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哪些真實的抗日戰爭紀錄片。
國民黨出國抗日的中國遠征軍基本都是,就是二戰去緬甸抗日的
『貳』 中國近代史紀錄片
1、《幼童》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學生遠赴重洋,見證中國近代史變遷的故事。以及他們現如今的生活。
2、《甲午》是一部由CCTV新聞頻道推出的5集紀錄片,在新聞頻道相應時間播出。回望塵封歷史,反思民痛國殤。鏡鑒甲午,吾輩自強!
紀錄中日甲午戰爭,經遠號1894年戰沉;致遠號1894年戰沉;鎮遠號1895年被俘;定遠號1895年自行炸毀…距今兩個甲子前的甲午戰爭,徹底改變了中日兩個國家近代的命運。
3、《圓明園》是由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出品,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的大型紀錄片,由薛繼軍擔任總導演,金鐵木執導,劉俊清、哈日巴拉等人主演。
影片從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切入,描述了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從初建到大規模擴建成曠世園林,再到英法聯軍對這座人間仙境的破壞、焚燒的發展歷史。
4、《中國遠征軍》成立於1941年,同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慶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並為了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組建了中國遠征軍。
這是自1894年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人第一次踏出國門、赴海外作戰。在盟國和國內統一戰線的呼籲聲中,中國政府為承擔國際義務和自身安全,出兵緬甸。而處在中國遠征軍最前沿的,則是中國唯一一支摩托化步兵師——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第二百師。
5、《下南洋》這部高清電視紀錄片,是馬來西亞常青集團、中央新影集團、香港東方之子國際事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北京新影世紀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周兵導演工作室聯合承製,是一部全面反映南洋華人發展歷程的10集高清紀錄片。
該片將展現華人在東南亞開拓發展的歷程與各時期生存狀態,以開放的全球視野梳理歷史、關照當下,力求打造一部能夠對華人社會未來發展的建構有所啟示的歷史人文紀錄片。
『叄』 誰知道中國遠征軍的真實歷史
中國遠抄征軍(特指抗日戰爭時期中襲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亦稱「中國赴緬遠征軍」、「中國援緬遠征軍」。1941年12月根據《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編成,遠征軍受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中將和羅卓英司令長官指揮。該軍由國軍第5、第6、第66軍編成,計9個師10萬餘人。
1942年3月,遠征軍入緬發起滇緬路作戰,失利後大部分退回雲南。1943年4月,重建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後稱滇西遠征軍,一部撤至印度,稱中國駐印軍。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先後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餘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後撤回國內。1945年4月撤銷。
中國遠征軍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殲滅日軍4.9萬餘人。中國軍隊也付出了重大犧牲,傷亡官兵約6.7萬人。
『肆』 中國歷史紀錄片前十名都是哪些
中國歷史紀錄片前十名都是《我在故宮修文物》、《張純如南京大屠殺》、《南京》、《中國遠征軍》、《仰望星空》、《圓明園》、《帝陵》、《復活的軍團》、《大國崛起》、《大明宮》。
3、《帝陵》
《帝陵》以每集40分鍾的動畫記錄形式,通過對帝王及其陵墓的詳細介紹,展現華夏民族從形成到鼎盛的千年歷史。通過皇帝本人的自述,還原皇帝及其生平中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透過皇帝的自我反思,王朝的興衰成敗,起到啟迪今人,《資治通鑒》的作用。
『伍』 中國歷史上最遠的幾次遠征都是哪些
蒙古軍西征
