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上著名的大海戰有哪些
近現代的海戰大體可分為四個時期:風帆時期,鐵甲艦時期、戰列艦時期和現代海戰時期。
風帆時期(16世紀初-19世紀中葉)
1、第烏海戰(1509年2月)
對戰雙方:葡萄牙VS穆斯林聯合艦隊
雙方軍力:葡萄牙18艘帆船,不到2000人,穆斯林聯軍100艘老式單桅帆船,萬餘人。
作戰結果:葡軍勝。葡軍只有幾十人受傷,沒有艦只沉沒,阿拉伯軍傷亡過半。
此戰意義:阿拉伯人喪失了在印度洋的制海權,印度洋沿岸的東非,阿拉伯半島,印度等地區先後被葡萄牙,荷蘭,法國和英國殖民。此戰也掀開了風帆火炮的新時代。
2、英吉利海峽海戰(1588年7月)
對戰雙方:英國VS西班牙
雙方軍力:英國為海盜頭子德雷克指揮的幾十艘小型劫掠船,靈活性強,遠程火力占優。西班牙為「無敵艦隊」全部主力,超過100艘,軍艦體型大,火炮口徑大。
作戰結果:英軍勝。英國僅損失10餘艘船,數百人,西班牙「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此戰意義:英國逐漸掌握大西洋制海權,殖民,掠奪,貿易等方面都占據了主動,為日後的「日不落帝國」奠定了基礎。西班牙從海上霸主的位置上跌落,從此一蹶不振。
3、三次英荷海戰(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
對戰雙方:英國VS荷蘭
作戰結果:荷蘭勝。英國雖然在後兩次英荷戰爭中都失敗了,但是憑借著強大的國力支持不敗反勝。荷蘭除了在海戰中和英國消耗外,還要和法國在陸戰中交鋒,最終國力消耗殆盡。
此戰意義:荷蘭雖然在戰爭中戰勝了英國,但是在英法雙方面的壓迫下,最終以出讓部分商業利益為代價換取和平。歷經20多年的英荷戰爭嚴重削弱了荷蘭的海上霸權,為英國的海上強權建立打下基礎。此外,英荷海戰普遍被軍事學家當作現代海戰的起源。
4、西班牙王位繼承戰(1702-1704年)
對戰雙方:法國VS英國(有部分荷蘭和西班牙艦隊)
作戰結果:英國勝。法國在2年的海戰中消耗了幾乎所有的大型艦只,而英國的損失則相對較小。
此戰意義:法國海軍此後僅僅只能保衛本土和殖民地,再也無力和英國爭奪海上霸主的地位。
㈡ 中外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大海戰
知道一些 但是知乎的介紹全面點 轉你看看
作者:王昊塵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第烏海戰(1509年2月)
對戰雙方:葡萄牙VS穆斯林聯合艦隊
雙方軍力:葡萄牙18艘帆船,不到2000人,穆斯林聯軍100艘老式單桅帆船,萬餘人。
作戰結果:葡軍勝。葡軍只有幾十人受傷,沒有艦只沉沒,阿拉伯軍傷亡過半。
此戰意義:阿拉伯人喪失了在印度洋的制海權,印度洋沿岸的東非,阿拉伯半島,印度等地區先後被葡萄牙,荷蘭,法國和英國殖民。此戰也掀開了風帆火炮的新時代。
2、英吉利海峽海戰(1588年7月)
對戰雙方:英國VS西班牙
雙方軍力:英國為海盜頭子德雷克指揮的幾十艘小型劫掠船,靈活性強,遠程火力占優。西班牙為「無敵艦隊」全部主力,超過100艘,軍艦體型大,火炮口徑大。
作戰結果:英軍勝。英國僅損失10餘艘船,數百人,西班牙「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此戰意義:英國逐漸掌握大西洋制海權,殖民,掠奪,貿易等方面都占據了主動,為日後的「日不落帝國」奠定了基礎。西班牙從海上霸主的位置上跌落,從此一蹶不振。
3、三次英荷海戰(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
對戰雙方:英國VS荷蘭
作戰結果:荷蘭勝。英國雖然在後兩次英荷戰爭中都失敗了,但是憑借著強大的國力支持不敗反勝。荷蘭除了在海戰中和英國消耗外,還要和法國在陸戰中交鋒,最終國力消耗殆盡。
此戰意義:荷蘭雖然在戰爭中戰勝了英國,但是在英法雙方面的壓迫下,最終以出讓部分商業利益為代價換取和平。歷經20多年的英荷戰爭嚴重削弱了荷蘭的海上霸權,為英國的海上強權建立打下基礎。此外,英荷海戰普遍被軍事學家當作現代海戰的起源。
4、西班牙王位繼承戰(1702-1704年)
對戰雙方:法國VS英國(有部分荷蘭和西班牙艦隊)
作戰結果:英國勝。法國在2年的海戰中消耗了幾乎所有的大型艦只,而英國的損失則相對較小。
此戰意義:法國海軍此後僅僅只能保衛本土和殖民地,再也無力和英國爭奪海上霸主的地位。
5、魁貝倫灣海戰(1759年11月20日)
對戰雙方:英國VS法國
雙方軍力:英軍38艘戰艦,法軍26艘戰艦
作戰結果:英軍勝。英軍僅有2艘船受傷,法軍則有7艘沉沒。
此戰意義:英軍的勝利使得英國徹底控制了北美的制海權,法軍在美國南部和加拿大的軍隊步履維艱,最終被英軍趕出北美。
6、斯文斯克桑海戰(1790年7月9日-10日)
對戰雙方:瑞典VS俄國
雙方軍力:瑞軍195艘海岸軍艦,俄軍140艘軍艦。
作戰結果:瑞軍勝。俄軍攻擊損失64艘軍艦,傷亡7500人,瑞軍僅損失4艘軍艦和300人。
此戰意義:俄國妄圖稱霸波羅的海的美夢破碎,使得俄國開始向遠東擴張。瑞典雖然勝利,但是在此前的幾次小戰役中風帆艦隊損失慘重。國力的差距使得俄國逐漸在19世紀開始統治波羅的海。
7、特拉法爾加海戰(1805年10月21日)
對戰雙方:英國VS法國(有部分西班牙艦隊)
雙方軍力:英法艦隊各有33艘主力戰列艦。
作戰結果:英軍勝。法軍損失了20艘軍艦,傷亡5000餘人,英軍僅損失3艘軍艦,傷亡600人。
此戰意義:特拉法爾加海戰作為拿破崙戰爭(1793-1815年)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意義。海戰的失敗使得拿破崙不得不頒布「大陸封鎖令」,使得殖民地的物資無法進入歐洲大陸,也間接導致了法國最終的戰敗。
鐵甲艦時期(19世紀中葉-20世紀初)
1、利薩海戰(1886年7月20日)
對戰雙方:義大利VS奧地利
雙方軍力:意軍17艘鐵甲艦,奧軍11艘鐵甲艦
作戰結果:奧軍勝。意軍艦隊損失殆盡。
此戰意義:利薩海戰是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鐵甲艦對戰,雙方艦隊都沒有使用風帆,而是用蒸汽作為動力。
2、大東溝海戰(1894年9月17日)
對戰雙方:中國清朝VS日本
雙方軍力:清軍12艘主力艦,日軍10艘。
作戰結果:日軍勝。清軍損失6艘軍艦,日軍僅有兩艘軍艦受傷。
此戰意義:開啟了日本稱霸太平洋的大門。
3、對馬海戰(1905年5月27日)
對戰雙方:俄國VS日本
雙方軍力:俄軍,日軍各有12艘戰列艦。
作戰結果:日軍勝。俄軍損失全部戰列艦。
此戰意義:日本正式確立在太平洋的統治地位,俄國海軍則一蹶不振。
戰列艦時期(20世紀初至20世紀40年代)
日德蘭海戰(1916年5月31日)
對戰雙方:英國VS德國
雙方軍力:英軍151艘艦,德軍101艘艦隊。
作戰結果:德軍勝。英軍損失11萬噸,德軍損失6萬噸。
此戰意義:德國雖然勝利,但是德國公海艦隊仍然被封鎖在港口內,其水面艦隊在整個一戰期間沒有對英國的海上補給線造成實質性的打擊。
現代海戰時期(20世紀40年代-)
從1940年英軍使用航母空襲塔蘭托灣開始,海戰逐漸進入了以航空母艦為標志的時代。二戰中像馬爾他海戰,偷襲珍珠港,中途島海戰,珊瑚海海戰,瓜島海戰,馬里亞納群島海戰,菲律賓海戰等都是以航母為中心展開的。
到20世紀60年代以後,以航母為中心的包括驅逐艦,護衛艦,預警機,反潛機等的航母戰斗群逐漸成為海戰的主要模式,軍艦小型化也成為了必然趨勢。時值今日,隨著導彈技術的不斷成熟,未來以導彈作為主要作戰武器將成為海戰的發展趨勢。
㈢ 世界海軍歷史上一百件大事
1、世界海軍歷史上一百件大事沒找到,我把世界歷史大事記網址貼在下面,閣下自己找出與海軍相關的即可。
http://tieba..com/f?kz=209793645
2、影響世界歷史的21場經典海戰
1、薩拉米海戰(波斯V希臘)
戰爭情況:薩拉米海戰是波希戰爭中雙方艦隊在薩拉米斯海灣進行的一次決定性戰斗.。公元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100個民族組成的30萬大軍、戰船1207艘,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分水陸兩路遠征希臘。波斯陸軍迅速佔領北希臘,攻克溫泉關,直取雅典城。希臘聯軍只有陸軍11萬,海軍400艘,且被封在薩拉米海灣內。波斯艦隊通過海灣的普西塔利亞島,希臘艦隊成兩線隊形突然發起攻擊,發揮其船小靈活、在狹窄海灣運轉自如的優勢,以接舷戰和撞擊戰反復突擊波斯艦隊。波斯戰船體大笨重,在狹窄的海灣運轉困難,前進不得,後退無路,自相碰撞,亂作一團。經一天激戰,波斯艦隊遭到重創,被迫撤退。
