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歷史上曾出現過哪四種經濟體制
世界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四種經濟體制
② 世界歷史上曾經有哪些文明古國
四大文明古國是指以下國家:
古巴比倫
古巴比倫(約前30世紀—前729年)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境內,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這里的人們
建立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里出現了古巴比倫王國.「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
河和底格里斯河.先後有蘇美爾、巴比倫等人建立的文明.在這個平原上發展了目前考古已知的世界上第一個城市,頌布了第一部法典,流傳最早的史詩、神話、葯
典、農人歷書等,是西方文明的搖籃.
----------------------------------------------------------------------
古埃及
距
今9000多年前,人們在尼羅河河谷定居,開始在岸邊建立房屋,並進行農業和畜牧業生產活動.在尼羅河上遊河谷地區和尼羅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區分別形成了上
埃及和下埃及兩個國家,象形文字也在這個時候出現,並沿用了3500餘年.
埃及尼羅河流域文明大約開始於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47年,愷撒大帝進攻埃及的時候,戰火波及亞歷山大里亞城圖書館.數十萬冊以古埃及文字書寫的
經卷付之一炬,其中包括當時最完整的埃及史.這部史書是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後,在埃及自立為王的希臘將軍托勒密一世要求埃及的祭司兼學者馬內托
(Manetho)所寫的.這部「埃及史」被燒毀,實為無法彌補之損失.幸而當時有些其他著作引用了一些這本書的內容,人們才能知道古埃及歷史的一些片
段.直到目前,埃及學者仍然沿用馬內托對埃及史的劃分,但對許多帝王的興衰更替,以及確實的年代,仍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
----------------------------------------------------------------------
古印度
早
在西元前約2500年,在現今巴基斯坦,文明即已滋生,古城哈拉巴及穆罕耶達羅的遺跡留有許多這早期文明的烙印.居民已有度量衡及文字,並挖溝渠及運河,
在堡壘之下的城市是在一嚴謹計劃下築成的,神廟、住宅、浴室、街道,幾何形的G局及衛生系統的設計排水溝、運河等.出土的遺物非常豐富,包括黃金首飾和寶
石、經雕刻過的石頭、青銅和土塑小雕像等.黃銅和青銅多半用於製造器具和武器.陶器通常以輪狀捏制,用火燒成,並繪上幾何、花卉及動物等圖案.
----------------------------------------------------------------------
中國
中
國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考古(如裴李崗遺址、賈湖遺址)發現了約7000到9000年前農耕文化遺留下來的小米、稻穀、釀酒、樂器等等.根據歷史
文獻,經過早期的發展,至4000多年前的黃帝時代逐漸形成了華夏族,在距今約4000餘年前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之後為商、周.周分
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時代.夏、商、周皆採用封建制,周朝時封建制已經非常完善,人口也以庶民為主.春秋戰國時期,封建制度逐步瓦解,原來封
建時代的世襲階級逐漸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統一的中央集權世襲王朝.此後各朝各代雖然中國的許多方面都不斷發生著變化,但是中華文明卻始終延續,所以
中國是持續至今的最古老的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一般用來指代古巴比倫、古埃及、古代中國、古印度等四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但對中國文明的誕生時間,學術界尚有爭論。人類今天所擁有的很多哲學、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都可以追溯到這些古典文明的貢獻。
