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葡萄酒多少年歷史
世界葡萄酒的發展史,一般認為大概在公元前7000-5000年,人類社會便有了葡萄酒。考古發現,人類最早的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在當今的亞美尼亞和喬治亞境內。有最早文獻記錄的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埃及金字塔的壁畫上記載了葡萄採摘、葡萄酒的釀造過程。在古代文明中,埃及、希臘和羅馬人都對葡萄酒釀造和葡萄酒文化起到了推動作用,發展了歐洲的葡萄酒貿易,也包括當今的舊世界葡萄酒產區法國等葡萄酒的發展。新世界大門的敞開,葡萄酒在南北美洲也迅速的發展起來。
對於中國人來說,葡萄酒在某種意義上是舶來品不為過,因為大家都認為中國葡萄酒最早出現在史記中記載的西漢時期(20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將歐亞種葡萄引進中國栽種並釀酒,先至新疆,經甘肅河西走廊至陝西,傳至華北、東北等地。在近代史的1892年,愛國華僑張弼士在山東煙台創辦了張裕葡萄酒公司,再一次從國外引進歐亞種葡萄在煙台栽培並釀造葡萄酒,並發展到太原、青島、北京等地。目前,張裕仍然是中國最大的百年葡萄酒企業。縱觀中國2000多年的葡萄酒發展史,從葡萄品種、釀酒工藝,甚至於是葡萄酒的名稱,無不有「舶來品」的宿命。
中國葡萄酒不是舶來品,中國是世界葡萄酒起源國之一。世界葡萄酒格局,一個是舊世界,一個是新世界。舊世界指的是法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新世界指的是美國、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國家都不在新世界,也不在舊世界,但卻是葡萄酒的起源國,世界葡萄酒的釀造歷史才七千年,三千年前才傳到了希臘,一千多年前才傳到了法國。那麼七千年前的中國究竟有沒有葡萄酒呢?
中國是世界葡萄屬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原產於中國的葡萄屬植物約有30多種(包括變種)。例如分布在中國東北、北部及中部的山葡萄,產於中部和南部的葛藟,產於中部至西南部的刺葡萄,分布廣泛的蘡薁等等,都是野生葡萄。我國最早有關葡萄的文字記載見於《詩經》《詩·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詩·王風·葛藟》:「綿綿葛藟,在河之滸。終遠兄弟,謂他人父。謂他人父,亦莫我顧。」《詩·豳風·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從以上三首詩大致可以了解到在《詩經》所反映的3600年前的殷商時代,人們就已經知道採集並食用各種野生葡萄了。特別是「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翻譯為:南方地區有很多生長茂盛的樹木,這些樹木中有下垂的樹枝,葛藟爬上這根樹枝,並在這根樹枝上快樂的生長蔓延。一位快樂的君子,他能夠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撫人或使人安定。樛木:向下彎曲而高的樹。葛藟: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紅色,莖可做繩,纖維可織葛布。藟似葛,野葡萄之類。