歷史意義:在這次海戰中,希臘艦隊僅以損失40艘戰船的代價,取得了擊沉波斯戰船200餘艘的輝煌戰績,是世界海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歐洲希臘文明得以保存。
歷史影響力:8經典度評分:9
2、阿克提姆海戰(羅馬V埃及)
戰爭情況:阿克提姆海戰,發生在公元前32年,也是古代世界發生在地中海最重要的海戰。羅馬皇帝屋大維,利用著名海軍統帥阿格里帕的卓越指揮,率領8萬步兵,1.2萬騎兵,400艘戰艦在希臘阿克提姆與安東尼對決,羅馬戰船採用「鉗子」戰術,擊潰了安東尼和埃及艷後的聯合艦隊(480艘戰艦)。
歷史意義:羅馬得到了統一,也逐漸由奴隸制民主共和國變成專制的帝國,並開始了對周邊國家的征服。
歷史影響力:8經典度評分:6
3、白江口海戰(中國、新羅V百濟、******、日本)
戰爭情況:公元663年,倭軍(有戰船400餘艘),唐軍(戰船120艘)在韓國白江口展開了激烈海戰。唐將劉仁軌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倭軍圍住,其艦只相互碰撞無法迴旋,士兵大亂。最終,日軍戰船全部被焚毀,數萬日軍被殺或溺死。
歷史意義:粉碎了日本侵入朝鮮半島的野心,日後一千年日本都未敢向朝鮮用兵。
歷史影響力:8經典度評分:10
4、雷班托海戰(基督教聯盟V土耳其)
戰爭情況:發生在公元1571年的希臘雷班托灣海戰,參戰的雙方分別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基督教聯盟(教皇、西班牙、威尼斯等),在這場海戰中,雙方已經開始使用火炮,也開始有了比較專業的水兵。戰斗中,聯軍以大帆船對抗土耳其的槳劃快船,大獲全勝,土耳其方面被擊毀戰船113艘、被俘虜117艘、戰死3萬餘人,作戰部隊幾乎全軍覆沒。
歷史意義:雷班托海戰被譽為槳劃戰船時代最偉大的一次海戰,從海軍史來看,它也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從此,風帆做為動力的戰船代替了槳劃戰船、火炮和槍彈的射擊代替了肉搏。此戰終結土耳其帝國對中歐的推進,使得歐洲偉大的文藝復興動力可以繼續。
歷史影響力:9經典度評分:6
5、格拉沃利那大海戰(英國V西班牙)
戰爭情況: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號稱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而當時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兩軍相比,眾寡懸殊,西班牙明顯占據絕對優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歷史意義: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代,影響世界300年大英帝國由此開始興起。
歷史影響力:9經典度評分:5
6、鳴梁海戰(朝鮮V日本)、露梁海戰(中國、朝鮮V日本)
戰爭情況:1592年,鳴梁海峽之戰中,朝鮮名將李舜臣以十二艘「龜船」擊滅倭艦三百三十餘艘,創下了世界海戰史上難以超越的奇跡。1598年,中朝聯合水師在露梁海面以800艘戰船包圍500艘日本戰船,幾乎全殲,日軍死亡萬計。
歷史意義:從長遠來看,重新整合了東亞各國政治軍事力量,明朝被拖垮,朝鮮衰落,日本進入德川幕府時代,四百年不敢西向,女真崛起,後來滅了大明。
歷史影響力:9經典度評分:10
7、大英帝國統治海洋之戰(英國V西歐各國)
戰爭情況:
A、1652到1676年,三次英荷戰爭的多次海戰(經典之戰為:偷襲倫敦河、特塞爾海戰、四日海戰、波特蘭海戰等),是「海上馬車夫」和「海上乞丐」爭奪海上霸權的有名戰爭,直接後果就是荷蘭的衰落。對中國也有影響: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趁機拿下了台灣。
B、1759年,奎伯隆灣大海戰中,英海軍採取突然襲擊的手法,把駐在法國西海岸奎伯隆灣的法國海軍主力消滅。
C、1780和1797年,英國在西班牙聖維生特角的海戰中,兩次擊敗西班牙。
D、1778到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英法海軍在北美的爭逐,有切薩皮克海戰、拉塞特斯海戰、多米尼加海戰等,雖然英國海軍屢占上風,但還是不能遏制英屬美國的獨立。
E、1801年,英海軍偷襲丹麥首都哥本哈根。
歷史意義:200年間的各種大小海戰中,英國逐一戰勝競爭對手,鞏固了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
歷史影響力:10經典度評分:8
8、維堡海戰(俄羅斯V瑞典)
戰爭情況:1790年,俄羅斯爭奪波羅的海之戰,俄羅斯(18艘戰列艦、7艘輕巡航艦)擊敗瑞典(19艘戰列艦、12艘輕巡航艦、輔助船7艘)擊敗瑞典。
歷史意義:「北歐海盜國」衰落,俄羅斯以海洋強國的身份出現了。
歷史影響力:3經典度評分:3
9、特拉法加大海戰(英國V法國、西班牙)
戰爭情況:1805年,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正准備對奧地利發動決定性的烏爾姆-奧斯特利茨戰役,急需法西聯合艦隊攻擊奧地利盟國那不勒斯,以援助他的地面戰役。法西聯合艦隊33艘戰列艦駛出加的斯港,在西班牙特拉法爾加角以西的海面被英國33艘戰列艦包圍,法西聯合艦隊損失慘重,有18艘艦船被擊沉或俘獲,有7000人當了俘虜,死傷7000人。而英國方面艦只毫無損失,但海軍統帥民族英雄納爾遜陣亡。
歷史意義:特拉法加海戰是裝備實心炮彈的木質帆船之間最大的一次海戰。此戰把英國從拿破崙登陸入侵的威脅中解脫了出來。有人說:「一個特拉法加,一個莫斯科,把不可一世的拿破崙趕下了台。」
歷史影響力:7經典度評分:7
10、納瓦里諾海戰(英國、法國、俄羅斯V土耳其、埃及)
戰爭情況:1827年10月,在希臘民族解放革命時期,以俄、英、法聯合艦隊為一方(11艘戰列艦、8艘三桅炮艦、8艘輕巡航艦、火炮1298門),以土、埃聯合艦隊為另一方(3艘戰列艦、20艘三桅炮艦、32艘輕巡航艦、7艘雙桅方帆船和5艘火攻船)在納瓦里諾灣(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南沿岸)進行的海戰。結果是土、埃艦隊損失了60多艘艦艇,近7000人。同盟軍艦艇無一損失,傷亡約800人。
歷史意義:這是木質帆船在地中海的最後一次大海戰,希臘獲得獨立,俄羅斯統治黑海,土耳其帝國衰落。
歷史影響力:5經典度評分:5
11、克里木海戰(英國、法國、土耳其V俄羅斯)
戰爭情況:1854年,英法近百艘軍艦(其中18艘是蒸汽巡洋艦)開進黑海,俄羅斯海軍(14艘戰列艦、6艘巡航艦)不敢應戰把軍艦上的炮台全部拆下裝在塞瓦陸地要塞上。海戰基本變成了海陸戰爭,最後演化為陸戰。
歷史意義:蒸汽船的運用使海洋戰爭發生了質的變化,風帆時代結束了。
歷史影響力:6經典度評分:4
12、漢普頓海戰(美國北方V美國南方)
戰爭情況:1862年,美國國內戰爭期間在大西洋沿岸漢普頓停泊場發生的一場海戰,南北雙方交戰艦船隻有20艘,雙方不分勝負。
歷史意義:有史以來裝甲艦艇之間的首次作戰,海軍發展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即使用裝甲艦和研究新型破甲彈的階段。
歷史影響力:5經典度評分:1
13、利薩海戰(奧地利V義大利)
戰爭情況:1866年,義大利海軍(11艘裝甲艦、5艘巡航艦、3艘炮艦)和義大利海軍(7艘裝甲艦、6艘巡航艦、7艘炮艦、1艘戰列艦)在亞得里亞海利薩島附近的大海戰。雙方,各有損失,戰成平手。
歷史意義:利薩島海戰是蒸汽裝甲艦船的首次大海戰。海戰證明用火炮對付用有裝甲的軍艦已經沒有效果了,蒸汽動力的艦船具有高度機動性,它們能迅速地變換成各種戰斗隊行。
歷史影響力:5經典度評分:3
14、加勒比大海戰(美國V西班牙)
戰爭情況:1898年5月,美國(2艘裝甲巡洋艦、5艘戰列艦、16艘護衛巡洋艦)在加勒比海域全殲西班牙海軍(4艘裝甲巡洋艦、2艘驅逐艦、20艘巡洋艦)。
歷史意義:一個強大的美國艦隊誕生了,馬漢「制海權」(要奪取全球霸權首先要奪取海上霸權)的運用,使得美國開始放棄「孤立主義」,目光放到全球
歷史影響力:6經典度評分:4
15、甲午海戰(中國V日本)
戰爭情況:作為一個愛國者,這一段都不忍心寫,實在太慘了!是中國人自己打敗自己呀!
歷史意義:中國失去了東亞大國的地位,半殖民化加大了!
