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大案

中國歷史大案

發布時間:2021-02-06 19:48:33

① 誰能告訴我中國歷史上未破獲的大案

都市報搶發一起未破綁架案意欲何為?
2月24日的《南方都市報》「廣州新聞.社會版」的頭條以大黑標題《剪刀插床留下綁架信》並配以大幅圖片報道了一13歲男孩突然失蹤案,報道稱在失蹤男孩父母開的雜貨店的床上,留有一把剪刀插著的紙條,上面寫著他們的兒子被人綁架,讓他們不要報案並准備5萬元贖人。據此文報道,目前此案無任何音訊,警方已介入此案進行調查。
很明顯,這是一起還未破解的綁架案,就是說,這一被綁架的13歲男孩目前還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南方都市報的記者搶發這一案件意在何為?有沒有考慮過其報道的負面結果?報道此案,是想告訴讀者被綁架男孩父母有多傷心?還是告訴綁匪他們已經報案?警察目前的行動?
看過這篇報道之後,除了更為被綁架男孩捏把汗之外,真的看不出這種報道的任何意義。稍微有點法律常識、有點新聞紀律、設身處地為受害者著想的同情心,都不應該搶這個先,出這個風頭。但願我們的記者更不是為了將此文拿去做當月工作考核評分領取獎金的業績。

對不起,找不到其它的了,但希望幫到你。

②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謎案是什麼呢

宋教仁是被誰暗殺的,這件事到現在仍然是一團迷霧。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歷史人物的突然死亡會有宋教仁那麼大影響。

宋教仁之死

1913年,中國首次根據《臨時約法》進行國民議會選舉,《臨時約法》是由宋教仁起草的具有憲法性質的根本大法,也是我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這部憲法的影響也不可小覷,它直接引發了兩次護法運動。經由宋教仁改組的國民黨也成為國內第一大黨,宋教仁將出任內閣總理幾乎是既定的事實。

孫中山主張討伐袁世凱,黃興則希望依照法律手段和平解決,不破壞得之不易的臨時約法。在各種勢力的交割下,二次革命終於爆發,隨後安徽,浙江,雲南,上海,湖南,浙江,四川,福建,廣東宣布獨立,組成討袁聯軍。然而隨後討袁聯軍便遭遇了失敗,二次革命也隨即宣告失敗。

二次革命非但沒有什麼戰果,反而讓北洋軍閥順利的接管了全國。隨後袁世凱宣布解散國民黨,之後更是解散了議會,為袁世凱日後稱帝打下了基礎。而在袁世凱稱帝失敗後,中國隨即進入了軍閥混戰的時期,白白斷送了一戰期間到二戰前民族資產階級發展的最後一次機遇。總之孫中山這次真的是玩砸了。

雖然宋教仁是勉勵的維持平衡,但是至少維護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經過數年的思想和財富的積累為此不能取得很好的結果。反正我是不信“資產階級在中國走不通”的鬼話,沒有什麼是確定的,只是看由誰來做。人家宋教仁在25歲的時候,就靠著自己的勇敢和才智一個人奪回了日本在長白山東南侵吞的一塊灘地。

雖然周世宗柴榮的死讓趙匡胤建立了大宋,趙匡胤是不是真的被趙光義殺害,也算大事,但是充其量不過是換個皇帝而已,反正皇帝輪流做,換了就換了。但是宋教仁的死直接斷了中國走憲政的路,他的死不但在當時社會引起了極大震動,也給歷史進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宋教仁地死一直是一團迷霧,有人說背後是袁世凱主使,有人說是孫中山提倡的總統制和宋教仁的內閣制有沖突而引起的,甚至還有人說是黃興。總之至今仍是一個懸案。

③ 中國歷史懸案有哪些

你了解李自成的生死之謎嗎?李自成逃禪石門夾山一說,流傳極廣。湖南省的石門縣古稱澧陽,又稱澧州。據清代乾隆年間的《澧州志林》所收澧州知州何的《李自成傳》一文稱,李自成兵敗,獨竄石門之夾山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文中所指夾山即夾山寺,該寺位於石門縣東15公里的三板橋,是一座唐代古剎,也就是本文一開始講到的那個地方。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中國歷史懸案之李自成生死之謎。【懸案來源】

李自成,陝西米脂人。他家境貧寒,但有勇有謀,大仁大義。他當過驛卒,當過邊兵,最後加入了反明的農民起義軍,南征北戰,不斷壯大,幾十萬大軍所向披靡,終於推翻了政治腐敗、經濟崩潰、搖搖欲墜的明王朝。但因鎮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勾引清軍入關,李自成領兵退出北京,轉戰河南、陝西、湖北等地,最後不知所終。有人說李自成在九宮山遇難。《明史》的結論是,自成已死,屍朽莫辨。

它的根據是,當時追擊李自成的清朝靖遠大將軍阿濟格給朝廷的報告說,李自成兵盡力盡,僅帶親信20人,竄入九宮山中,被村民圍困,無法脫逃,自縊而死。他派人前去驗屍,而屍體已經腐爛,無法辨認了。

為什麼有「遇難」說,而且在民間廣泛流傳?據推測,這是李自成與其部下放的煙幕彈,一個緩兵之計。使清王朝以為,心腹之患已除,放鬆警惕,一旦時機成熟,李自成可東山再起。

