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綠色的世界歷史

綠色的世界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6 06:47:36

⑴ 世界史上黃顏色最早出現在哪

黃色(英文:yellow)給人輕快,充滿希望和活力的感覺。黃色是由波長介於570-585納米的光專線所形成的顏色屬,紅、綠色光混合可產生黃光。黃的互補色是藍。但傳統上畫師以紫色作為黃的互補色。
黃色是電磁波的可視光部分中的中波長部分,波長大約為570~585nm,紅、綠色光混合可產生黃光,類似熟檸檬或向日葵菊花色,光譜位於綠色和橙色之間的顏色。
黃色對比色是紫色,互補色是藍色,黃色是綠色和紅色的結合色。
四個心理學基色之一,以及減法三原色之一。

⑵ 描寫綠色的世界一個片段20字左右

在大自然中,綠色隨處可見,我們常常看到它。一個個小區有許多如地毯般的綠色草坪。一棵棵樹上有一片片隨風起舞的綠色樹葉。一望無際的田野里禾苗、青菜、還有圓滾滾的西瓜,都是綠色的。因為充滿了綠色,所以大自然才會顯得生機勃勃。

綠色是樹的代名詞,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顏色。你想想,生活中哪裡沒有樹?我們都離不開綠色,離不開樹:樹給我們製造氧氣,樹干可以做傢具……!還有一個點是它給人的意境:綠色象徵著生命、給人以朝氣蓬勃的感覺,讓人感到希望、感到舒服,締造了生命之綠的神奇。

人們離不開綠色,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可愛的綠。綠色食品給我們帶來健康和更充足的營養,使我們體魄雄健。公共場所的綠色通道營造了更多的便利,為我們挽留了寶貴的時間,讓我們充足的去享受生活。世人矚目的奧運會也以綠色為主題,高舉起締造綠色奧運的大旗,綠色偏愛著我們每一個人。

我鍾愛屬於我的綠色,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創造綠色,去保護綠色。你看,綠色有多美呀!

大大小小城市的公園,如果沒有綠色的點綴,她怎麼吸引絡繹不絕的遊客?因此,「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樹不在高,有綠則靈。」

走進鳥語花香的綠色的山林,令人心曠神怡,彷彿以樹為友,以鳥為伴。這時,人與自然的和諧,可以忘記往日的憂愁。這就是絕色的奇妙。

保護環境,拯救地球,我們早已別無選擇。朋友,你不妨在你的生日種一棵環保樹,讓你的生命的旅程留下綠色的痕跡;你不妨在植樹節邀約你的親友夥伴,每人都種一棵樹,讓生活增添綠色的光彩。

碧綠的湖水,碧綠的草地,碧綠的浮萍,碧綠的樹木,啊,這里簡直是一個碧綠的世界!我不禁想起了古人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這里,一個「綠」字用得多好啊,那充滿活力的綠,那象徵青春的綠,給大地帶來了無限的生機,給人們帶來了新春的歡樂。

雨中的翠湖更綠了,透過雨簾,看那樹和水、浮萍和荷葉,我彷彿覺得翠湖的雨也是綠的,它把樹葉上的灰塵洗得一干二凈,我完全被這翡翠般的綠色海洋包圍了。

⑶ 為什麼在西方宗教里都說 另一個世界 的顏色是 綠色的呢!~

綠色從某種層次上來說代表著生機與活力
從宗教的層次上說綠色也許是代表是生命或者是版金錢?(好吧其實我看權的關於西方宗教類的書裡面對於為什麼另一個世界是綠色的這個問題還真的很少,隱約中記得在某本書裡面提過這倆個概念的說。)

⑷ 綠色世界,健康未來!

