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是什麼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的依據:
1、在政治上,英國革命宣布了資產階級的社會和國家原則,推翻了流行於歐洲2000多年的「神聖王權」,建立起了一套以共和政體、議會政治和兩黨政治為特徵的新的政治制度,而英國革命所表現的資產階級革命的一般規律,也在後來歷次資產階級革命中得到了證實。
2、在經濟方面,英國革命的勝利,不僅使本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使英國最早開始了工業革命,而且使歐洲其他國家也受其影響,在工業和農業方面,都朝著資本主義方向發展。
3、在意識形態方面,英國革命中和革命後所產生的先進的資產階級思想,對世界的影響尤其重大。英國革命促進了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發展,在資產階級文化史上,准備了「啟蒙」時代。
4、英國自革命後至近代末期,始終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世界近代史從英國革命開始,許多問題的根源便容易明白。
(1)世界歷史人類歷史的開端擴展閱讀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從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新議會的事件開始到1688年議會反對派發動宮廷政變(又稱光榮革命)結束,其意義是:
1、英國革命是人類歷史上民主制度對專制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障礙。
2、英國革命揭開了歐洲和北美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3、英國革命後,出現了長期的政治穩定的局面,為社會經濟的順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為英國開展工業革命和成為工業強國創造了前提。
4、英國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君主立憲制開始確立起來。
5、從世界史的觀點看,英國革命的主要意義在於確定並貫徹了自由主義的原則。
6、英國革命沒有根本解決政治經濟制度落後性,反而與舊貴族聯合鎮壓英國人民起義。
B. 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從何時開始的
關於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問題,目前史學界共存在著四種不同的看法。(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說。這是傳統的觀點,其理論依據是馬克思的一段論述,馬克思在《資產階級和反革命》一文中指出:「1648年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並不是英國的革命和法國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這兩次革命不僅反應了它們本身發生的地區即英法兩國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應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根據馬克思的這一論述,可以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歷史發展的事實也說明,把英國革命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是有充分理由的。第一,在政治上,英國革命宣布了資產階級的社會和國家原則,推翻了流行於歐洲2000多年的「神聖王權」,建立起了一套以共和政體、議會政治和兩黨政治為特徵的新的政治制度,這些制度為後來許多資產階級國家所效法,而英國革命所表現的資產階級革命的一般規律,也在後來歷次資產階級革命中得到了證實。第二,在經濟方面,英國革命的勝利,不僅使本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使英國最早開始了工業革命,而且使歐洲其他國家也受其影響,在工業和農業方面,都朝著資本主義方向發展。第三,在意識形態方面,英國革命中和革命後所產生的先進的資產階級思想,對世界的影響尤其重大。英國革命促進了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發展,在資產階級文化史上,准備了「啟蒙」時代。最後,英國自革命後至近代末期,始終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世界近代史從英國革命開始,許多問題的根源便容易明白。(二)尼德蘭革命說。這種觀點認為,世界近代史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走向衰落的歷史。因此,要確定它的開端時間,必須先確定開端的標准,那麼什麼是開端的標准呢?他們認為必須從以下三方面考慮:第一,研究資本主義的產生,必須發端於馬克思所說的「資本主義時代」開始的時機,不能提前也不能推後。因為生產力的發展是基礎,它在促進社會形態更替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資本主義開始的世紀,集中地反映了資本主義產生時期經濟政治發展的水平和要求。第二,在資本主義時代開始的世紀,選定一個能夠集中地反映該時代本質和主流、代表歷史發展方向、有較大影響的資產階級革命事件,作為世界近代史開端的標志。因為在剝削階級占統治地位的社會里,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只有通過階級矛盾、階級斗爭和暴力革命表現出來。資產階級革命的首次成功,自然是世界近代史的一個重大路標。第三,世界近代史有特定的研究對象和任務,在確定它的分期標准時,必須牢固樹立以近代世界為一全局、整體的觀念,不能任意割裂和取捨。只有把上述三點有機的結合起來,全面地綜合考察,才能正確地認識近代世界歷史的開端。根據這樣的標准,毫無疑問,16世紀的尼德蘭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因為,16世紀是資本主義時代開始的世紀。資本主義時代的開始,意味著人類社會進入了從封建主義形態過渡到資本主義形態的劇烈變革時期。封建關系瓦解,資本原始積累加速進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初步發展,資產階級的出現及其與封建制度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的斗爭,構成了它的基本特徵。