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想知道中國插圖藝術歷史演變
古人著書立說,重視圖的作用。圖書,在古代就是圖籍與書籍的合稱。「左圖右書」、「左圖右史」、「文不足以圖補之,圖不足以文敘之」,圖文並茂,相輔相成,是中國書的一個優良傳統。
中國歷代刻印的書籍汗牛充棟,浩如煙海,其中不少附有精美的插圖,這不僅是一份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也是研究古代政治、文化、民俗等的生動材料。由於這些圖都是通過雕版印刷的方式取得的繪畫作品復製品,所以都是版畫,也稱木刻畫。
一、中國古籍插圖的起源
一般來說,書中有圖是與書同時出現的。《周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這雖然是傳說,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圖畫與書的密切關系。現存最古老的文獻載體——商代的甲骨文,上有獅、虎等形象。這些圖是用刀刻在龜甲和獸骨一類天然材質的「版」上,應該說後世版刻插圖的技法,已經萌芽於其中了。
中國的古書,以其生產形式而言,大致可以劃分為寫本書和印本書兩個時代。在漢代以前,人們將書抄寫在竹簡、木牘等天然載體或縑帛等絲織品上。《漢書·數術略》著錄耿昌《月行帛圖》二百三十卷;《兵書略》兵家總記五十三家,有圖四十三卷。1942年,湖南長沙戰國楚墓中出土一件帛畫,上繪彩色圖像及類似金文的說明文字,四周繪十二神像,象徵十二個月,則是我國帛書插圖中的較早遺存。
漢代,紙經過蔡倫的改良,既利於書寫,也利於繪圖,插圖本書籍大為增加。《隋書·經籍志》著錄有《周官禮圖》十四卷、梁《郊祀圖》二卷、《三禮圖》九卷、《爾雅圖》十卷等,可見古籍插圖應用范圍之廣,數量之多。可惜的是,由於年湮代遠,圖籍散失,這些圖今人已不能見到了。當然,這些圖都是手繪的,和後世的版刻插圖尚有區別。但在構圖手法、方式上,當有啟迪作用。因此,談版刻插圖,不能不先提到這些手繪圖畫。
所謂版刻插圖,就是指用雕版印刷的方式取得的畫稿復本。雕版印刷術也稱整版印刷術,即指將文字或圖畫反刻在一整塊木板或其他材質的版上,然後在版上加墨刷印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大批取得插圖畫稿復本。由於古代書版以梨、棗木為主,故這些插圖,都是版畫,也稱為木刻畫。
將手繪插圖轉為木刻畫,有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其中有兩種藝術形式和技術方法很值得重視。
其一是製造印章的技術。早在戰國時期,印章的使用就很常見了。以後,出現了面積很大的印章。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卷十七載:「古之入山者,皆佩黃神越章之印。其廣四寸,其字一百二十。」這已經與後世所用的書版,在大小上不差多少了。
印章中的「肖形印」,即在印章上刻有各種藝術圖形,而不是簡單的文字,對版刻插圖的出現有更直接的意義。民國張應文在《清秘藏》一文中提到,漢印有「禽鳥、龍虎、雙螭、芝草」等形。黃賓虹先生在《龍鳳印談》中也說:「今所見往往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刻於私印姓名上下四旁,雕鏤工緻。」敦煌發現有不少唐代的「千佛像」,即將佛像刻於印章上,再在紙頁上捺印出一排排小佛像。實際上這類「千佛像」如果不是捺印,而是通過覆紙刷墨印成,就是後世的版畫,因此論者多以為,這種模印小佛像不僅標志著由印章到雕版的過渡形態,也是版刻插圖的起源。
其二,在漢代墓穴壁面或楣楹碑闕上,發現有大量裝飾性圖案,即人們常說的畫像石、畫像磚。這些圖畫內容豐富,構圖完整,結構嚴謹,在手法上採用半浮雕或陰線淺刻、陽線鏤刻,與木刻畫技法相通。魯迅先生就說:「惟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唐人線畫流動如生,倘取入木刻,或可另闢一境界。」它和印章一樣,同屬版刻插圖藝術的姻親。
當然,不管印章、漢畫像石、畫像磚與版刻插圖藝術的血緣如何相近,畢竟還是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版刻插圖的真正出現,還有待於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因此,以上所述也只能說是中國古籍版刻插圖藝術的「溯源」。
