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人民群眾改變世界歷史的案例

人民群眾改變世界歷史的案例

發布時間:2021-03-15 14:05:46

㈠ 17世紀發生了哪些改變世界和中國歷史的大事

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
三月:李自成攻入京師,明崇禎帝上吊自殺,明朝滅亡。
四月:清軍在吳三桂的帶引下大舉入關,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農民軍。
五月: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改元「弘光」。南明開始。
九月:清朝遷都京師。
1645年(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南明隆武元年)
一月:清軍攻佔西安,李自成南遁湖廣。
五月:清軍攻佔南京,不久俘虜朱由崧。
六月:清廷相繼頒布「剃發令」和「易服令」。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建元「隆武」。
六月—八月:江陰、嘉定等地人民舉行抗清起義,均遭清軍屠殺,史稱「江陰八十一日」和「嘉定三屠」。
1646年(清順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
六月:清軍攻佔浙江,攻滅魯王監國。
八月:清軍攻佔福建,南明隆武帝朱聿鍵被殺。
十月:桂王朱由榔監國於肇慶,不久稱帝,改元「永曆」。
十二月:清軍攻佔四川,大西王張獻忠在鳳凰山被殺。清軍攻陷廣州,殺紹武帝朱聿鐭。 1648年(清順治五年,南明永曆二年)
郝搖旗、李過與何騰蛟、瞿式耜的軍隊,連續大敗清兵於岳州、全州,收復了衡陽、長沙等地。這時,在廣東、四川等地的農民軍也起來響應。已經投降了清朝的明將領,如江西金聲桓和廣東李成棟等人又背叛了清朝。
在清軍的後方,榆園軍、呂梁山的起義軍和關中農民軍都發動廣泛的攻勢,曾經參加過農民起義的陝甘回民也在米喇印、丁國棟領導下舉行了反清起義。南明出現第一次抗清的高潮。 1649年(清順治六年,南明永曆三年)
一月:清軍攻佔湖南,何騰蛟在湘潭遇害。
1650年(清順治七年,南明永曆四年)
李來亨、郝搖旗等人組成「夔東十三家」軍抗清。
十一月:清軍再度攻佔廣州,大肆屠殺。
清軍佔領桂林,瞿式耜在桂林遇害。
1652年(清順治九年,南明永曆六年)
李定國率軍東出廣西,下桂林,反攻湖南,南入廣東。清敬謹王尼堪被殺,定南王孔有德自焚。 劉文秀出兵四川,大敗吳三桂,克復了川南各州縣,並與夔東十三家軍取得了聯系。 活動在東南沿海一帶的張煌言、張名振等人率領的抗清隊伍在此時也開始反攻,並接受永曆皇帝賜給的封號,形成了第二次抗清的高潮。
冬,南明永曆皇帝在孫可望的協助下遷都貴州安龍。
1654年(清順治十一年,南明永曆八年)
三月:孫可望製造「十八先生之獄」,李定國和孫可望關系惡化。
1656年(清順治十三年,南明永曆十年)
孫可望大舉進攻李定國,失敗後降清。
1659年(清順治十六年,南明永曆十三年)
一月:吳三桂率清兵攻佔雲南,永曆帝朱由榔流亡緬甸。
李定國在磨盤山被吳三桂擊敗。
七月:鄭成功、張煌言北伐,直逼南京,後為清軍所敗。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南明永曆十五年)
八月:清軍攻入緬甸,朱由榔被俘。
十二月:鄭成功收復台灣。
1662年(清康熙元年,南明永曆十六年)
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在昆明遇害,李定國、鄭成功相繼去世。南明在中國大陸的政權宣告結束。 1664年(清康熙三年,南明永曆十八年)
「夔東十三家」為清軍攻滅。
清軍攻佔舟山等沿海島嶼,張煌言遇害。
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南明永曆二十八年)
台灣鄭經大舉進攻福建,後為清軍擊退。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南明永曆三十七年) 清軍攻佔台灣,南明勢力覆滅。清王朝完全確立了在中國的統治。
政治制度方面
17世紀,改變世界最大的事情,是1640年英國暴發了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從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新議會的事件開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結束,以新貴族階級為代表推翻封建統治建立起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革命。因此,1640年,被確定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全世界的歷史,發生了轉折。從此,整個世界的社會制度開始發生了根本改變,資本主義終將要代替封建主義。
1644年滿清入關,是大事。這,改變了中國什麼呢?漢族人的皇帝,換了以滿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政權清朝的皇帝,算是改變。少數民族,對於中華民族的發展,有積極推動作用。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大家庭。但,皇帝倒是換了,皇帝也還是皇帝。封建社會的內部矛盾被掩蓋了、緩解了,封建制度在中國又延長了二百多年(明朝後期,中國已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而且,後來的滿清政權更加腐敗,屈辱於外國帝國主義列強,置中華民族於水深火熱之中。

