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自行車歷史

中國自行車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2 09:56:46

1. 自行車是什麼時候開始在中國出現

1、自行車是抄清朝時期開始在中國出現;襲

2、清同治七年11月,上海首次由歐洲運來幾輛自行車,是人坐在車上,兩腳踮地引車而走的業余消遣的娛樂性代步工具;

3、同治十三年,法國人米拉從日本運來人力車輸送到上海,這種車稱為「東洋車」,因其色黃又叫「黃包車」,成為代步工具。隨後上海興起了人力車的修、租、販制業。

(1)中國自行車歷史擴展閱讀:

騎自行車益處:

自行車是克服心臟功能毛病的最佳工具之一。世界上有半數以上的人是死於心臟病的。騎單車不只能藉腿部的運動壓縮血液流動,以及把血液從血管末梢抽回心臟,事實上卻同時強化了微血管組織,這叫「附帶循環」。強化血管可以不受年齡的威脅,青春永駐;

能夠使心肌收縮有力,血管壁彈性增強,血液循環加速,並能使肺活量增大,提升呼吸功能。同時還有助於改善下肢肌肉力量、協調性和平衡能力,防止身體發胖,血管硬化,並使骨骼強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自行車

2. 中國自行車發展史急啊~~~~~

法國人西夫拉克在一個下雨天,在街頭浸步時 被經過的四輪馬車濺了一身泥,這一濺使他突發奇想:四輪馬車這么寬,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後兩個車輪……於是,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馬輪」小車誕生了。 這輛小車有前後兩個木質的車輪,中間連著橫梁,上面 安了一條板凳,像一個 玩具。 剛剛出現的新東西肯定不是那麼完善。 這輛「木馬輪「既沒有 傳動鏈條,又無轉向 裝置,自然需要改進。

到1818年,一個德國看林人叫德萊斯的,也是偶爾的一個想法,也製做了一輛木輪車,樣子跟西夫拉克的差不多,不過,他在前輪上加上了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可以改變前進的方向。但是騎車時依然要用兩只腳蹬地,才能推動車子向前滾動。當時的德萊斯騎著他的「小馬崽」上路試驗時,遭到不少人的嘲笑。新東西的出現總會被這樣或那樣的傳統勢力所嘲笑,但人類的發明者永遠不會因這些嘲笑而停止。1840年,英格蘭的鐵匠麥克米倫,在德萊斯發明的「小馬崽」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他在後輪的車軸上裝上曲柄,再用連桿把曲柄和前面的腳蹬連接起來,並且前後輪都用鐵制.前輪大,後輪小。這樣一來,人的雙腳真正離開了地面,由雙腳的交替踩動變為輪子的滾動。1842年,麥克米倫騎上這種車,一天跑了20千米。

到1861年,法國的米肖父子.在前輪上安裝了 能轉動的腳蹬板,車子的鞍座架在前輪上面。他們把這輛車冠以「自行車」的雅名,並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層出,讓觀眾大開眼界。

從西夫拉克一直到雷諾,他們製做的自行車與現代自行車差別較大,真正具有現代化形式的自行車是在1874年誕生。英國人羅松在自行車上別出心裁地裝上鏈條和鏈輪,用 後輪的轉動來推動車子前進。但仍然不夠協調與穩定。

1886年英國的機械工程師斯塔利,從機械學、運動學的角度設計出了新的自行車樣式,裝上前叉和車閘,前後輪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並用鋼管製成了菱形車架,還首次使用了橡膠車輪。斯塔利不僅改進了自行車的結構,還改制了許多生產 自行車部件用的機床,為自行車的大量生產和推廣應用開辟了寬闊的道路,因此他被後人稱為「自行車之父」。他所設計的自行車車型與今天自行車的樣子已經基本一致了。

人類的智慧真是無所不在。1888年,愛爾蘭的獸醫鄧洛普,從醫治牛胃氣膨脹中得到啟示,將自家花園用來澆水的橡膠管粘成圓形並打足氣裝在自行車上,這是充氣輪胎的開端。充氣輪胎是自行車發展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創舉不但從根本上改變了自行車的騎行性能,而且完善了自行車的使用功能。 從1791年到1888年,摩托車的始祖——自行車的發明和改進,經歷了近100年中這些發明者的不懈奮斗。我們不得不為人類的發明創造所感動。

3. 中國自行車發展史

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歐洲運來幾輛自行車,是人坐車上,兩腳踮地引車而走的業余消遣的娛樂性代步工具。