李自成,當時究竟是生?是死?成了一個懸疑。

【懸案內容】

1644年四月下旬,大順軍主力行進到距離江西九江不遠的地方就被清軍又一次追上。一通混戰之後,清軍攻入了大順軍的老營,將汝侯劉宗敏、軍師宋獻策、李自成的兩位叔父(趙侯、襄南侯)以及一批將領家屬俘獲。這一突然事變使得大順軍將士的士氣大沮。由於清軍已經追擊到九江一帶,大順軍東下的路途就有可能在長江下游被截斷,因為這時清軍的東路豫王多鐸部正在取道河南歸德府、安徽泗州向南京迫近,隨時有可能回師而上對大順軍實施包圍。李自成於是很敏銳地覺察出這一點,改變戰略,掉過頭來准備穿過江西北部轉入湖南。於是在途經湖北通山縣和江西寧州(今修水縣)交界的九宮山下的時候,李自成本人發生了意外。

李自成死於九宮山證據之一:

清初的史家費密在其所著《荒書》中對李自成犧牲的經過作了如下的描寫:「大清追李自成至湖廣。自成尚有賊兵三萬人,令他賊統之,由興國州游屯至江西。自成親隨十八騎由通山縣過九宮山嶺即江西界。山民聞有賊至,群登山擊石,將十八騎打散。自成獨行至小月山牛脊嶺,會大雨,自成拉馬登嶺。山民程九伯者下與自成手搏,遂輾轉泥滓中。自成坐九伯臀下,抽刀欲殺之,刀血漬,又經泥水不可出。九伯呼救甚急,其甥金姓以鏟殺自成,不知其為闖賊也。武昌已系大清總督,自成之親隨十八騎有至武昌出首者,行查到縣,九伯不敢出認。縣官親入山諭以所殺者流賊李自成,獎其有功。九伯始往見總督,委九伯以德安府經歷。」

費密的這段記載相當詳細,文中提到的牛脊嶺則的確是當地的地名,而程九伯也確有其人,康熙四年《通山縣志》有他的小傳:「程九伯,六都人,順治二年五月闖賊萬餘人至縣,蹂躪燒殺為虐,民無寧處。九伯聚眾,圍殺賊首於小源口。」另查《德安府志》職官志「國朝經歷」條下第一人即「陳九伯,通山人,順治二年任」。姓名雖稍誤,但也證明程九伯確實得到了清政府的獎賞。

證據之二:

南明的五省總督何騰蛟在隆武元年所寫的《逆闖伏誅疏》中就說:「臣揣闖逆知左兵南逞,勢必窺楚,即飛檄道臣傅上瑞、章曠,推官趙廷璧、姚繼舜,咸寧知縣陳鶴齡等,聯絡鄉勇以待。闖果為清所逼,自秦豫奔楚。霪雨連旬,闖逆困於馬上者逾月,此固天亡之也。闖逆居鄂兩日,忽狂風驟起,對面不見,闖心驚疑,懼清之躡其後也,即拔賊營而上。然其意尚欲追臣,盤踞湖南耳。天意亡闖,以二十八騎登九宮山為窺伺計。不意伏兵四起,截殺於亂刃之下。相隨偽參將張雙喜系闖逆義男,僅得馳馬先逸。而闖逆之劉伴當飛騎追呼曰:『李萬歲爺被鄉兵殺死馬下,二十八騎無一存者。』一時賊黨聞之,滿營聚哭。及臣撫劉體仁、郝搖旗於湘陰,撫袁宗第、藺養成於長沙,撫王進才、牛有勇於新牆,無不眾口同辭。營內有臣晉豫舊治之子衿氓隸,亦無不眾口同辭也。張參將久住湘陰,郝搖旗現在臣標,時時道臣逆闖之死狀。嗣後大行凶問至(指弘光帝被清軍俘獲),剿撫道阻音絕,無復得其首級報驗。今日逆首已泥,誤死於鄉兵,而鄉兵初不知也。使鄉兵知其為闖,氣反不壯,未必遂能剪滅,而致弩刃之交加,為千古大快也。自逆闖死,而闖二十餘萬之眾初為逆闖悲號,既而自悔自艾亦自失,遂就戎索於臣。逆闖若不死,此二十萬之眾,偽侯偽伯不相上下,臣亦安得以空拳徒手操縱自如乎?」

何騰蛟的這份奏疏是關於李自成犧牲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下的最原始文獻之一。由於幾個月以後李自成的部將接受了他的節制,他有充分的條件從大順軍將領及士兵的口中獲悉李自成犧牲的經過。

證據之三:

當時清軍負責追擊李自成的統帥阿濟格也向清廷報告了李自成的死訊。他說,大順軍在九江地區失利後,盡力窮竄入九宮山。他們在山中到處搜尋,也沒有找到李自成。降卒和被擒的大順軍士兵都說李自成逃走時被村民圍困,不能逃脫,自縊而死了。於是找了認識李自成的人去認屍,但是屍體腐爛,無法辨認。李自成是死是活,還得繼續察訪。阿濟格的奏疏在主要情節上(時間、地點和犧牲經過)同何騰蛟的報告相一致,因為他的消息也是由當時原屬於大順軍的兵卒所提供的,也具有相當的准確性。