數學與科技
概述
16、17世紀的歐洲,漫長的中世紀已經結束,文藝復興帶來了人們的覺醒,束縛人們思想自由發展的煩瑣哲學和神學的教條權威逐步被摧毀了。封建社會開始解體,代之而起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大大解放。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繁榮和向機器生產的過渡,促使技術科學和數學急速發展。
例如在航海方面,為了確定船隻的位置,要求更加精密的天文觀測。軍事方面,彈道學成為研究的中心課題。准確時計的製造,運河的開鑿,堤壩的修築,行星的橢圓軌道理論等等,也都需要很多復雜的計算。古希臘以來的初等數學,已漸漸不能滿足當時的需要了。
天文
在科學史上,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重大的事件,向數學提出新的課題。首先是哥白尼提出地動說,使神學的重要理論支柱的地心說發生了根本的動搖。他的弟子雷蒂庫斯見到當時天文觀測日益精密,推算詳細的三角函數表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於是開始製作每隔10"的正弦、正切及正割表。當時全憑手算,雷蒂庫斯和他的助手勤奮工作達12年之久,直到死後才由他的弟子奧托完成。
16世紀下半葉,丹麥天文學家第谷進行了大量精密的天文觀測,在這個基礎上,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總結出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導致後來牛頓萬有引力的發現。 開普勒的《酒桶的新立體幾何》將酒桶看作由無數的圓薄片累積而成,從而求出其體積。這是積分學的前驅工作。
古典高等數學時期
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主張自然科學研究必須進行系統的觀察與實驗,充分利用數學工具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這些觀點對科學(特別是物理和數學)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他的學生卡瓦列里創立了「不可分原理」。依靠這個原理他解決了許多現在可以用更嚴格的積分法解決的問題。「不可分」的思想萌芽於1620年,深受開普勒和伽利略的影響,是希臘歐多克索斯的窮竭法到牛頓、萊布尼茨微積分的過渡。 16世紀的義大利,在代數方程論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塔塔利亞、卡爾達諾、費拉里、邦貝利等人相繼發現和改進三次、四次方程的普遍解法,並第一次使用了虛數。這是自希臘丟番圖以來代數上的最大突破。法國的韋達集前人之大成,創設大量代數符號,用字母代表未知數,改良計算方法,使代數學大為改觀。
在數字計算方面,斯蒂文系統地闡述和使用了小數,接著納皮爾創制了對數,大大加快了計算速度。以後帕斯卡發明了加法機,萊布尼茨發明了乘法機,雖然未臻於實用,但開辟了機械計算的新途徑。 17世紀初,初等數學的主要科目(算術、代數、幾何、三角)已基本形成,但數學的發展正是方興未艾,它以加速的步伐邁入數學史的下一個階段:變數數學時期這一時期和前一時期(常稱為初等數學時期)的區別在於前一時期主要是用靜止的方法研究客觀世界的個別要素,而這一時期是用運動的觀點探索事物變化和發展的過程。
變數數學以解析幾何的建立為起點,接著是微積分學的勃興。這一時期還出現了概率論和射影幾何等新的領域。但似乎都被微積分的強大光輝掩蓋了。分析學以洶涌澎湃之勢向前發展,到18世紀達到了空前燦爛的程度,其內容的豐富,應用之廣泛,使人目不暇接。
這一時期所建立的數學,大體上相當於現今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習內容。為了與中學階段的初等數學相區別有時也叫古典高等數學,這一時期也相應叫做古典高等數學時期。
幾何
解析幾何的產生,一般以笛卡兒《幾何學》的出版為標志。這本書的內容不僅僅是幾何,也有很多代數的問題。它和現在的解析幾何教科書有很大的差距,其中甚至看不到「笛卡兒坐標系」。但可貴的是它引入了革命性的思想,為開辟數學的新園地作出了貢獻。
《幾何學》的主要功績,可以歸結為三點:把過去對立著的兩個研究對象「形」和「數」統一起來,引入了變數,用代數方法去解決古典的幾何問題;最後拋棄了希臘人的齊性限制;改進了代數符號。 法國數學家費馬也分享著解析幾何創立的榮譽,他的發現在時間上可能早於笛卡兒,不過發表很晚。他是一個業余數學家,在數論、概率論、光學等方面均有重要貢獻。他已得到微積分的要旨,曾提出求函數極大極小的方法。他建立了很多數論定理,其中「費馬大定理」最有名,不過只是一個猜想,至今仍未得到證明。
