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歷史上最厲害的三位女性君主分別是誰
我們都知道,女性的地位在古代非常低下,在同一時間的各個地方也都是如此,遠遠不及男性地位,但是還是有寥寥無幾的女性當上君主,令人不得不欽佩,那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這個精明的女性吧。
她是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國王孟昶的寵妃。她會吟詩作賦,貌美如花。趙匡胤被他弟弟害死之後,趙光義就成功上位,花蕊夫人在宋太祖的收藏的一幅畫像中發現了端倪,這畫畫的是送子神仙張仙的畫像,花蕊夫人便預言宋太祖的死亡。太祖當時不願相信,但是這一切都成的現實,我們不得不佩服花蕊夫人敏銳的洞察力。
B. 世界歷史上著名的女性
1、武則天
武則天,自名武曌,並州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武後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
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2、紫式部
紫式部,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作品描寫人物心理細膩,文字典雅,情節曲折,被認為是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對往後日本文學之影響極大。另著《紫式部日記》,成書於公元1010年秋。
紫式部創造的《源氏物語》開啟了日本文學的「物哀」時代,並影響了包括夏目漱石、川端康成、宮崎駿在內的大批的日本作家等各個領域的藝術家,其以「真實」為基礎的「物哀」精神更是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繼承和發揚,並對日本文化造成了深厚的影響,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
3、弗洛倫斯·南丁格爾
弗羅倫斯·南丁格爾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女護士,開創了護理事業。「5.12"國際護士節設立在南丁格爾的生日這一天,就是為了紀念這位近代護理事業的創始人。
由於南丁格爾的努力,讓昔日地位低微的護士,於社會地位與形象都大為提高,成為崇高的象徵。「南丁格爾」也成為護士精神的代名詞。
4、亞歷山德拉·柯倫泰
亞歷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倫泰是俄國共產主義革命者,她的名字代表著20世紀20年代被擊敗的革命理想主義的精神。她是「杯水主義」的倡導者,被西方的女權主義者奉為先驅。她是最早正式擔任駐外公使的女性之一。
她的作品以表現性解放為主題,她本人對待性關系也持自由的觀點,是「一杯水主義」的倡導者,因而在蘇聯受到正統批評界的攻擊,1927年以後,她的小說便不再出版。有意思的是,她的書在蘇聯成為禁書以後,在中國卻大行其道,流行一時。
5、英迪拉·甘地
英迪拉·普里雅達希尼·甘地,印度政治家,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的女兒、是印度現代最為著名及存有爭論的政治人物之一。
她一方面為印度在冷戰時期的發展作出了不少的貢獻,但另一方面亦因政治管理上的方針而令其政績上蒙上陰影。因其領導印度的十六年間的政治方針相當硬朗、立場堅定,故後人亦稱其為「印度鐵娘子」。
C. 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有哪些女皇帝、女王和女君主
世界歷史上被普遍承認的有19位女皇帝,加上女王不到50位。其中日本是女皇帝最多的國家。
中國武周王朝:武則天
古馬其頓帝國托勒密王朝:克利奧帕特拉七世
東羅馬帝國伊蘇里亞王朝:伊琳娜女皇
東羅馬帝國馬其頓王朝:佐伊女皇 狄奧多拉女皇
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葉卡捷琳娜一世、 安娜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
受爭議的中國女皇帝 北魏殤帝 公元528年 (元姑娘) 年號:武泰 在位不到1年 北魏殤帝(元姑娘):公元528年,北魏孝明帝元詡被胡太後殺死,國不可一日無君,胡太後遂從後宮抱來一個女嬰,假稱是孝明帝之子,讓女嬰做皇帝,改元「武泰」,不久胡太後為了避免被眾人知曉此事,於是殺死該名女嬰,另立元暉之子元釗為帝,是為北魏幼主。因此該名女嬰在胡太後的操縱之下,匆匆登位又匆匆死去,故歷史上連她的名字都沒留下,一般可稱「元姑娘」,胡太後之後匆匆給女嬰加上謚號殤帝(一般正史不可見),所以北魏元姑娘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D. 世界上著名的女君主有哪些
