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歷史

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7 15:56:34

⑴ 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歷史

日本帝國主義為了佔中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從1937年6月起,駐豐台的日回軍連續舉答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 1937年7月7日駐華日軍悍然發動「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抗日戰爭爆發。 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 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日軍開槍開炮猛轟盧溝橋,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掀開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吞我國東北後,為進一步挑起全面侵華戰爭,陸續運兵入關。到1936年,日軍已從東、西、北三麵包圍了北平(今北京市)。

⑵ 近代時期日本侵略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

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抗日戰爭。

1、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2、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大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大清帝國的武裝侵略戰爭。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之實。

3、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結束,共14年抗戰。

(2)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⑶ 日本人侵略中國多少年

14年。

1931年,日軍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起開始侵華戰爭,霸佔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則是掀開了日軍全國侵華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協議,自此日本侵華戰爭結束,前後共計十四年。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在中國侵佔大片國土,實施「以華治華」的毒計,扶植漢奸傀儡賣國政權,殘酷奴役、殺害中國人民,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和財產,嚴重的侵犯、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嚴重的分裂了中國,使中國國家的統一程度在抗日戰爭時期受到了嚴重的削弱。

日本在侵華戰爭中製造了一系列令人發指的暴行,比如在佔領區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製造南京大屠殺;用中國人進行「活體解剖」細菌試驗;製造平頂山慘案等;日軍殺害中國平民數千萬,並造成千萬中國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3)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歷史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戰爭和全民族解放戰爭,無論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還是在中國歷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戰爭的勝利,具有著偉大意義,從此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向振興。

1、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在外敵入侵時屢戰屢敗的歷史,是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2、抗日戰爭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戰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抗戰以前,中國在世界上毫無地位可言。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中四大國之一。

3、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掙脫了大部分束縛在自己身上的枷鎖,廢除了帝國列強強迫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4、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中華民族從此由衰落轉向振興。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最危急時刻,被人稱為「東亞病夫」的中華民族終於覺醒了。

5、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根本轉折,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由此走向勝利。

6、抗日戰爭從開始就鼓舞了世界人民奮起抵抗法西斯的侵略,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⑷ 日本侵略中國歷史事實

1894年(農歷甲午年),日本以突然襲擊清朝陸海軍的方式挑起了第一次大規模的侵華戰爭,史稱甲午戰爭。甲午戰爭是日本對外侵略擴張,「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的必然產物。

1894年2月,朝鮮爆發了農民起義,直逼漢城,朝鮮政府請求清政府派兵協助鎮壓。應朝鮮政府的要求,清政府派兵開赴朝鮮,駐守牙山,並按照《天津條約》的規定通知日本。早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政府就確定了以朝鮮為跳板,進而吞並整個中國和亞洲的「大陸政策」,此時便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為借口,派兵入朝。朝鮮政府見日本大軍入境,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希望早日平定起義,以使中日兩國撤兵。6月10日,起義軍與政府達成了《全州和約》,漢城趨於平靜。至此,清政府建議中日兩國共同撤兵,但遭到了日本的拒絕。日本蓄意製造事端、挑起戰爭的圖謀已昭然若揭。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在黃海豐島海面擊沉中國運兵船「高升」號,同時日本陸軍向駐牙山的中國軍隊發動了進攻,挑起了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

在遭到日軍的突然襲擊後,清政府被迫應戰。8月1日,中日同時宣戰。李鴻章任命從牙山敗退的葉志超為統帥,駐守平壤。9月15日,日軍進犯平壤,守衛平壤的清軍有左寶貴、衛汝貴、馬玉昆、豐升阿四軍,加上從牙山撤退下來的葉志超部,約14000人。但身為全軍統帥的葉志超貪生怕死,一聽說日軍逼近,便主張棄城逃跑,被左寶貴強行制止。左寶貴慷慨陳詞,激勵將士說:「敵人懸軍而來,正宜出奇痛擊,令其只輪不返,不敢再正視中原……大丈夫建功立業在此一舉,至於成敗利鈍暫時不必計也。」為了防止葉志超潛逃動搖軍心,左寶貴派親兵把他監視起來。左寶貴親臨玄武門城頭指揮作戰,不幸中炮犧牲。左寶貴犧牲後,葉志超下令全軍撤退,一日狂奔500里,逃回國內。9月16日,日軍佔領平壤,朝鮮盡入日軍之手,使戰火很快燃向了中國本土。