同治十三年,法國人米拉從日本運來人力車輸入上海,這種車稱為「東洋車」,因其色黃又叫「黃包車」,成為代步工具。隨後滬上興起了人力車的修、租、販制業。在很多影視作品裡面都可以看到黃包車夫的身影,尤其是老舍先生筆下的《駱駝祥子》更是將黃包車夫寫的活靈活現。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後,英商怡和、德商禪臣、法商禮康等洋行將自行車及零件列為「五金雜貨類」輸入上海,到19世紀末在上海已有廣泛市場。原來設攤修理馬車、人力車的諸同生,於光緒二十三年選址南京路(今南京東路)604號,開辦了同昌車行,經營自行車及零配件。

光緒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順泰等六七家車行,銷售人力車、馬車及自行車零配件,以賣帶修。

到了光緒自行車已經逐步進入中國市場,再此時中國還沒有自己的自行車生產工廠。

民國4年(1915年),上海有近20家自行車商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郵電事業發展,自行車成為郵差的交通工具,自行車需求激增,市區又新開一批自行車商店,形成了以老閘區(今黃浦區)為中心的自行車銷售網路。

民國17年同昌、大興(兩家)、得利、泰昌、潤大等成為上海六大車行。一批華人創辦的自行車零配件製造商和商辦工場也逐步創辦。如王發興工廠生產前叉、泥板;大興車行進口鋼管接頭。1930年前後,華商聘請了日本技師,生產車架(自行車主件),組裝出「紅馬」和「白馬」牌的兩種最早的國產自行車。從這時候起我們就有了自己的自行車,雖然有不少零件是需要進口,但是為我國自行車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民國19年6月,以經營橡膠車胎及車料為主的車行成立上海橡皮五金車料同業公會。

民國21年,得利車行等17家規模較大的車行(職工135名)成立上海腳踏車販制同業公會。修租兼營零售的中小型車行王興業等240餘戶,次年4月組成上海市修租腳踏車同業公會。它們都參加了市商會。

民國26年;腳踏車販制業公會從17家增至30多家,稱為「大同行」;修租腳踏車同業公會由240多戶發展為400餘戶,稱為「小同行」。前者以販制為主,後者以修租為主,整個自行車市場受「大同行」中幾家大車行控制。抗日戰爭期間三輪腳踏車風行於市。三輪車身與黃包車相似,配件與自行車大同小異,車胎、鋼圈、飛輪、鏈條、牙盤、車條、車把、踏腳等都可通用。一些零件廠、工場以及車行投入三輪腳踏車裝配和經營。40年代初,上海的三輪腳踏車達2.6萬余輛。源隆、順昌、順風等一批新的車行應運而生。

民國31年12月,上海市三輪車出租商業同業公會成立,有團體會員(車行)29家,擁有出租三輪腳踏車9700餘輛;個體會員6000餘人,擁有營業三輪腳踏車16300多輛。

民國35年2月,上海腳踏車販制業同業公會更名為上海市腳踏車商業同業公會,有會員110戶。 民國之後,中國還沒有真正自己的自行車製造工業,絕大部分的所謂車行,只能製造和銷售自行車的零配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有了自己生產的「永久」、「飛鴿」等品牌。這些品牌至今已有六十六年的歷史,引領了幾代國人的自行車消費時尚,開創並演繹了中國自行車行業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

4. 自行車的發展史

自行車發展史
自行車被發明及使用到現在已有兩百年的歷史,這兩百年間人類在不斷的嘗試與研發過程中,將玩具式的木馬車轉換到今日各式新穎休閑運動自行車,自行車發展的目的也從最早的娛樂用途變為交通代步及休閑運動用途,休閑及競賽領域的發展使自行車研發工作不斷的精益求精,以滿足求更好成績表現選手們的需求,台灣的自行車製造業是個中翹楚,今年國人自行設計研發的Giant TCR1更登上了世界冠軍車的行列。

自行車究竟在哪個年代、由誰發明的很少人知道,在1791年法國人曾發表了兩輪的木馬車;德國男爵卡爾杜萊斯是一般公認的自行車發明人,他在1817年製造出有把手的腳踢木馬自行車,他在車子前輪上裝了一個方向把手,這是人們第一次看到不需用馬拉的奇怪車子,也是人們最早的自行車印象。他的發明是構想是來自於溜冰鞋的原理,他想如果人們在兩輪之上放個座墊,人坐在上面兩腳下垂交互踩踏前進車子就能像溜冰一樣前行了。

