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世界歷史紀錄片解說詞

世界歷史紀錄片解說詞

發布時間:2021-02-07 14:59:54

A. 漢字五千年解說詞

漢字五千年 解說詞
一集:人類奇葩
本集是全片的開篇,通過漢字與世界上其它文字的命運對比,凸現出漢字在人類文明史中獨樹一幟的地位。
作為世界上生命力最長的文字,漢字保存了人類歷史上最為豐富的文明紀錄。這些紀錄中不僅包括了漢語民族的,同時也包括周邊民族的。匈奴、突厥、蒙古、黨項等民族,朝鮮、日本、印度等國家的許多文明成果都是因為漢字才得以留存。
漢字不僅為世界上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提供了交流的工具,而且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為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文明,提供了對比、認知、借鑒、甚至是自我修正的對象。漢字所承載的一些基本理念,例如「民胞物與」、「仁」、「理」等等,為人類文明的未來發展提供了一種選擇的可能。
第二集:高天長河
本集主要表述漢字3000多年時間的生命史。歷史跨度從甲骨文一直到信息時代的漢字。
作為一種社會生命體,漢字在幾千年中,從根本上沒有中斷過自己的生命。這種現象在人類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本集從養育漢字的小農經濟模式講起,從與神溝通的甲骨文,到皇帝使用的小篆,再到大規模政治統治所需要的隸書等等方面,系統介紹漢字功能的變遷,分析漢字為什麼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和穩定性。
第三集:霞光萬道
本集的主要內容是重構漢字在空間上的擴展歷史。
漢字在黃河中游一代形成之後,隨著中華文明的延伸,開始在地域上擴張。到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前,漢字在亞洲地區形成了一個面積空前廣袤的文化版圖。這幅漢字版圖包含著中華文明的兩個基本特點:第一、中華民族追求文化上的優越感遠遠大於追求政治上的強勢,中華文明的包容性遠遠大於它的侵略性。當中華文明進入自己的黃金時代的時候,在她的帶動下,她周邊的大多數民族也相繼進入了自己文化的黃金時代。
二、中華文明自身越強大,自己就會越寬容。這種態度,無論是對內在歷史還是對外部世界都是一樣的。
第四集:華夏心靈
本集是全片的重點之一,她的主題是挖掘解讀漢字的精神價值,說明中華文明追求「內在超越」的核心特質。
漢字和西方符號文字本質的不同在於,幾乎每一個漢字本身都是由精神價值構成的,單個的字塊放在那裡已經直白地告訴你什麼是好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壞的。從這種意義上可以說,漢字是中華文化基本精神、倫理價值的結晶。漢字的字型檔就是整個民族的文化價值庫。
本集把視點集中在形成文字的密集期,再現一些基本的文化理念通過漢字凝固下來的過程。例如「仁」所代表的倫理價值,「理」所象徵的宇宙秩序,「法」所涵蓋的政治結構等等。
第五集:翰墨情懷
本集表現由漢字書寫而演化出的書法藝術,並通過描述歷代書法家不同的身世、命運,探討古代知識分子的文化價值取向,以及他們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漢字有兩個基本特徵:一個是象形的特徵,一個是有價值固定化的特徵。這兩個特徵導致了傑出、特殊的書法歷史,字怎麼寫的美、在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
從敦煌出土的漢代木簡中可以發現,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的文官已經開始反復練習漢字書寫的技巧。在此後不同的時代中,漢字書寫藝術化的過程經過了相當大的變遷,形成了它的規則和價值判斷。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字寫的好壞不僅直接會對科舉成績產生影響,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讀書人把書法看作是完善個人修養的重要方式。書品直接代表著人品,清代著名書法家傅山在評價南宋趙孟�\的書法作品時,直截了當地說:「鄙其人則惡其書.」
也許正因為如此,幾千年來,無數優秀的讀書人將精力傾注於字塊的形狀,並把這種藝術推向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第六集:天下至寶
本集通過對毛筆、紙張、印章等漢字書寫用具的歷史追溯,揭秘漢字與中國傳統政治結構的邏輯關系。
造紙術和印刷術---中華民族自豪於世界的四大發明中有兩項和漢字有關,它們為什麼誕生於中國?
這與漢字在中國傳統政治結構中的特殊地位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的祖先在人類的童年階段,在空間能力上非常弱的時候,就建立了龐大、復雜的政治統治結構,這樣的統治需要在空間上傳遞文字這種權威符號,那麼漢字從誕生起就與政治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系。此後漢字書寫材料和書寫工具的每一次提升和演變,幾乎都與社會權力的重新劃分有關。
第七集:浴火重生
用漢字面臨的變革危機來展示中華文明在近代的命運。本集的敘述重點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
當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發生全面碰撞之後,漢字面臨與世界交往和現代科學技術不相適應的壓力。在壓力之下,漢字開始了自誕生以來最為深刻的一次變化。
這個變化過程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以感性表達為特徵的漢字不得不服從以邏輯表達為特徵的西方文字。我們用西方成熟的邏輯理論和手段改造漢語,建立了新的語法,增加了新的詞彙。讓語言變得更精確,能夠邏輯化地闡述事物。
第二個方面,漢字在過去的歷史里,文字語言和日常語言是脫節的。在面對西方之後,大眾的知識化成為社會進步一個基礎,書面語必然要和口語相合作,於是,白話文誕生了。白話文在新中國建立之後又進行了簡化改革,目的就是讓中國大眾識字的成本更低。隨著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和普及,雖然識字的成本沒有改變,但是寫字的成本已經改變了,文字傳播的成本完全改變了。在這種情況下,漢字會出現什麼命運,我們將帶著這個新問題走完這一集。
第八集:芳華永駐
本集的主題是漢字與世界的關系。
漢字誕生之後,中華文明的內部,尤其是它的政府從來沒有主動推動過漢字的對外推廣和普及。
鴉片戰爭前後,隨著海路的溝通,西方人跟中國人建立了直接貿易關系,商業和傳教這兩個因素導致了西方世界學習漢字。教士和商人認識漢字這種嘗試是單方面的,即便從鴉片戰爭之後一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前,中國政府都沒有試圖承擔外國人學習漢字這樣一個體制性的責任。「五四運動」之後,民-國政府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西方上,它沒有能力和意識將漢字向世界推介。新中國成立後相當長的時間里,由於國際意識形態的劃分,國家基本上只接受前來中國學習語言的留學生,漢字並沒有真正走出國門。
另外兩個更加深層次的原因也阻礙了漢字走向世界的步伐。首先是我們這個民族有天生拒絕陌生人的本能,她不希望有人打擾;其次是,在知識、經濟和科學技術不對等的背景下,中國可能更多的需要向西方學習。
走到今天,上述兩個問題都有了本質改變,中國與世界交往中的文化障礙已經消除,中國的國力已經顯著提升,它使得中國與世界的交流不再是單向的,而這種雙向交流的來臨,是中華民族150多年痛苦、革新、改革、掙扎獲得的一個果實。
這個時代來臨以後,希望了解中國,希望直接與中國社會交往的人越來越多。因此國家這些年來創辦了孔子學院,試圖作為一種常態、作為一種政府行為義務向世界普及漢語、提供服務。這樣一種心態和姿態,是我們這個民族150多年來不曾夢想的,它深刻體現了一個文化的自尊,我們的文字作為一種語言走向世界的舞台是指日可待的!
不準抄襲,抄襲的是王八蛋!!!
望採納