構建「綠色文化」實踐初探:
我們主要從構築「綠色屏障」、「綠色氛圍」和「綠色心靈」三個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
一、 建立保障機制,提供綠色文化屏障。
成立學校「綠色文化」研究機構,對「綠色文化」的內涵、思想理念進行專門的研究,結合學校自身的發展歷程和前景展望分析構建「綠色文化」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宏觀調控和微觀指導,促進學校「綠色文化」特色的形成。
建立「綠色家園」評比制度。評比活動以爭奪「小蜜蜂」、「喇叭花」、「蘑菇」、「大樹」四種可愛的卡通標牌為載體,分別根據四種圖案象徵的不同含義對班級的班風班貌進行評定,如:小蜜蜂提示大家要愛勞動;讓禮儀之花開在綠色家園中;鮮艷的蘑菇提示自己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大樹則是象徵孩子們健康成長,像大樹一樣枝繁葉茂,經受住風吹雨打。另外,要求在綠色家園中必須建立綠色角、好書閱讀角等,以健康積極的文化影響孩子們。評比活動每周一次,每月評出星級班級,期末評出星級綠色家園。激勵性的評比制度為孩子們創設了積極的競爭氛圍,讓孩子們在「綠色家園」中,懂得用自己文明的言行、積極健康的心理贏得自己和團隊的榮譽,從而逐漸學會自我教育,成為「綠色家園」中一個個健康成長的「小樹苗」。「綠色家園」成為了「小樹苗」健康成長的綠色屏障。
建立促進教育者專業發展學習制度。構建「綠色文化」,教育者作為孩子成長的引領者起著致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必須建立完善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教育學習制度。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定期召開輔導員會議,組織學習研究工作,轉變教師的德育觀,提高教師的教育工作水平。第一,專家引領。聘請專家為大家作專題講座,專家通過生動的例子、活動案例指導活動育人的具體方法。第二,同伴互助。開展學習心得交流會,如:學校德育主任聆聽了李鎮西的「走進心靈的德育」報告後,立即在學校開展了交流與匯報,使大家在思想交流碰撞中提升教育素養。第 三,經驗交流與分享。如:定期舉行經驗交流會,分享德育工作經驗,探索科學的教育方法和途徑。教師的成長,為學校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教師的逐漸成熟,為加速學校文化的積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發揮校園文化優勢,營造「綠色、和諧」的氛圍
(一)發揮主體參與的積極作用。圍繞「綠色、和諧」的主題,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圖案、語言設計校園文明禮儀、環保綠化的溫馨提示牌,貼在過道、花園里。學校的走廊成為「和諧校園生活展示台」,教師、學生、家長活動的照片讓孩子們感受自己的成長、感受教師和家長愛的教育,感受學校的快速發展,讓孩子們沉浸在和諧的校園氛圍中體驗成長的幸福,增強自我發展意識和自我教育的信心。
(二)發揮環境育人的功效。各班根據自身的優勢,發揮學生主體性,將班級環境作為學生展示的舞台、教師教育的隱形講台,讓牆壁會「說話」,讓學生在色彩斑斕的牆壁上「shou」出自我。這就是班級環境文化建設的宗旨。因此,各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幫助下,充分地發揮各自的長處,將環境布置得具有個性化、教育性、生活性、時代性,體現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風貌。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地凈化自己的心靈,不斷進行自我教育。
(三)凸顯人文精神。校園人文精神主要表現在師生、生生、家校的和諧關系中。每個成員都是這個和諧關系中的主體,他們之間人際關系的性質決定著學校人文精神的塑造。我們認為,愛的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根本、師生情感的紐帶。人際間真誠的愛和溝通,將引領大家崇尚自然、崇尚純潔。校園內的一言一行都彰顯著這樣的人文精神,孩子們在真愛中體驗真、善、美,在體驗中感悟真理、真情。
三、豐富活動內涵,培育「綠色心靈」
「綠色心靈」是指懂得文明禮儀、心理健康、具有環保意識、公德意識、富有愛心……,具有「綠色心靈」的人在生活中是快樂的、積極的、生機勃勃的。活動永遠是教育最好的途徑,因此,在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同時,要更加註重活動的內涵對孩子們的心靈「潤物細無聲」的潛入,使教育進入一種健康的常態,從而達到教育發展與孩子心靈進化的和諧統一。
孩子們的體驗故事:
1、「牽手沙河,快樂成長」
我校座落在成都的一條重要河流沙河旁,近年來,沙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校結合實際情況,以沙河為載體,開展了「牽手沙河,快樂成長」環保主題系列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為沙河護綠,用畫筆、照相機留下沙河的美麗,有的孩子即興為沙河創作了優美的童謠,同伴間相互誦讀。孩子們從校園走進了更廣闊的大自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大自然綠色之美、城市建設的和諧之美。孩子們說:「新沙河在變化,我們在成長。」牽手沙河,孩子們懂得了用自己的手去為沙河護綠,為沙河的變化喝彩,為家鄉的發展而自豪。
2、「家鄉一日游,快樂文明行」
成都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讓孩子在和諧文明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從而學會文明、健康地做人,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心願。在五一節前夕,學校開展了「家鄉一日游,快樂文明行」活動,各年級根據孩子們的自主選擇設計了活動內容和方式,有的年級到公園撿拾垃圾,有的年級開展了「大手拉小手,共同看春天」,高年級的大孩子拉著低年級小孩子的手,游覽了成都的名勝古跡,大孩子充滿自豪地為小孩子講述著成都的歷史文化,小孩子在似懂非懂之間也感受著同樣的驕傲;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洋溢著孩子們快樂的笑聲,他們懂得要做一個文明的成都人,才能永遠享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滋潤。
3、「小小文明卡,悠悠家鄉情」
綠色主要是心靈之綠,要讓文明的觀念深入孩子心靈,從而讓孩子「行動之綠」。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製作小小的各種精美的誠信卡、文明卡、市民守則卡等,表達了孩子們對文明、和諧的呼喚。孩子們深刻地感受到作為一個城市公民,應當負有的責任。一張張卡片還寄託著孩子們對家鄉的美好祝願,孩子們純真的心靈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4、「同在一片藍天下,城鄉兒童共起飛」
我校地處城鄉結合處,有很多農民工子女就讀,城鄉之間的文化和經濟差異很容易對孩子的心靈成長造成負面的影響。學校不能消極面對,被動教育,而是以此為教育的切入點,挖掘和開發其中的積極因素,主動引導城鄉孩子正確面對文化差異和價值觀的矛盾,讓孩子純真的心靈在活動中經歷洗禮,學會理解他人、關愛他人。 「同在一片藍天下,城鄉兒童共起飛」的城鄉結對活動,正是為孩子們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關愛提供了充分的活動空間。城鄉家庭、城鄉兒童、教師與農村孩子紛紛結為友好對子,每一對孩子,每一戶家庭以及師生之間用愛和理解架起了友誼的橋梁,在這用愛和理解滋潤的和諧沃土上,他們就像一棵棵嫩苗在成長過程中相互關照、相互支撐、相互滋養,共同去營造那最美麗的一片綠。我們用愛呵護著每一片綠,呵護著孩子純潔的心靈,努力使城鄉文化在活動中達到相互融合,從而讓孩子們在和諧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5、「快樂童謠,快樂童年」
很多健康的童謠伴隨著一代代人成長。現代社會的孩子被五花八門的社會文化所包圍,而真正能適合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的童謠文化卻被大家所遺忘了。我們不妨用孩子們喜聞樂見、朗朗上口的健康童謠取代那些「灰色童話」、恐怖小說、網路游戲等可能引起孩子心靈成長扭曲的「灰色文化」。讓健康、積極向上的童謠引導孩子樂觀、積極地面對社會生活,讓孩子們在學唱傳統經典童謠、創編新童謠、誦讀童謠的活動中去探尋社會生活中和諧的音符。我們的快樂童謠還走出校園,走進家庭、走進社區,孩子們在創、讀、唱、演中表現出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為綠色文化奏響快樂的旋律。
6、「和諧天空,綠色夢想」
在和諧教育的氛圍中,讓孩子們展開想像的翅膀,激發他們的自我意識,激勵他們充分地體現自我生命的價值,這是我們教育者實施綠色、和諧教育的共同願景。「和諧天空,綠色夢想」藝術節活動為每一個孩子提供了想像和展示自己的機會,通過自我設計、自己表演,孩子們學會如何勇敢、自信地展示自我、展現和諧的團隊。師生在活動中分享著成功和希望,感受到快樂和幸福。孩子們體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將是激勵他們繼續勇敢向前奮進的沖擊力。
學生人格的塑造過程乃是所有成人的責任、社會的責任,小學階段只是這一漫長歷程的開端。構建「綠色文化」就是要讓教育回歸生活、回歸自然,以常態的教育活動讓學生體驗、感悟,讓學生在活動中達到與同伴的和諧,與老師的和諧,與家庭的和諧,與自身的和諧,讓教育觸動心靈、滋潤心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雖然是教育者,但同時也與孩子們同成長、共發展。師生發展的境界——崇尚綠色、崇尚健康、崇尚美德、崇尚幸福。這,就是構建「綠色文化」的共同願景。

⑸ 世界綠色和平組織的創始人是誰

「世界綠色和平組織」由一位名叫戴維·麥格塔格的加拿大工程師發起,於1971年9月15日成立,是一個國際性的環境保護民間組織。該組織的總部設在倫敦,在25個國家設有分部,其成員達350萬人,每年會費就收到1億美元。發起人戴維曾任該組織的主席,還獲得過聯合國頒發的「全球500佳」獎。
眾所周知,該組織的特點是行動出奇地激進。對此,世界輿論褒貶不一,莫衷一是。有人對他們的行動頗有微詞,認為他們「嘩眾取寵」、「反對發展」、「對榮譽比實干更感興趣」,是「一群不講理的、偏見的和專事敲詐的恐怖分子」;也有人對他們非常贊賞,認為他們「已成為成熟的誠摯青年」,「能夠肩負起拯救世界的任務」。該組織的綠色和平執行主任蒂洛·博德這樣評價自己的行動:『俄們一點也不偏激!我們是根據自己掌握的信息,而不是其他人提供的信息而採取行動的。」
該組織迄今已成立20多年,他們反對核試驗,曾派出「彩虹勇士號」旗艦駛往南太平洋,反對法國進行核試驗,以致被炸毀;他們反對捕鯨,曾派出「天狼星號」船封鎖直布羅陀海峽,阻止蘇聯的捕鯨船隊通過;他們反對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曾舉行新聞發布會,揭露一些國家把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的真相;他們在關注戰爭帶來的環境危機;主張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關注工業公害事件,反對基因改良食品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努力;他們用「公眾輿論」這個有利武器在喚起人們反對污染、保護環境,敦促有關國家或企業採取控制污染措施方面為環境保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由於他們經常採取十分激進的行動,也使很多人對他們敬而遠之,就連蒂洛·博德在談到「綠色和平」的前景時也有些悲觀地說:「……追求環保的崇高目標是一回事,而保持社會和諧是另一回事。」
雖然世界對綠色和平組織的行動評說不一,但他們作為環保非政府組織的一員,至今仍活躍在世界環保舞台上。

