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走向世界歷史

走向世界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6 08:26:01

❶ 中國年走向世界的產生的由來

中國的年又稱春節。春節是中國最重要、最隆重同時也是最富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中華民族闔家團圓的節日,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起源: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歷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一般指農歷正月初一,是新一年的第一天,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漢武帝時期之前,各朝各代春節的日期並不一致,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歷(農歷)正月為歲首,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

❷ 世界文明發展的歷史是由分散走向整體,從區域走向全球的歷史。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

答案C
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局面,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故選C。

世界歷史的走向有哪些科學依據

比如可以根據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來推世界歷史走向: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 到社會主義社會 到共產主義社會。

❹ 世界歷史走向

從新航路的開辟,世界才有了從孤立到整體的趨勢發展,總體上會向多極化趨勢發展。

❺ 從民族歷史走向世界歷史"是下面哪一位的歷史哲學思想

馬克思 世界歷史理來論
馬克自思的經濟學思想
馬克思在19世紀50、60年代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關系的分析,對近代以來世界歷史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深刻的揭示,從而為自己原有的世界歷史理論作了經濟學上的論證。世界歷史的形成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世界歷史所包含的矛盾不外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矛盾的反應;世界歷史的未來走向必然是資本主義發展的趨勢。
在《資本論》及其手稿中,馬克思則主要是從資本的分析入手的,認為世界歷史的形成和發展主要是由資本的本性、資本的內在矛盾決定的。如果資本不再感到某種界限是限制,二是在這個界限內感到很自在,那麼資本本身就會從交換價值降為使用價值,從財富的一般形式降為財富的某種實體存在。資本作為資本創造的是一定的剩餘價值,因為它不能一下子創造出無限的剩餘價值;然而他是力圖創造更多剩餘價值的不停的運動。剩餘價值的量的界限,在資本看來,只是一種它力圖不斷克服和不斷超越的自然限制即必然性。正因為資本具有這種不斷打破自然限制以求更大剩餘價值的沖動,因而資本必然會打破國內市場走向世界市場,從而民族歷史走向世界歷史。

❻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走向世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現象,但在近代中國邁出這一步,並把這一步向

(10分) (1)西方列強不斷侵略中國;學習西方先進軍事科技,抵抗外來侵略(或報仇雪恨);放眼世界,借鑒西方先進文化,改變中國的落後狀況。(2分,任答兩點即可)
(2)新氣象:剪發辮,易服飾,接受西方生活習俗成為時尚。(2分)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動;民主思想的傳播;進步人士的提倡;社會心理的認同等。(3分,任答兩點即可)
(3)認同:近代中國資產階級極力宣傳西方啟蒙思想,但終因歷次運動脫離群眾尤其是農村中的廣大農民,所以先進的思想對中國影響很小。(3分)或不認同:近代中國資產階級對西方思想的宣傳活動持久、深入,隨著維新變法運動和辛亥革命的發生,先進思想觀念已經廣泛並逐漸深入人心。(3分)(任選一種觀點回答即可)

❼ 歷史第一個走向世界的人是誰

第一個走向世界的是秦國術士徐福,率領三百童男童女到達日本,現在日本皇室就是徐福後人,這一點日本前天皇魚人的弟弟承認過他們是徐福的後代
請採納

❽ 世界走向整體發展始於哪一歷史事件

新航路的開辟
新航路開辟的成功和西方殖民時代的開始,改變了世界形勢和歷史發展進程。歐洲人開始對北美、亞洲、和非洲政治的控制和滲透,伴隨政治霸主而來是經濟的剝削和掠奪,由於西方宗教和文化的滲透,殖民地區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漸發生很大的變化,同時各大洲之間的相對孤立的局面狀態被逐漸打破,世界日益成為一個相互影響、聯系密切的整體。