二、雕版印刷術和版刻插圖的出現——唐
中國雕版印刷術發明於何時,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尚無定論。但一般以為,它在唐代已經產生,並相對廣泛地應用於圖籍印刷,則是沒有疑問的。如朱翌的《猶學寮雜記》中說:「雕版文字,唐以前無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王應麟在《困學記聞·經說篇》中引《國史藝文志》也說「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多術數書、小學。」話說得很明確,雕版印刷術首先是在唐代四川興起的。
雕版印刷術發明之後,最先應用於佛教經籍插圖的刊刻。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法師,就曾雕印佛像普惠四方。唐末馮贄《雲仙散錄》卷上引《僧園逸錄》說:「玄奘以回鋒紙印普賢像,施於四方,每歲五馱無余。」可見其數量是不少的。
現存最古老的版刻插圖藝術品,為1953年在成都市東門外望江樓附近唐墓中出土的《陀羅尼經咒》。此件約一尺見方,發現於墓主臂上所戴銀鐲內,上刻古梵文經咒,四周和中央均印有小佛像。據考,此件當刊行於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之後。從版式上看,周遭佛像,尚保存有捺印形式,從中不難看出捺印法對版刻藝術的影響。
唐代版畫遺存中,另一件更為重要的作品,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刊印的《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扉頁畫。此件為一個長約十六尺的卷子,由六頁紙粘綴而成,卷端繪《祗樹給孤獨園》圖,全圖紋飾華麗,布局穩妥,線條運用纖柔中見勁挺,是雕版技藝已臻成熟的佳作。卷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為二親敬造普施」刊記,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確切刊印日期題記的版刻插圖藝術品和佛教版畫名作。中國以版刻形式為圖書印製插圖,比歐洲早了至少五百多年,此圖就是我國早期版刻插圖中最負盛名的傑作。
查啟森先生在《介紹有關書史研究的新發現與新觀點》一文中說,1980年前後,《全國善本書總目》巡迴檢查組在陝西調查時,「聽說」前幾年修建水庫,從一唐墓中出土一紙雕版經咒,四周為迴文咒語,中間為彩色佛像。查先生認為,假如此事屬實,則此件即為現存最古老的套色彩印佛教版畫。鄭如斯、肖東發先生編著的《中國書史》,也提及此事。可惜的是,諸先生所述,皆語焉不詳。查先生提及此事,用了「最近有傳聞」一語,態度之謹慎與不確定不言自明。筆者查閱近年來考古發掘報告,亦未見真實,故只得存疑。何況,此件中的佛像是彩色套印還是手繪?在雕版印刷術的初起階段單色印刷尚有不少技術問題有待解決的情況下,能否同時出現套印法,從而生產出彩色插圖作品?這符合不符合事物循序漸進、由簡入繁的規律?在沒有見到實物之前,實在難下斷語。
唐初諸帝,多採取儒、佛、道三教並重的政策,佛教發展很快。女皇帝武則天改唐為周,借用《大雲經》為女主受命於天的符讖,聲稱她的「龍興」本是佛的預言,更是大興佛教。當時造像建寺,遍於國中;士民刊施經卷,蔚為風氣。由此而言,當時佛教版畫的鋟梓,數量必多。只不過因為年湮代遠,唐代印品少有留傳於今日者。加之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下詔滅佛,經卷刻版,皆付劫灰,傳留至今的佛教版刻插圖,才如吉光片羽,難尋難覓。但根據文獻記載和現存實物看,初步可以肯定,中國雕版印刷術發明之後,首先在佛教經籍的印製中得到最廣泛的應用,佛教題材作品,也成為中國版刻插圖藝術史上最早出現的品類。
三、承先啟後的五代、宋、元插圖
