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聯歷史
1917年11月7日,晚9點40分,伴隨著這門大炮發出的一聲怒吼,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掌握的政權——蘇維埃政府誕生了!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後,布爾什維克黨人在俄羅斯取得了政權,隨即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隨後的幾年裡,由托洛茨基指揮的紅軍通過殘酷的內戰擊敗了白軍和協約國的干涉。1921年3月,蘇維埃政權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並且首先從解決農民問題入手,變余糧無償徵集為市場買賣。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了蘇聯。1924年1月21日,蘇聯的締造者列寧逝世。約瑟夫• 斯大林獲得政權。他通過殘酷的手段清洗了所有的政治對手,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同時以肅反的方式對黨、國家和軍隊的領導人展開了大清洗。1927年,英國宣布斷絕英蘇關系,並廢止1921年簽訂的英蘇貿易協定。英國外交大臣張伯倫發起六國外長會議,提出要「和共產國際做斗爭」。
雖然斯大林被西方國家和一部分蘇聯人視為一個屠殺各民族人民的暴君,但是他成功地把蘇聯改成了一個工業和軍事強國。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共產黨對蘇聯的的經濟生產方式進行了大改造,蘇聯軍事也比以前強出好幾倍。1929年10月24日紐約股市的瘋狂下跌開始,大危機很快從美國蔓延到全球,襲擊了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就在1929年,全球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刻,一個規模宏大的拖拉機廠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動工了。十個月後,工廠建成投產。
1932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蘇聯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
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蘇聯的工業生產總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9年,蘇聯與納粹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雙方結成貌合神離的同盟,同時秘密劃分了雙方在波蘭、波羅的海國家、芬蘭和羅馬尼亞的勢力范圍。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時,德國軍隊突襲蘇聯。一星期內,蘇軍損失兵力100萬人以上,西部工業區全部淪陷。
阿道夫·希特勒對蘇聯發動了突然進攻。蘇聯紅軍和盟軍在1945年攻佔了納粹德國全境,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1日,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終於迎來了最後的勝利。
蘇聯紅軍攻克柏林,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的頂端。德軍在蘇德戰場上共損失兵力1000萬,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總傷亡人數的73%,蘇聯以2000萬人的犧牲為代價,捍衛了正義,捍衛了和平。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一頁,僅此一點,蘇聯就無愧於一個大國的稱謂!
二戰後,赫魯曉夫與其他社會主義盟國建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同美國和北約相抗衡。在20世紀中葉的萬里晴空之下,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隔洋相望,共同主導了世界未來幾十年的走向。
1957年,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闖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鐫刻著「蘇聯」的字樣。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東方號飛船,第一次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夢想。
1953年斯大林逝世。蘇聯共產黨高層領導人之間進行了幾年的政治斗爭。隨後赫魯曉夫掌握了政權。他在1956年蘇共二十大上的秘密報告批判了斯大林及其個人崇拜的嚴重後果,蘇聯的政治斗爭從此向更加人道的方式轉變。由於意識形態上的分歧,從1959年開始,蘇共與中國共產黨進行了一系列的辯論和爭吵。1964年,赫魯曉夫下台,勃列日涅夫獲得政權。文化大革命期間,中蘇關系處於低谷,只存在名義上的外交關系,並發生過諸如珍寶島事件和鐵列克提事件的邊境沖突。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與中國就珍寶島問題發生武裝沖突。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 。這兩次行動都遭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在戈爾巴喬夫的政策影響下,發生了東歐劇變,1991年8月19日,發生了8.19事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解體的形勢已無法逆轉,1991年12月25日晚19時25分,戈爾巴喬夫在電視講話中宣布辭職,19時32分,在克林姆林宮上空飄揚了70餘年的蘇聯國旗落下了,此時,世界都意識到:一個普日超強大國——蘇聯已成為歷史。
