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世界歷史近代

世界歷史近代

發布時間:2021-02-06 23:57:31

① 世界的近代,現代,當代如何劃分

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當代史的劃分如下:

1、世界古代史(三四百萬年前—約公元15世紀)世界古代史始自三四百萬年前人類的出現,止於約公元15世紀,分為上古和中古兩個歷史時期,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

2、世界近代史(16世紀前後—20世紀初)世界近代史是16世紀前後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社會形態醞釀、產生和發展的歷史。       

3、世界現代史(20世紀初—至今)世界現代史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進程。俄國十月革命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一般把十月革命作為世界現代史的開端。

4、世界當代史:通常說是二戰之後,但有時也把它與現代同義。

(1)世界歷史近代擴展閱讀

世界歷史的時間劃分

兩極世界理論把游牧民族產生後的世界歷史分為三個階段,是為三代進程。每代進程都有其動力內核,而每代內核則是前一代進程的壓力下產生的。動力內核之所以能成其為動力內核,在於其在當時的世界范圍內率先實現了社會形態變革,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經濟或自然實踐的發展。

經濟的強大,使他們可以通過軍事、經濟等壓力向世界的其他政治經濟實體輸出變革動力。根據每代動力內核的性質,兩極世界理論對三代進程的本質特徵作了概括:

第一代進程始於第一代動力內核封建主義秦國或中國的強大,結束於第二代動力內核資本主義英國的崛起,其本質特徵是「土地貢稅」;

第二代進程始於資本主義英國的崛起,結束於第三代動力內核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其本質特徵是「原料市場」;

第三代進程始於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結束於世界共產主義的實現,其本質特徵是「產權合作」。

② 世界近代史和中國近代史

1900年
2月16日海牙國際法庭成立。
2月13日英、法、美、德四國達成分割波利尼西亞的協議。
6月10日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
6月12日德國通過第二次擴建海軍方案。
7月22日德皇威廉二世發表《匈奴演說》。
9月23~27日第二國際在巴黎召開第五次代表大會。
12 月4日義大利與法國締約,互不幹涉對方在非洲的行動自由。
12月24日列寧在萊比錫創辦《火星報》。
12月24日 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發表量子論。

1901年
1月1日澳大利亞共和國正式成立。
1月22日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去世,維多利亞時代結束。
3月2日美國國會通過《普拉特修正案》,強迫古巴將其列入憲法。
5月1日俄國爆發「五一節」示威活動。
6月24日巴黎舉行首次畢加索畫展。
9月7日《辛丑條約》簽訂,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0月22日第二屆泛美會議在墨西哥召開。
12月10日諾貝爾獎金開始頒發。
12月12日義大利物理學家馬可尼首次完成跨越大西洋的無線電通訊。

1902年
1月30日 英日同盟同盟條約簽訂。
4月8日清政府與俄國簽訂交收東三省條約。
5月31 日 英、布戰爭結束。
6月28日美國國會通過斯普納提出的巴拿馬運河議案。
8月16日美、英、日、德4國在倫敦簽署中國關稅條約。
9月20日美國完成最大的鐵路合並計劃。
11月5日日本拒絕俄國提出的日俄美三國共同保護朝鮮中立案。
12月10日位於尼羅河上游的阿斯旺水壩竣工。

1903年
1月1日舊金山至夏威夷的海底電纜鋪設完成。
1月22日美國同哥倫比亞簽定《海約翰-艾蘭條約》。
5月22日《美國古巴條約》簽字。
7月16日國際貨幣會議在柏林召開,會議訂立金本位與銀本位貨幣的兌換率。
7月 30日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
9月20日奧匈帝國與俄國締約,對馬其頓採取共同行動。
11月18日美國獲得修建與經營巴拿馬運河的特權。
12月17日美國賴特兄弟發明飛機。

1904年
1月4日烏拉圭爆發革命。
2月10日俄正式宣戰,日、俄戰爭爆發。
4月8日英法簽訂協約,結成同盟。
5月4日巴拿馬運河正式開工。
6月29日德國完成膠濟鐵路的建設。
7月3日西伯利亞鐵路竣工。
7月10日巴拿馬政府將運河區劃給美國。
8月14日第二國際在阿姆斯特丹召開第六次代表大會。
12月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參議院發表演說,提出「新門羅主義」。

1905年
1月22日~12月31日俄國1905年革命。
3 月31日法德兩國關系驟然緊張,出現第一次摩洛哥危機。
6月27日俄國黑海艦隊中的鐵甲艦「波將金號」起義。
7月29日美日締結《塔夫托-桂太郎協定》。
8 月7 日~1908年7月 29日 印度反英民族解放運動新高潮。
8月23日俄日簽訂《朴茨茅斯條約》,日俄戰爭結束。
9 月 5 日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成立。
10月16日英國總督批准《孟加拉分治方案》。
11月17日朝鮮被迫簽訂《日韓保護協定》,淪為日本的保護國。

1906年
2月15日英國第一艘巨大新型 裝甲艦「無畏號」下水。
5月10日俄國召開第一屆杜馬。
7月4日英國與法、意簽定瓜分衣索比亞勢力范圍的協定。
7月21日第三屆泛美會議在巴西首府里約熱內盧召開。
9月29日美國武裝干涉古巴。
11月9 日俄國斯托平改革開始。
12月30日伊朗國王批准伊朗憲法。

1907年
2 月2日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逝世。
6月10法國化學家盧米爾兄弟發明最新彩色攝影術。
6月26日俄國發生六•三政變。
6月28日英國鋼鐵企業大聯合,建立壟斷組織。
8 月 18 日~24日 第二國際斯圖加特會議。
8月 31 日英、俄簽訂協議,英、法、俄三國協議最後形成。
9月10日英國殖民地紐西蘭成為自治領。
11月2日英、法、德、俄簽訂保證挪威中立的條約。