B. 急!哪位高人幫忙翻譯下這段話(《世界歷史》解說詞節選),不勝感激。

Pajia Ma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Kingdom of small Iasi is the second era of the Greek cultural center, its second most and the Alexandria Library Gui Mo, and its Greek temple and the palace building at the time the world is unique in the Mediterranean . Well known. The Great Altar of Zeus large-scale, highly skilled. Great altar of Zeus is Arari German dynasty to commemorate the victory of the Gauls built.
Altar is a large U shaped building, 34.2 meters from east to west, north to south and 36.4 m, a Greek colonnade, the audience is about 6 meters of the base, its artistic achievements based mainly around the base of a long 120 meters of relief, relief showing the Greek myth of the battle scenes, a symbol of home you are afraid of the victory of the Gauls, from 1878 to 1886 after excavation,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relief task panel has been severely damaged, but the body moves in different styles and Fimbristylis drapery flying, see the superb skills of their exquisite carving.
The highest achievements of ancient Greek sculpture is the art form, but in the Greek era, Greek Sculpture graally from Athens to Asia Minor and the Aegean islands of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ern Aegean island of Samothrace was found a marble goddess nike like, is a masterpiece of the early second century BC, this is a high 2.45 meters, standing, start a huge winged goddess, this is the 阿芙羅狄特Milos Goddess, also known as Venus, 1820 discovered in Milos. The Greeks called the goddess of love阿芙羅狄特, later the Romans called Venus to change her lanky, dignified and beautiful face, so she became a typical image of the elegant woman, Hellenistic period 阿芙羅狄特or ask A Goddess Sri Lanka there are many, but mostly Roman copies. From this, the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times as long the United States enjoy the female body art trends. Laocoon that time is more dramatic, the first century BC Greek marble statue base, 2.42 meters high, such as by the sculptor Ayesangde 3 Ross collective creation.
While Athens is no longer the center of sculpture, but the city is still the era of Greek philosophy centers
"Greece Age philosophy centers did not eastward, still in Athens. At that time, three schools, called the Epicurean, Stoic and Cynic school, was the main pursuit of ethical philosophy is self-satisfied, the trend against the yen attached .
In 306 BC, Epicurus in Athens, founded the school that called hedonism, the pursuit of life's ultimate goal is happiness, happiness is simple. Although the nature of happiness is the basis, but not the ultimate, spiritual joy when higher levels of happiness, who wants to pursue happiness and avoid suffering, you have to stay away from career, economic, must ascetic, must control. So Epicurus claims, that the idea of hedonism is often misunderstood later, distorted and even slander. His theory starts from the fourth century BC to fourth century AD, before and lasted 800 years. "
Zeno in Athens in 300 BC founded the school of Sri Lanka claims more rational, moderate, and even ascetic, against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迪奧吉尼斯created Cynic are proposed to give up all the pleasures of civilization and return to the original way of life.
Greek culture of the times is to face the real exchange collision in nurturing a local culture, when the West Asia, North Africa, while graally Hellenistic, Greek immigrants also inevitably become increasingly clear that the East of, this is a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complementary historical process , since it affects the history of the European continent.

C. 天下足球20110613羅納爾多退役傳奇的解說詞

這是羅納爾多帶給我們的又一次唏噓。或許,也是最後一次了。北京時間今天凌晨,羅納爾多在接受巴西聖保羅周報采訪時,宣布了自己的退役決定。他說:「我還想繼續,但已經感到力不從心。」34歲的外星人與科林蒂安的合同在今年年底才到期,這是他為自己設定的退役期限,也是球迷已經接受的心理期限。但是現在,他決定提前離開。
上周,羅納爾多在訓練中肌肉再次拉傷,每一次受傷都意味著外星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回歸。用媒體的話說,「他的腿上已經沒有一塊完好的肌肉。」但這還不是全部。十天前,科林蒂安隊在南美解放者杯資格賽中遭到淘汰,這成為羅尼離開的導火索。賽後,不滿球隊表現的科林蒂安球迷在俱樂部的訓練基地進行了大規模抗議,他們一邊辱罵球員,一邊向訓練場和球員們的汽車投擲石塊。在這場SW中,羅納爾多和卡洛斯成為了球迷攻擊的首選目標,卡洛斯全家還受到了球迷的死亡威脅。這直接導致了卡洛斯決定與科林蒂安隊提前解約。昨天,卡洛斯與俄羅斯的安斯隊簽下了一紙合約。老友的遠走讓羅納爾多黯然神傷。球迷的謾罵讓羅納爾多失去了堅持的理由。告別,這是外星人作出的選擇,他沒有給球迷再多守候他的半年時光。北京時間今天晚上11點40分,羅納爾多將召開特別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他的退役決定。在2011年的這個情人節,全世界的億萬球迷不得不和這位深愛著的足球情人說再見。
歲月,你別催,該來的我不推。歲月,你別催,走遠的仍要追。當不得不說再見的時候,揮別的那一刻就如同流水的光陰,誰能抵得過?誰能嘆息?奈何!猶記得1994年的夏天,映襯在大力神杯光環下的十七歲少年,那是你初嘗勝利的味道;埃因霍溫開啟了歐戰的序幕,我們認識了長著一顆兔牙的你,那是你夢開始的地方;隨後,是連過五人,是連過五人不可阻擋地摧毀孔波斯特拉隊的防線,連一向見多識廣的老帥羅布森都只能驚呼:外星人來了。他們的20歲,21歲都還在追尋夢想,而你卻已經征服世界。兩座世界足球先生的獎杯把你推向了職業的頂點。
1998年,看台上美麗的蘇珊娜見證著你的每一個進球,法蘭西之夏是那麼眩目,而你,卻倒在東道主的藍色海洋中。只是,壯志未酬的背後,依然有著一顆壯志雄心。藍黑軍團的歲月是你的驕傲,那聯盟杯決賽的硝煙始終不曾散去,從此的足球江湖中多了一個標志:鍾擺式過人。莫雷羅為你擦亮的球靴也伴你依然前行。米蘭德比,萬眾矚目之下有那最是銷魂的輕輕一撇。梅阿查球場,掌聲為你留。當然也有苦累,還記得那長長的傷病名單嗎?在你倒下的那一刻,世界驚呼:天妒英才。
還有羅馬奧利匹克球場痛失冠軍後淚流滿面的你和那些同樣為你而流的淚都在激勵著,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是任何人成長中的必經之路。你又站了起來,02年世界盃的賽場就是為你准備的不朽傳奇。可愛的阿福頭概括了一張燦爛的笑臉,我們的外星人以七戰功成的方式歸來。世界又一次踩在他的腳下。巨星雲集的伯納烏銀河戰艦英雄並肩。國家德比的繁華盛景令人懷念。那獨特的慶祝方式極具浪漫色彩。這不僅僅是給你的情人,只有足球才是你永遠的情人。是否還記得老特拉福德的夢幻劇場?那個非凡的帽子戲法造就了一個人的舞台。在起立鼓掌的人群中有你,有我,更有著全世界對傳奇歸來的不朽膜拜。
忽然有一個時候他們都說你胖了,他們叫你肥羅。但無論是肥羅瘦羅,還是小羅C羅,在你的足球領域中,世界上始終只有一個羅納爾多。
2006年,那唯一的羅納爾多再度爆發,復刻版的鍾擺式過人晃開了迦納隊的防線,世界盃歷史上的一座豐碑就此呈現。15個進球永遠留在那奇跡般的史冊上。世界盃曾經是你的起點,如今卻也在光陰的折磨中走向終點。
即便是那已顯滄桑的身影再度出現在米蘭德比,改換了顏色的你卻依然風光,那腳遠射打破的不僅僅是舊主的防線,更是一道歲月的城牆。穿越在其中的人們可以加倍體味到那段舊日的足跡。
再度的傷病,再度的倒下,回家的道路一度變得遙遠崎嶇。但你終究還要回來,去尋找那落葉歸根的美好。科林蒂安的羅納爾多是最後的羅納爾多,真實得已經快讓我們忘了那個「外星人」的綽號。
20年,人生能有幾個20年?生活就像一把無情刻刀,改變了你的模樣,改變了歲月,改變了江湖,改變了不朽,改變了悲傷,改變了往事,改變了時光。不曾改變的,只剩下全世界球迷心中的永遠吶喊——世上只有一個羅納爾多!

