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歷史戰爭題
1.贊成來...
希波戰爭和布匿戰爭過程中源
兩國交往頻繁是必須的
在此過程
中西方文化通過士兵
武器
作戰方式
聯絡方式
等被動的構成交流..
2.阿拉伯處在中西方交流地段的中心位置上..
是樞紐..
在新航路開辟之前..
中西方的交流必須經過阿拉伯地區...
❷ 世界歷史題目
1夏宮:圓明園。
2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860年。
註:這好像是中國近現代史吧,不屬於世界史。
❸ 世界通史考題是個啥樣子能否給幾個樣題
比如:
1、世界通史考題
一至四題(各25 分)擇其三,第五題(30 分)必答,第六題自由選答。
一、 (1)The Code of Hammurabi的主要司法原則與立法精神為何?
(2)古代Persia鞏固帝國政權的策略與Assyria帝國所為有何異同之處?
二、請以古埃及的政冶、宗教、藝術三方面論證古埃及文明集體主義與現實精神表現。
三、Brahmanism,Jainism與Buddhism三者信仰觀念的重點各為何?從前者以至(Brahmanism→Jainism→Buddhism)所展現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四、上古時代的藝術表現與現實人生有著極密切的關連或互動性,請舉出古代Mesopotamia,Egypt,Persia 與India的藝術為例論證之。
五、*請將下文中譯,然後加以補充和申論 (四選三)
1. During the Old Babylonian period, it came to be assumed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Political gods』, who looked over human collectivities, there existed other deities
who looked over the daily affairs of indivial people, and that it was necessary to
pray to these personal success and forgiveness of misdeeds. It show that
Babylonian culture was tolerat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divialism.
2. The religion of Aton gained little popular following because the masses remained devoted to their old gods. The new religion was too strange for them and lacked
the greatest attraction of their old faith: the promise of an aferlife.Thereafter
Egyptian relig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growing faith in ritualism and magic. Thus even the cult of Osiris lost most of its moral quality.
3. The Persian habit of borrowing ideas from others can be observed particularly
clearly in the evidence of architecture…With Alexander's arrival the Persians become directly subject to the mainland Greeks, but the Greeks would
Immediately begin borrowing from the Persians.
4. A thirst for knowledge motivated the evolution of Indian religion, although opinions differed, as they do today, as to what constitutes knowledge…Scoring convention wisdom and perfunctory ritual, the authors of the Upanishads, like the Greek Socrates, affirmed that true knowledge could not only satisfy the intellect but also instill virtue. They taught that evil is the fruit of ignorance.
2、世界通史考題
一至四題(各25分)擇其三,第五題(30分)必答,第六題自由選答。
一、何謂humanism?希臘宗教與藝術中所表現的humanism何在?
二、希臘化文明何以常被視為希臘文明的墮落表現?請舉歷史實例論證之。
三、希臘、希臘化、至羅馬時代哲學思想發展的趨勢為何?請依各學派興起的先後論述之
。
四、Judaism的信仰特質為何?Christianity的觀點承襲了Judaism哪些部分,而其「革新
」之處又為何?
五、*請將下文中譯,然後加以補充和申論(四選三)。
1.Whereas Plato conceived of politics as a means to an end, the orderly
pursuit of the supernatural Good, Aristotle thought of politics as an end
in itself, the collective exercise of the good life. What he preferred
was the polity, the well-functioning polis in which monarchical,
aristocratic elements are combined by means of checks and balances.
2.Despite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teachings, the philosophers and
religious enthusiasts of the Hellenistic Age generally agreed upon one
thing: the necessity of finding some release from the trials of human
existence, for with the decline of free civic life as a means for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idealism, alternatives needed to be found to make
life seem meaningful or at least enrable.
3.The father of the law of nature as a legal principle was not one of the
Hellenistic Stoics, but Cicero. 'True law,' he declared, 'is right reason
consonant with nature, diffused among all men, constant, eternal. To make
enactments infringing this law, religion forbids, neither may it be
repealed even in part, nor have we power through Senate or people to free
ourselves from it.'