1908年
1月12日巴黎艾菲爾鐵塔首次發出長距離無線電訊。
3月2日國際裁減軍備會議在倫敦召開。
4月23日俄國與德國、丹麥、瑞典等國簽定關於維持波羅的海地區現狀的《彼得堡宣言》。
5月7日澳大利亞成立以安德魯?費希爾為首的工黨政府。
7月23日土耳其素丹宣布恢復1876年憲法。
9月1日~1909年2月9日法、德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8月14日美國伊利諾斯州春田市發生迫害黑人的暴行。
10月5日保加利亞宣布脫離土耳其獨立。
10月 7 日奧匈帝國吞並波斯尼亞,釀成波斯尼亞危機。
11月7日英國物理學家約瑟夫宣布成功的分裂物質中的單一原子。

1909年
1月28日美國從古巴撤軍。
2 月24 日世界上第一部彩色電影在英國公映。
3月 8日 美國芝加哥女工為爭取自由平等舉行大規模罷工和示威遊行。
3月23日英國人夏克蘭頓發現南磁極。
4月6日美國探險家彼得經多次探險,終於到達南磁極。
7月 16日 伊朗革命軍佔領德黑蘭,廢除國王,恢復憲法。
7月 26日 西班牙巴塞羅那工人爆發街壘戰,被鎮壓,史稱「流血的一周」。
8月5日美國總統塔夫脫簽署《潘恩-阿德里智關稅法案》。
9月20日英國國會通過《關於建立自治領南非聯邦法》
10月24日俄國與義大利締結《拉康尼茲協定》,雙方表示維持巴爾干現狀。
11月14日美國決定在夏威夷珍珠港建立海軍基地。

1910年
2月20日埃及總理布特羅斯?加利被暗殺。
4月1日卡爾 •哈里斯教授在柏林成功合成人工橡膠。
5月11日哈雷慧星引起歐洲恐慌。
5月31日南非聯邦正式宣告成立。
7月12日第四屆泛美會議在阿根廷召開。
8月24 日第二國際哥本哈根代表大會。
8 月22 日《日韓合並條約》簽訂,日本完全吞並朝鮮。
8月13日 「傷兵的天使」,現代護理學創始人——南丁格爾逝世。
10月18日 ~1917年2月5日 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1月20 日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逝世。

1911年
2月 24日 美國與日本簽訂貿易條約。
4月26日法國出兵佔領摩洛哥首都非斯。
7月1日~11月4日法、德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7月13日英國與日本延長同盟條約10年
8月19日日本廢除不平等條約任務完成。
8月20日葡萄牙頒布資產階級民主憲法。
9月29日義大利向土耳其宣戰,意土戰爭爆發。
10月5 日義大利在北非登陸,並佔領沿海地區。
10月10日中國辛亥革命爆發。

1912年
1 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
3月30日摩洛哥淪為法國保護國。
4月14 日泰坦尼克號在北太平洋沉沒,1500人喪生。
4月17日俄國發生西伯利亞連那金礦慘案。
4月18日土耳其封鎖達達尼爾海峽。
5 月 5日 俄國布爾什維克合法報紙《真理報》創刊並出版。
7月8日俄日締結密約,共同瓜分中國內蒙古勢力范圍。
10月8日門的內哥羅對土耳其宣戰。
11月24日第二國際在巴塞爾召開非常代表大會,通過《反戰宣言》。

1913年
1月30 日 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爆發。
2月 18日 墨西哥發生反革命政變。
5月30日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結束。
7月 10 日 俄國向保加利亞宣戰。
8月7日法國議會通過《三年兵役法》。
8月10日第二次巴爾干戰爭結束。
9月6日日本細菌學家野口英世分離出狂犬病病毒。
9月18日保加利亞和土耳其締約,劃定他們在色雷斯的邊界。
12月10日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在法國盧浮宮被盜,兩年後又被找回。

1914年
4月21日美軍佔領墨西哥維納庫盧斯港。
6月28日薩拉熱窩事件。
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8月1 ~6日德國對俄、法宣戰,英國對德宣戰,奧匈對俄宣戰。
8月12日~13日英、法分別對奧匈宣戰。
8月23 日日本對德國宣戰,侵入中國山東。
9月1日俄國把聖彼得堡改名為彼得格勒。
9 月5日~10日馬恩河會戰,德軍退卻。
10 月 29 日土耳其加入同盟國方面對俄宣戰。
11月1日~5日俄、英、法相繼對土耳其宣戰。
12月18日埃及正式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1915年
1月13日義大利中部發生地震,死亡3萬人。
1月 18 日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3月1日協約國封鎖德國。
4月26日英、法、俄與義大利簽訂密約,為使義大利加入協約國,允諾給意領土補償。
5月23日義大利對奧匈帝國宣戰。
7月9日英國佔領德屬西南非。
8月20日德軍佔領波蘭。
8月21日義大利對土耳其宣戰。
9月6日保加利亞與德、意締結同盟。
10月15日~19日英、法、塞、意相繼對保加利亞宣戰。
12月7日庫特英軍被土軍包圍。

1916年
2月21日凡爾登大戰開始。
4月20日愛爾蘭起義被英軍鎮壓。
4月29日被困在庫特-伊馬拉的英軍向土耳其投降。
5月9日英法簽訂《薩克斯-皮柯協定》,劃分兩國在中東的勢力范圍。
5 月31 日德蘭海戰開始。
6月3日美國通過國防法,增加常備軍。
6月24日~11月13日 索姆河戰役。
8月27日羅馬尼亞對奧匈帝國宣戰。
8月28日、30日德國、土耳其分別對羅馬尼亞宣戰。
9月1日保加利亞對羅馬尼亞宣戰。
11月12日德奧集團向協約國提出和平建議。
12月18日凡爾登戰役結束,雙方傷亡慘重。
12月30日協約國拒絕德國和平建議。

