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工會的歷史

中國工會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6 23:26:55

❶ 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的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歷史

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簡稱鐵總), 1924年2月7日在北京秘密成立。其宗旨是:改版良生活,增高地位,謀全權體鐵路工人之福利;幫助各路工人組織工會,並與全國各業工人和全世界工人建立密切聯系。秘書長張之鵬,總幹事兼黨團書記張國燾。
成立不久,北京秘密會所被查封,總部被迫遷至天津。
1924年10月,在鄭州召開全國鐵路工人第二次代表大會,選舉王荷為委員長,張昆弟為總幹事。
大革命失敗後,鐵總及其所屬各路工會均遭查封。
新中國成立前夕,中華全國總工會於1949年6月作出《關於籌備恢復全國鐵路總工會的決定》。
同年7月1日至9日,在北平召開了中華全國鐵路職工臨時代表會議,選出滕代遠、呂正操、王鶴峰、李頡伯、阿平等53人組成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籌備委員會,李頡伯、阿平任正、副主任。這次代表會議,實際上成了鐵總重建大會。

❷ 工會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哪幾個時期

總的來說,中國工會復的產生大致制可分為發下階段:

一是從19世紀下半葉至1921年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成立。在這一階段,工會主要進行的是有組織的經濟斗爭,發動和組織工人群眾為提高工資、縮短工時、改善工作條件而斗爭。

二是從1922年到1949年成立新中@國的新@民@主主@義時期。在這一階段,中國工會要進行的是有組織的政@治@斗爭,號召和組織工人群眾為自身的民主權利,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三重剝削和壓迫而展開的。

三是從奪@取@國家政@權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在這一階段,工會主要進行的是組織和引導工人群眾當家作主,學習管理經濟、管理國家,加速發展社會生產力,推進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四是改革開放時期。在這一階段,適應新世紀、新階段的新形勢,全國總工會在發展方向上,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推動工會工作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❸ 中國工會產生的歷史原因

中國於2001年10月27日公布施行新修訂的工會法,這對於推動工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有著重要意義。除港、澳、台地區外,中國工會現有會員1.2億多人,近百萬個基層工 會組織,由中華全國總工會統一領導。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52年中,中國工會在維護廣 大職工權益、協調勞動關系、參與經濟建設、穩定社會秩序等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 用。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工會「維護勞動者權益」的基本職責已更明確,工會組織 正在發展和擴大,工作作風和工作方式方法也在不斷改進之中。
舊中國經濟十分落後,直到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後的19世紀中葉,才出現現代工 業,並伴隨誕生了第一代無產階級。現代工會出現以前,曾經有過舊式的工商團體,稱 為行會,包括公所、會館、公行等組織形式。行會制度對手工業和商業從業人員影響最 大。僱主和受僱人參加同一行會,有勢力的僱主自然成為行會的掌權者。行會與現代工 會無共同之點。
工會是工人運動的產物。工人運動的概念,從廣義說,包括工人階級的政黨運動、工 會運動以及相關的工人婦女運動、青年運動等。從狹義說,即指工會運動。中國的新式 工會是仿效發達國家的工會組織起來的。1851年成立的廣州打包工人聯合會,是最早的 具有工會性質的組織。這個組織曾經舉行反對英、法等國侵略中國的罷工斗爭。隨即遭 到鎮壓,被清朝地方當局勒令解散。此後,中國工會運動沉寂了40多年。但是工人自發 掀起的反對外國殖民主義和封建主義統治、剝削的斗爭,在鴉片戰爭以後,即一直不斷 發生。主要的有香港工人的前後兩次罷工(1844年、1858年),港澳工人大罷工(1858年) ,東北朝陽礦工起義(1861年) ,上海小車工人抗捐斗爭(1877年)等等。
19世紀下半葉,中國的現代工業逐步有所發展。甲午戰爭結束訂立馬關條約以後,以 日本商人為首的外國商人大量湧入中國創辦工業,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也有了發展。產業 工人在甲午戰爭前夕約計為10萬人,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為60萬人,1919年增至200餘萬 人,另有城市手工業工人和店員1000餘萬人。
清朝政府和民國初年的北洋政府對待工會運動採取了極端仇視和嚴加禁止的態度。我 們簡略放眼觀察一下西方發達國家的情況以為對比。英國於18世紀下半葉完成產業革命 ,當時工人為反抗過度剝削、爭取起碼的勞動和生活條件,曾開展了同盟罷工和組織互 助會、友誼會以及其他具有工會萌芽性質組織等活動。法、德、美等國相繼於19世紀上 半葉完成產業革命。1818年蘇格蘭格蘭斯哥織布工人成立的工會是世界上最早的工會組 織,其他工業發達國家亦相繼出現工會。各國對工會一般均是先予禁止,不得已開禁後 又予重重限制。後來,資本家對工人的不斷斗爭不得不作出一些讓步;同時開明資本家 和資產階級政府逐步認識到工會在協調勞動關系、穩定社會經濟秩序方面的有益作用, 轉而採取容許工會合法存在的態度。1871年英國頒布的工會法是世界上第一個以保護工 會法律地位為宗旨的工會法。隨之其他國家相繼公布了工會法。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在 19世紀被帝國主義的洋槍大炮所攻破。清政府為達到船堅炮利的目的,曾創辦一些軍工 企業,但對進步社會理論採取了不屑一顧的抵制態度,它和民國初年的北洋軍閥政府對 工會運動的態度尤為嚴厲。