2. (世界歷史)蘇聯真理報
真理報
(俄羅斯報紙)
《真理報》最早由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領導人托版洛茨基於1908年10月權3日創建於奧地利維也納,針對俄國工人發行。早期的《真理報》為避免沙皇政府的新聞管制,全部在國外刊印,再偷運入俄。《真理報》,(俄文:Пра́вда,英文:Pravda),是1918年至1991年間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真理報》在1991年被時任俄羅斯聯邦總統的葉利欽下令關閉,但同名的報紙不久就開始發行。原《真理報》的大部分職員於1999年加入了新創建的網路媒體「真理報在線」。「真理報在線」目前是訪問人數最多的俄羅斯新聞站點,它與俄羅斯國內正在發行的《真理報》沒有任何關系。俄羅斯國內還有《共青團真理報》等多份同名的報紙一直在發行。
3. 20世紀蘇聯發展史
經濟上:新經濟政策不想多說,查網路吧。主要說的是蘇聯的斯大林模式,年開始的五年計劃是蘇聯經濟建設的基本手段,通過兩個五年計劃蘇聯的工業產值從原來只有德國的一半不到變成了德國的兩倍多美國的百分之六十多據歐洲第一世界第二(注意,這是蘇聯建立才15年,而美國已建國150年,整整十倍的差距)與此同時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到1935年蘇聯基本實現了不用憑借票證購買日常生活用品和糧食。1933、1934、1935年蘇聯連續大幅度調整職工的工資,1937年莫斯科工人的平均工資達到90盧布(約合今天140美元),遠東地區工人平均月工資也達到100一百美元左右。工人階級的平均收入比一五計劃時期實際增長45.5%社會福利也越來越完善,全民公費醫療,全免費教育等等。,工業重心也是在這個時候逐漸東移,列入建立了共青城和新西伯利亞等工業大城市,共青城還是蘇聯的航空工業中心,到1957年建立了西伯利亞科學城,可與美國矽谷媲美。這位蘇聯在二戰區的全面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證,另外,所謂落後的輕工業和農業,輕工業一五計劃的輕工業年均增長速度是11.7%,二五計劃輕工業總增長100%,年均增長14.7%遠高於同時期的歐美資本主義國家。與1932年相比,蘇聯1937年通過零售商品流轉渠道供應的重要日用工業品和食品增長情況如下:針織外衣增長2.86倍,針織內衣3.08倍,砂糖1.92倍,動物脂肪1.59倍,糖果點心0.81倍,灌腸和熏制食品3.90倍,靴子1.18倍,長、短褲子0.97倍,自行車3.2倍,留聲機10.7倍,手錶7.2倍。消費品的銷售額有了很大的增長。農業的增長也非常迅速,雖遠比不上重工業和輕工業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的農業集體化糾正了一些偏差,集體農庄向著穩健方向發展,更加註重集體農庄的質量。工業向農業提供了更多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全國建立了幾千個農業拖拉機站。農業機械化的物質保障逐步加強。農村電網逐步建立,二五期間蘇聯鞏固了社會主義集體化。農業的機械化水平大幅提升,農業技術改進,蘇聯的糧食單產大幅提高,集體農庄章程初步制定,使得集體農庄走上了規范發展的道路。蘇聯的農業機械化水平由1932年全國平均的21%提升到1937年的63%。農村用電量增加了7倍。糧食產量五年平均接近1913年的水平。1937年蘇聯的糧食產量達到9400萬噸(根據縮小之後的數字),比1913年的產量多出14%。大牲畜的數量超過了1928年的水平。
戰後,蘇聯的經濟增長速度也居於世界前列,僅次日本原告與歐美等國。此時的蘇聯福利制度越來越完善,成為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國家沒有之一,從老照片中就可以看出來,當時的蘇聯人都充滿了笑容,在莫斯科以及很多城市滿大街開的都是汽車沒有自行車,莫斯科地鐵就像是一座地下宮殿。農村人口享有和城市一樣的福利,很多人在郊外都有自己的別墅,雖不像美國那樣豪華也沒有那麼大,但從人數上蘇聯擁有別墅的人群並不低於美國,蘇聯在這時期幾乎沒兩個家庭就有一輛人家車,這樣的普及不知道中國何時才達到,當時蘇聯的文化也很繁榮,地鐵上大街上都看得到人們都在讀書。物價也十分便宜,如果蘇聯自認世界上物價第二低的國家怕沒哪個國家敢認第一,當時的盧布購買力遠高於美元,當時的蘇聯只能這樣形容,穩定、繁榮、強大,只可惜自80年代以來雖科技軍事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經濟卻停滯不前最終落到地圖頭上導致崩潰,其實蘇聯解體時又四分之三以上的民眾都要求保留蘇聯
科技
蘇聯的科技水平我不想做過多解釋,人們都知道蘇聯在航天、核技術一直是數一數二的,我要說明的是蘇聯的電子技術與通信技術,這點恐怕很少有人知道