D. 求!~趙忠祥主持《動物世界》的解說詞

白熊登上了海岸,無所畏懼的漫步在冰原上,開始了一段艱苦的冒險經歷。交配後的公熊已經履行了自己做父親的責任,然而此時,母熊的傳奇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冬季三個月的漫漫長夜中,她一直躲藏在冰雪之下,當又一個春季的黎明發出召喚時,這些北極珍藏的珍寶,又重現身影。這個故事講述了這些巨大的北極熊歷時兩年的生活,我們還將看到兩只幼熊,他們必須學會在這個世界上最荒蕪的地方生存。

在這座位於挪威北端與北極中點處的島嶼上,出現了一個令人恐懼的身影。在過去的這個冬季里,她一直漫遊在冰塊之間,以海豹為食,來增加體內的脂肪。另一隻北極熊則在一個被厚厚的積雪覆蓋著的山坡下度過了這個嚴冬。在過去的五個月中,母熊一直沉睡著,沒有吃任何東西。當她從睡夢中緩緩醒來時,母熊測試了一下洞外的空氣,以感知空氣中危險的信息。強烈的陽光令她有些目眩。母熊十分費勁的爬出了洞穴,盡管她很飢餓,但她仍將留在這里。很快,我們就會看到令她禁食的原因。

這只小熊,三個月前出生時體重二十磅,現在正好奇的看著家門外這個陌生的世界。和多數北極熊的幼仔一樣,他是個雙胞胎。在這個家庭的第一次出遊中,母親對兩個孩子寸步不離。因為他們降生在一個危機四伏的世界。半數的幼熊在出生後的第一年裡就夭折了,其中一些是被捕食的公熊殺死的。所以當小熊們玩耍時,母熊警惕的注視著四方。盡管陽光明媚,空氣中卻彌漫著一種令人難以信賴的春天的氣息,母熊不能掉以輕心。在巨大冰塊的碰撞中,冰河出現了裂縫,北冰洋開始融化,現出了一個面目猙獰的群島。在北極圈裡內很深的位置上,斯瓦爾巴特群島是北極熊春季活動的十字路口。由於緯度很高,這里的冬季從不輕易離去。今年島上風雨交加,預示著一個痛苦的春季。

隨著溫度的上升,冰雪消融了。寒冷的再度降臨,又使水降成了冰。整個雪原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溜冰場。北極熊一家也同樣在於這個春天斗爭著。為了重新啟動她的適應系統,母熊在經歷了這么久的進食後,重新開始活動。小熊們也在一旁走來走去。由於對剛才那場風雨依然心有餘悸,小熊都躲在母親那永遠警醒著的龐大的身軀下。

當看到遠方一頭公熊的身影時,母熊就急忙召喚孩子們回家。不過正像在任何家庭里都能看到的那樣,有些孩子並不那麼聽話。幸而那頭巨大的公熊並沒有注意到她們。他正藉助他的鼻子,搜尋他的獵物——海豹的蹤跡。在他身後不遠處,一隻北極狐如影隨形,期盼著可以獲得一份免費的美餐。有時,一隻北極狐會跟蹤北極熊幾英里之遠。因為他們主要以北極熊的殘羹為食。

斯瓦爾巴特島周圍的水流冰面上,出現了巨大的裂縫。海豹們會通過這些裂縫出來呼吸。那正是北極熊最喜愛的食物。海豹們趴在冰面上,顯得格外惹眼。但他們同樣十分警覺,不會因北極熊看似隨意的接近而疏忽大意。

由於強勁的水流和水下的溫泉阻止了裂縫處的水結成冰,海豹才得以安全的在北極熊周圍游弋。遠在一英里外,母熊就已聞到了海的氣息以及那裡充足的食物。但在小熊們變得足夠強壯,跑的足夠快之前,她還不能解除禁食。

對小熊來說,他們花在洞穴中的時間越多,他們對未來無情的北極捕食者生活的准備也就越充分。但當他們依靠母親的乳汁一天天的強壯起來時,母熊卻因為無法捕食而日漸消瘦。很快她變不得不離開這個庇護所,去進行一次狩獵了。「斯瓦爾巴特」的意思是寒冷的海洋。這是八百年前來這里的發現者們所起的名字。但事實上,盡管緯度如此之高,這里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寒冷。斯瓦爾巴特群島位於東北方向穿越大西洋的溫暖的水流和北冰洋環流的交界處,因而擁有一個相對溫暖的氣候。這在同緯度地區是很少見的。