平壤戰役後的第二天(9月17日),日本艦隊在鴨綠江口大東溝以南的黃海海面,突襲中國北洋艦隊,中日兩國海軍發生了一場激戰。戰斗一開始,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受傷,定遠艦管帶劉步蟾代替丁汝昌督戰,沉著指揮。中國海軍英勇奮戰。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在彈葯用完之後,毅然下令,開足馬力沖向日艦吉野號,准備和它同歸於盡,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壯烈犧牲。經遠艦管帶林永升也率領將士戰斗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海戰從中午開始,歷時五、六個小時,中國損失致遠艦等5艘艦只,日本旗艦松島號受重傷、西京丸等4艘受創傷。中國雖然損失嚴重,但主力尚存,日本聚殲北洋艦隊於黃海的預謀並未實現,北洋艦隊只要重整旗鼓,仍可與日再戰,但李鴻章為保存自己派系的實力,卻命令北洋艦隊「保船避戰」,躲進威海衛軍港,不準巡海迎敵。這樣,制海權為日本所控制,此後中國遭到日軍海陸兩路的夾攻。

豐島海戰中,由於眾寡不敵,在頑強抵抗後,「廣乙」艦受傷駛至朝鮮海岸擱淺焚毀。

10月下旬,日軍兵分二路進犯中國東北邊境,第一軍渡過鴨綠江,攻佔九連城,第二軍從大同江海運至遼東半島的花園口登陸,包抄大連、旅順。旅順同威海衛隔海相望,是渤海的門戶,是一座擁有近代化設備的北洋要塞。11月6日,日軍進攻旅大後路重鎮金州,總兵徐邦道率軍應戰,傷亡慘重,金州失陷。7日,大連不戰失陷。18日,日軍進攻旅順。海軍提督丁汝昌見形勢危急,親赴天津,請率北洋艦隊赴援,遭到李鴻章拒絕。而旅順守軍總辦龔照玙早置諸軍於不顧,於日軍進攻前一天逃往煙台,其餘將領也多作鳥獸散。只有徐邦道率軍奮戰,激戰三天,旅順陷落。日軍在旅順製造了慘絕人寰的「旅順慘案」,歷時三晝夜,血洗全城,屠殺我同胞18000餘人。大屠殺的目睹者英國人阿倫在《旅順落難記》一書中寫道:「日軍進城後,滿路都是被殺者的屍體,竟辨不清路來。在一個池塘邊,站滿了日軍,趕著一群老百姓,往池塘里跳。只見水裡有斷頭的、腰斬的、穿胸的、破腹的,攪作一團。有一個婦女抱著一個孩子浮出水面,正往岸邊爬來,日本兵就用刺刀對准她當心扎了對穿,第二個就刺那個小孩,只見刺刀往上一挑,小孩就被挑在槍頭上。在另一個地方,10個日軍兵捉了許多逃難的中國人,把辮子聯在一起,當槍靶子打。有的斬了一隻手,有的割下一隻耳朵,有的斬斷一隻腳,有的砍頭」。1895年在旅順建立的「萬忠墓」碑文記下了日軍的這場暴行:「光緒甲午十月(1894年11月)日本敗盟,旅順不守,官當商民男婦被難者計一萬八百餘名,忠骸火化,骨灰叢葬於此。」