1917年
1月31日墨西哥頒布資產階級憲法,宣布墨西哥為聯邦共和國。
2月1日德國實行無限制潛水艇戰。
12月3日美國同德國斷交。
3 月12日俄國二月革命爆發。
3月15日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成立。
4月6 日美國對德宣戰。
4 月17日列寧發表《四月提綱》。
6月16日全俄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開幕,布爾什維克佔少數。
8月 14 日中國北洋軍閥政府對德、奧宣戰。
9月9日俄國科爾尼洛夫叛亂被粉碎。
10 月26日 巴西對德國宣戰。
11 月7 日~8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頒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12月7日美國對奧匈帝國宣戰。

1918年
1 月8日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和平綱領十四條」。
3 月 3 日蘇俄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
3月 21 日 德軍在西線發動攻勢。
4 月 22 日 蘇俄頒布對外貿易國有化法令。
8月9日日本「米騷動「。
9月29日保加利亞投降。
10月 30 日 奧地利維亞那舉行總罷工。
11 月 3 日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
11 月 11日德國投降,「一戰」結束。
11 月9 日~10日柏林起義 ,霍亨索倫王朝被推翻,德國社會民主黨政府成立。
12月20日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羅文尼亞王國政府組成。
12月30日德國共產黨成立大會在柏林召開。

1919年
1月18日~6月28日巴黎和會召開,簽訂凡爾賽和約。
2月13日德國制定魏瑪憲法,成立魏瑪共和國。
3 月1日朝鮮爆發「三•一」反日大起義。
3月2日~6日共產國際成立。
3 月21日~8月1日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時期。
4月 13 日~5月1日德國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時期。
5 月4 日中國爆發「五四運動」。
8月1日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失敗。
9月10日奧地利簽署《聖日耳曼條約》。
9月13日土耳其制定《國民公約》。
10月10日協約國開始對蘇俄政權武裝干涉。
12月26日蘇俄頒布在成年居民中掃除文盲的法令。

1920年
1月 10日國際聯盟正式成立。
3 月 2日 羅馬尼亞同蘇俄停戰。
3月 15 日 德國全國1200萬工人總罷工。
4月1日希特勒把」德國工人黨」改為」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
5 月 3日 土耳其國民會議政府成立。
6月4日匈牙利同協約國簽署《特里亞農條約》。
6月14日德國著名社會學家、歷史學家馬克思•韋伯逝世。
7月19日~8月7日共產國際「二大」召開。
8月10日土耳其蘇丹政府同協約國簽署《色佛爾條約》。
8月11 日 蘇俄同拉脫維亞簽訂《里加和約》。
9月4日印度國大黨通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計劃.
11 月 2日世界上第一個無線廣播電台在美國開始播音。

1921年
1月16日法國白里安組閣.
3月 17日 波蘭通過憲法
4月27日賠款委員會宣布德國應支付的賠款總數為1320億金馬克。
6月22 日~7月12日共產國際「三大」召開。
7 月中國共產黨誕生。
9月19日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在德國建成通車。
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華盛頓會議召開。
12月埃及十二月起義。

1922年
1月19日中美洲聯邦宣告解散。
2月4日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結束。
2 月28 日埃及獨立。
4月10日熱那亞會議開幕。
4月16日蘇俄和德國簽訂《拉巴洛條約》。
5月31日協約國賠款委員會允許德國延期付款。
6月 28日 愛爾蘭內戰爆發。
7月 15 日 日本共產黨成立。
10月29 日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
11月5日~12月5日共產國際「四大」召開。
12月31 日蘇聯成立。

1923年
1月11日法、比軍隊佔領德國魯爾區,製造「魯爾危機」。
2月10日德國X射線發現者倫琴逝世。
4月7日 美國共產黨和工人黨合並。
6月 8日 保加利亞發生政變。
7月24日協約國與土耳其簽訂《洛桑條約》。
9月1日日本關東地區大地震,死亡達10萬人。
10月1日~11月8日英國承認各自治領有權和外國簽訂條約。
10 月29 日土耳其宣布成立共和國。
11 月 4日義大利頒布新選舉法。
11月8日希特勒組織發動「啤酒店暴動」。

1924年
1月21日列寧逝世。
2月1日 英國同蘇聯建交。
4月9日道威斯計劃發表
5月10日日本舉行大選,護憲三派獲勝。
5月 11 日 法國舉行大選,左翼聯盟獲勝。
5月31日蘇聯同中國簽訂《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同中國建交。
6月17日-7月8日共產國際五大召開。
7月16-8月16日協約國倫敦會議通過《道威斯計劃》。
10月28日蘇聯同法國建交。

1925年
1月20日 日本同蘇聯建交。
2月9日 德國建議訂立《萊茵互保條約》。
3月4日美國柯立芝總統就職,美國進入「柯立芝繁榮」時期。
3月 12日 埃及華夫脫黨在選舉中獲勝。
5月 19日 義大利制定《法西斯主義法》。
7月 26日 法國與西班牙達成《馬德里協定》共同鎮壓里夫共和國。
10 月5 日 協約國與德國在瑞士洛迦諾舉行國際會議。
11月27日 法國左翼共和黨白里安組閣。
12月1日 《洛迦諾條約》在倫敦簽訂。
12 月28日 ~31日 俄共(布)14大上改名為蘇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簡稱「聯共(布)」。

1926年
1 月27日電視機問世。
4月24 日 德國和蘇聯簽訂友好中立條約。
5月 7日 法國、西班牙軍隊對里夫共和國發動新攻勢。
5 月18 日~26 日國際裁軍會議籌備委員會舉行首次會議。
7月 28 日 法國普恩加萊組成「國民統一」內閣。
9 月 8 日 德國加入國聯,並獲行政院常任理事國席位。
10月 26 日~11月 3日 聯共(布)第十五次代表會議召開。
11月 27 日 阿爾巴尼亞淪為義大利保護國。
12月 25 日 日本大正天皇去世,攝政王裕仁親王繼位,改年號為昭和。
12 月 29 日 義大利同德國簽訂友好條約。