⑹ 綠色世界的主要景點

「綠色世界」第一期工程,於九七年元月底對外開放。中心景區的「稻香村」有集歷史、知識、現代科技於一體的東莞農業展覽,古色古香的農家舍,古樸別致的傳統農具重現了東莞農家勞動、生活的歷史。集國內外名果品種的「百果園」、「神奇瓜果園」你可親眼見到北方的蘋果,新疆的哈密瓜,以及工廠化生產的無土蔬菜;也為你提供品嘗奇瓜異果的機會。「豐收廣場」使人體會到豐收的喜悅,「農家樂」為你提供豐富多彩的傳統游樂,使人其樂無窮。大型的動物群雕栩栩如生,為你留下難忘的鏡頭。佔地13.3公頃的花卉中心,引種河南洛陽牡丹,雲南的山茶花,以及遠渡重洋的比利時杜鵑,荷蘭玫瑰等200多今品種,在這里可飽覽名花異草,沙漠植物更是難得一見。「百畝荔枝園」中,你可見到具有盛名的糯米糍、桂味、妃子笑,枝頭滿掛,果實累累,樹下品荔一曲,更具東莞風韻。而獨具異國風情。「鴕烏天地」你可見到來自辛巴威、美國的純種鴕烏在嘻戲、狂奔,親手喂一喂將帶給你勇敢、智慧與無盡的樂趣。景區內還設有環境優雅的音樂茶座,綠色餐廳、綠色旅社、漁家樂及燒烤等游樂、消閑、飲食設施。整個「綠色世界」以古樸、典雅、融人為與自然為一體,極富想像力與拓展力,具有極強的游覽性與參與性,為東莞創下回歸大自然之先河,是人們休閑度假的最佳選擇。
·農業高科技無土栽培觀光區
無土栽培,就是不用泥和土種植各種農作物,用營養液代替天然土壤向作物提供水份、養分、溫度等,促使植物正常生長。這是一項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的新項目,從國外引進新品種,運用水培、沙培、礫培等不同的方法,常年可種植哈密瓜、荷蘭豆、青瓜、苦瓜、西紅柿、青椒、以色列五彩甜椒等10多個品種的蔬菜、瓜果,實現了北瓜南種,充分體現出高科技農業無污染、無公害、周期性短、北瓜南種、反季節性種植等優點。
1、 農科產品展銷部,展示了各種農業特產和10多種高科技農科保健飲品,有厚街臘腸、東莞附城大頭菜、石龍麥牙糖等東莞特產及北方的五穀雜糧,還有農科所研製的甘茶蔓、甜菊茶等農科保健飲品。
2、 溫室奇觀,一年四季繁花似錦、瓜果飄香,種植瓜果和觀賞類植物,有哈密瓜、木瓜、青瓜、枇杷、櫻桃蕃茄等;觀賞植物有各類玩具南瓜(如鴛鴦梨,龍鳳瓢、佛手、白蛋、瓜皮等)、蘆薈、仙人掌等等。
3、 百果園,佔地面積10畝,種有100多個品種1500株果樹及部分盆景,其中荔枝34個品種,龍眼22個品種,其它果樹98個品種。成功地引進美國臍橙、新加坡楊桃等植物。在這里可以看到,北方的蘋果、熱帶的芒果、新疆的葡萄、廣東的荔枝等。為遊人提供一個既可品賞四季佳果,又可了解各類水果的知識庫。
4、 鴕鳥天地,是廣東省鴕鳥良種繁育場從辛巴威、美國引進的純種鴕鳥。在此可以了解鴕鳥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可以看到鴕鳥奔跑、嬉戲,可享受親手喂鴕鳥的樂趣。
5、 諧趣動物園,有嬉耍猴山、彩風爭艷、孔雀開屏、鴛鴦戲水等,既能讓遊客領略到「珍禽園中戲,景色更迷人」的樂趣,又激起人們愛護大自然的熱情。
·優美的田園風景
綠色長廊,長約200米,炮仗花、金銀花、紫藤、西蕃蓮等藤類植物爬得滿架都是,行走其間,一串串紅艷艷、粉嘟嘟或是淡雅的紫色花穗從綠蔭中垂掛下來,花香四溢,令人心曠神怡。
稻香村,踏著石板路走進門內,一方睡蓮盛開的池塘,清波閃爍,魚兒歡躍,岸邊楊柳依依、莞草菁菁,與不遠處古色古香的傳統農業展覽廳相映襯,呈現出農家安詳、寧靜的生活氣氛。
統農業展覽廳具有歷史性、知識性。展覽廳重點介紹傳統農業耕作方式及展示了傳統的農業生產工具,還有一此東莞鮮為人知的有趣有好事和傳說等圖片展。
漁家樂和農家樂,雲淡風清的日子悠然垂釣,享受大自然帶來的心曠神怡;網橋、高蹺、板鞋、搖擺橋、木屋滾桶等古樸的游戲能夠為遊客帶來別樣樂趣。
豐收廣場,位於整個綠色世界的中心,仿木製式舞台,大紅燈籠垂掛於屋檐,貼著「吉、祥、如、意」字樣的「糧倉」立於舞台兩旁,象徵著農家豐收的喜慶和歡樂。夜晚廣場升起篝火,遊客穿上少數民族的服飾載歌載舞,此情此景總讓遊客回味無窮。
同心林,可共植同心樹,紀念神聖的日子。
故鄉水,高22M、寬48M,坐落高山帽山頂,山腳溪水潺潺,山上飛瀑如畫。
·觀鳥風景區
東莞綠色世界鳥語林是東莞市內大型的鳥類觀賞和鳥藝表演樂園,佔地面積約80畝。其中有國家一、二級保護的丹頂鶴、紅腹錦雞、鴛鴦,還有國外引進的金剛鸚鵡、黑天鵝、火烈鳥、冠鶴等珍稀鳥類。
遊人在天網內可以行走,觀察鳥類的生活習慣,欣賞自然環境中的鳥類世界,同時也可體驗一下親手喂鳥的樂趣,感受一下鳥落到手上的驚喜。園內的鳥藝劇場將有鷯哥問好、唱東方紅,鸚鵡升彩旗、走鋼絲、摘蘋果、跳迪斯高、做算術、打保齡球、叼紙幣等二十幾個精彩表演,讓你耳目一新。
東莞綠色世界鳥語林是集鳥類觀賞、表演及科普教育為一體的休閑游樂項目,是旅行團體遊玩的最好景點,是企事業集體活動的最佳去處,也是學生接受自然環保教育的大課堂。
·青少年素質教育的樂園
綠色世界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十分重視青少年素質教育,重視對青少年環保意識的培育,分別與共青團廣東省委、共青團東莞市委、東莞市青年旅行社共建成「廣東省青少年素質(東莞)基地——綠色世界分部」、與廣東省農業廳建立「廣東省粵中片荔枝龍眼技術培訓基地」、與廣東省仲愷農業技術學院共創「廣東省仲愷農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實習基地」。綠色世界重視對東莞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和素質教育,讓學生既得到了豐富的知識,又得到了有意義的煅練。

⑺ 環保綠色的歷史典故

關於環保的資料、故事、作文有很多:
在http://www.zuowen.com/redianhuti/huanbaozw/作文網上就可以查到很多
下面還有一些例子:
環保是現代生活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基礎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傳,提高人們的覺悟與認識,加強環保意識.
其次,要進行廢物回收利用,減少對森林樹木的砍伐.還要加強對白色污染的處理,少使用塑料製品.
最後,要對清潔方面作改進.使市容更整潔.
為了地球的明天,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要好好地保護環境.於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實行垃圾分類袋裝化.這樣不僅能減少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還能更好地起到廢物利用,減少污染,節約資源.
買菜時,少用塑料袋,盡量用竹籃子.
用筆盡量用可換芯的,減少圓珠筆外殼的浪費與垃圾量.
外出吃飯盡量不用一次性飯盒.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學
從喝純水想起

時下,飲用水正成為一種潮流.盡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紹過飲用水的種種弊端,但"飲用水"族仍然日益擴大.

飲用水不單單指純水,還包括礦泉水,蒸餾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們喝著長大的自來水則成了相對的"非飲用水". 我們並不排除目前飲用水風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當前水體污染的嚴重已經到了難以下口的程度.