繼唐而起的五代,是中國歷史上大動盪、大分裂、大混亂的時代,也是藝術史上的一個相對衰敗期。但唐代開創的版刻插圖藝術,卻在動亂中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五代遺存的版刻插圖作品,題材仍只有佛教一種,數量亦如鳳毛麟角,但和唐代相比,還是多一些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大聖毗沙門天王像》和《大慈大悲救苦觀世音菩薩像》。二圖皆刊印於後晉開運四年(公元947年),後者題記有「歸義軍節度史檢校太傅曹元忠造」字樣,下有刻工雷延美署名,是現存最早一幅刊刻時間、地點、刊施人、刻工姓名一應俱全的版刻插圖作品;前者則為現存最早的一幅版刻插圖觀音像,說明雖然都是佛教藝術品,但在題材選擇上,遠比唐代要豐富得多。
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經過南征北討、削平群雄,國家復歸統一。宋朝重視文治,雕版印刷術全面發展,版刻插圖藝術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宋代版刻插圖藝術遺存,仍以佛教內容版圖為主。其中如宋太宗時刊《御制秘藏詮》插圖四幅,是現存最古老的山水畫版畫;雍熙年間刊《彌勒佛像》、《文殊菩薩像》等四圖(現存日本),皆是精品;《大隨求陀羅尼曼荼羅》、《大隨求陀羅尼咒經》等,也是舉世聞名的遺珍。他如南宋臨安刊行的《文殊指南圖贊》,圖版置版面上方,是現存最早的大型佛教插圖組畫,也可以說是傳世歷史最為悠久的連環畫作品。南宋建安余氏勤有堂刊本《列女傳》,更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作品。徐康《前塵夢影錄》就評論說:「綉像書籍以來,以宋刊《列女傳》為最精。」本書上圖下文,版式與《文殊指南圖贊》相類。
與宋對峙的遼、金、西夏,都是我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它們在版刻插圖這一藝術領域,同樣取得了驕人的成就。如遼國都城燕京,就是北方佛教版刻插圖藝術的一個重要創作地點。1974年7月,在山西省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內,發現了大批遼代佛教經卷刻本,其中所附插圖十餘幅,幅幅都是精品。金朝刻大藏經《趙城藏》(又稱《金藏》)扉畫,雕版嚴整有力,深沉渾厚,背景簡潔明快,人物個性鮮明,是佛教版刻插圖中不多見的佳構。
從上文所述,不難看出五代、宋及遼、金的版刻插圖,無論在雕鐫技藝、雕工隊伍、繪制地域,還是在表現內容和手法上,進步都是明顯的,為版刻插圖藝術在以後的大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元代,也是我國雕版印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代,元刊書籍插圖比兩宋不但毫不遜色,而且又有進步。就宗教版圖而言,元代完成的《磧砂藏》,扉畫嚴整工麗,遠出宋刊之上。更重要的是,中國不少品種的書籍插圖,是在元代才開始出現的。如元刊《西廂記》是現存最早的戲曲插圖,《全相平話五種》是最早的平話刊本插圖,《事文廣記》為類書有圖之始,這都是版刻插圖藝術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因此,宋元是中國版刻插圖藝術史上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代。
四、璀璨奪目的明代插圖
明朝,中國圖書出版業全面發展,刻家林立,坊肆蜂起,版刻插圖藝術也隨之進入了興旺發達的黃金時代。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百花齊放,空前繁榮,是明代版刻插圖的第一個特點。經過唐、宋、元幾個朝代的探索,到明代,版刻插圖藝術不僅在製作地域上空前擴大,而且逐漸形成了建安、金陵、新安三大藝術流派,其他如武林、蘇州、吳興等地的版刻插圖,亦各具特色,環繞在三大流派周圍,如群星拱月,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各流派、地區版圖爭妍斗艷,而又互相交流、促進,為中國版刻藝術向更廣闊的天地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形式多樣,各擅勝場,是明代版刻插圖藝術的第二個特點。這主要表現在插圖形式除宋、元的單面方式、上圖下文方式外,又出現了雙面連式、多面連式、月光式等諸多類型,為畫家隨類賦形,提供了充分的選擇餘地。