1927年
1月 31 日協約國結束對德國的軍事管制。
3月 11日 土耳其同蘇聯簽訂貿易航海協定。
5月 27 日 英國同蘇聯斷絕外交和貿易關系。
6月 20 日 ~ 8月4日 美、英、日在日內瓦召開海軍會議。
6 月27 日~7月7日日本召開「東方會議」,「田中奏摺」出籠。
7月 18日 埃及同英國簽訂新草約,規定英國對埃及軍事佔領10年。
9月 2 日 土耳其舉行選舉,人民共和黨獲得勝利。
10月 21日 蘇聯同伊朗簽訂保證和中立條約及貿易協定。
11月 30 日~12月 3日 國際裁軍會議籌委會開會。

1928年
1月16日 ~2月20日 第六次泛美會議在哈瓦那召開。
2月 20日 日本舉行第一次大選。
5月 25 日阿富汗同土耳其簽訂友好合作條約。
6月 4日 日軍在中國製造「皇姑屯事件」。
7月 17日 ~9月 2日 共產國際6大召開。
8 月27日《白里安-凱洛格非戰公約》簽訂。
11月27日 義大利同中國簽訂友好通商條約。
12月20日 、22日 英國、法國分別同中國簽訂關稅條約。

1929年
1月15日美國批准《巴黎非戰公約》。
2月 6日德國加入《巴黎非戰公約》。
4月 23日~29日 聯共(布)16大召開,通過第一個五年計劃。
5月16日美國電影界舉行第一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6月 5日 英國麥克唐納組織第二屆工黨內閣。
8月 6日~31 日 海牙國際會議召開,通過《揚格計劃》。
8月 16日 蘇聯同中國斷交。
10月 1日 英國同蘇聯恢復外交關系。
19月 24 日 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行情暴跌,世界經濟危機開始爆發。
11月7日 蘇聯開始全盤農業集體化。
12 月 22日 德國舉行公民投票接受《楊格計劃》。

