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求 談談你對中國近代史上侵略和反侵略斗爭的認識
1500字啊,有點多了,我給你個提綱吧。按照這個提綱應該就比較好些了。
首先,中國版近代史上有哪些侵權略和反侵略斗爭呢?
先從侵略入手,從鴉片戰爭到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然後再從反侵略談談,中國近代總共發生了哪些反侵略斗爭?在把這些事情一一道來,再談一談歷史書上的評價。
接著,重頭戲來了,說一說認識。
1,中國近代為什麼會被侵略?
2,中國的反侵略斗爭結果怎樣,為何如此?
3,為何在黨的領導下,取得了勝利?
通過這些事例,我們應該明白些什麼?
說實話,直接給你一篇文章不是不可以,但是就近代史而言,這可以說是一部血淚史。在網上查一查,了解一下應該比我給你直接寫一篇要有意義多。(還有一個原因是我能上網的時間有限,晚上熄燈,筆記本電不夠)問題給你了,答案你去書上網上找找都應該比較好找到。
對了,這個中心思想就是,落後就要挨打,就要受到別人的欺凌。這個道理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將來都是如此。
㈡ 什麼是中國 我們今天談中國歷史,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今天的中國等同於所謂的歷史上的中國嗎 什麼
中國是一種文明、孕育在這個文明裡或者接受這個文明的、就叫中國。
遼朝契丹、不版是只對於權幾本書產生了認同。
而是接受了這種文明、行為上和中原人一般無二、雖然有個別差異、但思維的角度和方式變得一致了。
其實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就是大吃小。
盡管他們可以憑借快馬彎刀摧毀一個王朝、但由於他們人太少、反而是被中國這種氛圍包圍的。接受了我們這一文明的、會逐漸變得和我們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分不出彼此了。不接受的、會受到排擠。
正統正朔、是政治概念上的東西。
在宋朝以前、北方建立起來的政權一直是正統、像魏、晉這樣的。
宋朝由於偏安江南、面子上掛不住、開始拿三國時期的蜀做文章、才有了把南方政權當做正統的說法。
實際上文化繼承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今天的滿族、滿文化都沒有了、說滿族就只剩下象徵意義、沒有實際意義了。
㈢ 你對中國近代史有何認識
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是一部列強侵華的屈辱史,是一部人民堅決的抗爭史。中國近現代史是中國歷史中最跌宕起伏的一段,我們中國人民最不能忘記的一段歷史。 「落後就要挨打。」
回顧過去, 無論是鴉片戰爭還是日寇侵華,無一不在印證著:昔日的中國因為懦弱而受盡欺凌。雖然我們現在已經變得強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但卻不能輕易忘記這些災難深重的屈辱史。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資本主義列強對中國發動了五次大規模的武裝侵略。歷次外敵入侵均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外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因此我們要牢記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
而另一個方面,中國近現代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各階級、各階層聚攏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為中華民族的命運、前途英勇抗爭。有來自社會底層,也有來自清政府內部,有的是有組織的,有的是群眾自發的。像林則徐、關天培、左寶貴、丁汝昌等批愛國將領的涌現,正是他們領導廣大愛國士兵的拚死抗爭,使得帝國主義列強進攻中國的鋒芒屢屢受挫,在阻止中國殖民地化的斗爭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的抗英斗爭,這是中國農民自發的反抗外來侵略的第一次抗爭,顯示了農民階級反抗侵略,捍衛民族獨立的堅強決心和英雄氣概;太平天國運動則將舊式農民斗爭推到了最高峰。它不僅反封建,而且反對外敵入侵, 嚴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還有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它打亂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陰謀,雖然以失敗告終,但卻通過血的教訓,使中國人民認清了清政府已成了帝國主義走狗的事實。
在對中國近代史的學習過程中,使我深刻地明白了一個國家若沒有強大的國力是不可能立足於世界的。知史可以明得失,歷史雖然已是過去,但歷史的精神和寶貴的經驗教訓是我們必須深刻理解並銘記於心的
㈣ 西方不承認中國五千年歷史,以前只承認周朝,現在才承認商朝,為什麼呢
