅感,而且有一種現實的人間愛」。這樣,因重視個性的自我,人的普遍的理性的一面被忽略,而特別重視人的氣質性的一面。因此,可以說,此時的人文主義因對治基督神學而標舉的人的再生,實乃對人的才情等氣質之性的肯定。所以,文藝復興時期有很多在才情上表現其創造力的科學家、藝術家。對人的特殊的氣質之性的肯定,同西塞羅時期的人文主義尚只停留在外在的和諧的社會政治生活的美的境觀之上,可以說是更進一步地收攝到人自身上來,這是人文主義發展中的一大進步,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的最大成就,因為對於人文主義來說,這是逐漸回歸到「人」這個「本」上來了。但必然指出的是:人文主義對生命的反省若只到這種程度,而把人文主義得以成立之「本」建基在人的氣質之性上,則依然有其不可克服的限制。這種限制——依牟宗三的看法——主要表現在:此時的人文主義尚不能由個性之我進一步內透反顯出一個與「神」通的普遍的自我。因此,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總是同基督教神學對顯而成立,其個中關鍵是:此時的「人」,即個性自我只是一個渾淪的整全,尚缺乏反省的破裂、超越的分解的內在工夫,而見一個超越的普遍自我,以作為個性自我的領導原則。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人文主義的進步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