他的木馬自行車在1818年正式取得德國及法國的專利,成為自行車的開山鼻祖,這輛自行車是以木頭製造,這台車就是靠人的兩只腳在地上蹬,以現今來看就像是木造的玩具木馬,比現在的鐵馬重好幾倍,這台木馬自行車的發明對人類有極大的貢獻。

最早的木馬車沒有把手不能控制方向、不能轉彎、只能直線前行,木輪的轉動及停止完全靠雙腳踢地來控制;杜萊斯把木製的車架跟把手裝在車上之後,轉彎或移動方向就更方便了,不必停止兩腳踢在地上的動作,更不必提起車子移動方向;這部車子就被拿來作為玩具馬。

1819年英國、德國也都先後成立了自行車運動歷史上最早的自行車學校,教人如何騎玩具馬-Hobby Horse;在當時沒有汽車、火車的時代,以馬車為交通工具的法國、英國、美國形成了爭相騎玩具馬的風氣,人們跨上了玩具馬用力蹬,速度越快,車子就越穩,這個騎玩具馬的風氣在歐美持續了約十年的歷史。

在1818年英國的鐵匠及機械師丹尼士強生(Dening Johnson)率先以鐵造取代了木頭材質,以鐵造取代了車輪的骨架,接著他又在倫敦創辦了兩所學校以訓練人們學習及騎乘自行車。後來英國人就把這台有趣的車子叫作Hobby Hors,這台鐵制的車由技術好、有經驗的人騎乘時速可以到十三公里。

到了1830年法國政府正式決定以玩具馬作為郵差送信的交通工具;1839年英國蘇格蘭的冶鐵匠湯馬士麥米倫(Thomas Macmillan)將Hobby Horse改良,他不斷思考如何能坐在車上,腳能不著地還能使車子前進,最後他終於設計了一輛前輪大於後輪,並加上踏板及杠桿在後輪來驅動車子的自行車,騎乘時不需再以腳踩地面去轉動輪子前進,這也是自行車發明的一大進步。

1861年法國的娃娃製造商Michanx發明了前輪驅動的自行車,在前輪軸上直接加上踏板,靠著這台自行車可以騎遍整個歐洲。他們推測車子走得更快主要關鍵在於車輪體積的大小,車輪越大則滾動一圈的距離就愈長,速度相對也就愈快。1867年Michanx成立公司並開始大量製造。

由於大量推廣使用,此時自行車開始了量產化的階段,後來自行車的製造都是以這台車作改良,當時法國巴黎就是自行車的製造中心;法國在1868年在競馬場舉辦有史以來第一場自行車競賽,使用的就是這台自行車。1869年法國人又發明了鍊條來驅動後輪,到此時的自行車算是完整的版型。

1870年英國的詹姆斯史達雷(James starley)設計了大小輪的自行車,那時後輪的直徑只有90公分,前驅動輪直徑卻有125公分以上,行車速度相當快;同一段時間法國人也作同樣的改良,將車子的材質由木質改成鐵質與橡膠零件,也是前輪驅動,前輪直徑比後輪大數倍。騎這種車像騎馬一樣高高在上很威風,但是下坡時加速十分危險容易跌倒以及高度的關繫上下車就存在著危險性。

1869年法國人發明用鏈條來驅動後輪,出現了安全型自行車;1874年英國詹姆斯史達雷發明了穿鋼絲的輪圈,並且製造了三輪車,成了當時淑女們的最愛。1885年英國人把自行車改良成前後輪一樣大小,並使用鏈條驅動,叫做Rove型的自行車,這個車型就是現代化自行車的雛型。

1888年一位住在愛爾蘭的獸醫(John Boyd Dunlop)發明了橡皮充氣輪胎,這是自行車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發明,它不但解決了自行車多年來最令人難受的震動問題,同時更把自行車的速度又推進了許多。其實之前也有人發明過橡皮輪胎,但因為那個年代橡膠的價格非常昂貴,所以未被廣為使用。

從德國男爵的發明第一台自行車以來經過許多人不斷研發,到現在腳踏車才算完全定型。與以前發展中的自行車相較最大的進步,就是高度變低、材料變好;傳動方面則是由鍊條傳動後輪,增加了車子的穩定度。

1970年代由一群美國嬉皮所發展出的越野登山車將以往競速用的公路車,變更為肥厚輪胎、平直把手,成了現代人又一項最新的戶外休閑運動;快拆式的前後輪裝置,方便了自行車的隨身背負或隨車運載,車身輕、周邊配備又多,使得自行車的騎乘變的運動又休閑,騎上自行車的炫耀感及優越感油然而生。