李自成逃禪石門夾山一說,流傳極廣。

湖南省的石門縣古稱澧陽,又稱澧州。據清代乾隆年間的《澧州志林》所收澧州知州何的《李自成傳》一文稱,李自成兵敗,獨竄石門之夾山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文中所指夾山即夾山寺,該寺位於石門縣東15公里的三板橋,是一座唐代古剎。寺內遺有與此說相關的一些碑記塔銘、詩文殘板,以及奉天玉和尚的骨片和包括宮廷玉器在內的許多遺物,包括在1980年的考古發掘中發現的諸多文物。這些無疑構成了此說的有力佐證。

因此關於李自成失敗後,直到最後歸宿的疑案,雖然各方面各執一詞,但諸多的記載與傳說,還是有待於進一步去澄清和發現。其實,被殺也好,出家也好,李自成以一介平民出身,肩扛反明大旗,且能進京稱帝,已然令人驚嘆。

④ 求中國古代大案探奇錄

他的手抽回,握住了她的手。
原來詞語並不解決問題。
父親說這是歐羅巴。晴朗的日子,
無形而巨大,無言的紫丁香
有人在享受。
醉被寫的暗自隱藏的秘密哈哈

⑤ 中國歷史上有那幾大迷案

中國歷史悠久,人物眾多。既有英雄壯士的慷慨悲歌,又有帝王將相的傳奇經歷。而有些故事,就像謎一樣牽動史學家和大家的興趣,至今仍有很多人為此廢寢忘食地進行考證和研究。

現在本人經過認真篩選,特列出七大謎一樣的懸案。也請各位歷史愛好者給予補充和指正。

1.老子的出關之謎

有史實記載,老子曾西出函谷關,被關令尹喜,強而著書,留下了中國思想史上的巨著五千言《道德經》。而後就騎著一頭大青牛,繼續西行,則沒了消息。這個引起很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的興趣,至今沒有得出很確鑿的證據。有人說經流沙奔印度去了,並說老子到印度傳教,教出了釋迦牟尼這樣的大弟子。歷代不少人認為此說只是道教為了抬高自己貶低其他宗教而捏造出來的。而有人說晚年的老子在甘肅臨洮落腳,為歸隱老者教煉內丹,養生修道,得道後在臨洮超然台「飛升」。而又有人胡亂猜測,說那時治安差,有可能被人半路打劫,導致意外身亡。

還有一種說法則認為老子不是西去,而是東歸。《莊子·天道篇》有一段記載,敘說了老子離職後便離開周室而「歸居」了。老子的故鄉位於今天的河南省鹿邑縣,離孔子所在的曲阜不遠。孔子還曾拜訪過老子,也就是傳說中的「孔子問禮」。這件事不論是在《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還是在儒家著作《禮記·曾子問》中都有記載,說明老子退隱後東歸的說法比較可靠。

2.西施的生死之謎

西施位居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也是中國第一位女間諜。而做為越之功臣,吳之罪人的西施最後的結局如何,則眾說紛紜。有人說被勾踐沉江,《墨子·親士》篇就說:「西施之沈(『沉』,古作『沈』),其美也。」《太平御覽》引東漢趙曄所撰《吳越春秋》中有關西施的記載說:「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隨鴟夷以終。」這里的「浮」字也是「沉」的意思。「鴟夷」,就是皮袋。在後人的詩歌里,也多次提及了西施沉水的事,李商隱的《景陽井》詩雲:「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皮日休的《館娃宮懷古》詩:「不知水葬歸何處,溪月灣灣欲效顰。」這說明在唐代,人們是認可了西施被沉水的說法的。

而民間傳說較多的是被越國大夫范蠡暗暗接走。《越絕書》卻如此記載:「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而在《史記》這部具有權威性的史書里,盡管有范蠡的詳盡記載,卻找不到有關西施的只言片語,難解的謎團讓人倍感缺憾。又有人說被仇恨的吳國人民亂棍打死,至今史學界也沒有統一的結論。

3.徐福的東渡之謎

秦始皇最盼望的就是長生長壽,後來聽人說東海上有蓬萊仙島,那裡有服後可以長生的靈芝草,就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和三千工匠,東渡大海,後來秦始皇至死也沒盼來徐福的消息。徐福到底去了哪裡呢?有人說那時航海技術差,碰到大風浪,全部覆沒。而史籍中最早記載徐福史事的是司馬遷,可是沒有講明徐福浮海到了何處。後人以為是台灣或琉球,也有說是美洲,但大多數人認為是日本。最初提出徐福東渡日本的是五代後周和尚義楚。稱:「日本國亦名倭國,在東海中。秦時,徐福將五百童男童女至此國,今人物一如長安……又東北干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萊』……徐福至此,謂蓬萊,至今子孫皆曰秦氏。」

義楚稱這一說法來自日本和尚弘順。宋代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也認為徐福東渡到日本,明初,日本和尚空海到南京,向明太祖獻詩,提到「熊野蜂前徐福祠」。清末駐日公使黎庶昌、黃遒憲等人,都參觀了徐福墓,並詩文題記。而徐松石在《日本民族的淵源》中說,先秦時期,中國東南沿海民眾大量往日本移民,徐福率領的童男童女是其中一隊,「徐福入海東行,必定真有其事。」