尼德蘭16世紀的歷史,集中地反映了這個時代開始時的基本特徵。16世紀的尼德蘭,以其發達的工商業傳統,優越的地理條件,成為世界上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的國家。這時,尼德蘭的工業進入了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初級階段,在農村,封建生產關系的瓦解和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經濟的出現是並行的。在經濟生活發生變化的同時,社會結構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動,原來占統治地位的封建主階級分化瓦解,從中分化出一部分人從事資本主義的經營活動。主要由商人、包買商、手工工場主、農場主組成的城鄉資產階級正在形成,其中商業資產階級占首要地位。他們的階級利益與統治尼德蘭的西班牙人及其封建制度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國內市場的形成,民族意識的覺醒,一場公開的資產階級風暴席捲而來。16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絕不是尼德蘭的孤立現象,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等都程度不同地有類似的變動,只不過尼德蘭這時走在歐洲的前列,代表這一歷史時代的發展方向罷了。16世紀的尼德蘭革命,是反對西班牙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戰爭,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正確認識尼德蘭革命的性質,客觀評價其歷史地位,是它能否作為世界近代史開端的關鍵。在尼德蘭革命前,統治尼德蘭的是當時最大的殖民國家西班牙,這是一個封建國家,它竭力維護封建制度,扼殺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是歐洲封建勢力的主要堡壘。16世紀的尼德蘭是資本主義最發達,新教思想最活躍的地方,西班牙強化封建專制統治、奴役被壓迫民族的政策使得尼德蘭成為歐洲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集合點,正在形成中的尼德蘭民族,最終選擇了推翻西班牙封建殖民統治,建立民族獨立國家的道路。這場革命的發動者和主力軍是城市平民、農民和漁民,領導者是以商業資本家為主體的資產階級和貴族反對派,主要打擊對象是西班牙封建專制殖民統治。盡管16世紀尼德蘭的資本主義各種關系尚未完全成熟,但這場革命具備了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一般特徵,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相比,本質上有很多共同點,如:這兩次革命都處於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初期階段,資本主義的發展同封建制度的存在已經不相容了;這兩次革命都披著宗教外衣;兩國的資產階級都沒有與人民結成聯盟,而是與一部分貴族結盟,充當領導者,使革命具有保守性和妥協性;這兩國產生的新政權,本質上都是資產階級和部分貴族的聯合專政;而且,革命成功後,兩國都走上了資本主義性質的殖民擴張道路。尼德蘭革命的意義和對歐洲各國乃至世界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在經濟方面,這個17世紀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有力地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和世界市場的發展;在政治上,它一方面打擊了西班牙在歐洲的封建霸權,同時在破壞封建國家機器,建設資產階級政權方面首次作了成功的嘗試。同時,世界近代史的對象和任務是既要研究清楚一個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資產階級革命史的事實及規律性,同時還必須把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當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來考察,從不同時期各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共性和個性中,研究整個資產階級革命的規律、地位、作用等。尼德蘭革命自然是這個整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綜上所述,16世紀的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應該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三)19世紀說。這種觀點認為,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習慣於把歐洲近代上限視為世界近代上限,但由於世界歷史發展的不平衡性,這兩個上限之間,必然會有一個「時間差」,歐洲近代史始於15世紀,世界近代史則始於19世紀。世界近代史到來的根本原因,是西方的產業革命極其大工業生產力向全球范圍傳播能力的形成,是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由於這一切,佔世界人口80%的亞、非、拉各大洲,便在19世紀進入了自己的近代史階段。從而,以往歐美范圍的區域性的近代史,在19世紀擴展成為真正的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就是從這時開始的。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15世紀的下半葉,是歐洲從中世紀到近代史的轉變期,到16世紀初,歐洲即正式進入近代史階段,但直到18世紀末,整個世界並未進入近代史階段,這一時期,實際上只是世界近代史到來的准備期。因為,第一,以1640年的英國革命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這既是對馬克思的一種誤解,也是缺乏世界性眼光的一種表現。