由稚拙無華到精麗繁縟,是明代版刻插圖藝術的第三個特點,也是其藝術風格上的最大特點。一般來說,早期的建安、金陵派插圖,具有粗獷質朴的民間藝術草創風格。自徽派版畫崛起,繪必求其細,工必求其精,逐漸成為明代插圖藝術的主流,建安、金陵等地版畫亦向其靠攏,與其融合,匯為一體,使中國插圖藝術更加璀燦奪目。這大抵是因為,明萬曆中晚期之後,有大批文人學士參加到插圖的創作中來,使插圖不僅僅是圖書的裝幀、文字的圖解,而且也是文人案頭的清玩。知識分子的加入,對提高插圖的社會地位,促其在質與量上產生飛躍,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插圖藝術隊伍專業化,是明代版刻插圖藝術的第四個特點。明代插圖藝苑,留下姓名的畫家極多,如汪耕、汪修、蔡沖寰、何英、盧霞子、熊蓮泉、張夢征等,都是一時名家。這些人辛勤耕耘,留下了難以數計的作品,如今天尚能見到的王文衡作品,即不下數十種之多。一些膾炙人口的大畫家,如唐寅、仇英、錢谷、丁雲鵬、陳洪綬等,也為插圖繪制畫稿。明代刻工,更是多如繁星。如徽派刻工的主將——安徽歙縣虯川黃氏刻工,見於《虯川黃氏重修宗譜》著錄的,就有近三百人。他們父子世業,兄弟相傳,而且流寓南北各地,對徽派版刻風范的傳播做出了卓越貢獻。其他如旌德鮑承勛,武林項南洲,吳興汪文佐、郭卓然,金陵劉素明等,皆是一代名工聖手。這樣一支龐大的刻工隊伍,成為明代版刻插圖藝術大發展的人才基礎。
技法上精益求精,突飛猛進,是明代版刻插圖藝術的第五個特點。建安、金陵兩派的早期插圖作品,技法上仍略顯粗糙,手法也變化不多。徽派崛起後,這一情況得到了徹底的改善,點染皴擦,無不運用自如,出神入化。同時,刻工們還注意從理論上進行總結,如陸禹九抄錄的徽州刻工傳授口決:「木板雕畫不稀奇,功夫深來心要細。若要雙刀提線穩,多看多刻生巧藝。多看多刻還要想,刀刻件件樣樣巧。武功只有十八般,雕工難處學到老。執刀自有執刀理,刷印本領有高低。□□□□大喜事,先刻人來刻山水。」言簡意賅,本身就是一篇有關刻事的教科書。關於這方面,本書圖釋文字涉及甚多,此處不再贅言。
發揚蹈歷,推陳出新,是明代版刻插圖藝術的第六個特點。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把套版印刷技術和版畫藝術結合起來,出現了彩色版畫套印術。最初,為獲得彩色圖版,採取的是在一塊版上,根據圖畫內容,分別塗上不同顏色,覆紙一次印刷的方法,稱單版塗色法。這種方法,在元代就有了。在此法的基礎上,或者說在它的啟示下,明時出現了將彩色畫稿按不同顏色分別勾摹下來,每色刻成一小版,分版分色,逐次逐色套印或迭印的方法,即為套印。因其版形如餖釘,又稱「餖版」。後來,又發明用凸凹兩版嵌合,使紙面拱起的方法,使畫面富有立體感,稱為「拱花」。套印出的插圖,色彩艷麗,濃淡得宜,陰陽向背之間,幾可亂真。明朝不少畫譜插圖,如胡正言刻《十竹齋畫譜》,吳發祥刻《蘿軒變古箋譜》,就都是個中精品。
當然,明代版畫,尤其是晚明版刻插圖作品,也有不盡人意之處。如過於強調繁縟細密、富麗工緻,有時看上去,反不如早期版畫來得痛快淋漓、意趣天成。公式化、程式化的表現手法,也制約了它的發展天地。但瑕不掩瑜,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 明代插圖都代表了中國古代插圖藝術的最高成就,在全世界也處於領先地位。即使和以精細著稱的西洋銅版插圖相比,在總體上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五、由盛轉衰的清代書籍插圖
清朝入關後,採取了極端專制的文化政策,禁書焚書,文網苛密,屢興文字大獄。讀書人為避禍,多沉溺於斷簡殘編,孜孜於考據之學。「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明代蓬勃發展的版刻插圖藝術,也由此而逐漸衰落下來。
清代版刻插圖藝術的衰落是有一個過程的,並非朝夕之間便一蹶不振。清初,承明余緒,仍有一些精美作品出現,如旌德鮑承勛所刻《揚州夢》、《秦樓月》等戲曲劇本插圖,精麗典雅,被認為是徽版的殿軍;四雪堂刊《隋唐演義》、《封神演義》,古吳三多齋刊《古今列女傳演義》,以及《笠翁十種曲》等,均不遜興盛時期的徽版名作。一些著名的刻工,如黃順吉、劉榮、湯尚、湯義、蔡思璜、譚一葵等,亦不負名工之譽。使版刻插圖在清乾、嘉之前,仍出現了短暫的繁榮。