從木馬逐漸演變成鐵馬,使用的材質從木質轉換成鐵質、鋼管及鉬鉻合金、鈦合金及碳纖材料等的使用,愈來愈輕巧,而自行車的種類也可以使用功能性概分為公路車、登山車、旅行車、一般車甚至於電動自行車等產品,滿足了現代人對自行車既舒適又多功能的要求,自行車的研發與人體合而為一的表現越顯重要。

5. 自行車發展史的中國發展

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歐洲運來幾輛自行車,是人坐在車上,兩腳踮地引車而走的業余消遣的娛樂性代步工具。
同治十三年(1874年),法國人米拉從日本運來人力車輸送到上海,這種車稱為「東洋車」,因其色黃又叫「黃包車」,成為代步工具。隨後上海興起了人力車的修、租、販制業。
光緒十年(1884年),中國出版的《申江勝景圖》首次記載了中國開始出現騎自行車的情景:「人如踏動天平,亦系前後輪,轉動如飛,人可省里走路。不獨一人見之,相見者多矣。」當時自行車數量極少,寥寥可數,騎行者也都是金發碧眼的洋人。按自行車發展史來看,當時時自行車在歐洲也是首創,僅幾年後就已經傳入中國,可見其引進速度之快。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後,英商怡和、德商禪臣、法商禮康等洋行將自行車及零件列為「五金雜貨類」輸入上海,到19世紀末在上海已有廣泛市場。
1897年,中國開始從英國進口自行車; 原來設攤修理馬車、人力車的諸同生,於光緒二十三年選址南京路(今南京東路)604號,開辦了同昌車行,經營自行車及零配件。
光緒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順泰等六七家車行,銷售人力車、馬車及自行車零配件,以賣帶修。 1937年日本人在中國上海、天津和沈陽三地先後開設自行車廠,但產量極微;
1940年上海自行車廠(上海永久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成立,使中國有了自已品牌自行車生產企業;由此開創並演繹了中國自行車行業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引領了幾代中國人的自行車消費時尚,堪稱中國自行車行業的一面先鋒旗幟。 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汽油供給受到了嚴重限制,汽年數量大幅度縮水,電車也因為戰爭發生,縮減了大部分線路。上海市區的交通任務,除人力黃包車、板車外,幾乎全部由自行車和由其改裝的三輪車來承擔,這種三輪車因為常被市民小販用來裝載菜品販賣,特別是用來出攤賣海鮮,當時的海鮮又以黃魚居多,故後來上海人稱這種三輪車為「黃魚車」。
自行車不需任何能源就可通行無阻,如此輕便的交通工具,優勢顯露無遺。不僅如此,自行車可以馱物的運輸功能此時也被開發出來,因戰爭期間上海與郊區遭受封鎖,各地單幫商販都是依賴自行車以運輸物資,自行車需求更是與日俱增。
戰爭期間,上海下層民眾有出行之需,對自行車卻無力購買。這使得自行車出租業務應時興起。那時的許多自行車行有專供人學車的計程車,「一隻角子一個鍾點(相當於一毛錢)」。計程車輛通常是流行的26英寸兩輪腳踏車,規模較大的車行還備有24英寸、28英寸的腳踏車和專供少年兒童學慣用的小腳踏車和三輪腳踏車。 1949年中國自行車年產量共只有1.5萬輛左右;
1950年,新中國第一個全部國產化的自行車品牌「飛鴿」在天津誕生。
1958年,上海267家小廠合並,組建成了上海自行車三廠,也就是鳳凰自行車廠的前身。幾年之後,鳳凰牌成了家喻戶曉的自行車名牌,一時供不應求。但自行車還是較為稀少的寵物。
1974年誕生了金獅牌自行車,1976年建廠於常州。