有報道說:"據報道979年對全國798座城鎮的調查, 全國日污水排放量為國為民258萬噸, 其中工業廢水佔用819,生活污水占據199. 1989年對全國代表大會854個城鎮進行調查,每天的排放量達365.3億噸.其中工業廢水達成協議5.5億噸. 這些廢水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每個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親河黃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條水質清澈,魚蝦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質開始受到污染, 1963年開始出現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場29天,佔全年約2/3, 水質不合格江段佔64.5km,佔全長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體污染,水質惡化對人體健康和人類生活,生產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潔凈的人能給人們帶來蔥蘢花木,鳥語花香,恬靜舒適,美麗如畫的優美環境,給人們帶來寧靜,愉悅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給人們帶來的是痛苦,恐怖和災難.為了使生活更美好,讓秀麗的山水永駐人間,讓清水長流不斷,人們已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從喝純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學

2.2005年,一場「環保風暴」在中國內地颳起,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屬正部級單位的三峽總公司的三個項目。理由是,這些項目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屬於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環境惡化無路可退中國的環境問題並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就已非常嚴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就佔到了80%,整個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污水溝。1995年,由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
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佔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目前,中國的荒漠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里;全國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年1萬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個處於缺水狀態。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質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口,卻因水質污染,最缺水時需要靠運水車日夜不停地奔跑,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裡的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並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還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1%,江蘇大概為12%。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1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一場嚴重災難。
1月27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發性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體系的最大摧毀,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中國。
治理污染陷於兩難有一種說法,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控制好環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須達到GDP的1.5%以上。但這是在環境保護本來就非常良好的情況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環境,環保投入須佔到GDP的3%以上。而在過去20年裡,中國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幾年也只有1%多一點。環保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投入大,對GDP貢獻小,因此,一些本應用於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進退兩難:再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真要治理,則需大規模投入,眼前的經濟又難以承受。
有人算過,雲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全雲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幹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准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質,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需要100年。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就微觀角度說,在過去20年裡,國內製造業在無法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只能朝兩個方面挖潛:一是工資,二是環保。最簡單的事,例如水泥生產,要達到起碼的環保要求,每噸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紡織業每年排放的廢水超過10億立方米,如要處理,則每噸需花費1.2~1.8元。提高生產成本5%。而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率。因此只能在環保問題上打游擊:或是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或是建立以後就當擺設,白天把污水放到處理池裡,晚上沒人時就排放到河裡,這樣就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在市場的無序化競爭中,這5%的成本。往往就決定了企業的盈與虧、生與死。
而中國在環保執法上的兩高一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通常的情況是,環保部門為取證一件違法偷排事件,需耗費50萬元,而最終落到違法企業頭上的罰款,則只有區區5萬元,包括正在勁刮的所謂「環保風暴」。
一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境評價擅自開工建設,最後的罰款也不過20萬元。區區20萬元罰款,對於一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這樣的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談何震懾力?因此《環保法》歷來被人稱為「豆腐法」。
一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提高,國內物價指數迅速地突破兩位數。因此,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實際上都無法承受。
四個因素阻礙環境治理對環保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總結出了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對科學發展觀認識不到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煉、小鐵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項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現蔓延的趨勢。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片面強調簡化審批,限期辦理相關手續。而不管項目是否會存在污染情況,只要來投資就批准,個別地方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中存在「首長意志」、「先上車,後買票」等違法現象。
再次,環評質量亟待提高。有些環評單位不堅持科學評價,不敢以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數據說話,評價結論含糊,模稜兩可,將項目的環境可行性與否的結論推給審批部門,甚至極個別的環評單位弄虛作假,編造、偽造數據,或者隱瞞事實,嚴重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落實,使環境影響評價流於形式,喪失了第三方咨詢機構起碼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最後,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工作開展不足。我國目前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政府主導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監管數量龐大的建設項目,顯然力不從心。
其實,環評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後的經濟利益在驅使。
掀起真正的「環保風暴」
中國是一個在環境上迴旋餘地極小的大國,又是一個在全球資源、市場基本被瓜分完畢後崛起的一個後起國家。中國沒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國家那樣,等到環境惡劣到極點後再來治理。
但中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別人走過的先發展經濟、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國不可避免的也會走一遭。
世界各國的歷史已經表明,在經濟增長與環境變化之間有一個共同的規律:一個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會有一個環境污染隨國內生產總值同步高速增長的時期,尤其是重化工業時代:但當GDP增長到一定程度,隨著產業結構高級化,以及居民環境支付意願的增強。污染水平在到達轉折點後就會隨著GDP的增長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環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當年日本的發展過程就是這一規律。
毫無疑問,中國沒有可能跨越這樣一個重化工業時代。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國家太大,無法像芬蘭那樣,在本國製造業尚不發達的情況下,藉助於全球化分工,直接進入高科技時代。
上世紀90年代末,筆者曾回過蘇南老家,小時候那種清清河水,坐著船就可到達四鄉八鎮的情景已一去不復返了。而令筆者吃驚的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國,即使不發展工業,由人口增長帶來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環境惡化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這樣的污染,也需要大筆投資,需要有經濟基礎。
中國在治理污染問題上,任重道遠,需要依法辦事,制止惡性環保事件的發生,延緩環境惡化的速度。

⑻ 綠色地球

綠色運動在全世界的開展已經經歷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即使在中國部分也已經是跨越了好幾個時代的事情了。但是讓人難堪的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上個世紀,全球環境始終在持續惡化。我們認為,造成這種不免會讓人產生一些灰心的現狀的根源,很大部分也是由於綠色地球概念的不成熟和由此導致的綠色運動理論的派系紛繁和宣傳上的簡單化傾向。這造成了許多缺乏共識而各自為戰的綠色運動小團體難以對人類總體生活態度上的偏頗和傳統主流意識形態形成有力的沖擊。而這傳統主流意識形態正是不合理的資本主義體系所構築起的以破壞環境為手段獲取利潤的這樣一種文化環境。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總體生活態度,那麼我們就難以從根本上遏制環境狀況的持續惡化。

在這一新世紀開端的年代裡,我在此向各位熱心綠色運動或關心綠色運動以及廣大即將投入到這一偉大事業中來的朋友和同志們推出《綠色地球宣言(上海版)》;藉以期待大家的觀感和建議。希望這一文章能夠在綠色地球理念上,為彌合分歧,建立共識而盡一點力,同時也代表了中國上海那些始終在關心自然,關心人類歷史與發展的知識分子為世界綠色運動作出一點實績,更期盼著這一系列短文能真正成為綠色地球-----上海版宣言,帶動起上海乃至全中國,全華文世界的綠色運動理論建設的新高潮,能為更多後來者提供一個盡可能務實的理論基礎,希望在今後大家能更加進一步的相互理解與合作,恢復起我們地球上已經消褪的綠色。

此系列主要分成四大章,從三個方面來和大家一起思考綠色運動的理念與未來。
一.綠色地球的上海宣言:這是對綠色思想的一次歸納和總結,既是期待尋找新理論的突破點,也是對半個多世紀以來綠色運動的回顧,更重要的則是普及。只有當綠色意識真正的深入人心,成為了人類共識,綠色運動才會真正的出現成效。
二.綠色經濟學宣言:這是對舊經濟學理念與價值觀的一次否定和批判,是基於綠色思潮的基礎對人類文明的一次反思。或許由於我們的歷史局限性,相當多的問題及某些方面還依舊無法涉及和澄清,但我們期許它或許有一天能真正成為我們剖析人類文明的一把手術刀。或許現在我們還無法觸及更深入的問題根本,但我們相信它應該會產生足夠的積極意義,從而進一步推動新經濟學的成長。
三.綠色地球的行動宣言:這是針對綠色運動發展歷史和社會現實所進行的一次理論探討。由於行動宣言的歷史局限性特別顯著,所以沒有歸入上海宣言中,而是單獨討論,更方便大家的理解和探討。
四.綠色思想的爭鳴:這里不是提倡綠色問題的百家爭鳴,而僅僅是針對一些有爭議的問題進行分析,敘述,藉以討論其中的正誤,供大家參考與辯駁。希望能盡可能的正確把握住綠色思潮應去的方向。

最後,我們在此期待能獲得更多讀者的回響,能夠為恢復起我們地球的綠色作出自己的貢獻。(end)
AD2003.1

========綠色地球========
-----上海宣言------

上海宣言

本章主要是對綠色思潮的簡單回顧與總結,是對綠色意識的一次歸納,但最重要的是將綠色意識作為一種生活理念,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在全世界進行推廣。換而言之,綠色意識形態是一種文化,是可以被全人類所理解和接受的,而不是一種單純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准則,更不是宗教的清規戒律。它應該是人類科學認識自身並自我約束的產物,由此而產生的所有行為准則都是基於歷史的發展階段而以科學為依據的,都是會也應該會隨著歷史和科技力量的發展而持續進步的。
本章要探討的是作為綠色意識形態的基礎,即綠色文化的基礎原理。本章共分五個小節:〈一〉總論綠色運動(三大層次)〈二〉綠色活動的簡介〈三〉綠色文化的認識〈四〉綠色運動的目標〈五〉小結。其中,《綠色文化的認識》是最為根本的論述,這是綠色文化的核心。而《綠色運動的目標》則是對其進行現實層面上的分解和理解。當然,具體的行為目標和准則將在第三第四章再作展開論述。