3600多年前,在中國南方的崇山峻嶺就有野生葡萄藤爬上樹枝生長,證明這種葡萄不可能是從國外引進的歐亞種葡萄,就是當今,歐亞種葡萄在中國南方不採取避雨栽培,根本無法存活。《周禮·地官司徒》記載:「場人,掌國之場圃,而樹之果蓏、珍異之物,以時斂而藏之。」鄭玄註:「果,棗李之屬。蓏,瓜瓠之屬。珍異,蒲桃、批把之屬。」這句話譯成今文就是:「場人,掌管廓門內的場圃,種植瓜果、葡萄、批把等物,按時收斂貯藏。」如此可以看出,在約300O年前的周朝,我國已有了家葡萄和葡萄園,人們已知道怎樣貯藏葡萄。
1987年,著名考古學家呂遵鍔先生對湖南省懷化市中方縣荊坪「新元遺址」進行考證,發現遠在10萬至2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里就有古人類活動的印跡,認定為舊石器遺址,填補了湖南省無舊石器記錄的空白,並命名為「潕水文化」,荊坪古村由此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全省首批歷史文化名村。現村內還有祠堂、古驛道、伏波宮、文昌閣、節孝坊、唐代古井、水文碑、龍鳳橋、觀音閣、五通神廟和舊、新石器時代遺址等20多處古文化遺址。這里是中國刺葡萄的發源地,通過考古發現,在距今四、五萬年前的冰河時代,就有野生刺葡萄的存在。而最初的葡萄酒並非人為釀造而成,實際上最原始的「葡萄酒」是野生葡萄腐爛後由其表皮上的野生酵母自然發酵而成的果酒,稱之為「猿酒」。由於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就象山葡萄酒、毛葡萄酒一樣,這種「猿酒」可能較酸,不適合人飲用,才沒有象歐亞種葡萄酒迅速發展起來。但就中國葡萄酒的起源和發展史來說,中國也是世界葡萄以及葡萄酒的起源中心之一,甚至比國外的歐亞種葡萄酒要早幾千年甚至上萬年。
⑵ 中國釀造葡萄酒的歷史有多久
開始大量釀復造葡萄酒應該是:制唐朝。
據考證,葡萄是漢朝張騫帶入中國的。據《太平御覽》,漢武帝時期,「離宮別觀傍盡種蒲萄」,只能估計漢武帝對此事的重視,並且葡萄的種植和葡萄酒的釀造都達到了一定的規模。
開始大規模出現在唐朝。《太平御覽》記載,唐太宗貞觀13年(640年),唐軍在李靖的率領下破高昌國(今新疆吐魯番),唐太宗從高昌國獲得馬乳葡萄種和葡萄酒法後,不僅在皇宮御苑裡大種葡萄,還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制。釀成的葡萄酒不僅色澤很好,味道也很好,並兼有清酒與紅酒的風味。盛唐時期社會穩定,人民富庶。由於帝王、大臣喜好葡萄酒,民間釀造和飲用葡萄酒也十分普遍。這些在當時的詩歌里都反映。
但真正鼎盛時期是元朝。 在政府重視、各級官員身體力行、農業技術指導具備、官方示範種植的情況下,元朝的葡萄栽培與葡萄酒釀造有了很大的發展。葡萄種植面積之大,地域之廣,釀酒數量之巨,都是前所未有的。當時,除了河西與隴右地區(即今寧夏、甘肅的河西走廊地區,並包括青海以東地區和新疆以東地區和新疆東部)大面積種植葡萄外,北方的山西、河南等地也是葡萄和葡萄酒的重要產地。
⑶ 中國葡萄酒有多少年歷史
據考證我國在漢代(公元前206年)以前就已種開始植葡萄並有葡萄酒的生產了。司馬遷專著名的<<史記>>中首次屬記載了葡萄酒。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