❾ 近代中國人從認識世界到走向世界經歷了曲折過程

一、19世紀40-60年代:
華工、洋人雇員和最初的外交使團
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實行海禁政策和閉關政策,嚴格限制中國人出海貿易和旅行。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用軍艦大炮敲開了中國的大門。1842年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開放了上海等5個沿海通商口岸,從此外國商人、傳教士、外交官、軍人、旅行家等大批湧入中國,但中國人出國卻為數很少。
19世紀40-60年代出國的中國人大致有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被西方殖民者誘拐販賣的契約華工,當時被稱為「苦力」或「豬仔」。外國洋行及其僱用的買辦、掮客,誘騙華工簽訂契約搭乘外國輪船出洋,販賣到急需勞工的古巴、美國、秘魯、澳大利亞等地。據統計, 1847-1852年,從廈門通過貿易共輸出華工8281名。這些華工在販運途中和勞動場所,遭到非人待遇,被當作奴隸和牲畜一樣殘酷虐待,死亡率很高,生活極為悲慘。這與非洲黑奴貿易一樣,根本不是正常的國際人員交往。後來還有一些華僑和華工陸續出海到東南亞各國開墾和移民。
第二類出洋的中國人是個別從事對外貿易的商人或替西方商人、洋行、外國外交、宗教、文化教育機構團體服務的買辦、雇員、翻譯。例如福建人林針,受雇於廈門美商,1847年6月到美國,工作一年多後回國,他寫了一部《西海紀游草》,是晚清中國人撰寫的最早的美國游記。又如廣東南海文人羅森,寓居香港時認識了美國傳教士衛廉士,1854年(咸豐四年)由其推薦擔任美國培理將軍遠征日本艦隊的漢文翻譯。羅隨培理艦隊到過日本橫濱、下田、箱館等地,參與了日美訂約、開埠過程,回國後寫了一篇《日本日記》在香港發表,這是晚清中國人第一部日本游記。還有蘇州文人王韜曾受雇於英國傳教士在上海開辦的墨海書館。1867年(同治六年)他應英國傳教士理雅各邀請,赴歐洲訪問,曾在英國牛津大學講演孔孟學說和中英關系,可以說是晚清第一位在歐洲大學講壇上宣講中國文化的中國學者。1870年回到香港後,他辦了《循環日報》,還寫了《普法戰記》等書。
第三類是由外國傳教士帶到西方留學的中國青少年。其中最有名的是1847年被美國傳教士、香港馬禮遜學堂校長布朗帶到美國馬薩諸塞州留學讀書的容閎、黃寬、黃勝三人。容閎1854年畢業於耶魯大學,成為第一個從美國大學畢業的中國人。黃寬後來在英國愛丁堡大學醫科畢業,成為經過歐洲醫科大學正規訓練的中國第一位西醫。黃勝則與伍廷芳共同創辦《中外新報》,與王韜合作成立中華印務總局,成為近代出版印刷業的先驅人物。
第四類出洋的中國人則是由外國人士帶領前往西方游歷訪問的少數中國官員。例如1866年清政府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要請假回國結婚,總理衙門便派遣了前山西襄陵縣(今襄汾縣)知縣斌椿與其子廣英以及3名同文館學生,隨赫德赴歐洲觀光游歷。他們在英、法、德等9國游歷了7個月後歸國,這是晚清中國官員走出國門海外游歷的第一次嘗試。他們所寫的游記如《乘槎筆記》《航海述奇》等記錄了晚清官員對歐洲最初的見聞。還有1868年的蒲安臣使團。該團由剛卸任的美國公使蒲安臣率領,他被授予「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的頭銜。為了維護面子和平衡列強關系,使團成員還包括兩名清政府總理衙門的章京志剛、孫家谷,以及一名英國人和一名法國人。使團用2年8個月,訪問了歐美11個國家。其間,蒲安臣四處包攬交涉、談判,甚至擅自與外國締約,中國使臣幾乎成了點綴品和觀光客。不過這畢竟跨出了中國外交走向世界邁向國際社會的第一步。使團里的中國人也通過出訪大開眼界,接觸了新事物、新思想,這可以從他們的游記,如志剛的《初使泰西記》、孫家谷的《使西述略》、使團翻譯張德彝的《歐美環游記》等書中看出來。
二、19世紀70-90年代:
駐外使節、游歷官員與官派留學生
19世紀70年代,清政府開始向外國派遣外交使節、獨立的游歷考察官員和官費留學生,中國人由完全被動到逐漸主動地走向世界。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列強通過《北京條約》取得公使駐京權利。西方國家陸續派遣公使駐華,並在北京開設公使館,在上海等地開設領事館。而清政府直到70年代才開始派遣赴外使臣。最早在1870年派遣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為出使法國特使、欽差大臣,其使命只是為「天津教案」向法國道歉。1875年(光緒元年)任命的出使英國欽差大臣郭嵩燾,最初的使命也是為了「馬嘉理案件」赴英國道歉,然後才轉為長駐英國,成為晚清第一位駐外公使。出國後,郭嵩燾能認真考察和分析西方國情和現狀,在日記和報告中對西方文明有些肯定的描述。不料竟遭到頑固保守派士大夫的群起攻擊。尤其是駐英副使劉錫鴻還打小報告誣告郭嵩燾「崇洋媚外」「有失國體」,甚至有「私通洋人之嫌」,最後任期未滿就被清政府調回。他寫的《使西紀程》一書也被禁止發行並毀版。1877年至1878年,清政府陸續在英、法、德、日、美等國開設了駐外使館,派遣了駐外使團。早期的中國外交官群體為晚清中國人走向世界、認識世界起了重要作用,如郭嵩燾、曾紀澤、薛福成、黃遵憲等人都撰寫了許多考察研究外國的報告、日記和著作。