第一節 綠色運動總論
上個世紀綠色運動已在全球程度不同的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但是對於綠色運動的宗旨和思想理論基礎,則有著各式各樣的分歧,從素食主義到防塵治沙各舉綠色大旗,讓世人直看得紛擾炫目,卻依然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綠色思想。通過對各式綠色運動的綜合思考,我們可以認為,綠色運動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行為准則,而是一種有科學基礎的社會意識形態,已經可以成為一種全方位的生活理念,即綠色文化。
而根據其被人們認識和接受的先後程度,又可以將綠色運動分成三大接受層次。
一.大眾接受層次,即從個人健康角度來認識的綠色意識。 這是綠色運動最易為大眾接受的一方面,也是最個人的層次,是個人從自身利益出發要求綠色運動的需求。 在經濟欠發達且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則人們對這一層次綠色運動的需求比較迫切。
二.整體接受層次,即能夠從生態安全形度來認識的綠色意識。這是綠色運動有一定基礎後被集體接受的一方面,屬於局部環境的層次,是人們意識到了生態環境是個同意的整體而產生的對綠色運動的需求。在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經歷了第一階段並取得實效後,有較高綠色意識的人們開始對這一層次綠色運動開始產生需求。
三.個體自覺層次,即指個人已經擺脫了自身利益的束縛,從價值觀的高度出發,以原生態保護為模式的最高層次認識的綠色意識。這是綠色運動的需求已經融入其人格與自我價值之中,即人的最高自我實現的需求與綠色運動需求同步的層次,綠色運動被個人完全接受情況。這一般都是對綠色文化有比較深刻認識和理解的人,是一個真正為綠色文化所孕育的人,將可能成為綠色運動最堅定的行動者。
在綠色運動的三個接受層次中,前兩個層次可合稱為綠色活動,而第三層次才是真正的綠色文化。但實際上,綠色文化和綠色活動緊密結合,是無法簡單劃分的。沒有綠色活動的基礎,綠色文化也將無法實現。因此,在後面的章節中,雖然我們將之分別論述,但千萬不能割裂的看待這兩者。綠色文化,廣義的可以包含整個綠色運動,但我們這里只用它特指綠色運動的最高層次。
另外,還有必要指出並強調的一點是,綠色運動同樣是強調人權的,是屬於人文主義中的一脈,而任何假借綠色運動旗號,卻忽視與踐踏人權,以宗教或其它方式危害人身健康的極端行為或受某些錯誤思想所誤導而表現極端的人,都不屬於綠色運動的范疇。例如出於宗教原因的極端素食主義者,懷抱不滿情緒的綠色恐怖主義分子,他們都是對綠色文化的歪曲和誤解。都不屬於我們所談論的對象。

第二節綠色活動簡論
由於綠色活動是綠色運動中前兩層次的合稱,所以在下面的篇幅內將依據其各自所面對的現實問題,社會目標和可能的改進方式來簡單論述。

1.個人層次:因為它是從個人健康需求出發的綠色意識,所以其針對的一般都是些細小而現實的環境問題。主要是各類環境污染與有害物質排放的控制。其目標是創造無害化的生活環境和生產環境,是現階段最受大眾關注的話題,其阻力來自兩個社會層面:A資本利益集團的阻撓;B技術改進中的科研不足。因此針對這一現實,所以,我們所能採取的方式主要是:A推進科技開發和技術推廣;B提高檢測,預測能力的水平和建立健全規劃體系,避免新污染項目的產生;C經濟層面的全面改革,破除資本勢力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然而由於此一層面往往具有區域性,常會導致以鄰為壑的現象出現,即污染源不是真正的獲得治理和改造,而是僅僅被資本集團轉移,將污染轉嫁到不發達地區,因此必須對這一可能加以密切注意,並積極關心不發達地區的環境問題。

2.局部環境層次:由於它已經能夠從生態安全的高度來看待環境問題,所以主要針對的是以防止水土流失,流域治理和風沙防治等較大規模的區域環境中的現實問題。其社會目標是創造與恢復適宜人類生存的氣候條件。這也是當今國際合作中最為主要的一些環境項目。但由於在某些方面,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還遠不能對其作出正確的解釋,得出統一的意見,因此這類事實也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國際合作之間的分歧和誤解,影響了相互之間的信任與協調。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組織合作,推進科學研究的進步,從而為各區域之間消除分歧,建立共識打下基礎。
做到了這一步,可以說,這已經是綠色活動的極至表現了。是以人為本的最好程度的所做所為了。再以後,則不得不期待綠色文化的境界了。

第三節綠色文化的認識
雖然綠色文化被稱為綠色運動的自覺層次,但綠色文化終究不可能是自然而然的產生的,因為這不是人的本能,而是必須通過教育與熏陶靠後天培養的。因此認真了解綠色文化的內涵,理解並加深對綠色文化的感悟,才能夠更好的,更有效的推進綠色運動的發展。
對綠色文化的認識可以分三個方面來講。
1什麼是綠色文化(理念)
綠色文化的實質是平等生態的價值觀。也就是說,我們承認生態體系中其它物種同人類一樣擁有平等的生存權,並且不存在人類位置的生態體系與有人類參與構成的前人類生態體系以及由人類主導的後人類生態體系擁有同樣平等存在的權力。
需要解釋的主要是前人類生態體系。這主要指的是在人類獲得改造大自然的巨大能量以前的那個歷史時期,也可指當前歷史條件下,人口密度小於5人/平方公里的熱帶叢林地區的那種原始部落生態。在溫帶,寒帶,人口密度小於3人/平方公里,甚至更少的以簡單採集農業為生活模式的原始部落。在這一模式下,人類只是作為一個普通物種存在於這一生態體系。過量人口就會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
後人類生態體系,又稱人類理想生態體系,是擺脫了對人類不利因素而人為建造構築的新生態系統,是人類社會可以長期發展的目標。
而當中缺失的那一環,就是未能建立起生態體系的當今生態失衡的人類社會。
對於不存在人類位置的生態平衡體系,即沒有受人類影響而可以單獨存在的現代原生態,我們簡稱為:原生態。今後論及的原生態均指此一概念。需要特別申明的是:這一原生態是與現代氣候地理條件相聯系的。在恐龍時代,則有它們的原生態,而且這古原生態是與當時地理條件相關的。所以歷史的講,原生態也不是永恆不變的,而是隨著地理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但是它是在不受人類活動影響下自發的緩慢的穩定發展的。對此必須有充分的認識,才能正確理解原生態。
我們所強調的生態的定義,即生態體統和生態群落的簡稱。生態體統,特指能保證生態平衡狀態的穩定循環的一種生態系統模式。即可以將其看成不需要外界能量支持,也不對外釋放物質和能量的可以保持自給自足的封閉的生態模型。而一個較為穩定的生態模型,但是需要接受該系統以外的產物,並向系統外排放自己的副產品,則稱為生態群落。
特別需要澄清的是,綠色文化與目的進化論和天人合一的傳統論的差異。目的進化論,宣言人類是進化極至或人類是萬物之靈,把人類本身看成是進化目標的一種人本主義的庸俗宗教思想。它們將萬物看成是人類可以奴役可以任意處置的財產,而不是將之看成和人類平等的,同屬生態體系一部分的主體。當人類把這種思想引入到人類社會本身,就出現了人奴役人的私有制。而天人合一的傳統論只是適應於前人類生態體系的簡單化幻想。它面對問題只是簡單的消極迴避,只是對人類命運的自我放棄,而無力解決現實矛盾。
綠色文化於此不同,我們將萬物看成於自己平等的,同處生態體系中的一環,相互之間,是互利互助的關系。因此才能在不破壞生態的基礎上建立起自身的幸福生活,才能在保護自身的同時,也保護了環境與生態。面對現實的諸多問題,我們用積極的科學探索的方式應對,才能真正避免人與自然的完全對立。
所以綠色文化強調:正確認識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我們只是宇宙中的一小部分。

