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有那些
三大盛世一般認為是西漢時的漢武盛世,唐朝時的開元盛世,清朝時的康乾盛回世
除此之答外有名的盛世還有漢朝文景之治(倉庫里串錢的麻繩時間長了都腐爛了),隋朝文帝楊堅的開皇之治(糧食五六十年都吃不完),唐朝的貞觀盛世(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宋朝的建隆之治(對內經濟富足,對外軍事強大平定割據政權),明朝的洪武之治和永樂盛世(對內國泰民安,對外滅元,可見其強大的國力)
個人喜歡開元盛世,開元時的糧食產量達到700多斤,與唐朝建交的國家達到73個,當時的長安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國際化城市。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⑵ 中國歷史上有哪幾個盛世
1、」文景之治」
首先是漢初的」文景之治」, 這段時期算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好時期, 文帝, 景帝奉行黃老之道, 講究無為而治,即政府不過多干預經濟, 讓老百姓自由發展。所以大家覺得負擔輕, 框框少, 日子好過2、」武帝盛世」
和文景之治剛好相反, 武帝好大喜功。 連年征戰, 雖大漢威名遠播。 四海臣服。 但百姓過得不輕松。且武帝干預經濟, 所有賺錢的生意如鹽, 鐵都要自己做, 搞壟斷經營, 典型的與民爭利。 不過, 這段時期大漢在鄰國面前的確威風八面。 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對外強硬時期。 說盛世也不為過。
3、「昭宣中興」
漢昭帝和漢宣帝則既不象文景那麼柔,也不象武帝那麼硬。 比較平均, 對內講法制, 體恤百姓疾苦。 輕傜薄賦。 對外也打仗, 但規模不太大。「昭宣中興」算得上好時期。
4、「光武中興」
光武帝建立政權前很會打仗, 但當上皇帝後卻盡量避免戰爭。 以柔治國, 和文景一樣, 百姓日子好過, 但對外比較軟, 不過憑借西漢打下的威風, 鄰國倒也不敢侵犯。
5、「明章之治」
漢明帝與漢章帝在東漢算是不錯的皇帝, 但」明章之治」比起前朝的」文景」, 「昭宣」就差了不少,時間也短一些。至此, 漢朝的盛世算是結束, 中國進入了一個長達400年的混戰時期。 基本沒有盛世, 雖在西晉有過短暫的統一發展期, 但西晉朝王朝極其****, 和現在有得比, 相信百姓的日子不會好過。不過, 這期間有一些局部的, 小的盛世, 如:
6、「元嘉之治」
指南宋文帝時期有過短期的發展期, 雖不能與前面幾個盛世相提並論, 但相對於當時天下紛爭, 這也算是難得的好局面。400年的戰亂結束後, 中國開始進入了又一個大場面。
7、「開皇之治」
隋文帝楊堅統一全國並迅速拔亂反正。 國家馬上走上正軌。 而文帝厲行節約, 並以身作則, 實在是當今貪官的一面好鏡子。 不過百姓日子雖然好過, 但由於文帝猜忌心重, 大官反而提心吊膽, 過得很不踏實。
8、「貞觀之治」
這應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李世民能文能武, 治國方面發展生產, 輕傜薄賦, 與民休養生息, 百姓的日子迅速好起來。 而更難能可貴的是, 在政治上頗有民主風氣, 聽得進不同意見, 不會因為刻意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地位而護短。 如在當代做領導人, 定能帶領中國走向民主。在國際上, 四面出擊, 逐漸建立了大唐的領導地位, 而在打敗對手之後, 並不趕盡殺絕, 能以比較平等的方式對待其他民族, 民族矛盾比較少。 各國都承認唐朝的大國地位, 這很象今天的美國。 只是三征高麗, 居然沒有取勝,有點遺憾。
9、「開元盛世」
承接前面太宗, 武周留下的好局面, 繼續發揚光大, 將唐朝的盛世推向高峰。 玄宗各方面也象太宗。 只是後半段經安史之亂, 迅速破產。 李隆基的名望也大打折扣。大場面結束了, 中國又進入了一個紛亂的五代十國, 不過也有偶爾的好時候。
10、「長興之治」
這是一個很短的時期, 前後才八年,但在五代那樣的一個亂世。 有這么一個時期, 很難得,後唐明宗李嗣源雖沒文化, 但人不錯。紛亂過後, 中國進入了統一的時期。
11、「咸平之治」
指北宋真宗時的一段小康時期, 北宋經濟非常發達, 文化也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物資, 精神文明都搞得不錯。 只是武力太弱, 只能向鄰國割肉以維持和平, 從此中國再無漢唐的國威。
12、「永樂時期」
明成祖朱棣文治武功算是不錯, 百姓生活還算可以, 對外五征漠北, 打出了國威, 同時積極與外界溝通, 鄭和下西洋的規模比漢朝的張騫通西域,唐朝的三藏西天取經都大很多。 只是好象歷史上沒有一個特定的」永樂之治」或」永樂盛世」的稱號。
12、「仁宣之治」
仁宗和宣宗是有名的仁慈守成之君, 百姓安居樂業, 仁宣很象漢代的文景。 但時間短。
13、」弘治中興」
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大多懶惰昏庸, 但明孝宗朱佑樘算是個例外。 勤政愛民, 把走向沒落的明朝向上拉了不少。 」弘治中興」名符其實。
14、「康乾盛世」
康熙, 庸正, 乾隆真有兩下子, 這么大版圖的一個國家。 居然能這么有效的治理。 這一點,漢唐都有所不如。 對外基本沒有敗仗, 對內百姓生活也基本可以, 不過, 畢竟是亡國奴生活, 遭受歧視, 受氣是免不了的。
⑶ 中國歷史上的「盛世」都有哪些