石,久者數十歲不敗。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館旁盡種蒲陶,苜蓿極望"(<<史記·大宛列傳>>第六十三)。大宛是古西域的一個國家,在中亞費爾干納盆地.這一例史料充分說明我國在西漢時期,已從鄰國學習並掌握了葡萄種植和葡萄釀酒技術。西域自古以來一直是我國葡萄酒的主要產地。<<吐魯番出土文書>>(現代根據出土文書匯編而成的)中有不少史料記載了公元4-8世紀期間吐魯番地區葡萄園種植,經營,租讓及葡萄酒買賣的情況。從這此史料可以看出在那一歷史時期葡萄酒生產的規模是較大的。
⑷ 誰能講下縱橫上下5000年的中國葡萄酒歷史
商代我國就已出現葡萄酒,西漢時張騫從西域引進內地,唐元兩朝達到興盛,自明朝開始逐漸淡化,清朝時更加衰敗,直到清末華僑張弼士創建了張裕葡萄釀酒公司,近代葡萄酒業才開始起步,但連續的戰亂,使葡萄酒業苟延殘喘,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幾乎關閉,解放後我國葡萄酒業才有了長足發展。
關鍵詞:葡萄酒、商代、西漢、元朝、唐朝、張裕葡萄釀酒公司、長城干白
葡萄酒晶瑩剔透,色澤華麗,口味甘甜、醇厚, 香氣宜人,令無數人鍾情。亘古以來,葡萄酒的發展史,就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史,伴隨著人類社會的文明史。10000多年以前,人類的祖先偶然發現這種由葡萄發酵而成的玉液瓊漿,我們的遠祖便模仿大自然,開始了葡萄酒的釀造歷程。
我國在遙遠的商代就已出現了葡萄酒,1980年在河南省發掘的一個商代後期的古墓中發現一個密閉的銅鹵,經北大化學系分析,銅鹵內的酒即為葡萄酒。公元前206年的漢代以前,我國就已開始種植葡萄、釀制葡萄酒了,並且葡萄酒的生產規模較大,但內地種植較少,主要產地在西域。到公元前138年,西漢特使張騫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數十歲不敗。俗嗜酒,馬嗜苜蓿。」,於是,帶回了葡萄和葡萄酒釀制技術,葡萄酒釀制技術開始從西域傳到內地,東漢時,葡萄酒仍很珍貴,「扶風孟佗以葡萄酒一斗遺張讓,即以為涼州剌史」(見太平御覽 卷972引《續漢書》)用不到20升的葡萄酒向皇帝(漢靈帝)的寵臣(宦官張讓)行賄,便買到獨攬一個州軍政大權的高官,足見當時葡萄酒的珍貴。但是由於葡萄原料的生產有季節性,終究不如穀物原料那麼方便,因此葡萄酒的釀造技術並未大面積推廣。
歷史上,內地的葡萄酒業一直斷斷續續、沒有連續向前發展,漢代雖引入了葡萄及葡萄酒生產技術,但未使之傳播開來,漢代之後,中原地區就不再種植葡萄了,而僅靠一些邊遠地區以貢酒的方式向後來的歷代皇室進貢葡萄酒。
到唐太宗李世民時才又重新從西域引入葡萄和葡萄酒釀造技術,並且葡萄酒在當時頗為盛行,釀造技術也已相當發達,風味色澤更佳,這是一個上至天子滿朝文武下至平民百姓文人墨客都喝葡萄酒的輝煌盛世,以致許多文人雅士都以葡萄酒為題材作賦吟詩,如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李白的對酒詩「葡萄酒,金叵籮,吳姬十五細馬馱,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玳瑁筵中杯里醉,芙蓉帳里奈君何!」《客中行》「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以及劉禹錫的:「我本是晉人,種此如種玉,釀之成美酒,盡日飲不足」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當時還有胡人在長安開設酒店,銷售西域葡萄酒。
