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化肥歷史

中國化肥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7 13:51:55

㈠ 中國氮肥發展歷史

到1935年才先後在大連和南京建成兩座氮肥廠生產硫酸銨。1949年前,主要用於沿海各省。專1953年我國年產氮肥以養分屬計算為5萬噸,超過歷史上1941年最高年產量4.8萬噸。經過第一和第二個國民經濟發展五年計劃,至1965年,全國氮肥產量已達103.7萬噸(N)比1953年增長近10倍。以後,經過1969~1978年10年大、中、小型化肥廠並舉的大發展時期,全國新建了1000餘座小氮肥廠和10餘座年產30萬噸合成氨的大氮肥廠。至1983年,全國氮肥產量猛增至1109.4萬噸(N),成為僅次於前蘇聯的世界上第二位氮肥生產國。1991年全國氮肥產量達到1510.0萬噸,躍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我國共生產合成氨4629.85 萬噸,生產氮肥3200.7萬噸(折純氮),其中尿素4147.13萬噸(實物量)。2006年全國農用氮磷鉀化肥(折純)產量為5,592.79萬噸,比2005年同比增長8.0%;2007年1-11月全國農用氮磷鉀化肥(折純)產量為5,248.58萬噸,比2006年同期相比增長13.1%。

㈡ 化學氮肥的發展歷程

含有作物營養元素氮的化肥。氮是作物營養元素中(除碳、氫、氧以外)需要量最大的元素。現代氮肥生產主要是氨加工過程。氮肥生產是化肥工業中規模最大的部分。1982—1983肥料年度,世界氮肥產量(以N計)達到62.033Mt,大於磷肥加鉀肥的總和。中國1983年氮肥產量為11.094Mt,約占化肥總產量的80%。

功能 元素氮在植物體內是氨基酸的組成部分,是構成蛋白質的成分,也是植物葉綠素的組成部分(它和鎂是葉綠素分子中僅有的兩種來自土壤的元素)。氮又是作物細胞分殖的關鍵,細胞分殖緩慢或停止,就意味著作物減產。施用氮肥除提高農業產量外,還可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例如提高穀物、牧草和花生等作物中的蛋白質含量。

氮肥可以三種形式的氮進入土壤,即銨態氮 (NH )、硝態氮(NO )和醯胺態氮(—CO—NH2)。第三種形式的氮進入土壤後,在尿素酶的作用下,水解為銨態氮。除水稻等少數作物能在土壤灌水條件下吸收利用銨態氮以外,多數作物吸收硝態氮。土壤中銨態氮在硝化細菌作用下,轉化成硝態氮。

原料 氮肥生產的主要原料是合成氨,少量來自煤氣工業和其他工業回收的副產氨。因此,氮肥生產一般需要與合成氨生產配套。在合成氨和氮肥配套的工廠中,合成氨裝置的投資占總投資中的很大比例。

品種 氮肥除了是復合肥料中的氮素來源以外,其主要品種(表1 主要氮肥品種)是無機酸的銨鹽、硝酸鹽、尿素、液氨和氰氨化鈣等。20世紀40~50年代,硫酸銨是最主要的氮肥;60年代,硝酸銨代替了硫酸銨;進入70年代以來,尿素成為領先的氮肥品種。碳酸氫銨在中國大量生產,80年代仍然是中國的主要氮肥品種之一。液氨或含氨溶液是最廉價的氮肥,在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用得很普遍(見流體肥料)。由於氮肥在土壤中的淋失和揮發,其利用率只有30%~60%。除了農業化學家研究改進施肥方法外,化肥工業發展了緩釋肥料和硝化抑制劑。

生產方法 氮肥的生產是氨的加工過程:用無機酸與氨反應製成銨鹽;二氧化碳與氨合成尿素及尿素與醛類縮合製成緩釋氮肥;聯合制鹼聯產氯化銨;氨加工為硝酸,再進一步加工製成硝酸鹽,液氨、氨水(經二氧化碳處理的碳化氨水)和含氮溶液直接施肥等。