19世紀70-80年代清政府還主動獨立地派出一些官員出洋考察、游歷和調查。例如1874年清政府曾派出陳蘭彬、容閎等官員專程到美洲古巴和秘魯調查華工受虐待狀況,力圖維護華工權益。1876年派遣浙海關文案李圭與海關洋員一起前往美國費城參觀世界博覽會。他寫了一部《環游地球新錄》,不僅記錄了費城世博會及各國見聞,而且以親身經歷證明了「地球確實是圓的」。1879年道員徐建寅受北洋大臣李鴻章派遣到歐洲訂購鐵甲艦,同時考察了各國工廠。他寫的《歐游雜錄》是中國官員第一次對歐洲近代工業進行深入考察的珍貴記錄。這個時期地方大員也開始派員出國游歷考察,如1878年四川總督丁寶楨派江西貢生黃楙材游歷考察緬甸、印度等國。
1887年清政府還通過考試,從中央六部中下級官員中選拔了12名海外游歷使,分別派赴亞洲、歐洲、南北美洲20多個國家,進行了為期兩年的、以調查研究外國情況為主要任務的海外游歷考察。海外游歷使最遠到達了南美洲的智利、巴西等國,其路程之遠及所到國家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他們所取得的外國調查研究的成果也是空前的。可惜這批海外游歷使回國後卻沒有被重用,也沒有讓他們在外交崗位上發揮作用,其外國調查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閣未受重視,以至這樣一次走向世界的舉動,竟然漸漸被埋沒和遺忘。
這個時期清政府開始向海外派遣官費留學生。最早是官派幼童留美。1871年在容閎的建議下,曾國藩和李鴻章聯名奏請派幼童赴美留學,獲清廷批准。在上海設立出洋肆業局招生,從1872年至1875年先後分四批派遣120名10-16歲幼童赴美國留學。他們被分散安排在美國居民家中住宿,在美國的中學畢業後,陸續有50多人考入耶魯、哈佛、哥倫比亞等美國大學學習。留美幼童在美國學習勤奮,進步很快,同時思想、習俗也漸漸發生變化,如見了官員不願下跪,要求穿西裝、剪辮子、進出教堂等,因此被守舊頑固派攻擊為「適異忘本,目無師長」,要求將留美學生趕快撤回。加上當時美國出現排華風潮,清政府在1881年決定將留美幼童全部撤回,以至幼童留美計劃半途而廢。這些留美學生回國後不少人成為清末民初中國政界、軍界、外交界、科技界和教育界的著名人物,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貢獻。如主持修建京張鐵路、被譽為「中國工程師之父」的詹天佑,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清華學堂校長唐國安,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等。
此後,1877年至1897年清政府又先後派遣了4批共80多名學生留學歐洲,主要是英國和法國。因為這些學生大多數是從福州船政學堂學生中選拔的,赴歐主要是學習海軍的造船和駕駛專業,故史稱「留歐船政學生」。這些學生回國後成為中國早期海軍和造船工業的骨幹,為中國近代海軍的創立、發展作出了貢獻。晚清北洋艦隊的主要艦長如劉步蟾、林泰曾、鄧世昌、林永升等都是留歐船政學生,他們幾人都在甲午戰爭中為國捐軀。還有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民國初年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嚴復,當年也是官派留學英國的船政學生。1896年清政府還選派了唐寶鍔等13名學生赴日本留學,這是中國第一批官派留日學生。
值得注意的還有1896年李鴻章的出洋。當時清廷派大學士李鴻章為特命頭等欽差大臣出席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他負有「聯俄拒日」的使命,與俄國政府簽訂了《中俄密約》,還應邀訪問了德、法、英、美、加拿大等國,會見了各國元首和政要,如英國女皇維多利亞、德國首相俾斯麥、美國總統克利夫蘭等。李鴻章使團是19世紀清政府派出的最高級別外交使團,此行共歷時190天,水陸行程9萬里,是晚清中國人走向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三、20世紀初:
赴日留學、考察與五大臣出洋