60、70年代,自行車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位置,縫紉機、手錶、自行車被列為三大件,成為一個家庭是否富裕的象徵。據父輩講,這是女孩子當時找婆家的首要物質條件,是為姑娘出嫁時一份倍有「面子」的嫁妝。如果有人騎上自行車,後面都會引來一群駐足羨慕的眼神。而且那時憑票購買自行車後需及時向當地派出所登記辦證上牌,另如誰家的自行車丟失了,公安局、派出所也會立刻派人偵破。
80年代,以「永久、鳳凰、飛鴿、紅旗、金獅」國內自行車行業五大品牌企業為首,中國共有自行車製造廠60餘家,自行車零部件廠千餘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產體系。
90年代,自行車的生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外來品牌的進入,如: GIANT捷安特(台灣巨大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Merida美利達(於1972年台灣,台灣自行車第一品牌)、TREK崔克(於1976年美國),千篇一律的老樣式被五光十色的新式自行車代替。特別是捷安特從進駐內地後基本上每年都是排名第一,使「永久、鳳凰、飛鴿」不在獨享殊榮。輕便車、折疊車、山地車、變速車、賽車遍地開花。過去自行車單一的實用功能衍變出運動功能,人們對自行車的認識度也遠比60、70年代高得多,自行車自此已普及進入千萬家庭!
自行車誕生於歐洲,但20世紀卻在亞洲的中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發展。中國的自行車產量、消費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國老百姓擁有5億多輛自行車,年出口達到2000萬輛。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是一個自行車王國。每天清晨和落日時分,滾滾車流在中國的城市中移動,這是最為壯觀的一道風景,這是一條流動的長城。
50年代,自行車還是較為稀少的寵物。人們談論「飛鴿、永久」,不啻於今天人們談論「捷達、富康」,誰家的自行車丟失了,公安局,派出所會立刻偵破。在以轎車為高官專屬的年代,自行車是百姓的自豪。80,90年代,自行車的生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千篇一律的老樣式被五光十色的新式自行車代替。「飛鴿、永久」也不在獨享殊榮。山地車、變速車、高檔賽車、電力自行車等遍地開花。過去自行車單一的實用功能衍變出娛樂功能,人們不再僅僅是騎車而是玩車。人們對自行車的認識度也遠比50年代多。 電動自行車,是指以蓄電池作為輔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車的基礎上,電動自行車,是指以蓄電池作為輔助能源,具有兩個車輪,能實現人力騎行、電動或電助動功能的特種自行車。根據國家標准對設計最高時速、空車質量、外形尺寸的相關規定,電動自行車歸屬非機動車管理范疇,應同時具備以下5個特徵:必須具備腳踏行駛功能,蓄電池只作為輔助能源;必須具備兩個車輪;設計車速不大於20公里/小時;整車重量不大於40公斤;輪胎寬度(胎內)不大於54毫米。
電動自行車的型號以TD(特種自行車種類的電動自行車類)冠號。它雖然具有普通自行車的外表特徵(甚至具有摩托車的外表特徵),但是主要的是,它是在普通自行車的基礎上,安裝了電機、控制器、蓄電池、轉把閘把等操縱部件和顯示儀表系統的機電一體化的個人交通工具。
2010年中國生產的電動自行車共計2954萬輛,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自行車生產和消費國,年產量和消費量佔世界總產量和消費量的比重均超過90%。這是來自北京水清木華的《2010-2011年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研究報告》(詳見參考資料)

