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面條歷史

中國面條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6 12:05:05

1. 面條的歷史

面條是我國最常見的傳統麵食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馳名世界。據史料記載,最早的面條可追溯到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的東漢。在東漢<四民月令>一書中載有「........立秋勿食煮餅及水溲餅」之語,據考證「水溲餅」、「煮餅」是中國面條的先河。魏晉時稱「湯餅」。南北朝時稱「水引餅」或「水引面」。漢<釋名.釋飲食>載有:「蒸餅、湯餅、金餅、索餅之屬,皆隨形而名之也」;<九穀考>中也有「釋名之索餅,即今之索麵,西北稱扯(抻)面」;<素食說略>中有「面條,古名索餅,一名湯餅,索餅言其形,湯餅言其食法也。」做法是用手將面團搓成筷子粗細,再水浸,食用前用手捻成如韭菜葉樣子,入沸水煮熟,類似寬面條;或稱「餺飥」,在<齊民要術>中記載做法:用手搓成手指長,用水浸,下鍋時用手捻薄,再用沸水煮熟,這種方式很像山西的「搓面」與「揪片」。

中國人吃面的習慣由來已,久古人甚至將面條叫「飯」,而大米、小米做的飯則叫做「米飯」以區之。吃面不僅用於困腹,也有民俗禮儀的意義,例如常用來祝福新生嬰兒長命百歲,中國人過生日往往也少不了吃面條,因此面條又稱長壽面,因為面條又長又薄(薄的意思是瘦,而瘦則與壽同音),故生日吃長壽面成為習俗,而長壽面就是我們俗稱的面條或壽面。
悠久的吃面歷史當然也吃出了各種的製作花樣,發展出桿、抻、切、削、揪、壓、搓、撥、捻、剔、溜等等的製法,以及蒸、煮、炒、煎、炸、燴、鹵、拌、烙、烤等的調製法,而演變成各地的風味面條,如北京的打鹵面、上海的陽春面、山東的伊府麵、山西的刀削麵、陜西的臊子面、四川的擔擔面、湖北的熱乾面、福建的八寶面、廣東的蝦蓉面、貴州的太師面、甘肅的清湯牛肉麵、岐山的臊子面、三原的疙瘩面、韓城的大刀面、西安的箸頭面、菠菜面等等,有細如絲線的面條,也有寬如腰帶的面條,形式不可勝數。

面條名稱除上述之水溲麵、煮餅、湯餅、水引、餺飥外,尚有唐代流行的冷淘、溫淘等,這些稱謂就是現代的涼面或水煮麵條。在<唐會要.光錄寺>中載有「宮廷中到冬天要造『湯餅』,夏天要做『冷淘』」,就是將面條煮熟後過冷水再吃的一種面,與北方人的「過水面」相同;宋朝時,面條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已有「面條」的名詞,形狀為長條,花樣多,如素麵、煎麵、雞絲面、三鮮面、銀絲冷淘、菜面等;元代時「乾(掛)面條」問世了,在<飲膳正要>中載有「春盤面」、「山葯面」、「羊皮面」、「秀禿麻面」等二十多種。明清時又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如北京的「炸醬面」、揚州的「裙帶面」、福建的「八珍面」等等。

2. 中國的面條是哪個朝代哪個人發明的

在中國,最初所有麵食統稱為餅, 其中在湯中煮熟的叫「湯餅」,即最早的面條。專漢劉熙《釋屬名·釋飲食》中有索餅;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有「水引餅」,是一種一尺一斷,薄如「韭葉」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稱為冷淘的過水涼面;宋朝飲食市場上的面條品種達10種之多,豐富多彩,有插肉面、澆頭面等;元朝出現了可以久存的掛面;明朝有製作技術高超的拉麵,還有山西等地製作特殊的刀削麵;清朝乾隆年間又有經過煮、炸後,再加入菜餚燒燜而熟的伊府麵,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面條製品。
《荊楚歲時記》說:「六月伏日進湯餅,名為避惡。」惡,疾病和污穢也。伏天蒼蠅細菌多,飲食不潔,易患腸道疾病,而「湯餅」用開水沸煮,趁熱吃,這可能是古代伏天污染最少的食品,會大大減少疾病的發生。病人抵抗力差,當然要吃最潔凈的食品。這也就是為什麼千百年來,侍候病人的飯食,多用面條。

3. 面條的歷史,喜歡吃面條的進來看看

你好!