❹ 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歷史沿革

中國工會在中國工人運動發展的基礎上誕生 。1921年8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不久 ,就成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作為全國工會的通信聯絡機關,張國燾、鄧中夏先後任主任 。1922年5月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確定籌備全國性工會組織 。1925年5月1日在廣州召開了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 ,正式成立了中華全國總工會。抗日戰爭時期暫停使用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名稱 ,成立陝甘寧邊區總工會和各抗日根據地總工會。解放戰爭時期邊區總工會和各根據地總工會聯合為解放區總工會。1948年8月1日由解放區總工會和國民黨統治區工會在哈爾濱聯合召開了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決定恢復中華全國總工會。
1978年10月召開了中國工會九大,修改通過了《中國工會章程》,規定中華全國總工會是各地區工會組織和各產業工會全國組織的最高領導機關。
為維護工人階級的利益,工會組織和帶領工人進行各種形式的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掀起了多次大罷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全總團結帶領廣大職工,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並致力於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提高職工的思想覺悟和文化技術水平,改善和豐富職工的物質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對外遵循獨立自主、廣泛聯系的方針,到1990年底 ,已與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工會組織建立和發展了友好關系。

❺ 中國工會成長歷史

1998~2003:中國工會前進的腳步聲
女職工工作:在創新中發展

❻ 新中國成立後工會和學生會是什麼時候正式出現的

中國工會發展的歷史

工會是社會經濟矛盾的產物;是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在社專會主義條件下,屬工人階級群眾組織包括了整個工人階級,其中有體力勞動、腦力勞動者,有直接生產者和經營管理者,只要是依靠工資收入作為主要的生活來源的人,都可以加入工會。

1925年5月,在廣州召開了第二次勞動大會,成立了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全國總工會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1950年6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等三部法律在解放初首先頒布。在1992年我國對「工會法」進行了修改。目前,中華總工會主席是尉健行同志。

❼ 工會在我國經歷了哪三個歷史時期

工會經歷由計劃經濟時期,到國有企業改制時期,再到市場經濟時期三個階段的歷史性轉變

❽ 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的歷史

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簡稱:全總文工團)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直屬的綜合專性專業文藝團體,成立於1956年屬5月,由當時的重慶市工人文工團、成都市工人文工團、自貢市工人文工團、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18兵團政治部文工團、公安軍政治部文工團陸續合並而成。最早的領導成員和業務骨幹來自於延安時期的「七月劇社」。全總文工團實行黨委領導下的團長負責制,下設歌舞團、說唱藝術團、話劇團(影視中心)、創作編導室、業務處、藝術培訓中心、辦公室、離退休幹部處等處級機構。