2綠色文化的宗旨
綠色文化的宗旨就是:保護自然原生態,恢復和重建原生態。
當然,其中是以保護原生態最為重要,恢復和重建為輔。
前面已經講過了生態體統和生態群落的定義,應用到我們地球上來講,事實上的封閉的理想生態體系是不存在的。最接近生態體系的地球也必須依靠陽光提供能量支持。而且地球在歷史時期還製造了大量的生成物---石油和煤,從而儲存了太陽能。由於太陽能是始終存在的,所以,我們在忽略了太陽能和它的生成物的條件下,地球可以被看成一個理想的生態體系。而地球上的各個部分,由於相互之間的影響,所以可以被看成生態群落。
但某些地區由於地理隔絕的因素,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被看做是一個小的生態體統。例如人類登陸前的澳大利亞。
在人類活動之前,影響生態系統最大的因素是動物遷徙,河流改道,火山噴發等造成的生態變化。由於動植物的進化過程相對較為緩慢,所以不是影響生態系統的主要因素。例如南極洲,受遷徙動物影響較大,所以不是獨立的生態體系。而僅僅是一個生態群落的生態系統。
評價一個生態系統或一個生態群落的最普通標准,就是看該生態系統的流入物質是否等於流出物質。即它有沒有對總體生態體系構成破壞。如果流入物質=流出物質,則它可以被看成一個獨立的生態體系,雖然實際上它還是會受到其它生態系統的相互影響的。而流出物質=無害物質,則表達了該生態群落的凈化能力。
保護原生態,就是不向原生態的生態群落排放有害物質,從而保證其作為一個獨立的生態體系可以自然存在。恢復和重建原生態,可能就必須先建設具有凈化能力的生態群落,處理完污染物後再重建生態。這時候的原生態可能就已經受到了影響。
不過在現實情況下,由於環境污染的嚴重,所以,凈化環境也已經是非常迫切的需求了。因此,綠色文化的行動目標也就重點於:
建設無害化的後人類生態體系。
不過這一行動目標只是現實的階段性任務,從根本上來講,最重要的價值還是實現綠色文化的宗旨:保護自然原生態,恢復重建原生態。