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兩河流域、尼羅河、黃河、長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恆河流域相繼產生了世界四大文明。
文明古國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繼由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進而步入鐵器時代。社會制度大多採用奴隸制,國家政權則較晚誕生。古埃及的諾姆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神話傳說。他們利用神話來加強自己的專制主義統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自稱「月神的後裔」,中國的君主自稱天子。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歷法,一年都分12個月並且有閏月。各個文明都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黃河、兩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輪制陶,埃及和兩河流域都計算了圓周率,巴比倫和中國都發現了勾股定理,印度則發明了阿拉伯數字。
③ 世界歷史上曾出現過的戰略格局類型
國際戰略格局的樣式是由力量對比關系所決定的,由於各個歷史時期,國際戰略格局
新生力量的形成與變化,使起主導作用的"力量中心"也隨之變化,從而形成單極格局、兩極格局以及多極格局。國際戰略格局同經常變動的國際戰略形勢有所不同,它在一個相應的歷史時期內具相對的穩定性。新舊戰略格局的交替轉換,通常發生在涉及世界主要國家的劇烈的社會大動盪之後,其根本原因在於世界基本矛盾的不斷發展變化。真正具有世界意義的國際戰略格局是在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19世紀以後,歐洲列強統治和影響著世界上的廣大地區,從而形成了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戰略格局。這一格局的特點是幾個大國都想爭奪歐洲和世界霸權,列強內部爭奪劇烈發展,導致了20世紀上半葉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二戰以後建立的"雅爾塔體制",改變了以歐洲為中心的舊的世界格局,建立了以美蘇兩極為主導地位的國際戰略格局。
80年代末,蘇聯解體,以美蘇兩極為主導的"雅爾塔體制"徹底崩潰。由於日本、德國、西歐在經濟上的迅速崛起,海灣戰爭以後,美國的"單極"世界格局計劃破產。隨著世界形勢的大動盪、大分化、大改組,國際戰略格局開始出現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可以相信,一個新的以多個力量中心為基本結構的多極化國際戰略格局正在形成。
④ 世界上歷史曾有幾個國家或朝代
世界歷史其實主要是歐洲史,大約分為古希臘時代,羅馬帝國時期。法蘭克福王版國、中世紀黑權暗時代,地理大發現時期也就是大航海時代。在歐洲以此為標志稱為現代史。現代史以拿破崙戰爭,一戰二戰作劃分,中國歷史有他的特殊性,你不能用中國的歷史朝代去理解世界史,因為西方歷史,包括其他的世界歷史,都沒有太多的朝代更迭,而且前一個帝國與後一個往往沒有文化繼承關系。無論是歐洲還是亞西亞地區,以及整個世界大的統一帝國往往是曇花一現,很少有中國這種以一個大統一為主的地區。中國每一次朝代更迭與前朝並沒有多少區別,幾乎就是原地踏步走,而歐洲幾乎每一個階段都與前面有著本質的區別,奴隸社,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等是西方的模式,是西方的特殊性,而不是世界的。
⑤ 世界歷史上曾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國家有哪些【30分】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即1913年,屬於半殖民地國家的有波斯、中國、土耳其等。英國和沙俄長期爭奪波斯。1907年和1915年英、俄兩次協議,將波斯南部劃為英國的勢力范圍,北部劃為沙俄的勢力范圍。德、英、法等國長期爭奪土耳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土耳其參加德國方面作戰,戰後它在北非和西亞的屬國都被英、法、意三國所瓜分,本土則淪為半殖民地。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其海外行省和殖民地被東羅馬帝國、法蘭克帝國、西哥特王國等國家瓜分。由於政治和軍事上的局限,同時由於西羅馬滅亡之後出現的人口稀少,這些國家幾乎沒有力量去征服海外殖民地。