1895年甲午戰敗後,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廣大愛國知識分子強烈要求向西方與日本學習,通過改革或革命救亡圖存。因此在20世紀初出現了一個赴日本留學和考察的熱潮,成為晚清中國人走向世界第三個時期的新特色。當時清末新政急需人才,清政府實行提倡鼓勵官費、自費並舉赴日留學的政策。
1905年廢除科舉考試後,出洋留學也成了知識分子的重要出路。而且日本政府採取主動吸引中國留學生的政策,加上赴日留學路途近、交通方便、費用省、文字習俗相似等因素,都是留日熱潮形成的重要原因。留日學生從1901年的200多人,1903年增到1300多人,1905-1906年猛增到8000多人,達到最高潮。後來因中、日雙方的限制政策和國內教育的逐漸普及、歐美國家也積極招收中國留學生,留日熱才逐漸降溫。
與19世紀清政府派往歐美的官費留學生大多學習理工和海軍不同,20世紀初以自費生為主的留日學生學習的專業非常廣泛,從政法、文史、軍事、外語、師范到理工、農醫、商業以及音樂、美術、體育等等,而其中以學政法和陸軍為最熱門。很多留日學生在日本吸收新知識、新思想,參加愛國運動,逐漸從改良走向革命。他們利用在海外求學的條件,組織革命團體,出版革命書刊,使日本東京成為20世紀初中國革命派的主要海外基地。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的主要骨幹如黃興、宋教仁、胡漢民等都是留日學生。重要的革命宣傳家如陳天華、鄒容及歷次武裝起義的指揮和骨幹如劉道一、秋瑾等,也都是留日學生,他們為發動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作出了重大貢獻。
另外,歸國的留日學生也是清末新政改革的骨幹力量。籌備立憲、法制改革、教育改革、軍事改革的許多建議、法令、制度都是他們起草的。不少歸國留日學生成了清政府各種新政機構的官員或新軍的各級軍官和各級新式學堂的教員。
除了赴日留學外,20世紀初還有大批中國官員、士紳、文人、學者或官派或自費赴日本考察游歷。他們考察的范圍很廣,從憲政、法律、軍事、教育、工業、商業、農業、交通到司法、衛生、監獄等等。他們還撰寫了不少調查報告和考察記,為中國改革和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這個時期還應特別提到1905-1906年的五大臣出洋,它標志著晚清中國官員在走向世界的歷程上又邁出了一大步。1905年由於民族危機加深和日俄戰爭的影響,國內要求立憲的呼聲日益高漲,駐外公使和地方督撫也紛紛奏請仿效日本與歐美的政治制度。清廷決定派王公大臣出洋,深入考察歐美與日本的政治,歸國報告後再作決策。這次出洋的特點是官員級別高、隨員多、目標明確、效果顯著。出洋人選幾經變動,最後派出的是鎮國公載澤、戶部侍郎戴鴻慈、湖南巡撫端方、山東布政使尚其亨和順天府丞李盛鐸五人,全都是王公親貴和一、二品大員。此外,還選調了近百名素質較高的官員和歸國留學生為隨員。出洋目的是「分赴東西洋各國,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擇善而從」。他們分成兩路先後考察了歐美13國和日本,共半年左右。考察雖以憲政為中心,但實際調查范圍很廣,涉及議會、政府、司法、工廠、銀行、學校等,並請外國政治家和學者講解憲政原理和各種制度,還大量收集、翻譯各類外國圖書資料。他們回國後力陳中國立憲之必要,終於促使清廷在1906年9月1日正式頒布「仿行立憲」的上諭。他們還向慈禧太後和光緒帝進呈了介紹各國政治的《歐美政治要義》《列國政要》等書和大批外國書籍,對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的各項改革和制度、法律建設有重要參考價值。
此外,戊戌變法失敗後被迫流亡海外的維新派領袖康有為、梁啟超等也周遊列國,考察和分析各國政治和文化,撰寫游記。如康有為寫了《歐洲十一國游記》,梁啟超就1902年美洲之行,寫了《新大陸游記》。他們的著作為中國人認識世界提供了新的視角和資料。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晚清中國人特別是中國官員走向世界的一個大體發展軌跡。從在外國人帶領下走出國門,到中國人獨立周遊世界;從選拔中下級官員海外游歷,到派遣王公大臣出洋考察;從出洋觀光或泛泛調查異國風情,到全面深入考察外國國情特別是政治制度;從回國後默默無聞幾乎被遺忘,到推動立憲決策發揮重要作用。這反映出晚清中國人在走向世界的艱難曲折道路上一步一步地在前進,逐步了解國際社會,登上世界舞台。但同時也暴露了清王朝的衰敗和腐朽,終究不能挽救其最後滅亡的命運。此外晚清走向世界的中國留學生也經歷了從留美幼童的半途而廢,到留歐船政學生的甲午悲劇,再到留日學生的革命風潮。中國愛國青年學生通過走向世界,走向革命,終於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