當我們的熊媽媽仍在岸上時,另一頭尚無孩子的母熊正與公熊在海中嬉戲,他們是十分強健的游泳者,以巨大的前爪劃水,以後爪掌舵。北極熊更喜歡冰面和海洋,因為他們是真正的海洋動物。從北極熊一家真正的走出洞穴起,已經過去十天了,母熊再也無法忍受飢餓了。小熊們已經長的更為強壯了,並能在雪地上自如的活動,盡管偶爾還會掉回洞中。他們緊緊的跟著母親,准備再在家門口散一次步。然而事實上,他們永遠都不會再回到這個溫暖的家了。從現在起,只有他們的母親會站在他們的身旁,陪伴他們面對北冰洋上危險的生活了。

E. 紀錄片結尾解說詞~~急需

主要針對具有一定典型意義的政論片和風情片的解說詞進行分析。
關鍵詞:電視紀錄片;解說詞;政論片;風情片電視紀錄片(即電視專題片)是一種紀念性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它以真實的人物、事件、環境、情景等一系列自然的、社會的原生形態,來反映再現客觀世界、現實生活,或表現創作主題的一種見解和情感。它不同於廣播專題片和電視新聞片,不僅有長篇幅的畫面,還包括解說、音樂、音效、同期聲和字幕六大創作要素。
畫面圖像,是一部片子的基礎,有其自身語言,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感。解說一般對畫面有依附感,但不是對畫面的簡單重復,它對畫面有高度的補充、豐富、點題、渲染等作用。音樂是為配合圖像與解說而存在的,它最具表情性。音響效果是人為製造的自然聲響,它可以營造真實的環境,表現人的情緒,折射人的心理,具有象徵性和自身價值。同期聲是拍攝現場的自然聲響和人物語言。字幕用來代替說明性解說,起提示、補充作用。以上六大創作要素,分別隸屬於視聽兩大語言,共同形成電視語言。它們表面獨立,卻又相互依附。在電視紀錄片創作諸元素中,解說只是創作一部片子的要素之一。現僅對具有一定典型意義的政論片和風情片的解說詞著重分析。
1 政論片解說詞
1.1政論片解說詞位置感靠前
從大量紀錄片中我們可以感覺到,「政論片」的解說一般聲音、氣息力度較強;出字飽滿;語言感覺嚴肅、質朴、莊重、大方,有主體感,此時位置感需上前,用文字補充畫面或實物所欠缺的信息,擴大片子的包容量,使觀眾能夠更好,更完整的了解到片子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所有信息。
1.2解說詞可以補充片子欠缺的信息
《故宮》(六)片子的一開始,畫面呈現的便是故宮博物院的幾座房屋,屋裡坐著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正在仔細端詳著幾片支離破碎的陶瓷,但如果加上片中的解說詞,觀眾所了解到的可就不止這些了。「這里是故宮博物院東南角的南三所。它曾經是紫禁城裡皇子居住讀書的地方。故宮博物院的古器物部就在這里辦公。這位叫耿寶昌的老人,已經84歲了。他已經在故宮工作了將近50年。在這50年裡,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瓷器、鑒定瓷器、撫摸這些瓷器。」配合這段解說詞,我們不僅了解到這里是故宮博物院東南角的南三所,它曾經是紫禁城裡皇子居住讀書的地方,故宮博物院的古器物部就在這里辦公。那位滿頭白發的老人是一位瓷器研究者。在畫面中針對被解說對象的缺失信息,進行必要的補充和增加,從而使觀眾接受到畫面和實物本身無法傳遞和難以表達的涵義。
1.3解說詞可以擴大延伸片子的信息量
然而解說詞的作用並不僅僅是補充畫面或實物所欠缺的信息,擴大片子的包容量,它還可以使觀眾在觀看紀錄片的同時了解到片中內容以外的信息與知識。比如片中曾展現了一個瓶頸細長,瓶身為燈籠狀的象牙白色瓷瓶,字幕標為「唐,越窯,青釉八棱瓶,故宮博物院藏」如果沒有解說詞,我們只能是對它的顏色、外觀、名字和背景略知一二,不會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這段畫面的解說詞,看看從解說詞中還能獲取哪些信息點。「它是溫潤的玉,它是晶瑩的冰,它是山水之間的青翠。這是中國歷代文人雅士,對這種瓷器的贊美。它就是秘色瓷。這是今天故宮博物院收藏到的,最早為皇宮專用的瓷器。」怎麼樣,是不是從略知皮毛到內涵延伸了呢?解說的作用主要是補充畫面不足,交代畫面難以表達、尚未表達或表達不充分的內容。這段解說就是對被解說對象的潛在深層的思想文化內涵做了必要補充,擴大了片子的信息量。
2 風情片解說詞
2.1風情片解說詞位置感靠後,起解釋說明作用
風情片恰恰相反,因為風情片的主體是畫面,為的是讓觀眾好好的欣賞畫面,所以解說詞的位置感要靠後撤一些,比如《中國金絲猴》中的一段解說詞,「1879年,著名動物學家米勒·愛得華茲在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見到這種采自中國的靈長類標本時,被它驚人的美麗所吸引。尤其是金絲猴淡藍色的面頰上向上仰起的鼻孔,使他聯想起了11世紀十字軍司令漂亮的翹鼻子夫人洛克安娜,由此,他把這種動物命名為R·洛克安娜。川金絲猴學名便由此而來。」畫面上呈現的則是一片樹林遠景,有幾只可愛的小猴子在跳躍,三隻猴子在樹上,一隻背對大樹,另外兩只在理毛。畫面結構合理,風景宜人,再加上幾只可愛的小猴子,讓人有種恨不得身至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可愛的小猴子們一同嬉戲玩耍的沖動。所以解說詞不宜過多,只是起到解釋說明的作用,以免影響觀眾欣賞片子的雅興,喧賓奪主。
2.2風情片解說詞的風格
何謂風格?即某一作品中表現出的藝術特色和藝術個性。不同的藝術創作者由於個性、思想、自身經歷、藝術素質等不同,在駕馭題材和體裁、採用表現手法、運用語言等方面各有特色。講求風格,是作家、作品成熟的重要標志。在風情片的解說中,用「講」的方式比較合適,語速較慢、語言平穩、情感恬淡、斷連適當、主次分明、解釋性強,這些不僅是為了讓人聽的清楚,也是為了讓觀眾聽的舒服,配合著畫面更好的欣賞片中的宜人風光。
2.3風情片解說詞的解說方式
在風情片解說中,常常會用到一些修辭手法,以達到建立表意圓熟、個性鮮明的語言環境,為主題服務的目的,給觀眾留下聯想的空間。在風情片中,主體是畫面,解說詞的作用是點綴主體,為畫面增色,位置感要靠後,不可喧賓奪主。
3 解說詞的位置
通過對政論片和風情片解說詞的分析,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電視紀錄片的解說不同於廣播播音,也不同於電視新聞片配音,一般而言,它比廣播新聞播音用聲低、力度強、用氣更靈活、語言更自如、多變;比電視新聞片配音有藝術性,技巧性高,表達形式更豐富。解說詞是語言的一種,是一般文字說明的提煉和升華。需要注意的是,在電視紀錄片解說中,根據解說的作用與需要,有時位置感上前,有時位置感後撤,這種感覺直接關乎解說處理的分寸把握和與畫面語言的配合。如「政論片」的解說,一般聲音、氣息力度較強;出字飽滿;語言感覺嚴肅、質朴、莊重、大方,有主體感,此時位置感需上前,用文字補充畫面或實物所欠缺的信息,擴大片子的包容量,使觀眾能夠更好,更完整地了解到片子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所有信息。而「風情片」的解說恰恰相反,它的用聲一般輕美柔和;咬字柔長;節奏輕快、舒緩;語言親切、甜美,語氣柔和、真摯。此時位置感需後撤,解說只起到渲染作用,更主要的還是讓觀眾好好的感受畫面語言,欣賞片子。可無論是「政論片」還是「風情片」,解說詞的目的都是一樣的,是對實物和形象的解說,以實物和形象為寫作依據,可以起啟承和轉合的作用,並且用文字補充畫面或實物所缺欠的信息。畫面與解說詞的搭配在記錄片中實現了傳達思想,表達主題,反映現實等功能。紀錄片的畫面需要靠文字來對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敘說,詞語的渲染來感染受眾,使人們在對其所表述的內容有所認識和了解的同時,起到更進一步加深認知和感受的作用,起到相互作用,相互補充,相互引證的作用。
所以說,電視紀錄片的畫面和解說詞是「魚」和「水」的關系,解說詞為畫面服務,而又比畫面靈活得多,同一個畫面可以配不一樣的解說詞,但是目的都是一樣,是對實物和形象的解說,以實物和形象為寫作依據,並且用文字補充畫面或實物所缺欠的信息。畫面是解說詞的詮釋,與解說詞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來提高紀錄片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從而使觀眾達到視覺與聽覺的完美結合。