在蒙古族發展史上有一位出類拔萃的偉大軍事家和政治家,這位不得不提的民族英雄就是成吉思汗,亦即鐵木真。他對蒙古族的貢獻尤大。他不但對中國領土的蒙古、西夏、西遼、金國、南宋、大理、吐蕃等進行軍事及政治的變革,為元朝定下基礎,使元朝成為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執掌中國政權,且國家版圖遠勝漢唐二朝。
1219~1225年,成吉思汗拉開了蒙古西征的第一幕。他發動第一次蒙古西征,以戰爭手段嚴懲殺害蒙古使者和商隊的中亞大帝國花刺子模國,此次西征遠抵裏海與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為日後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征定下良好基礎。1235~1242年,成吉思汗孫子拔再次率領西征,遠至欽察、俄羅斯、匈牙利、波蘭等國家和地區,並且建立了第一個元朝西北宗藩國--欽察汗國。1252~1260年,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進行第三次西征,遠至敘利亞、埃及、伊拉克等國家或地區,並在波斯地區建立了又一個元朝西北宗藩國-伊利汗國。此三次西征,令成吉思汗及其子孫被人稱為世界征服者」。
『陸』 中國歷史紀錄片推薦
中國歷史紀錄片前十名:《我在故宮修文物》、《張純如南京大屠殺》、《南京》、《中國遠征軍》、《仰望星空》、《圓明園》、《帝陵》、《復活的軍團》、《大國崛起》、《大明宮》。
『柒』 記錄中國歷史的紀錄片有什麼
1
河西走廊 豆瓣9.5
這部紀錄片以時間為軸,梳理了從漢代到中國新時期的河西走廊歷史。講解細致演繹專業,展現出其跨越千年的雄壯和輝煌。
2
我在故宮修文物 豆瓣9.3
這部紀錄片朴實、大氣的刻畫了故宮書畫、青銅器、陶器的修復過程,以及修復師傅的故宮日常生活,展現了文物修復背後不為人知的文化淵源。
3
幼童 豆瓣9.3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學生遠赴重洋,見證中國近代史變遷的故事。以及他們現如今的生活。
4
甲午 豆瓣9.1
這部五集紀錄片,真實回望歷史,反思民痛國殤。銘記歷史,讓強國變得切實可行。
5
圓明園 豆瓣8.5
這部紀錄片真實再現了圓明園以及潛藏在它背後的人物和歷史的滄桑巨變。
6
大明宮 豆瓣8.7
這部紀錄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講述了這間宮殿與大唐盛世不可分割的那段榮辱興衰。
7
中國遠征軍 豆瓣9.4
這部紀錄片深入中國遠征軍征戰的緬甸遺址,采訪二十多位戰爭親歷者和歷史專家,為我們展現了那段被山河銘記的歷史。
8
鐵在燒 豆瓣9.3
這部紀錄片講述的是,1951年志願軍第63軍奉命阻擊以美國為首的「蘇聯合軍」的歷史片段,全景展現那13天不為人知的浴血奮戰。致敬老兵!
9
帝陵 豆瓣8.9
這部紀錄片,每一集都從一位皇帝的陵墓入手,還原西漢11位皇帝的治國理念和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另外旁白也很燃,值得一看。
10
敦煌 豆瓣8.7
這部紀錄片記錄的是,敦煌地區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深入揭示敦煌兩千多年的文化發展,看後簡直讓人愛上這戈壁里的一沙一石。
摘自 扒叔文章,望採納,謝謝
『捌』 中國抗日戰爭的大事記錄,時間,具體內容要詳細一點啊,謝謝!
1、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
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
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2、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3、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4、台兒庄大捷(1938年3月16日——1938年34月15日)
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
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
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5、百團大戰(1940年8月20日——1941年1月24日)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盪」的戰役,由於參戰兵力達105個團 ,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據八路軍總部1940年12月10日的統計,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期間,進行大小戰斗共1824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玖』 請問有哪些比較好的中國遠征軍的紀實文學
中國遠征軍抗日紀實:緬甸盪寇志
出版於1946年的《緬甸盪寇志》,作者孫克剛先生始終跟隨孫立人將軍的部隊,全書大部分是作者親眼所見,一部分是取之於戰斗記錄和實地作戰官兵的談話。它寫的是中國軍隊在抗戰中遠赴緬甸英勇作戰的動人事跡,是回憶和記敘這一重大事件的詩文、函電等。上海時代圖書公司出版。