至今日本保存著不少徐福活動的遺跡,如和歌山縣徐福和他的傳員七人墓、徐福宮,九洲島佐賀縣「徐福上陸地」紀念碑、徐福的石家、徐福祠,另外又有奉祀徐福的金立神社等等。有些學者認為,徐福東渡日本只是傳說,找不到可靠的歷史文獻來證明。更有人認為,徐福東渡日本的傳說,是日本10世紀左右的產物,並非最先由中國人提出來的。徐福當時到的只是渤海灣里的島嶼,他在日本的事跡、遺跡、墓地,均屬後人虛設。另外,又有學者認為,徐福東渡是歷史事實,但不是去了日本,而是去的美洲,回為徐福東渡的時間與美洲瑪雅文明的興起相吻合,而日本與中國大陸相距甚近,根本不需要耗費巨資,數年就能抵達。人海茫茫,徐福東渡究竟去了何方,至今尚未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4.楊貴妃生死之謎

楊貴妃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一位絕代佳人。然而,這位國色天香的美女究竟歸宿如何呢?史書記載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陽淪陷,潼關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狽地與眾臣逃跑,其愛妾楊貴妃死於馬嵬驛。可是,文人賦詠與史家記述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因此楊貴妃的最後歸宿,至今還留下許多疑問。

一種觀點認為,楊玉環或許死於佛堂。《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禁軍將領陳玄禮等殺了楊國忠父子之後,以「後患仍存」為由,強烈要求賜楊玉環一死,唐玄宗無奈,與貴妃訣別後只得下令。楊貴妃「遂縊死於佛室」。

也有人認為,楊貴妃也可能死於亂軍之中,這可從一些唐詩的描述中看出。杜牧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張佑的「血埋妃子艷」、溫庭筠的「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很多詩句,都認為楊貴妃被亂軍殺死於馬嵬驛,而不是被強迫上吊而死。一些人稱,楊貴妃之死存在其他的可能,比如有人說她實際上是吞金而死。這種說法只出現在劉禹錫所作的《馬嵬行》一詩。還有一種說法是,楊貴妃沒有死在馬嵬驛,只是被貶為庶人,並被下放於民間。俞平伯先生在《論詩詞曲雜著》中對白居易的《長恨歌》以及陳鴻的《長恨歌傳》作了考證。他本人認為白居易的《長恨歌》、陳鴻的《長恨歌傳》之本意,蘊含著另一種意思。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楊貴妃最後逃亡到日本。1984年出版的《文化譯叢》第五期,張廉譯自日本《中國傳來的故事》一文說,當時馬嵬驛被縊死的,乃是個侍女。禁軍將領陳玄禮為貴妃美色所吸引,不忍殺之,遂與高力士謀,以侍女代死。楊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南逃,大約在今上海附近揚帆出海,經海上漂泊,輾轉來到日本久谷町久,最終在日本安度晚年。但其生死情況究竟如何,至今仍令人難解。

5.宋太祖暴死之謎

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歸西了,正史中沒有他死亡的明確記載,《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只有簡單的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後,傳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為歷史留下了又一樁懸案。一種意見是,宋太宗「弒兄奪位」。持此說的人以《續湘山野錄》所載為依據,認為宋太祖是在燭影斧聲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當晚又留宿於禁中,次日便在靈柩前即位,實難脫弒兄之嫌。蔡東藩《宋史通俗演義》和李逸侯《宋宮十八朝演義》都沿襲了上述說法,並加以渲染,增添了許多宋太宗「弒兄」的細節。

另一種意見認為,宋太祖的死與宋太宗無關,持此說的人引用司馬光《涑水紀聞》的記載為宋太宗辯解開脫。據《涑水紀聞》記載,宋太祖駕崩後,已是四鼓時分,孝章宋後派人召太祖的四子秦王趙德芳入宮,但使者卻徑趨開封府召趙光義。趙光義大驚,猶豫不敢前行,經使者催促,才於雪下步行進宮。據此,太祖死時,太宗並不在寢殿,因而不可能「弒兄」。畢沅《續資治通鑒》即力主這一說法。還有一種意見,雖沒有肯定宋太宗就是弒兄的兇手,但認為他無法開脫搶先奪位的嫌疑。在趙光義即位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一系列的反常現象,即據《涑水紀聞》所載,宋後召的是秦王趙德芳,而趙光義卻搶先進宮,造成既成事實。宋後女流,見無回天之力,只得向他口呼「官家」了。

《宋史·太宗本紀》也曾提出一串疑問:太宗即位後,為什麼不照嗣統繼位次年改元的慣例,急急忙忙將只剩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元年?既然杜太後有「皇位傳弟」的遺詔,太宗為何要一再迫害自己的弟弟趙廷美,使他鬱郁而死?太宗即位後,太祖的次子武功郡王趙德昭為何自殺?太宗曾加封皇嫂宋後為「開寶皇後」,但她死後,為什麼不按皇後的禮儀治喪?