對概率論的興趣,本來是由保險事業的發展而產生的,但促使數學家去思考一些特殊的概率問題卻來自賭博者的請求。費馬、帕斯卡、惠更斯是概率論的早期創立者,以後經過18、19世紀拉普拉斯、泊松等人的研究,概率論成為應用廣泛的龐大數學分支。
和解析幾何同時,17世紀在幾何領域內還發生了另一場重大的變革,這就是射影幾何的建立。決定性的進步是德扎格和帕斯卡的工作。前者引入了無窮遠點、無窮遠線,討論了極點與極線、透射、透視等問題,他所發現的「德扎格定理」是全部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 帕斯卡1640年發表的《圓錐曲線論》,是自阿波羅尼奧斯以來圓錐曲線論的最大進步。可是當時的數學家大多致力於分析學的研究,射影幾何沒有受到重視,直到18世紀末才重新引起人們的注意。
微積分的發明
17世紀是一個創作豐富的時期,而最輝煌的成就是微積分的發明。它的出現是整個數學史也是整個人類歷史的一件大事。它從生產技術和理論科學的需要中產生,同時又回過頭來深刻地影響著生產技術和自然科學的發展。微積分對於今天的科技工作者來說,已經象布帛菽粟一樣,須臾不可離了。
微積分是經過了長時間的醞釀才產生的。積分的思想,早在阿基米德時代已經萌芽,16、17世紀之交,開普勒、卡瓦列里、費馬、沃利斯特別是巴羅等人作了許多准備工作。作為微分學中心問題的切線問題的探討,卻是比較晚的事,因而微分學的起點遠遠落在積分學之後。
17世紀的著名數學家(主要是法國)如費馬、笛卡兒、羅貝瓦爾、德扎格等人都曾捲入「切線問題」的論戰中。笛卡兒和費馬認為切線是當兩個交點重合時的割線。而羅貝瓦爾則從運動的角度出發,將切線看作描畫這曲線的運動在這點的方向,這觀點至今在力學上還有實際意義。
牛頓、萊布尼茨的最大功勞是將兩個貌似不相關的問題聯系起來,一個是切線問題(微分學的中心問題),一個是求積問題(積分學的中心問題),建立起兩者之間的橋梁,用微積分基本定理或者「牛頓—萊布尼茨公式」表達出來。 在牛頓1665年5月20日(格里歷31日)手寫的一頁文件中,有微積分的最早記載,但他的工作長久沒有人知道,直到1687年才用幾何的形式摘記在他的名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牛頓建立微積分主要從運動學的觀點出發,而萊布尼茨則是從幾何學的角度去考慮。特別和巴羅的「微分三角形」有密切關系。
萊布尼茨第一篇微分學的文章1684年在《學藝》上發表,第一篇積分學的文章1686年在同一雜志發表。他所創設的符號遠優於牛頓,故為後世所沿用。它的理論很快就得到洛必達、伯努利家族和歐拉等人的繼承和發揚光大,到18世紀進入了一個豐收的時期。
任何一項重大發明,都不可能一開始便完整無瑕。17世紀的微積分帶有嚴重的邏輯困難,以致受到多方面的非議。它的基礎是極限論,而牛頓、萊布尼茨的極限觀念是十分模糊的。究竟極限是什麼,無窮小是什麼,這在當時是帶有根本性質的難題。盡管如此,微積分在實踐方面的勝利,足以令人信服。大多數數學家暫時擱下邏輯基礎不顧,勇往直前地去開拓這個新的園地。
數學發展特點
17世紀數學發展的特點,可以概括如下。
產生了幾個影響很大的新領域,如解析幾何、微積分、概率論、射影幾何等。每一個領域都使古希臘人的成就相形見絀。
代數化的趨勢,希臘數學的主體是幾何學,代數的問題往往也要用幾何方法去論證。17世紀的代數學比幾何學佔有更重要的位置,它沖破希臘人的框框,進一步向符號代數轉化,幾何問題常常反過來用代數方法去解決。
出現了大量新概念,如無理數、虛數、瞬時變化率、導數、積分等等,都不是經驗事實的直接反映,而是由數學理論進一步抽象所產生。
數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的聯系更加緊密,實驗科學(從伽利略開始)的興起,促進數學的發展,而數學的成果又滲透到其他科學部門中去。許多數學家,如牛頓、萊布尼茨、笛卡兒、費馬等,本身也都是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或哲學家。
數學知識廣泛交流傳播,希臘時代只有少數人在研究數學,直到16世紀,情況並無多大改變。17世紀研究人員大增,學術團體(學會或學院)相繼成立,加上印刷業的興旺發達,數學知識得到普遍的推廣和應用。
總的來說,17世紀是許多新興科目的始創階段,而18世紀是充實和發揚階段,19世紀是回顧、推廣和改革階段,並以嶄新的姿態進入下一個世紀。

