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學發展史
國學究竟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至今眾說紛紜,許多讀者也不甚了解。在黃玉石看來,「當前社會上對國學概念、國學主要內容、國學的意義還處於一個探索的狀態。如果從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來看,國學應該是指推動我國持續發展的正統學術和主流文化的總稱。如果從中華國學的發展史來看,五千年來不斷發展壯大的、以培養昂揚向上民族精神和全面傳承中華文明為宗旨的儒學,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國學主體,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體。」黃玉石著述《國學五千年》的初衷,就是力圖多層次、多角度地再現儒家思想文化的歷史面貌,並藉此糾正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造成人們對儒家思想的誤讀,使今天的讀者能夠在一幅展開的歷史畫卷中輕松地了解中國國學的主體——儒家思想文化。
國學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四書》、《五經》,這種在許多人的心目中長期以來形成的固定概念,黃玉石認為理解過於狹窄。「國學也是與時俱進的,它所包含的主要內容應該還包括經濟學、法制學、科技學等,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就是說「三學」和《四書》、《五經》等,就是今天大家都能看得見、學得來、用得上的國學主要內容。「弘揚國學不僅僅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提高國人的道德修養等,更重要的是,她對維護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國家文化安全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黃玉石認真地說。
現在國內的國學學習,基本上處於一種民間自發進行的階段,所以,在日前北京召開的《國學五千年》研討會上,黃玉石已誠懇地向國家教育部提出建議,盡快把國學正式完整地納入國家教育發展規劃和各類學校的教育體系中。他的最大期盼,就是希望能以通俗易懂的話本語言,引領大家走進國學之門。 要想更了解國學 介紹一本書給你: 《國學五千年》是中國作協會員、莆田市文學院院長黃玉石歷時8年完成的一部多卷體長篇文化讀本。作者本著「釐清被誤讀的儒家歷史,引領讀者走進國學之門」的宗旨,力圖全方位地展示國學發展史。該書自出版後,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還專門舉行了《國學五千年》作品研討會。謝謝採納!
Ⅱ 中國國學歷史三大完人
梁啟超、章太炎、陳寅恪和錢穆這四個算是很具代表性的,特別是前三個他們的名字應該聽過吧?像是王國維也是國學大師
採納啊
Ⅲ 歷史系(國學)是什麼
歷史學系是文學院的分科之一,主修人人類各朝朝代以來的政治事件為主,並整理歷專史資料以分析屬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而培養歷史人才以編修文獻也為歷史學系的主要方向之一。
國學,泛指中國歷史以來修身、齊家、治國的學問,涵蓋經史子集兵法道等。
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國立學校。 自 「西學東漸」後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指以先秦的經典與諸子學說為根基,並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及同時期的詩經、楚辭、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等等各類文化學術及同時期的以二十四史為主的史學。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范疇。
Ⅳ 國學有多少年的歷史
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國學,可譯做「guoxue」(音譯)、「Sinology」(意譯,指中國學或漢學)。現在一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學習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因此,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中國古代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范疇。
現在所謂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思想、哲學、科學、技術、歷史、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諸多方面。「國學」之名,始之清末。其時歐美學術進入中國,號為「新學」、「西學」等,與之相對,人們便把中國固有的學問統稱為「舊學」、「中學」或「國學」等。
國學也可以指中國古代學說。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諸子,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說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們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這些思想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論述如何治理國家。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有很深遠的影響,慢慢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