③ 世界史的近代

早期的農業帝國往往被其周遭環境所限制,其生產力持續低下,並且很易因自然災害而出現民變,致使政權出現轉變。但是在公元一千年左右,世界歷史出現了質的改變。經由貿易累積而來的先進技術與財富拓闊了世事的可能性。這些轉變在農業大國里最為顯著,如中國、印度與部份伊斯蘭世界。
中國是首個於公元一千年左右發展出先進的貨幣經濟並且打破早期環境限制的國家。當時中國的自耕農不再自給自足,而是將其生產換取其他物品。而其農業系統是在當時歐亞大陸里最為發達的,因為其擁有最大的未都市化土地。其技術是當時世界裡最為先進的,並且在鐵器生產、風箱、懸索橋建設、印刷與指南針領域具有壟斷地位。(參看Joseph Needham)。此時中國的宋朝看似處於和公元六百年後歐洲出現巨大轉變的同一位置,然而其卻於此時受到北方女真族的攻擊,只能退居江南,此時期的中華文化正處於顛峰階段,但是經濟發展受到打擊,在最後更於公元1279年被蒙古人所建立的元朝消滅。
表面上,於公元十四世紀開始的歐洲文藝復興只是因應世界其他地方的轉變而誕生。但其卻引發了研究學問的精神,並導致了人文主義、科學革命,並最終致使工業革命出現。然而,在公元十七世紀所出現的科學革命並沒有立即對技術革新起到作用,直至公元十九世紀後半,科學理論上的改進才實際應用至發明創作里。歐洲在公元十八世紀所發展出的兩大優勢為:企業文化與跨大西洋貿易所積累的財富。但是在公元1750年,世界上勞動生產力最大的中國,仍然處於與以跨大西洋貿易為主導的歐洲經濟同一水平上。
對於歐洲於公元1750年後開始主導世界,成為工業革命中心的現像,有著很多不同的解釋。韋伯(Max Weber)認為這是因為宗教改革使得歐洲人變得更為勤勞。另一種社會經濟學解釋則以人口統計學的角度來解釋:歐洲因為有著終生獨身的神職人員、殖民活動、高死亡率的都市中心、接連的戰爭和遲婚,使得其人口增長相較亞洲的國家而言受到較多的限制。勞工短缺意味著資源可以用在節省勞工的技術改革上,如水輪與磨坊、紡紗機與織布機、蒸汽機與輪船,而不是以巨大的資源來維持龐大的人口。亦有人認為歐洲的制度較為優越,其較世界其他地方更著重財產權與自由市場經濟,然而,部份學者如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開始挑戰這種觀點。
歐洲的地理亦在此扮演著重要角色。中東、印度與中國皆被山脈所圍繞,但一旦越過這些天然屏障則是一片廣闊的陸地。對比之下,阿爾卑斯山、比利牛斯山與其他山脈橫貫歐洲,使得歐洲大陸被分割為數個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歐洲大陸在面對中亞民族入侵時得到保護。在火器出現前的年代,所有歐亞大陸的土地均受到中亞草原民族的侵擾。這些游牧民族在軍事上較處於大陸邊緣的農業國家優越,一旦其成功越過諸如印度與中國外圍的山谷時,則變得銳不可擋,而這些入侵往往是毀滅性的。公元1258年,隨著巴格達被蒙古人攻陷,伊斯蘭黃金時代消亡。與此同時,印度與中國亦被其大舉入侵。歐洲大陸東部也遭到嚴重破壞,但西歐較少受到蹂踚。
此外,歐洲的地理亦帶來與別處不同的地緣政治。中國、印度與中東地區在歷史上往往有著一個主導國家。在公元一千六百年左右,鄂圖曼帝國控制大部份中東地區、明朝主導著中國地區、而蒙兀兒帝國則控制著北印度。與之對比,歐洲大陸則存在著很多不同且關系錯綜復雜的國家。泛歐洲帝國,除了早期的羅馬帝國外,均持續不了多少時間。然而,在敵對邦國間的高度競爭卻是歐洲在其後成功的因素之一。在其他地方,穩定往往勝於發展。在東亞,倭寇侵擾各國,致使中國明朝中後期至清朝中期實行海禁政策,海軍發展因這些政策而近乎停滯。在歐洲則沒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海禁政策,因為諸國林立,要使各國皆奉行同一政策極為困難。如果任何一個邦國自行引入這樣的一種限制,則其將會很快地墜後於競爭者,結果自取滅亡。
另一無庸置疑,使歐洲興起的地理因素則是地中海。上千年來,地中海在歐洲南部及非洲北部是重要的海上交通區域,培養了海上貿易、人際與思想交流和發明創造。
,另外相較於中緯度較適宜人居住的地區,熱帶地區則經常受到自然災害與寄生蟲的影響,使得當地人民的較容易生病,對於的科學革命和思想啟發不是那麼好的搖籃。 唐朝驅逐突厥使得部份突厥人輾轉遁入西亞與東南歐一帶,他們乃是後來所稱之的土耳其人,當時這一部份地區正屬東羅馬帝國所轄,土耳其人進入此區消滅東羅馬帝國後,許多東羅馬帝國的學者西遷,因而造成歐洲史上的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於十四世紀在歐洲開始。盡管一些現代學者對這一人文藝術思潮是否有益於科學仍尚存疑慮,但是這個時期的確極大地促進了阿拉伯地區與歐洲的融合。這里最重要的成就是所謂的小帆船,這種小帆船結合了阿拉伯三角帆與歐洲方形索船的優點,成為能夠橫跨大西洋的第一種艦船。由於航海技術的發展,哥倫布於1492年橫跨大西洋,使歐亞非大陸與美洲的信息與物產聯繫到一起。明永樂三年起,鄭和七下西洋,西至今非洲索馬里一帶。
從此一些歐洲國家開始進行海上擴張及海外殖民。
哥倫布橫跨大西洋作為最著名的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外部關聯事件之一,給兩個大陸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歐洲給美洲帶來了從來未曾遇過的疾病,有一個不是很精確的數字,據說或許有超過九成的美洲土著人死於一連串毀滅性的傳染病中。此外由於歐洲所擁有的技術優勢,諸如騎兵、鋼鐵和槍炮等,這使得他們征服了阿茲特克人、印加帝國以及其它的北美文明。
歐洲人獲得的美洲地理學知識,大部份都是由歐洲大陸的大西洋沿岸國家貢獻的,例如: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蘭西及荷蘭。葡萄牙和西班牙是第一批主要的征服者,並且對西方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很快,更北邊一些的國家,如英國、法國和荷蘭開始取代其位置,統治了大西洋。通過一系列的戰爭,先是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的戰爭,後是拿破崙戰爭,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強的大帝國,領土遍布全球的,在其顛峰時期幾乎控制了世界陸地的四分之一,並因此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從美洲的土地上以及人民手中剝奪到的黃金和其它資源,皆被船運至歐洲。與此同時,大量的歐洲殖民者開始向這塊大陸移民。為了滿足新興殖民地對勞動力的大量需求,將非洲人做為奴隸的販賣活動開始了。很快美洲許多地方都充滿了奴隸這一下等階層。在西非,一系列國家沿著奴隸海岸而興起。這些國家剝削離海岸線更遠的非洲內陸各處的人民,逐漸繁榮起來。
「拋錨中的聖瑪麗亞號」,於1628年由安利斯(Andries van Eertvelt)所繪,展示了哥倫布航行所用的卡瑞克帆船(carrack)的外貌。
與此同時,取代元朝而統治中國的明朝(1368年-1644年)的「資本主義萌芽」也因滿族入侵而中斷。女真人的後金政權滿族最終消滅明朝,建立清朝。這個王朝最初是平靜和繁榮的,但後來不斷遭到歐洲國家的侵犯。
相對於其他地域的人,歐洲人在槍炮製造等軍事技術上處於優勢。就在入侵美洲後不久,歐洲人又開始入侵亞洲。十九世紀初,不列顛已經控制了南亞次大陸,埃及和馬來半島;法國控制著印度支那;荷蘭則占據了荷屬東印度群島。英國同時還控制著一些仍屬於新石器時代人類的地區,諸如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南非,並且英國在美洲殖民地的居民大量湧入這些地區。到十九世紀末期,連非洲最後一塊無主土地也被歐洲列強瓜分了。
歐洲的理性時期直接引發了科學革命,這場革命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並為工業革命打下基礎。工業革命發源於英國,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新式生產組織及模式如工廠、大規模生產、機械化等。新的生產模式使歐洲能以更快的速度,更少的勞動力生產更多的產品。理性時期的學術思潮引發了十八世紀晚期的美國和法國革命,催生了今天所知的民主。民主的發展對世事和生活質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工業革命時期,世界經濟建立在以煤為能源的基礎上,與之相應的是新的運輸方式如鐵路及蒸汽船的出現,這使世界變得更小了。與此同時,工業污染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破壞,以數十倍於原始社會的速度增長。

④ 世界近代史的起止時間

以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開端,到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結束,是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並逐步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和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歷史。整個世界近代史有三條線索:

一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發展;

二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

三是亞、非、拉美人民反對殖民壓迫。從時間和內容上,可將其分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工業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三個時期。

(4)世界歷史近代擴展閱讀

英國革命作為世界近代史的充分理由:

第一,在政治上,英國革命宣布了資產階級的社會和國家原則,推翻了流行於歐洲2000多年的「神聖王權」,建立起了一套以共和政體、議會政治和兩黨政治為特徵的新的政治制度,這些制度為後來許多資產階級國家所效法,而英國革命所表現的資產階級革命的一般規律,也在後來歷次資產階級革命中得到了證實。

