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教育

中國歷史教育

發布時間:2021-02-06 22:44:00

『壹』 中國有歷史教育嗎

中國來的教育從古到今都是很成功源的 我沒有發現國外的統治階級在愚民的效果上超過中華民族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中國的統治階級確實厲害
補充:
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
《說文解字》的解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教育一詞源於拉丁文ecare。本義為「引出」或「導出」,意思就是通過一定的手段,把某種本來潛在於身體和心靈內部的東西引發出來。從詞源上說,西文「教育」一詞是內發之意,強調教育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活動,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潛在的素質,自內而外引發出來,以成為現實的發展狀態。
由次可見,自古東西方的教育,出發點就不同。
即便在現在我們中小的教科書里,也無處不體現出PARTY的意志。
但從80年代出生的人開始,在受這種教育的過程中,已經明顯與我們的前輩們有了不同的想法,那時候80後被稱為叛逆的一代。至於90後,更是連80後都瞠目結舌。。。
社會在發展,教育還是取決於國情。應該看到,我們的教育仍然是在不斷調整和進步的。

『貳』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有哪些

我國的教育傳統源遠流長,所包含的思想博大精深,先秦諸子百家各具特色內的思想奠定了中國傳統容教育思想的基礎。漢以後,儒家的獨尊地位使得儒家的教育思想得到貫徹,成為正統,是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正統和核心。

1.因材施教啟發誘導
中國古代教育家認為每個學生的個性是存在差異的,每個學生的自然秉性也不一樣,所以教育方法也應因人而異。特別重視啟發教育,注意開發每一個人的智力潛能。二、溫故知新學思並重
2、循序漸進由博返約
孟子認為教學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一方面應自強不息,不可鬆懈或間斷,另一方面,也不應該流於急躁。
3、長善救失教學相長
這是《禮記》提出來的:「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者,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者也。」
4、言傳身教尊師愛生
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荀子言:「詩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嚴師而憚,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

『叄』 中國古代教育的制度

原始社會大多由長者通過實際活動身教與口耳相傳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圖書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會有專門傳授和學習的機構,當時稱為「成均」,這就是學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則有了正式以教為主的學校,稱為「校」。孟子說:「夏日校,教也。」到了商朝,稱為「庠」,到周成為「序」。
「序」又分「東序」、「西序」,前者為大學,在國都王宮之東,是貴族及其子弟入學之地;後者為小學,在國都西郊,是平民學習之所。商代生產力日益發展,文化日趨進步,科學日漸發達,因之學校又有增加,稱為「學」與「瞽宗」。「學」又有「左學」、「右學」之別,前者專為「國老」而創,後者專為「庶老」而設。國庶之界在於貴族與平民。「學」以明人倫為主,「瞽宗」以習樂為宗。
西周是奴隸社會鼎盛時期,學校組織比較完善。當時分為國學與鄉學兩種。國學專為貴族子弟而設,按學生入學年齡與教育程度分為大學、小學兩級。鄉學主要按照當時地方行政區域而定。因地方區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別。一般情況下,塾中優秀者,可升入鄉學而學於庠、序、校;庠、序、校中的優秀者或升入國學而學於大學。國學為中央直屬學校,鄉學是地方學校。

春秋戰國時代,官學逐漸為私學替代,出現新興階層「士」,秦始皇統一六國文字,提倡「以吏為師,以法為學」。

西漢私學重新恢復發展,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長安興建太學,置《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博士為教官,招收博士弟子,年齡在18歲以上。
漢平常時,規定郡、國設學,縣邑設校,鄉聚設庠序。
校學設經師一人,庠、序置《孝經》師一人。
魏晉南北朝,晉武帝在太學外另設國子學。
唐時,京師設國子監,長官稱國子監祭酒,學校六所,國子學,太學,四門學(以上專收貴族官僚子弟),律學,書學,算學。教師稱博士。入學年齡在14歲以上,19歲以下(律學為18歲以上,25歲以下),地方有府學,州學,縣學,設博士,文學,助教與教官。
宋代除了太學外,有律算書畫醫諸學,書院制度開始興起。宋初有四大書院——白鹿,樂麓,應天,嵩陽。南宋書院有「三舍」制度。
元代有蒙古國小學,回回國小學,教授蒙文、阿拉伯和波斯文學。元代書院始設「山長」
明清教育制度相近,中央有國子監,學生稱貢生、監生
明代國子監分南北兩監(北京和南京),有日、朝等國學生
清代正式形成五貢——副貢、拔貢、優貢、歲貢、恩貢
明清府和州縣設孔廟和學官(學校),府學教官稱教授,縣學稱教諭
明學稱學正,副職均稱訓導,學生院試進學後的生員(秀才),按成績優劣依次分廩生
增生、附生。
還有啟蒙教育,明清有三類:私塾,義學,專館
清光緒三十一年,廢除科舉建立京師大學堂為新式學校