旅順陷落後,北洋艦隊停泊的威海衛軍港,成為日軍進攻的主要目標。威海衛位於山東半島東北部,遙對旅順、大連,港口呈新月形,港灣環抱著劉公島。島上和港灣南北兩幫都設有炮台,與港內艦隊互相配合,可形成立體交叉的強大火力,足以對付海上來的強敵。但是,如果岸上炮台失守,則會形成對港灣和劉公島南北夾擊的形勢。1895年1月20日,日軍為避開從威海港正面進攻, 從威海衛南邊的榮成灣成山角登陸,由陸路抄襲威海衛之背,日海軍從海上封鎖威海衛。躲在港內的北洋艦隊腹背受敵。接著,日軍攻佔南北兩幫炮台。日軍佔領炮台後,把大炮轉向港內,轟擊北洋艦隊。日海軍於2月3日向劉公島和北洋艦隊發動進攻,中國將士英勇抗擊。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號中魚雷後,管帶劉步蟾下令把艦開到劉公島鐵碼頭外面,把軍艦當炮台使用,直至艦上炮彈全部打完,才自行炸沉,劉步蟾也自殺殉國。這時,丁汝昌主張沉船死戰,但部下偷生之徒拒不執行命令,並逼迫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寧死不降,在絕望中自殺殉國。2月12日,美籍洋員浩威盜用丁汝昌名義草書乞降,交出殘艦11艘、劉公島上的炮台和軍資器械。北洋艦隊至此全軍覆滅。3月,日軍集中兵力攻佔遼東,先後佔領了牛庄、營口、田莊台等軍事要地,所到之處,肆意燒殺。

甲午戰爭爆發後,由於清政府和清軍部分將領的腐敗無能,無論在朝鮮戰場還是在中國國內戰場,總是屢戰屢敗。早在日軍佔領遼東半島後,清政府便開始通過外交途徑向日本請和。威海衛失陷後,清政府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議和。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承認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和澎湖列島,賠償軍費白銀2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開辟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等地為商埠。由於沙俄等國出面干涉,日本把遼東半島歸還中國,但中國給日本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作補償。《馬關條約》是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不平等條約,日本從中國掠奪的數億金錢,為其進一步發動侵華戰爭奠定了物質基礎,割佔台灣使得台灣寶島離開祖國長達半個世紀,台灣同胞從此陷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殘酷殖民統治。

⑸ 日本侵略中國的「十大歷史事件」是什麼

日本侵略中國的「十大歷史事件: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濟南慘案、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扶立偽「滿洲國」,731細菌部隊。

1,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2,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英語:Russa-Japanese War;日語:日露戦爭;俄語: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是指1904年到1905年間,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遼東半島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列強之間戰爭。

3,濟南慘案。

民國十七年(1928年),蔣介石領導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戰爭,日本軍國主義擔心中國一旦統一,就不能任日本肆意侵略,於是竭力阻撓北伐戰爭的進行。1928年5月,日本以保護僑民為名,派兵進駐濟南、青島及膠濟鐵路沿線,准備用武力阻止國民革命軍的北伐。

當國民革命軍於五月一日克復濟南後,日軍遂於五月三日派兵侵入中國政府所設的山東交涉署,將交涉員蔡公時割去耳鼻,然後槍殺,將交涉署職員全部殺害,並進攻國民革命軍駐地、在濟南城內肆意焚掠屠殺。此案中中國民眾被焚殺死亡者,達一萬七千餘人,受傷者二千餘人,被俘者五千餘人。同時,日軍在濟南大量扣留車輛,截斷交通線路,並強占膠濟沿線的行政機關。

4,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6月4日日本關東軍謀殺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事件。

凌晨5點30分,張作霖乘坐的專列經過京奉、南滿鐵路交叉處的三洞橋時,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炸葯炸毀,張作霖被炸成重傷,送回沈陽後,於當日死去。但秘不發喪。其子張學良從前線動身,於6月18日趕回沈陽,穩定了東北局勢,直到張學良21日繼承父親職務後,才正式公開發喪。案發皇姑屯站以東,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時在日本國內,由於沒有公布兇手,日本政府一直以「滿洲某重大事件」代稱。

10,731細菌部隊

731部隊,全名為日本關東軍駐滿洲第731防疫給水部隊,對外稱石井部隊或加茂部隊。是侵華日軍假借研究內容主要以研究防治疾病與飲水凈化為名,實則使用活體中國人、朝鮮人、聯軍戰俘進行生物武器與化學武器的效果實驗。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細菌武器研究、實驗及製造基地,是日本軍國主義違背國際公約,用活人進行凍傷、細菌感染、毒氣實驗的大本營,是發動細菌戰爭的策源地,是日本對外侵略擴張、掠奪資源、踐踏中國主權的重要罪證。