宋朝重視米酒,創造了用葡萄和米混合釀酒的方法[朱肱(翼中):北山酒經], 從元好問的《葡萄酒賦》及序可知,經過晚唐及五代時期的戰亂,到了宋朝,真正的葡萄酒釀造方法,差不多已失傳,到了南宋,當時臨安雖然繁華,但葡萄酒卻是非常稀少珍貴。這主要是因為江南不宜種葡萄,山西太原等葡萄和葡萄酒產區,已淪陷為金國統治。陸游的《夜寒與客燒乾柴取暖戲作》詩雲:如傾瀲瀲葡萄酒,似擁重重貂鼠裘.,北宋詩中把喝葡萄酒與穿貂皮大衣相提並論,說明葡萄酒的珍貴。
到了元代中國葡萄酒生產水平達到了歷史最高峰,統治者甚至規定祭祀太廟必須用葡萄酒,並在山西太原、江蘇南京開辟了葡萄園,而且在元28年還在皇宮中建造了葡萄酒室,甚至有了檢測葡萄酒真偽的辦法,據記載「至太行山辨真偽,真者下水即流,違者得水即冰矣。」市場上也有大量的商品葡萄酒銷售. 馬可•波羅在《中國游記》一書中,說道:在山西太原府,那裡有許多好葡萄園,製造很多的葡萄酒,販運到各地去銷售。所以山西那裡,早就有這樣一首詩:「自言我晉人,種此如種玉,釀之成美酒,令人飲 不足。」當地老百姓,把種葡萄釀造葡萄酒,看成是一件很自豪的事。
到明朝時,糧食白酒的發酵、蒸餾技術日臻提高完善,蒸餾白酒開始成為中國釀酒產品的主流,葡萄酒生產由於具有季節性,酒產品不易保存,酒度偏低等特點局限而日漸式微。但葡萄酒仍受到許多人的鍾愛,明朝洪武皇帝曰:「辛酉謁禹廟,有以葡萄酒見餉者,其甘寒清冽……」,公元1578年明朝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葡萄和葡萄酒作了詳細介紹並提到了用葡萄酒制蒸餾酒的方法,如:「……高昌獻蒲桃干凍酒……葡萄皮薄者味美,皮厚者苦,入風谷凍成之酒,經年不壞。」及「……久藏者中有一塊,雖極寒,其餘皆冰,獨此不水,乃酒之精液也。」此法至今仍普遍使用,以人工冷凍方法把葡萄酒里的水分析出,製成濃縮葡萄酒,是現代葡萄酒釀造技術的一個重要工藝。
清朝最偉大的皇帝康熙也是一位熱衷於飲用葡萄酒的皇帝。康熙在一次瘧疾後就養成了每天喝一杯葡萄酒的習慣一直到去世。他把「上品葡萄酒」比作「人乳」,認為常飲是很有好處的。但由於受歷史條件限制,我國的葡萄酒生產雖有悠久的歷史,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也曾有過輝煌的鼎盛時期,但由於朝代更迭,戰亂不斷,最終沒有象法國、義大利、西班牙那樣,連續的壯大和發展。
到清末時,由於國力衰敗,戰火不斷,人民連基本的溫飽都不能滿足,葡萄酒業更是頹廢敗落,直到1892年,華僑張弼士在煙台建立了葡萄園和葡萄酒廠即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從西方引進了優良的葡萄品種,引進了機械化生產方式,並且將貯酒容器由翁改為了橡木桶,成為唯一由中國人自己經營的葡萄酒廠,我國的近代葡萄酒生產才開始起步,生產技術才上了一個新台階。之後,青島、北京、清徐、吉林長白山和通化等葡萄酒廠相繼建立,雖然大部分由外國人經營、生產方式落後,但我國近代葡萄酒工業的雛形已經形成,然而,由於軍閥連年混戰,再加上帝國主義的摧殘和官僚資本的掠奪,葡萄酒工業蕭條、暗淡,一直沒有得到發展,直到新中國成立後,葡萄酒工業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才有了迅速的發展。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對許多解放前的老廠進行了擴建、改造,提高了質量、擴大了品種、增加了產量,並在沙城、鄭州、民權、蘭考、連雲港、宿遷和安徽肖縣、碭山等地新建、擴建了葡萄酒廠,上世紀70年代中期,沙城酒廠率先研製出我國第一批干白葡萄酒,並在1979年全國第三屆評酒會上榮獲金獎,1983年倫敦國際第14屆評酒會上獲得銀獎,成為近70年來中國酒獲得的最高國際榮譽,轟動歐美,被譽為「典型的東方美酒」,開創了中國干型葡萄酒的先河,使中國葡萄酒業邁上一個新台階,並引領中國葡萄酒業蒸蒸日上、蓬勃發展。