⑼ 誰能給我介紹一下綠色設計的歷史

綠色設計(Green Design)是20世紀80末出現的一股國際設計潮流。綠色設計反映了人們對於現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同時也體現了設計師道德賀社會責任心的回歸。綠色設計-http://www.jhuamei.com/about_us.htm
在漫長的人類設計史中,工業設計為人類創造了現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加速了資源,能源的消耗,並對地球的生態平衡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特別是工業設計的過度商業化,使設計成了鼓勵人們無節制的消費的重要介質,「有計劃的商品廢止制」就是這種現象的極端表現。無怪乎人們稱「廣告設計」和「工業設計」是鼓吹人們消費的罪魁禍首,招致了許多的批評和責難。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設計師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工業設計師的職責和作用,綠色設計也就應運而生。
從歷史可以看出,對於綠色設計產生直接影響的是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Victor Papanek)。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他就出版了一本引起極大爭議的專著《為真實世界而設計》(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該書專注於設計師面臨的人類需求的最緊迫的問題,強調設計師的社會及倫理價值。他認為,設計的最大作用並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包裝和風格方面的競爭,而是一種適當的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元素。他同時強調設計應該認真有限的地球資源的使用問題,並為保護地球的環境服務。對於他的觀點,當時能理解的人並不多。但是,自從70年代「能源危機」爆發,他的「有限資源論」才得到人們普遍的認可。綠色設計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和認同。
一 . 綠色設計的概念 -http://hi..com/jhuamei
綠色設計(Green Design)也稱為生態設計(Ecological Design),環境設計(Design for Environment)等。雖然叫法不同,內涵卻是一致的,綠色設計是指在產品及其壽命周期全過程的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在充分考慮產品的功能、質量、開發周期和成本的同時,更要優化各種相關因素,使產品及其製造過程中對環境的總體負影響減到最小,使產品的各項指標符合綠色環保的要求。其基本思想是:在設計階段就將環境因素和預防污染的措施納入產品設計之中,將環境性能作為產品的設計目標和出發點,力求使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為最小。對工業設計而言,綠色設計的核心是「3R」,即Rece,Recycle,Reuse,不僅要減少物質和能源的消耗,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而且要使產品及零部件能夠方便的分類回收並再生循環或重新利用。
綠色產品設計包括:綠色材料選擇設計;綠色製造過程設計;產品可回收性設計;產品的可拆卸性設計:綠色包裝設計;綠色物流設計;綠色服務設計;綠色回收利用設計等。在綠色設計中要從產品材料的選擇、生產和加工流程的確定,產品包裝材料的選定,直到運輸等都要考慮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影響。以尋找和採用盡可能合理和優化的結構和方案,使得資源消耗和環境負影響降到最低。
二 . 綠色設計的內容
綠色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綠色產品設計的材料選擇與管理;產品的可拆卸性設計;產品的可回收性設計。
1).綠色產品設計的材料選擇與管理
一方面,不能把含有有害成分與無害成分的材料混放在一起;另一方面,對於達到壽命周期的產品,有用部分要充分回收利用,不可用部分要用一定的工藝方法進行處理,使其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2).產品的可回收性設計 綜合考慮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價值的大小,回收的處理方法等
3).產品的可拆卸性設計 設計師要使所設計的結構易於拆卸,維護方便,並在產品報廢後能夠重新回收利用。
除此之外,還有綠色產品的成本分析,綠色產品設計資料庫等。
三. 綠色設計的方法
1).模塊化設計
對一定范圍內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規格的產品進行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並設計出一系列功能模塊,通過模塊的選擇和組合可以構成不同的產品,滿足不同的需求。
模塊化設計既可以很好的解決產品品種規格,產品設計製造周期和生產成本之間的矛盾,又可為產品的快速更新換代,提高產品的質量,方便維修,有利於產品廢棄後的拆卸,回收,為增強產品的競爭力提供必要條件。
2).循環設計
循環設計既是回收設計(Design for Recovering &Recycling),就是實現廣義回收所採用的手段或方法,即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充分考慮產品零部件及材料的回收的可能性,回收價值的大小,回收處理方法,回收處理結構工藝性等與回收有關的一系列問題,以達到零部件及材料資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環境污染最小的一種設計的思想和方法。
除此之外,還有組合設計,可拆卸設計,綠色包裝設計等等,其基本的內涵也是大致如上所述。
盡管綠色設計並不十分注意美學表現或狹義的設計語言,但綠色設計強調盡量減少無謂的材料消耗,重視再生材料使用的原則在產品的外觀上也有所體現。在綠色設計中,「小就是美」,「少就是多」具有了新的含義。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種追求極端簡單的設計流派,講產品的造型化簡到極致,這就是所謂的「簡約主義」(Minimalism)
綠色設計在現代化的今天,不僅僅是一句時髦的口號,而是切切實實關繫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的事。這對子孫後代,對整個人類社會的貢獻和影響都將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說19世紀末的設計師們是以對傳統風格的揚棄和對新世紀的渴望與激情,用充滿思辨生命活力的新藝術風格來迎接20世紀,那麼20世紀末的設計師們則更多地以冷靜、理性的思辯來反省一個世紀以來工業設計的歷史進程,展望新世紀的發展方向,而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創新。實際上,進入20世紀90年代,風格上的花樣翻新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後現代已成明日黃花,解構主義依舊是曲高和寡,工業設計需要理論上的突破。於是不少設計師轉向從深層次上探索工業設計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力圖通過設計活動,在人---社會---環境之間建立起一種協調發展的機制,這標志著工業設計發展的一次重大轉變。綠色設計的概念應運而生,成了當今工業設計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
綠色設計源於人們對於現代技術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體現了設計師的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工業設計在為人類創造了現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加速了資源、能源的消耗,並對地球的生態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特別是工業設計的過度商業化,使設計成了鼓勵人們無節制消費的重要介質,"有計劃的商品廢止制"就是這種現象的極端表現,因而招致了許多的批評和責難,設計師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工業設計的職責與作用。
綠色設計著眼於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關系,在設計過程的每一個決策中都充分考慮到環境效益,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對工業設計而言,綠色設計的核心是"3R",即Rece、Recycle和Reuse,不僅要盡量減少物質和能源的消耗、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而且要使產品及零部件能夠方便地分類回收並再生循環或重新利用。綠色設計不僅是一種技術層面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一種觀念上的變革,要求設計師放棄那種過分強調產品在外觀上標新立異的做法,而將重點放在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上面,以一種更為負責的方法去創造產品的形態,用更簡潔、長久的造型使產品盡可能地延長其使用壽命。
對於綠色設計產生直接影響的是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Victor Papanek)。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他就出版了一部引起極大爭議的著作《為真實世界而設計》(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該書專注於設計師面臨的人類需求的最緊迫的問題,強調設計師的社會及倫理價值。巴巴納克認為,設計的最大作用並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在包裝及風格方面的競爭,而是一種適當的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元素。他強調,設計應認真考慮有限的地球資源的使用問題,並為保護地球的環境服務。對於他的觀點,當時能了解人不多。但是,自從70年代"能源危機"爆發,他的"有限資源論"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就象現代主義所追求的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現實難以協調一樣,綠色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理想主義的色彩,要達到舒適生活與資源消耗的平衡以及短期經濟利益與長期環保目標的平衡並非易事。這不僅需要消費者有自覺的環保意識,也需要政府從法律、法規方面予以推進。當然,設計師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盡管綠色設計並不注重美學表現或狹義的設計語言,但綠色設計強調盡量減少無謂的材料消耗,重視再生材料使用的原則在產品的外觀上也有所體現。在綠色設計中"小就是美"、"少就是多"具有了新的含義。從80年代開始,一種追求極端簡單的設計流派興起,將產品的造型化簡到極致,這就是所謂的"減約主義"(Minimalism)。法國著名設計師菲利普•斯塔克(Philip Starck, 1949-)是減約主義的代表人物。菲利普是一位全才,設計領域涉及建築設計、室內設計、電器產品設計、傢具設計等等。他的傢具設計異常簡潔,基本上將造型減化到了最單純但又十分典雅的形態,從視覺上和材料的使用上都體現了"少就是多"的原則。斯塔克設計的路易20椅及圓桌。椅子的前腿、座位及靠背由塑料一體化成型,就好像靠在鑄鋁後腿上的人體,簡潔而又幽默。
1994年,斯塔克為沙巴法國公司設計的一台電視機採用了一種用可回收的材料----高密度纖維模壓成型的機殼,同時也為家用電器創造了一種"綠色"的新視覺。
在不少國家和地區,交通工具不僅是空氣和雜訊污染的主要來源,並且消耗了大量寶貴的能源和資源。因此交通工具,特別是汽車的綠色設計備受設計師們的關注。新技術、新能源和新工藝的不斷出現,為設計出對環境友善汽車工辟了嶄新的前景。不少工業設計師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在努力解決環境問題的同時,也創造了新穎、獨特的產品形象。綠色設計不僅成了企業塑造完美企業形象的一種公關策略,也迎合了消費者日益增強的環保意識。
減少污染排放是汽車綠色設計最主要的問題。以技術而言,減少尾氣污染的方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提高效率從而減少排污量,二是採用新的清潔能源。另外,還需要從外觀造型上加強整體性,減少風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EV1是最早的電動汽車,也是世界上節能效果最好的汽車。它採用全鋁合金結構,流線造型,一次充電可行駛112-114km。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將是一項極為緊迫的課題,綠色設計必然會在重建人類良性的生態家園的過程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綠色設計產生的原因