十字軍東征標志著歐洲對自身之外的地區產生興趣的開始。在地中海東岸建立起來的十字軍國家並非殖民地,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佔領拜占庭帝國後,威尼斯和熱那亞佔領了原屬拜占庭的許多領土,在東地中海建立了自己的商業殖民地。這些殖民地後來大多被奧斯曼帝國奪取。
一般認為,近代西方國家最早佔領的殖民地是葡萄牙於1415年佔領的休達。該港原屬摩洛哥,為撲滅當地海盜、並控制經休達中轉的西非黃金及象牙的進口,葡萄牙經過周密部署佔領了休達港,隨後為直接與出產黃金的西非黑人帝國建立聯系,又沿非洲海岸南下,佔領了馬德拉群島、維德角群島等群島。
隨著文藝復興運動在歐洲的發展,歐洲出現了對商業資本和財富的渴望。當時歐洲的主要貿易對象是東方,尤其來自是中國、印度和南洋各群島的絲綢、寶石、香料等奢侈品。由於當時與東方的貿易被威尼斯、熱那亞壟斷,西歐國家決定自己探索通往東方的航路。首先對東方航線展開探索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1498年達·伽馬經過好望角抵達印度。為了確保與印度的貿易不受莫卧兒帝國、阿曼以及印度洋沿岸各土邦國的干擾,葡萄牙於1510年在果阿建立了第一處殖民地,修築要塞,配備軍隊,保護葡萄牙商人的安全,同時在非洲沿海占據了一些島嶼和濱海據點,作為前往印度的中途補給站。
由於經好望角前往東方的航路被葡萄牙壟斷,西班牙不得不向西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線。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西班牙展開了對美洲的征服和殖民運動,在極短的時間內消滅了印第安人所建立的各個帝國,建立起極其廣大的殖民地。1494年經教皇仲裁,葡萄牙在西經50°以東的美洲大陸也獲得了面積極為龐大的殖民地。
由於西班牙征服地區盛產金銀,大量貴金屬經西班牙流入歐洲,刺激了歐洲其他地區的物價變革和工商業發展。同時,由於咖啡、可可、茶葉、煙草、蔗糖、馬鈴薯等新消費品引入歐洲,歐洲人的飲食習慣也大幅度改變,導致對這些消費品需求的增長,這就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新征服的美洲廣大地區發展經濟作物的種植。
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英國和法國從西班牙人手中奪取了加勒比海諸島,荷蘭從葡萄牙手中奪取了巴西東北沿海的納塔爾地區。由葡萄牙人在非洲的馬德拉群島、維德角群島首創的黑奴種植園制度傳入英、法、荷控制的這些地區,對勞動力的需求猛增。而由於殖民者(尤其是西班牙人)對印第安土著的殘酷屠殺,印第安人的數量由15世紀末的5000萬銳減至17世紀的400萬,因此歐洲殖民者不得不從非洲尋找新的勞動力來源。
從1442年起,葡萄牙人就把柏柏爾人用作奴隸(在葡萄牙本土),西班牙人從1502年起開始把非洲黑人運入美洲。對奴隸貿易的需求促使兩國以及英國、荷蘭、法國、丹麥等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在西非洲沿海建設了許多商站,販賣奴隸、象牙、黃金和辣椒(當時被稱為「天堂的種子」,象牙海岸(今名象牙海岸)的另一個名稱是種子海岸)。但是由於西非的海岸難以接近,再加上當地的地貌和氣候不適合歐洲人居住,因此在此後幾個世紀的時間里,歐洲對非洲的殖民只限於少數濱海據點。從歐洲國家對這些殖民地的命名——黃金海岸、象牙海岸、奴隸海岸——上可以看出,在西非的殖民地基本上都屬於資源掠奪型殖民地。
⑥ 誰知道曾家的歷史,是不是全球姓曾的都是一家人,輩分的排列
中國曾氏歷史文化名人
曾點:字子皙,亦稱曾皙,春秋時期魯國武城(今魏庄鄉南武城)人。曾參之父,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之一。與顏回之父顏無繇、孟子之父孟孫激等並祀於曲阜孔廟後部的崇聖祠。《論語》載 他和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談個人志趣時,他「鏗」然一聲,停止鼓瑟,說暮春時節,換上春裝,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 帶上六七個少年,去沂河裡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唱歌回來。孔子聽後大加贊賞,喟然嘆曰:你和我想的一樣!魯國大夫季 武子死,曾點弔唁「倚其門而歌」,被稱為魯之狂士。739年(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萊蕪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曾氏」。