❾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的歷史背景

1925年5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簡稱「全總」)在廣州召開。大會建立了中國工人階級全國統一的工會領導機關――中華全國總工會,制定和通過了中華全國總工會章程,選舉了林偉民、劉少奇、鄧中夏、蘇兆征、李立三、李森、劉爾崧等25人為執行委員。執行委員會以林偉民為委員長,劉少奇為副委員長,鄧中夏為秘書長。「全總」下設秘書處、總務處、組織部、宣傳部、宣傳教育委員會、監察委員會等機構,由劉少奇主持日常工作。
1925年9月底,國民黨中央部由此處遷往舊省議會。10月,中華全國總工會從大德路的臨時會所遷進這幢房子的二樓辦公。各部門的辦公室,都是以木板間隔的。會議室、宣傳部、監察委員會居中,組織部、秘書處和劉少奇的辦公室靠南,宣傳教育委員會靠北,省港罷工後成立的香港總工會也在此辦公。首層仍為廣州工人代表會使用。
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後,領導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上海「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大力發展各地工會組織,統一廣東和香港的工人運動,支援國民政府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和北伐戰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國民革命軍攻佔武漢後,為適應新的革命形勢,1927年2月,「全總」北遷漢口,這里改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廣州辦事處。

❿ 中國工會與改革開放三十年

偉大的歷程
———中國工會與改革開放三十年

勞動模範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過重要貢獻,作為不同歷史時期勞動者、建設者的傑出代表,他們已經成為全社會學習的榜樣,成為各個歷史階段時代精神的載體和標志。
長春市目前有市級以上勞動模範5744名,其中全國勞模114人,省勞模1693人,市勞模3937人。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領導下,長春市勞模工作不斷得到加強,在貫徹落實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指導方針、服務長春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回顧長春市的勞模工作主要有以下心得。
一是夯實勞模工作基礎,著力優化勞模成長環境。為了鼓勵、激發和保護廣大勞動者、建設者投身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長春市各級黨政、群團組織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創先爭優、評先選優活動,並在此基礎上,逐步整合榮譽褒獎資源、規范評先選優行為,基本形成了以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為主導,條塊結合、自下而上的多層次榮譽褒獎體系。
二是嚴格掌握工作程序,著力保證勞模評選質量。長春市在評模工作中始終堅持自下而上、民主公開、群眾參與、廣泛監督,嚴格按照規范的程序組織推薦評選工作。2002年,在全省率先引入了公示制度,要求所有勞模人選在本單位和縣市區范圍內進行公示,特等勞動模範通過當地媒體進行公示,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對身為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的勞模人選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審議、相關職能部門把關會簽;在人選確定之前,多方溝通,充分醞釀,嚴格考核;人選確定時集體決策。通過這些程序和環節,不但嚴肅了評模紀律,有效地保證了人選質量;而且評出了職工群眾的干勁,推動了各方面的工作,強化了勞動模範評選的積極效應。
三是充實勞模工作內涵,著力服務發展大局。長春市始終以服務全市發展大局統領勞模工作。在保證一線職工比例的同時,兼顧新興行業、新經濟組織和新的社會群體、社會階層,努力把那些在主導產業、重點工作、重點項目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勞動者、建設者推薦評選為勞動模範。在第31屆、32屆勞模大會上,先後有4位計程車司機、13位農民工被評為長春市勞動模範,其中一位工作在環衛戰線上的農民工還被評為長春市特等勞動模範。
四是發揮勞模旗幟作用,著力強化勞模名人效應。由於重視培養、堅持標准,長春市推薦評選的許多勞動模範,已經成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學習的榜樣。一個個勞動模範的名字,就像引領廣大勞動者、建設者建設長春、發展長春的一面面旗幟,凝聚著力量,鼓舞著士氣,激勵著人們不斷奮斗進取。
黨的十七大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制定了行動綱領,規劃了宏偉藍圖,勞動模範作為勞動群眾的精英,時代精神的載體,必將在長春振興、崛起,實現新一輪跨越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發揮出更為突出的榜樣、標桿和排頭兵作用。

(作者為吉林省長春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長春市總工會原副主席)

閱讀全文

與中國工會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