第二,在經濟方面,英國革命的勝利,不僅使本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使英國最早開始了工業革命,而且使歐洲其他國家也受其影響,在工業和農業方面,都朝著資本主義方向發展。

第三,在意識形態方面,英國革命中和革命後所產生的先進的資產階級思想,對世界的影響尤其重大。英國革命促進了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發展,在資產階級文化史上,准備了「啟蒙」時代。

參考資考:網路-世界近代史

⑤ 世界歷史近代年表

14-15世紀歐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4世紀末朝鮮王朝建立
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487-1488迪亞士遠航到達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倫布遠航到達美洲
1497-1498達伽馬遠航到達印度
1519-1522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16世紀早期印度莫卧兒帝國建立
1520-1570西歐宗教改革
1566-1581尼德蘭革命
1600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紀初期荷蘭侵入印度尼西亞,法,英,荷開始在北美掠奪殖民地;德川幕府開始統治日本
1640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88英國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7世紀英法成為販賣奴隸的主要國家
1689俄國彼得一世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法國路易十四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牛頓力學體系確立
18世紀中期普魯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紀中後期奧地利特雷西亞女皇和約瑟夫改革
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5-1783北美獨立戰爭
1776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獨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
1789.7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9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6-1794。7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法國熱月政變
1799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1804海地宣布獨立
1804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5維也納體系的確立
1830法國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9世紀30年代法拉第證明了電磁感應現象
1836-1848英國憲章運動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義
1848.2《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8-1849 1848年歐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亞戰爭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義
19世紀中期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學說
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國內戰
1864第一國際成立
1868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1871普法戰爭
19世紀70年代初義大利統一最終完成
1871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1881-1899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德意奧三國同盟形成
19世紀80年代法國最終確立了對越南的統治
1889第二國際建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向帝國主義過渡
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1903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1907英法俄協約的最後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並朝鮮
1910-1917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
(20世紀初到20世紀90年代)
1917.11.7(俄歷10月25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8.11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1922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1919.3.1朝鮮三一運動
1919.3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建立
共產國際建立
1919.1-6巴黎和會
1921.11-1922。2華盛頓會議
1922.10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
1922.12蘇聯成立
1925.10洛迦諾會議
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9.18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九一八事變
1933.1希特勒在德國上台
1933.3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1935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5-1936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
1936-1939西班牙反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7.7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
1938.9慕尼黑會議
1939.8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6法國投降
1940秋不列顛之戰
1940.9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1941.6蘇德戰爭爆發
1941.12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1秋大西洋憲章
1942初《聯合國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衛戰
1942.6中途島戰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3.12.1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11-12蘇美英舉行德黑蘭會議
1944.6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2蘇美英舉行雅爾塔會議
1945.5.8德國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945.9.2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日本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5.10聯合國建立
1947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獨立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1949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
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1950-1953美國侵略朝鮮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4《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簽字
1955亞非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956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
1959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1960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成為「非洲獨立年」
20世紀60年代初不結盟運動形成
20世紀60年代初-1973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七十七國集團產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亞洲出現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
1967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復
1972.2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發表
1973美國在《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議》上簽字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9中美建交
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
1991蘇聯解體
1992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歐洲聯盟建立

⑥ 關於世界近代歷史

詳細: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591.html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所有的人都知道,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但最近長安大學檔案室主任趙秉中教授在對大量歷史資料的考證中得出震驚世人的結論:最早發現美洲新大陸的不是哥倫布,而是中國人鄭和.無獨有偶,英國皇家海軍退役指揮官,業余歷史學家,雲南大學客座教授暨雲南省鄭和研究會顧問加文孟席斯在《世界航海圖與鄭和航海圖的發現及其記錄》的專題學術演講中,用新的論據再次證明:中國明朝七下西洋的鄭和率領的船隊,曾經完成了環球航行,並在西班牙航海家哥倫布之前72年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歷史迷宮
你對此感興趣嗎
視頻展播
隨行人員的數量
攜帶的貨物
船隻大小
船隻數量
哥倫布航海
鄭和下西洋
填表比較
看圖填空
鄭和下西洋途徑的主要地點:

最遠到達的地區:

哥倫布航海途徑的主要地區:

最遠到達的地區:
歸納總結
與哥倫布航海相比較,鄭和下西洋具有什麼特點
時間早,時間長,規模大,路線長
資料分析
從資料看,哥倫布航海和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有什麼不同
幻想時空
如果明朝鄭和的船隊和哥倫布的艦隊在大洋上相遇,會出現怎樣的情形
針鋒相對
明王朝官員關於鄭和下西洋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勞民傷財,應該禁止;另一種認為可以發揚國威,增加與海外聯系,不應該禁止.你同意哪一種觀點
鄭和下西洋禁與不禁
我認為鄭和___
(有,沒有)發現美洲
學以致用
通過學習,你得到了哪些歷史啟示 這些啟示對當前中國的發展有哪些借鑒意義

⑦ 世界近代現代歷史

主要是有兩派觀點.基本同上

我的觀點是:這是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專所做出的決定.應該使用.當時麥克屬阿瑟將軍估計在當時不使用原子彈的情況下攻佔日本本島,至少要付出100萬兵力傷亡的代價,而且當時日本基本戰敗,拒不投降的原因是要保存當時的天皇制度,美國一度不願意日本還保存這樣的制度.所以日本幾乎就是以滅族的方式來抵抗.為了減少傷亡和在以後的和談中取得有利的條件.使用原子彈是正確的.
再從國外的角度講,當時二戰基本接近尾聲.美國要從全球戰略考慮.為了不出現美蘇平分朝鮮的情況.美國要在蘇聯沒參戰的情況下,獨立收復日本本島.為自己在亞洲獲得說話的權利.
當然負面影響也不能不說.只能說是人類的災難.
但是在那個時期,使用它是對的.至少對美國是有利的