曾子:即曾參,春秋末期魯國南武城(今山東省費縣)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稱。相傳《大學》是他所著,被後世儒家稱為「宗聖」。
曾譚:漢代泉陵人。推舉為孝廉,拜官為尚書郎。有文韜武略之才,官累至太常。
曾玉:曾參十三代孫二支曾頊的長子、曾嘉的孫子,扶風(今陝西省興平東南)人。拜官漢御史大夫。
曾萬:漢鎮南將軍,曾率兵征討南部邊境,開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後被封為南康逸士。
曾輝:曾駢次子、曾慶的孫子,任吳散騎常侍,鎮南節度銀青光祿大夫、國子監祭酒兼御史中丞。
曾芳:唐代曾經任程鄉縣令,當時老百姓為瘴氣所苦,曾芳用葯來接濟百姓。來求葯的人接連不斷。
曾布:北宋建昌軍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嘉佑進士,曾參與王安石變法,任三司使,在徽宗年間為相,主張調和新舊兩派。
曾慥:今福建晉江人,北宋末南宋初詩人,能詩文,曾編有《類說》,又廣輯有關遒教的文獻資料,編成《道樞》。
曾幾:今江西贛州人,南宋詩人,曾歷任江西、浙江提刑。其詩學江西派,風格清雋。陸游曾從他學詩。
曾鞏:北宋文學家,字子固(1019-1083),南豐(今屬江西省)人,世稱南豐先生。嘉佑進士,嘗奉詔編校史官書籍,官至中書舍人,曾為王安石所推許。散文平易舒緩,長於敘事說理,講究章法結構,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些文章對當時在位者的因循守舊表示不 滿,主張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對「法制度數」進行一些改易更革。有《元豐類稿》。另《隆平集》也題為所作。
曾魯:明朝時新淦人,自幼好學,博學古今,以文字聞名於時,後官拜禮部侍郎,著有《大明集禮》流傳於世。
曾瓊:今福建甫田人,明代傑出的畫家,其人擅畫人像,號稱「如鏡取影,妙得神情」。其畫法曾風行一時,弟子眾多且出眾,被時人稱為「波臣派」。
曾銑:明江蘇省江都人,嘉靖進士,以御史巡撫山東、山西,進兵部侍郎。
曾生:原名曾振聲,廣東省深圳坪山鎮石灰陂人。曾參加「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被推舉為中山大學員生工反抗日救國會主席團主席、廣州抗日聯合會主席團主席,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前在地方工作,後參加游擊隊轉入部隊。抗戰時期,歷任香港海員工委書記、工會組織部部長,中共惠(陽)寶安工委書記,廣東抗日游擊總隊總隊長,東江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校長,渤海軍區黨委副書記兼副司令員,兩廣縱隊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任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兼珠江軍分區司令員、政委,華南軍區副參謀長,南海艦隊第一副司令員。廣東省委常委,中共廣州市委第三書記,廣東省副省長兼廣州市市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副部長、部長,國務院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街。是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人大常委,中國共產黨十二次全國人大代表並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著有《曾生回憶錄》一書。
曾文迪:後梁雩都人。天文、讖緯、黃庭、內景之書,無所不究,尤其是精通地理。
曾致堯,字正臣(950-1007),南豐人,北宋散文家,曾鞏、曾布祖父,太平興國八年(983年)登進士第,是北宋以來南豐第一個進士。先後任過符離主簿、梁州錄事參軍、著作佐郎、兩浙和京西轉運使;當過壽、泰、泉、蘇、揚、鄂等州知州。官至禮部郎中,後改任吏部郎中。曾致堯為官期間,減免民間苛捐雜稅,體察百姓疾苦,所到之處,頗有政聲。在壽州當知州離任時,壽州百姓再三挽留,以致幾天不能成行,後以單騎帶二卒,才悄悄地離開了壽州。曾致堯性格剛直,敢於揭人之過,諫議大夫魏庠知蘇州,所作所為多行不法,別人不敢言,致堯則進行彈劾,魏庠被罷了官,致堯常因奏章言辭激烈,得罪不少權臣,因而屢遭降職或調任。卒後贈諫議大夫、太子太師,封密國公。致堯一生著述甚多,有《仙鳧羽翼》30卷、《廣中台紀》80卷、《清邊前要》30卷、《西陲要紀》10卷、《直言集》10卷、《為臣要紀》3卷,共達176卷(篇)之多。
曾公亮:字明仲,號樂正,北宋名相。泉州晉江(今福建省)人,其人以熟悉法令典故著稱,曾主編過《武經總要》。
⑦ 世界歷史曾經發生過的十大災難