清朝最先衰弱下去的插圖品類,恰恰是最受民眾歡迎、明代最為興盛的小說、戲曲作品插圖。此類作品,歷次禁書都首當其沖。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康熙皇帝就曾下諭:「治天下必先正人心,厚風俗。要正人心,厚風俗,必需崇經學。所有小說淫詞,應嚴禁銷毀。」在這種情況下,小說、戲曲類書籍插圖自然也難逃厄運。乾嘉之後這類作品鮮見有精美可觀者,其因蓋出於此。
其實,清統治者仇視的是對大清朝不利的文獻圖籍,而不是插圖藝術本身。相反,插圖以其直現性、形象性,恰好可以作為對「聖朝」歌功頌德的工具。因此,在清政府組織刻印的圖書中,多附有精美插圖。清政府刻書,多由武英殿提調,這類圖書的插圖就被稱為殿版畫。本書收錄的《御制耕織圖詩》、《圓明園詩圖》、《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圖》、《墨法集要》等,就都是殿版畫的代表作品。殿版畫多細筆皴擦,工緻娟麗,章法多變,印刷質量均為上乘。內廷刻書如此重視插圖,為前朝所無。但同樣因為供奉內廷,片面追求謹嚴工穩,這些作品又不如民間作品靈動飄逸,意趣天成。
在統治者對戲曲、小說類作品的高壓政策下,清朝民間版刻插圖中的兩大品類——人物畫和山水畫,卻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人物插圖中的《凌煙閣功臣圖》、《無雙譜》、《晚笑堂畫傳》,以及《水滸全圖》、《三國畫像》等,都是這方面的佳構。明末政治黑暗,文臣昏憒,武將懦弱,終至亡國。漢族知識分子希望有古賢臣名將那樣的人物出來扭轉乾坤,重整山河。清前期人物畫的發達,和這種心態多少有關。
清朝的山水插圖(主要是方誌圖書中的插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大畫家蕭雲從繪《太平山水圖畫》,筆力凝重,氣氛沉鬱,所寄託的亦是明季遺黎對故國佳山秀水的哀思,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氣息,在古代山水插圖中,可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清朝諸帝喜游幸,繪有《南巡盛典》、《西巡盛典》等多種插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故清山水記游之類的圖書插圖極富,成就斐然。方誌中的插圖,多少也與此有關。但這些插圖,多受殿版影響,《太平山水圖畫》中的磅礴之氣,無從見到了。
明代發展起來的套版彩印插圖,到清代亦有佳構。清康熙年間沈因伯刊行的《芥子園畫傳》「一幅之色,分別先後,凡數十版,有積至逾尺者」,至今仍被奉為畫學的圭臬。《西湖佳話》卷首冠佳景十圖,為金陵王衙彩色套印本,圖畫富麗精工,亦為套印書中的大觀。
清嘉慶之後,版刻插圖中的突出作品不多,除少數人物圖傳類書籍和記游類書籍插圖外,可稱述者寥寥,技法上亦少見突破。
尚值一提的是,清光緒年間,西方石印術傳入中國。石版印刷對印製圖畫便捷省力,成本低廉,很快取代了版刻形式,成為印製圖書插圖的主要方法。晚清石印圖書極多,圖亦精麗,雖然這已不是木刻畫,但在技法和構圖上,仍在一定程度上因襲著版刻插圖的傳統,依然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但已非本文論述范圍,故不贅。
㈡ 中外插畫歷史
插畫藝術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從世界最古老的插畫洞窟壁畫到日本江戶時代的民間版畫浮世繪,無一不演示著插畫的發展。
插畫最先是在十九世紀初隨著報刊、圖書的變遷發展起來的。而它真正的黃金時代則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首先從美國開始的,當時剛從美術作品中分離出來的插圖明顯帶有繪畫色彩,而從事插圖的作者也多半是職業畫家,以後又受到抽象表現主義畫派的影響,從具象轉變為抽象。直到70年代,插畫又重新回到了寫實風格。
中國最早的插畫是以版畫形式出現的,是隨佛教文化的傳入,為宣傳教義而在經書中用「變相」圖解經文。目前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版畫作品,唐肅宗時刊行的《陀羅尼經咒圖》。刊記確切年代的則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剛般若經》中的扉頁畫。