葉卡傑琳娜(女沙皇),章西女王葩依,以及其他人所說的
E. 世界歷史上的女君主有哪些
比較出名的有埃及艷後,武則天,葉卡捷琳娜二世,伊麗莎白一世,維多利亞女皇,伊莎貝爾一世,瑪格麗特一世,推古女皇
沒有成為皇帝,但是實際權利已經是皇帝的有呂雉,慈禧
F. 世界歷史上有哪些著名君主
秦始皇(中國)
楊廣(中國)
成吉思汗(中國)
努爾哈赤(內中國)容
康熙 (中國)
拿破崙 (法蘭西共和國)
愷撒大帝 (古羅馬)
胡夫 (埃及)
豐臣秀吉(日本)
亞歷山大(馬其頓)
武則天(中國)
葉卡傑琳娜(女沙皇)
路易十四(法蘭西)
彼得大帝(莫斯科)
G. 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四位女皇是誰
武則天,葉卡特琳娜一世,葉卡捷琳娜大帝,維多利亞女王(印度女皇)
如果是外國,換上兩位拜占庭(東羅馬)帝國女皇。艾琳、佐伊、葉卡捷琳娜大帝,維多利亞女王(印度女皇)
艾琳(Irene 752-805)
拜占庭伊蘇里亞朝女皇,797-802年在位。出生於雅典,後為拜占廷皇帝利奧四世之妻。帝死後,艾琳成為少主君土坦丁六世的攝政。787年在奈西亞召集第二次教會會議,承認聖像崇拜。少主君土坦丁接近成人時,即與她疏遠。796年,艾琳被從宮中逐出,兩年後復歸。她復位後將君土坦丁六世弄成盲人,予以放逐,自己作為女皇執政。但其治國及在阿拉伯、保加利亞兩條戰線上都不能免於失敗,也不能削弱查理曼大帝治理下作為競爭對手而出現的西羅馬帝國。她想採取接近查理曼大帝政策,並希望與他結婚,但都告失敗。802年,奈塞弗勒所一世發動政變,她波流放,死於累斯博斯島。由於其恢復聖像的熱情及對修道院採取保護政策,被希臘正教會列為聖人。
佐伊(Zoe,Porphyrogente 978-1050)
拜占廷馬其頓朝女皇,又稱「正統嫡系佐伊」,1042-1050年在位。是君士坦丁八世(1025-1028在位)之女,羅梅納斯三世(1028-1034在位)之皇後。其父死後,夫羅梅納斯三世即位,她與心腹宦官約翰共謀,於1034年殺害其夫。同年,與出身微賤的帕夫勒戈尼亞人米海爾結婚,米海爾即位為米誨爾四世(1034-1041年在位)。他死後,侄子米海爾五世(1041-1042在位)圖謀將她排除,但被忠誠於馬其頓朝的首都市民擁立,作為馬其頓朝正統嫡系與妹狄奧多拉共同在1042年即帝位。同年,以六十餘歲之身與君士坦丁九世結婚,三人共同執政。此時代在拜占庭帝國史上稱為「佐伊之夫時代」,從此開始了馬其頓朝的衰敗和都市貴族階級的統治。代表「佐伊之夫」的都市貴族和屬省的軍人貴族之間的對立,是造成以後帝國半個世紀不穩定的原因。
武則天(624——705年),並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書武士?Φ吶聘咦誒鈧蔚幕屎螅拼渭搖P鄖苫郟噯ㄊ酢?
637 年(唐太宗貞觀十一年),武氏以美貌應召人宮,始為才女,賜號武媚,時年14歲。649年,太宗死,入感業寺別發為尼。時王皇後正與蕭淑妃爭寵,決計利用武媚的美貌,轉移高宗對蕭氏的厚寵。遂令武氏暗中蓄發,獻給高宗,封為宸妃。翌年生是長子李弘,晉為昭儀。
武氏再次入宮,得力於王皇後,開始對王皇後卑躬屈節,極力奉承。她知道王皇後與蕭淑妃有矛盾,便聯合王皇後,奪去高宗對蕭氏的寵愛。當蕭氏失寵後,她認為自己要當六宮之主,必須把王皇後打下去。654 年,武昭儀產下一女兒,深得高宗喜愛。有一天,王皇後閑得無聊,到昭僅宮中逗小公主玩了一回,然後離去。武氏在王皇後來時,她故意避開,及王皇後離去,將小公主弄死,嫁禍於王皇後。655 年,王氏被誣以殺死小公主的罪名,廢去後位,立武氏為皇後。此後又生了三子一女:李賢(章懷太子)、李顯中宗)、李旦(睿宗)和太平公主。足見其專寵之地位。
武氏自立為皇後之後,開始參預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683 年,高宗死,李顯繼位為中宗,尊武氏為皇太後,由太後臨朝稱制。翌年,廢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睿宗,武太後掌實權。690 年,廢李旦自立為則天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
武則天稱帝後,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在她掌理朝政近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後來「開元盛世」打下基礎。但是,武則天逼害王後蕭妃,殺害親子,大封武氏諸王,重用酷吏,嚴刑峻法,冤獄叢生,受到歷史的譴斥。
705 年,宰相張柬之乘武則天年老病危,擁立中宗復位,尊武氏為「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李白把武則天列為唐朝「七聖」之一。
葉卡特琳娜一世·阿列克謝耶芙娜(1684年—1727年,1725年—1727年在位),是俄羅斯帝國女皇,立陶宛農民塞繆爾·斯卡烏龍斯基之女。