⑧ 世界近現代史重大事件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

14-15世紀歐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4世紀末朝鮮王朝建立
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487-1488迪亞士遠航到達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倫布遠航到達美洲
1497-1498達伽馬遠航到達印度
1519-1522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16世紀早期印度莫卧兒帝國建立
1520-1570西歐宗教改革
1566-1581尼德蘭革命
1600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紀初期荷蘭侵入印度尼西亞,法,英,荷開始在北美掠奪殖民地;德川幕府開始統治日本
1640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88英國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7世紀英法成為販賣奴隸的主要國家
1689俄國彼得一世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法國路易十四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牛頓力學體系確立
18世紀中期普魯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紀中後期奧地利特雷西亞女皇和約瑟夫改革
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5-1783北美獨立戰爭
1776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獨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
1789.7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9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6-1794。7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法國熱月政變
1799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1804海地宣布獨立
1804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5維也納體系的確立
1830法國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9世紀30年代法拉第證明了電磁感應現象
1836-1848英國憲章運動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義
1848.2《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8-1849 1848年歐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亞戰爭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義
19世紀中期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學說
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國內戰
1864第一國際成立
1868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1871普法戰爭
19世紀70年代初義大利統一最終完成
1871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1881-1899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德意奧三國同盟形成
19世紀80年代法國最終確立了對越南的統治
1889第二國際建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向帝國主義過渡
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1903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1907英法俄協約的最後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並朝鮮
1910-1917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
(20世紀初到20世紀90年代)
1917.11.7(俄歷10月25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8.11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1922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1919.3.1朝鮮三一運動
1919.3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建立
共產國際建立
1919.1-6巴黎和會
1921.11-1922。2華盛頓會議
1922.10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
1922.12蘇聯成立
1925.10洛迦諾會議
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9.18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九一八事變
1933.1希特勒在德國上台
1933.3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1935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5-1936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
1936-1939西班牙反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7.7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
1938.9慕尼黑會議
1939.8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6法國投降
1940秋不列顛之戰
1940.9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1941.6蘇德戰爭爆發
1941.12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1秋大西洋憲章
1942初《聯合國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衛戰
1942.6中途島戰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3.12.1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11-12蘇美英舉行德黑蘭會議
1944.6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2蘇美英舉行雅爾塔會議
1945.5.8德國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945.9.2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日本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5.10聯合國建立
1947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獨立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1949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
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1950-1953美國侵略朝鮮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4《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簽字
1955亞非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956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
1959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1960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成為「非洲獨立年」
20世紀60年代初不結盟運動形成
20世紀60年代初-1973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七十七國集團產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亞洲出現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
1967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復
1972.2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發表
1973美國在《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議》上簽字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9中美建交
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
1991蘇聯解體
1992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歐洲聯盟建立

⑨ 什麼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的標志呢

中國中學教材中普遍採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說這一觀點。

歐洲近代史始於15世紀,世界近代史則始於19世紀。關於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問題,當代史學界共存在著四種不同的看法: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從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新議會的事件開始到1688年議會反對派發動宮廷政變(又稱光榮革命)結束。

以新貴族階級為代表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起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並在1689年頒布文獻《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議會君主立憲制。

2、尼德蘭革命說。這種觀點認為,世界近代史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走向衰落的歷史。

3、19世紀說。這種觀點認為,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習慣於把歐洲近代上限視為世界近代上限,但由於世界歷史發展的不平衡性,這兩個上限之間,必然會有一個「時間差」,歐洲近代史始於15世紀,世界近代史則始於19世紀。

4、1500年說:如今史學界大部分學者都持這種觀點,他們認為,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向全世界擴張並由之在全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而導致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的一系列變化、一系列事件,幾乎都與地理大發現息息相關。

特別是地理大發現直接誘發了商業革命和西歐國家的海外殖民擴張,對西歐資本主義工業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的歷史,也是世界從地區隔絕走向統一整體的歷史。

而正是隨著地理大發現,西方國家的海外殖民,以及世界市場的形成,過去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對隔絕狀態才逐漸被打破,整個世界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才逐步形成為密切聯系的、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一體;世界歷史近代與古代的分期斷限,應該以有世界意義的重大經濟形態變化為主要依據。

1500年前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導致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區的社會經濟的重大變化。因此,以1500年作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合乎歷史唯物主義原則的。

按照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發展的客觀規律,可將世界近代史分為四個階段:第一,資本主義制度產生時期(17、18世紀);第二,進入工業資本主義時代(19世紀上半期);第三,資本主義制度在全世界的確立(19世紀50、60年代);第四,資本主義穩定、發展並開始進入壟斷時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

整個世界近代史有三條線索:一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發展;二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三是亞、非、拉美人民反對殖民壓迫。從時間和內容上,可將其分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工業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三個時期。

(9)世界歷史近代擴展閱讀

世界近代史始於16世紀,以16世紀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根據的是生產力標准。世界近代史指的是資本主義時期的歷史。雖然早在14和15世紀,在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經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但是資本主義到16世紀才形成為世界性的潮流。

諸如新航路的開辟及早期殖民擴張、文藝復興運動的擴展、宗教改革的興起尼德蘭革命等,都是這一世界性潮流的具體表現。再者,正是從16世紀開始,世界才改變各個國家和地區相對隔絕的狀態,開始聯為一個整體。

⑩ 近代世界戰爭史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戰 (20世紀初到20世紀90年代)

1914.6.28 薩拉熱窩事件(塞爾維亞人在薩拉熱窩暗殺了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夫婦)

1914 馬恩河戰役雙方:德與英法(德國發動)

1915 加利波利海戰雙方:土與英(英國發動)

1916 凡爾登戰役 雙方:德與英法(德國發動)

1916索姆河戰役 雙方:德與英法(協約國挑起)