上述跡象表明,宋太宗即位是非正常繼統,後人怎麼會不提出疑義呢?近世學術界基本上肯定宋太祖確實死於非命,但有關具體的死因,則又有一些新的說法。一是從醫學的角度出發,認為太祖死於家族遺傳的躁狂憂鬱症。一說承認太祖與太宗之間有較深的矛盾,但認為「燭影斧聲」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發事件。其起因是太宗趁太祖熟睡之際,調戲其寵姬花蕊夫人費氏,被太祖發覺而怒斥之。太宗自知無法取得胞兄諒宥,便下了毒手。縱觀古今諸說,似乎都論之有據,言之成理,然而有關宋太祖之死,目前仍未找到確鑿無疑的材料。

6.明建文帝生死之謎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於建文元年以「清君側之惡」的名義舉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榮登皇位而結束,歷時4年。就在朱棣攻入南京時,皇宮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此後,有關惠帝已經出逃的傳聞頗多,明成祖對此總是不放心,這件事也幾乎成為他的一塊心病。數百年來,建文帝的下落也是一樁爭訟不決的歷史懸案。綜合各家說法,主要有「焚死」說和「逃亡」說兩種。

一種說法認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據永樂年間修撰的《明太祖實錄》中記載,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征戰,燕王獲得全勝,建文四年,燕王統領大軍開進南京金川門。當燕王軍隊進入皇宮時,宮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沒了蹤影。與此同時,建文帝所使用的寶璽也毫無蹤影。正史記載建文帝死於宮中的大火中。《太宗實錄》卷九記載:「上(即明成祖朱棣)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中,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耶!吾來為扶翼不為善,不意不諒而遽至此乎!』……壬申,備禮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輟朝三日。」

仁宗朱高熾御制長陵後碑也說,建文帝歿後,成祖備以天子禮儀殮葬。成祖後來在給朝鮮國王的詔書中說:沒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縱火自殺。但是,太監在火後余燼中多次查找,只找到馬皇後與太子朱文奎的遺骸,建文帝是活是亡無從得知。燕王為讓天下知建文帝已自焚,曾作有祭文,但其墳墓在什麼地方,無人可知。明末崇禎帝就曾說過:想給建文帝上墳,卻不知在何處。另一種說法是在南京攻破之時,建文帝曾想自殺,但在其親信說服下,削發為僧,從地道逃出了皇宮,隱姓埋名,浪跡江湖。明成祖死後,他又回到京城,死後葬於京郊西山。

朱棣登位後,感到生死未卜的建文帝對他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因此多次派心腹大臣到處訪問。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的陪同官員中,有不少錦衣衛士,這顯然就是用於暗中查訪建文帝的。明成祖曾向天下寺院頒布《僧道度牒疏》,將所有僧人名冊重新整理,對僧人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調查。從永樂五年起,還派人以尋訪仙人張邋遢為名到處查找,涉及大江南北,前後共20餘年。

民間傳言中,在許多地方都有建文帝的蹤跡與傳說。有的說建文帝先逃到雲貴地區,後來又輾轉到了南洋一帶,直到現在,雲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為鼻祖。也有現代學者認為,當年建文帝潛逃後,曾藏於江蘇吳縣黿山普濟寺內,接著隱匿於穹窿山皇駕庵,於永樂二十一年在此病亡,埋於庵後小山坡上。至於建文帝的下落到底如何,以上兩種說法都無法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

7.李自成的生死之謎

李自成,陝西米脂人。他當過驛卒,當過邊兵,最後加入了反明的農民起義軍,南征北戰,不斷壯大,幾十萬大軍所向披靡,終於推翻了政治腐敗、經濟崩潰、搖搖欲墜的明王朝。但因鎮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勾引清軍入關,李自成領兵退出北京,轉戰河南、陝西、湖北等地,最後不知所終。有人說李自成在九宮山遇難。《明史》的結論是, 自成已死,屍朽莫辨。

它的根據是,當時追擊李自成的清朝靖遠大將軍阿濟格給朝廷的報告說,李自成兵盡力盡,僅帶親信20人,竄入九宮山中,被村民圍困,無法脫逃,自縊而死。他派人前去驗屍,而屍體已經腐爛,無法辨認了。還有一個根據是,南明王朝駐湘將領兵部尚書何騰蛟給唐王的報告稱,他的部眾已將李自成斬於九宮山下,只是丟了首級。但是,這個「遇難」說卻難以令人相信。因為李自成雄才大略,驍勇非常,一直是官府的死敵。

無疑,他是清王朝或南明王朝統治者心目中的大患,他的生死絕對是當時的重大事件。而阿濟格報告中說是「屍朽莫辨」,純屬浮誇不實,清王朝怎能相信?何騰蛟的報告簡直就是馬後一炮,謊報戰功,南明王朝也不會相信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自成退居湖湘時,他的手下還有40餘萬兵馬,駐九宮山一帶至少也有數萬人,說他僅帶20名親信與事實明顯不符。況且,如果李自成真的被殺,他的幾十萬大軍豈能善罷甘休?九宮山能平靜嗎?

然而,事實上,當時九宮山很平靜,那幾十萬大軍也很平靜。那麼,為什麼有「遇難」說,而且在民間廣泛流傳?據推測,這是李自成與其部下放的煙幕彈,一個緩兵之計。一方面,揚言李自成已死,可以打消南明王朝對這支大軍的敵意,下一步可能聯合抗清;另一方面,使清王朝以為,心腹之患已除,放鬆警惕,一旦時機成熟,李自成可東山再起。也有人說李自成在夾山寺隱居。 據說,清朝初年,即將上任的雲南同知張瓊伯在赴任途中,游訪石門夾山寺,與寺中方丈談古論今,頗為投緣,相見恨晚,視為知己。幾年後,他又重訪夾山寺,方丈已死。