歷史影響力:10經典度評分:0
16、對馬海戰(日本V俄羅斯)
戰爭情況:1905年,從波羅的海起程,經過了3萬公里的航行,進入對馬海峽的俄羅斯第二艦隊(第一艦隊在一年前被日軍偷襲,剩下的龜縮在海參威)在對馬海峽被日海軍伏擊,38艘俄國戰艦被擊沉21艘,被俘9艘,損失艦艇共27萬噸,陣亡4830人,被俘5917人;日軍僅損失3艘魚雷艇,不到300噸,亡117人,傷587人。日本取得了空前的勝利,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在戰前訓練中消耗了超過一半的彈葯,還真達到了「每發必中」的效果。
歷史意義:對馬海戰的結局震驚了西方,也震驚了整個世界,自19世紀末開始眾說紛紜的所謂「黃禍論」,至此終於有了定論,誰都看清楚了,挑戰世?力:7經典度評分:9
17、日德蘭大海戰(英國V德國)
戰爭情況:1916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最大海戰發正在日德蘭海,戰前,德國艦隊共99艘戰艦,分為兩個編隊,由南向北行駛,。英國艦隊共151艘戰艦,也分為兩個編隊,由北向南航行,雙方相向運動,突然相遇,生死搏鬥就這樣拉開了……鏖戰過後,英國艦隊損失3艘戰列巡洋艦、3艘裝甲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共計11萬噸;德國艦隊損失1艘「無畏」級戰列艦、1艘戰列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共計6萬噸。德國的戰果大於英國,但此後德國公海艦隊再也不敢冒險了,成為了馬漢理論中的「只是存在的艦隊」。
歷史意義:日德蘭海戰達到了大炮巨艦主義的最高潮,不過,海上「巨無霸」的戰列艦的弱點在此戰中也暴露無遺。北海的制海權仍被英國人牢牢掌握,從戰略上,英國贏得了勝利。
歷史影響力:7經典度評分:8
18、圍剿「俾斯麥」(英國V德國)
戰爭情況:「俾斯麥」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戰列艦,全長242米,擁有巨炮20門,高射炮44門,8個魚雷發射架和6架水上飛機。然而它在正式服役不到兩個星期後即沉入海中。1941年5月,俾斯麥號駛出丹麥海峽,即擊沉英國最大戰列艦胡德號,重創威爾士親王號。英國恐慌之下,抽調了42艘戰艦來包圍住它,包括2艘航母、5艘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勝利」號航母和「皇家方舟」航母上的40架飛機不斷向他投彈,其他英艦在旁邊發炮,英軍的轟炸和進攻持續四天四夜,俾斯麥號最後沉進了深淵。
歷史意義:和二戰中日本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被美航母上的飛機炸沉一樣,標志著海上的「大炮」主義徹底走向滅亡。
㈣ 二十世紀十大戰役
http://www.zhcchina.com/asp/Article.asp?ArticleId=777
二十世紀十大戰役
吳 鑫 曹志剛
前言
20世紀是戰役發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在戰爭歷史的坐標上,人類由機械化戰爭走到高技
術戰爭、信息化戰爭。作為戰爭重要組成部分的戰役,也從陸地、海洋走向了天空、太空,從有形
的戰場走向了無形的空間。難以計數的會戰、空戰、海戰、登陸戰等構成了機械化戰爭時代戰役的
主要內容,千機轟炸,百艦聚首,千輛坦克大戰,幾百萬人的軍隊廝殺成為它的典型畫面。一
個「大」字可以說是這一時代戰役的最根本特徵。
60、70年代新技術革命興起後,戰爭向著信息化方向發展。盡管臨近世紀末,戰爭仍處於
從機械化到信息化的過渡期,但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等高技術戰爭中,仍顯示出陸、海、空、
天、電全維立體作戰的信息化時代戰役特徵和高效、低耗、精確、靈敏、即時等戰役特性。隨著通
訊、指揮、控制、打擊等戰爭手段日益完備,一些戰術、戰役行為往往能達成戰略目的,戰略、戰
役、戰術3者的界限更加難以區分,戰役層次在戰爭中的輪廓日益模糊。即使如此,20世紀仍有
許多戰役猶如夜空中的點點繁星,熠熠生輝。
(1)「大戰中的大戰」——凡爾登—索姆河戰役
塹壕前的大廝殺。雙方共傷亡130多萬人。「陸戰之王」初顯神威。
1916年,德軍對通往巴黎的門戶和法軍陣地的樞紐——凡爾登進行重點進攻。英法聯軍為減
輕凡爾登所受壓力,在索姆河發動支援性進攻戰役。2月21日,德第5集團軍擔任凡爾登主攻。
德法兩軍前線兵力3∶1,火炮對比7∶1。為求勝利,雙方不斷加大兵力投入。在正面15~3
0公里、縱深7~10公里戰場上,雙方共1 50萬人的軍隊進行了激烈廝殺。戰役第一天,德
軍就發射了200萬發炮彈。7月1日,英法軍隊向駐守索姆河地區的德第2集團軍發起進攻。雙
方共投入了153個師,約一萬門火炮、1000架飛機。英軍在作戰中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
克。在由塹壕和支撐點配系的3道防禦陣地上,德軍進行了頑強抵抗。英法聯軍以傷亡6 1.5
萬人的代價僅推進了5~12公里。德軍損失65萬人,失去240平方公里陣地,但打破了英法
聯軍的計劃。此役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陣地消耗戰成為主要的作戰形
式。此戰德國大傷元氣。戰爭向有利於協約國的方向發展。
(2)激戰英倫——不列顛空戰
飛機問世後最大規模空戰。「千里眼」幫忙。德國損失飛機1700餘架。
為對抗希特勒發動的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英德之間爆發了空軍誕生以來最大的空戰。德空
軍此戰嚴重受挫。丘吉爾評價說:「戰爭史上,從來不曾有過如此眾多的人(英國民眾)從如此少
的人(皇家飛行員)那裡獲得如此多的好處。」
此役德空軍出動了約1300架轟炸機、900架單引擎攻擊機和120架雙引擎殲擊機。英
國空軍參戰飛機最多時約650架,但掌握了先進的雷達技術,藉助雷達幫助,使德軍始終未能奪
取制空權。
1940年7~10月「不列顛之戰」最緊張激烈的4個月,英國共損失作戰飛機91 5架。
納粹德國損失飛機1733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以來第一次嚴重受挫。其入侵英國的企圖被
挫敗。
(3)大漠「獵狐」——阿拉曼戰役
非洲戰場轉折點。德軍作戰密碼被破譯。希特勒非洲軍團殘部被迫開始大撤退。
阿拉曼戰役是二戰時非洲戰場轉折點。由蒙哥馬利統率的英第8集團軍迎戰號稱「沙漠之狐」的
隆美爾率領的德意軍隊組成的非洲軍團。此後,盟軍完全掌握了非洲戰場的主動權。
1941年6月,非洲軍團連敗英軍,進抵阿拉曼防線。整個北非幾乎垂手可得。但連續作戰
使非洲軍團成了強弩之末。英軍速調8個旅在阿拉曼一線嚴陣以待。1 942年6月30日,隆
美爾發動進攻。到7月3日,4次大規模進攻均告失敗。雙方形成僵持狀態。8月中旬,蒙哥馬利
接任英國第8集團軍司令。此時,英空軍對德空軍比例達5∶1,坦克數量超德軍一倍。8月30
日,孤注一擲的隆美爾發動第二階段攻擊。但英國人已破譯德軍密碼電報,知其進攻計劃的每一個
細節。結果,隆美爾的這場豪賭變成了德、意軍隊的自殺性攻擊。1942年10月23日夜,第
8集團軍展開反攻,對德軍形成圍殲之勢。11月4日,隆美爾不顧希特勒的死守命令,帶著僅
剩 5萬餘人的非洲軍團,從阿拉曼開始了大撤退。
(4)航母時代的號角——中途島海戰
雙方海上編隊在炮火射程外以艦載機實施突擊。日本損失航母4艘、飛機285 架。以戰列
艦為主力的巨艦「大炮主義」成為歷史。
1942年4月18日美軍空襲東京後,日本決心奪取中途島,誘殲美國太平洋艦隊,以保障
本土安全。此役,日動用了包括8艘航母(艦載機400多架)在內的艦船 200餘艘,由山本
五十六海軍上將指揮,分南、北兩個編隊對中途島發起攻擊。由於美軍破譯了日海軍密碼電報,掌
握了日進攻意圖,美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海軍上將指揮特混艦隊在中途島附近,隱蔽待機。6
月4日,日海軍中將南雲忠一率隊進至中途島西北海域,派出飛機108架轟炸中途島。美岸基機
升空迎戰。南雲下令已掛上魚雷准備攻擊美艦的第2波飛機改裝炸彈攻擊中途島。此時,美特混艦
隊接近。南雲急忙命令第2波飛機卸下炸彈重掛魚雷。此時美艦載魚雷機和俯沖轟炸機連續攻擊南
雲的航母。日機未能迎戰,擺在甲板上未及入庫的炸彈和魚雷機接連爆炸。日損失航母4艘、飛機
285架。中途島海戰改變了太平洋地區日美航空母艦的實力對比。雙方海上戰斗編隊在炮火射程