⑹ 日本侵略中國歷史原因

這個問題具有多面性的答案。1:為了錢財。:為了領土和資源。3:為了自己的野心和擴大自己的政權,想讓更多的人屈服與他的腳下。

田中奏摺中說: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亞洲;欲征服亞洲,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洲。
首先,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刻骨入髓,絕對服從,迷信命令;盲目崇拜天皇,認為天皇是「現人神」;崇尚為天皇賣命的「武士道精神」和「大和魂」;有強烈的民族優越感,認為大和民族是天神的子孫,應該統治世界;堅持侵略理論,認為日本國土小,資源少,向外擴張是為了民族生存。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匱乏,如果困守孤島就等於坐以待斃,早晚要葬身大海。其次,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逐漸強大起來,可以和西方列強抗衡,他把自己當成亞洲的盟主,不允許其他國家染指亞洲事務。其三,日本最不願意看到中國的強大和團結,他希望中國始終軟弱、分裂、軍閥割據。上世紀30年代中期,各個軍閥紛紛歸順國民政府,紅軍也被趕到邊緣的西北地區很難作亂。尤其是中國的經濟當時進入了第一個高速發展時期,中國的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日本政府不能坐視中國做大、做強,因此在佔領東北後挑起了全面的侵華戰爭,以實現他征服世界的狼子野心。其一:在中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盛唐時期,扶桑(現在的日本)曾傾全國之力,和大唐水師在白令海海域,進行了一場大規模海戰,結果是扶桑水軍全軍覆滅,最後不得不對唐人輔首稱臣。試想一下,以大和民族居多的扶桑,又怎麼會「相逢一笑泯恩仇」呢?只不過他們是一直無法從每一個方面超越我們中國人,所以就一直以「學生」自居,慢慢嘗試從各方面超過中國,可是他們沒想到這一等就是1000多年,唉,這可算是世界史上最久才回應的復仇!其二:在中國疆域最遼闊的元朝(外國史學家稱為「蒙古帝國」)我們也曾對東瀛(元人對當時日本和稱呼)發動了一次海上入侵。只是蒙古人本只擅於平原作戰,不通海事。當時的元軍就把日本列島整個封鎖,那時的日本全國上下都籠罩在亡國的氣氛中。當時我史料記載中說道,日軍為防止元軍登陸,修築了很高的城牆把整個日本都置於高牆之內。牆外的元軍進不去也就只有封海。只可惜後來,一次超大的台風吞噬了數萬元軍將士的性命!自負的日本人認為他們雖然在神風的幫助上戰勝了蒙古人,但贏的不漂亮,自然會找機會打一次他們認為可以載入史無冊的,漂亮而利索的仗。這就是他們侵華的第二個原因。其三:日本歷史上的大軍閥豐成秀吉,發動數十萬大軍攻下朝鮮半島,沒來得及好好改善日本匱乏的物資環境,就被大明王朝的鐵騎及主動配合的負隅頑抗朝鮮軍民,無情地趕回老家種田去了,他們第一次付之實施的侵華就這么泡湯了,能不飲恨再來嗎?其四:日本、朝鮮半島、新加坡等這幾個國家的文化都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中國的的文化如:茶藝 在今天的朝鮮和韓國還是原汁原味地稱作「茶藝」。可在日本就叫「茶道」,那麼可見日本人是很喜歡隨意更改別人的東西。(看到了這一點就能把他們的思想根源找到了。)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日本人的軍國主義的源頭是武士道精神,而武士道精神的源頭就是在盛唐時傳入日本的「儒家思想」,但可惜的是他們只取了其中的四個字「禮、義、廉、信」並把他們原來的意思完全否定掉,給日本化了一下,就成了日後發動侵華戰爭思想的總源頭。其五:(其實在第三點也有提到)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人口不斷增多,物資原來就少得可憐,後來就成了嚴重匱乏的局面。人活著總要生存,於是就有人開始在想使大和民族過得更好又比較簡單的方法。那就是發動戰爭,因為不管是誰發動戰爭,贏的人總是擁有一切。其六:日本在明治天皇發動的「明治維新」中慢慢強大了起來,而當時他們頂禮膜拜的中國已遠遠落後於西方各國。再對這樣的窮苦大哥頂禮膜拜,必定會使日本人覺得沒面子!日本人自古就受武士道精神的影響,好鬥;還有就是日本人口眾多,國土狹小,資源匱乏,也是它一直渴望向外擴張的主要原因。距離遠近對它來說只要有能力它都不想放過,長途跋涉偷襲珍珠港就是很好的例子。
至於中國,自清朝末年中日就已交惡,兩次甲午海戰日本均戰勝了當時號稱亞洲實力第一的清海軍,而且又參加了後來的八國聯軍,作為當時的列強之一,它理所應當的希望霸佔中國。再次,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中國已戰亂多年,沒有一個正式的政權來控制這個國家,處於軍閥混戰各佔一方的局面,國力衰退,人心渙散,可以說當時的日本佔了天時和地利,外加多年和中國人打交道的它們完全掌握了中國人的心理弱點。