馬克思在闡述英法革命的意義時,明確將英國和法國革命稱作是「歐洲范圍的革命」;第二,從17世紀起,世界上進入近代史階段的區域有所擴大,但這種擴大仍是局部的,而不是全球性的;第三,從16世紀到18世紀,是歐洲的工場手工業時期和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工場手工業,因其勞動生產率比較低,所以不可能,也沒有被歐洲各國在其掠奪性的國際貿易中帶到世界各地;第四,16至18世紀,是世界近代史到來的必不可少的准備階段。所以,從19世紀初到19世紀末,這是世界從前資本主義時代到資本主義時代的完整過渡期,是世界近代史的真正上限。在這一時期,一方面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仍在繼續,其資本主義社會也在向上發展之中,另一方面,佔世界人口和面積大多數的亞、非、拉各大洲,都已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革命的歷史時代,因而,整個世界也就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即進入了近代史的歷史階段。持這種觀點的學者提出了世界近代史相對上限的概念。所謂相對上限,就是那些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將新舊兩個時代區分開,但又不能完全區分開的上限。他們認為,在19世紀的范圍內,世界近代的相對上限有三個。1.19世紀初,是世界近代史階段初步到來的歷史時刻。因為,第一,英國的機制工業品開始傾銷到拉美各國以及亞洲和北非的一些國家,使上述廣大地區進入了自己的近代史階段;第二,1825年英國解除了禁止機器出口的禁令,標志著近代大工業生產力已開始逐漸具備了直接向世界各地傳播的能力。這時,近代史的世界性,已經初步形成。2.19世紀中葉,這是世界近代史階段基本到來的歷史時刻。因為,第一,工業革命在歐美主要國家完成或迅速發展,使得西方大工業生產力向全球傳播,世界市場已經基本上形成。第二,西方的機制工業品,已經傾銷到世界大部分落後國家和地區,亞、非、拉的許多國家開始產生或初步地發展了自己的近代資本主義經濟,這樣,除了亞、非一些地區外,整個世界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的歷史時代,世界近代史的歷史階段,已經基本到來。3.19世紀末,這是世界近代史階段完全到來的歷史時刻。因為,第一,經過第二次產業革命,西方的大工業生產力已完全具備向世界各地傳播的能力,西方的資本主義社會也已開始進入新質的發展階段;第二,資本輸出已經具有了重要意義,它「加速了最落後的國家裡的資本主義發展」,全球大部分落後國家均已進入了近代資本主義發生、發展的歷史時期;第三,到19世紀末,世界被瓜分完畢,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已經形成,整個世界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世界近代史階段,也完全到來。(四)1500年說。目前史學界大部分學者都持這種觀點,他們認為,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向全世界擴張並由之在全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而導致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的一系列變化、一系列事件,幾乎都與地理大發現息息相關,特別是地理大發現直接誘發了商業革命和西歐國家的海外殖民擴張,對西歐資本主義工業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的歷史,也是世界從地區隔絕走向統一整體的歷史,而正是隨著地理大發現,西方國家的海外殖民,以及世界市場的形成,過去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對隔絕狀態才逐漸被打破,整個世界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才逐步形成為密切聯系的、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一體;世界歷史近代與古代的分期斷限,應該以有世界意義的重大經濟形態變化為主要依據。1500年前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導致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區的社會經濟的重大變化。因此,以1500年作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合乎歷史唯物主義原則的。
C. 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是什麼時候
你好世界近代史的開端,目前史學界主要有三種觀點:
一是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版說,即權以尼德蘭革命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主要依據很簡單,尼德蘭革命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但由於尼德蘭革命的影響很小,所以很多人不以為然。
二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英國革命雖比尼德蘭革命晚一個多世紀,算不上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對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都有廣泛的影響,因此可以把它作為世界近代史開始的標志。
三是「1500說」。越來越多的人支持這一種觀點。他們認為,在16世紀,即新航路開辟前後,人類歷史發生了重要轉折。在這之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新航路開辟以後,世界各民族才真正融合在一起。也正是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資本主義在歐洲才真正發展起來。因此在16世紀前後,人類開始了近代的歷史。
D. 什麼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的標志
世界近代史始於16世紀,以16世紀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根據的是生產力標准。世界近代史指的是資本主義時期的歷史。雖然早在14和15世紀,在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經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但是資本主義到16世紀才形成為世界性的潮流。