之外以航空兵實施突擊,宣告以戰列艦為主力的巨艦「大炮主義」已成歷史。空海一體戰開始主導海
上戰場。
(5)決定性轉折——斯大林格勒戰役
驚心動魄大決戰。逐條街道逐間房屋反復爭奪。德軍150萬人被殲。
莫斯科戰役失敗後,德軍企圖攻佔斯大林格勒,切斷蘇軍戰略補給線。1942 年7月17
日,蘇德戰場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開始。蘇軍的頑強抵抗使德軍傷亡慘重。9月13日,德軍攻
入市區。市區防禦戰斗極為激烈。雙方對每一塊土地都進行了反復爭奪,對火車站的爭奪竟達13
次之多。盡管德軍佔領了市區,但其攻勢已是強弩之末。11月19日,蘇軍拉開了反攻帷幕。裝
備著當時最先進的喀秋莎火箭炮的蘇西南方面軍、頓河方面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110.6萬人
對德軍及其仆從國軍隊101.1萬人發起反攻,對德第6集團軍全部和第4裝甲集團軍一部22
個師33 萬人構成了「鉗形攻勢」。經過兩個月的相持,德第6集團軍投降,司令官保盧斯元帥被
俘。斯大林格勒戰役打破了德國法西斯滅亡蘇聯、稱霸世界的狂妄企圖,消滅了德軍近150萬
人,成為二戰的歷史性轉折點。
(6)「霸王行動」——諾曼底登陸戰役
計劃周密,規模宏大。陸海空聯合登陸作戰。聲東擊西,巧妙運用電子欺騙。
代號「霸王行動」的諾曼底登陸戰役是二戰期間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登陸戰役。戰役
從1944年6月6日至7月24日歷時49天。
為這次登陸作戰,盟軍集中了近300萬人、5000餘艘艦船(其中登陸運輸艦艇 400
0餘艘、作戰艦艇1000餘艘)和一萬余架飛機。戰前盟軍聲東擊西,巧妙運用電子欺騙。6月
6日凌晨,美英聯軍第1梯隊5個師在法國海岸82公里寬的正面突擊登陸。德軍未能組織起強有
力的反擊。兩天內,盟軍上陸部隊達17.6萬人、車輛兩萬輛。德軍只進行了幾次談不上協同的
局部反沖擊。6月30日,盟軍奪取瑟堡港。至7月初,盟軍已上陸100萬人、車輛17萬輛。
7月24日,諾曼底登陸戰役勝利結束,轉入陸上突破戰役。此役,盟軍傷亡12.2萬人,德軍
傷亡和被俘11.4萬人。
諾曼底登陸戰役加速了納粹德國的崩潰,是現代戰爭史上光輝的一頁。斯大林曾稱贊說:「這
次行動按其計劃的周密、規模的宏大和行動的巧妙來說,在戰爭史上還未有過類似的先例。」
(7)逐鹿中原——淮海戰役
兩個主力,3個階段。「吃一個,挾一個,看一個」。解放軍一役殲敵55萬人。
淮海戰役作為戰爭史上極為罕見的一個戰例——60萬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成功圍殲80萬人的
國民黨軍,被寫進了許多國家的軍事教材。
1948年秋,蔣介石為防備解放軍進攻南京,在黃淮地區展開了60萬重兵。中央軍委令華
野和中野配合組織淮海戰役。11月6日,華野向敵戰區發動強大攻勢。 11月8日,國民黨第
3「綏靖」區副司令官、中共地下黨員何基灃、張克俠率部起義。黃伯韜兵團被包圍在碾庄附近。國
民黨軍第6、第8兵團全力北援,被華野一部阻在蚌埠附近。此時,國民黨軍加入會戰兵力已達8
0萬人。
11月22日,黃伯韜兵團悉數被殲,黃伯韜被擊斃。黃維兵團孤軍冒進,被包圍在雙堆集附
近。杜聿明指揮的3個兵團西撤時又於陳官莊附近落入包圍。這樣,整個淮海戰場,華野與中野兩
大主力「吃一個,挾一個,看一個」(劉伯承語),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12月15日,黃維兵
團被全殲。第二年1月10日,杜聿明集團被全殲。兩人均被生俘。至此,這個以少勝多、被毛澤
東稱為「吃夾生飯」 的淮海戰役以人民解放軍全勝而結束。國民黨軍5個兵團55萬餘人被殲滅。
(8)扭轉戰局——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
誘敵深入,迂迴包圍,斷敵退路。一場賽戰斗意志、賽指揮藝術的較量。一舉殲敵3.6萬余
人。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結束後,「聯合國軍」誤認為中國只是「象徵性出兵」 ,狂妄叫囂要在聖誕
節前結束朝鮮戰爭,分東西兩線發動總攻勢。志願軍示弱於敵,誘敵深入。西線志願軍於1950
年11月25日黃昏發起進攻,殲滅李承晚軍第7師、第8師主力,並迫使美軍一個建制工兵連共
115人投降。敵軍紛紛向南逃竄,遭到我38軍截擊。12月3日,「聯合國軍」向「三八線」以南
全線敗退。12月6日,志願軍收復平壤。東線9兵團在長津湖地區發起進攻,至12月24日,
志願軍收復元山、興南。至此,第二次戰役以志願軍大獲全勝而結束。
這次戰役,志願軍共殲「聯合國軍」3.6萬餘人(其中美軍2.4萬人),收復了「三八線」以
北(除襄陽外)的全部敵占區,並解放了「三八線」以南的延安、瓮津兩半島,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
氣焰。這次戰役的勝利大大超出了志願軍預定的計劃,從根本上扭轉了朝鮮半島的戰局。
(9)風卷殘雲——海灣戰爭中的地面作戰
陸、海、空、天、電全方位協同。大縱深迂迴包圍重點打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地面戰役。
經38天空中打擊,伊拉克的核設施和生化武器製造廠、指揮通訊、交通設施和機場、導彈陣
地等被毀壞殆盡。1991年2月24日凌晨「多國部隊」向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內的伊軍發動了地面
進攻。交戰雙方在200公里長的戰線上投入120餘萬人。「多國部隊」採取「聲東擊西、正面進
攻、側翼迂迴」戰法,讓美第18空降軍和第7軍空中機動到伊軍側後,利用裝甲突擊力優勢,在
海空軍支援下實施「左勾拳」計劃,經鉗形攻擊和戰略迂迴,將伊軍合圍於巴士拉以南地區。到26
日,伊軍基本失去抵抗力。薩達姆接受停火。此戰是二戰結束後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地面戰役,系統
使用了20世紀先進的高技術武器裝備,成功實施了戰役欺騙、海陸空協同、大縱深迂迴包圍,重
點打擊了對方重兵集團,是現代化條件下高技術局部戰爭之典型戰例。
(10)瘋狂的天火——科索沃空襲戰
以遠程和高空打擊為主要作戰樣式。78天投擲炸彈、發射導彈約2.3萬枚。空襲成為達到
戰爭目的的惟一手段。
為將巴爾乾地區納入西方戰略體系,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發動了一場代號為「聯盟力量」、
歷時78天的大規模空襲戰。戰役第一階段,北約B-52、F- 117、B-2轟炸機對南軍
70個目標發動了90次大規模攻擊,平均每天50~70架次,摧毀了南50%的空防能力;第
二個階段北約每天出動近300~600架次,打擊包括南總統府、塞軍和內務部隊總部、電台、
電視台、鐵路和公路橋梁等在內的各種目標。北約方面是零戰斗傷亡,南斯拉夫損失慘重。整個空
襲北約共出動飛機3. 8萬架次,投擲和發射了約2.3萬枚炸彈和導彈,其中精確制導武器占
35%。是一場典型的航空兵與導彈戰役,是高技術對中低技術的「非對稱作戰」。整個戰役遠程和
高空打擊成為主要作戰樣式,並主導了戰爭進程,空襲是達到戰爭目的的惟一手段。
㈤ 世界海戰史
你可以看書
。
不過國內這方面的書籍並不是很多,且錯誤很多。比如國內某軍事書籍,就曾把日本大和號戰列艦為文字說明配在美國密蘇里號軍艦的圖片上。
如果要想對海戰史有個大致的了解,個人建議你可以考慮參閱一下《艦船知識》或《世界艦船》雜志。這兩本還是比較權威的。另外,還有比如《德國戰列艦史》、《義大利軍艦史》等等。日本類似的書籍很多,還有學研社的《圖解世界的戰艦》、《美國航空母艦史》等等,但這些書籍只能夠郵購。
再則,你還可以到網上搜一搜相關的紀錄片1、薩拉米海戰(波斯V希臘)
戰爭情況:薩拉米海戰是波希戰爭中雙方艦隊在薩拉米斯海灣進行的一次決定性戰斗.。公元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100個民族組成的30萬大軍、戰船1207艘,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分水陸兩路遠征希臘。波斯陸軍迅速佔領北希臘,攻克溫泉關,直取雅典城。希臘聯軍只有陸軍11萬,海軍400艘,且被封在薩拉米海灣內。波斯艦隊通過海灣的普西塔利亞島,希臘艦隊成兩線隊形突然發起攻擊,發揮其船小靈活、在狹窄海灣運轉自如的優勢,以接舷戰和撞擊戰反復突擊波斯艦隊。波斯戰船體大笨重,在狹窄的海灣運轉困難,前進不得,後退無路,自相碰撞,亂作一團。經一天激戰,波斯艦隊遭到重創,被迫撤退。