葉卡特琳娜一世皈依東正教前的名字是瑪爾塔。大北方戰爭中,在馬里恩波爾附近成為俄軍的俘虜,不久為彼得一世所寵。丈夫死後,得到近衛軍的支持,於1725年加冕成為俄羅斯帝國女皇。但是不太參與國政,實權被緬希科夫掌握。按彼得大帝遺囑建立俄羅斯
科學
院(1726年),創立最高樞密院。臨死前數日,在傳位給彼得二世的遺詔上簽名。
葉卡捷琳娜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 Yekaterína II Alekséyevna),原名索非亞·弗雷德里卡·奧古斯塔(Sophie Augusta Fredericka,1729年4月21日出生於德國斯特丁,1796年11月6日逝世於普希金),是俄羅斯帝國的女沙皇(1762年至1796年在位)。
德國安哈爾特-采爾布斯特公爵的女兒。1744年被葉麗薩維塔·彼得羅芙娜女皇挑選為皇位繼承人彼得·烏爾里希(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與彼得結婚並皈依東正教,改名葉卡捷琳娜。在初到俄國之時,她努力學習俄語。後來逐漸取得一些軍隊的支持。由於彼得三世另有新歡,葉卡捷琳娜的皇後地位面臨被廢的威脅,於是在1762年率領近衛軍發動政變而即位。
葉卡捷琳娜二世和伏爾泰、狄德羅等法國思想家交往密切。1767年夏天召集新法典起草委員會會議,宣布女皇的訓令,主張君主專制、嚴厲的法治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雖然想改善農奴制度,但是因貴族的反對而沒有成功。此外她還修改地方行政制度、司法制度。貴族勢力得到加強,農民和農奴的生存狀況更加惡化。1773—1775年發生普加喬夫起義。
對外政策方面,三次瓜分波蘭,對土耳其作戰取得黑海沿岸地區,並吞並了克里米亞汗國。寵臣和情人波將金去世後,她的以南進重建拜占廷帝國為目標的南進政策受挫。這個時期的俄羅斯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最強國家之一。葉卡捷琳娜被尊稱為「大帝」,即俄國歷史上兩位大帝之一(另一位是彼得大帝)。
葉卡捷琳娜生有兩個兒子。長子保羅出生於1754年,後來成為保羅一世。由於彼得三世不能生育,有謠傳說他是葉卡捷琳娜與朝臣謝爾蓋·薩爾蒂科夫的私生子。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女皇對這種說法並不介意,並說「如果他真是私生子,那也不是我們家族中的頭一個」。葉卡捷琳娜的情人眾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近衛軍軍官格利高里·奧洛夫。他幫助葉卡捷琳娜實現了政變企圖。他也是葉卡捷琳娜的第二個兒子阿列克謝的生父。葉卡捷琳娜的另一個著名情人是格利高里·波將金,他因「波將金村」(指為了粉飾太平而人工製造的布景式繁華景象)的典故為世人所熟知。
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 1901年1月22日) 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間(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她在位期間直到她去世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1914年,英國都稱為「維多利亞時代」,1914年以後,英國開始走向衰落。
維多利亞的父親是肯特公爵愛德華(喬治三世國王第四子),母親是德國薩克遜-科堡-薩爾費爾德的維多利亞公主,她八個月大即喪父,從小在母親的德國環境中長大,在舅父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的監護下受教育。1837年,她叔父不列顛帝國國王兼漢諾威?跬氖廊ナ潰?8歲即位,將漢諾威王位?予她另一叔父,從此漢諾威不再屬於英國。
維多利亞時代英國雖是君主立憲制度,維多利亞?Υ蟪濟塹撓絆?力依然很大。她在位期間,英國極度擴張,因此世界上許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等都是以維多利亞命名的,鴉片戰爭也是在她剛即位不久發生的。
維多利亞年輕時畫像1840年,維多利亞和她的大表哥薩克森-科堡-哥達親王阿爾伯特結婚,他們生有九個孩子,和歐洲各國王室聯姻,以至於到了19世紀末,維多利亞已經成為「歐洲的祖母」。