記得很久很久以前在一本雜志上看到過,網上找了下,居然找到了。
·幽靈一:北美黑風暴
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國西部草原地區發生了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未有的黑色風暴。風暴整整颳了3天3夜,形成一個東西長2400公里,南北寬1440公里,高3400米的迅速移動的巨大黑色風暴帶。風暴所經之處,溪水斷流,水井乾涸,田地龜裂,莊稼枯萎,牲畜渴死,千萬人流離失所。
·幽靈二:秘魯大雪崩
秘魯位於南美洲西部,擁有一望無垠的海岸線,長達3000多公里。它又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一半,著名的安第斯山脈的瓦斯卡蘭山峰,山體坡度較大,峭壁陡峻。山上長年積雪,「白色死神」常常降臨於此。1970年5月31日,這里發生了一場大雪崩,將瓦斯卡蘭山峰下的容加依城全部摧毀,造成兩萬居民的死亡,受災面積達23平方公里。
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最悲慘的雪崩災禍。
·幽靈三:孟加拉國特大水災
1987年7月, 孟加拉國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水災。連日的暴雨,狂風肆虐,這突如其來的天災,使毫無任何准備的居民不知所措。短短兩個月間,孟加拉國64個縣中有47個縣受到洪水和暴雨的襲擊,造成2000多人死亡,2.5萬頭牲畜淹死,200多萬噸糧食被毀,兩萬公里道路及772座橋梁和涵洞被沖毀,千萬間房屋倒塌,大片農作物受損,受災人數達2000萬人。
·幽靈四:「黑色妖魔」鼠疫
老鼠,不僅偷吃糧食,它給人類帶來的最大危害就是傳播病菌,人類歷史上曾多次發生過流行的鼠疫,全球性鼠疫發生過3次,死亡人數過億,不少城鎮滅絕。據文獻統計,死於鼠疫的人數,超過歷史上所有戰爭死亡的人數的總和。無怪乎人們稱這種疾病為「黑色妖魔」。
1994年9、10月間,印度遭受了一場致命的瘟疫。泉神節過後的第二天蘇拉特市醫院接收到30名病情相似的患者。起初醫生並不知道病人患的是鼠疫。但接二連三有人死亡,又傳來馬哈什特拉附近的拉杜爾流行鼠疫的消息,這才意識到一場災難已經降臨。一時間,火車站、汽車站都擠滿了成千上萬的逃難者。30萬蘇拉特市民逃印度的四面八方,同時也將鼠疫和這種恐懼的心理帶到了全國各地。
·幽靈五:喀麥隆湖底毒氣
帕梅塔高原,是個美麗而令人陶醉的地方。
1986年8月21日晚,人們正在酣睡之中,突然一聲巨響劃破了長空。不少人還沒等弄清發生了什麼事,就被奪去了寶貴的生命。
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場災禍中,至少有1740人被毒氣奪去了生命,大量的牲畜喪生,加姆尼奧村靠火山湖最近,受災也最為嚴重。全村650名居民中,僅有6人倖存。
·幽靈六:倫敦大煙霧
素有世界「霧都」之稱的英國倫敦,每當春秋之交,這里經常被濃霧所籠罩,像是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據統計,倫敦的霧天,每年可高達七八十次,平均5天之中就有一個「霧日」。每當大霧降臨,彌漫的大霧不僅影響交通,釀成事故,還直接危害人們的健康,甚至威脅人們的生命。
1952年12月4日,倫敦城發生了一次世界上最為嚴重的「煙霧」事件:連續的濃霧將近一周不散,工廠和住戶排出的煙塵和氣體大量在低空聚積,整個城市為濃霧所籠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期間,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霧散以後又有8000多人死於非命。這就是震驚世界的「霧都劫難」。
·幽靈七:百慕大地區神秘災難
在本世紀海上發生的神秘事件中,最著名而又最令人費解的,當屬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連串飛機、輪船失蹤案。據說自從1945年以來,在這片海域已有數以百計的飛機和船隻神秘的無故失蹤。失蹤事件之多,使世人無法相信其盡屬偶然。所謂百慕大三角是指北起百慕大群島,南到波多黎各,西至美國佛羅里達州這樣一片三角形海域,面積約一百萬平方公里。由於這一片海面失蹤事件疊起,世人便稱它為「地球的黑洞」、「魔鬼三角」。
1971年10月21日,一架滿載著凍牛肉的運輸機「超星座號」,從一艘正在海面工作的探測船上空飛過。船員們眼看它飛了一分鍾左右,突然,飛機好像被海水吸住似的一頭墜進海里。以後,船員們什麼也未看見,既沒有發現油跡,也沒有找到屍體和飛機殘骸。唯一能證實飛機失蹤的,只是海面上漂浮的一大塊帶血的牛肉。
「超星座號」飛機的失蹤,只是這片神秘海域許許多多起失蹤事件之一。據統計,自1840年至1945年間,這片海域上空就有100餘架飛機失蹤;而這里消失的船隻則更多。