一: 面條的起源:

面條是一種用穀物或豆類的麵粉加水和成面團,之後或者壓或擀製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

中國、阿拉伯及義大利都聲稱面條源於本國,但有據可考的關於面條的最早文字記錄是東漢時期的中國。

200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葉茂林在青海省民和縣喇家遺址(約4000年前被地震掩埋)中發現了距今有4000多年歷史的面條,長約50厘米,寬0.3厘米,由粟製成,2005年10月的美國《自然》雜志刊登相關論文。

二: 面條的演變:

在我國,最初所有麵食統稱為餅, 其中在湯中煮熟的叫「湯餅」,也就是最早的面條。
漢劉熙《釋名•釋飲食》中有索餅;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有「水引餅」,是一種一尺一斷,薄如「韭葉」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稱為冷淘的過水涼面;宋朝飲食市場上的面條品種達10種之多,豐富多彩,有插肉面、澆頭面等;元朝出現了可以久存的掛面;明朝有製作技術高超的拉麵,還有山西等地製作特殊的刀削麵;清朝乾隆年間又有經過煮、炸後,再加入菜餚燒燜而熟的伊府麵,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面條製品。

早期的面條有片狀的、條狀的。片狀的是將面團托在手上,拉扯成面片下鍋而成。到了魏、晉、南北朝,面條的種類增多。著名的有《齊民要術》中收錄的「水引」、「餺飥」,「水引」是將筷子般粗的面條壓成「韭葉」形狀;「餺飥」則是極薄的「滑美殊常」的面片。

隋、唐、五代時期,面條的品種更多。有一種叫「冷淘」的過水涼面,風味獨特,詩聖杜甫十分欣賞,稱其「經齒冷於雪」。還有一種面條,製得有韌勁,有「濕面條可以系鞋帶」的說法,被人稱為「健康七妙」之一。

宋、元時期,「掛面」出現了,如南宋臨安市上就有豬羊庵生面以及多種素麵出售。及至明清,面條的花色更為繁多。如清代戲劇家李漁就在《閑情偶寄》中收錄了「五香面」、「八珍面」。這兩種面條分別將五種和八種動植物原料的細末摻進面中製成,堪稱面條中的上品。

在古代中國, 食品衛生條件較差, 相對於其他食品而言, 經過煮沸的面條最為潔凈, 可以大大減少腸胃疾病的發生, 因此面條成為中國最常見的食品之一. 由於制條、調味的不同,從而使中國各地出現了數以千計的面條品種,遍及各地。

三: 面條的種類:

著名的面條有:北京的炸醬面、龍須面;山東的福山拉麵;濟南的大鹵面;蓬萊的小面;上海的陽春面;西安的臊子面;山西的刀削麵;蘭州的清湯牛肉麵(蘭州拉麵);武漢的熱乾麵;四川的擔擔面;廣州的雲吞面(有餛飩、面條合成);台灣的度小月擔仔面等。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以其為主食,南方多用其作早點。米粉, 米線和河粉也與面條類似, 只是製作原料不同。香港的特色麵食則包括撈面、車仔面、蝦子面等。

謝謝!!

4. 面條的來歷

面條起源於中國,面條起初被稱為「湯餅」。

四千多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摧毀了中國西北部的一個村莊,緊隨其後的洪水又將其封凍。四千多年後,准確說是在2005年,考古學家們在被稱為「中國龐貝」的青海省喇家村裡,發現了裸露在岩層中長約50厘米、寬約3毫米的面條。不過在那時它的名字很有可能還不叫「面條」。

在中國,最早的面條被叫做「餅」或「湯餅」。1400年前的《齊民要術》首次記載了製作面條的「水引餺飥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

簡單來說,「水引面」是將拉成筷子粗細的面條,掐成一尺狀,水浸之後,在沸鍋的蒸汽上用手快速捏成扁條狀下鍋,煮熟出鍋淋上雞湯。餺飥的做法與水引面相似,只是形狀更似扁平的面揪皮,但口感上都「滑美殊常」,這是中原地區最早的湯面。