西方為何不承認中國五千年歷史,以前,只承認周朝,現在才承認商朝,為什麼?這就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一種表現,西方重細節,主張實證主義,一切靠證據說話,東方講究大概齊,差不多就行了。
㈤ 用歷史知識談中國傳統文化
當今社會,世人的心都比較浮躁,可以說沒有一個信仰,所以做事和做人都比較游離不定,沒有一個生活目標,在心中缺少一個行為道德標准。但是中華民族擁有5000年的歷史和文化,其中不乏很多值得後人借鑒的思想和文化。一旦能夠恰當地利用其中哲理,無論對於生活、工作還是學習都有裨益。宏揚國學文化,一直以來就是一個響亮的口號!但是如何真正地宏揚呢?我認為首先要學習這些東西,然後從其中尋覓「金子」,拋棄「沙子」。「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是人們很熟知的一句話。真正的鐵是用來做好器具的,而並非用在一個小小的釘子上。好男兒志在四方,應該有鴻鵠之志,不應該把自己僅定位在一個士兵的位置上。但是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我的父母是不希望我當兵的,感覺那樣太受苦,也沒什麼出息,我的前程是從學業中慢慢積累的。並且也靠這個求學經歷來描繪自己的人生畫卷。可是現如今,當今也是一件炙手可熱的事情,很多人都找人、拖關系地當兵。我身邊也不乏其人。據了解,家裡有關系的那些都混好了。而家裡本來就沒有軍隊或者公安部門關系者,混的就一般了。腳下之路千萬條,不管怎麼說,能出人頭地就是能耐,就能擁有幸福的生活。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個排比句言簡意賅短短15字包含了很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細細品讀。所謂博學,乃者,就好比我們新聞學中的咱家。當一個記者可不容易的。要知曉世間萬物之形態,涉獵三教九流之門道。因為生活本來就是一本大而厚的書你每走一頁,就等於上了一門課。比如到火車站買票也是學問啊。你要知道到那裡去買票,那裡是入口,進去後還要看你手中的票是什麼開頭的,是k還是t?是特快還是普快?你進站後該如何選擇候車室。包括上車和下車的一些手續。還有到站後哪裡是出口?我的經驗告訴我,跟著大部隊走!呵呵!隨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只要你是一個有心人,就會在各種場合下收獲到知識和學問的。天長日久,慢慢就成為習慣,這樣的學習是潛移默化的,最最好的教育,無論對於自己的知識體系還是道德修養都受益匪淺。審問之:此問非彼問。平時老師教育我們要勤學好問,固然有其道理。小弟從高中以來就深知其好處,在高中和一位英語老師還有語文老師交往深厚。正是我勤學好問之收獲。深受二位老師之喜愛。無論從學習上還是做人道理上都得到很多在課本上學習不到的東西。著實另人慶幸。在大學期間,更是發揮了此長處。在經貿與老師又打成一片,我的德行得到提升,視野也開闊甚廣!以至於現在的實習和工作都得益於此。但是有些時候,問要問到點子上。不能什麼都問,否則人家不屑與你交談。最好問到他關系的或者他感興趣的,以引起共鳴。這樣的交談才能順利,才能如涓涓溪流,綿延不絕。你才能獲取到更多的信息。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道理類似,就是要學會明辯事理,小心行事。勤於思考而又明辨是非,並且言行舉止要符合人們的道德習慣或者社會標准。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一貫是我的行為方針。人 有 「七情六慾」,「情」分成七個方面:喜、怒、哀、懼、愛(愛你不愛你這個愛)惡(討厭不討厭)欲(慾望,廣義的慾望),這叫七情。 有六個慾望,就叫色、聲、香、味、觸、法」,「無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終須累此身」。好一個七情六慾。世人皆需面對的,誰也別想游離於外。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會遇見你喜愛的人和厭惡的人。我的觀點是:和志同道合者多交往,深交往;和那些厭惡的人,也不能不交往,因為畢竟身在江湖,在面子上還是要說得過去的。比如我和傅哥屬於前者,和我們部門某位同人屬於後者。但是人的忍耐是有限的,把人逼到懸崖之處時,便會奮力殺出一條血路來。生活之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能體會到,別人是很難明白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都雲作者痴,誰知其中味!呵呵!但是體驗人生也是一筆財富。現在的痛苦是為以後奠定基礎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堅信我非池中之物,一旦蛟龍飛上天空,那麼就會有噴雲吐霧之武工,駕御四方之本領。人么,就是活一個奔頭,時刻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和理想,要不整天吃飯,睡覺。和pig有何不同? 談到政治:從小而學之。到如今才知道還有這個意思:正己而後正人。是我聯想到己所不欲,勿施欲人。打鐵要先自身硬。均可知否?咱們報紙上曾經報道某商場或者超市,其廁所處小便池上寫有「禁止使用和暫停使用」之標簽。咱們的記者把人家說得一無是處。諸如:給廣大顧客帶來不便,應該盡早解決之詞。當然了,揭露其弊端固然是好,以促進更好的改進,來方便顧客,營造一個良好的撒尿空間。但是那些記者的眼光只盯著別人的短處。對於自己家的事情便不聞不問。君且看看,咱們一樓的廁所內,和新聞報道上的如出一轍。那麼這個事情要誰來報道和揭露呢?難道是晚報或者都市報?呵呵!笑話!