歷史意義:在這次海戰中,希臘艦隊僅以損失40艘戰船的代價,取得了擊沉波斯戰船200餘艘的輝煌戰績,是世界海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歐洲希臘文明得以保存。
歷史影響力:8經典度評分:9
2、阿克提姆海戰(羅馬V埃及)
戰爭情況:阿克提姆海戰,發生在公元前32年,也是古代世界發生在地中海最重要的海戰。羅馬皇帝屋大維,利用著名海軍統帥阿格里帕的卓越指揮,率領8萬步兵,1.2萬騎兵,400艘戰艦在希臘阿克提姆與安東尼對決,羅馬戰船採用「鉗子」戰術,擊潰了安東尼和埃及艷後的聯合艦隊(480艘戰艦)。
歷史意義:羅馬得到了統一,也逐漸由奴隸制民主共和國變成專制的帝國,並開始了對周邊國家的征服。
歷史影響力:8經典度評分:6
3、白江口海戰(中國、新羅V百濟、******、日本)
戰爭情況:公元663年,倭軍(有戰船400餘艘),唐軍(戰船120艘)在韓國白江口展開了激烈海戰。唐將劉仁軌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倭軍圍住,其艦只相互碰撞無法迴旋,士兵大亂。最終,日軍戰船全部被焚毀,數萬日軍被殺或溺死。
歷史意義:粉碎了日本侵入朝鮮半島的野心,日後一千年日本都未敢向朝鮮用兵。
歷史影響力:8經典度評分:10
4、雷班托海戰(基督教聯盟V土耳其)
戰爭情況:發生在公元1571年的希臘雷班托灣海戰,參戰的雙方分別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基督教聯盟(教皇、西班牙、威尼斯等),在這場海戰中,雙方已經開始使用火炮,也開始有了比較專業的水兵。戰斗中,聯軍以大帆船對抗土耳其的槳劃快船,大獲全勝,土耳其方面被擊毀戰船113艘、被俘虜117艘、戰死3萬餘人,作戰部隊幾乎全軍覆沒。
歷史意義:雷班托海戰被譽為槳劃戰船時代最偉大的一次海戰,從海軍史來看,它也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從此,風帆做為動力的戰船代替了槳劃戰船、火炮和槍彈的射擊代替了肉搏。此戰終結土耳其帝國對中歐的推進,使得歐洲偉大的文藝復興動力可以繼續。
歷史影響力:9經典度評分:6
5、格拉沃利那大海戰(英國V西班牙)
戰爭情況: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號稱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而當時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兩軍相比,眾寡懸殊,西班牙明顯占據絕對優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歷史意義: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代,影響世界300年大英帝國由此開始興起。
歷史影響力:9經典度評分:5
6、鳴梁海戰(朝鮮V日本)、露梁海戰(中國、朝鮮V日本)
戰爭情況:1592年,鳴梁海峽之戰中,朝鮮名將李舜臣以十二艘「龜船」擊滅倭艦三百三十餘艘,創下了世界海戰史上難以超越的奇跡。1598年,中朝聯合水師在露梁海面以800艘戰船包圍500艘日本戰船,幾乎全殲,日軍死亡萬計。
歷史意義:從長遠來看,重新整合了東亞各國政治軍事力量,明朝被拖垮,朝鮮衰落,日本進入德川幕府時代,四百年不敢西向,女真崛起,後來滅了大明。
歷史影響力:9經典度評分:10
7、大英帝國統治海洋之戰(英國V西歐各國)
戰爭情況:
A、1652到1676年,三次英荷戰爭的多次海戰(經典之戰為:偷襲倫敦河、特塞爾海戰、四日海戰、波特蘭海戰等),是「海上馬車夫」和「海上乞丐」爭奪海上霸權的有名戰爭,直接後果就是荷蘭的衰落。對中國也有影響: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趁機拿下了台灣。
B、1759年,奎伯隆灣大海戰中,英海軍採取突然襲擊的手法,把駐在法國西海岸奎伯隆灣的法國海軍主力消滅。
C、1780和1797年,英國在西班牙聖維生特角的海戰中,兩次擊敗西班牙。
D、1778到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英法海軍在北美的爭逐,有切薩皮克海戰、拉塞特斯海戰、多米尼加海戰等,雖然英國海軍屢占上風,但還是不能遏制英屬美國的獨立。
E、1801年,英海軍偷襲丹麥首都哥本哈根。
歷史意義:200年間的各種大小海戰中,英國逐一戰勝競爭對手,鞏固了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
歷史影響力:10經典度評分:8
8、維堡海戰(俄羅斯V瑞典)
戰爭情況:1790年,俄羅斯爭奪波羅的海之戰,俄羅斯(18艘戰列艦、7艘輕巡航艦)擊敗瑞典(19艘戰列艦、12艘輕巡航艦、輔助船7艘)擊敗瑞典。
歷史意義:「北歐海盜國」衰落,俄羅斯以海洋強國的身份出現了。
歷史影響力:3經典度評分:3
9、特拉法加大海戰(英國V法國、西班牙)
戰爭情況:1805年,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正准備對奧地利發動決定性的烏爾姆-奧斯特利茨戰役,急需法西聯合艦隊攻擊奧地利盟國那不勒斯,以援助他的地面戰役。法西聯合艦隊33艘戰列艦駛出加的斯港,在西班牙特拉法爾加角以西的海面被英國33艘戰列艦包圍,法西聯合艦隊損失慘重,有18艘艦船被擊沉或俘獲,有7000人當了俘虜,死傷7000人。而英國方面艦只毫無損失,但海軍統帥民族英雄納爾遜陣亡。
歷史意義:特拉法加海戰是裝備實心炮彈的木質帆船之間最大的一次海戰。此戰把英國從拿破崙登陸入侵的威脅中解脫了出來。有人說:「一個特拉法加,一個莫斯科,把不可一世的拿破崙趕下了台。」
歷史影響力:7經典度評分:7
10、納瓦里諾海戰(英國、法國、俄羅斯V土耳其、埃及)
戰爭情況:1827年10月,在希臘民族解放革命時期,以俄、英、法聯合艦隊為一方(11艘戰列艦、8艘三桅炮艦、8艘輕巡航艦、火炮1298門),以土、埃聯合艦隊為另一方(3艘戰列艦、20艘三桅炮艦、32艘輕巡航艦、7艘雙桅方帆船和5艘火攻船)在納瓦里諾灣(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南沿岸)進行的海戰。結果是土、埃艦隊損失了60多艘艦艇,近7000人。同盟軍艦艇無一損失,傷亡約800人。
歷史意義:這是木質帆船在地中海的最後一次大海戰,希臘獲得獨立,俄羅斯統治黑海,土耳其帝國衰落。
歷史影響力:5經典度評分:5
11、克里木海戰(英國、法國、土耳其V俄羅斯)
戰爭情況:1854年,英法近百艘軍艦(其中18艘是蒸汽巡洋艦)開進黑海,俄羅斯海軍(14艘戰列艦、6艘巡航艦)不敢應戰把軍艦上的炮台全部拆下裝在塞瓦陸地要塞上。海戰基本變成了海陸戰爭,最後演化為陸戰。
歷史意義:蒸汽船的運用使海洋戰爭發生了質的變化,風帆時代結束了。
歷史影響力:6經典度評分:4
12、漢普頓海戰(美國北方V美國南方)
戰爭情況:1862年,美國國內戰爭期間在大西洋沿岸漢普頓停泊場發生的一場海戰,南北雙方交戰艦船隻有20艘,雙方不分勝負。
歷史意義:有史以來裝甲艦艇之間的首次作戰,海軍發展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即使用裝甲艦和研究新型破甲彈的階段。
歷史影響力:5經典度評分:1
13、利薩海戰(奧地利V義大利)
戰爭情況:1866年,義大利海軍(11艘裝甲艦、5艘巡航艦、3艘炮艦)和義大利海軍(7艘裝甲艦、6艘巡航艦、7艘炮艦、1艘戰列艦)在亞得里亞海利薩島附近的大海戰。雙方,各有損失,戰成平手。
歷史意義:利薩島海戰是蒸汽裝甲艦船的首次大海戰。海戰證明用火炮對付用有裝甲的軍艦已經沒有效果了,蒸汽動力的艦船具有高度機動性,它們能迅速地變換成各種戰斗隊行。
歷史影響力:5經典度評分:3
14、加勒比大海戰(美國V西班牙)
戰爭情況:1898年5月,美國(2艘裝甲巡洋艦、5艘戰列艦、16艘護衛巡洋艦)在加勒比海域全殲西班牙海軍(4艘裝甲巡洋艦、2艘驅逐艦、20艘巡洋艦)。
歷史意義:一個強大的美國艦隊誕生了,馬漢「制海權」(要奪取全球霸權首先要奪取海上霸權)的運用,使得美國開始放棄「孤立主義」,目光放到全球
歷史影響力:6經典度評分:4
15、甲午海戰(中國V日本)
戰爭情況:作為一個愛國者,這一段都不忍心寫,實在太慘了!是中國人自己打敗自己呀!
歷史意義:中國失去了東亞大國的地位,半殖民化加大了!