學者黎黍勻等人認為,國學的定義一般認為應該是指國家的文學總稱。類似的稱呼還有國家的語言稱為「國語」,國家的語文稱為「國文」,國家的歌曲稱為「國歌」。他認為,我國歷史上一直以文學而著稱,體裁有古文、詩、詞、歌、賦、小說、音曲等等不一而足,內容包含了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等方面。這些藝術文化,都屬於文學范圍,與西方的「科學」作品有明顯的區別。把這些藝術文化都統稱為國學,是比較合適的。同樣,國學在任何國家都可以稱呼,比如印度也有印度的國學,埃及有埃及的國學。因此,國學的詞彙,一般指一個國家的文學通稱。
Ⅳ 國學包括歷史嗎
歷史也是一個很廣泛的范疇,如中國古代史、近現代史,世界通史等等,不知你說的具體指那一地區那一時段的歷史。一般說來,國學是包括史學的。
Ⅵ 中國國學的史部
各種體裁來歷史著作
史部分自為「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抄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匯編類」
《北齊書》《北史》《曹子建集》《陳書》《大宋宣和遺事》《國語》《漢書》《後漢書》《金史》《晉書》《警世通言》《舊唐書》《舊五代史》《開元天寶遺事》《梁書》《遼史》《洛陽伽藍記》《明史》《穆天子》《南齊書》《南史》《清史稿》《三國志》《山海經》《史記》《史通》《書目答問》《水經注》《宋史》《宋書》《隋書》《魏書》《文史通義》《新唐書》《新五代史》《醒世恆言》《元史》《戰國策》《貞觀政要》《周書》
Ⅶ 國學的歷史有哪些
「國學」一詞,古已有之。《周禮·春官宗伯·樂師》言:「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禮記·學記》曰:「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孫詒讓在其所著《周禮·正義》中指出:「國學者,在國城中王宮左之小學也。」由此可見,「國學」在中國古代,指的是國家一級的學校,與漢代的「太學」相當。此後朝代更替,「國學」的性質和作用也有所變化。
唐代貞元中,李勃隱居讀書於廬山白鹿洞,至南唐時,在其遺址建學館,以授生徒,號為「廬山國學」(亦稱「白鹿洞國學」、「廬山國子監」、「廬山書堂」等),首次使用了「國學」這一概念。到宋代,又改稱「白鹿洞書院」,為藏書與講學之所。宋代書院興盛,涌現出白鹿、石鼓(一說嵩陽)、睢陽和嶽麓四大書院。由此來看,「廬山國學」實際上是一所既藏書又講學的「學館」,亦即後來的「書院」。在當時的境域下,所藏之書和所講之學,自然是中國的傳統學術文化。從宋代四大書院的實際情況來看,也是如此。可見此時「國學」這一概念的使用,與「國醫」是一樣的。
但是,真正把「國學」同諸多「外學」相提並論,即作為一門統攬中國學術的概念提出來,則是在西學東漸、我國社會和學術文化處於空前轉型的清末民初。[1]
19世紀末,面對西學和「歐化主義」的刺激,日本學界從世界文化格局中反思和重識本國文化,發出了提倡「國粹」、「國學」的呼聲,從此「國學」一詞在近現代流行開來。這就自然感染並刺激了處境相似的中國學人。1902年秋,流亡海外的梁啟超曾與黃遵憲等人商議,在日本創辦《國學報》。但黃主張先作「國學史」,使梁放棄了創辦《國學報》的設想。而國粹派學者則趁機力倡「國學」。1904年,鄧實在上海的《政藝通報》發表《國學保存論》,論述了保存「國學」的重要性。次年,鄧實、黃節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國學保存會」,以「研究國學,保存國粹」為宗旨,發行《政藝通報》、《國粹學報》,標志著「國學」在國內的立足。
「國學即中國固有的或傳統的學術文化」。這一釋義經過幾代學者的努力堅守,成為「國學」的通常定義。如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對「國學」一詞的解釋就是沿用了這樣的定義:「稱我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語言學等。」這可以說是自清末民國初至今,一直沿用下來的比較通用的定義。
Ⅷ 國學到底指的是什麼中國《國學》包括了哪些內容
狹義上的國學是指在古時候設立的學校,像是太學和國子監;廣義上的國學是指我國的傳統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等內容。國學的根基是先秦的經典和諸子百家的學問,涵蓋之廣,跨越數朝數代,從兩漢經學到魏晉玄學,從隋唐道學到宋明理學,還有詩賦漢賦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本來的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官學,直到”西學東漸“後形成了與戲謔相對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子指的是中國歷史上創立學說或者學派的人物文集,像是《荀子》、《韓非子》、《孫子》、《老子》、《莊子》等。集指的是對歷史上的名人的個人集,相當於人物傳記,比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昭明文選》、《文苑英華》、《長生殿》、《西廂記》等。
Ⅸ 中國歷史上的國學大師有哪些
王國維:《觀堂集林》
胡適:《文學改良芻議》
陳寅恪:《寒柳堂集》
馮友蘭:《簡內明中國哲學史》
呂思容勉:《呂著中國通史》
錢穆 :《國史大綱》
傅斯年、範文瀾、陳垣、郭沫若、顧頡剛、辜鴻銘、錢玄同、範文瀾、翦伯贊 、季羨林、南懷瑾、梁漱溟 還有很多不一一例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