F. 紀錄片應該具備的三點特徵是什麼

紀錄片應該具備的三點特徵是:真實性、創造性、思辨性。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

1895年法國路易·盧米埃爾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等實驗性的電影,都屬於紀錄片的性質。中國紀錄電影的拍攝始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軍山》。

最早的一些鏡頭,包括清朝末年的社會風貌,歷史人物李鴻章等,是由外國攝影師拍攝的。紀錄片又可以分為電影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

(6)世界歷史紀錄片解說詞擴展閱讀:

一般來說,觀眾對一部紀錄片的期待是它寫實,但實際上僅僅鏡頭和拍攝人的在場這個事實,就可以影響被記錄的情況。嚴謹的紀錄片同時也記錄下拍攝過程對被記錄的情況的影響,來讓觀眾獲得一個比較客觀的印象。

被記錄的情況的代表性也影響到一部紀錄片是否寫實。比如許多描寫動物的紀錄片在裁剪時往往更加願意選擇帶有戲劇性的鏡頭,而這些鏡頭並不一定是這些動物典型的生活習慣。紀錄片的拍攝者的個人觀點和他的評論也可能影響一部紀錄片的寫實性。

比如許多描寫動物的紀錄片中評論者喜歡用擬人的語句來描寫一個動物的行為,而實際上動物的行為與擬人的描寫可能毫不相關。

G. 大國崛起第12集的解說詞誰有

【 序 】

1945年1月,蘇聯紅軍從德國法西斯的統治下解放了波蘭首都華沙。人們陸陸續續開始回家。老城廣場,已是一片碎石。陸續回家的人們來到這里,喂養戰爭中倖存下來的鴿子

戰爭就要結束,人們相信和平已經來臨。

半個月後,蘇聯的斯大林、美國的羅斯福和英國的丘吉爾,在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商議戰後事宜。一個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現了。

然而,這幅政治版圖不久便被畫上了新的標記。一年後,丘吉爾說了這樣一句名言:「一道鐵幕已在整個歐洲大陸降下。」和平鴿無法穿越這道鐵幕,世界被劃分為東方和西方。

六十年過去了。世界格局再一次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俄羅斯舉行了盛大的慶典。與六十年前三個大國在雅爾塔秘密安排世界秩序不同,這一次,莫斯科請來了六十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但真正唱主角的,卻是乘坐六十年前蘇聯軍用卡車前來的2600名二戰老兵。

俄羅斯總統 弗拉基米爾·普京:

在整個戰爭期間,蘇聯有數千萬公民失去了生命。

活躍在世界舞台上的各國首腦和歷經滄桑的老兵,一同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這一刻,歷史離我們不再遙遠,也不再是記憶的負擔。

忽視過去的人,在未來行程里只是一個缺乏思想准備的匆匆過客。

忽視過去的國家,面對世界變局將不會有成熟的選擇,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風險。

走過六十年,回首五百年,一路巡看交相興替的大國演變,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是一件事——讓歷史照亮未來的行程。

第十二集 大道行思

大 國 之 謎

1492年10月12日,這一天,大西洋強勁的信風將哥倫布的船隊送上了夢寐以求的新大陸,也就此吹開了隔絕各個大陸的無形屏障。從這一天起,來自歐洲的航海家們,用新航線連接起一個完整的「世界」。正是他們,用激情劃破了海面幽藍的平靜,滿載著貿易貨物和火炮利器,在追求財富的雄心鼓盪下,啟動了大國的旅程。

從此,大國、強國的興衰,將不再是封閉舞台上自我演繹的故事。相互的注視、融合和沖突,影響著所有劇情的走向。世界性大國出現了。那些擁有強大凝聚力的國家,最先把機會搶到手裡。

中國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教授 錢乘旦:

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地形成了民族國家,這對於國家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中世紀的歐洲它是非常分散的。無論是政治、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都是分裂的。可是民族國家形成之後,就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力量,在這樣一個統一的力量的支持下國家就可以發展,而且很快就會變得強大。

美國耶魯大學 教授 保羅·肯尼迪:

就像你把你的雙手放在一起,就會變得更強大,這就是力量,而別的國家沒有。因為他們失去了一些手指。

當海洋註定要成為孕育大國的搖籃時,歷史首先記住了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和西班牙的伊莎貝爾女王。

是恩里克王子以國家名義來支持航海家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使葡萄牙的航海大發現不再是個人的孤立冒險,而成為了有計劃有組織的國家戰略。

當懷揣著航海計劃的哥倫布同西班牙王室討價還價時,伊莎貝爾女王在談判中接受了這個普通百姓的利益要求。為了資助哥倫布的遠航,女王甚至賣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寶。但是,她由此贏回了更加輝煌的王冠,那是世界霸主的桂冠。

近代世界歷史的大幕,就這樣從海洋上拉開了。但是,民族國家和海洋優勢,是大國崛起的決定性因素嗎?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後,為什麼恰恰是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成為了世界性的大國呢?人們能揭開沉澱已久的大國之謎嗎?