我國的沙城、煙台等葡萄產區具有與世界葡萄名酒產區——波爾多相同的緯度和地質條件,現在,國際上有名的葡萄酒在我國均已大量生產。
經過四、五個五年計劃,我國葡萄酒業擁有一批技術過硬的隊伍,總產量也由解放前的260 噸發展到1976年的26700噸、79年的65000噸、85年的232000噸,2006年的495000噸,產量不斷增加、品種不斷增多,質量不斷提高,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量也不斷攀升。現在,形成在世界葡萄酒界佔有一席之地、欣欣向榮的葡萄酒業。望採納
⑸ 我想了解中國酒庄情況
莫高國際酒庄——締造國內第一酒庄
從最初的墾荒,將一片片荒涼的沙漠變成碧綠欲滴的葡萄海洋,到全世界范圍選擇試種優良葡萄品種,根據株苗生長狀況精選出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的品種,再到採摘釀造、儲藏、聘請國內外葡萄專家鑒定……歷程如此漫長,工序如此繁多,方有今天莫高葡萄酒超絕冠世的品質。
2007年4月,莫高投資1.8億元開始打造國內第一酒庄——莫高國際酒庄。莫高國際酒庄的目標:世界一流,中國頂尖。莫高國際酒庄將建設全國最大的地下酒窖,每一瓶進入莫高酒窖的葡萄酒都貼上身份標簽,具體到每一瓶酒的年份,來自哪個種植區,葡萄特性、品種等,為每瓶酒建立自己的身份檔案,按照會員制形式,以產權式酒窖、管家式服務面向全國服務。莫高國際酒庄結構宏大,有葡萄酒博物館、文化廣場、研發中心、大型酒窖,是集參觀經濟、旅遊經濟、總部經濟為一體的全國最高端的酒庄。莫高酒庄將突出三個功能。一是集旅遊、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成為旅遊景點,二是成為全國高檔葡萄酒的研發基地,三是成為全國葡萄酒文化的傳播陣地。莫高國際酒庄生產的產品將面對國內外高端的消費群體,為消費者提供獨特的葡萄酒產品服務。莫高國際酒庄代表著莫高「只做最好」的企業理念。
有燦爛的夢想所以有不斷的追求,有可靠的質量才有無限的希望。未來莫高的發展方向,將是以基地為依託,以品質為保障,以高端產品為主導,以國際酒庄為平台,攜最優質的葡萄酒產品,取得重要的地位,讓國內消費者享受到最好的葡萄酒。
⑹ 葡萄酒在中國歷史悠久,是什麼朝代傳入中國的呢
至少在年前,人們已經開始享用葡萄酒了。在埃及陵墓中發現了古埃及人栽培、採收葡萄和釀造葡萄的情景。《聖經》中記載,古波斯王薛西斯一世曾用葡萄酒宴請大臣與貴族等。
望採納,歡迎共同討論與交流。
⑺ Crown Range Cellar酒庄的歷史
Crown Range Cellar位於紐西蘭著名的皇冠山脈,此山脈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聚集了新世界有名的酒庄。
Crown Range Cellar擁有最好的新世界產品。 不僅提供高端優質的葡萄酒,還提供原生態零污染野花蜂蜜和來自富饒灣地下300米的純凈水和蘇打水以及各種純天然飲品。讓世界任何地方的人們有機會接觸到由新世界最好釀酒師和工匠精心製造出的產品。
發掘了國際上獲獎最多並且最受尊敬的新世界釀酒師和最好的食品生產商,並與他們合作,生產出廣受好評的小批量定製葡萄酒、精製蜂蜜以及天然水。 所有的葡萄酒和產品都是為個人或企業獨家定製,為其量身定製,限量生產。可以用於特殊場合如婚宴、公司周年慶、客戶禮品等, 可以應顧客需求為其量身設計酒標,讓顧客享受「獨一無二」的尊貴體驗。