諸如新航路的開辟及早期殖民擴張、文藝復興運動的擴展、宗教改革的興起尼德蘭革命等,都是這一世界性潮流的具體表現。再者,正是從16世紀開始,世界才改變各個國家和地區相對隔絕的狀態,開始聯為一個整體。
16~18世紀,手工工場在西歐有了迅速的發展。英國的呢絨業最為典型。海外貿易長足進步,海外貿易壟斷公司(如東印度公司)陸續建立。
18世紀,法國成為歐洲大陸手工工場最發達的國家。這一時期工業資本和商業資本尚未完全分開。商業資本控制著工業和金融資本佔有首要地位是16~18世紀西歐資本主義發展中的兩大特點。
16~18世紀,手工工場在西歐有了迅速的發展。英國的呢絨業最為典型。海外貿易長足進步,海外貿易壟斷公司陸續建立。
18世紀,法國成為歐洲大陸手工工場最發達的國家。這一時期工業資本和商業資本尚未完全分開。商業資本控制著工業和金融資本佔有首要地位是16~18世紀西歐資本主義發展中的兩大特點。此時非歐洲地區的中國和日本等國也呈現出一些現代化的氣象,但是不及歐洲現代化充分。
E. 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英國工業革命吧
F. 真正的世界史的開端是
世界史從古希臘時代就有了,那時候的歷史學家所著述的歷史學著作,就有關專於世界史的概念,不屬過那時候歷史學家眼中的世界 只是地中海范圍內的周邊地區和國家;中國古代也有世界的觀念,就是所謂的「天下觀」。
真正的歷史的開端,《全球通史》把1500年作為真正世界史的開端,因為新航路的開辟使得世界開始連接為一個整體。
G. 人類歷史的開端
教學設計示例從今天開始我們學習世界歷史的相關內容,提問:請大家回憶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是哪種遠古人類?(北京人)那麼,北京人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歷史上它的地位又如何呢?一、 完全形成的人
最初的人類在人類學中被稱為"完全形成的人"。一般把這一階段的人類在分成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請同學們參照教材第一頁的表格和圖片。明確我們中國的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頂洞人分別處於四個階段中的哪一個階段。回憶他們在體態,生產,生活等方面存在哪些差異。
隨著晚期智人的出現,現代人種在體型、膚色等諸多方面的差異逐漸顯現出來。這種差異並沒有本質區別。因此古印度社會的雅利安人和現代社會的德國納粹黨人所宣揚的人種高貴理論都是站不住腳的。有了人類就有了人類歷史,人們最初經歷的是原始社會。人們是怎樣生活的,又是按怎樣的形式組織起來的呢? 二、 氏族公社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逐漸定居下來,形成了氏族。在中國古代史中,我們曾經接觸過氏族這一概念。請問:在氏族中人與人之間是什麼關系?人們按血統關系組成固定的集團。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在氏族公社的發展中,我們習慣上把它分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兩個時期。
請同學們思考劃分這兩個時期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學生活動)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劃分的主要依據是婦女和男子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地位。起初,婦女在食物採集和家務勞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社會中佔有主導地位,這就是母系氏族。之後適合於男子的犁耕農業和畜牧業的不斷發展,使男子在經濟中佔有主導地位。父系氏族最終取代母系氏族。
進一步提問:造成這種地位差別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學生討論。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氏族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轉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人類改造和征服自然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當然無論母系氏族還是父系氏族,財產是公有的,生產和分配都以集體為基礎。他們的地位也是平等的。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所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原始社會最終瓦解,國家產生。 三、 原始社會的瓦解和國家的產生。
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逐漸出現了剩餘產品。這種狀況引起了連鎖反應。一方面工具、牲畜產品甚至部分土地成為私有財產。同時`為減輕勞動強度,生產出更多的剩餘產品,人們把戰俘變成奴隸。私有財產和奴隸的出現是人類社會中出現了貧富分化階級差別擴大,出現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對立。當矛盾無法調和時出現軍隊,法庭,監獄和城牆。這樣原始社會瓦解國家出現。
在本節課的最後,引導學生回憶中國歷史的黃帝和堯舜禹時期的相關內容,加強對這段知識的了解。培養學生中外對比的習慣。
(7)世界歷史人類歷史的開端擴展閱讀早期人類的演化南方古猿
1925年達特教授將發現於塔昂的幼年靈長類化石,命名為"南方古猿",並認為它是一種最接近人類的古猿。但是,達特的鑒定遭到了各方面的反對,有人懷疑這是一件黑猿幼體的化石。從此,塔昂"幼兒"漸漸被人淡忘了。1936年,在南非一個叫斯特克方丹的金礦區,比勒陀利亞特蘭斯瓦爾博物館脊椎動物館館長羅伯特·布魯姆把在這里發現的一些化石拼合起來後,認出這是一件成年南猿的頭骨。1938年的一天,一個名叫克羅姆德萊的學生發現了一具特別的頭骨:臉部比斯特克方丹的南猿要平,下頜骨厚重;雖然門齒和犬齒較小,但臼齒相當大,與人牙不同。這與塔昂和斯特克方丹的標本差異如此之大,看來南非曾存在地兩種不同的早期種類。較小的一種頗為纖細,臼齒小,即達特命名的南猿非洲種。而下頜碩大的克羅姆德萊類型的臼齒很大,布魯姆用它建立子一個新屬新種,?quot;傍人粗壯種"。幾年之後,有相當數量的兩類化石被發現,在它們之間已能建立起明確的科學界限。一種人科動物,其中包括克羅姆德萊的標本應當叫"南猿粗壯種",體型碩大,體重可達68Э恕A硪恢紙閑。