到了宋、金、元時期書籍插畫有了長足的進步。應用范圍擴大到醫葯書、歷史地理書、考古圖錄書、日用網路書等書籍中,並出現了彩色套印插畫。明清時期,可以說古代插畫藝術大發展時期,全國各地都有刻書行業。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插畫的形式大體有以下幾種:卷首附圖、文中插圖、上圖下文或下圖上文、內封面或扉頁畫和牌記等。
(2)關於中國歷史的插畫擴展閱讀
插畫現狀插畫最發達的地方:美國是插畫市場非常發達的國家,欣賞插畫在社會上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方面有大量獨立的插畫產品在終端市場上出售,比如插畫圖書、雜志、插畫賀卡等等。另一方面插畫作為視覺傳達體系平面設計、插畫、商業攝影的一部分,廣泛地運用於平面廣告、海報、封面等設計的內容中。
插畫在日本、韓國、香港和台灣:眾所周知,日本的商業動漫已經有了龐大的市場和運作隊伍。而動漫是插畫產業的一個重要分支。在CG技術Computer Graphics,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產進入插畫領域之前,靠手工繪制的動畫就已經成了日本的朝陽產業。今天的年輕一代則越來越傾向於使用電腦數碼技術。
而在韓國,隨著近幾年游戲產業攀升為國民經濟第二大支柱產業,插畫尤其是數碼插畫異軍突起,用數碼插畫設計出來的游戲人物隨著韓國游戲在中國的普及而贏得了更大的市場空間。與此同時,香港和台灣的插畫設計師還在尋找著屬於自己的產業之路,盡管他們的作品都有著明顯的學步日本的痕跡。
插畫教育:北京印刷學院、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廣播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院校,都在近兩年開設了插畫或與插畫相關的專業,但是教學內容往往只包括出版物插圖而不是完整意義上的商業插畫。
但在國外,插畫教育和市場的結合很緊密。很多知名的插畫師都是各個大學的客座教師,他們把最時尚最前沿的商業意識帶到學校。今天通行於國外市場的商業插畫包括出版物插圖、卡通吉祥物、影視與游戲美術設計和廣告插畫4種形式。
㈢ 中國傳統插畫有哪幾種形式
准確來說應該是傳統繪畫吧。。。。。。最早的是岩洞壁畫,就是原始人畫的,再後來有了青銅器甲骨文瓷器上面的紋樣,再後來出現很多油墨重彩繪畫,例如敦煌,再後來出現白描鐵線描工筆,都是因為當時皇帝喜歡比較細膩的畫,這個是漢朝的時候,再後來就是寫意盛行,大寫意小寫意,水墨成了主流,隨著改革開放出現了彩墨,到現在電腦cg時代來臨傳統繪畫受到了空前沖擊,同時也出現了很多中國風的水墨風格插畫或者工筆風格插畫,但都不是主流,隨著信息的高速流通東西方文化在繪畫方面交融越來越深。
風格已經不是那麼清晰了,一點小小的見解,僅供參考!您可以看中國繪畫史~
㈣ 我想找一本老書,關於中國古代傳說故事,有插畫
我知道了
中國神話故事:60個充滿神奇幻想的中國神話
㈤ 插畫的歷史(簡介)
《辭海》對「插畫」的解釋是:「指插附在書刊中的圖畫。有的印在正文中間,有的用插頁方式,對正文內容起補充說明或藝術欣賞作用。」這種解釋主要是針對書籍插圖作為的定義,是一種狹義的定義。
中國最早的插畫是以版畫形式出現的,是隨佛教文化的傳入,為宣傳教義而在經書中用「變相」圖解經文。
歐洲的插畫歷史與我國相似,最早也是運用於宗教讀物之中。後來,插畫被廣泛運用於自然科學書籍、文法書籍和經典作家文集等出版物之中
這種插畫是電腦設計的,而且肯定是80年代之後的
插畫有名的可能有:
[美國]伯克利·布雷思德
Christina Bretschneider[德國]
Calef Brown[美國]
Jan Brett[美國]珍·布瑞德
Linda Bronson[美國]
Alison Bartlett[英國]
Bob Barner[美國]
Riikkas[芬蘭]
Kei Kobayashi[日本]雕椦丂宯
123klan(Scien VS Klor)[法國]希昂與克洛爾
Quentin Blake[英國]昆丁·布萊克
Tomie Depaola[美國]湯米·狄波拉
Eric Carle[美國]艾瑞·卡爾
Rebecca Dautremer[法國]海貝卡·朵特梅
Cristiana Cerretti[義大利]
Joe Cepeda[美國]喬·塞丕達
...