悼念之中,方丈的徒弟告訴他:那方丈就是威震天下的闖王李自成。在九宮山替死的是他的部將孫某。乾隆初年,澧州知州何某親赴夾山寺調查李自成的下落,在寺中他親眼見過一幅李自成的畫像,據稱,叫「奉天玉和尚」。1981年,在石門夾山寺發現了奉天玉大和尚墓。據考查,在一個瓷壇中盛的遺骨,與李自成身材相近。墓中陪葬物與李自成家鄉陝西米脂縣的習俗相同。但這一說法仍有不同意見。

有人說,奉天玉大和尚墓等的發現,只能說明石門夾山寺確實有奉天玉大和尚這個人,並不能證明奉天玉大和尚就是李自成。又有人說,李自成生前左眼曾受箭傷失明,但李自成畫像卻雙目炯炯有神,以此證明,奉天玉不是李自成。因而,李自成隱居於夾山寺一說,也成不了定論。李自成的生死之謎至今仍成為史學家探討不休的事。

來源:新華網

⑥ 中國歷史上十大迷案 歷史上的迷案有哪些

1、武則天抄為何要立無字碑襲?
2、明朝《永樂大典》正本下落之謎。
3、《洛神賦》到底為誰而作?
4、千古遺恨《蘭亭序》。
《蘭亭序》,被譽為「千古第一行書」, 是書聖王羲之巔峰之作,具有極高藝術價值,失傳千年,讓人懷念!
史書記載,在唐太宗遺詔中,明確要求《蘭亭序》陪葬。換句話說,這件寶貝應在昭陵。五代溫 韜滅絕人性,已將昭陵挖掘一空,發現鍾繇和王羲之書法真跡,讓其流傳於世,並未提到《蘭亭序》,致使成為無頭公案。
有人說,《蘭亭序》還在昭陵,可能藏在 更為隱秘之處,溫韜形跡匆匆,並未發現真跡;有人說,《蘭亭序》在乾陵,唐高宗和武則天酷愛字畫,更何況,民間早有《蘭亭序》陪葬乾陵一說。
乾陵尚未被盜,一切只能成為霧花水月,相信有朝一日乾陵開啟,必將真相大白,一定水落石出。
5、青銅劍千年不銹之謎。
6、古墓「長明燈」不熄之謎。
7、太平天國寶藏在哪裡?
8、戰國和氏璧流向何方?
9、秦朝十二銅人今何在?
10、西周「九鼎」遺失古今憾。

⑦ 20個中國大案都是哪些

西門豹
春秋戰國時期魏國人。當時鄴地是魏都的重要門戶,且是戰略要地,但天災人禍不斷,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門豹擔任鄴縣令,治理鄴地。西門豹到鄴地後,微服私訪,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婦」事件,智懲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實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時,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發展農業生產,使鄴地百姓逐步富庶起來。西門豹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後,鄴地百姓專門為他在漳水邊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趙廣漢

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時期涿郡蠡吾縣人。曾任守京兆尹、潁川郡太守、京兆尹。在潁川郡任太守期間,是趙廣漢前期治理的最佳階段,他不畏強權,精明強干,剛到任的幾個月時間,就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打擊豪門大族的勢力,緩和社會矛盾;二是加強地方管理,轉變當地的不良風氣。在其治理期間,京兆地區政治清明,官屬和百姓無不交口稱贊。趙廣漢任京兆尹期間,為官廉潔清明,威制豪強,深得百姓贊頌。

黃霸
(?-公元前51),字次公,西漢時期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學家班固評論說:「自從漢朝建立以來,要講治理百姓的官吏還是數黃霸第一。」此前,潁川郡是一個豪強地主稱霸一方,百姓流離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後,大刀闊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視農桑,施行教化,經過幾年的精心治理,潁川出現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產發展,「田者讓畔、道不拾遺」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詔稱頌黃霸是良吏中的最優秀者。

包拯
(公元999-1062),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開始立志要為國家出力,「竭忠義」。當過外交使節出使遼邦;最有名的是做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不持一硯歸」;他一生鐵面無私,不避權貴,執法如山。對皇親國戚、宦官權貴的不法行為,一律極力主張繩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獄,是包拯生前與後深為百姓所贊揚和稱頌的主要內容。

陳希亮
陳希亮,字公弼,北宋時期眉州青神(今屬四川)人,原籍京兆(今陝西西安市)。後因辛勞過度而逝世,享年64歲。著名文學家蘇軾,自稱平生不為人作行狀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陳希亮的為人,擔心陳希亮的事跡失傳於後世,而破例寫下了《陳公弼傳》。

狄仁傑
(公元607-700),字懷英,唐朝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處理了前任遺留下來的17000多件案子,後人據此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

海瑞
(公元1514-1587),字汝賢,海南瓊山縣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轉折時期。在戶部供職時,以六品小官身份抱著必決心毅然上疏。將徐家仗勢多佔的40萬畝良田退還原主,將欺壓良民的徐階的兩個兒子及20多個家人依律問罪。縱觀海瑞為官,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多次冒進諫,雖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的根本利益,得到了百姓的廣泛擁護,其行為具有不可否認的歷史進步作用。

況鍾
(公元1383-1442),字伯律,號如愚,明朝江西靖安縣龍岡州人現在,只要一提起況鍾,人們立即就會想到《十五貫》故事裡那位甘冒風險、敢於伸張正義、為民伸冤的清官。除此之外,他還做了興修水利、舉辦學校、推薦賢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況鍾任職十三年間,三次離任三次留任,替蘇州百姓辦了不少實事,最後積勞成疾,病逝於蘇州任上。當地百姓為紀念況鍾,在他後,蘇州和七個縣都建立了祠堂。