歐洲大陸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蘇聯列別捷夫研究所的MESM,後來又有了很多系列的電子計算機,60年代以來,電子工業逐步獨立出來並成為國家的重點投資,1973年的厄爾布魯士1是蘇聯第一台四代超級計算機,也是世界上第一台使用超標量處理器的電子計算機,此外蘇聯的個人電腦著名的有五邊形、DVK、ES系列,Hobbit系列和電子BK等,蘇聯領先世界的電子技術不得不提格盧什科夫,他的成就有1959年帶頭研製出「基輔」(系列)大型計算機,此計算機上使用的儀器成為現代計算機屏幕的原型。帶頭研製出「第聶伯」(系列)大型計算機,此計算機在1970年代被用來控制莫斯科郊外星城中航天管理中心的巨型信息顯示屏,後被用作控制和實施蘇聯-美國「阿波羅-聯盟」對接計劃。帶頭研製出「世界」系列大型計算機。這一系列計算機曾被用作解決工程計算問題(早在1964,1966年),更成為了現代個人電腦的原型:在這一系列的電腦上第一次實現了計算機智能化概念。1964年,格盧什科夫在蘇聯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全國性經濟管理系統方案。1969年開始,格盧什科夫成為全國自動管理系統的主要設計師和帶頭人,他為自動管理系統創立了信息庫管理系統理論,建立了企業自動管理系統和國防自動管理系統等等,另外早在1984年底,全蘇維埃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師范院校的所有數學物理系內,就全部建成了微機專用教室,其中76所院校建有全校規模的微機實驗室,84年的中國,不知道有沒有一個微機室。蘇聯的民用互聯網的出現與美國應屬於同一時期。蘇聯的光纖通信技術也居世界前列,1977年完成光纖通信實驗,歲比美國晚了一年但考慮到蘇聯氣候惡劣多光纖的要求很高所以不能算比美國若多少,1985年光纖通信已在莫斯科,基希涅夫,列寧格勒,高爾基市,明斯克和其它城市開通,還計劃延伸到鄉村地區。被廣泛使用的光纜通信線路的中繼段的長度大致相當於居住中心之間的距離。有線電視也將成為光纖的一大使用對象。自1984年以來,莫斯科一直在建立有線電視線路,並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在塔林建立一套光纜傳輸電視信號系統。最後還有一點關於蘇聯發明的世界第一個移動通訊系統阿爾泰,在1958年推出,比美國第一個早了十多年,但是,由於後期經濟的崩潰,許多科學研究不得不停止,這真算得上是很大的遺憾
4. 簡介蘇聯歷史
前蘇聯的歷史:
蘇聯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1917年11月7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1991年12月21日俄羅斯等十一國簽署《阿拉木圖宣言》,蘇聯完全解體。1991年12月26日,蘇聯正式消失。
(4)世界歷史蘇聯擴展閱讀:
隨著東歐劇變,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政府也紛紛效仿東歐諸國,意圖脫離蘇聯而獨立。1991年8月24日,蘇聯第二大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宣布獨立,蘇聯開始走向解體。
之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宣布蘇共為非法組織,並限制其在俄羅斯境內的活動。在1991年年底,他聯同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的總統在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克簽約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
從而建立一個類似英聯邦的架構來取代蘇聯。蘇聯其他加盟國紛紛響應,離開蘇聯,蘇聯在此時已經名存實亡。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葉利欽。12月25日晚,蘇聯國旗從克里姆林宮上空緩緩降下。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宣告解體,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12月26日,代表們象徵性舉了手,蘇聯最高蘇維埃自行解散,標志著蘇聯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從現實和法律上正式結束其存在。
5. 蘇聯的前世今生…
蘇聯歷史 1917年11月7日,晚9點40分,伴隨著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大炮發出的一聲怒吼,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掌握的政權——蘇維埃政府誕生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人民群眾推翻了沙俄的統治,獲得政權,隨即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隨後的幾年裡,由托洛茨基指揮的紅軍通過殘酷的內戰擊敗了白軍和協約國的干涉。 1921年3月,蘇維埃政權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並且首先從解決農民問題入手,變余糧無償徵集為市場買賣。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了蘇聯。 民族及宗教 蘇聯有100多個民族,其中俄羅斯人佔51%,烏克蘭人佔15% ,烏茲別克人佔6%,白俄羅斯人佔4%,其他為哈薩克人、韃靼人 、亞塞拜然人、亞美尼亞人、喬治亞人、摩爾多瓦人、塔吉克人、立陶宛人、土庫曼人、德意志人、吉爾吉斯人、猶太人、拉脫維亞人、愛沙尼亞人等約佔24% 。 官方語言為俄語 ,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和方言,其中斯拉夫語族佔75% ,除斯拉夫語之外的其它印歐語佔8% ,阿爾泰語佔12%,烏拉爾語佔3%,高加索語佔2%。 蘇聯主要宗教為俄羅斯東正教,其他為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等。 