中國歷史上農業的三次改革

第一次是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義:減輕了地主的封建剝削,改善了農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有利於聯合地主一致抗日。
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決定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貫徹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的土地改革總路線。
意義:這種土地政策極大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了保衛勝利果實,翻身農民踴躍參軍,積極支援前線。農民的支持,成為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一個可靠保證。
第三次是新中國成立後鞏固政權的斗爭時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為減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階級,以利於穩定民族資產階級,早日恢復發展農村經濟,實行了經濟上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意義:1.1952年底,全國土改基本完成,3億多無地或少地的的農民分到了土地;2.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徹底改變了農村的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3.廣大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4.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5.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6.摧毀了美蔣反動集團的社會基礎;7.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活動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准備了條件。

㈣ 化肥的歷史:那個國家首先使用化肥,中國在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化肥

跟據古希臘傳說,用動物做化肥是大力士赫拉克羅斯首先發現的。赫拉克羅斯是眾神之主專宙斯屬之子,是一個半神半人的英雄,他曾創下12項奇跡,其中之一就是在一天之內把伊利斯國王奧吉阿斯養有300頭牛的牛棚打掃得乾乾凈凈。他把艾爾菲厄斯河改道,用河水沖走牛糞,沉積在附近的土地上,使農作物獲得了豐收。當然這是神話,但也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意識到糞肥對作物增產的作用。古希臘人還發現舊戰場上生長的作物特別茂盛,從而認識到人和動物的屍體是很有效的肥料。在《聖經》中也提到把動物血液淋在地上的施肥方法。

㈤ 關於化肥的歷史和古代文獻

1840年,德國科學家李比希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批判了腐質營養學說版,提出了礦權質營養學說。李比希礦質營養學說的創立為化肥工業的興起奠定了理論基礎,1843年,第一種化學肥料——過磷酸鈣在英國誕生.1861年,德國首次開采鉀鹽礦。1907年,義大利生產了石灰氮。

㈥ 農業化肥的利用歷史並不長,還不到一個世紀,但人類文明的歷史有數千年,數千年來農業

答案C
農家肥的利用有悠久的歷史。

㈦ 國內外化肥發展現狀

國內化肥行業面臨三大風險

國內肥料價格於2010年第四季度攀升至新高;尿素按年上升21%至每噸人民幣2,050元、磷酸二銨(DAP)按年上升18%至每噸人民幣3,300元,而鉀肥則按年躍升15%至每噸人民幣2,870元。雖然第四季一般屬肥料行業的旺季(另一個旺季是第一季),但我們相信價格上升的動力不單由季節性因素構成,其他因素包括:1)政府實施嚴格的節能措施,把尿素生產商的平均開工率減至僅60%;(2)磷肥的主要原材料硫磺及氨供應短缺,導致價格急升,亦推高磷肥的生產成本;及(3)全球對農產品的需求增加,因而亦刺激尿素及磷肥的出口需求以及磷肥及鉀肥的國內需求。

中國肥料行業經過2008年中的高峰期後陷入周期性低潮,我們認為此行業將於2011年出現更強勁的復甦。肥料價格與農產品價格有極高關聯性,由於中國以及全球的種植面積減少,我們估計現時農產品價格的升勢將延續至2011年。國內肥料庫存仍然偏低,下游分銷商對補充存貨的需求將更為殷切。我們預料全球肥料價格將保持升勢,將推動對尿素及磷肥的出口需求。然而,中國政府把徵收110%旺季出口關稅的期間由6個月延長至7個月,直至6月30日為止,將會抵消部份出口需求的增幅。最後,尿素生產商的開工率偏低,僅約為60%,產能的釋放有一個過程;而磷肥及鉀肥生產商的開工率則達致約90%的歷史高位,建立新產能一般需時1.5年。

全文挺長,你可以看看 http://info.nh.hc360.com/2010/12/16141192678.shtml 就是這篇文章

㈧ 化肥的歷史記錄只有15分是什麼意思

錄只有15分是什麼意思
今天 15:27匿名 | 分類:娛樂休閑 | 瀏覽2次

㈨ 中國農業文明發展史中,利用肥料的最早記錄

在奴隸社會的西周(公元前1066-前771)《詩經》有「其鎛斯趙,以燸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的歌詠。是中國古代對腐草肥最早的記載,見證了西周時期人們已經對腐草肥田有了初步的認識。

閱讀全文

與中國化肥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