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上第一位狀元是誰,他的結局是怎麼樣的
科舉制始創於隋煬帝大業年間,由於歷史湮沒,隋煬帝時的科舉情況已不可考,在中國科舉史上,有名可考的第一個狀元在唐朝。
隋朝末年,孫伏伽便涉足官場,做了一名官職卑微的小吏,幾經升遷,至隋煬帝末年,成為京畿萬年縣(今陝西西安)的法曹,負責審理刑獄,督捕奸盜,查辦贓賂,是萬年縣頗有點要勢的官員。
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科舉甲榜第一名狀元及第,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狀元。
孫伏伽為人忠直誠懇,敢於直言上諫,有魏徵之風。其性格寬宏大量,處事從容,榮辱不驚。拜治書侍御史時,自己先從朝中得旨,歸家後秘而不宣,待朝廷制文到來,合家狂喜而孫伏伽若無其事。
公元650年,孫伏伽被提升為大理寺卿(相當於最高法院院長),數年後出任陝州刺史。公元654,孫伏伽告老辭官,數年後,孫伏伽於武城家中壽終正寢。
孫伏伽為唐代第一科狀元,也是我國歷史上記載完備、有據可查的第一位狀元。
㈡ 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金榜題名的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代。隋朝統一全國後,隋文帝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發展變化,為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
科舉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是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為選拔人才資源,而設置的一種考試制度,讓讀書人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學而優則仕的一種制度。
科舉制是由皇帝親自主持、以分科考試形式錄用人才的取士制度。科舉殿試第一名為狀元。那麼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狀元到底是誰呢?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河北邢台清河人士孫伏伽,隋朝末年,孫伏伽便涉足官場,做了一名官職卑微的小吏,幾經升遷,至隋煬帝末年,成為京畿萬年縣(今陝西西安)的法曹,負責審理刑獄,督捕奸盜,查辦贓賂,是萬年縣頗有點要勢的官員。
據史料記載:李淵在長安稱帝後,孫伏伽降順了大唐王朝。武德五年,孫伏伽已是頗受李淵器重的官員了。同年十二月舉行的科舉考試,孫伏伽在科舉考試中奪得第一,即狀元。
據《登科記考》記載,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金榜題名的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這位狀元是中國歷史上開科奉舉時代走出的第一人。
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進士科始於隋煬帝,但由於歷史淹沒,隋煬帝時的開科情況今已不祥,在中國科舉史上,有名可考的第一個狀元便是孫伏伽。
㈢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是誰
中國古代第一位狀元是孫伏伽。
孫伏伽,貝州武城(今山東德州武城)(一內說河北邢台清河)人。唐容初大臣,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狀元。隋朝末年,孫伏伽便涉足官場,做了一名官職卑微的小吏,幾經升遷,至隋煬帝末年,成為京畿萬年縣(今陝西西安)的法曹,負責審理刑獄,督捕奸盜,查辦贓賂,是萬年縣頗有點要勢的官員。
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科舉甲榜第一名狀元及第,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狀元。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㈣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狀元是誰
孫伏伽為唐代第一科狀元,也是我國歷史上記載完備、有據可查的第一位狀元。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科舉甲榜第一名狀元及第。——常識歷史篇。
㈤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科舉狀元是誰他做了什麼官職
在中國科舉史上,有名可考的第一個狀元便是孫伏伽。
在「玄武門之變」中,孫伏伽擁護李世民,鞍前馬後奔走效勞。李世民即位後,賜男爵,食邑樂安,貞觀元年,又提升他為大理寺少卿。
貞觀五年,孫伏伽審理一樁案子不慎失誤,被罷免官職,不久李世民又重新起用為刑部郎中,任職不久,再度出任大理少卿,旋即調任民部侍郎。
貞觀十四年,孫伏伽被提升為大理寺卿,數年後出任陝州刺史。
永徽五年(公元654),孫伏伽年老辭官,四年後,即顯慶三年(公元658),孫伏伽於武城家中壽終正寢
㈥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是誰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
㈦ 中國古代第一位狀元是誰
中國古代第一位狀元
根據史書記載,從隋朝大業元年(605)的進士科算起到光緒內三十一年(1905)正式容廢除,整整綿延存在了1300年。
中國科舉,淵源於漢朝,創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完備於宋朝,興盛於明、清兩朝,廢除於清朝末年。
隋煬帝大業三年開設進士科,用考試辦法來選取進士。進士一詞初見於《禮記·王制》篇,其本義為可以進受爵祿之義。當時主要考時務策,就是有關當時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論文,叫試策。這種分科取士,以試策取士的辦法,在當時是草創時期,並不形成制度,但把讀書、應考和作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中國選舉史上新的一頁。
自隋朝設立科舉考試以來,歷代狀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孫伏伽起,到清光緒三十年的劉春霖終。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孫伏伽(唐.武德)。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傅善祥(太平天國)。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清.光緒)。
㈧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是誰