⑺ 關與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背景資料

1868年實現明治維新改革後,日本在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同時,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為完成資本原始積累,日本明治政府明確了一個思路,那就是到國外去「搶」。

當時,明治政府積極推行「國民皆兵主義」,以實現向外去搶的戰爭准備;通過軍事改革確立軍國主義體制,以實現「對外用兵」的指揮領導;明確侵略的主要對象就是中國,因為清國「地澤財豐」;根本遵循即所謂的「大陸政策」。日本對華「兵備之急,猶如渴飲飢食」。

1895年4月,挾甲午戰爭大敗清軍之勢,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勒索白銀2.3億兩,相當於當時日本4年的財政收入。憑借這筆賠款,日本建立了金本位制度,實現經濟迅速發展。由此,日本繼續侵略中國的野心大大膨脹,其後的歷屆政府無不積極謀劃推動侵華之准備。

1927年,日本先後召開兩次東方會議,制定了《對華政策綱要》,對侵略中國東北作出具體安排。就在第一次東方會議之後,主持會議的首相田中義一提出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完成新大陸政策……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第一次東方會議後不久,即爆發了「九一八事變」,日本吞並中國東北三省,並逐步蠶食華北部分地區,之後又挑起全面侵華戰爭。日本對華侵略胃口一步步變大,越來越猖狂,充分體現了日本近代以來侵略擴張政策的連貫性和軍國主義掠奪的必然性。

(7)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歷史擴展閱讀:

日本1931年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全面侵華、1941年發動太平洋戰爭,都是昭和天皇在位期間進行的。

1941 年6 月,希特勒向蘇聯發起進攻,昭和天皇隨即在7月2日主持召開御前會議,通過了《適應形勢演變的帝國國策綱要》,確定了不惜以武力向東南亞擴張的國策。此後,昭和天皇把目光轉向了太平洋,但奪取太平洋的戰略資源,必然加劇與美國的矛盾。

昭和天皇與他的將領們就是否對美開戰盤算了很長一段時間。1941年9月5日,昭和天皇問總參謀長杉山元:「萬一日美兩國間出現什麼問題,陸軍在多長時間內能解決?有把握嗎?」杉山元說:「僅在南洋方面,打算用3個月解決!」

昭和天皇問道:「你曾是日華事變(指1937年的「七七事變」)爆發時的陸軍大臣。你別忘了,當時你說過『一個月左右解決問題』!可是,4年過去了,問題不是還沒有解決嗎?」「中國疆土遼闊,無法按預定的計劃作戰。」

昭和天皇更加憤怒:「你說中國疆土遼闊,那太平洋不是更遼闊嗎?你有什麼把握說3個月能解決問題?」杉山元低頭不語。

盡管沒有十足把握,日軍還是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了美軍在夏威夷的珍珠港基地。第二天,昭和天皇頒布《對英美兩國宣戰詔書》,詔書中說:「朕之陸海官兵全力奮戰,文武百官奉行職守,庶民各盡本分;億兆一心,舉國家之總力,以期達成征戰之目的。」