歷史影響力:10經典度評分:0
16、對馬海戰(日本V俄羅斯)
戰爭情況:1905年,從波羅的海起程,經過了3萬公里的航行,進入對馬海峽的俄羅斯第二艦隊(第一艦隊在一年前被日軍偷襲,剩下的龜縮在海參威)在對馬海峽被日海軍伏擊,38艘俄國戰艦被擊沉21艘,被俘9艘,損失艦艇共27萬噸,陣亡4830人,被俘5917人;日軍僅損失3艘魚雷艇,不到300噸,亡117人,傷587人。日本取得了空前的勝利,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在戰前訓練中消耗了超過一半的彈葯,還真達到了「每發必中」的效果。
歷史意義:對馬海戰的結局震驚了西方,也震驚了整個世界,自19世紀末開始眾說紛紜的所謂「黃禍論」,至此終於有了定論,誰都看清楚了,挑戰世?力:7經典度評分:9
17、日德蘭大海戰(英國V德國)
戰爭情況:1916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最大海戰發正在日德蘭海,戰前,德國艦隊共99艘戰艦,分為兩個編隊,由南向北行駛,。英國艦隊共151艘戰艦,也分為兩個編隊,由北向南航行,雙方相向運動,突然相遇,生死搏鬥就這樣拉開了……鏖戰過後,英國艦隊損失3艘戰列巡洋艦、3艘裝甲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共計11萬噸;德國艦隊損失1艘「無畏」級戰列艦、1艘戰列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共計6萬噸。德國的戰果大於英國,但此後德國公海艦隊再也不敢冒險了,成為了馬漢理論中的「只是存在的艦隊」。
歷史意義:日德蘭海戰達到了大炮巨艦主義的最高潮,不過,海上「巨無霸」的戰列艦的弱點在此戰中也暴露無遺。北海的制海權仍被英國人牢牢掌握,從戰略上,英國贏得了勝利。
歷史影響力:7經典度評分:8
18、圍剿「俾斯麥」(英國V德國)
戰爭情況:「俾斯麥」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戰列艦,全長242米,擁有巨炮20門,高射炮44門,8個魚雷發射架和6架水上飛機。然而它在正式服役不到兩個星期後即沉入海中。1941年5月,俾斯麥號駛出丹麥海峽,即擊沉英國最大戰列艦胡德號,重創威爾士親王號。英國恐慌之下,抽調了42艘戰艦來包圍住它,包括2艘航母、5艘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勝利」號航母和「皇家方舟」航母上的40架飛機不斷向他投彈,其他英艦在旁邊發炮,英軍的轟炸和進攻持續四天四夜,俾斯麥號最後沉進了深淵。
歷史意義:和二戰中日本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被美航母上的飛機炸沉一樣,標志著海上的「大炮」主義徹底走向滅亡。視頻,比如《百年航母》、《大海戰》、《希特勒的東方灰狼》等等,相信對你應該有所幫助。
㈥ 改變世界歷史的十五大戰役是哪些
第一次戰爭,從1950年10月25日開始,至11月5日結束,共12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敵我雙方在運動中由遭遇進入交戰。我之基本意圖為穩定局勢,站住腳跟,掩護朝鮮人民軍北撤整頓,為爾後作戰創造條件。志願軍參戰部隊共6個軍18個師,敵方參戰部隊為4個軍10個師另1個旅1個團。敵我兵力為1∶1.2(敵海空軍未計在內)。10月19日,志願軍在緊急情況下入朝,原預備搶占龜城、泰川、球場洞、德川、寧遠、五老里一線,組織防禦。後因敵人已越過志願軍預定組織防禦的地區,並繼續分兵冒進,志願軍即採取了在運動中殲敵的作戰方針,利用敵未估計到志願軍參戰這一戰略上的忽然性和敵分兵冒進的弱點,以一部兵力(第42軍之第125師)於東線黃草嶺地區進行防禦,阻敵前進。同時集中主力(第38、第39、第40軍、第50、第66軍和第42軍之第125師)於西線之宣川、龜城、博川、雲山、溫井、熙川等地區,在運動中將敵各個殲滅。此役於10月25日打響,志願軍實施大膽的戰爭迂迴,配合正面主力果斷勇猛地進攻,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贏得了初戰勝利,殲敵1.55萬餘人。把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敵妄圖於逗感恩節地(11月23日)以前吞並朝鮮、結束戰爭的計劃。
第二次戰爭,從1950年11月6日開始,至12月24日結束,共29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誘敵深入、正面突擊與戰爭迂迴相結合。第一次戰爭後,敵雖遭志願軍沉重打擊,仍錯誤地判定志願軍兵力不大,輕視志願軍力量,發動了所謂逗聖誕節地(12月25日)攻勢,妄圖佔領整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對此,志願軍決定採取故意示弱、誘敵深入和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方針,爭取將戰線推進到平壤、元山地區。在戰爭布勢上,志願軍以剛入朝之第9兵團(轄第20、第26、第27軍)於東線長津湖地區爭取在運動中殲敵一部;同時,集中主力於西線博川、價川、德川、寧遠地區,向敵實施反突擊。根據第一次戰爭的教訓,西線採取雙層戰爭迂迴,以兩個軍(第38、第42軍)從敵翼側薄弱部(德川、寧遠地區)突破,向敵縱深猛插,斷敵退路,主力四個軍(第39、第40、第50、第66軍)由正面配合,實施戰術上的分割合圍,各個殲滅敵人。東線採取分割包圍的戰法。西線和東線參戰部隊在缺乏冬裝的情況下,冒著零下40度的嚴寒氣溫,艱苦戰斗,戰勝了敵人,殲敵3.6萬餘人,收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以外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全部領土,迫敵於逗三八線地以南轉入防禦,基本上扭轉了戰局。
第三次戰爭,從1950年12月31日開始,至1951年1月8日結束,共8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主要從政治上考慮必須打過三八線,中朝部隊向預有防禦預備之敵發起進攻。戰爭企圖為粉碎敵人利用三八線既設陣地進行的防禦,不給敵以喘息機會。中朝兩軍以5個軍(第38、第39、第40、第50軍和人民第1軍團)於西線向東豆川、漢城實施主要突擊;以4個軍(第42軍、第66軍和人民軍第2、第5軍團)分別向濟寧里、加平、春川方向和自隱里、洪川方向實施突擊。作戰中,經短促炮火預備後即全線發起進攻,突破敵防禦後,迅速投入第二梯隊,向敵縱深實施穿插迂迴,切斷敵人退路。全線進至逗三七線地四周時,即停止了追擊,轉入積極防禦作戰。此役,是志願軍入朝後首次大規模向預有防禦預備之敵的進攻。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並肩連續作戰7晝夜,殲敵1.9萬餘人,向前推進80至110公里。
第四次戰爭,從1951年1月25日開始,至4月21日結束,歷時87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一翼進行堅守防禦,從側翼實施反突擊和作頑強的機動防禦作戰。在三次戰爭中,敵遭中朝部隊連續打擊,損失慘重,被迫退至逗三七線地,將兵力集中後稍事整頓,即趁志願軍轉入休整之際,向北發起進攻。志願軍因連續進行了3次戰爭,減員甚大,極度疲憊,部隊未得到休整和必要補充,又值嚴寒季節,工事構築不易,糧食缺乏,且運輸線延長,補給十分困難,在戰爭第一階段,以3個軍(第38、第50軍和人民軍第1軍團)在西線漢江南北地區進行堅守防禦,箝制敵主要進攻集團;在東線橫城地區誘敵深入,集中主力6個軍(第39、第40、第42、第66軍和人民軍第3、第5軍團)實施反突擊。東線反突擊取得了勝利,但進攻砥平里受挫,未能打破敵全線進攻。戰爭第二階段,志願軍全線轉為機動防禦,節節阻擊敵人。經過艱苦奮戰,制止了敵人的進攻,將戰線穩定在逗三八線地南北地區。此役共殲敵7.8萬餘人,敵天天前進不到1.5公里,志願軍贏得了掩護戰略預備隊集結的時間。
第五次戰爭,從1951年4月22日開始,至6月10日結束,共50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為粉碎敵軍登陸計劃,提前發起進攻戰爭。參戰部隊共15個軍,即除使用原有的志願軍第9兵團和第39、第40軍,人民軍第1、第2、第3、第5軍團外,還投入了剛入朝的2個兵團6個軍(即第3兵團的第12、第15、第60軍,第19兵團的第63、第64、第65軍)。戰爭的基本指導思想是,以一部分兵力突破敵防禦後,直向戰爭縱深發展進攻,割裂敵整個防禦體系,集中主力對預期殲滅之敵實施兩翼迂迴,配合正面突擊,分割包圍,各個殲滅敵人。戰爭共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解放軍集中3個兵團12個軍(內人民軍一個軍團)於西線實施主要突擊,經7天激戰,推進50餘公里,殲敵2.3萬餘人,造成東線之敵翼側暴露,迫敵主力退至春川、漢城地區組織防禦。第二階段,敵為破壞志願軍的進攻,繼續北犯,志願軍迅速調整部署,轉移主力,以第3、第9兵團和人民軍金雄集團向東線之敵實施主要突擊。首先集中主力一部割裂美軍和南朝鮮軍的聯系,殲滅縣里地區之敵,爾後向縱深發展。以第19兵團在西線箝制美軍主力,積極配合行動。此階段殲滅南朝鮮軍第3師、第9師大部,將第5師、第7師擊潰。第三階段,實行戰略轉移。敵及時以戰爭預備隊堵塞了缺口,形成東西相連的防禦體系。解放軍經連續作戰,糧彈基本用完,繼續進攻亦有困難,決定停止進攻,以一部兵力進行機動防禦,掩護主力轉移休整。轉移中,志願軍第180師遭受了嚴重損失。此役共殲敵8.2萬餘人,消耗與繳獲了敵大量物資裝備,鍛煉了剛入朝參戰的部隊。
㈦ 中古時期歐洲歷史上有那些著名的海戰
薩拉米斯海戰--決定東西對峙的海戰
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大軍浩浩盪盪地向希臘進軍。
