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糖畫歷史

中國糖畫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6 10:43:19

❶ 歷史上著名的糖畫藝人

2012-04-30 19:02 糖畫的歷史淵源 糖畫藝術雖然厲來受到平民百姓的喜愛,但在舊社會卻很少見諸文字,無論官方正史或私家筆記都沒有給它一個應有的位置。目前所見到的唯一一條正式記載時間都很晚。在清宣統元年(1909)出版的《成都通覽》中「成都民間風俗正月」說:「元旦日街市停貿易……只有小本營生者,專售小兒女之錢,如……糖餅(即糖畫----引者)」,並附有木刻藝人行藝圖一幅。這條資料雖很可貴,但去無法憑此窺視到糖畫的歷史淵源。
關於糖畫的起源,大多來自於傳說。在訪問中,不少藝人都講述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都說:「倒糖餅兒」起始於唐朝的陳子昂。想不到這一小小的民間工藝竟和開啟盛唐詩風的革新派大詩人拉上了關系。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縣)人。相傳陳子昂在家鄉時很喜歡吃黃糖(蔗糖)。不過他的吃法去與眾不同。首先將糖溶化,清潔光滑的桌面上倒鑄成各種小動物及各種花卉圖案。待凝固後拿在手上,一面賞玩一麵食用,自覺十分有趣。
後來陳子昂到京城長安游學求官,因初到京城長安游學求官,因初到京師人地兩生,只作了一個小吏。閑暇無事時便用從家鄉帶去的黃糖如法炮製,以度閑暇。一天,陳子昂正在賞玩自己的「作品」。誰知宮中太監帶著小太子路過,小太子看見了陳子昂手中的小動物,便吵著要。太監問明了這些小動物是用糖作的時,便要了幾個給太子,歡歡喜喜回宮去了。誰知回宮後小太子將糖吃完了,哭著吵著還要,這不驚動了皇上,太監只好上前如實回稟。皇上聽完原委,立即下詔宣陳子昂進宮,並要他當場表演。陳子昂便將帶去的黃糖熔化,在光潔的春登上倒了一枚銅錢,用一支得竹筷粘上送到小太子手中,小太子立即破啼為笑。皇上心中一高興脫口說出「糖餅兒」兩字,這就是「糖餅兒」這一名稱的由來。由此陳子昂便得到了升遷,官至右拾遺。
後來陳子昂解衣歸里,為了紀念皇上的恩遇,同時也因閑居無聊,便收了幾個徒弟傳授此技。這些徒弟又傳徒弟,並將它傳向四方。有的乾脆以此為業,走邨串鄉作起糖餅兒生意來。這糖餅兒生意雖小,但因曾得到過皇帝的賞識,所以生意十分興隆,學的人越來越多,並代代相傳,這一技藝從此就流傳下來了(此故事講述者系糖畫老藝人樊德然等)。