4.Inevitably the Gospels as the sources of Jesus' career are full of
inaccuracies, in part because they were not eyewitness accounts, and even
more because they were never meant to be strictly factual reports but
were intended as proclamations of supernatural faith. The Gospel record
is particularly controversial when it reaches the story of Jesus' death
because aspects of it fueled Christian persecutions of Jews in subsequent
eras.
六、自問自答(視情形給分)。
❹ 世界歷史題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幾經曲折和反復,其決定因素是
A大資產階級掌握了領導權
B新興的資產階級缺乏革命經驗
C封建勢力不甘心自動退出歷史舞台
D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不充分
答:B、C、D
❺ 世界歷史中試題
東歐劇變和蘇聯來解體後,美國成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兩級格局結束,世界形勢的總趨勢是走向緩和,明顯呈現出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盪並存的局面。
冷戰結束後,世界上的各種力量出現分化和組合。俄羅斯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問題,美國企圖獨霸世界;日本提出以美日歐三方為主導的國際新秩序,並積極建立政治大國;歐洲一體化,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這些因素都將促進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一超多強是在蘇聯解體後形成的。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等國家和國際聯盟是國際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從近期看,美國仍舊保持唯一超級大國地位,一超多強的局面還將繼續;從長遠看,世界格局多極化發展趨勢不可逆轉。
❻ 世界歷史試題及答案
材料一 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說,他們只和英王之間締結了契約。富蘭克林認為,根專據人民的普遍心理,只有國屬王才是北美的主權權威者。1776年發表的《獨立宣言》則歷數了英王的25條大罪,將其稱為「專制君主」。——據雷芳《英王在殖民地形象的改變與北美獨立意識的形成》
材料二 到1870年,在運到英國的棉花中,有60%來自美國。此後,美國始終是英國棉花的主要供應地。棉花也成為美國在1815年後最重要的經濟發展動力,直到1860年,棉花出口佔美國國內出口總值的一半還多。
——據沃爾夫《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民》。
問題:
(1)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為什麼只承認與「英王之間締結了契約」?從當時英國政治體制的角度加以分析。(4分)
(2)分析英王形象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心中從「主權權威者」變為「專制君主」的原因。(4分)
(3)美國獨立後,英美兩國的經濟聯系並未切斷。根據材料二,分析19世紀中前期英美兩國在經濟上的相互影響。(4分)
❼ 世界歷史選擇題
C
A
A
C
B
B
B
A
C
A
比較簡單不解釋
❽ 世界歷史下的題(好的加100分)
1、歐共體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促進自身經濟發展。其政治目的確實有在美蘇爭霸中維護自身安全,提高國際地位的企圖,但根本目的還是應該以經濟目的為主。
從經濟一體化向政治一體化發展。經濟實力增強,要求政治上更好地維護歐共體成員國的利益;超級大國加緊在歐洲的爭奪,西歐各國要求更有效地維護自身安全。
2、歐共體的成立和發展震撼了世界格局,開始可以和美國抗衡,加速了戰後西歐國家的恢復和發展。開始打破了美國世界霸主地位。開始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格局。
3、
4、在60年代初,美蘇較量出現了古巴導彈危機,走到核戰爭邊緣,最後都不得不妥協。
5、這題的回答太長了,給你地址,自己去看下:http://www.xici.net/b74108/d32391517.htm
6、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一超多強」
(1)美國單極世界的主張
「冷戰」結束後,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極力構築以自己為主導的單極世界,其他國家則主張推進多極化進程。
(2)歐盟的建立和發展
「冷戰」的結束,為歐洲的統一提供了歷史性機遇。1992年,歐共體各國在荷蘭馬斯特里赫特正式簽訂了《歐洲聯盟條約》,目的是使歐洲一體化向縱深發展,成立歐洲政治及經濟貨幣聯盟。1993年,歐洲聯盟正式成立。隨著實力不斷增強,歐盟的國際地位也不斷提高。
(3)日本躋身政治大國的行動
日本將兩極格局的瓦解視為躋身政治大國的大好時機,極力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4)俄羅斯國際地位的改善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取代了蘇聯在聯合國的地位,並擁有可以與美國匹敵的軍事力量。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好轉,俄羅斯的國際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5)中國國際地位提高: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致力於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6)當今世界格局基本特點:
經過十多年的對話、談判和斗爭,世界格局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至今為止,世界格局的多極化仍然只是一個發展趨勢。多極化格局的形成,將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
7、海灣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戰爭,廣泛使用了20世紀90年代初最先進的高技術武器裝備。也是在國際條件和地理條件特殊、雙方實力對比懸殊情況下進行的,其經驗教訓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是「冷戰」結束後第一次大規模戰爭,是世界多種矛盾進一步發展的結果,對國際形勢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科索沃戰爭是西方鼓吹的「人權高於主權」、「新干涉主義」等以人權及人道主義危機為借口乾涉別國內政的依次具體體現,北約對南聯盟的空襲沒有得到聯合國的授權,在國際關系中開了極為惡劣的先例。這種霸權主義使世界的戰爭和不穩定因素上升,嚴重干擾了和平與發展的進程,也阻礙了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8、