激烈的戰斗在海陸兩路同時展開了。
斯巴達王率領4千希臘士兵扼守北希臘通往中希臘的門戶溫泉關。以雅典艦隊為主的希臘海軍,則與來犯的波斯艦隊展開海戰。
全部希臘聯合艦隊都集中在薩拉米斯海峽的東端。共有360艘三層漿座的戰艦和7艘50支槳的戰船。
希臘艦船小巧靈活,在狹窄的海峽里運動自如;而波斯戰艦巨大笨重,拐彎掉頭都十分困難。希臘艦隊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快速插入波斯艦隊之中猛沖猛打,使波斯艦隊混亂一團,前後碰撞,只能各自為戰。
經過8個小時的激戰,波斯艦隊200艘戰艦被擊沉,50艘被俘,而希臘方面只損失40艘艦船。天黑時分,號稱天下無敵的波斯艦隊已全軍覆沒。希臘艦隊完全控制了薩拉米斯海域。
薩拉米斯海戰是希波戰爭中的一個轉折點。它使波斯人在愛琴海上的制海權終告結束,混合大帝國的威望也一落千丈;受波斯控制的許多小國至此也發生叛亂,紛紛脫離了波斯的統治。此戰奠定了希臘人走向勝利的基礎。
阿克興海戰--埃及滅亡,羅馬帝國統一
這是公元前31年9月,羅馬內戰期間,安東尼和屋大維在希臘西部沿海阿克興海角進行的一場海戰。
古老的埃及托勒密王朝滅亡了。公元前30年8月1日,屋大維進入亞歷山大城,
埃及被並入羅馬版圖,改立行省。公元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予他「元首」頭銜,並贈給他「奧古斯都」的稱號。
英西大海戰--「無敵艦隊」消失,英國崛起
1588年7月,「無敵艦隊」從里斯本港啟程,經過兩個多月的航行,於7月21日逼近英國西南海岸,這次大海戰,「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滅,而英國艦隊總共只有100多人戰死。從此以後,西班牙喪失了海上的霸權,一蹶不振,很快衰落。而英國則一躍而成為海上強國,到處強占殖民地,大力發展海上貿易,從而加速了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㈧ 誰知道世界史上十大經典戰役啊
前言
20世紀是戰役發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在戰爭歷史的坐標上,人類由機械化戰爭走到高技術戰爭、信息化戰爭。作為戰爭重要組成部分的戰役,也從陸地、海洋走向了天空、太空,從有形的戰場走向了無形的空間。難以計數的會戰、空戰、海戰、登陸戰等構成了機械化戰爭時代戰役的主要內容,千機轟炸,百艦聚首,千輛坦克大戰,幾百萬人的軍隊廝殺成為它的典型畫面。一個「大」字可以說是這一時代戰役的最根本特徵。
60、70年代新技術革命興起後,戰爭向著信息化方向發展。盡管臨近世紀末,戰爭仍處於從機械化到信息化的過渡期,但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等高技術戰爭中,仍顯示出陸、海、空、天、電全維立體作戰的信息化時代戰役特徵和高效、低耗、精確、靈敏、即時等戰役特性。隨著通訊、指揮、控制、打擊等戰爭手段日益完備,一些戰術、戰役行為往往能達成戰略目的,戰略、戰役、戰術3者的界限更加難以區分,戰役層次在戰爭中的輪廓日益模糊。即使如此,20世紀仍有許多戰役猶如夜空中的點點繁星,熠熠生輝。
(1)「大戰中的大戰」——凡爾登—索姆河戰役
塹壕前的大廝殺。雙方共傷亡130多萬人。「陸戰之王」初顯神威。
1916年,德軍對通往巴黎的門戶和法軍陣地的樞紐——凡爾登進行重點進攻。英法聯軍為減輕凡爾登所受壓力,在索姆河發動支援性進攻戰役。2月21日,德第5集團軍擔任凡爾登主攻。德法兩軍前線兵力3∶1,火炮對比7∶1。為求勝利,雙方不斷加大兵力投入。在正面15~30公里、縱深7~10公里戰場上,雙方共1 50萬人的軍隊進行了激烈廝殺。戰役第一天,德軍就發射了200萬發炮彈。7月1日,英法軍隊向駐守索姆河地區的德第2集團軍發起進攻。雙方共投入了153個師,約一萬門火炮、1000架飛機。英軍在作戰中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在由塹壕和支撐點配系的3道防禦陣地上,德軍進行了頑強抵抗。英法聯軍以傷亡6 1.5萬人的代價僅推進了5~12公里。德軍損失65萬人,失去240平方公里陣地,但打破了英法聯軍的計劃。此役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陣地消耗戰成為主要的作戰形式。此戰德國大傷元氣。戰爭向有利於協約國的方向發展。
(2)激戰英倫——不列顛空戰
飛機問世後最大規模空戰。「千里眼」幫忙。德國損失飛機1700餘架。
為對抗希特勒發動的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英德之間爆發了空軍誕生以來最大的空戰。德空軍此戰嚴重受挫。丘吉爾評價說:「戰爭史上,從來不曾有過如此眾多的人(英國民眾)從如此少的人(皇家飛行員)那裡獲得如此多的好處。」
此役德空軍出動了約1300架轟炸機、900架單引擎攻擊機和120架雙引擎殲擊機。英國空軍參戰飛機最多時約650架,但掌握了先進的雷達技術,藉助雷達幫助,使德軍始終未能奪取制空權。
1940年7~10月「不列顛之戰」最緊張激烈的4個月,英國共損失作戰飛機91 5架。納粹德國損失飛機1733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以來第一次嚴重受挫。其入侵英國的企圖被挫敗。
(3)大漠「獵狐」——阿拉曼戰役
非洲戰場轉折點。德軍作戰密碼被破譯。希特勒非洲軍團殘部被迫開始大撤退。
阿拉曼戰役是二戰時非洲戰場轉折點。由蒙哥馬利統率的英第8集團軍迎戰號稱「沙漠之狐」的隆美爾率領的德意軍隊組成的非洲軍團。此後,盟軍完全掌握了非洲戰場的主動權。
1941年6月,非洲軍團連敗英軍,進抵阿拉曼防線。整個北非幾乎垂手可得。但連續作戰使非洲軍團成了強弩之末。英軍速調8個旅在阿拉曼一線嚴陣以待。1 942年6月30日,隆美爾發動進攻。到7月3日,4次大規模進攻均告失敗。雙方形成僵持狀態。8月中旬,蒙哥馬利接任英國第8集團軍司令。此時,英空軍對德空軍比例達5∶1,坦克數量超德軍一倍。8月30日,孤注一擲的隆美爾發動第二階段攻擊。但英國人已破譯德軍密碼電報,知其進攻計劃的每一個細節。結果,隆美爾的這場豪賭變成了德、意軍隊的自殺性攻擊。1942年10月23日夜,第8集團軍展開反攻,對德軍形成圍殲之勢。11月4日,隆美爾不顧希特勒的死守命令,帶著僅剩 5萬餘人的非洲軍團,從阿拉曼開始了大撤退。
(4)航母時代的號角——中途島海戰
雙方海上編隊在炮火射程外以艦載機實施突擊。日本損失航母4艘、飛機285 架。以戰列艦為主力的巨艦「大炮主義」成為歷史。
1942年4月18日美軍空襲東京後,日本決心奪取中途島,誘殲美國太平洋艦隊,以保障本土安全。此役,日動用了包括8艘航母(艦載機400多架)在內的艦船 200餘艘,由山本五十六海軍上將指揮,分南、北兩個編隊對中途島發起攻擊。由於美軍破譯了日海軍密碼電報,掌握了日進攻意圖,美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海軍上將指揮特混艦隊在中途島附近,隱蔽待機。6月4日,日海軍中將南雲忠一率隊進至中途島西北海域,派出飛機108架轟炸中途島。美岸基機升空迎戰。南雲下令已掛上魚雷准備攻擊美艦的第2波飛機改裝炸彈攻擊中途島。此時,美特混艦隊接近。南雲急忙命令第2波飛機卸下炸彈重掛魚雷。此時美艦載魚雷機和俯沖轟炸機連續攻擊南雲的航母。日機未能迎戰,擺在甲板上未及入庫的炸彈和魚雷機接連爆炸。日損失航母4艘、飛機285架。中途島海戰改變了太平洋地區日美航空母艦的實力對比。雙方海上戰斗編隊在炮火射程之外以航空兵實施突擊,宣告以戰列艦為主力的巨艦「大炮主義」已成歷史。空海一體戰開始主導海上戰場。
(5)決定性轉折——斯大林格勒戰役
驚心動魄大決戰。逐條街道逐間房屋反復爭奪。德軍150萬人被殲。
莫斯科戰役失敗後,德軍企圖攻佔斯大林格勒,切斷蘇軍戰略補給線。1942 年7月17日,蘇德戰場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開始。蘇軍的頑強抵抗使德軍傷亡慘重。9月13日,德軍攻入市區。市區防禦戰斗極為激烈。雙方對每一塊土地都進行了反復爭奪,對火車站的爭奪竟達13次之多。盡管德軍佔領了市區,但其攻勢已是強弩之末。11月19日,蘇軍拉開了反攻帷幕。裝備著當時最先進的喀秋莎火箭炮的蘇西南方面軍、頓河方面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110.6萬人對德軍及其仆從國軍隊101.1萬人發起反攻,對德第6集團軍全部和第4裝甲集團軍一部22個師33 萬人構成了「鉗形攻勢」。經過兩個月的相持,德第6集團軍投降,司令官保盧斯元帥被俘。斯大林格勒戰役打破了德國法西斯滅亡蘇聯、稱霸世界的狂妄企圖,消滅了德軍近150萬人,成為二戰的歷史性轉折點。
(6)「霸王行動」——諾曼底登陸戰役
計劃周密,規模宏大。陸海空聯合登陸作戰。聲東擊西,巧妙運用電子欺騙。
代號「霸王行動」的諾曼底登陸戰役是二戰期間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登陸戰役。戰役從1944年6月6日至7月24日歷時49天。
為這次登陸作戰,盟軍集中了近300萬人、5000餘艘艦船(其中登陸運輸艦艇 4000餘艘、作戰艦艇1000餘艘)和一萬余架飛機。戰前盟軍聲東擊西,巧妙運用電子欺騙。6月6日凌晨,美英聯軍第1梯隊5個師在法國海岸82公里寬的正面突擊登陸。德軍未能組織起強有力的反擊。兩天內,盟軍上陸部隊達17.6萬人、車輛兩萬輛。德軍只進行了幾次談不上協同的局部反沖擊。6月30日,盟軍奪取瑟堡港。至7月初,盟軍已上陸100萬人、車輛17萬輛。7月24日,諾曼底登陸戰役勝利結束,轉入陸上突破戰役。此役,盟軍傷亡12.2萬人,德軍傷亡和被俘11.4萬人。
諾曼底登陸戰役加速了納粹德國的崩潰,是現代戰爭史上光輝的一頁。斯大林曾稱贊說:「這次行動按其計劃的周密、規模的宏大和行動的巧妙來說,在戰爭史上還未有過類似的先例。」
(7)逐鹿中原——淮海戰役
兩個主力,3個階段。「吃一個,挾一個,看一個」。解放軍一役殲敵55萬人。
