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該如何自學中國歷史
中華抄歷史網
http://www.cn-history.net/
中國歷史博物館
http://www.nmch.gov.cn/gb/home/index.jsp
中青網 >>>大網路>>>歷史博覽
http://www.cycnet.com.cn/encyclopedia/history/
⑵ 如何學習了解中國歷史
1、首先,掌握一些系統的歷史知識、史學理論還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憑興趣,「跟著感覺走」,讀了再多的書,看了再多《百家講壇》中的歷史講座,你都未必真的理解歷史,理解歷史發展的規律性的東西。
那麼,怎樣掌握基本的系統歷史知識和史學理論?你可以根據你已有的基礎,選擇比較權威的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著作下點功夫來啃。為什麼要先讀權威的通史著作,因為它的作者治學嚴謹,寫的書史料翔實,論述、論證比較科學,會啟迪你如何正確地觀察、分析問題,這就讓你初步學習到基本的史學理論、史學方法。加上它們是通史,這就使你的歷史知識不會是支離破碎的,而是系統的有規律的東西。有些新潮的年輕人會說,那些「公認的、權威的」歷史著作保守,觀點不新。是有這種情況,但他們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才是最值得學的,至於觀點、結論本來就不可能永久不變的,否則歷史學就不會發展了,就不是一門科學了。
2、其次,在吃力地啃通史名著的同時,為了張弛結合,也為了培養興趣,可結合閱讀些既生動又嚴肅通俗歷史著作。這些科普型的歷史著作必須是公認的、久經檢驗的,如過去吳晗編的「歷史小叢書」以及以後的《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初學者最好不要迷於一些不負責任的嘩眾取寵的歷史書,例如大量充斥於書店的什麼什麼「大帝」的書。也不要迷信外國歷史學家的著作,它們當中即使質量較好較權威的往往也是一西方為中心的,對東方包括中國歷史或者有成見、偏見,或者並不真的了解中國歷史。當然,看看人家是怎麼看世界看中國還是有好處的,我只是說:不要迷信,不要人雲亦雲,其實對自己中國人寫的書也一樣。
3、爭取多看些原始史料。例如,你要學好中國古代史,像《史記》、《資治通鑒》之類的古代史學名著都沒有接觸,只是讀後人寫的歷史書,實在太不夠了。當然,你不想把歷史當作自己的專業,讀多讀少要根據你的時間和精力,但有可能讀多點是有好處的,至少不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不會相信那些不負責任的胡謅。
⑶ 我想學中國歷史
黎東方有本書「我們的根——簡說五千年中國文化史」
很簡短的說了五千年的歷史專,可以看一看,有屬個基本的認識。
空閑時看看武俠小說,或根據歷史的電視劇(秦始皇等)也好。不能很深入的介紹,但也會給你一個基本的認識,大概的印象。
金庸的武俠小說這方面特別好。
要再深入些時,多看歷史書。看些自己有興趣的,可以看正史(如:二十四史),也可看人物傳記。
當你看書看到些有興趣的,但書中不詳細的;或者隨意聽到別人談論起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最好馬上問一問,或上網查一查。(網路這方面資料很齊)
還有,如果可以,找些喜歡中國歷史的朋友,時不時一起聊聊天,也可學到不少。
我以前也是什麼都不知道,但我狂看書,學到了很多很多。本人意見,網上的資料只供參考,不要太依賴。看書最好。
加油!祝你成功。
⑷ 我想學學中國歷史
我認為你要先從《中華上下五千年》開始,我對歷史也是很感興趣哦!看上下五千年時要大概的知道一些基礎的知識。一些時間順序啊還有就是人物的關聯。
⑸ 如何正確學習中國歷史
國歷史博大精深,吸引了不少人的陶醉與學習!那麼,對於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該如何去學習呢?接下來,文學天地網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快速學習中國歷史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快速學習中國歷史的的方法一
逐個朝代學習。很多人學習歷史前一榔頭、後一斧頭,非常容易搞混淆,也不容易記憶,不好學。而且中國歷史博大精深,有時候籠統學習也會給人一種量大的感覺,反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建議大家可以參照某些有趣的網站或書籍,如網路秦朝搜索,基本可以看到很多秦朝歷史,之後再搜索漢朝等等,逐個學習。
由點到面法。由點到面指的是先學習某個點,如想了解秦朝歷史可以學習某些重要的知名人物,了解知名人物的情況以及經歷,從而可以衍射出某個時代的具體發展,就織成了一個網,這樣學起來興趣較足,也容易接受,也更有深度,非常受到學生與歷史愛好者的歡迎。
故事串接法。故事是大家都非常感興趣的東西,正史有時候看起來很煩躁很吃力,但是如果藉助於歷史故事則更為生動與形象,作者知道有一本書叫上下五千年,上面有很多歷史小故事,而且是按照時間排列,讀起來有趣,而且淺顯易懂,甚至可以作為課外休閑讀物,但學歷史不錯。
多看歷史紀錄片。有很多人不喜歡讀史,但喜歡看視頻,視頻不僅直觀形象,更容易記憶,在現在網路非常發達的時代,歷史紀錄片很多,可以在網上搜索到各種各樣的紀錄片,非常方便。有很多的系列紀錄片,不僅有圖片,也有歷史解讀員的解讀。
除學生外的歷史愛好者不要貪多貪快。學習歷史是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著急,而應當長期的學習。不要小看了積累,按照自己的興趣,隨便零散的學習長時間也能自己織成一個大網,建議自己的歷史脈絡與觀點,都是不錯的學習法。
快速學習中國歷史的的方法二
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雲。
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准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跡(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律向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系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3)列表圖示法。列表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表格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後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列表法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復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4)聯想法。可分為縱向聯想和橫向聯想兩種。