『肆』 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演變過程是什麼

1. 春秋時期:孔子興辦私學,「有教無類」。突破了官府對文化教育的壟斷,擴大了教內育對象容的范圍。

2. 西漢武帝時期: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還令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統。

3. 隋唐時期:科舉制度的完備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學校體制。

4. 宋代:學校制度更為完備,在中央有太學、國子學等,宋代私人講學的書院興起。書院注重依照封建倫理觀念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行,在學習方法上也鼓勵討論、辯難和讓學生自講心得,風氣比較活躍。

5. 明朝:強化了前代的科舉制度。為了嚴厲控制士人的思想,實行八股取士,這體現出君主專制的強烈色彩。明代中期以來,書院比較興盛,明朝後期東林書院以其評識朝政的活動而著名。

6. 清朝:前期的科舉和學校,基本承襲明代的制度,在教育方面進一步加強思想控制和文化專制。

『伍』 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是如何演變的

1. 春秋時期:孔子興辦私學,「有教無類」。突破了官府對文化教育的壟斷,擴大了教育對象專的范圍屬。

2. 西漢武帝時期: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還令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統。

3. 隋唐時期:科舉制度的完備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學校體制。

4. 宋代:學校制度更為完備,在中央有太學、國子學等,宋代私人講學的書院興起。書院注重依照封建倫理觀念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行,在學習方法上也鼓勵討論、辯難和讓學生自講心得,風氣比較活躍。

5. 明朝:強化了前代的科舉制度。為了嚴厲控制士人的思想,實行八股取士,這體現出君主專制的強烈色彩。明代中期以來,書院比較興盛,明朝後期東林書院以其評識朝政的活動而著名。

6. 清朝:前期的科舉和學校,基本承襲明代的制度,在教育方面進一步加強思想控制和文化專制。

『陸』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有哪些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主要有三種,分別是:

1、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對於中國文化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在論語中。孔子從探討人的本性入手。

認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個性差異主要是後天形成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所以他注重後天的教育,主張「有教無類」。孔子的學說以「仁」為核心和最高道德標准,主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強調忠孝和仁愛。

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表現啟發性教學原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學習和行動相結合,要求學以致用。

2、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思想:墨翟以"兼愛"和"非攻"為教,同時注重文史知識的掌握 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注重使用技術的傳習。 對於獲得知識的理解,墨家認為,主要有「親知」、「聞知」和「說之」三種途徑。

前兩種都不夠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須重視說知,依靠推理的方法來追求理性知識。

3、道家思想:道家主張回歸自然、"復歸"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6)中國歷史教育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教育主要是因材施教、啟發誘導,溫故知新、學思並重,循序漸進、由博返約,長善救失、教學相長,言傳身教、尊師愛生。

教育思想有助於人們理智的把握教育現實,使人們依據一定的教育思想從事教育實踐。有助於人們認清教育工作中的成績和弊端,使教育工作更有起色。有助於人們合理的預測未來,勾畫教育發展的藍圖。

『柒』 中國的歷史教育很成功嗎

肯定地說,中國的歷史教育很失敗,受到了中國新生代越來越多的質疑,很難達成宗教式「洗.腦」的預期,雖然他們重編了歷史教科書、甚至更換了新的歷史教師。
但是,中國數十萬年以來的科學文明遺跡比比皆是,每一個相形抽象字體就是中國歷史上科學文明史的縮影,任意篡改、刪節、壓縮中國歷史的惡行,是欲蓋彌彰的做法無疑於貓蓋屎,難以遮掩中國歷史光輝璀璨的奪目絢爛。
... ...
譬如說,「車」(車字的繁體字,是車字抽象的原貌。),問世於五十萬年以前單主幹的馬車。
在抽取的車字的骨幹,形成了「干」字,干字的全貌又被稱作「軒」,干字的下三分之一被稱作「轅」,在轅的兩側分別拴套兩匹馬,成為四匹馬拉的車,被稱為了「駟馬」,成語「一言即出,駟馬難追」,便是原始形態馬車的標准動力配置。
其後,在炎黃籌備大規模全球勘探的經緯線測繪項目時,單轅的四匹馬拉車被進化為雙轅的單匹馬拉車,給予了馬車更大的靈活性和動力的匹配。
而雙轅車的改革,還體現在了自數萬年前夏朝時代以來中軍大帳前面兩課木干搭建的大門口,被稱作轅門。
... ...
由此可見,中國歷史已經融入到了現代世界人類社會的生活之中,生活的本質源源的指向了中國歷史的科學文明史。
因而,本朝當局肆意歪曲、篡改中國歷史的行為,更加反證了當權者的險惡陰謀和用心,更加激起中國人民以及全世界嚮往科學文明人類共同的憤慨與唾棄。