淮海戰役作為戰爭史上極為罕見的一個戰例——60萬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成功圍殲80萬人的國民黨軍,被寫進了許多國家的軍事教材。
1948年秋,蔣介石為防備解放軍進攻南京,在黃淮地區展開了60萬重兵。中央軍委令華野和中野配合組織淮海戰役。11月6日,華野向敵戰區發動強大攻勢。 11月8日,國民黨第3「綏靖」區副司令官、中共地下黨員何基灃、張克俠率部起義。黃伯韜兵團被包圍在碾庄附近。國民黨軍第6、第8兵團全力北援,被華野一部阻在蚌埠附近。此時,國民黨軍加入會戰兵力已達80萬人。
11月22日,黃伯韜兵團悉數被殲,黃伯韜被擊斃。黃維兵團孤軍冒進,被包圍在雙堆集附近。杜聿明指揮的3個兵團西撤時又於陳官莊附近落入包圍。這樣,整個淮海戰場,華野與中野兩大主力「吃一個,挾一個,看一個」(劉伯承語),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12月15日,黃維兵團被全殲。第二年1月10日,杜聿明集團被全殲。兩人均被生俘。至此,這個以少勝多、被毛澤東稱為「吃夾生飯」 的淮海戰役以人民解放軍全勝而結束。國民黨軍5個兵團55萬餘人被殲滅。
(8)扭轉戰局——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
誘敵深入,迂迴包圍,斷敵退路。一場賽戰斗意志、賽指揮藝術的較量。一舉殲敵3.6萬餘人。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結束後,「聯合國軍」誤認為中國只是「象徵性出兵」 ,狂妄叫囂要在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分東西兩線發動總攻勢。志願軍示弱於敵,誘敵深入。西線志願軍於1950年11月25日黃昏發起進攻,殲滅李承晚軍第7師、第8師主力,並迫使美軍一個建制工兵連共115人投降。敵軍紛紛向南逃竄,遭到我38軍截擊。12月3日,「聯合國軍」向「三八線」以南全線敗退。12月6日,志願軍收復平壤。東線9兵團在長津湖地區發起進攻,至12月24日,志願軍收復元山、興南。至此,第二次戰役以志願軍大獲全勝而結束。
這次戰役,志願軍共殲「聯合國軍」3.6萬餘人(其中美軍2.4萬人),收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外)的全部敵占區,並解放了「三八線」以南的延安、瓮津兩半島,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氣焰。這次戰役的勝利大大超出了志願軍預定的計劃,從根本上扭轉了朝鮮半島的戰局。
(9)風卷殘雲——海灣戰爭中的地面作戰
陸、海、空、天、電全方位協同。大縱深迂迴包圍重點打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地面戰役。
經38天空中打擊,伊拉克的核設施和生化武器製造廠、指揮通訊、交通設施和機場、導彈陣地等被毀壞殆盡。1991年2月24日凌晨「多國部隊」向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內的伊軍發動了地面進攻。交戰雙方在200公里長的戰線上投入120餘萬人。「多國部隊」採取「聲東擊西、正面進攻、側翼迂迴」戰法,讓美第18空降軍和第7軍空中機動到伊軍側後,利用裝甲突擊力優勢,在海空軍支援下實施「左勾拳」計劃,經鉗形攻擊和戰略迂迴,將伊軍合圍於巴士拉以南地區。到26日,伊軍基本失去抵抗力。薩達姆接受停火。此戰是二戰結束後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地面戰役,系統使用了20世紀先進的高技術武器裝備,成功實施了戰役欺騙、海陸空協同、大縱深迂迴包圍,重點打擊了對方重兵集團,是現代化條件下高技術局部戰爭之典型戰例。
(10)瘋狂的天火——科索沃空襲戰
以遠程和高空打擊為主要作戰樣式。78天投擲炸彈、發射導彈約2.3萬枚。空襲成為達到戰爭目的的惟一手段。
為將巴爾乾地區納入西方戰略體系,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發動了一場代號為「聯盟力量」、歷時78天的大規模空襲戰。戰役第一階段,北約B-52、F- 117、B-2轟炸機對南軍70個目標發動了90次大規模攻擊,平均每天50~70架次,摧毀了南50%的空防能力;第二個階段北約每天出動近300~600架次,打擊包括南總統府、塞軍和內務部隊總部、電台、電視台、鐵路和公路橋梁等在內的各種目標。北約方面是零戰斗傷亡,南斯拉夫損失慘重。整個空襲北約共出動飛機3. 8萬架次,投擲和發射了約2.3萬枚炸彈和導彈,其中精確制導武器佔35%。是一場典型的航空兵與導彈戰役,是高技術對中低技術的「非對稱作戰」。整個戰役遠程和高空打擊成為主要作戰樣式,並主導了戰爭進程,空襲是達到戰爭目的的惟一手段。
(摘自《中國國防報》)
㈨ 歷史上最大的海戰,陸戰還有空戰
1、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空中戰役是不列顛之戰。1940年7月至1941年5月,英國為抗擊德國空中進攻而進行的防空作戰,史稱不列顛之戰。這是二次大戰中第一次獨立的空中戰役。
2、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是萊特灣大海戰。1944年10月,美國與日本在菲律賓群島的萊特灣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
3、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陸戰是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8月至於943年2月,蘇聯與納粹德國爆發了一場大會戰。
㈩ 世界著名海戰有哪些
日德蘭海戰
日德蘭海戰在德國稱為斯卡格拉克海峽海戰,發生在1916年,是英德雙方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北海海域爆發的一場大海戰。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的海戰,也是這場戰爭中交戰雙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動的艦隊主力決戰,從而結束了以戰列艦為主力艦的海戰史。最終,舍爾海軍上將率領的德國公海艦隊以相對較少噸位的艦只損失擊沉了更多的英國艦只,從而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傑利科海軍上將指揮的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成功地將德國海軍封鎖在了德國港口,使得後者在戰爭後期幾乎毫無作為,從而取得了戰略上的最終勝利。
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這是一次航母戰斗群對航母戰斗群的戰爭。也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一個著名戰例。其於1942年6月4日展開,美國海軍不僅在此戰役中成功地擊退了日本海軍對中途島環礁的攻擊,還得到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這場海戰就直接影響著二戰,也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從而帶變了直接了世界歷史的發展。
露梁海戰
露梁海戰是明朝萬曆二十六年十一月(16世紀末),在明抗倭援朝戰爭中中朝兩國水師同日本水師,在朝鮮半島露梁以西海域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海戰。這次戰役給侵朝日軍以殲滅性重大打擊、對戰後朝鮮200年和平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露梁海戰為壬辰衛國戰爭最後的一場海戰。在朝鮮半島稱之為「露梁大捷」。
白江口海戰
倭軍(有戰船400餘艘),唐軍13萬人(戰船120艘)在韓國白江口展開了激烈海戰。唐將劉仁軌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倭軍圍住,其艦只相互碰撞無法迴旋,士兵大亂。最終,日軍戰船全部被焚毀,數萬日軍被殺或溺死,粉碎了日本入侵朝鮮半島的野心,日後一千年日本都不敢向朝鮮半島用兵。
亞克興海戰
亞克興海戰役是羅馬共和國的馬克·安東尼與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法老克利奧帕特拉七世聯軍與屋大維之間一場決定性戰役。此戰發生地點為希臘阿卡納尼亞北部近亞克興角的愛奧尼亞海海域。屋大維的艦隊由瑪爾庫斯·維普撒尼烏斯·阿格里帕指揮,而安東尼的艦隊則由他的愛人克利奧帕特拉七世所指揮,最終由屋大維勝利而結束這場戰爭,從而讓他成為羅馬的統治者。亞克興海戰,實際上是以屋大維為首的西方文明與以安東尼為首的東方帝國的較量。屋大維的取勝,奠定了埃及只是羅馬的一個行省的地位,而羅馬,才是帝國的中心。如果在阿克興海戰中安東尼取勝,可以肯定地說,羅馬和埃及的地位就要交換一下,安東尼肯定要把首都建立在亞歷山大城,而羅馬,將只是安東尼帝國的一個行省。那麼歷史上輝煌的羅馬文明,也就到此為止,不會有以後的繁榮了,這也就影響著世界歷史的發展。
對馬海戰
對馬海戰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這場戰爭交戰雙方是日本與俄國,這場海戰最終是以日本取得最終的勝利 。這場戰爭直接影響著亞洲的形勢還影響著俄國的發展,在這場戰爭之後,日本憑借打敗俄國,從而成為了東亞的霸主,而俄國卻因為這樣被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