她生有4個兒子5個女兒,大女兒維多利亞成為德國腓特烈三世的皇後,她的一個外孫就是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一個外孫女是希臘王後;第二個孩子是後來即位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她的一個孫女是挪威國王哈康七世的王後;第三個孩子阿麗絲成為德國西南黑森親王路易四世的王妃,她的一個外孫女是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後,另一個外孫女是現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丈夫菲利普親王的外祖母;另外三個女兒其中兩個是德國南部巴登堡和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親王的王妃。還有一個嫁給蘇格蘭的一位公爵,後來成為加拿大的總督。而兒子們則都是娶了丹麥、俄國和德國各地的公主、郡主們為妻。維多利亞在世時,曾有一張和這些著名的孫子輩親戚們的全家福合影,沒有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實際是在這些親戚們之間打起來的。
1861年維多利亞的丈夫去世,她離開倫敦隱居,即使出現,也總是一種寡婦的打扮。由於維多利亞隱居,導致首相無法事事?示女王,因此首相的權利漸漸增大,使英?木髁??制更?完善。此外,這時維多利亞女王受到英國人的普遍敬重,大臣們也開始主動詢問她的意見。1897年,為她在位60周年舉行隆重的慶典。1901年她在懷特島去世。
H. 世界歷史上的女王(國王)和女皇帝有哪些
首先,女王不等於女皇,在西方國家,國王和皇帝不是一回事。
中國:去除傳說中如女媧、西王母等,歷史記載稱帝女性有三人。1、元姑娘,姓元氏(本姓拓跋氏),是北魏孝明帝元詡與宮嬪潘充華的女兒,出生時皇太後胡氏對外宣稱她是男性(即為皇子)。不久,孝明帝暴崩,尚在襁褓中的「皇子」元氏以先帝唯一子嗣的身份繼位,在名義上成為了北魏皇帝。元氏即位當天便被廢黜。2、陳碩真(公元620年—公元653年),永徽四年(653),陳碩貞與妹夫章叔胤在睦州清溪縣的覆船山六甲四十八黨(如今的白際山脈主峰擱船尖雲心寺)組織農民起義,自稱文佳皇帝,十一月,兵敗,陳碩真等被俘殺。3、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日本:8人。推古天皇、皇極天皇、持統天皇、元明天皇、元正天皇、孝謙天皇、明正天皇、後櫻町天皇。另外,卑彌呼只是日本國九州島東北部的邪馬台國國王,並非天皇。
俄羅斯帝國:4人。1、葉卡捷琳娜一世(1725年—1727年在位),全名葉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謝耶芙娜。2、安娜一世(1730年—1740年在位),全名安娜·伊凡諾夫娜。3、伊麗莎白一世(1741年—1762年在位):全名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4、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葉卡捷琳娜二世即葉卡捷琳娜大帝,全名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
越南:李昭皇(1224年—1225年在位):即李天馨,本名李佛金,越南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拜占廷帝國:3人。1、伊琳娜女皇(797年—802年在位)。2、佐伊女皇(1042年—1050年在位)。3、狄奧多拉女皇(1042年—1056年在位)。
衣索比亞:佐迪圖(1916年—1930年在位)。
印度:亞歷山德里娜·維多利亞(1877年—1901年在位):即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之維多利亞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第一任英屬印度皇帝,英屬印度唯一的女皇,也是英國歷史上唯一獲得「女皇」稱號的君主。
埃及: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即埃及艷後),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後一任法老。與維多利亞不同,雖然她有法老稱號,但嚴格說她並不能算皇帝,因為托勒密王朝是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業者創建的王國,與古埃及不是一回事。
I. 世界歷史上的十大女性君主都有誰,她們究竟有多厲害
自從基督教在歐洲歷史誕生之後,由於教義崇尚男女平等,因此女性君主在歐洲歷史不斷出現,而且當中不乏文治武功顯赫的女性君主,她們所創造的文治武功,絲毫不遜色於那些文治武功顯赫的男性君主,再加上其它大洲歷史出現過的文治武功顯赫的女性君主,她們是世界君主制歷史一道靚麗的風景。
伊麗莎白一世是英國都鐸王朝第六代兼末代國王,生於公元1533年,是都鐸王朝第二代國王亨利八世的女兒,公元1558年異母姐瑪麗一世死後繼承王位,在位期間把都鐸王朝發展到極盛,把英國治理成世界強國,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開始建立,奠定了日後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基礎,公元1603年去世,終年70歲,因終身未婚被稱為“童貞女王”,在位長達45年。