湯斌

(公元1627-1687),字孔伯,別號荊峴,晚又號潛庵,祖籍保南睢州(今睢縣)。主要政績在康熙朝,官至內閣學士、江寧巡撫、禮部尚書等。湯斌為官一生,始終躬身實踐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民本」思想,為變「滿目榛荒,人丁稀少」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做出了一定貢獻,其為官清廉,至僅遺俸銀八兩,連買棺材的錢都不夠,真正可謂是一代清官。

徐有功

(?-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長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專司審案的官吏。徐有功先後任過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員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職。由於徐有功前後執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數以萬計,因而難免得罪酷吏的他三次被控罪,三次被赦,兩次被罷官又兩次復出,雖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一心執法守正。因此徐有功能成為歷史上罕見的一位名留青史的專職"法官",被當時人譽為"自古無有"的好官。

如果能幫到你,麻煩採納一下,謝謝

⑧ 中國歷史上十大冤案

1、范雎進讒殺白起

白起是「戰國四將」之首(其餘三人是李牧、王翦、廉頗),是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的又一個無人能及的統帥、將領。白起,善於用兵,為秦昭王辦事,在秦國統一六國的事情上立下過不世之功。白起一生征戰沙場三十七年,打下的戰役無數多長,並且,沒有一場敗仗。

最經典的戰役,也是在後世爭議最大的戰役便是白起參與指揮的——長平之戰。長平之戰坑殺了趙國四十萬人馬,使趙國一病不起;另外,白起還攻克了楚國都城,挖掘楚國先王的墳墓,使其他敵對國家聞風喪膽。

可以說,對於當時的秦國來說,是統一六國的最強候選者,因為秦國,文有范睢、武有白起,可謂是天下無敵。然而,壞就壞在這個范睢,他身為相國但是卻極度嫉妒白起,並且總是在秦王面前說白起的壞話,導致白起與秦王的誤會越來越深,

最後,因為白起的不配合,秦王就刺死了白起,使白起自殺。秦國也因為白起的死,推遲了統一六國的時間。

2、伍子胥被殺

在吳越戰爭中,越國戰敗,夫差想要殺了勾踐,為了活命,勾踐送給伯嚭錢財和美女,希望能救他一命。伯嚭果然是拿錢辦事的人,盡管伍子胥千方百計想殺了勾踐,但是因為有伯嚭在都沒有成功,最終還因為伯嚭說了好話,而使得夫差沒有殺勾踐。

當時吳王夫差每天和西施等大批美人在一起,不理朝政,這一點被伍子胥看穿,知道是越國的計謀,就去勸導,但是夫差不但不聽,還越來越討厭他,伯嚭這時候也已經和伍子胥鬧翻了,就想害了伍子胥。

但是夫差並不想殺了伍子胥,就沒有同意,伯嚭並沒有氣餒,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陷害他。最終還是伯嚭成功了,不但離間了伍子胥和夫差,還逼迫伍子胥自殺,一代忠臣就這樣死去了。

3、呂後誘殺韓信

前197年,陳豨造反,韓信也打算來個里應外合,從內部反叛。於是,劉邦親自率軍隊去平反的時候,韓信借口自己生病沒有隨從,實際他是在內部協助陳豨。

韓信本來和家臣商量,趁夜裡可以假傳聖旨赦免罪犯和奴隸,然後讓這些罪犯一起去襲擊呂後和太子。看似一切部署完畢,只欠東風了,就因為韓信的一個家臣得罪了韓信,這個人就被韓信關了起來准備處死,那個家臣的弟弟懷恨在心,就馬上告訴呂後韓信准備造反的情況。

呂後聽後,很著急,想把韓信召過來,但是又怕韓信不肯就範。於是呂後去請教聰慧的蕭何,蕭何告訴呂後,可以假裝說劉邦平叛歸來,陳豨已被處死,請韓信進宮慶賀。

果然,韓信看到是蕭何傳來的話,居然毫不猶豫信了,於是就進宮。可是剛踏進宮門,韓信就被武士綁了起來,在長樂宮中,被呂後殘忍的殺害了。韓信到死都不肯相信,自己的好朋友蕭何會騙自己,更後悔沒有採納蒯通的計謀。

4、漢景帝殺晁錯

七國之亂爆發之後,原來吳國的丞相袁盎就面見景帝稱那些諸侯王本來是不會造反的,但是因為晁錯貿然的削藩讓他們造反了,只要能夠殺了晁錯,並且恢復諸侯們的領地,他們自然就會退兵。

景帝同意了袁盎的政策,之後就讓晁錯做好出使吳國的准備,並且暗示丞相彈劾晁錯,判了晁錯腰斬,而晁錯還是一無所知,之後晁錯就被騙前往東市巡查,在那兒就被腰斬了,但是之後諸侯也沒有撤兵,景帝也深深的後悔錯殺了晁錯。

5、司馬昭殺鄧艾

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後因遭到鍾會的污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

6、宋文帝殺檀道

檀道濟作戰勇敢,隨劉裕東征西討,曾經討伐郭寄生,後又打敗桓廉和苟林等勢力,檀道濟因為屢立戰功,所以封檀道濟的爵位為公侯伯子男中的男爵。

之後劉裕的地位越來越高,權利也越來越大,最後劉裕終於登基為帝,是為宋武帝,劉裕因為檀道濟的功勞,就封他為永修縣公。

到宋文帝登基後,封檀道濟為武陵郡公,之後檀道濟又平定謝晦謀反,之後又對檀道濟進行封賞。

所以檀道濟一生追隨宋武帝劉裕,一直到宋文帝,可謂是忠心耿耿,同時因為檀道濟的能力,立了很多功勞,所以檀道濟在朝中的地位很高,同時他的幾個兒子為是很厲害,他的手下也是經歷戰爭的將軍,在這種情況下,慢慢的宋文帝就開始對檀道濟有所猜忌!