另一則傳說說:唐朝一位書生進京進京赴考,不幸落第,沒有了回鄉的路費。落魄旅途,苦思如何解決生計。一天,忽地看到融化的黃糖,頓時觸發了靈感,於是便用黃糖作書畫售賣。沒想到竟轟動了京城,人們都覺得新奇,於是爭相購買,書生大大地發一筆財。人們驚嘆:「糖兒奪人心,黃糖勝黃金」。所以在糖畫的傳統圖安中有連體的「黃金萬兩」四字造型(講述者徐淑華、杜茂生等)。
上述傳說雖然十分有趣,作為民間故事收集起來也無不可,但畢竟不能作為研究糖畫歷史的依據。不過是老輩藝人為生存而拉的一面「大旗」,藉以提高這一工藝身價而已。這種情形在我國封建社會中普遍存在於手工業行業中。我國的「手工藝製造者都有他們崇奉的祖師,也都有他們歷代相傳的秘法。」(李業農《中國奴隸制與封建制行會問題》)
說糖畫始於唐代,雖是藝人們的傳說,但多還是有點影兒。這是因為『沙糖』的生產工藝在唐代出現在四川遂州(今四川省遂寧市),它在我國甘蔗製糖的歷史上是一次重大的進步,不為糖畫的產生奠定了物質基礎。
清代梁紹王(字晉竹)所撰《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五,「各地風土名物」中說:「糖霜之名,唐以前無所見。古人只有飴,乃煎米樂而成者…….至唐太宗遣使至摩竭陀國(今中印)取熬糖法,招揚州取蔗糖作泛,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碁,然只今沙糖之技。」宋人陸游在《老學庵筆記》卷六中說得更明白:「聞人茂德言:『沙糖中國本無之,唐太宗時外國貢至,問其使人:此何物:雲以甘蔗汁煎』,用其法煎成與外國者等,自此中國方有沙糖。」
在唐代,四川的沙糖是很有名的,主要產於益州(今成都)、蜀州(今崇慶縣)、梓州(今三台縣)、遂州(今遂寧市),均為土貢之物。
糖畫藝人慣用淮糖和坎糖作原料。淮糖,指以成都市金堂縣淮口為集散地的沱江流域所產沙糖;坎糖則產於各地,以霜降後收採的甘蔗榨汁,其硬度較高,故名。
至於有關陳子昂的傳說呢,大約一因梓州產糖,且作為貢品。陳子昂為射洪人,唐代射洪屬梓州所轄。二是陳子昂曾在京師因「碎胡琴」而名聲大震的事。唐李冗《獨異志》記載:「陳子昂,蜀射洪人。十年居京師,不為人知。時東市有賣胡琴者,其價百萬,曰有豪貴傳視,無辨者。子昂突出於眾。」此事頗具傳奇色彩,所以被糖畫藝人拉去作了祖師爺。
糖畫的發源地在四川,由於深受百姓的喜愛,便在全國各地普及開來,越傳越廣。時至今日,北京、天津、河南、山東等地都活躍著大批的糖畫藝人。糖畫在每一個地區生根發芽,受到當地風俗文化的影響,都具有了一定的地域性,具有當地的特色。四川糖畫的精湛,天津糖畫的逼真,河南糖畫的玲瓏剔透,北京糖畫的質朴等,都能激起人們各種不同的審美感受!