『捌』 中國的教育歷史概括

中國歷來是個教育大國,人們從古遵從「不學不知義」主流思想,對於學習教版育一直存在權崇敬觀念。所謂「誠哉古人言」,流傳千年的教育正如古人所說該當長思久故,因此在當代中國社會,科教興國戰略的興起不僅是歷史精華的承載,更是學子前行的規章。

最早的教育時代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此時的人們更多把教育理念放在勞動上,上至製造工具,下到捕獵種田都是當時的教育核心。在生產力情況得到改善之後,人們又將教育重心往藝術文化上偏移,開始了對文字與音樂的追求。

在從夏商至春秋的奴隸社會教育時期,人們開始了對人倫事理的研究和記錄。直至西周,社會上已經出現了以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為準的教育考察規范,在招攬社稷人才時也常常據此選拔。

再後來則到了以孔孟思想為尊的封建王朝教育時期。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並開設私學之風,為近現代學校的產生奠定了基礎。這時的人們著重培養君子之風,受孔孟文化影響好讀聖賢兵法之屬書籍,並不斷將前人事跡記錄在冊,以倫理道德育後,以仁愛之風待人。

『玖』 中國現代歷史 教育歷程

到了近現代,中國曾積極向外國學習,在教育制度上學過日本、德國、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又向蘇聯學習過。在教學內容方面也曾引進西方的政治社會學說和自然科學技術作為各級各類學校的課程。

在向外國學習的過程中,走過了一些曲折的道路,其中有經驗也有教訓,最大的教訓是在吸取時沒有注意結合中國的實際加以分析、鑒別,忽視了中國的特點。這些經驗和教訓,對中國教育史研究來說都是一筆財富。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踐中,創立了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教育。這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的經驗是豐富的,在教育方針學制、課程和教育方法上都有很多創造,需要認真地研究和總結。

一、1977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沖擊而中斷了十年的中國高考制度得以恢復,中國由此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

1977年9月,中國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

二、1995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原國家計委、原國家教委和財政部聯合下發了《「211工程」總體建設規劃》,「211工程」正式啟動。

2002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原國家計委、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十五」期間加強「211工程」項目建設的若干意見》。

2011年12月30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時表示,「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規模已經穩定,不再新設這兩個工程的學校,同時為了注重學科導向,引入競爭機制,實施了「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對非「211」學校的國家重點學科予以支持。

2016年6月,教育部官網發布了「關於宣布失效一批規范性文件的通知」,宣布《「211工程」建設實施管理辦法》等一批規范性文件失效。

(9)中國歷史教育擴展閱讀:

1905年,科舉考試制度壽終正寢,從此中國現代教育登上了歷史舞台。1936年,全國已經有100多所大學。當時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學校自主組織命題,學生可以選擇報考多所大學,也可能同時被多所大學錄取。然而那時的教育普及率仍讓很低。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規定在中央部門或國防科工委系統所屬的某些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農村或農場、牧場、礦區、油田等艱苦行業的定向招生。如今這種制度已經盪然無存!

1983年,英語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對於英語不好的同學,此時帶上了緊箍咒,1985年,一向由國家「統包」的招生制度,變成了不收費的國家計劃招生和收費的國家調節招生同時並存的「雙軌制」。

1985年以後,國家教委決定在北京大學等43所高等學校進行招收保送生的試點。這個你懂的,1989年8月,國家教委決定將標准化考試逐步在全國推行。

1994年,高考生物和地理被取消高考,這導致學生地理和生物知識的貧乏。

1996年,中國高等教育試行並軌招生,高校學費開始增加。記得小編上學那會是5000多,小編來自農村,那可是家裡一年的純收入!2000年,一直由國家「全包」的師范專業也實行收費,招生並軌改革完成。

2017年高考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核內容,比如,在語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識,文言文、傳統節日、民俗等內容,在數學中增加數學文化的內容。

『拾』 中國古代教育的內容

在夏就開始有學校,先秦至兩漢以禮樂為中心,且包含文武,稱為六藝教育-禮、樂、射,御、書、數。後面每個時期教育內容都不一樣,封建時期也就統說古代了,多以四書五經為主的教育內容。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