6. 自行車的歷史

自行車,又稱腳踏車或單車,通常是二輪的小型陸上車輛。人騎上車後,以腳踩踏板為動力,是綠色環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或bike的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輪。在日本稱為「自耘車」;在中國大陸、台灣、新加坡,通常稱其為「自行車」或「腳踏車」;在港澳則通常稱其為「單車」。有單人自行車,還有雙人或多人自行車。
自行車是人類發明的最成功的一種人力機械,是由許多簡單機械組成的復雜機械。
1790年,有個法國人名叫西夫拉克,他特別愛動腦筋。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條街道上,因為前一天下過雨,路上積了許多雨水,很不好走。突然,一輛四輪馬車從身後滾滾而來,那條街比較狹窄,馬車又很寬,西夫拉克躲來躲去幸而沒有被車撞倒,還是被濺了一身泥巴和雨水。別人看見了,替他難過,還氣得直罵,想喊那輛馬車停下,講理交涉。西夫拉克卻喃喃地說:「別喊了,別喊了,讓他們去吧。」馬車走遠了,他還獃獃地站在路邊。他在想:路這么窄,行人又那麼多,為什麼不可以把馬車的構造改一改呢?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後兩個車輪……他這樣一想,回家就動手進行設計。經過反復試驗,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馬輪」小車造出來了。這輛最早的自行車是木製的,它的結構比較簡單,既沒有驅動裝置,也沒有轉向裝置,騎車人靠雙腳用力蹬地前行,改變方向時也只能下車搬動車子。即使這樣,當西夫拉克騎著這輛自行車到公園兜風時,在場的人也都頗為驚異和贊嘆。
1816年,在德國有個看林人名叫德萊斯,他每天從村東的這一片樹林,走到村西的另一片樹林,年年如此。他想:如果人坐在車子上,走走停停,隨心所欲,不是很瀟灑嗎?德萊斯開始製作木輪車,樣子跟西夫拉克造的差不多。不過,在前輪上加了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子,以改變前進的方向。但是騎車時依然要用兩只腳,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面,才能推動車子向前滾動。當德萊斯騎車出門試驗的時候,一路上遭到不少人的嘲笑。盡管如此,他還是十分喜歡自己創作的這架「可愛的小馬崽」。一次德萊斯在騎車閑逛時開過來一輛馬車,車夫嘲笑他說他的車慢,於是他就和車夫說:「你信不信我的車比你的馬車還快」於是他們兩個打了個賭。路程是從村東到村西的一個來回,結果德萊斯比車夫整整快了1個多小時。
1840年,英格蘭的鐵匠麥克米倫,弄到了一輛破舊的「可愛的小馬崽」。他在後輪的車軸上裝上曲柄,再用連桿把曲柄和前面的腳蹬連接起來,並且前後輪都用鐵制的,前輪大,後輪小。當騎車人踩動腳蹬,車子就會自行運動起來,向前跑去。因此而被警察抓住,並處以罰款。其罪名是「野蠻騎車」。 1861年,法國的米肖父子,原本職業是馬車修理匠,他們在前輪上安裝了能轉動的腳蹬板;車子的鞍座架在前輪上面,這樣除非騎車的技術特別高超,否則就抓不穩車把,會從車子上掉下來。他們把這輛兩輪車冠以「自行車」的雅名,並於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讓觀眾大開眼界。
1869年,英國的雷諾看了法國的自行車之後,覺得車子太笨重了,開始琢磨如何把自行車做得輕巧一些。他採用鋼絲輻條來拉緊車圈作為車輪;同時,利用細鋼棒來製成車架,車子的前輪較大,後輪較小。從而使自行車自身的重量減小一些。從西夫拉克開始,一直到雷諾,他們製作的5種型式的自行車都與現代自行車的差別較大。
真正具有現代形式的自行車是在1874年誕生的。英國人羅松在這一年裡,別出心裁地在自行車上裝上了鏈條和鏈輪,用後輪的轉動來推動車子前進。但仍然是前輪大,後輪小,看起來不夠協調,不穩定。
1886年,英國的約翰.k.斯塔利,是一位機械工程師,從機械學,運動學的角度設計出了新的自行車樣式,為自行車裝上了前叉和車閘,前後輪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並用鋼管製成了菱形車架,還首次使用了橡膠的車輪。斯塔利不僅改進了自行車的結構,還改制了許多生產自行車部件用的機床,為自行車的大量生產利推廣應用開辟了寬闊的前景,因此他被後人稱為「自行車之父」。斯塔利所設計的自行車車型與今天自行車的樣子基本一致了。
1888年,愛爾蘭的獸醫鄧洛普,從醫治牛胃氣膨脹中得到啟示,他把家中花園里用來澆水的橡膠管粘成圓形,打足了氣,裝在自行車輪子上,前往參加騎自行車比賽,居然名列前茅,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充氣輪胎是自行車發展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創舉,它增加了自行車的彈性,不會因路面不平而震動;同時大大地提高了行車速度,增大了車輪與路面的摩擦力。這樣,就根本上改變了自行車的騎行性能,完善了自行車的使用功能。
同樣是1888年,英國考文垂市的約翰.k.斯塔利生產出了第一輛現代自行車———「安全」自行車。其主要特點是採用菱形車架,使得車身有更高的剛度和強度,後輪用鏈條驅動,並通過前叉直接把握方向。
中國自行車歷史
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歐洲運來幾輛自行車,是人坐車上,兩腳踮地引車而走的業余消遣的娛樂性代步工具。
同治十三年,法國人米拉從日本運來人力車輸入上海,這種車稱為「東洋車」,因其色黃又叫「黃包車」,成為代步工具。隨後滬上興起了人力車的修、租、販制業。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後,英商怡和、德商禪臣、法商禮康等洋行將自行車及零件列為「五金雜貨類」輸入上海,到19世紀末在上海已有廣泛市場。
原來設攤修理馬車、人力車的諸同生,於光緒二十三年選址南京路(今南京東路)604號,開辦了同昌車行,經營自行車及零配件。
光緒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順泰等六七家車行,銷售人力車、馬車及自行車零配件,以賣帶修。
民國4年(1915年),上海有近20家自行車商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郵電事業發展,自行車成為郵差的交通工具,自行車需求激增,市區又新開一批自行車商店,形成了以老閘區(今黃浦區)為中心的自行車銷售網路。