有古之聖人說過:「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其實仔細想想就是那麼回事。現在的我就是處於憂患時期,一窮二白!身無分文,心憂天下!一個人在有慾望的時候,才會有生活的動力。才會知道拼搏和努力,人生才會有意義,才能體味到人間的冷暖。相反,當一個人物質生活過於安逸時,反會覺得空虛。從前在英語課本上學過一個富人不快樂,而窮人快樂的故事。呵呵!現在想起來覺得挺好玩的。我的理想無止境!要不沒有追求的了,就該去見如來佛祖了。呵呵!我們的老祖師 孔子孔老二曾經講過,人生三個步驟,少年「戒之在色」中年是「戒之在斗」「 晚年呢,戒之在得」。 言之有理,一語中地。前幾日,發生在身邊的事情真實讓人不寒而慄啊!兩個學生被強奸,而且被拍照,並且被揚言傳到網路上。兩個小夥子就在西三教租的房屋裡埋下了自己的「墳墓」。這豈不是少年貪色的後果!至於中年和老年的情況就不一而足了。我就是想說明一點,無論什麼時候辦事一定要適度。否則釀成大禍將無法彌補!甚至走上不歸路!可惜啊!
㈥ 談一談您對1840—1949年中國歷史的認識和看法,可以是某一個重大事件或者其他什麼都可以!
這個階段是從被侵來略到站起來的歷源史 。鴉片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
這些都是因為中國古代的落後的政治制度造成的 ,一些人總說什麼清政府腐敗啊 無能啊
我暈 , 要是沒有這種制度的束縛 政府還能成這樣 ? 所以歸根結底都是落後的制度造成的
,沒有跟上世界的潮流 ,沉迷於之乎者也間 陶醉在固紙考據上 。 反而倒退了 。
直到抗日的爆發到解放 , 中國才開始蘇醒了。 慢慢的成長到今天
㈦ 論述中國歷史上的反禮教斗爭
明朝的李贄,明末清初三先生,維新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土地革命等都屬於。
㈧ 談談中國的近代歷史~~
首先,我們承認,1840年以後的中國近代史是屈辱的歷史,我們不但喪失了大片領土,丟失了很多主權,民族遭遇了屈辱,人民承擔了苦難。這些我們都不否認,我們已經從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變成最貧窮落後的國度,我們從輝煌跌入了低谷,只有牢記這些,我們才能重新獲得前進的動力。
但是,我們也不必妄自菲薄,中華民族在面臨帝國主義侵略時,其實做得不錯。如果我們把眼光擴大到全世界,我們會發現,在面對帝國主義侵略時,除了日本,沒有哪個民族比我們做得更好。印第安人幾乎被滅種,整個非洲大陸全部淪為殖民地,沒有一個獨立國家,東亞、西亞、南亞也幾乎全部淪為西方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只有中國和土耳其勉強能維持保住獨立地位,而土耳其的國土面積縮小了一大半。
是什麼力量能讓中華民族面臨如此巨大的危機時仍能佇立不倒?是我們的文化和民族凝聚力。我們的文化5000年來從來沒有發生過中斷,我們的民族凝聚力從秦統一後不斷加強。滿清時期的封建官僚面對西方文化一律排斥,希望從故紙堆里尋找戰勝蠻夷的法寶,他們的昏聵無知曾讓我們一遍遍地扼腕嘆息,但是我們是否想到過,這其實是他們希望從我們過往的文化中汲取力量的一種表現?向外學習西方先進文化,和向內審視我們的過往文化,實際上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都是為了民族的延續,文化的復興。
整個中國近代史,就是個不斷尋找出路的歷史,我們一次次的被撞得頭破血流,但是我們仍然能不停地尋找,從未放棄民族復興的信心,這算是我們的屈辱嗎?不,這恰恰證明了我們民族內心的強大。我們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我們的先人在那樣風雨飄搖的時代也沒有忘記這一點,不管他們當時努力的方向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我們都無法否認他們的努力。
現在接力棒已經交到我們的手上,我們能否完成我們先人的夢想?我們能否讓我們的國家重新成為最強大的國家?我們能否讓我們的文化發揚光大?我們能否讓我們的文明重新走向輝煌?希望在幾百年後,我們的子孫能指著我們遠去的背影說:看,那些人是我們的祖先,我們為他們的努力而驕傲。
㈨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大的思想論戰
20世紀前後,中國近代歷史上發生了三次大的思想論戰。具體介紹如下:
一、維新派與封建頑固勢力的論戰(19世紀末)