蘇聯政區 蘇聯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烏茲別克、哈薩克、喬治亞、亞塞拜然、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亞美尼亞、摩爾多瓦、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15個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巴什基爾、布里亞特、達格斯坦、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卡爾梅茨達、卡累利阿、科米 、馬里 、莫爾多瓦、北奧塞梯、韃靼、圖瓦 、烏德穆爾特 、切切諾-印古什、楚瓦什、雅庫特、阿布哈茲等20個自治共和國,8個自治州,10個自治區和129個邊疆區或州。 1940-1956年,還包括卡累利阿—芬蘭加盟共和國,這個時期的加盟共和國總數是16個。 1924年1月21日,蘇聯的締造者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逝世。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獲得政權。他通過殘酷的手段清洗了所有的政治對手,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同時以肅反的方式對蘇聯共產黨、國家和軍隊的領導人展開了「大清洗」。1927年,英國宣布斷絕英蘇關系,並廢止1921年簽訂的英蘇貿易協定。英國的張伯倫發起六國外長會議,提出要「和共產國際做斗爭」。 雖然斯大林被西方國家和一部分蘇聯人視為一個屠殺各民族人民的暴君,但是他成功地把蘇聯改造成了一個工業和軍事強國。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共產黨對蘇聯的的經濟生產方式進行了大改造,蘇聯軍事也比以前強。1929年在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爆發了十分嚴重的經濟危機。 1932年,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建設1500個大型工業企業,開始大規模的農業集體化,一大批新興的工業部門出現,蘇聯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蘇聯建成4500個大型工業企業,工業生產總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工業技術水平大幅度提高。1938年開始第三個五年計劃,繼續加強國民經濟基礎,在亞洲興建大批新型工廠,實行備戰。 1939年,蘇聯與納粹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雙方結成貌合神離的同盟,同時秘密劃分了雙方在波蘭、波羅的海國家、芬蘭和羅馬尼亞的勢力范圍。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蘇聯加緊備戰。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時,德國軍隊突襲蘇聯。一星期內,蘇軍損失兵力100萬人以上,西部工業區全部丟失。 經過浴血奮戰,蘇聯紅軍和盟軍在1945年攻佔了納粹德國全境,贏得了第二次世 界大戰。1945年5月1日,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終於迎來了最後的勝利。 蘇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的頂端。德軍在蘇德戰場上共損失兵力1000萬,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總傷亡人數的73%,蘇聯以2000萬人的犧牲為代價,捍衛了正義,捍衛了和平。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一頁,僅此一點,蘇聯就無愧於一個大國的稱謂! 二戰後,赫魯曉夫與其他社會主義盟國建立了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同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約(簡稱北約)相抗衡。在20世紀中葉的萬里晴空之下,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隔洋相望,共同主導了世界幾十年的走向。 1957年,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闖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鐫刻著「蘇聯」的字樣。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東方號飛船,第一次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夢想。 1953年斯大林逝世。蘇聯共產黨高層領導人之間進行了幾年的政治斗爭。最後赫魯曉夫掌握了政權。他在1956年蘇共二十大上的秘密報告批判了斯大林及其個人崇拜的嚴重後果,蘇聯的政治斗爭從此向更加人道的方式轉變。 1964年,赫魯曉夫下台,勃列日涅夫獲得政權」期間,中蘇關系處於低谷,只存在名義上的外交關系,並發生過諸如珍寶島事件和鐵列克提事件的邊境沖突。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與中國就珍寶島問題發生武裝沖突。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 。這兩次行動都遭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在此政策的直接影響下,發生了東歐劇變,發生了8.19事件,蘇聯國家解體的形勢已無法逆轉,1991年12月25日晚19時25分,戈爾巴喬夫在電視講話中宣布辭職,19時32分,在克林姆林宮上空飄揚了69個春秋,幾代蘇聯人熟悉的蘇聯國旗落下了,此時,世界都意識到:一個超強大國——蘇聯已成為歷史。
6. 俄羅斯歷史的蘇聯時期
蘇聯的巔峰時期到底有多強大呢?我們下面來盤點一下。