J. 女王的世界歷史上的著名女王
推古天皇
原名額田部,是日本第33代天皇、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天皇、女帝。公元576年,額田部皇女成為敏達天皇的皇後。公元592年,崇峻天皇遭蘇我馬子所指使的人殺害後,額田部被蘇我馬子擁立為天皇。即位之初,推古天皇立聖德太子為皇太子,總攝朝政。推古天皇在位36年間,以聖德太子為中心,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是謂推古朝改革。蘇我馬子是推古天皇的舅父,公元624年曾要求割讓朝廷直轄地葛城縣,被推古天皇堅決拒絕。推古天皇在位的前期和後期,曾數次發兵攻打朝鮮半島的新羅。
新羅善德王
人物生平(?—647年);姓金名德曼,號聖祖皇姑,是新羅國的第27代君主(公元632—647年在位)。真平王長女,母親為王妃摩耶夫人金氏(葛文王福勝之女),因其父親沒有男性子嗣,遂繼承皇位,成為朝鮮第一位女性君主。史載她的性格寬仁明敏,她以公主身份挑戰自古以來王位為男性最高權力象徵的傳統觀念,歷經挫折,終於在西紀632年登基,成為新羅第二十七代國王。
新羅真德王
人物生平(?—654年);姓金名勝曼,是新羅國的第28代君主(公元647—654年在位)。真平王同母弟真安葛文王金國飯與月明夫人朴氏之女,前任王善德女王的堂妹。史載她資質豐麗,長七尺,垂手可過膝。元年(即唐朝貞觀二十一年)即位。二年改元太和,遣使到大唐請攻百濟,三年正月號令全國服中國衣裳,四年開始行唐朝永徽年號。在位八年,無嗣,群臣奉立金春秋為王(武烈王)。
謝傑萊·杜爾
人物生平(Shajarahal-Durr,?—1257),一譯「莎吉蕾杜」,埃及王國馬穆魯克王朝的第一位、同時也是阿拉伯國家唯一一位女王(1249—1257)。據說為突厥人後裔。出身奴隸,後成為阿尤布王朝蘇丹薩利赫的妃子,為薩利赫生一子,名哈利勒。1249年,當法蘭西國王路易九世率領十字軍進軍開羅時薩利赫逝世。她為穩定軍心,封鎖了薩利赫的死訊,直到薩利赫之子突蘭·沙從美索不達米亞趕回開羅繼位。次年,埃及軍隊將法軍擊潰。當突蘭·沙與她及其他將領意見不合而遭暗害後,她宣布為穆斯林的女王。上台後,以自己的名義鑄造貨幣,命令在星期五聚禮的祈禱詞中贊頌其名。
在各方面的反對下,謝傑萊·杜爾被迫將王權讓給大臣兼軍隊首領伊茲丁·艾伊貝克,並同他結婚。最後,她風聞艾伊貝克意欲另娶,遂加暗害,而她本人同時也死於艾伊貝克支持者之手。
雅德維加
人物生平(波蘭文:JadwigaAndegaweńska,1373年或1374年—1399年)波蘭女王。出身於安茹家族,是匈牙利與波蘭國王拉約什一世和波蘭伊麗莎白的女兒。1382年拉約什死後,大女兒瑪麗亞被選為匈牙利女王,但波蘭人為結束兩個國家之間的個人聯合,年僅8歲的她最終於1384年10月15日加冕為波蘭國王。在波蘭貴族勸說下,1386年2月15日亞蓋洛在克拉科夫受洗,2月18日與雅德維加結婚,3月4日加冕為國王。這樣就為立陶宛和波蘭長達幾百年的聯盟關系奠定了基礎。她贊助宗教和學術事業,恢復在克拉科夫的大學(即亞蓋洛大學),後成為波蘭文化的中心。
瑪麗一世
人物生平(英文:Mary I,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1553年7月-1558年11月17日在位)。她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君主,她的父親是亨利八世,母親是凱瑟琳王後(阿拉貢的凱瑟琳),丈夫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
瑪麗一世在其同父異母弟弟愛德華六世死後,廢黜了繼任的簡·格雷。1553年10月1日,瑪麗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
瑪麗一世是極其虔誠的天主教徒,即位後在英格蘭復辟羅馬天主教(舊教),取代她父親亨利八世提倡的英國新教。為此,她下令燒死約300名反對人士。於是瑪麗一世被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後來,Bloody Mary在英語中就成了女巫的同義詞。
1558年11月17日,瑪麗一世逝世,時年42歲。
瑪麗一世死後,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繼任者伊麗莎白一世所顛倒。
伊麗莎白一世
人物生平(英文: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名叫伊麗莎白·都鐸,是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兒。