7. 中國的自行車起源於什麼時候

清朝時期
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歐洲運來幾輛自行車,是人坐在車上,兩腳踮地引車而回走的業余消遣的娛樂答性代步工具。
同治十三年(1874年),法國人米拉從日本運來人力車輸送到上海,這種車稱為「東洋車」,因其色黃又叫「黃包車」,成為代步工具。隨後上海興起了人力車的修、租、販制業。
光緒十年(1884年),中國出版的《申江勝景圖》首次記載了中國開始出現騎自行車的情景:「人如踏動天平,亦系前後輪,轉動如飛,人可省里走路。不獨一人見之,相見者多矣。」當時自行車數量極少,寥寥可數,騎行者也都是金發碧眼的洋人。按自行車發展史來看,當時時自行車在歐洲也是首創,僅幾年後就已經傳入中國,可見其引進速度之快。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後,英商怡和、德商禪臣、法商禮康等洋行將自行車及零件列為「五金雜貨類」輸入上海,到19世紀末在上海已有廣泛市場。

8. 自行車的起源

自行車的起源 1815 年,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出現在法國,它沒有中軸和腳蹬,騎車人和 行走一樣,藉助腳蹬地的反作用力,使車輪向前滾動。1869 年,法國人瑪金在 前輪上加了腳蹬,騎起來省力氣,速度也加快了。到 1890 年,英國一個醫生把 實心輪胎改為充氣輪胎,減少了與地面的摩擦力,又一次提高了速度。隨著科學 技術的發展,經過多次重大改革才逐漸演變為現代式樣的自行車。就近代自行車 而言,也有過幾次重大革新,一是增添了變速裝置,出現了多級變速,最多達到 10¡21 個檔位,可以隨意調節,適應不同的地形和氣候條件,給旅遊和競賽帶來 了極大的方便;二是材質的改進,向質輕、堅固的方向發展,提高了速度;三是 結構形式的改進,嗇了自行車的形號、類別,現在流行的有踏板式自行車、折疊 式自行車、橢圓牙盤自行車和多人旅行自行車等;四是動力的改進,國同低頻已 經出現全電控制自行車、液壓傳動自行車,從而使現代交通工具增多了。世界上 先進的競賽自行車,每輛只有 6¡9 公斤重。為了進一步提高競賽自行車的速度等 性能,日本生產的「空氣動力賽車」已經問世,1981 年法國舉行的全國自行車比 賽,冠軍獲得者吉西傑,就是使用的這種賽車。這種空氣動力賽車已引起世界各 國的注目。縱觀自行車從誕生到現在 170 多年的歷史,它一直是在改革中發展前 進的。完全可以預料,各種新型自行車將與日俱增。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體育運動項目的增多, 自行車在作為交通工 具的同時,也已成為一種體育活動的器械,自行車運動成為人們愛好的體育競賽 項目。早在 1896 年第一屆奧運會上,自行車運動即被列入正式比賽項目。奧運 會已舉行了 22 屆,其中 19 屆都有自行車比賽。除奧運會外,國際間每年還舉行 一屆男女錦標賽、男子青少年錦標賽、多日賽及洲、地區級比賽等。

9. 自行車運動的發展歷史

中國的自行車運動於 1913 年前後由歐洲傳入 。當時自行車主要是作為交通工具使用的內。1930年潘德明騎自行車容環游世界,經越南、柬埔寨 、泰國、澳大利亞 、印度尼西亞、馬來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古巴、瑞典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歷時7年多返回中國。
1940年後,中國各地在田徑場里舉行了不同形式的中小型自行車比賽。1947年在上海舉行了中國第一次全國性表演賽。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自行車運動得到了全面、迅速的發展。最近幾年相繼舉行的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以及多次場地賽、山地賽,給我國的自行車運動帶來了長足發展。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選手郭爽在自行車場地賽女子爭先賽中摘得銅牌,為我國自行車運動再添光彩。