孫伏伽,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人。生年不詳,卒於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狀無。為唐代第一科狀元,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孫伏伽早年在隋朝時考中進士,隋煬帝大業末年任大理寺史,是一位懷才不遇的下級官吏。隋亡後,入唐做官。曾於武德初年上書高祖,坦言三事:一"開言路";二廢"百戲散樂";三請"為皇太子及諸王慎選僚友"高祖閱後大喜,用其為治書侍御史,並賜帛三百匹。不久,孫伏伽又在滅王世充、竇建德後建議李淵取消追究王竇余黨的命令,又為平定邊防、減稅賦等事頻頻上表獻策,又請設"諫官"一職,高祖均採納。
武德五年,孫伏伽因上疏而被免官。當時科舉制度尚未完備,故孫伏伽能以免官之身應進士科考試,取中第一,官授刑部郎中。唐太宗貞觀元年(627)曾上疏諫止游獵騎射,被採納,貞觀五年免官,不久又起用。貞觀十四年(641)拜大理卿,成為朝廷重臣。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因年老辭官,顯慶三年(658)病逝於家。
孫伏伽為人忠直誠懇,敢於直言上諫,有魏徵之風。其性格寬宏大量,處事從容,榮辱不驚。拜治書侍御史時,自己先從朝中得旨,歸家後秘而不宣,待朝廷制文到來,合家狂喜而孫伏伽若無其事。
㈨ 中國古代第一位狀元是誰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 ○歷代狀元中,最為後世欽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寶四年(1256年) 丙辰科狀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被譽為「狀元中的狀元」。 ○ 歷代狀元中,對中國政治局勢起過重大影響和作用的,是清咸豐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狀元翁同龠禾。他一生兩為帝師,在晚清帝、後兩黨之爭中為帝黨首領。甲午中日戰爭後,積極支持康有為變法主張,並密薦之於光緒皇帝,最終促成「戊戌變法」, 使當時政局發生重大變化。 ○歷代狀元中,唯一由狀元而成為皇帝的,是西夏天慶十年(1203年) 癸亥科狀元李遵頊。他是夏宗室齊王李彥宗之子, 於天慶十年(1203 年) 參加西夏科舉考試,廷試得中第一,成為狀元。襲封齊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後於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發動宮廷政變,廢夏襄宗自立,成為皇帝,是為夏神宗。 ○歷代狀元中,有據可考最早在科舉考試中連中「三元」的狀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狀元崔元翰。他先後考中京兆府解頭(解元) 、進士狀頭(狀元) 、博學宏詞科敕頭、制科三等敕頭。 ○歷代狀元中,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 郭子儀。他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同時,他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 ○歷代科舉考試中, 考中「三元」人數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孫何、王曾、宋廣羊、楊真宀 、馮京、王岩叟等6人。 ○歷代狀元中,官至宰相(含相當宰相的官職,如內閣首輔、大學士等) 人數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廣、商輅等17 人。 ○歷代狀元中,詩、畫成就最高的,是唐開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狀元王維。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傑出代表之一,其詩歌藝術被認為「自李(白) 杜(甫) 而下,當為第一」。其繪畫被推為「南宗繪畫之祖」,古代文人畫亦自他而始。 ○歷代狀元中,詞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狀元張孝祥。其詞追蹤蘇軾,氣概凌雲,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色彩,與張元干並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是偉大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先行者。 ○歷代狀元中,書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狀元柳公權。他精於楷書,也擅長行草書,和唐代另一大書法家顏真卿並稱「顏柳」; 歷史上還把他和唐代歐陽詢、顏真卿、元代趙孟兆頁合稱為我國「楷書四大家」。 ○ 歷代狀元中,史學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時後漢乾??二年(949 年)己酉科狀元王溥。他在唐代蘇冕始創會要體的基礎上,據蘇冕所編唐九朝《會要》及楊紹復等續修之書,重加整理, 撰成《唐會要》一百卷。後又據五代歷朝實錄撰成《五代會要》三十卷。不僅史料豐富翔實,而且正式建立了會要體分類編纂的體例方法,為後世所仿效。這一貢獻被《四庫提要》稱為「厥功甚偉」。 ○歷代狀元中,著述最豐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 年) 辛未科狀元楊慎。他不僅工詩,而且能文、詞和曲,並重視民間文學,是頗有成就的文學家和著名學者。其平生著述達四百餘種,雖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種;現存詩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豐,明時推為第一 ○ 歷代狀元中,植物學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慶二十年(1817 年)丁丑科狀元吳其氵睿。他一生歷任多省巡撫,所至注意各地豐瘠與民生的關系,依據耳聞目見,繪圖列說,並輯錄古籍中有關植物文獻,成《植物名實圖考長編》二十二卷、《植物名實圖考》三十八卷,是我國19 世紀一部重要的植物學專著。 ○歷代狀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紹熙四年 (1193 年) 癸丑科狀元陳亮。他提倡注重事業功利有補國計民生的「事功之學」。提出「盈宇宙者無非物, 日用之間無非事」的命題, 和朱熹多次進行過義利、王霸關系的辯論。其學說獨具體系,為永康學派的創始人。同時又是著名的文學家。 ○歷代狀元中,最嗜飲茶並對我國茶道研究作出貢獻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狀元張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記》一卷,評論各種泉水煎茶之優劣,是繼陸羽《茶經》之後我國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歷代狀元中,唯一出使過東歐國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 年) 戊辰科狀元洪鈞。他於光緒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奧諸國,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資料撰著的《元史譯文證補》,開創了利用西方著作、資料研究元史的新紀元。 ○歷代狀元中,有據可考唯一被皇帝招為駙馬的,是唐會昌二年(842 年) 壬戌科狀元鄭顥。他狀元及第後七年,即大中三年(849 年) ,被宰相白敏中作為駙馬人選推薦給唐宣宗,尚宣宗之女萬壽公主。 ○歷代狀元中,唯一在剛剛及第後即被皇帝下令處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 年) 丁丑科南榜(或稱春榜) 狀元陳安阝。因該科殿試錄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滿。明太祖朱元璋疑錄取有私,大為震怒,竟下令將主考官及陳安阝等人一並處死。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是太平天國癸好三年(清咸豐三年癸丑,1853 年) 女科狀元傅善祥。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少數民族文字參加科舉考試得中狀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進士科(又稱策論進士) 狀元徒單鎰,為女真族人。他參加科舉考試是用女真文字。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狀元,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 年) 甲辰科狀元劉春霖。他狀元及第次年,即光緒三十一年(1905 年) ,慈禧太後即下詔停止科舉,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末科狀元。 ○歷代狀元人數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 年) 壬午科,至哀帝天113292;四年(907 年) 丁卯科,285 年間,科舉考試幾乎每年一次,約產生狀元270 人。在《登科記考》、《玉芝堂談薈》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 餘人。 ○中國歷史上,一朝之中產生狀元人數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蘇省。從順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進籍狀元呂宮,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狀元張謇,247 年間,共產生狀元49 人。 ○中國歷史上,一朝之中產生狀元人數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蘇州府,共有狀元24 人。 ○中國歷史上,一朝之中在較短時間內產生狀元人數最多的縣,是南宋時期的永福縣( 今福建永泰) 。自乾道二年(1166 年) 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 年)辰科,七年之間,連續產生蕭國梁、鄭僑、黃定3名狀元。 ○歷史上產生兄弟狀元人數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張式(兄) 、張正甫(弟) 等兄弟狀元19 人。 ○歷史上產生父子狀元人數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張去華(父) 、張師德(子) 等父子狀元6 人。 ○歷代兄弟狀元中,其及第時間相距最短的, 是唐咸通十四年(873 年) 癸巳科狀元孔糹熏(兄) 和唐乾符三年(876 年) 丙申科狀元(弟)孔緘。兄弟二人狀元及第的時間僅相隔三年。 ○歷代父子狀元中,其及第時間相距最短的, 是北宋開寶二年(969 年) 已巳科狀元安德裕(父) 和北宋開寶五年(972 年) 壬申科狀元安守亮(子) 。父子二個狀元及第的時間僅相隔三年。 ○歷代狀元中,最早開始從事實業活動並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緒二十年(1894 年) 甲午科狀元張謇。他於及第後次年(1895 年) 即從事實業活動,先後辦起數十個企業及大批社會事業,影響遍及全國,被譽為「中國之大教育家、大實業家」。 ○歷代武狀元中,唯一參加過兩科考試,先中探花後又考中狀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狀元馬全。馬全初名為馬王泉,於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參加一次武科進士考試,並在殿試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後因在任職期間與同僚發生矛盾, 被削奪官職。為洗刷恥辱,他更名為全,決意再次奪取功名,終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進士殿試中得中狀元
㈩ 第一位狀元是哪個朝代的
狀元一一我國科舉時代考中第一名的稱號。從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以來,從中經歷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緒31年(1905)廢除,歷經1000多年。在「學而優則仕」的年代,封建社會的文人都把考狀元作為躋身仕途的唯一途徑。「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勵多少莘莘學子卧薪嘗膽、懸梁刺股、死鑽八股、勇跳龍門。
古代考狀元並非易事,要經過童生、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五個階段。殿試通常由皇帝欽命大臣主持。第一名則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合格者皆為進士。一旦高中狀元,披紅掛彩,敲鼓嗚金,騎馬遊街,可謂屙屎抽煙--前呼後涌,好不威風。舊時一幅對聯生動地描繪了狀元前後的境遇:
舊歲飢荒,柴米無依。走出十字街頭,賒不得,借不得,許多內戚外親,袖手旁觀,無人雪中送炭;
今科僥幸,衣祿有望。奪得五經魁首,姓亦揚,名也揚,不論張三李四,踵門慶賀,都來錦上添花。
狀元中更有甚者,被皇帝招為駙馬,身價百倍,少不得光宗耀祖,享不盡榮華富貴。比現在的什麼「款兒」、「腕 兒」、「星兒」神氣多了!