❷ 樂山糖畫的歷史。

樂山,古稱嘉州,是四川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介於東經102°15′—版104°15′、北緯28°28′—29°56′之間,權樂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部,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處,北與眉山接壤,東與自貢、宜賓毗鄰,南與涼山相接,西與雅安連界,中心城區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僅100公里。成都平原南部中心城市。
樂山是四川糧食、副食品、清潔能源、新材料和建材生產基地,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的國家硅材料及副產物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歷史上屬古蜀國,有「海棠香國」的美譽。樂山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首批對外開放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2008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城市之一。樂山市是中國唯一一個擁有三處世界遺產的城市(樂山大佛景區、峨眉山景區、東風堰)。
2000年6月,樂山正式成為聯合國城市管理中心在中國唯一的合作城市。2015年11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確立樂山為全省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市。2015年12月20日,樂山市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首批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

❸ 哪位高人知道,中國的傳統的粘糖人和糖畫的文化藝術是發源於哪裡的


「糖畫藝術」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漢族民間俗稱「倒糖人兒」、「倒糖餅兒」或「糖燈影兒」。這一頗具漢族民間特色的工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考,它起源於明代的「糖丞相」,褚人獲《堅瓠補集》載,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鑄成各種動物及人物作為祀品,所鑄人物「袍笏軒昂」,儼然文臣武將,故時戲稱為「糖丞相」。後來,民間藝人又將中國皮影、民間剪紙等姊妹藝術的造型手法融於一體,不用印鑄模具,而改為直接操小銅勺,舀糖液繪出皮影圖案,逐漸演變發展成為今日的「糖畫藝術」。用小圓勺舀起銅桶中的糖稀,以腕力帶動勺子運行,隨意揮灑在光潔的大理石板上,或提、或頓、或放、或收,速度飛快,一氣呵成。隨著糖液縷縷灑下,在不到1分鍾的時間里,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等形象便呈現在眾人面前。尤其是威風凜凜的游龍和絢麗多姿的彩鳳,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糖畫」不但入選鄭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被列入國務院第二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糖畫」造形生動、色彩鮮艷,深受廣大群眾,尤其是孩子們的喜愛。大家可能在大街上看到過「糖畫」藝人的表演,一定會感到「糖畫」的製作非常神奇。其實「糖畫」的製作並不太難,只要具備一定的繪畫基礎就不難做到。
畫糖人跟繪畫不一樣。畫糖人是用糖來畫的,涼了之後非常容易凝固。所以,畫糖人的動作要快。另外,畫糖人相當於連筆畫,所以每筆之間不能間斷。這樣,就出現了畫畫的筆順問題。畫糖人的筆順設計好之後,可以使糖人非常快地就畫好了,糖也不容易涼。為了熟悉畫糖人的步驟,在畫糖人之前,一般要進行一些繪畫練習。這個繪畫練習和平常的繪畫一樣,但要畫出連筆來,要把畫糖人的筆順都畫出來。所以說,繪畫練習的目的主要是練習筆順和構圖。

❹ 糖畫的來歷

糖畫起源於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說家褚人獲的《堅瓠補集》里載,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鑄成各種動物及人物作為祀品,所鑄人物「袍笏軒昂」,儼然文臣武將,故時戲稱為「糖丞相」。
到了清代,糖畫更加流行,製作技藝日趨精妙,題材也更加廣泛,多為龍、鳳、魚、猴等普通大眾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堅瓠補集》中有一首詩,真實記錄了糖畫盛行的情況:「熔就糖霜丞相呼,賓筵排列勢非孤;蘇秦錄我言甘也,林甫為人口蜜腹。霉雨還潮幾屈膝,香風送暖得全膚;紙糊閣老尋常事,糖丞來年亦紙糊,逐漸演變發展成為今日的糖畫藝術。
現代糖畫
2012年市面上出現製作糖畫的智能機器設備,甜舔嘴智能糖畫機。該機器以程序驅動電機,以類似自動雕刻的機械自動化工藝在平面載體上自動完成糖畫的製作。不需要美術功底,不需要經驗和技巧。操作容易,製作快速!圖形多達幾百上千種!可以說,這是對傳統糖畫工藝一次革命!
民間故事
關於糖畫,還有一個更加生動有趣的民間故事。據糖畫老藝人白世雲、樊德然、黎永成等回憶,相傳唐代四川大詩人陳子昂在家鄉時,很喜歡吃黃糖(蔗糖),不過他的吃法卻與眾不同。一代才子會首先將糖溶化,在清潔光滑的桌面上倒鑄成各種小動物及各種花卉圖案,待凝固後拿在手上,一面賞玩一麵食用,自覺雅趣脫俗。
後來陳子昂到京城長安游學求官,因初到京師人地兩生,只做了一個小吏。閑暇無事時,便用從家鄉帶去的黃糖如法炮製,以度閑暇。一天,陳子昂正在賞玩自己的「作品」。誰知宮中太監帶著小太子路過,小太子看見陳子昂手中的小動物,便吵著要。太監問明這些小動物是用糖做的時,便要了幾個給太子,歡歡喜喜回宮去了。誰知回宮後小太子將糖吃完了,哭著吵著還要,驚動了皇上,太監只好上前如實回稟。皇上聽完原委,立即下詔宣陳子昂進宮,並要他當場表演。
陳子昂便將帶去的黃糖溶化,在光潔的桌面上倒了一枚銅錢,用一支竹筷粘上送到小太子手中,小太子立即破啼為笑。皇上心中一高興,脫口說出「糖餅(兒)」兩字,這就是「糖餅(兒)」這一名稱的由來。由此陳子昂便得到了升遷,官至右拾遺。
後來,陳子昂解衣歸里後,為了紀念皇上的恩遇,同時也因閑居無聊,便收了幾個徒弟傳授此技。這些徒弟又傳徒弟,並將它傳向四方。有的乾脆以此為業,走邨串鄉做起糖餅兒生意來。這糖餅兒生意雖小,但因曾得到過皇帝的賞識,所以生意十分興隆,學的人越來越多,並代代相傳,這一技藝從此就流傳下來。