六十年前此時,1945年3月30日,遠征軍在緬甸和日軍打了最後一仗。為時三年的這場出境作戰,終獲「慘勝」。 詩人穆旦(查良錚)曾作為中國遠征軍的譯員,隨軍入緬甸作戰並寫下名詩《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出境之初,遠征軍打過令盟軍刮目相看的勝仗,也遭遇連串的失利。對失利,報章語焉不詳。你從當時官方《中央日報》上能看到的是,「緬境我敵激戰平蠻」、「薩江流域戰事最烈」、「戰略轉進放棄瓦城」、「緬北敵軍仍甚猖獗」。簡單含混的詞語背後,是十萬大軍倉皇退入被稱為鬼門關的「野人山」,半數活生生的血肉之軀,化為再也走不出熱帶雨林的冤魂。
穆旦的筆下,有人和森林驚心動魄的對話。森林說:「歡迎你來,把血肉脫盡」。
「原始森林內潮濕特甚,螞蝗、蚊蟲以及千奇百怪的小爬蟲到處皆是。螞蝗叮咬,破傷風病隨之而來,瘧疾、回歸熱及其他傳染病也大為流行」。曾任遠征軍代總指揮的杜聿明將軍回憶,「一個發高熱的人一經昏迷不醒,加上螞蝗吸血,螞蟻侵蝕,大雨沖洗,數小時內就變為白骨。官兵死亡累累,前後相繼,沿途屍骨遍野……」
《森林之魅》中,凄壯的意象令人震撼:
在陰暗的樹下,在急流的水邊,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無人的山間,
你們的身體還掙扎著想要回返,
而無名的野花已在頭上開滿。
遠征軍中有許多讀書人。且不說庚款留美生孫立人將軍(到台灣後因所謂「兵變案」遭軟禁三十三年)、齊學啟將軍(在緬甸被日軍俘虜,後在仰光監獄拒絕誘降被刺遇難),軍中還有大批投筆從戎的熱血青年。有一位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的孫克剛,跟隨孫立人征戰緬甸、印度,寫出極富史料價值的《緬甸盪寇志》一書。還有一位畢業於復旦大學統計系的呂德潤,作為《大公報》派駐遠征軍的隨軍記者,寫過大量戰地報道,還曾隨中國空軍轟炸機出征。
呂德潤很有幾分美國「大兵記者」歐尼·派爾(Ernie Pyle)的風格。從他的戰地通訊中我發現,《義勇軍進行曲》當年在遠征軍中極為流行。在寒冷的宿營地,清晨,官兵們常愛吼一聲:「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然後從破毯子里鑽出身子。
中印公路(即「史迪威公路」)打通時,呂德潤隨開往昆明的車隊采訪。臨行前去看望新一軍軍長孫立人,問有什麼東西需要帶回。孫立人說,看看昆明市上有沒有賣冥鈔的。「我當時一下子沒聽清『冥鈔』兩個是什麼字。」呂德潤晚年回憶,孫立人解釋,冥鈔就是給死去的親人上墳時燒的紙錢。他當時苦笑著,緩緩地說:「並不是我迷信,只是我實在不知道如何表達我對為了這場勝利而戰死在外國荒山密林中的那些忠魂的哀思……」孫將軍斷斷續續說完這句話,淚水盈眶,再也說不下去了。
呂德潤先生後來當過中國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香港《文匯報》報道說,有一次,卸任後的前總理朱鎔基見到呂,敬重地對這位老戰地記者說,「你曾經是我的偶像。」並同他合影。
『拾』 為什麼歷史書上根本沒提中國遠征軍的事
歷史書有提到中國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亦回稱「中國赴緬遠徵答軍」、「中國援緬遠征軍」。1941年12月根據《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編成,遠征軍受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中將和羅卓英司令長官指揮。該軍由第5、第6、第66軍編成,計9個師10萬餘人。
(10)中國遠征軍歷史記錄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時期,緬甸戰場是中國和太平洋兩大抗日主戰場的戰略結合地帶,又是東南亞地區戰場的主要作戰地區。中國軍隊曾兩次進入緬甸,展開對日作戰。不僅有力地支援了盟軍在中、印、緬戰場的對日作戰,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運輸線,提高了中國正面戰場的正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潰,而且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大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中國遠征軍反攻緬北、滇西作戰的勝利,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影響。它不僅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把日軍趕出了中國西南大門,支援了國內正面戰場的作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鬥志,而且沉重打擊了侵緬日軍,為盟軍收復緬甸創造了有利條件,並減輕了盟軍在印緬地區和太平洋地區的壓力,有力支援和配合了盟軍的對日作戰及東南亞人民的抗日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