1558年11月,伊麗莎白的同父異母姐姐瑪麗一世去世,伊麗莎白繼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伊麗莎白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
伊麗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弗朗西斯·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間開始確立。
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在英國歷史上在位時被稱為「黃金時代」。
伊麗莎白一世於1603年3月24日在里士滿王宮去世,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也被稱為「榮光女王」、「英明女王」。
克里斯蒂娜
人物生平(Christina,1626年—1689年),1632年因為父王戰死而繼承王位,成為瑞典女王,1654年退位。在位時將耶姆特蘭和海里耶達倫兩地並入瑞典;力主瑞典退出「三十年戰爭」,最終實現和平。終身未婚。
葉卡特琳娜一世
人物生平(1684年4月15日-1727年5月17日,1725年—1727年在位),俄羅斯帝國女皇,有些中文依照英文(Catherine I)而稱呼她為凱薩琳一世,立陶宛農民塞繆爾·斯卡烏龍斯基之女。本名瑪爾塔·斯卡烏龍斯卡婭(波蘭語:Marta Helena Skowrońska,拉脫維亞語:Marta Elena Skavronska),皈依東正教後更名為葉卡捷琳娜。大北方戰爭中,在馬里恩波爾附近成為俄軍的俘虜,不久為彼得一世所寵。丈夫死後,得到近衛軍的支持,於1725年加冕成為俄羅斯帝國女皇。但是不太參與國政,實權被緬希科夫掌握。按彼得大帝遺囑建立俄羅斯科學院(1726年),創立最高樞密院。臨死前數日,在傳位給彼得二世的遺詔上簽名。
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與俄羅斯留里克王朝有血緣關系,為留里克王朝的後裔,原名索非亞·弗雷德里卡·奧古斯塔,1729年4月21日出生於普魯士王國的什切青,是德國安哈爾特-采爾布斯特公爵的女兒。1744年被挑選為皇位繼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與彼得結婚並皈依東正教,改名葉卡捷琳娜。1762年率領禁衛軍發動政變而即位。1796年11月6日逝世於沙皇村(今普希金城),俄羅斯帝國女皇。
1767年召集新法典起草委員會會議,宣布女皇的訓令,主張開明專制、嚴厲的法治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雖然想改善農奴制度,但是因貴族的反對而沒有成功。此外她還修改地方行政制度、司法制度。貴族勢力得到加強,農民和農奴的生存狀況更加惡化。1773年至1775年發生普加喬夫起義。
對外政策方面,三次瓜分波蘭,對土耳其作戰取得黑海沿岸地區,並吞並了克里米亞汗國。寵臣和情人波將金去世後,她的以南進重建拜占廷帝國為目標的南進政策受挫。
這個時期的俄羅斯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最強大的國家。葉卡捷琳娜被尊稱為「大帝」,即俄羅斯帝國歷史上兩位大帝之一。
占(章)西女王
又譯詹西女王、章西女王。名拉克希米芭伊,印度民族女英雄。1853年章西王公去世後,因無子嗣,以養子監護人身分登基。不久公國被英國兼並。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後,於5月在章西發動起義響應,驅趕英國侵略者。她的堅定和勇敢,使其成為印度民族大起義中最受愛戴的領導人。1858年6月章西淪陷後撤至印度北部的瓜廖爾繼續戰斗,6月18日在城郊的保衛戰中,遭遇英軍羅斯將軍的第8輕騎兵團,孤軍奮戰,身被數刀,被抬出戰場後,傷重不治。犧牲時年僅23歲,被稱為印度的聖女貞德。
維多利亞女王
人物生平(1819.5.24—1901.1.22) ,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位時間長達64年。她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4年期間(1837-1901年)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她統治時期,英國歷史上稱為「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加大侵略擴張力度,在世界范圍內建立和佔領了無數殖民地。她在位的60餘年正值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鼎盛、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君主立憲製得到充分發展,使維多利亞女王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