了解 葡萄酒和產品的來歷,它是如何製作的,由誰製作的,這是Crown Range Cellar與其他生產商的不同之處。 時常會舉行葡萄酒相關知識活動,顧客可以直接接觸到 獲獎的釀酒師,與之交流,了解到他們是如何製造出獲獎的葡萄酒,讓顧客們更好的了解葡萄酒文化,傳播葡萄酒知識。
的聲譽是建立在 最優良的品質和誠信上的。 致力於:提供最出色的高端味覺體驗給消費者。Crown Range Cellar非常榮幸地成為Valli Vineyard、Stonyridge Vineyard和Quartz Reef Vineyard的中國地區官方總代理。就是現在,來好好的認識和了解一下 Crown Range Cellar,感受非凡體驗。
⑻ 中國葡萄酒歷史發展算長嗎
你這個問題就很白痴啊,中國酒歷史發展最長的肯定是中國酒了,不過西漢時期中國就引進葡萄了,不過跟國外的葡萄酒比起來發展史還是短了。建議題主去百瓶上看看這一段歷史酒知道了。
⑼ 中國葡萄酒有沒有相應的歷史,比如說在民國。
中國葡萄酒文化有人說,葡萄酒是外來文化,因而它長期被列入「洋酒」之列。但實際上,最原始的「酒」是野生漿果經過附在其表皮上的野生酵母自然發酵而成的果酒,稱為「猿酒」,意思是這樣的酒是由我們的祖先發現並「造」出來的。而我國是世界人類和葡萄的起源中心之一,因此,葡萄酒應是「古而有之」了。
1.中國早期關於葡萄屬植物的文字記載
葡萄,我國古代曾叫「蒲陶」、「蒲萄」、「蒲桃」,「葡桃」等,葡萄酒則相應地叫做「蒲陶酒」等。此外,在古漢語中,「葡萄」也可以指「葡萄酒」。關於葡萄兩個字的來歷,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葡萄,《漢書》作蒲桃,可造酒,人酺飲之,則醄然而醉,故有是名」。「酺」是聚飲的意思,「醄」是大醉的樣子。按李時珍的說法,葡萄之所以稱為葡萄,是因為這種水果釀成的酒能使人飲後醄然而醉,故借「酺」與「醄」兩字,叫做葡萄。
我國是葡萄屬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原產於我國的葡萄屬植物約有30多種(包括變種)。例如分布在我國東北、北部及中部的山葡萄,產於中部和南部的葛藟,產於中部至西南部的刺葡萄,分布廣泛的蘡薁等等,都是野葡萄。
我國最早有關葡萄的文字記載見於《詩經》。
《詩·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詩·王風·葛藟》:「綿綿葛藟,在河之滸。終遠兄弟,謂他人父。謂他人父,亦莫我顧。」
《詩·豳風·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從以上三首詩,可以了解到在《詩經》所反映的殷商時代(公元前17世紀初——約公元前ll世紀),人們就已經知道採集並食用各種野葡萄了。
《周禮》是儒家經典之一,搜集了周王室官制和戰國時代各國制度,並添附了儒家政治理想。文繁事富,體大思精,學術治術無所不包,歷來為學者所重。《周禮·地官司徒》記載:「場人,掌國之場圃,而樹之果蓏、珍異之物,以時斂而藏之。」鄭玄註:「果,棗李之屬。蓏,瓜瓠之屬。珍異,蒲桃、批把之屬。」這句話譯成今文就是:「場人,掌管廓門內的場圃,種植瓜果、葡萄、批把等物,按時收斂貯藏。」這樣,在約300O年前的周朝,我國已有了家葡萄和葡萄園,人們已知道怎樣貯藏葡萄。在當時,葡萄是皇室果園的珍異果品。
2.漢武帝時期——我國葡萄酒業的開始