後來宋文帝病重,擔心自己駕崩後沒人能壓的住檀道濟,所以決定先除去檀道濟!

之後宋文帝就把檀道濟和他的幾個兒子抓住,然後就把他們殺了!

7、楊廣殺高穎

高穎當朝,極力的勸阻他少干荒唐事兒,楊廣懼怕高穎的威望,還不敢太胡來,但是心裡很恨高穎。

當時楊廣手下有個叫楊素和宇文化及的,倆人兒都很恨高穎,嫌他擋在前面不允許自己接近皇帝,耽誤了自己的前途。就開始搜羅罪證,誣陷高穎。

8、唐庄宗殺郭崇濤

庄宗命令郭帶著太子去討伐四川,一路上,郭盡心盡力,用智慧和謀略很快的平定了蜀地,並且日夜的教導太子好好學習。太子呢,只是個十來歲的孩子,性格有點兒叛逆,對郭的嘮叨和管束很不耐煩。

結果太子手下有個嫉妒郭的大臣就開始吹風,說:「太子啊,你看郭這個人太討厭了,咱們殺了他吧,這樣就沒人管你了,你就可以好好玩兒了啊。」太子眼睛一亮:「真的嗎?那你幫我把他弄死吧,我也討厭這個傢伙。」

於是一個暗殺陰謀就這樣兒戲般的開始了,這個進讒的人在太子府裡布置好了,就假傳太子的命令,讓郭近來議事。

郭一點兒防備都沒有,在堂上看到了太子和他身邊那個進讒的人。就上去磕頭,剛剛跪下還沒來得及說話,那個人抽出袖子里的大錘當頭就是一下子,把郭當場給砸死了。

9、宋高宗殺岳飛

岳飛在襄陽屯田,有人進讒說岳飛的權利太大,可能要造反。高宗根本不信,把書信包了一包給岳飛,表示我信的著你,以後再有類似的信都原封不動寄給你。

岳飛特別的感激皇帝,於是對皇帝保證說:皇帝你放心吧,我一定會攻克黃龍府,迎回二帝!高宗看了後立刻吐血。

終於,歷史安排了一個倒霉蛋兒出來為皇帝承擔責任了,這個人就是秦儈。這小子也知道岳飛不好扳倒,但是他抓住了皇帝的心理,一天,他戰戰驚驚的說到:「岳飛提的口號自然是能鼓舞人心,激勵士氣,可是皇上啊,天上不可以有三個太陽啊。」高宗心裡一震。

10、崇禎殺袁崇煥

範文程出了個主意,讓皇太極從蒙古借路,從科爾沁南下,進攻北京。這是一次名副其實的冒險行動,清軍拋棄輜重,輕兵急進。這個時候的北京政府慌了神,正商議遷都的時候,袁崇煥從關外殺回來了,舉朝歡騰。好消息一個接一個,袁崇煥在城外首仗打敗了皇太極,現在兩軍正在城北對陣扎營。

接著,北京城裡開始有流言,說袁要和清軍和談,後來流言越來越神,說是袁私自把山海關防線打開了個口,放清軍進關。皇帝的疑心越來越重,與此同時皇太極和範文程正在城外偷笑……

這時候一個太監趕回來了,他是從清軍的俘虜營里回來的,說晚上睡覺聽到了帳外的清軍將領在慶祝,說袁崇煥馬上要投降大清了,還要把崇禎作為禮物送給皇太極呢。崇禎一聽就火往上撞,一點兒都沒有想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太監是怎麼樣從設防嚴密的清軍大營里出來的。

後來的事情發展是非常讓人痛心的,崇禎用了最殘酷的刑罰對待袁,還發動百姓去撕咬袁的軀體。百姓們不知所以,上去紛紛割袁身上的肉,活活把袁給弄死了。

補充:

羅織罪名,鍛煉冤獄,酷刑逼供,陷害忠良,歷朝歷代,薪火相傳,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傳統。雖然並非是什麽好的傳統,可是流行了幾千年,總該有一部專著冤獄史,記錄其事。

不過,單是看古代名目繁多的各種刑法及五花八門的刑具,記錄下來,已是洋洋大觀。

⑨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迷案是那些

太後下嫁——孝庄皇太後是否下嫁睿親王多爾袞。順治出家——順治帝福臨專是否在五台山清涼屬寺出家,還是得天花而駕崩。雍正之死——雍正帝胤禛是否被呂四娘刺殺而死,還是服丹葯死亡。乾隆身世——乾隆帝弘歷是否出身海寧陳家,還是胤禛嫡。還有說法,沒有「乾隆身世」,而有雍正奪嫡——雍正帝胤禛是否篡位奪嫡,還是正常繼承皇位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大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