H. 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是什麼
中國中學教材中普遍採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說這一觀點。
歐洲近代史始於15世紀,世界近代史則始於19世紀。關於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問題,當代史學界共存在著四種不同的看法: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從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新議會的事件開始到1688年議會反對派發動宮廷政變(又稱光榮革命)結束。
以新貴族階級為代表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起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並在1689年頒布文獻《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議會君主立憲制。
2、尼德蘭革命說。這種觀點認為,世界近代史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走向衰落的歷史。
3、19世紀說。這種觀點認為,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習慣於把歐洲近代上限視為世界近代上限,但由於世界歷史發展的不平衡性,這兩個上限之間,必然會有一個「時間差」,歐洲近代史始於15世紀,世界近代史則始於19世紀。
4、1500年說:如今史學界大部分學者都持這種觀點,他們認為,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向全世界擴張並由之在全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而導致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的一系列變化、一系列事件,幾乎都與地理大發現息息相關。
特別是地理大發現直接誘發了商業革命和西歐國家的海外殖民擴張,對西歐資本主義工業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的歷史,也是世界從地區隔絕走向統一整體的歷史。
而正是隨著地理大發現,西方國家的海外殖民,以及世界市場的形成,過去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對隔絕狀態才逐漸被打破,整個世界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才逐步形成為密切聯系的、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一體;世界歷史近代與古代的分期斷限,應該以有世界意義的重大經濟形態變化為主要依據。
1500年前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導致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區的社會經濟的重大變化。因此,以1500年作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合乎歷史唯物主義原則的。
按照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發展的客觀規律,可將世界近代史分為四個階段:第一,資本主義制度產生時期(17、18世紀);第二,進入工業資本主義時代(19世紀上半期);第三,資本主義制度在全世界的確立(19世紀50、60年代);第四,資本主義穩定、發展並開始進入壟斷時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
整個世界近代史有三條線索:一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發展;二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三是亞、非、拉美人民反對殖民壓迫。從時間和內容上,可將其分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工業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三個時期。
世界近代史始於16世紀,以16世紀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根據的是生產力標准。世界近代史指的是資本主義時期的歷史。雖然早在14和15世紀,在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經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但是資本主義到16世紀才形成為世界性的潮流。
諸如新航路的開辟及早期殖民擴張、文藝復興運動的擴展、宗教改革的興起尼德蘭革命等,都是這一世界性潮流的具體表現。再者,正是從16世紀開始,世界才改變各個國家和地區相對隔絕的狀態,開始聯為一個整體。
I. 什麼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的標志呢
中國中學教材中普遍採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說這一觀點。
歐洲近代史始於15世紀,世界近代史則始於19世紀。關於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問題,當代史學界共存在著四種不同的看法: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從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新議會的事件開始到1688年議會反對派發動宮廷政變(又稱光榮革命)結束。
以新貴族階級為代表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起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並在1689年頒布文獻《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議會君主立憲制。