資源、環境、人口是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三大主要問題,特別是環境問題,正對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造成嚴重的威脅。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惡化,人們愈來愈重視對於環境問題的研究。近年來的研究和實踐使人們認識到:環境問題決非是孤立存在的,它和資源、人口兩大問題有著根本性的內在聯系,特別是資源問題,它不僅涉及人類世界有限資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它又是環境問題的主要根源。
為了尋求從根本上解決製造業環境污染的有效方法,到了90年代,隨著全球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人類對客觀認識的日益深化,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綠色消費浪潮」。在這股「綠色浪潮」中設計師們更多地以冷靜、理性的思辯來反省一個世紀以來工業設計的歷史進程。展望新世紀的發展方向,而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創新。而實際上,進入90年代,風格上的花樣翻新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後現代已成明日黃花,解構主義依舊是曲高和寡,工業設計需要理論上的突破。於是不少設計師轉向從深層次上探索工業設計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力圖通過設計活動,在人——社會——環境之間建立起一種協調發展的機制,這標志著工業設計發展的一次重大轉變。「綠色設計」的概念應運而生,成了當今工業設計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
綠色設計(Green Design),又稱又稱生態設計(Ecological Design)、面向環境的設計(Design for Environment)等,是指藉助產品生命周期中與產品相關的各類信息(技術信息、環境協調性信息、經濟信息),利用並行設計等各種先進的設計理論,使設計出的產品具有先進的技術性、良好的環境協調性以及合理的經濟性的一種系統設計方法。綠色設計著眼於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關系,在設計過程的每一個決策中都充分考慮到環境效益,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對工業設計而言,綠色設計的核心是「3R」,即Rece、Recycle和Reuse,不僅要盡量減少物質和能源的消耗、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而且要使產品及零部件能夠方便地分類回收並再生循環或重新利用。綠色設計不僅是一種技術層面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一種觀念上的變革,要求設計師放棄那種過分強調產品在外觀上標新立異的做法,而將重點放在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上面,以一種更為負責的方法去創造產品的形態,用更簡潔、長久的造型使產品盡可能地延長其使用壽命。
一、 綠色設計之環境的需求——環保的產品
在不少國家和地區,交通工具不僅是空氣和雜訊污染的主要來源,並且消耗了大量寶貴的能源和資源。因此交通工具,特別是汽車的綠色設計備受設計師們的關注。新技術、新能源和新工藝的不斷出現,為設計出對環境友善汽車工辟了嶄新的前景。不少工業設計師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在努力解決環境問題的同時,也創造了新穎、獨特的產品形象。綠色設計不僅成了企業塑造完美企業形象的一種公關策略,也迎合了消費者日益增強的環保意識。
減少污染排放是汽車綠色設計最主要的問題。以技術而言,減少尾氣污染的方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提高效率從而減少排污量,二是採用新的清潔能源。
2004款Prius將是第一台裝備新的高壓/高量的混合協同驅動系統的豐田車。完全混合動力系統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更重要的是在某些情況下汽車可以完全用電能驅動,這在燃料消耗以及排放的減少上,意義非常。混合協同驅動系統的排放比當前已經非常環保的Prius還要低30%。比普通的內燃機引擎尾管排出的廢氣物質低了近90%。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Prius徹底打破了環保與性能不可兼得的定論。
二、綠色設計之時代需求——簡潔的產品(Rece)
遠古的人類,磨石為刀,削木成箭,抓住了造物的本質。通過應用、感覺,進而使之得心應手,卻從不去雕飾形態。「舍」得大膽,「取」得精簡。即使有些裝飾,也都給與深刻的內容,且服務於功能結構。隨著工業的發展,包豪斯創始人格羅佩斯打破了洛可可和文藝復興的建築模式,適合現代世界對功能的嚴格要求和盡量節省材料、費用、勞動力和時間,提出設計師的腦力勞動的貢獻表現在井然有序的平面布置和具有良好的比例的體量,而不在於多餘的裝飾。
綠色設計正是這種並不十分注意美學表現或狹義的設計語言,但綠色設計強調盡量減少無謂的材料消耗。在綠色設計中,「小就是美」,「少就是多」具有了新的含義。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種追求極端簡單的設計流派,講產品的造型化簡到極致,這就是所謂的「簡約主義」(Minimalism)。簡約設計不僅是功能上達到了設計的目的,而最為重要的就在於材料的節省與加工的方便。芬蘭設計大師卡伊·弗蘭克說:「我不願意為外形而設計,我更願意探究餐具的基本功能——用來做什麼?我的設計理念與其說是設計,不如說是基本想法。」這種注重產品功能,以「為大眾提供人人都覺得好」的設計宗旨正是「綠色設計」與「藝術」的完美體現。芬蘭設計中最經典的傑作——白瓷餐具系列體現了北歐設計哲學的精髓:好的設計就是沒有設計。看似不起眼的餐具,卻是最以人為本的設計。
造型簡潔,沒有多餘裝飾的現代設計產品不僅適宜於大批量生產,而且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使多數人能夠承擔。現代主義的設計經典MT8金屬台燈是包豪斯的代表作之一。這個台燈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乳白的透明玻璃燈罩,金屬質地的支架,同時其幾何造型零部件十分適用於大批量工業生產。這個現代主義風格的經典作品在市場上十分成功,直到今天依然在生產。
三、 綠色設計之未來的需求——綠色產品
時代在前進,人類生活水準在提高,生活節奏在加快,生產效率在突飛猛進,但同時面臨能源的短缺、工業垃圾日益增加等諸多困惑。這些都要求伴隨人類生活和工作的產品應該簡潔明快,新穎親切,具有一種與信息時代相關聯的現代感,包涵一種同現代生活相符合的精神。
以一新型電視機的設計為例:
項目描述與制定。隨著環境與生產矛盾的日益突出以及綠色觀念的盛行,再加上生產技術成熟程度、普及率的提升,電視機,作為人們常用的大型家電之一,其傳統模式的生產與銷售面臨著重重壓力。為提高產品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宜採用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設計觀,研製出健康、宜人的綠色電視。
市場調研。網路調查為主,實地考察為輔,以調查問卷或設計競賽的形式搜集電視機需求與創意,把握目標對象及大致價格;從專利、新聞資料中搜查科技、法律信息,利於產品材料選擇、結構工藝的設計,調查生產企業的企業文化、生產能力、設備、綠色程度等。
產品及工藝設計。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設計觀要求產品設計要綜合考慮環境、材料、工藝、造型、使用環境、消費者心理等各種因素,而以環境親和性、使用合理性、消費者心理的滿足性為開發重點。www.dolcn.com
(1)設計定位:經過信息匯總後,我們將使用人群主要定位於初建家庭的青中年身上,價格在人民幣1000-3000之間。他們正處於精力旺盛的時期,收入豐厚,生活緊張。電視機對他們來說,既是獲得信息、充實生活的工具,更是飯後休息、緩解生活壓力的有效渠道。因此,他們對電視機的健康安全性、造型體現的文化性尤其關心。
(2)設計方案:經過創意整合,各部門的共同參與,確立了本套方案。
A.環境因素:
a 材料——以可完全回收的聚碳酸酯類為主,配以木質外殼;因技術所限,部分有毒有害材料集成於模塊之中。外包裝為可再生紙,內襯泡類防震物。
b 結構工藝——通過可拆卸、可回收的模塊化設計,使整個產品成為利於拆卸的幾個部分,方便裝配、拆卸、維修、回收。
c 生產加工——注重生產過程的環境、資源屬性,對木質材料淺加工。
d 運輸與銷售——提高運輸效率,適度擴大生產網點;貨到後立即拆去包裝,運回再使。
e 使用——杜絕輻射污染,採用新技術節能節點。
f 維修與服務——模塊化生產零部件,再加上易拆卸結構,遍布網點,為消費者創造優秀的服務。
g 回收處理——優先重用回收零部件,盡量提高材料回收利用率,革新廢棄物的處理工藝,減弱其對環境的影響。
B 人體生理因素;
採用液晶(LCA)等先進無輻射技術,保證人體健康;設定電視擺放高度、傾斜度、視距等參考值;遙控器、按鍵等按人機工程學設計,並保證較大自由度,方便抓握、使用。 C 人體心理因素:
本作品取名「畫影」,深刻闡釋了其造型及功能的完美含義:彩電熒屏好似一幅側放的國畫,純平,比例恰當;「畫軸」則是兩個可互換的音箱,營造出立體聲的效果;內設電子器件的木質底座,平衡穩定。另外,彩電的遙控器造型精巧,風格飄逸。
這款綠色電視充分的體現了未來電視所應具備的優點。它在生產製造的過程中採用了環保節能型材料加工、零部件製造、裝配工藝,慎重到了考慮生產部門的工作環境對人們生理、心理的影響,充分的展現了綠色未來產品的方向。這既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又體現人類的道德倫理。
四、 未來綠色設計的要求——順應世界發展,邁向綠色設計時代
從某些角度看,「綠色設計」不能被看作是一種風格的表現。成功的「綠色設計」的產品來自於設計師對環境問題的高度意識,並在設計和開發過程中運用設計師和相關組織的經驗、知識和創造性結晶。目前大致有以下幾種設計主題和發展趨勢:
1)使用天然的材料,以「未經加工的」形式在傢具產品、建築材料和織物中得到體現和運用。
2)懷舊的簡潔的風格,精心融入「高科技」的因素,使用戶感到產品是可親的、溫暖的。
3)實用且節能。
4)強調使用材料的經濟性,摒棄無用的功能和純裝飾的樣式,創造形象生動的造型,回歸經典的簡潔。
5)多種用途的產品設計,通過變化可以增加樂趣的設計,避免因厭煩而替換的需求;它能夠升級、更新,通過盡可能少地使用其它材料來延長壽命;使用「附加智能」或可拆卸組件。
6)產品與服務的非物質化。
7)組合設計和循環設計。
歷史是不斷向前推進的,每時每刻都在更新著,因而綠色設計的相對性也就愈加明顯,並且由其時代性,進而引發出局限性,有局限性就有了發展的必要性,固於成法,墨守成規,只能把綠色設計埋進歷史的黃沙之中,成為陳跡;設計當隨時代,每個時期的人眼中都有自己的設計,不斷創造著自己的設計,改造著自己的設計,在承繼與欣賞設計的同時,又不斷注入新的內容,使其發展。即使有著曲折與反復,但是綠色設計的意義仍是不斷的前行著,是一種螺旋式的上升。真正的綠色設計已經不單單是設計本身,它已然上升到一種文化,提純為一種精神,對於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乃至一切的文化領域和文化現象都具有普遍的意義,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並且真正的綠色設計是永遠也不會過時的,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並時刻感染著人們的生命,進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歷史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要有效地、正確地處理好人類與自然及人類自身的各種關系,「綠色設計」理念為我們提供了光明的前途。沿著「綠色設計」之路走下去,為了世間萬物,也為了我們自己!
五、結語
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如果不重視環境意識,不考慮產品本身是否對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而一味地關心它們的造型是否具有十足的創意,成本能否十足的低廉等等,從長遠的角度看,只會給企業帶來損失,更會給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社會帶來不可逆轉的損失和災難。綠色產品開發,應該從產品的綠色設計開始。綠色設計的設計理念和方法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宗旨,它強調保護自然生態,充分利用資源,以人為本,善待環境。綠色設計不應僅僅是一個倡議或提議,它應成為現實文明和未來發展的方向。面對當前全球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浪費、溫室效應和資源殆盡,每個地球人都應感到生存的危機。
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預示著「綠色設計」將成為21世紀工業設計的熱點之一。「綠色設計」在現代化的今天,不僅僅是一句時髦的口號,而是切切實實關繫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的事。這對子孫後代,對整個人類社會的貢獻和影響都將是不可估量的。

⑽ 世界上的綠色是怎麼來的

綠色是靠大家保護環境來的
謝謝採納

閱讀全文

與綠色的世界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