美國耶魯大學 教授 保羅·肯尼迪:

單一的因素一定是錯誤的,一定是各種因素的綜合造成了大國的崛起。

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國際關系學院 阿列克謝·沃斯克列先斯基:

必須在世界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很明顯,經濟脆弱的國家,不可能成為大國。

英國前外相 傑弗里·豪:

國家強大必須經濟發達,政治穩定,特別是民眾與領導者之間要相互信任,互相尊重。

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 研究員 皮埃爾·羅桑瓦隆:

一個強國僅僅物質力量強大還不夠,它還應該具有吸引力。

美國耶魯大學 教授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

必須要具有一定的規模,一定的能力,一定的軍事實力,一定的內部凝聚力。

英國諾丁漢大學 教授 鄭永年:

所有的以前的國家,崛起中的大國,都是因為它內部的國家制度的健全。所謂的一個國家外部的崛起,實際上是它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

在采訪中我們發現:直到今天,大國之謎依然是一個難解的題目,各國的學者提供的答案也是眾說紛紜。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訪的國內外專家在談論這個話題時,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響力,在大國崛起中的作用。

英國首相丘吉爾有這樣一句名言: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肯失去一個莎士比亞。在成為大國的過程中,戲劇家莎士比亞的作品提升了英國的人文精神,科學家牛頓的力學定律開啟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大門,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英國提供了一個新的經濟秩序。他們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寫在英國走過的大國之路上。

在法蘭西思想與精神的聖地先賢祠,正門上銘刻著這樣一句話:「獻給偉人,祖國感謝他們。」這里安葬了72位法國歷史人物,其中只有11名政治家,其餘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藝術家和科學家。多少年來,法蘭西共和國一直以其卓爾不群的文化影響力,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其根源也許就在於此。

中國外交學院 院長 吳建民:

一個國家要崛起,它思想得創新吧,對吧。如果全是老思想,國家能崛起嗎?崛起不了。思想如果都束縛住了,能創新嗎?創新不了。所以文化的作用在這里出現了。

德國慕尼黑應用政治研究中心 常務副主任 約瑟夫·亞寧:

我們可以說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說國民教育水平很好,這非常重要。

法蘭西科學院人文及政治學院 院士 瑪麗安娜·巴斯蒂:

一種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取決於產生這種文化的強盛經濟。

大國之謎,當然還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體制創新。17世紀時,面積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的荷蘭,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締造了一個稱霸全球的商業帝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來聚集資本,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比紐約的證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還率先創辦現代銀行,並發明了我們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

繼荷蘭之後,英國通過推行自由貿易,建立起全球市場,並逐步確立起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當這種模式的弊端,引發社會危機的時候,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幹預的手段。從此,「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交相作用,改變了人們對傳統的市場經濟模式的認識。有歷史學家認為,近五百年來,真正意義上擁有過世界霸權的只有三個國家:荷蘭、英國和美國。這三個國家對市場經濟進行了接力棒式的創新和發展。學者們還認為,英美兩國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相應的制度保障。

中國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教授 錢乘旦:

英國最早地確立了現代的國家制度。比如說我們現在熟悉的內閣制、君主立憲制、兩黨制、政府對議會負責等等這樣的一套政治制度,在英國都是最早地確立。這樣的政治制度能夠使得這個國家長治久安,長久地保持一種穩定的狀態,所以對經濟發展是有利的。

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院長 王緝思:

歐洲移民到了美國以後,等於是在一個新大陸上建立了一個嶄新的國家。這樣的一個國家,它有一個至高無上的《憲法》,在《憲法》下面有一套很完整的法制體系,通過這個權力制衡,相對來說呢,就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大國之謎之所以難解,還在於各國的發展模式,從來都無法簡單地復制和模仿,而必須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對於後發國家來說,他們成為大國的謎底又在哪裡呢?

1697年,一批俄國青年來到了荷蘭贊丹鎮的一家造船廠做學徒,學徒中最出色的是一個身高兩米,自稱彼得·米哈伊洛夫的人,師傅和工友們都推薦他為「優秀工匠」。這個人就是俄國沙皇彼得。彼得大帝的這番舉動,拉開了俄羅斯強國的序幕。這位雄心勃勃的沙皇把首都從莫斯科遷到了聖彼得堡,他要縮短的不僅是與歐洲的空間距離,還有國家實力的差距。

打開視野,向發達國家學習,無疑是後發國家走上強盛之路的開端。學習的目的是趕超。在歷史上,像俄羅斯一樣實施趕超戰略的後發國家,還有德國和日本。他們構建的社會體制,他們所走過的現代化道路,和率先實現工業化的國家,有著明顯的區別。

中國北京大學世界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 主任 董正華:

由國家來推動經濟建設,像德國、日本、蘇聯,還有其它一些20世紀的國家那樣,可以說是後起的工業化國家的一個共同特點。因為這些國家大都是剛剛經歷了國家重建,相對於社會力量,國家的力量比較強大。

國際歷史學會 會長 於爾根·科卡:

德國的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從上而下由國家發起和實現的。美國和英國卻主要是由社會來推動的,動力來自於社會。

中國外交學院 院長 吳建民:

現代化的過程,它是一個入流的過程。所以後發國家要起來,它得要入流,你不入流你就要落後。那麼這個入流的過程當中,它必須要國家來主導。

成為大國的原因,或許是一個無法窮盡的話題。大國之謎,無疑是一個多解的答案。在不同的時期,只有那些根據自己的國情和時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確戰略判斷的國家,才能獲得歷史的青睞。

但歷史的胸懷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慷慨,它總是讓那些在第一時間適合它的規則,並擁有那個時期的核心競爭力的國家,來充當世界的主角。

今天,當我們環視世界,不難發現:二戰結束六十年了,戰前的大國,依然是當今世界最為活躍的強國。

因為,在絕大多數國家還沒有完成現代化的時候,這些國家已率先走過這段歷程。

日本早稻田大學 名譽教授 依田熹家:

日本實現了現代化,從另一方面證明了現代化不是西歐獨有的,而是具有普遍意義的。

俄羅斯政府國民經濟科學院 院長 弗拉迪米爾·馬烏:

要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強國,必須要走過一條漫長的道路,必須有一個經濟與政治現代化的過程。

中國北京大學世界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 主任 董正華:

一個國家的崛起,就是崛起成為一個現代國家,也就是實現現代化,近五百年的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尤其是大國。

大 國 之 惑

大國崛起以後,將會演繹出什麼樣的故事呢?