1916日德蘭海戰 雙方:英德

1917.3 俄國二月革命

1917.4 美國參加一戰,增強了協約國力量

1917.11.7(俄歷10月25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日子

1917—1922 蘇俄(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1922年開始叫蘇聯 1922.12—1991.12.25

1918 德、奧、土等國相繼投降,德國代表在康邊森林簽署停戰協定(11.11)

1918 德國發生十一月革命,德意志帝國被推翻,威廉二世逃往國外

1918—1920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最初政策)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3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建立 共產國際建立

1919.1-6巴黎和會

1919 《凡爾賽和約》(對德和約)

1919—1920 巴黎和會:一戰後戰勝國(協約國)處理戰敗國的會議

1919-1922土耳其凱末爾革命[3]

1920 國際聯盟建立

1921 《四國條約》目的:拆散英日同盟; 結果:美國達到了目的

1921—1922 華盛頓會議:一戰後美國召集的九國會議(美英法日中)

1921—1927 新經濟政策(後來政策) 一戰後初期的國際關系

1922 《九國公約》 《限制海軍軍備條約》(《五國海軍協定》)

1922.10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

1922.12蘇聯成立

1925.10洛迦諾會議

1929—1933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9.18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九一八事變

1932 日本「五·一五」事變:法西斯少壯軍人殺死了首相犬養毅,打擊內閣

1933.1.30 希特勒在德國上台擔任總理,法西斯專政確立

1933.3「羅斯福新政」:美國羅斯福政府實行的改革

1933 製造國會縱火案,嫁禍共產黨,進行鎮壓 ,德國退出國聯

1934 稱德國為「德意志第三帝國」

1935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5 德國重建空軍,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

1935-1936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

1936 希特勒派兵進駐萊茵不設防區

1936.2 日本「二·二六」事變:法西斯勢力刺殺日本首相和大臣

日本廣田弘毅內閣建立,法西斯專政確立

1936.11 日本與德國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

1936-1939西班牙反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 德、意、日三國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

1937.7.7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

1937.7.7—1945.9.2 中國全面抗日戰爭時間

1938.3 德國佔領奧地利

1938.9 德國佔領蘇台德區

1938.9.30 慕尼黑協定(德、英、法、意協定)

1939.3 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39.8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內容:蘇德之間十年互不侵犯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39.9.1 德國閃擊波蘭(二戰歐戰開始標志)

1940.5 敦刻爾克大撤退

1940.6.22 法國投降(德國傀儡政權:維希貝當傀儡政權)

1940—1941不列顛之戰(德軍空襲英國)

1940.9法西斯軍事同盟形成(建立「歐洲新秩序」和「大東亞新秩序」)

1941.6.22蘇德戰爭爆發最初會戰:莫斯科會戰

1941秋 大西洋憲章

1941.8美英聯合發表《大西洋憲章》

1941.10 美英蘇《三國協定》 美英給武器,蘇聯給原料

1941.12.7 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戰爭爆發(美日之戰)次日美國對日宣戰

1942.1二十六國發表《聯合國家宣言》(美、蘇、英、中) 在華盛頓簽訂

1942初《聯合國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 莫斯科保衛戰(蘇德)

1942.6 美日中途島戰役

1942.6中途島海戰(美日之戰,日本二戰第一次大敗,太平洋戰場轉折點)

1942.8—1943.2斯大林格勒戰役(蘇德之戰,二戰歐戰轉折點)

1942.10阿拉曼戰役(英軍對德意軍隊,英雄:蒙哥馬利)

1943.9 義大利投降(二戰中第一個投降的法西斯國家)

1943.11 開羅會議(美、英、中)

1943.12.1 發表《開羅宣言》

1943.11 德黑蘭會議(美(羅斯福)、英(丘吉爾)、蘇(斯大林))

1944.6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領導人:艾森豪威爾,蒙哥馬利)

1944.9 法國解放

1945.2 雅爾塔會議(美、英、蘇第二次會議,在蘇聯雅爾塔)

1945.4.25 美國舊金山召開聯合國制憲會議(《聯合國憲章》)

1945.5.8 德國正式簽署二戰無條件投降書

1945.7 波茨坦會議(三大國第三次會議,在德國波茨坦)

1945.8.6 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

1945.8.9 美國在日本長崎投下原子彈

1945.8.15 日本宣布投降(中國抗戰勝利結束的標志,亞洲戰場結束的標志)

1945.9.2 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二戰結束的標志 ,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標志。

(10)世界歷史近代擴展閱讀

國際關系

1、英國殖民霸權地位的確立

(16世紀-18世紀中期)

(1)焦點:西歐國家爭奪殖民霸權。

(2)表現: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1588),三次英荷戰爭(1652-1674)打敗荷蘭,英法七年戰爭(1756-1763)打敗法國,18世紀中期英國確立世界殖民霸權。

2、維也納體系與英國霸權地位的鞏固

(18世紀末-19世紀中期)

(1)拿破崙與反法同盟的戰爭:法國的崛起威脅英國霸權,從18世紀末起英國多次組織反法同盟,1815年拿破崙帝國覆亡,法國喪失歐洲霸主地位。

(2)維也納體系:拿破崙帝國覆亡後,由英、俄、普、奧操縱,按歐洲均勢原則與維持歐洲封建統治的宗旨而建立。其原因是舊勢力的過於強大。其瓦解是必然的(潛伏三大矛盾,逆流難持久),經過希臘獨立、法國七月革命、1848年歐洲革命而瓦解。

3、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

(19世紀晚期-20世紀初)

(1)普法戰爭(1870-1871):普魯士打敗法國,統一的德國改變了歐洲的政治格局。

(2)兩次局部性的帝國主義戰爭:美西戰爭(1898)、日俄戰爭(1904-1905)。

(3)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在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霸權的斗爭中,法德、俄奧、英德矛盾尖銳,形成三國同盟(1882)和三國協約(1907)兩大軍事集團,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近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