封建朝代考狀元多以「八股文」為主。據史籍記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共考取狀元503人;如加上遼、金兩代、張獻忠的大順朝廷以及太平天國狀元計48人,則中國歷代共有狀元551人(不包括武狀元及女狀元)。史料載: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為唐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狀元孫伏伽;最後一位狀元為清光緒三十年(1904)甲辰科狀元劉春霖;最年輕的少年狀元當數唐高宗永徽七年登第的蘇瑰和咸亨四年登第的郭元振,皆不足十八歲;最老的狀元是唐代的尹樞,一生考了幾十次,直到七十多歲才自薦考中了狀元,了卻「金榜題名」夙願!
二、女狀元
中國歷史上曾出了女皇帝武則天,但女狀元幾乎沒有。傳說中女狀元倒不少:清乾隆年間,女作家陳瑞生創作了一部長篇彈詞《再生緣》,詞中女主人公孟麗君女扮男裝考中狀元,後當上宰相,終與失散的未婚夫皇甫夢華相遇、完婚;明代《四聲猿》雜劇中的《女狀元》描寫了一個叫黃春桃的姑娘女扮男裝考中狀元的故事……當然,這些「花木蘭」式的女狀元都是文藝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歷史上第一位被人們稱作「女狀元 」且流傳甚廣的則是古臨邛(今四川省邛崍市)人黃崇嘏。
據《玉溪編事》 、《十國春秋》載:五代十國王建父子稱帝時期,蜀國臨邛出了個女詩人叫黃崇嘏。她童年喪失父母,但天資聰穎,為了外出方便,自幼女扮男裝,勤學苦讀,琴棋詩畫,無一不精。唐僖宗江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帶兵攻下臨邛,後去成都,留下幕客周癢守城。一次,黃崇嘏燃「井火」(即天然氣)夜讀,不慎失火毀屋,被打入縣大牢。為求脫禍,她賦贊詩一首呈獻周庠:「偶辭幽隱住臨邛,行止堅貞比澗松。何事政清如水鏡,絆他野鶴在深籠」。
周庠見詩中「政清如水」的贊語大喜愛其才,憐其年輕,便把她釋放留置府中,後調她至成都任幕中司戶參軍。府中上下均不知其為一弱女子。周庠後提出要招贅她為婿,黃崇嘏婉謝不允,乃賦《辭蜀相妻女》詩,後四句為:「立身卓矣青松操,挺志堅然白壁姿。幕府若容為坦腹,原天速變作男兒」。坦露真相後,辭職還鄉隱居。時人敬慕她的才華,稱之為「女狀元」。明代徐渭的《女狀元》一劇,都是根據黃崇嘏故事編寫的。至今,邛崍市火井鄉崇嘏山上仍保存著「王蜀女狀元黃崇嘏之墓」。
嚴格說,歷史上真正參加科考而成為「女狀元」的只有太平天國時期20歲女子傅善祥。《清稗類鈔.考試類》記載:科考中一道題目取自《論語》的「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傅善祥一反眾議,「力辟『難養』之說,引古來賢女內助之功」大舉女性之作為,抨擊了封建大男子主義及孔子歧視婦女的錯誤觀點。傅善祥在當時的環境下敢於反對「男尊女卑」謬論,敢於批駁「千古聖人」孔子的的定論,其精神,其勇氣,深受洪秀全贊賞,親自選定她為狀元,並與她戴上花冠,穿上禮服,在鑼鼓喧天聲中遊街三天,出盡風頭。
時代在變革,社會在前進,科舉時代早己不復存在。如今的時代是一個狀元輩出的時代,不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單說那相似於古時狀元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來說,層出不窮,可能數也數不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