這片被世人稱作「海上墓地」的地方,就是引起全世界許多科學家關注的百慕大三角區。
·幽靈八:通古斯大爆炸
通古斯,位於前蘇聯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附近。80年前,這里發生過一次極其猛烈的大爆炸,其破壞力相當於500枚原子彈和幾枚氫彈的威力。
1908年6月30日凌晨,一場罕見的慘禍降臨到西伯利亞偏僻林區的游牧民頭上。有幸逃脫這場災難的謝苗諾夫回憶說:「當時天空出現一道強烈的火光,剎那間一個巨大的火球幾乎遮住了半邊天空。一聲爆炸巨響之後,狂風襲來……」爆炸產生的沖擊波,一直傳到中歐,德國的波茨坦和英國劍橋的地震觀測站,甚至華盛頓和爪哇島也得到了同樣的記錄。
·幽靈九:智利大海嘯
據說,智利是上帝創造世界後的「最後一塊泥巴」。或許正是這個緣故,這里的地殼總是不那麼寧靜。根據現代板塊結構學說的觀點,智利是太平洋板塊與南美洲板塊互相碰撞的俯沖地帶,處於環太平洋火山活動帶上。特殊的地質結構,造成了它位於極不穩定的地表之上,自古以來,火山不斷噴發,地震接二連三,海嘯頻頻發生。
1960年5月,厄運又籠罩了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
5月22日19時許,忽然地震聲大作,震耳欲聾。地震波像數千輛坦克隆隆開來,又如數百架飛機從空中掠過,呼嘯著從蒙特港的海底傳來。不久大地便劇烈顫動起來。一會兒,陸地出現了裂縫;一會兒,部分陸地又突然隆起,好像一個巨人翻身一樣。瞬間,海洋在激烈地翻滾,峽谷在慘烈地呼嘯,海岸岩石在崩裂,碎石堆滿了海灘……
這次地震,是世界上震級最高、最強烈的地震,震級高達8.9級,烈度為11度,影響范圍在800公里長的橢圓內。大震過後,接踵引發了大海嘯。海嘯波以每小時幾百公里的速度橫掃了太平洋沿岸,把智利的康塞普西翁、塔爾卡瓦諾、奇廉等城市摧毀殆盡,造成200多萬人無家可歸。
·幽靈十: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中國北京時間3時42分,東經118.2度、北緯39.6度,在距地面16公里深處的地球外殼,比日本廣島爆炸的原子彈強烈400倍的大地震發生了。
中國新華通訊社於7月28日向全世界發布了這一消息。
幾天以後再次公布了經過核定的地震震級:Mst7.8級。
唐山,一座上百萬人口的工業城市,在這場沒有預報的特大地震中成為廢墟。死亡人數達24萬之多。
北緯40度線,被人們稱為「不祥的恐怖線」。這里,發生了諸如美國舊金山、葡萄牙里斯本、日本十勝近海等無數次大地震。這次地震這個惡魔又一次突襲了北緯39.6度——唐山成為它的犧牲品。
如果再評一次的話,去年的汶川地震肯定會入列。這些災難大多是天災,但如果人們能早點監測到,哪怕是在災難前幾分鍾,也可以救回很多人。
元在災難中喪生的人安息。
這里有個網址,你如果想了解的更詳細的話,可以去看看。http://tieba..com/f?kz=158623957
相對官方的統計只有這么一個。非自然因素造成的災難沒有這么系統的統計,可能需要你自己總結。
⑧ 世界歷史上曾出現過哪些古代文明
1、兩河文明
發源於亞洲底格里斯河(Tigris)與幼發拉底河(Euphrates)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文明.兩河文明也是有史可考的最古老的文明,其文明起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正式形成於約公元前3500年.當時生活在兩河流域的是蘇美爾人,建立了蘇美爾文明.之後陸續有閃米特人、赫梯人、亞述人、波斯人、馬其頓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相繼入侵.兩河流域繼蘇美爾人之後最偉大的文明就是由閃米特人漢謨拉比建立的古巴比倫.
2、尼羅河文明
發源於非洲尼羅河(Nile)流域,又稱古埃及文明,其歷史也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188年左右,上埃及國王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開始了史稱的埃及王朝時期,也就代表了古埃及文明的正式開始.
3、印度河文明
發源於亞洲印度河與恆河(Ganges)流域.文明的開始也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最終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
4、愛琴文明
發源於希臘愛琴海地區,形成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米諾斯文明發源於歐洲地中海的克里特島(Crete),又稱克里特文明,後被麥錫尼文明所取代.
5、華夏文明(漢文明、中華文明)
形成於公元前1566年左右.
6、奧爾梅克文明
發源於中美洲,形成於公元前1200年左右.