縱向聯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知識要點,使其前後連貫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涉及它前面發生的歷史事件,又可聯繫到後面發生的事件,從點擴展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知識的前後內容。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佔中國領土台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去夷洲(即台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台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台灣,到清設台灣府,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個結論: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簡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侵佔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台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佔中國台灣達50年之久。這樣將有關台灣的歷史知識就前後貫通起來了。橫向聯想法,就是把中外發生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初中《社會》第三、四冊,將中外歷史放在一起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知識聯系起來。如講中國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歐洲的拉丁文字聯系起來。
(5)串字法。對有並列關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即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後順序串聯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一個字即可。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容可簡化為「青、募、農、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後可簡化為「開、德、雅、波」。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內容。
3.巧記人名、地名、年代。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較多,去掉這些也就不成為歷史了。學習歷史,記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並不是光靠死記硬背,同樣有比較可行的科學記憶方法。
(1)記人名。記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徵來加強記憶。如兩漢帝王都姓劉,兩宋的姓趙,兩晉的姓司馬。
記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諧音法,用這兩種方法記外國人名字尤為適用。諧音法就是將外國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漢字去理解,使原來無意義的音節成為有意義的名詞或片語,便於記憶。有些人名不妨給它取個雅號,使用諧音法(雅號)記人名盡量要能順口、生動,防止低級和粗俗。對歷史人物不僅要記住讀音,還要書寫正確,若寫錯別字,則前功盡棄。如把齊桓公的「桓」寫成「恆」,把「贏政」寫成「嬴政」等等。
(2)記地名。歷史學習中常常要記許多地名,尤其是古今異名和外國地名,更使初學者感到頭痛,成為學習的攔路虎。如何記住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學習有關歷史地名時,一定要藉助地圖冊來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確的空間表象。如學習《中國古代對外經濟交流》一章,要記的地名較多,一定要對著書本或圖冊,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記住;學《隋朝大運河》,只有看著地圖冊,才能記住一個中心(洛陽)、兩個點(東北到涿郡,東南到餘杭)、四個段(自北而南),否則就會把方向搞錯。對於中外史上有關軍事的地名更應藉助於圖冊和其中的各種標記,才能記住。
其次,要記住地名還要仔細看課本中歷史地圖下列的古今地名對照表,才不會將古今名稱相同其實並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錯。如南宋趙構在「應天」稱帝,課本註明「應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稱帝,建立明朝,定都在「應天」,這里的「應天」則是在江蘇南京。兩個「應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課本注釋或圖冊,就誤認為是一個地方了。
(3)記年代。時間概念是歷史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學科的特點之一。中外歷史綿延幾千年(若從原始人群算起則有兩三百萬年),其中需要重點掌握的年代也有一兩百個,牢記這些重要年代既是歷史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最使初學者感到困難的一個方面。
快速學習中國歷史的方法三
一、口訣記憶法
記憶戰國七雄就用「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兩句口訣,即記住了七個諸侯國的名稱,又記住了他們各自的方位。英法資產階級革命時處死的國王用口訣「1649,查理便走,1793路易升天」。學生很快就記住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處死國王查理一世,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處死了路易十六。
二、化簡記憶法
「上海七君子」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時可化簡為:「沈章鄒李沙史王」。《天津條約》可記住「公開行賄」。「公」指外國公使可以進駐北京,「開」指增開南京、漢口等十處為通商口岸,「行」指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賄」(和錢財有關)指英法兩國得到巨額賠款。
三、形象記憶和諧音記憶配合法