日軍在珍珠港撿了個小便宜,結果是吃了大虧——美國對日宣戰加速了日本戰敗的結局。

1945年,美國空襲東京及皇宮,德國法西斯戰敗投降,中、美、英三國發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美國對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蘇聯對日宣戰……一連串的事態變化,迫使昭和天皇無奈做出「聖斷」,結束了這場罪孽深重的侵略戰爭。

⑻ 日本侵略中國十大歷史事件

1、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2、八國聯軍侵華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大清帝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3、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是指1904年到1905年間,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遼東半島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列強之間戰爭。

5、濟南慘案

濟南慘案又稱五三慘案。民國十七年(1928年),蔣介石領導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戰爭,日本軍國主義擔心中國一旦統一,就不能任日本肆意侵略,於是竭力阻撓北伐戰爭的進行。1928年5月,日本以保護僑民為名,派兵進駐濟南、青島及膠濟鐵路沿線,准備用武力阻止國民革命軍的北伐。

6、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6月4日日本關東軍謀殺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事件。凌晨5點30分,張作霖乘坐的專列經過京奉、南滿鐵路交叉處的三洞橋時,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炸葯炸毀,張作霖被炸成重傷,送回沈陽後,於當日死去。

但秘不發喪。其子張學良從前線動身,於6月18日趕回沈陽,穩定了東北局勢,直到張學良21日繼承父親職務後,才正式公開發喪。案發皇姑屯站以東,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時在日本國內,由於沒有公布兇手,日本政府一直以「滿洲某重大事件」代稱。

7、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8、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

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9、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指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學術界認為開始於12月5日 )淪陷後。

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

10、武漢會戰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一場會戰。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

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

⑼ 求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

1.日本侵抄華史:
(1)那次地震叫關東大地震。
(2)日本侵華始於我國明朝:
①1559:戚繼光抗倭
②1894~1895:甲午戰爭
③1900~1901:八國聯軍
④1904~1905:日俄戰爭
⑤1931~1945:二戰時期侵華戰爭
(3)在清朝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前,中國政府叫「中華民國」,現在台灣還這么叫。
2.前蘇聯包括:
(01)俄羅斯
(02)白俄羅斯
(03)立陶宛
(04)喬治亞
(05)愛沙尼亞
(06)拉脫維亞
(07)烏克蘭
(08)摩爾多瓦
(09)亞塞拜然
(10)烏茲別克
(11)吉爾吉斯斯坦
(12)塔吉克
(13)亞美尼亞
(14)土庫曼
(15)哈薩克

⑽ 歷代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

後來發生復了蒙古入侵,一次全制軍覆沒,二次碰上台風,日本倖免於蒙古的蹂躪。
再往後就是明朝的侵朝。
=============
第二次的台風是在七月末才來的,蒙古軍則是在六月初登陸,打了兩個月寸土未進最後一場台風摧毀了所有船隻,二十幾萬人就這么投了降,被不到十萬的日本人給俘虜了。

另外中國過去不是不想滅亡日本,但是要有這個能力才行,中國雖強,但是國家大了事情就多,比侵華的日本人更加能殺人更加兇殘(日本人拿槍掃了幾個星期才在南京殺了30萬,女真人一把火直接燒死了揚州80萬人)的北方游牧民族年年都來燒殺強掠,中國少馬追不上他們只能把大量兵力層層布防,哪裡來的多餘的兵力去打日本?再說跨海作戰補給線過長,對敵情不熟悉哪能這么輕松就打贏,日本侵擾高麗和中國很簡單,因為洋流是從日本那邊過來的,人只要腰上掛個葫蘆就能順著海流漂過來,中國派兵日本就很麻煩,就像蒙古人,派了5萬蒙古武士+5萬高麗兵+10多萬南人奴隸兵去打日本,結果被10萬不到的日本人在九州沿海堵了將近兩個月,最後全部被俘虜,就幾個當官的和三個士兵逃了回來。

閱讀全文

與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