這個太多了,但從這幅畫下手有點難耶,而且同一個作者不同事情不同心情的作品採用的形式也會不同啊
Boris Vallejo好像畫機動類的插畫的
㈥ 誰有關於中國古代歷史的相關漫畫跪求
哪個學校的作業是漫畫?????
不過可以明確告訴你,中國古代漫畫有很多,但都是武俠的,最多找一個歷史背景,真正有關於歷史的漫畫目前還沒有。
㈦ 中國古代有哪些插畫驚艷的書籍
我覺得曹好驚艷的是《山海經》這部著作。因為他的畫裡面表現的十分的真實,而且插畫畫得也特別有內涵,插話總是能凸顯出《山海經》這篇巨作的真實感。
㈧ 中國插畫的發展史
插畫涉及的設計領域包括廣告和出版
媒體廣告宣傳爆炸的年代,無處不在的信息攻勢.插畫作為視覺語言在今天的
讀圖信息時代,大展拳腳.
插畫具有捕捉個性和觀點的力量.它比照片反映更多的內涵.它能濃縮一種心
境或時刻,講述被描繪對象的歷史,體現深度和意義.
插畫設計種類
社論類插畫
社論作品是插畫設計工作的基礎部分,它是大多數職業插畫家賴以謀生的媒
介,隨著各種日刊和月刊雜志數量的增加,社論類插畫已經成為插畫家有待開
採的金礦.
照片被用來表現和記錄事實,而插畫可以用在專稿裡面表述個人觀點和看法.
所以,插畫具有了照片無法比擬的視覺語言內涵.因此社論類作品對插畫的需
求更多.
圖書出版
圖書可能是插畫家第一種真正的媒介,文字與插畫之間存在著特殊的聯系.
當今的出版業,使用插畫設計最多的分支是兒童圖書,小說和一些技術類參
考書.
插畫家一般在圖書設計中充當故事創作和插畫整本書,或者只為圖書設計
封面封套的插畫.
而成功的圖書插畫包括兩個基本方面,一是在藝術和商業層面上理解圖書
並把握文章的視覺詮釋途徑.二是創作出吸引讀者的整體設計.
時尚插畫設計
時尚月刊雜志,一些獨立品牌服裝和面向年輕人市場的大品牌對時尚插畫的
崛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廣告類插畫
廣告中的插畫運用呈現上升趨勢。
音樂類插畫
很多人認為插畫是正文的視覺體現,但插畫的這種視覺體現也能很好的運用
與音樂。藝術家在唱片封套上設計的精美插畫有助於唱片的銷售。
自主插畫設計
每一位設計師都想要脫離項目的限制,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設計,在幾年的
循規蹈矩的設計實踐以後,很多人開始尋找新的途徑開拓自己的設計范圍和
興趣。自主設計可以帶來更多的自由,想像力和前進空間。
㈨ 中國古代有哪些插畫驚艷的書籍
《古文觀止》
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編的。其中包括《左傳》34篇 ,《國語》11篇, 《公羊傳》3篇、 《禮記》6篇, 《戰國策》14篇,韓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歐陽修11篇,蘇軾文11篇,蘇轍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
基本上中學學的所有古代散文全部都從這本書挑選。譬如《祭十二郎文》、《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岳陽樓記》、《滕王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