如清政府同帝國主義簽定的《辛丑條約》喪權辱國,內容歸納為「前進賓館。」(一)要清政府賠款(「錢」與「前」諧音)(二)要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反抗(「禁」與「進」諧音)(三)允許外國駐兵(「兵」與「賓」諧音)(四)修建史館,劃租界(館)。這樣《辛丑條約》的內容就可以簡單記為「前進賓館」。
四、特徵記憶法
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期間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的護國運動、1917年的護法運動、1919年的五四運動,通過觀察發現,這五個年代的數字呈等差數列,都差2年,抓住了時間特徵,便於記憶。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事件:1789—1794—1799—1804,都差5年,就記住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時間、羅伯斯庇爾被推上斷頭台的時間、拿破崙的「霧月政變」、拿破崙加冕稱帝的時間。
五、中外聯系記憶法
學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世界近代史開始時間1640年,可聯想中國近代史開始時間1840年,兩者正好相差200年,哪個在前哪個在後呢?自然是中國在後,因為中國近代落伍了。
1689年的事件:英國有《權利法案》、俄國有彼得大帝改革、中國歷史有《尼布楚條約》
六、比較記憶法
比較是加深理解、提高思維能力的手段是真正認知歷史的方法之一。如:同屬於資產階級改革的日本明治維新和俄國的1861年改革比較;中國戊戌變法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結局比較;中國現代史上兩次國共合作的異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背景、任務、領導階級、革命前途等方面的不同。通過比較,加深對歷史事件的認識、理解和記憶。
七、圖示記憶法
即把抽象的歷史知識通過形象、趣味、直觀的圖形來表述。如清朝疆域的記憶,可以在圖上勾出來,並設計成「米」字形,從西面開始,按順時針方向記憶。
八、短時效應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恰當的、科學的給學生一段較短的時間,讓其思考,分析解決某個問題,並取得高效的教學現象。如俄國1861年改革的意義,給定5分鍾,創設有利於學習的良好的課堂氣氛,這樣學生目標性強,注意力集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大部分學生都以積極向上的姿態出現,爭先恐後去學,定能加快記憶,有的甚至想出短時高效的方法,並向其他學生介紹。
⑹ 想學中國歷史,要從哪裡開始
25史你先看看吧,白話文本是有的。古文互譯的也有。不要看歷史教科書,不解釋了。
⑺ 如何全面學習中國歷史
《上下五千年》比較淺顯,相信樓主已經看過,我個人認為只能作為歷史愛好者的入門書籍。
《中國史綱》和《中國通史》一類的書籍太偏重學術研究,省略了太多重要的歷史細節。
歷史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相互作用的進程,史家的立場也對我們認識歷史也起到了不可小視的影響。
我向你推薦一套可以比較具體了解中國歷史的書:《中國歷代通俗演義 全12冊》
蔡東藩先生的生平可以參考http://ke..com/view/33445.htm
該書特點:
該書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在體裁上突出「義以載事,即以道情」的特點,並且自寫正文,自寫批註,自寫評述
下載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6748/
如果不好下載也可以聯系我,我發到你郵箱
我還想補充說明的是:
這套書行文和《三國演義》相似,主要內容還是比較好懂的,毫不誇張地說,帶有一定文言的文字反而會覺得氣勢恢弘,可以更好的領略歷史的磅礴大氣
讀完一篇之後要好好品味篇中和篇尾的史評,我覺得這才是這套書的精髓所在
PS:
據相關資料記載,l937年1月,毛澤東為了解決延安幹部學習中國歷史的需要致電李克農,要他購買「中國歷史演義」兩套。他所說的演義,就是蔡東藩的《中國歷代通俗演義》。毛澤東本人也將這套書珍藏,並時刻置於卧室床頭,以便閱讀。從毛澤東渾厚淵深的文學素養和歷史功底,即可反觀出蔡東藩作品的價值。
二月河說「讀此書可以入門民族歷史」;個人以為,它不僅可以入門民族歷史,更是民族歷史一份極具參考價值的豐富的資料。在某種意義上,它甚至可以與二十四史等量齊觀。
再推薦一個歷史電子書網站:http://www.lsfyw.net/soft/
一定有你需要的!
⑻ 了解學習中國歷史應該看什麼書
一、《上下五千年》
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現代語言寫出來,通俗易懂。
二、《史記》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三、《資治通鑒》
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四、《中國通史》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初版於1923年9月,出版後數十年內不斷重印再版,僅1933年至1935年間就重版了4次,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中國通史》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作者寫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實的中國通史。在20世紀的史學界,憑個人力量獨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大時段的中國全通史,迄今為此,本書也是其中最權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⑼ 學習中國歷史要從那裡開始學起
要了解中國歷史首先要有個清晰地脈絡,總體來說,學習初高中歷回史可以分為縱向和答橫向兩個方法,也可以將兩者結合。 縱向:首先把握一條主線,即歷史朝代沿革,古代史:從遠古人類到奴隸制三朝(夏商西周)再到封建社會萌芽春秋戰國(東周)時期,再到封建社會的發展與衰落——從秦朝至清末;近代史:清末(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至1919年五四運動又稱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現代史:1919年五四運動後至今為現代史。然後再把各個歷史時期的經濟政治事件間插其中,以便更好的掌握。最後,也是最主要的,要熟記各個歷史事件和時間。 橫向:選取一個歷史時期比如隋唐時期,把這個時期的政治制度,積極發展水平同其他時期的作比較,用比較法來深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