我國的歐亞種葡萄(即在全世界廣為種植的葡萄種)是在漢武帝建元年間,歷史上著名的大探險家張騫出使西域時(公元前138—前l19年)從大宛帶來的。大宛,古西域國名,在今中亞的塔什乾地區,盛產葡萄、苜蓿,以汗血馬著名。《史記·大宛列傳》:「宛左右以蒲桃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數十年不敗」。「漢使(指張騫)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桃。」在引進葡萄的同時,還招來了釀酒藝人。據《太平御覽》,漢武帝時期,「離宮別觀傍盡種蒲萄」,可見漢武帝對此事的重視,並且葡萄的種植和葡萄酒的釀造都達到了一定的規模。
我國的栽培葡萄從西域引入後,先至新疆,經甘肅河西走廊至陝西西安,其後傳至華北、東北及其它地區。
到了東漢末年,由於戰亂和國力衰微,葡萄種植業和葡萄酒業也極度困難,葡萄酒異常珍貴。《三國志·魏志·明帝紀》中,裴松子注引漢趙岐《三輔決錄》:「(孟)佗又以蒲桃酒一斛遺讓,即拜涼州刺史。」孟佗是三國時期新城太守孟達的父親,張讓是漢靈帝時權重一時、善刮民財的大宦官。孟佗仕途不通,就傾其家財結交張讓的家奴和身邊的人,並直接送給張讓一斛葡萄酒,以酒賄官,得涼州刺史之職。漢朝的一斛為十斗,一斗為十升,一升約合現在的200毫升,故一斛葡萄酒就是現在的20升。也就是說,孟佗拿26瓶葡萄酒換得涼州刺史之職! 可見當時葡萄酒身價之高。
⑽ 瑪戈爾酒庄的歷史
MARSAILLERES庄臣酒庄傳奇歷史
● 公元1588年:高狄特(GODET)祖籍荷蘭,1588年高狄特來到法國西南部的夏宏—馬立廷省經營酒類。由於品質出眾,成為王室酒品指定供應商,受到法國國王路易四世的贊賞,並親筆授權高狄特可隨身配劍。
● 公元1732年:奧古斯汀·高狄特在法國拉羅希港,將桶裝酒的經營擴展至北歐。
● 公元1782年:濟蒂·高狄特創立高狄特兄弟釀酒廠(MARSAILLERES庄臣酒庄的前身),從單一的酒類貿易商,轉為酒類釀造與裝瓶銷售商,開創了高狄特酒廠的新紀元。
● 公元1838年:歐·高狄特創新了【生命之水】重復釀造方式—此方式後被命名為「高狄特」釀造法,此獨特的釀造方式至今仍為兄弟公司的祖傳秘方。
● 公元1883年:
路易斯·高狄特及保羅·高狄特兩兄弟掌管高狄特釀酒事業,關停了與酒無關的分支機構,成為專業的釀造商,並在法國干邑地區與波爾都地區建立了釀造廠,使之共擁有四個不同產地的釀造廠。
●公元1940—1945年:
二次世界大戰時,高狄特家園被德軍佔領,戰後讓·高狄特發現大部分的干邑白蘭地和紅酒庫存已所剩無幾,但所幸1882年份的酒都被隱藏在不為人知的地窖中。
●1963年,藍黛蘇格蘭公司入股高狄特公司,繼續從事釀酒事業
1976年,藍黛蘇格蘭公司歸入庄臣系旗下,並把原先位於波爾多格拉夫分區的高狄特酒庄命名為MARSAILLERES酒庄(庄臣酒庄)
●2008年,法國五大名庄慕桐酒庄入主MARSAILLERES酒庄(庄臣酒庄);
●2010年,MARSAILLERES酒庄(庄臣酒庄),看到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為了長遠的開發中國市場以及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MARSAILLERES酒庄(庄臣酒庄)走了一條與其他酒庄不同的路線,MARSAILLERES酒庄(庄臣酒庄)將法國名庄旗下的優質葡萄酒從法國運到中國進行分裝,讓MARSAILLERES酒庄(庄臣酒庄)葡萄酒更貼近中國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