(4)中國面條歷史擴展閱讀

特色面條:各地特色麵食有武漢的熱乾麵、內蒙古的燜面、山西的刀削麵、栲栳栳,北京的炸醬面、蘭州拉麵、重慶的重慶小面、上海的陽春面、高郵的醬油麵(又稱高郵陽春面)襄陽牛肉麵、揚州陽春面、揚州炒麵、東北的冷麵、保定的大慈閣素麵、陝西油潑面。

河南的燴面、撈面、麻鴨面、餄烙面、廣東的雲吞面、福建的沙縣拌面、漳州鹵面、莆田鹵面、廈門沙茶麵、四川的擔擔面、鋪蓋面,岐山和新野的臊子面,貴陽的腸旺面,阜陽格拉條,渦陽干扣面,等等。

5. 麵食的起源

面點的歷史可上來溯到新石器時自代,當時已有石磨,可加工麵粉,做成粉狀食品。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已出現油炸及蒸制的面點,如蜜餌、酏食、糝食等。

此後,隨著炊具和灶具的改進,中國面點小吃的原料、製法、品種日益豐富。出現許多大眾化風味小吃。如北方的餃子、面條、拉麵、煎餅、湯圓、煎餃等。

還有南方的燒麥、春卷、粽子、元宵、油條等。此外,各地依其物產及民俗風情,又演化出許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

(5)中國面條歷史擴展閱讀:

山西是麵食之鄉,麵食種類繁多,歷史悠久,有據可考的就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其中,尤以刀削麵最為有名,它起源於12世紀的山西大同,內虛外筋,柔軟光滑,易於消化,與抻面、撥魚、刀撥面並稱為山西四大麵食。

更與北京的炸醬面、山東的伊府麵、武漢的熱乾麵、四川的擔擔面一同被譽為我國著名的五大麵食,真可謂「麵食之王」。

據《晉食縱橫·名食掌故》記載:「刀削麵最早出自山西,是流行於民間的一種水煮麵食,為麵食中的佼佼者。在山西,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特別是晉中平遙、介休、汾陽、孝義等地,家庭主婦、少女以及城市中不少『婦男』都會製作。」

6. 面條的來歷

面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

面條的故事要從「面條帝國」——中國說起。中國土地幅員遼闊,千年炊煙孕育了兩千多種面條的做法,影響了整個東亞的面條文化。不過,無論是面條還是製作面條的主要原料小麥,源頭都不在這里。

中國的象形文字「麥」原指「遠道而來的人」,與面條的「面」字結合,就成了「面」(「面」的繁體字),而小麥以及小麥粉製作而成的面條,在數千年前也確實是遠道而來的。

每年有6億噸產出,已經成為地球上60%人口主糧的小麥,最早誕生於9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農耕文明。

在它誕生後的6500年,小麥種植技術連同制面技術,開始從中東地區傳到地中海,穿越巴爾干半島和阿爾卑斯山,向東經過中亞來到中國。因此,這條以長安為起點,途經甘肅、新疆、中亞、西亞,乃至地中海各國的「絲綢之路」又被叫做「面條之路」。


(6)中國面條歷史擴展閱讀:

面條的價值

1、面條中含有銅元素,雖然說銅元素在朋友們的身體中的需求量不是非常的大的,但銅元素是作為朋友們的身體微量元素也是不可以缺少的,而面條中正好就含有銅元素,銅元素對於朋友們頭發的發質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朋友們適量的吃一些面條還可以起到養發的作用。

2、面條對於幫助朋友們養胃是起到了很好的功效的,因此對於胃部消化不良的朋友們在食用主食的時候可以將面條穿插到其中來食用,由於面條比較好吸收,而且湯面還能幫助朋友們暖暖胃,胃部不好的朋友們可以多食用面條來養胃。