1494年,在沒有人准確地知道這個世界究竟有多大的時候,當時的兩個海上強國葡萄牙和西班牙,就用一紙契約,像切西瓜一樣把地球一分兩半。從那以後,與大國崛起相伴隨的,總是殖民地的擴張、劃分和掠奪。

這個世界有時像黑白照片那樣對比鮮明:大自然慷慨地賜予了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豐富的資源,但那裡的人們卻過著貧困的生活。早期大國對殖民地的剝奪是驚人的。雖然,大國也給殖民地帶去了一些現代文明,但當地人卻付出了極高的代價,他們不僅失去了自己的經濟資源,也失去了國家的政治尊嚴,那就是民族的獨立和平等。

大國稱霸的故事雖然豐富多彩,卻從來都缺少美好和順利的故事線索。因為它造成的麻煩總比解決的問題要多得多。它固然擁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榮耀,同時也面臨著如何保持和擴大利益的煩惱。

英國諾丁漢大學 教授 鄭永年:

怎麼維持一個大國的過程,這是相當艱苦的,那麼怎麼維持這個大國,每個時代都不太一樣。

美國耶魯大學 教授 保羅·肯尼迪:

第一強國對其他國家說:這不僅是我們的利益,也是你們的利益。不搖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維持現狀就好。

美國耶魯大學 教授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

所有的大國都試圖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們總是為世界秩序出謀劃策。實際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國家想要打破這種秩序,因為他們試圖取代以前的大國。

於是,戰爭,大國之間的戰爭,似乎成為歷史上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的必由之路。

但迄今為止,還沒有新興大國直接打敗霸權國的先例。德國的興衰,就是歷史留給所有大國的一個深刻思考。

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歐洲列強在幾個世紀中以各種方式阻止德意志統一,令這片歐洲中部的土地飽受分裂的屈辱。1871年,奮發圖強半個多世紀的德國終於統一。當這個新興的大國遵循歐洲大國均勢原則的時候,它在和平的環境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強國;但是,當它試圖為自己爭取陽光下的地盤而發動戰車後,則一敗塗地。

歷史的教訓是:一意逞雄的國家,等於是放棄了從容崛起的主動,最後的結果並不美好。歷史的教訓還在於:所有企圖靠戰爭來征服、壓迫和掠奪其他國家的大國,其結局總是和他們的願望相反。

美國耶魯大學 教授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

西班牙試過,但是失敗了;法國試過,拿破崙試圖創立世界帝國,也失敗了。德國試過,特別是希特勒試過了,卻輸給了美國。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 教授 奧古斯特·溫克勒:

或許這也是一個結論。也就是說,今天任何一個大國都不應該再試圖建立殖民統治。

學者們喜歡用這樣的語言來形容德國:這是一個奇妙的國家,它要麼考問世界,要麼拷打世界。當它用思想來考問世界時,它是偉大的;當它用戰爭來拷打世界時,便有了上個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

1970年的一天,德國人開始考問世界了。

這是人們已經熟悉的鏡頭。時任聯邦德國總理的勃蘭特向二戰中被納粹德國屠殺的猶太人謝罪。世界輿論評價說,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的雙腿,站起來的是整個德意志民族的精神。

在這一跪一站之間,人們走到了真理的門檻前,開始做出新的選擇。

歷史一再證明:沒有永遠的霸權國家。大國的興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歷史法則。歷史也同樣告訴我們:從大國崛起到持續強大,然後轉入衰退,是一出需要耐著性子觀看的歷史長劇。

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回憶錄里這樣描述自己參加雅爾塔會議時的心情:「我的一邊坐著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坐著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

英國前外相 傑弗里·豪:

認清我們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重要的。我想,只要做這樣的改變,我們就在做出正確的調整來適應舊帝國的消失。你可以完全不對舊帝國加以贊揚。

20世紀見證了英帝國全球霸權的衰落,日不落帝國的昔日風光已經不再。但是,英國作為大國的歷史並沒有落幕,今天,人們依然能看到它在世界舞台上絕非是可有可無的演出。

五百年爭霸的歷史一去不返了,無論是曾經的帝國,還是今天渴望強大的新興力量,都必須更加理智地在21世紀尋找新的大國之路。

大 國 之 路

1955年,一位名叫盛田昭夫的日本商人來到美國拓展市場。美國一家大公司決定向他訂購10萬台小型收音機,條件是必須換上美國公司的商標出售。10萬台的訂單對於剛剛起步的商人來說是個極大的誘惑。但盛田昭夫卻堅持使用自己的商標,放棄了這宗生意。因為他看重的不是一筆買賣,而是公司的品牌。盛田昭夫所堅持的品牌就是今天的「索尼」。

沒有人知道,如果不是盛田昭夫的堅持,索尼的命運會怎樣;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日本在戰後崛起為一個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大國,正是靠了一批像索尼這樣的跨國公司。

如果說,六十年前的大國多以軍事力量作為崛起的杠桿,那麼,今天則是以綜合國力作為崛起的標志。

如果說,六十年前的霸權國家想要的是帝國,那麼,今天的大國所要的則是市場。

而佔領市場的秘訣就是擁有這個時代最核心的競爭力,那就是科技創新的能力。

德國慕尼黑應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約瑟夫·亞寧:

從長遠來看,一個只能夠提供廉價產品的國家不能成為強國。只有這個國家內部具有強大的創新能力,能夠自主研發新產品,也就是說,它具有強大的人力資源,只有這樣,它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的。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約瑟夫·奈:

在20世紀80年代,許多人認為美國要衰落了。他們看到美國鋼鐵工業和重工業的衰落,說美國要完蛋了。但是他們沒有看到美國在新興的信息技術企業中的激烈競爭。所以美國實質上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就是信息革命是處於領導地位的。

1945年9月6日,在二戰剛剛結束、日本正式投降後的第四天,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就提出了「21點戰後復興計劃」,明確指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當今世界上維持領袖地位,除非它充分開發了它的科學技術資源。」

五個月後,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這台重達30噸、佔地160平方米的計算機,實際功能還不如今天的一些袖珍計算器,但它的誕生,卻象徵著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美國率先佔領了信息時代的制高點。這是美國在20世紀後期成為全球唯一一個超級大國的重要原因。今天,它在科研和開發上的投入仍居世界首位,相當於其他最富裕的西方七國的總和。

使美國保持創新活力的,還有它的四千多所大學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學率。正如一位學者所說:「凡不曾培養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國家不能稱其為泱泱大國」,美國所擁有的全世界最龐大的高等教育系統,使它獲得了信息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而當今的世界,經過二戰後六十年的發展,以信息化為特徵的新時代正在全面到來。

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

簡而言之,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比一百年前更相互牽連、相互依賴的世界。

馬來西亞前總理 穆罕默德·馬哈蒂爾:

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因為通訊和交通越來越方便。沒有國家可以孤立存在。

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 所長 萊斯特·布朗:

在一個緊密相連的經濟環境和社會中,國家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間差別不大。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約瑟夫·奈:

這包括全球氣候變化,傳染病的傳播,非典,艾滋病,或跨國恐怖主義。

法國前總統 吉斯卡爾·德斯坦:

我們應當了解,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應該考慮到其他人的存在。

這樣的舞台,使各國的命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成為世界經濟海洋中的孤島。

發生在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一個至今提起來還心有餘悸的例證。

這場金融危機不僅損害了一些發展中國家,使有的國家在一夜之間經濟倒退十年,同時也波及了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最後,連被人們視為罪魁禍首的美國索羅斯基金也不能置身事外,它很快由贏家變成了輸家,一度損失了20多億美元。

在20世紀就要結束的時候,世界舞台的規則就是這樣的奇妙。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還閃耀著另外一個智慧的選擇——這就是區域一體化的合作。這種選擇,既有經濟利益的驅動,也有政治、安全和戰略因素的考量。

馬來西亞前總理 穆罕默德·馬哈蒂爾:

我們發現很多國家聚在一起,建立地區組織,一旦一個地區組織建立,別的地區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也必須建立自己的地區組織。

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國際關系學院 阿列克謝·沃斯克列先斯基:

地區化與全球化一樣,應該是一個積極的進程,因為它給相對較弱的國家提供了在地區組織范圍內彌補全球化帶來的不足。

戰後歐洲的合作與發展,是一個讓人心動的選項。合作是從法國和德國這兩個歐洲中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開始的。這是兩個宿怨深厚的鄰居,在二戰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們一共打了200多場戰爭,平均5年就開戰一次。

為防止德國進攻,法國從1930年開始修建馬奇諾防線,邊境上的這座炮樓距離德國只有10公里。歷史給這兩個持續對抗了幾個世紀的國家兩敗俱傷的慘痛教訓,也啟迪了它們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 教授 奧古斯特·溫克勒:

1945年之後,德法兩國都毫無疑問地認識到:兩國之間的對抗,不僅僅削弱了自己,而且還削弱了歐洲。

法國前總統 吉斯卡爾·德斯坦: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兩國就逐步開始和解了,70到80年代兩國關系逐步改善。

二戰後,聯邦德國首任總理阿登納和法蘭西第五共和國首任總統戴高樂,成功化解了兩個國家幾百年來的仇恨,共同開啟了歐洲歷史嶄新的一頁。

由法國和德國作為發動機帶動起來的「歐盟」組織,由於形成了統一的市場、統一的貨幣,組建了共同的議會乃至軍事力量,一個超強的地區聯合體便橫空出世了。

人們意識到,「歐盟式」的和平發展,為新興力量的大國之路提供了生動的歷史注腳。

德國慕尼黑應用政治研究中心 常務副主任 約瑟夫·亞寧:

歐盟現在試圖通過走與以往傳統的強國不同的發展道路,成為國際政治中的一名活躍分子,即把多個國家組合在一起。也就是說,世界政治將會認識到這種互相依賴的模式。

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

也許通過學習過去一個世紀里得出的經驗,歐洲正在共識、默許和接受的基礎上,率先創立一個超越國家的機構。我認為從長遠的方向來看,有可能世界也會這樣組織起來。

大 國 之 思

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千年。當全球市場把世界緊緊聯結在一起,大國之間的互動、合作和依存關系開始增強,具有歷史眼光和戰略智慧的國家開始做出理性的判斷:無論是崛起為大國還是維持大國地位,已不可能再走那種依靠戰爭打破原有國際體系,依靠集團對抗來爭奪霸權的老路。如果沿用傳統大國的思維方式來構造今天的世界,如果以不切實際的征服幻想來魯莽從事,都將是一種時代的錯位。

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基本主題。沿著這條新路,人們開始表達新的願望,尋求新的答案:當今世界,究竟什麼樣的國家,才稱得上是大國?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大國?

法國戴高樂基金會 主席 伊夫·蓋納:

一個國家的體制應該適合那個國家和人民的情況。英國人的民主和法國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國人和義大利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俄羅斯政府國民經濟科學院 院長 弗拉迪米爾·馬烏:

強國還應該是那些能為自己的公民提供更好的發展條件的國家。

美國耶魯大學 教授 保羅·肯尼迪:

我們只可以解釋部分的原因,但是不能完全做到。最終可能是文化。

正如一位歷史學家形容的,人類歷史的前進方式,開始的時候,好像是在地上爬,然後是站起來走。到近代的五百年,就好像是在跑。而這最後的一百年,無疑是在飛。

在這樣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里,大國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對我們共存的這個世界,大國擔負著怎樣的責任?人們心目中理想的大國,到底是什麼樣?

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 所長 萊斯特·布朗:

那意味著承擔領導責任,在氣候不穩定時要穩定氣候。那意味著,處理貧困問題。

英國前外相 傑弗里·豪:

要樂於和其它國家分享其決策,通過說服而不是強迫來執行。

法國前總統 吉斯卡爾·德斯坦:

一個具有偉大文化傳統和智慧的文明大國的崛起,對我們全球是有好處的。

中國外交學院 院長 吳建民:

我認為一個大國必須具備兩方面,就是物質的和精神的。

美國哈佛大學 教授 約瑟夫·奈:

一個理想的世界大國應該在更廣的角度追求自己的國家利益,要成功地做到這一點,應該將其有吸引力的軟實力和硬實力相結合。

或許,關於理想的大國,永遠不會有一個固定和統一的答案。

可以說這些是人們的願望,卻反映了當今世界的實際。

也可以說這是人們的思考,卻已越來越接近真理。正是這些思考,成為人類在20世紀取得的具有關鍵意義的成就。這些成就發出的光芒,無疑將照亮新老大國未來的行程!

五百年前,因為海洋,人類搭建起真正的世界舞台,大小強弱的國家都在這個舞台上表演了自己的角色。

五百年後,因為天空,人類進一步拓展了這個舞台的空間。當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同步知曉天下事的時候,世界變小了。

世界也變大了。1961年,一個叫加加林的蘇聯人離開了地球,第一次在太空中飄盪行走。一個月以後,美國的阿連·小謝潑德也上了太空。他在太空飛行時不斷說的一句話是:地球外面的世界真美好。

從地球仰望天空,是那樣的遙遠清澄,偶爾飄過的雲彩,會遮住人們的視線。雲彩的上面,將會是什麼呢?是人類和平與發展的溫床,還是未來大國競爭的疆場?

或許,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已經放棄陳舊的思維模式和全球對峙時代的種種偏見;或許,在未來的五百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里,世界的發展仍將經受各種考驗。我們不知道21世紀的變化將把大國帶向何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紀錄片解說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