1、國土面積
蘇聯國土面積為22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橫跨歐亞大陸,是全球國土面積最大國家。其領土面積比第二和第三加起來還要大。如此大的戰略縱深,是個極大的優勢,難怪每次歐洲東進都會無功而返。
2、人才數量
70年代末期,整個蘇聯人口就已超過2.5億,居世界第三位。更為重要的是,當時蘇聯整體國民素質,比美國還要高。在鼎盛時期,蘇聯科技人才占據全球四分之一。蘇聯解體後,中國為了吸引這批頂級人才,開出了非常優厚的條件。當然,他們也成為了首批拿到中國綠卡的外國人。
3、資源總量
蘇聯由於擁有廣袤的土地,資源十分豐富,各類工業資源都能在其領土上找到(非常少見的全自給國家),而石油、天然氣、鈾、銅、鐵、天然氣、煤炭等重要資源全部位於世界前列。
4、航天科技
蘇聯在航天科技上一度遠超美國。1959年,蘇聯開始了探月工程;1961年開始金星計劃;1962開始火星探測;1965年第一次人類太空行走;1971年空間站對接。據統計1957~1984年共發射各類航天器2011個,居世界首位。即使現在的俄羅斯,依然也是非常重要的航天大國。
5、軍事力量
蘇聯軍事實力非常強大,二戰後更是唯一可以和美國一爭高下的國家,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擁有65000倆坦克和70000倆裝甲車;核潛艇、各型潛艇、各類水面作戰船上千艘;中程以上的轟炸機752架,殲擊機戰斗轟炸機等5170餘艘。巔峰戰績是出動150萬大軍進攻日本關東軍,短短數日就殲滅了70萬關東軍,迫使日本投降。
6、生活水平
1965年蘇聯的人均國民收入是美國的62%,到1975年的時候已經達到了美國的67%。即使是現在蒸蒸日上的中國,要達到這種比例,那還要很長的路要走。說到人民的福利,蘇聯時期,從小學到大學,讀書都是免費的。免費的書本,免費的宿舍,免費的食堂,免費旅遊。當時蘇聯的普通工人,每年享有一個月的帶薪假期,可以免費旅遊,免費住療養院,享有免費醫療。
所以,當時蘇聯根本不是什麼連人民的基本吃喝需要都不能夠滿足的貧窮國家,這個世界上也根本不可能存在一個幾乎每個人都有汽車卻吃不飽飯的國家。從人均身高來看,蘇聯時期的成年男性的身高,比現在俄羅斯聯邦的成年男性還要高了1.5厘米。
蘇聯的巔峰時期的強大可能要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7. 前蘇聯1917-1937年重大歷史事件
喀琅施塔得事件、蘇波戰爭、蘇俄內戰、烏克蘭大飢荒、蘇聯肅反運動。
1、喀琅施塔得事件
1917年2月,喀琅施塔得海軍基地水兵爆發起義,3月分布在其他基地的整個波羅的海艦隊水兵起義。
11月7日,波羅的海艦隊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炮擊冬宮,發出了十月革命開始的信號。而這發出十月革命第一炮的戰艦,正是從喀琅施塔得基地開出的。
喀琅施塔得事件的象徵意義大於其實際意義,這次事件在布爾什維克看來無疑是一場悲劇,而在其反對勢力看來則象徵著布爾什維克的失敗,這在於喀琅施塔得水兵在十月革命中極為特殊的地位。
1917年俄國革命普遍得到了俄國水兵的大力支持。1906的維亞普里革命中,起義水兵控制了赫爾辛基附近的許多岸防工事和要塞,但是在仍然對沙皇政府效忠的波羅的海艦隊猛烈轟炸下,起義被鎮壓。
喀琅施塔得水兵曾是十月革命最重要支柱之一,其中1/10是布爾什維克黨黨員,曾被蘇共領導人稱為十月革命的「榮光和驕傲」。
2、蘇波戰爭
蘇波戰爭,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於1919年2月——1921年3月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與波蘭第二共和國兩個新政權之間進行的一場戰爭。
戰爭是由兩國對擴張領土和擴大影響力的企圖所引起。凡爾賽條約使波蘭自18世紀末被瓜分以來重新立國,剛剛恢復獨立的波蘭尋求保住那些在被瓜分時失去的領土;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目標是控制同樣的領土,那些地方曾經是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才失去。
兩國都聲稱自己獲勝。在這場戰爭中,波蘭人聲稱成功的保衛了自己的國家,而蘇俄則聲稱波蘭的向東侵入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被擊退,認為那是協約國武裝干涉俄國內戰的一部分。
3、蘇俄內戰
蘇俄內戰(俄語:Гражданская война́ в Росси́и),又稱蘇俄國內戰爭或對蘇干涉戰爭,是於1918年到1922年在崩潰的俄羅斯帝國境內發生的一場戰爭,部分戰事還蔓延到中國外蒙古和波斯。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十月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維埃俄國或蘇俄),其與國內反革命勢力白俄和外國武裝干涉者進行的戰爭在蘇聯被稱為「1917年到1922年的內戰和武裝干涉」。
4、烏克蘭大飢荒
烏克蘭大飢荒(拉丁字轉寫:Holodomor,意為「以飢餓滅絕」,出自「морити голодом」,意為「以飢餓殺死」),是1932年至1933年發生在蘇聯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大飢荒。
據估計,大約有315萬至718萬烏克蘭人死於這一事件。雖然同一時期在蘇聯各地都發生了飢荒,但「Голодомор」一詞通常用來特指在烏克蘭民族聚居區內發生的飢荒。
當代學者大多認為烏克蘭大飢荒是在斯大林農業集體化運動的背景下出現的災難,造成飢荒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人為因素。
在烏克蘭,這次飢荒有時被認為是故意製造的、針對烏克蘭民族的行動,因此當地也稱為「飢荒種族清洗」。