2、尼德蘭革命說。這種觀點認為,世界近代史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走向衰落的歷史。
3、19世紀說。這種觀點認為,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習慣於把歐洲近代上限視為世界近代上限,但由於世界歷史發展的不平衡性,這兩個上限之間,必然會有一個「時間差」,歐洲近代史始於15世紀,世界近代史則始於19世紀。
4、1500年說:如今史學界大部分學者都持這種觀點,他們認為,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向全世界擴張並由之在全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而導致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的一系列變化、一系列事件,幾乎都與地理大發現息息相關。
特別是地理大發現直接誘發了商業革命和西歐國家的海外殖民擴張,對西歐資本主義工業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的歷史,也是世界從地區隔絕走向統一整體的歷史。
而正是隨著地理大發現,西方國家的海外殖民,以及世界市場的形成,過去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對隔絕狀態才逐漸被打破,整個世界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才逐步形成為密切聯系的、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一體;世界歷史近代與古代的分期斷限,應該以有世界意義的重大經濟形態變化為主要依據。
1500年前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導致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區的社會經濟的重大變化。因此,以1500年作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合乎歷史唯物主義原則的。
按照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發展的客觀規律,可將世界近代史分為四個階段:第一,資本主義制度產生時期(17、18世紀);第二,進入工業資本主義時代(19世紀上半期);第三,資本主義制度在全世界的確立(19世紀50、60年代);第四,資本主義穩定、發展並開始進入壟斷時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
整個世界近代史有三條線索:一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發展;二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三是亞、非、拉美人民反對殖民壓迫。從時間和內容上,可將其分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工業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三個時期。
世界近代史始於16世紀,以16世紀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根據的是生產力標准。世界近代史指的是資本主義時期的歷史。雖然早在14和15世紀,在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經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但是資本主義到16世紀才形成為世界性的潮流。
諸如新航路的開辟及早期殖民擴張、文藝復興運動的擴展、宗教改革的興起尼德蘭革命等,都是這一世界性潮流的具體表現。再者,正是從16世紀開始,世界才改變各個國家和地區相對隔絕的狀態,開始聯為一個整體。
J. 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是什麼事件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的依據:
1、在政治上,英國革命宣布了資產階級的社會和國家原則,推翻了流行於歐洲2000多年的「神聖王權」,建立起了一套以共和政體、議會政治和兩黨政治為特徵的新的政治制度,而英國革命所表現的資產階級革命的一般規律,也在後來歷次資產階級革命中得到了證實。
2、在經濟方面,英國革命的勝利,不僅使本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使英國最早開始了工業革命,而且使歐洲其他國家也受其影響,在工業和農業方面,都朝著資本主義方向發展。
3、在意識形態方面,英國革命中和革命後所產生的先進的資產階級思想,對世界的影響尤其重大。英國革命促進了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發展,在資產階級文化史上,准備了「啟蒙」時代。
4、英國自革命後至近代末期,始終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世界近代史從英國革命開始,許多問題的根源便容易明白。
(10)世界歷史人類歷史的開端擴展閱讀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從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新議會的事件開始到1688年議會反對派發動宮廷政變(又稱光榮革命)結束,其意義是:
1、英國革命是人類歷史上民主制度對專制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障礙。
2、英國革命揭開了歐洲和北美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3、英國革命後,出現了長期的政治穩定的局面,為社會經濟的順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為英國開展工業革命和成為工業強國創造了前提。
4、英國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君主立憲制開始確立起來。
5、從世界史的觀點看,英國革命的主要意義在於確定並貫徹了自由主義的原則。
6、英國革命沒有根本解決政治經濟制度落後性,反而與舊貴族聯合鎮壓英國人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