19世紀70年代以後,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加劇了對中國的侵略。各國還紛紛在中國強占「租界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發展資本主義積極奔走呼號,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以飽滿的熱情宣傳維新思想,同以榮祿、李鴻章和徐桐為代表的封建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
1898年維新派與頑固勢力的論戰內容有:要不要變法,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要不要提倡西學,改變教育制度。
作為新的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第一次給封建頑固派以異常沉重的打擊,猛烈抨擊了封建的舊制度、舊思想和舊文化,廣泛傳播了西方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學說和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等進步主張,形成了近代以來中國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保皇派與革命派的論戰(1905—1907年)
20世紀初,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清政府變成了「洋人的朝庭」,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已經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
當時流亡海外的康有為、梁啟超等為清政府的假立憲所迷惑,繼續鼓吹改良,抵制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對革命派進行了惡毒攻擊,這種倒行逆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以孫中山、章炳麟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有力還擊。
革命派與保皇派的論戰內容有:要不要用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實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變封建土地剝削制度。
通過論戰,資產階級革命派徹底揭穿了改良派企圖通過改良來遏製革命的真面目,辯明了革命道理,受到了普遍的擁護,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形成了近代以來中國的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三、新文化運動(1915—1917年)
辛亥革命失敗後,北洋軍閥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在思想領域里掀起了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受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出現了「短暫的春天」資產階級隊伍一度壯大起來。
為了啟迪廣大人民的覺悟,以陳獨秀、李大釗、魯迅和胡適為代表的激進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以《新青年》為陸地,在思想文化領域里同封建勢力展開了十分激烈的斗爭。
新文化運動內容有: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里的一次偉大戰斗,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給封建勢力以沉重的打擊,喚醒了中國人民尤其是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形成了近代以來中國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9)反談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從根本上改造中國社會的呼聲日益高漲。這引起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的反對。
1919年7月,胡適在《每周評論》31期上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他主張「少談些主義」,是反對宣傳馬克思主義,否認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革命的指導作用。胡適主張「多研究些問題」,是反對「根本解決」中國的社會問題。
李大釗在《每周評論》35期上發表《再論問題與主義》,指出問題與主義是不可分割的關系。他針對胡適反對「根本解決」的觀點,指出「必須有一個根本的解決,才有把一個一個的具體問題都解決了的希望」。
「問題與主義之爭」標志著新文化運動中統一戰線的內部馬克思主義與改良主義的公開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