歷史學家認為蘇聯政府在這次大飢荒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致使大飢荒的後果更加慘重。
一些烏克蘭人認為蘇聯對這次大飢荒的責任相當於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並且認為蘇聯專門利用飢荒清洗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其行為法律上構成種族滅絕。
5、蘇聯肅反運動
蘇聯肅反運動,也稱大清洗,是指1934年在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執政下,爆發的一場政治鎮壓和迫害運動,1937至1938年被稱為蘇聯「大恐怖」時期,在此期間,130萬人被判刑,其中68.2萬人遭槍殺。
列寧格勒省委第一書記謝爾蓋·基洛夫遇刺事件直接觸發了大肅反,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圖哈切夫斯基、布哈林等大批黨、政、軍領導人還有經濟學家康得拉季耶夫和恰亞諾夫。
生物學家瓦維洛夫、作家巴別爾、植物學家米歇耶夫、著名外科醫生科赫、坦克設計師扎斯拉夫斯基、無後坐力炮發明者庫爾切夫斯基、飛機設計師圖波列夫、第一批火箭發動機的研製者火箭科學研究所所長克列伊梅諾夫、喀秋莎火箭炮的發明者朗格馬克。
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總設計師科羅廖夫、實用礦物學創始人費多羅夫斯基等著名知識分子以至普通幹部和群眾被加以各種罪名,遭到殘酷的鎮壓和迫害。
這段時期典型的現象包括無處不在的政治審查、到處都存在的懷疑「間諜破壞」、做秀公審(沙赫特案件、工業黨審判、莫斯科大審判等)、關押和死刑。
使斯大林的個人崇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狀態,同時也使蘇聯的黨、政、軍、科學文化界失去了一大批優秀骨幹,使社會主義失去了一次自我完善的機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喀琅施塔得事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波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俄內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烏克蘭大飢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聯肅反運動
8. 蘇聯的歷史是什麼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СССР),簡稱蘇聯,於1922年12月日成立,1991年12月26日解體。曾是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22,402,200 平方公里),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國、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蘇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勝國,故在解體前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中文名稱: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英文名稱: Union of Socialist Soviet Republics
簡稱: 蘇聯
首都: 莫斯科
主要城市: 明斯克,基輔,列寧格勒
國慶日: 11月7日
國歌: 牢不可破的聯盟
國家代碼: USSR
官方語言: 俄語
貨幣: 盧布(SUR)
時區: UTC +3至+11
政治體制: 蘇維埃制
國家領袖: 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
人口數量: 286,730,817(1989年)
人口密度: 12.8人/平方公里(1989年)
主要民族: 俄羅斯族
主要宗教: 東正教
國土面積: 2240多萬平方千米(1939年)
國際電話區號: +7
國際域名縮寫: .su
格言: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國名
漢語: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英語:Union of Socialist Soviet Republics,USSR
俄語: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СССР
法語:Union des Républiques socialistes soviétiques
由於蘇聯是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每個加盟共和國都有自身主體民族的語言,蘇聯國徽上的綬帶文字是15個加盟共和國文字寫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國家格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英語:Worker and Proletarian all world, unite!俄語:Вокруг Пролетарии всех стран, соединяйтесь!)。
這15國的蘇聯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寫法如下:
俄語: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烏克蘭語:Союз Радянських Со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