10. 自行車的發展歷史

1790年,有個法國人名叫西夫拉克,他特別愛動腦筋。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條街道上,因為前一天下過雨,路上積了許多雨水,很不好走。突然,一輛四輪馬車從身後滾滾而來,那條街比較狹窄,馬車又很寬,西夫拉克躲來躲去幸而沒有被車撞倒,還是被濺了一身泥巴和雨水。別人看見了,替他難過,還氣得直罵,想喊那輛馬車停下,講理交涉。西夫拉克卻喃喃地說:「別喊了,別喊了,讓他們去吧。」馬車走遠了,他還獃獃地站在路邊。他在想:路這么窄,行人又那麼多,為什麼不可以把馬車的構造改一改呢?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後兩個車輪……他這樣一想,回家就動手進行設計。經過反復試驗,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馬輪」小車造出來了。這輛最早的自行車是木製的,它的結構比較簡單,既沒有驅動裝置,也沒有轉向裝置,騎車人靠雙腳用力蹬地前行,改變方向時也只能下車搬動車子。即使這樣,當西夫拉克騎著這輛自行車到公園兜風時,在場的人也都頗為驚異和贊嘆。

1816年,在德國有個看林人名叫德拉伊斯,他每天從村東的這一片樹林,走到村西的另一片樹林,年年如此。他想:如果人坐在車子上,走走停停,隨心所欲,不是很瀟灑嗎?德萊斯開始製作木輪車,樣子跟西夫拉克造的差不多。不過,在前輪上加了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子,以改變前進的方向。但是騎車時依然要用兩只腳,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面,才能推動車子向前滾動。當德萊斯騎車出門試驗的時候,一路上遭到不少人的嘲笑。盡管如此,他還是十分喜歡自己創作的這架「可愛的小馬崽」。一次德萊斯在騎車閑逛時開過來一輛馬車,車夫嘲笑他說他的車慢,於是他就和車夫說:「你信不信我的車比你的馬車還快」於是他們兩個打了個賭。路程是從村東到村西的一個來回,結果德萊斯比車夫整整快了1個多小時。

1840年,英格蘭的鐵匠麥克米倫,弄到了一輛破舊的「可愛的小馬崽」。他在後輪的車軸上裝上曲柄,再用連桿把曲柄和前面的腳蹬連接起來,並且前後輪都用鐵制的,前輪大,後輪小。當騎車人踩動腳蹬,車子就會自行運動起來,向前跑去。因此而被警察抓住,並處以罰款。其罪名是「野蠻騎車」。

1861年,法國的米肖父子,原本職業是馬車修理匠,他們在前輪上安裝了能轉動的腳蹬板;車子的鞍座架在前輪上面,這樣除非騎車的技術特別高超,否則就抓不穩車把,會從車子上掉下來。他們把這輛兩輪車冠以「自行車」的雅名,並於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讓觀眾大開眼界。

1869年,英國的雷諾看了法國的自行車之後,覺得車子太笨重了,開始琢磨如何把自行車做得輕巧一些。他採用鋼絲輻條來拉緊車圈作為車輪;同時,利用細鋼棒來製成車架,車子的前輪較大,後輪較小。從而使自行車自身的重量減小一些。從西夫拉克開始,一直到雷諾,他們製作的5種型式的自行車都與現代自行車的差別較大。

真正具有現代形式的自行車是在1874年誕生的。英國人羅松在這一年裡,別出心裁地在自行車上裝上了鏈條和鏈輪,用後輪的轉動來推動車子前進。但仍然是前輪大,後輪小,看起來不夠協調,不穩定。

1886年,英國的約翰.k.斯塔利,是一位機械工程師,從機械學,運動學的角度設計出了新的自行車樣式,為自行車裝上了前叉和車閘,前後輪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並用鋼管製成了菱形車架,還首次使用了橡膠的車輪。斯塔利不僅改進了自行車的結構,還改制了許多生產自行車部件用的機床,為自行車的大量生產利推廣應用開辟了寬闊的前景,因此他被後人稱為「自行車之父」。斯塔利所設計的自行車車型與今天自行車的樣子基本一致了。

1888年,愛爾蘭的獸醫鄧洛普,從醫治牛胃氣膨脹中得到啟示,他把家中花園里用來澆水的橡膠管粘成圓形,打足了氣,裝在自行車輪子上,前往參加騎自行車比賽,居然名列前茅,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充氣輪胎是自行車發展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創舉,它增加了自行車的彈性,不會因路面不平而震動;同時大大地提高了行車速度,增大了車輪與路面的摩擦力。這樣,就根本上改變了自行車的騎行性能,完善了自行車的使用功能。

同樣是1888年,英國考文垂市的約翰.k.斯塔利 生產出了第一輛現代自行車———「安全」自行車。其主要特點是採用菱形車架,使得車身有更高的剛度和強度,後輪用鏈條驅動,並通過前叉直接把握方向。

閱讀全文

與中國自行車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