多元化,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虛偽.善變.沒有有情
世界在變「小」,人們可以輕易的去到幾乎任何地方。從而使熟悉的人卻往往不是自己身邊的人。
人的高度分離的地理分布使人間的直接聯系變得少了,人似乎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了。從聊天工具的盛行,網站論壇的繁榮還仍然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樂於「群居」的性格特點。但是隨著人們享受著這些非直接的交流方式帶來的更自由、更加舒適的同時,問題也漸漸浮現。人越來越不喜歡直接的交流了。
科技發展了,生活舒服了,人的處事能力卻在下降。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世界正因為人科技水平的提高朝著不穩定的狀態變化,這種變化從地理的會漸漸變成人與人之間的。由地理的疏遠,變成人間的隔膜。發展社會這種變化是必然的。因為人員的流動看來可以帶來更大的效率。
9、1)重大轉折及影響:①、第一次發生在列寧時期。1921年隨著國內戰爭結束,蘇俄政府 放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到1925年,蘇聯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基本完成,蘇維埃政權進一步得到鞏固。②、第二次發生在斯大林時期。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逐漸取消新經濟政策。這次轉折取得了巨大成就,蘇聯由一個經濟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工業強國,為後來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經濟部門發展的嚴重失調和難以長期停滯不前等。
(2)啟示:制定經濟政策時,一定要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要從實際國情出發、實事求是,要保證各經濟部門有比例地平衡發展,才能使社會主義經濟穩步、高速地發展
10、
11、
12、雅爾塔會議是重點。雅爾塔會議是反法西斯盟國首腦一系列會議中最重要的一次會議。這次會議是在德國失敗已成定局的形勢下由蘇、美、英三國首腦召開的,不僅要解決戰爭勝利的問題,而且也要解決戰後的重大問題。事實證明會議所作出的關於三方面的決定,為盡快結束戰爭起了積極作用,尤其對戰後的國際關系產生了深遠影響。美蘇兩國在雅爾塔會議上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決議的內容事實上已顯示出美、蘇主宰世界,兩分天下的意圖
好累啊大哥,歷史都忘了N年了,有幾個找不到答案了,對了給你個有關歷史學習的網址,可以去看看,有可能會找到你想要的,
http://www.ls11.com/Index.html 歷史在線
❾ 世界歷史試題
左面是德國納粹頭子希特勒,右面是美國總統羅斯福。他們掌權的共同背景是1929—版1933年爆發的經濟危機,這場經權濟浩劫讓歐洲國家開始反思自身制度是否存在問題。而面對危機,資本主義主義國家做出了兩種選擇:一是美國羅斯福推行新政,採取國家干預經濟的方法,在銀行,工業,農業,社會保障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並最終渡過危機;另一面,以德國希特勒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危機採取高壓統治,在國內實施恐怖統治,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屠殺,並萌生對外侵略以轉移視線的念頭,從而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為二戰的爆發埋下了種子。
就說這么多,建議樓主去網路一下1929-1933經濟大危機,了解的會比較全面。希望幫到你
❿ 世界歷史第二冊期末復習試題
(14世紀~世紀90年代)
14~15世紀 歐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4世紀末 朝鮮王朝建立
14~17世紀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487~1488年 迪亞士遠航到達非洲南部沿海
1492年 哥倫布遠航到達美洲
1497~1498年 達•伽馬遠航到達印度
1519~1522年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16世紀早期 印度莫卧兒帝國建立
16世紀 西歐宗教改革
1566~1581年 尼德蘭革命
1600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紀初 荷蘭侵入印度尼西亞;法、英、荷開始在北美掠
奪殖民地;德川幕府開始統治日本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88年 英國「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7世紀 英法成為販賣奴隸的主要國家
1689年 俄國彼得一世開始改革
17世紀後半期 法國路易十四改革
17世紀後半期 牛頓力學體系確立
18世紀中期 普魯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紀中後期 奧地利特蕾西亞女皇和約瑟夫改革
18世紀60年代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5~1783年 北美獨立戰爭
1776年 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獨立
1785年 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
1789年7月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年9月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年6月~1794年7月 法國雅各賓專政
1794年 法國熱月政變
1799年 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1804年 海地宣布獨立;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1810~1826年 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5年 維也納體系確立
1830年 法國七月革命
1831年和1834年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9世紀30年代 法拉第證明了電磁感應現象
1836~1848年 英國憲章運動
1844年 德意志西里西亞工人起義
1848年2月 《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8~1849年 1848年歐洲革命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大起義
19世紀中期 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學說
1861年 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年 美國內戰
1864年 第一國際成立
1868年 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1871年 普法戰爭