❿ 從民族歷史走向世界歷史是哪一位歷史學家哲學思想

馬克思的經濟學思想
馬克思在19世紀50、60年代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關系的分析,對近代以來回世界歷史的形成和發展做答出了深刻的揭示,從而為自己原有的世界歷史理論作了經濟學上的論證。世界歷史的形成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世界歷史所包含的矛盾不外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矛盾的反應;世界歷史的未來走向必然是資本主義發展的趨勢。
在《資本論》及其手稿中,馬克思則主要是從資本的分析入手的,認為世界歷史的形成和發展主要是由資本的本性、資本的內在矛盾決定的。如果資本不再感到某種界限是限制,二是在這個界限內感到很自在,那麼資本本身就會從交換價值降為使用價值,從財富的一般形式降為財富的某種實體存在。資本作為資本創造的是一定的剩餘價值,因為它不能一下子創造出無限的剩餘價值;然而他是力圖創造更多剩餘價值的不停的運動。剩餘價值的量的界限,在資本看來,只是一種它力圖不斷克服和不斷超越的自然限制即必然性。正因為資本具有這種不斷打破自然限制以求更大剩餘價值的沖動,因而資本必然會打破國內市場走向世界市場,從而民族歷史走向世界歷史。

參考文獻:
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與經濟全球化指向

與走向世界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