❺ 糖畫有多少年的歷史

糖畫,顧名思義,就是以糖做成的畫,它亦糖亦畫,可觀可食。民間俗稱「倒版糖人兒」「倒糖權餅兒」或「糖燈影兒」。這一頗具四川地方特色的工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相傳它是在古代「糖丞相」製作技藝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

❻ 糖畫的民間故事

關於糖畫,還有一個更加生動有趣的民間故事。據糖畫老藝人白世雲、樊德然、黎永成等回憶,相傳唐代四川大詩人陳子昂在家鄉時,很喜歡吃黃糖(蔗糖),不過他的吃法卻與眾不同。一代才子會首先將糖溶化,在清潔光滑的桌面上倒鑄成各種小動物及各種花卉圖案,待凝固後拿在手上,一面賞玩一麵食用,自覺雅趣脫俗。
後來陳子昂到京城長安游學求官,因初到京師人地兩生,只做了一個小吏。閑暇無事時,便用從家鄉帶去的黃糖如法炮製,以度閑暇。一天,陳子昂正在賞玩自己的「作品」。誰知宮中太監帶著小太子路過,小太子看見陳子昂手中的小動物,便吵著要。太監問明這些小動物是用糖做的時,便要了幾個給太子,歡歡喜喜回宮去了。誰知回宮後小太子將糖吃完了,哭著吵著還要,驚動了皇上,太監只好上前如實回稟。皇上聽完原委,立即下詔宣陳子昂進宮,並要他當場表演。
陳子昂便將帶去的黃糖溶化,在光潔的桌面上倒了一枚銅錢,用一支竹筷粘上送到小太子手中,小太子立即破啼為笑。皇上心中一高興,脫口說出「糖餅(兒)」兩字,這就是「糖餅(兒)」這一名稱的由來。由此陳子昂便得到了升遷,官至右拾遺。
後來,陳子昂解衣歸里後,為了紀念皇上的恩遇,同時也因閑居無聊,便收了幾個徒弟傳授此技。這些徒弟又傳徒弟,並將它傳向四方。有的乾脆以此為業,走邨串鄉做起糖餅兒生意來。這糖餅兒生意雖小,但因曾得到過皇帝的賞識,所以生意十分興隆,學的人越來越多,並代代相傳,這一技藝從此就流傳下來。在一些大街小巷裡經常會看見糖餅兒人的身影,周圍圍著一圈好奇的人兒。

❼ 糖畫兒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據考,糖畫起源於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說家褚人獲的《堅瓠補集》里專載,屬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鑄成各種動物及人物作為祀品,所鑄人物「袍笏軒昂」,儼然文臣武將,故時戲稱為「糖丞相」。
到了清代,糖畫更加流行,製作技藝日趨精妙,題材也更加廣泛,多為龍、鳳、魚、猴等普通大眾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堅瓠補集》中有一首詩,真實記錄了糖畫盛行的情況:「熔就糖霜丞相呼,賓筵排列勢非孤;蘇秦錄我言甘也,林甫為人口蜜腹。霉雨還潮幾屈膝,香風送暖得全膚;紙糊閣老尋常事,糖丞來年亦紙糊,逐漸演變發展成為今日的糖畫藝術。

❽ 古文化街的糖畫歷史

糖畫,顧名思義,就是以糖做成的畫,它亦糖亦畫,可觀可食。民間俗稱「倒回糖人兒」「倒糖餅兒」或答「糖燈影兒」。這一頗具四川地方特色的工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相傳它是在古代「糖丞相」製作技藝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

❾ 糖畫的歷史背景

糖畫是民間藝人的一門高水平手藝,需要熟悉人類歷史、風土人情、繪畫技藝、糖料加工等諸多知識,才能成為合格的糖畫家。

糖畫起源於四川。據說唐代詩人陳子昂非常喜歡糖。吃了很長時間後,他覺得缺乏新的想法。於是糖融化成糖漿,光滑的大理石板上刻著花、鳥、魚和動物的圖案。把糖漿灌滿,待它冷卻凝固後,拿在手裡。邊吃邊看。