7、拉登文化(La Tène culture)
凱爾特人在公元前6世紀的時候,創造的鐵器文化.
⑨ 它曾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大英帝國曾經殖民過的國家有哪些
大英帝國(英語:British Empire),由其領土、自治領、殖民地、託管國及其他由英國管理統治的地區組成,被國際社會及歷史學界視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其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里。
一般認為,1688年光榮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並在1689年頒布的《權利法案》中以法律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資產階級執政的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英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使其經濟、軍力、科技、文化迅猛發展,標志著英國的崛起。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後從法國手裡奪取整個加拿大,標志著英國成為無可爭議的海洋霸主,1815年擊敗拿破崙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後,英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主導國際事務達一個世紀之久,這一時期,被人們稱為"不列顛治世"。
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大英帝國與新興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矛盾無法調和,1914年英國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2年,根據巴黎和會奪取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覆蓋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為了世界歷史上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四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
馬爾他國旗。旗面左上角為喬治十字勛章斯的統治權,1914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1960年完全獨立。
直布羅陀:1704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這個軍事要塞,1713年英國與西班牙簽訂條約,正式確認其主權歸英國所有。馬爾他1800年英國人趕走2年前佔領了馬爾他的法國人,並在1814年正式吞並馬爾他。1964年獨立。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即英國本土,是大英帝國的中心,牽涉到帝國的殖民與行政事務都在此處理,帝國的國家元首英國君主也居住在此。
大洋洲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是英國在澳大利亞最早的一個殖民地,1770年詹姆斯·庫克就提出對澳大利亞東部沿海進行開發,1788年第一批英國犯人被移民到此拓荒,1855年新南威爾士成立責任政府。1824年昆士蘭成為英國在莫爾頓灣所建的第一個殖民地,一開始隸屬於新南威爾士殖民政府,1859年脫離,成立獨立的責任政府。1834年英國議會決定在澳大利亞成立新的殖民地,1836年第一批英國殖民者到達南澳大利亞,1855年南澳大利亞成立責任政府。塔斯馬尼亞則早在1803年就被歐洲人殖民,最早被稱作范迪門蘭,是新南威爾士殖民政府下的一個行政區。1825年脫離新南威爾士成為獨立的英國殖民地,1856年成立責任政府。1834年,來自塔斯馬尼亞的英國人又到菲利浦港殖民,1851年維多利亞殖民地成立,4年後成立責任政府。西澳大利亞則從1826年開始就被殖民,但直到1890年才成立責任政府。1901年由新南威爾士、昆士蘭、南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維多利亞和西澳大利亞合並組成澳大利亞聯邦,後取得自治領地位。
埃利斯群島:今吐瓦魯。1892年該群島被英國宣布為其保護國,1916年埃利斯群島與吉爾伯特群島組成殖民地,1978年獨立。
吉爾伯特群島:今吉里巴斯。1892年與埃利斯群島一同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16年與埃利斯群島組成殖民地,1979年獨立。
斐濟:1835年起就有傳教士和殖民者在斐濟定居,1874年應斐濟酋長的要求,英國將斐濟置於其保護之下,1970年獨立。
諾魯:原屬德屬新幾內亞,一戰結束後澳大利亞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一直持續到1968年諾魯獨立。
紐西蘭:詹姆斯·庫克分別於1769年和1770年對紐西蘭北島和南島提出主權要求,1840年英國與當地毛利人簽訂條約,英國開始統治紐西蘭,1856年紐西蘭成立責任政府,後取得自治領地位。
皮特凱恩群島:1790年,英國軍艦邦蒂號發生軍變,9名水手逃亡該島,並在此定居,1838年英國將其納入帝國版圖。
索羅門群島:1893年起成為英國保護地,二戰期間曾被日本佔領,1978年獨立。
湯加:1879年湯加統治者與英國簽訂友好條約,1900年起受英國保護,1970年獨立。
新赫布里底群島:原為英國和法國的共屬殖民地,1980年獨立。
⑩ 世界歷史上曾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有哪些境況有何異同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是相對於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內上有自己政府的獨立容國家,實際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是相對於完全的封建社會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佔主導,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展壯大。從這一標准來看,近代的中國、奧斯曼帝國、愷加王朝的伊朗,都可以算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而非洲國家、印度、中東、東南亞,屬於完全的殖民地,拉美國家屬於半殖民地,但不具有半封建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