3、面條含熱量低,面條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面條煮熟後變成400克。

4,、面條有抑制食慾的特點,因為面條在胃中的消化比較慢,使人長時間有飽脹感,不易飢餓。

7. 面條的來歷有什麼故事

面條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食物,它起源於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在中國東漢年間已存記載,至今超過一千九百年。最早的實物面條是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的,他們在2002年10月14日在黃河上游、青海省民和縣喇家村進行地質考察時,在一處河漫灘沉積物地下3米處,發現了一個倒扣的碗。碗中裝有黃色的面條,最長的有50厘米。研究人員通過分析該物質的成分,發現這碗面條已經有約4000年歷史,使面條的歷史大大提前。面條最初只稱為「餅」,「水溲餅」、「煮餅」便是中國面條先河—— 「餅,並也,溲麵使合並也」(引:劉熙《釋名》),其意指用水將麵粉和在一起所做出的食品均稱之為「餅」;以水煮的面條或面塊亦全作「餅」稱。
在不同朝代均有對面條之記載。由初期的東漢、魏晉南北朝、到後期唐宋元明清都有史料紀錄。但起初對面條之名稱卻不統一,除普遍水溲麵、煮餅、湯餅外,亦有稱水引餅、不託、餺飥等。「面條」一詞直到宋朝才正式通用;「面條」為長條形,花樣卻多不勝數,什麼冷淘、溫淘、素麵、煎麵……皆屬「面條」;制面方法之多亦令人嘆為觀止,可擀、可削、可撥、可抿、可擦、可壓、可搓、可漏、可拉……中華面條既屬經濟飽肚的主食,還可作登大雅之堂的上佳美食。據史錄,很多達官貴人均喜吃面,並會以麵食招待貴賓。
中國全盛時期–唐朝,便有提到當時宮廷要求冬天要做「湯餅」;夏天則做「冷淘」(冷陶即現今之冷麵/過水涼面)。元代出現了可以長期保存的「掛面」;明代又出現了技藝高超的「抻面」。這些制面技藝的出現都為面條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清代最有意義的是「五香面」和「八珍面」的出現,而且在乾隆年間又出現了方便麵的前身:耐保存的油炸的「伊府麵」。其實中華麵食在清朝發展巳相當成熟且穏定,甚至各個地區均有其獨特風味,如中國五大名面:四川擔擔面、兩廣伊府麵、北方炸醬面、山西刀削麵及武漢熱乾麵。加上中外文化交流與發展,更令中華面條、麵食之文化於全世界大放異彩。
中華面馳名中外,對世界之麵食文化亦有深遠影響。現今的日本拉麵實於一九一二年由中國引入傳統拉麵製作技巧到橫濱。

8. 中國面條起源是什麼時候

世界第一碗面條來自中國
考古學家最近指出,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碗面條不是來自義大利而是來自中國。
一碗保存良好的黃色面條在中國西北部黃河附近的一次考古發掘中被發現,經過檢驗,歷史長達4千年之久,至此,用無可辯駁的證據把關於面條發源地的爭論畫上了句號。此前,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聲稱他們的祖先曾在2千多年前發明了面條。
面條是在青海省的拉加(音)考古遺址被發掘出來的,這些面條很細,直徑大約0.3厘米,長50厘米,顏色發黃,和今天的拉麵很相似。
像拉麵一樣,他們也是用手工拉抻做成的,不過古代的面條不是用麵粉做的,用的是小米。這一新發現發表在13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證明中國比義大利早2千年,就可以製作出面條並且煮熟。
現在,義大利面條的起源仍不得而知,說法各異,有的說來自義大利中西部古國的伊特魯里亞人,有的說來自古羅馬人,甚至還有人說是阿拉伯商人傳過來的。
在義大利羅馬城北,有一個公元前四世紀的伊特魯里亞人墓,墓內壁畫上畫有傭人用水和面做成面條的全過程。事實上,伊特魯里亞人和古羅馬人更喜歡烤東西吃,比薩就是個例證。
發現面條的地點拉加,是石器時代的遺址。在4千年之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和洪水摧毀了村莊,現在整個村莊被掩埋在三米深的地下。
由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的李厚源(音)博士帶領的科研小組,負責考古發掘工作,他們發現一個倒蓋著的碗狀物,翻過來一看,才發現是面條。
為了查明面條所使用的原料,小組把碗中的面條和現在的麵粉做對比。現代的義大利面與亞洲面條通常是用小麥粉和麵包粉製成。而古代的面條則是由小米做的,不含任何麵粉。
這一發現為我們提供了證據,那就是古代在乾旱的黃土高原上,早期的基本作物和食物生產都是依賴小米的。

9. 中國人吃面條已經有多少年 的悠久歷史

中國人吃面條已經有4000年左右的悠久歷史。

閱讀全文

與中國面條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