1870年 義大利統一最終完成
1871年 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1871年3月~5月 巴黎公社
19世紀70年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1881~1899年 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年 德、意、奧三國同盟形成
19世紀80年代 法國最終確立了對越南的統治
1889年 第二國際建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向帝國主義過渡;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
20世紀初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1903年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1905~1908年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1907年 英、法、俄三國協約的最後形成
1910年 日本正式吞並朝鮮
1910~1917年 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7年11月7日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俄歷10月25日)
1918年11月11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18~1922年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年3月1日 朝鮮「三一」運動
1919年3月 共產國際成立
1919年1月~6月 巴黎和會
1920~1922年 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華盛頓會議
1922年10月 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
1922年12月 蘇聯成立
1925年10月 洛迦諾會議
1929~1933年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九一八」事件
1933年1月 希特勒在德國上台,開始建立法西斯專政
1933年3月 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1935年7月~8月 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5年10月~1936年5月 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1936年7月~1939年3月 西班牙反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年7月7日 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
1938年9月 慕尼黑會議
1939年9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年6月 法國投降
1941年6月22日 蘇德戰爭爆發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2年6月 中途島戰役
1942年7月~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3年12月1日 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年11月~12月 蘇、美、英舉行德黑蘭會議
1944年6月6日 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年2月 蘇、美、英舉行雅爾塔會議
1945年5月8日 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7月~8月 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
1945年9月2日 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20世紀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5年10月 聯合國建立
1947年8月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獨立
1948年 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東戰爭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1953年 美國侵略朝鮮的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4年7月 《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簽字
1955年4月 亞非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
1955年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956年 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1956年10月 第二次中東戰爭
1959年 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1960年 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
20世紀60年代初 不結盟運動形成
20世紀60年代初~1973年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20世紀60年代中期 「七十七國集團」產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 亞洲出現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
1967年 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年 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年 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
1972年2月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發表
1973年 美國在《關於結束越南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上簽字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9年 中美建交
20世紀80年代末 東歐劇變
1989年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建立
1991年底 蘇聯解體
1993年 歐洲聯盟建立
1994年 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形成
1997年 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
1999年 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