後來,陳子昂成為長安城的一名小官員。業余時間,我喜歡用上面提到的方法做糖。一天,陳子昂正在享用他用糖做的金魚,年輕的王子看到了金魚。小王子哭著要陳子昂手裡的金魚。太監上前打聽,得知是食用糖,就想過來給小王子吃。小王子回到皇宮時,吃了金魚,哭了起來。唐高宗李贄得知此事後,下令陳子昂到皇宮演出。

陳子昂進宮後,把隨身帶的糖融化了。在明亮干凈的桌面上,他把糖弄得像朵花。他在中間插了一根細棍子給小王子。當小王子得到它時,他又哭又笑。唐高宗嚴大岳李志龍,又名糖畫。因此,陳子昂的官職得到提升,官邸在右邊。

陳子昂退休回國後,為了感謝聖龍恩,他特地接待了許多徒弟傳授手藝。門徒們把它向前推進。因為糖畫受到皇帝的贊揚,生意興隆起來。很多人把這當成自己的事,代代相傳。

(9)中國糖畫歷史擴展閱讀:

糖畫的主要特徵

藝術家將練過的紅糖或白糖(現在主要是精製白糖)融化,用小銅勺舀出,在大理石板上倒(鑄)成四分之一硬幣大小的小圓餅,並在上面粘上一根細竹棍,稱為「糖餅」。它可以和它一起吃,又甜又脆,味道真的不一樣。所以人們稱這種民間藝術為「倒糖蛋糕」。

雖然它的名字不優雅,但它的形象是真實的。然而,藝術家的技巧遠不止這些。他們還可以用糖溶液在大理石上「畫」出各種精美的「畫」。

藝術家們坐在攤位前,面對著玉石般的大理石石板。手裡拿著勺子,心平氣和,抬著手腕,走著勺子,糖如絲般流動。靈巧的手腕顫抖,抬起,停頓和釋放,快和慢,高和低。瞬間,各種「圖片」紛紛跳上石頭,喜鵲啁啾,金魚搖曳。

花叢中飛舞的蝴蝶翩翩起舞,昂首挺胸的金龍正掙扎著飛走。簡單的豬八戒和聰明的孫悟空讓孩子們拍手跳起。還有各種歌劇人物和故事的照片,令人驚嘆。悲壯纏綿的《霸王別姬》、幽默詼諧的《陳谷追潘》、憂心忡忡的《貂蟬拜月》、為愛而戰的《水滸傳》和《鳳儀閣》、《斗馬刀》等,都只是在欣賞川劇的折中劇,沒有鑼鼓弦。

一幅畫面栩栩如生,一個人物栩栩如生,令人難忘。糖液濃縮後,用稍厚的竹簽粘上,拿在手裡,像看照片一樣看,品嘗一下,深受群眾特別是兒童的喜愛,所以會永遠保存下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糖畫

❿ 唐代大詩人陳子昂,究竟是如何發明了糖畫

傳說這個唐代的詩人陳子昂他在家鄉的時候就很喜歡吃糖,那時候的糖並不是像現在一樣的白砂糖這種,那時候的糖稱之為黃糖,一般人要麼把糖摻在水裡面喝掉,要麼直接吃,他的做法卻不一樣,陳子昂喜歡將糖融化之後,然後再清潔光滑的桌面上拉出糖絲兒,把糖凝固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時候是小動物的模樣,有時候又是各種花卉的模樣。
等到凝固成功之後,他就可以將糖拿在手中,又好看又好吃。他的這種技能在他到達京城求官的時候,被皇帝知道了,帝王知道此事之後非常感興趣,就要求陳子昂表演給他和太子觀看,太子觀看之後覺得非常喜歡,帝王也因此很高興,並且生了他的官兒。多數人都認為糖畫始於唐代,這是因為最初的砂糖生產工藝始於唐朝,出現在當時的四川遂州,這也是我國干炸製糖歷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進步,是為糖化的產生奠定了物質基礎的。

閱讀全文

與中國糖畫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