㈡ 求《改變自已,改變世界》的名人事例

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㈢ 跪求小人物改變世界歷史的例子

17歲普林西普將斐迪南夫婦射殺,這一事件是薩拉熱窩事件,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㈣ 為什麼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例子

第一,人民群眾是物質生活的創造者。整個社會所需的衣食、生產用品都是由回人民群眾所提供答的。

第二,人民群眾也是精神生活的創造者。在浩浩湯湯的歷史進程中,人民群眾的偉大智慧和源源不絕的創新思維為社會提供了用之不絕的精神財富。

第三,人民群眾還是社會變革中的中堅力量,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人類歷經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或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演變過程,每一次變革都是廣大的人民群眾進行的革命斗爭。

正因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創造者,推動了社會進步,因此人民群眾才在社會變革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自然人民群眾也就是歷史的創造者。

擴展材料

恩格斯曾經說過:「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決定歷史發展的是『行動著的群眾』。」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人民群眾從質上看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看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人民群眾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㈤ 求幾個關於「先改變自己,才能改變世界」的名人的事例

陶淵明飽讀詩詞,熟稔書經。為的是榜上有名,光宗耀祖,達官顯貴。但當他發現他的傲骨不能使他為五斗米這要時,他毅然決然的掛印辭官,歸隱田園,與菊為鄰。雖然仕途不復,但他高潔的志向卻被歷史所賞識,為後人所銘記。當御用文人李白呼喚自己放養於青崖間的白鹿,騎訪名山時,他改變了自己。無法一展鴻鵠之志,只得改變自己的志向,寄情於山水間,縱覽名山大川。雖然未能圓自己的經天緯地之夢,但卻造就了半個詩歌的盛唐,為後人所傳頌。他們改變自己,不經意間也改變了時代,雖不被當時之人欽慕,但卻被後人所銘記,在歷史的蒼穹中閃閃發光。
魯迅先生看到人們在病痛的折磨下而含恨離世,他想如果能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醫治病人,也許人民的生活會好起來。於是他不辭辛苦飄洋去往日本學醫。他很努力,只希望早日學成,回國去搶救那些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但自從他在課上看到紀錄片中中國人目睹自己的同胞受到侵略者迫害而毫無反應地令人吃驚的一幕時,他改變了他的認識。他不再熱衷於學醫,而是拿起鋒利的毛筆與侵略者做抗掙。「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魯迅抱著這種想法從仙台回到祖國,立志於改變人們的思想,讓人民覺醒!他棄醫從文,先改變了自己,然後用自己的筆喚醒了無數的中國人。進而改變了整個國家。

㈥ 求能證明「改變世界。從身邊開始」的例子。(個人影響周圍人)

我說一個,不過不是我影響別人,而是別人影響我。我們寢室有個人,他很愛笑,性格也很開朗,他說話的語氣、方式我很喜歡。有時候我就會不由自主的模仿他說話的語氣、方式。這是

㈦ 發生在1640年改變世界歷史的事

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開議會)-1688年光榮革命 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階級矛盾激化。 任務: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發展英國式資本主義。 領導階級: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雙方代表人物:克倫威爾、查理一世 革命主力:農民、手工業者與城市貧民。 當眾處決查理一世 結果:1689年的《權利法案》使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編輯本段]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 (1)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克倫威爾 (2)革命戰爭階段 ①革命開始於1640-1642年議會斗爭,資產階級、新貴族控制下的下議會要求限制王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②1642-1649內戰期間。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在納西比戰役,馬斯頓荒原戰役中擊潰王黨軍。 ③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死,後來,英國成立了共和國。 (3)1660年,斯圖亞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復辟。 (4)1688年,支持議會的輝格黨人與部分托利黨人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時任荷蘭奧蘭治執政的女婿威廉(後來的瑪麗三世和威廉三世)回國執政,發動宮廷政變,推翻斯圖亞特王朝封建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新貴族的統治,史稱「光榮革命」。 (5)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標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確立

㈧ 請舉一個典型案例分析說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原理是: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英雄人物和革命領袖也會產生重大影響,但他們的作用都離不開人民的支持,離不開人民生產和生活的實踐活動。


(8)人民群眾改變世界歷史的案例擴展閱讀:

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人民立場是我們的根本立場。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力量源泉,社會的發展是人民的需要。沒有人民的需要,沒有為了人民需要的奮斗,就沒有社會的發展進步。

中國歷史上的那些王朝,大多是因為站在人民群眾的對立面而覆滅的。先進的中國共產黨人,把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作為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帶領中國人民迎來光明、走進新時代。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

㈨ 為什麼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用實例證明

【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首先,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人民群眾的最穩定的主體始終是從事物質生產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
【二】人民群眾的主體在社會歷史的進展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作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在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過程中,人民群眾是順應生產力發展的社會力量,是具有變革舊的生產關系與願望的社會力量,是主張變革舊的社會制度和舊的思想觀念的社會力量。烏克蘭全國所發生的一系列抗議和政治事件正說明了這點,說明了人民群眾是歷史變革的決定力量。
【三】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生產關系的變革,社會制度的更替,最終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但卻不會隨生產力的發展自發的實現和完成,而必須藉助人民群眾的力量。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的要求改進生產關系。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力軍,只有人民群眾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這是一條永恆的規律。運用上述馬克思觀點,就可以對烏克蘭全國所發生的一系列抗議和政治事件進行合理全面的解釋,正是由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烏克蘭的第一次重選不得不被逼取消,而第二次重選不得不進行,在人們群眾面前,個人根本就起不了作用,在人民群眾面前,國家最高執法機關也別無他法,因為,人民群眾決定著自己的命運,人民 群眾決定著歷史的未來。
案例 :橙色革命
橙色革命(烏克蘭語:Помаранчева революція,又譯栗子花革命)是指2004年至2005年圍繞2004年烏克蘭總統大選過程中由於嚴重貪污、影響選民和直接進行選舉舞弊所導致的在烏克蘭全國所發生的一系列抗議和政治事件。
在2004年10月31日的烏克蘭總統大選中由於沒有任何選手達到法律規定的50%的多數,因此在同年11月21日在得票最多的兩名選手維克托·尤先科和維克托·亞努科維奇之間舉行重選。但是眾多烏克蘭國內外觀察員報道說官方宣布的亞努科維奇獲勝的結果是舞弊導致的,同時這也是公眾普遍感覺到的。這個選舉舞弊導致了這場抗議。
尤先科的選舉活動中使用橙色作為其代表色,因此這場運動使用橙色作為抗議的顏色。這個運動的標志是橙絲帶和一面書有Так! Ющенко!(「對!尤先科!」)的旗。選舉結果被公布後上百萬抗議者聚集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市中心,尤先科的支持者建立了一個24小時不斷被占據的帳篷城,同時在烏克蘭全國爆發了一系列由反對派組織的抗議、靜坐、大罷工等事件。
迫於這些抗議運動烏克蘭最高法院宣布這次重選的結果無效,並規定在同年12月26日重復重選。這次第二次重選受到嚴厲的觀察。烏克蘭國內和國際的觀察員均確認這次第二次重選基本上沒有任何問題。尤先科在這次重選中明顯以52%的結果獲勝。亞努科維奇獲44%。2005年1月23日尤先科入職,標志著橙色革命的最終勝利。

㈩ 毛澤東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鄧小平同志指出:「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1)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版革的決定力量(權主力軍)。
(2)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與人民群眾改變世界歷史的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