一般不稱「盛世」。稱為「治世」。意思是治理得非常好的時期。
西周以前難以專考證。
從西周開始。中國屬有四個「治世」。
1,西周成康之治。從周公輔佐成王開始,包括成王、康王時期,大約40年,之後慢慢衰落,直到周歷王爆發的國人暴動。
2,西漢文景之治。從文帝被大臣推舉為天子開始,景帝雖然爆發了七國之亂,但對國家沒有太大影響。到了武帝時期,國家特別強盛,於是武帝開始四處征戰,消滅了很多異族敵人,擴張了大片領土,國家也到了動亂的邊緣。武帝晚年才改過自新,國家得以恢復。到了宣帝時期,國家逐漸恢復到文景那樣富強的狀態。後來王莽篡位,全國大亂,西漢亡。
3,唐貞觀之治,唐太宗繼位後,逐漸平定了內亂,國家得以修養生息。政治清明,人民安樂。於是國家強盛,接近漢朝。
4,明朝永宣之治。永樂時期,國家一片昇平,所有中國能接觸到的國家,都向中國成臣納貢。永樂北伐蒙古,南並越南,還派鄭和出使西洋。國家達到了鼎盛。之後英宗北狩,明朝緩慢衰落。到了天啟崇禎年間,已經不可收拾了。
只有這四個有資格稱為「治世」。其他都沒有資格。
⑷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盛世」
六次盛世。
1、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又稱成康之世,指西周初姬誦、姬釗的統治期間出現的治世。史家稱「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措四十餘年不用」。
中國西周時周成王、周康王相繼在位年間繼承文王、武王的業績,對內推行周公「明德慎罰」的主張,務從節儉,用以緩和階級矛盾;對外不斷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東方少數民族地區,取得了很大勝利。
成康時期,是周最為強盛的階段,故有成康之治的贊譽。康王在位期間,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社會安定。後世將這段時期和成王末年的統治譽稱為「成康之治」。
2、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漢朝時期的漢文帝、漢景帝在位執政期間呈現的社會現象。最初,由於多年的戰爭導致經濟停滯不前,百姓生活不怎麼樣。漢文帝以「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為原則的政策。對百姓不施大壓;與此同時,對敵對勢力也保持不隨便動兵,維護和平,盡可能避免消耗國力。
漢文帝的生活十分節儉,自己的服飾、車駕都沒有增添,還下旨不許郡國向皇帝獻上奇物異寶。因此,政府過了緊日子,所有開支十分節省,那些當官的更不敢奢華無度,就此大大減少了百姓的壓力。
這兩位皇帝還非常注重農業,多次下令給那些刻苦耕作的農民進行獎賞,甚至在春耕時他們還會親自下地幹活,給大家做範例。
文、景兩位皇帝執政期間,世道非常太平,百姓逐漸富有起來。到了後期時,糧倉都十分飽滿,府庫里的錢常年不用,甚至於拿來穿錢的繩子都腐爛了。
隨著消費水平日漸上升並且迅速地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表現出多年未見的富裕現象。文景之治是歷史上第一個盛世,也是文化經濟發展曲線最高的。
唐朝時期,唐太宗執政階段呈現出的政治、文化、經濟的大幅度提升的盛世現象被稱為「貞觀之治」。唐太宗繼承了唐高祖制定的方略,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
唐太宗任用賢才,虛心納諫;還採用以農為第一,節儉樸素(當官的出去不許吃肉),大力發展文化,並完善了科舉制等方略。社會當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安定現象;並尊重其他民族的習俗,穩定了大唐邊疆;贏得了幾十年天下繁榮的理想結果。
根據當時的年號,是在貞觀年間,因此這個階段就被稱作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歷史上的傳統農業社會推到了頂峰。
3、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也稱開元之治,也是在唐朝的盛世。唐玄宗執政以後治國基本方略採用道家的喧囂無為思想。同時任用賢才,整理官僚,最終使得唐朝中期的政治十分穩定。
為了增強綜合國力,唐玄宗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使得名門望族受到打擊,百姓擔負減輕,農業發展迅速。唐玄宗還停止軍隊變革,採取了更有效的治軍措施,並在邊遠地區令軍隊進行屯田,同時進一步提升軍隊的作戰能力,進而擴張領土。
對外民族以和平相處為原則的友好政策,改善了漢族與其他民族之間的關系,使國家得到進一步統一。唐玄宗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同時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唐朝在各個點都到達了非常發達的程度。連人口也得到了大幅度增長,達八千萬人 ;政府財政收入穩定,商業繁榮,城市更是繁華。
世界各地的商人都來到大唐,洛陽、廣州、長安等大城市不同膚色、語言、服裝的商人來來往往,非常繁華。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到達最高峰值。
4、永宣盛世
永宣盛世是明朝初期的永樂和仁宣之治。明朝建立者朱元璋削弱群雄,將元朝剩餘的勢力趕到長城以北,並統一了華夏。經永樂皇帝、洪熙皇帝、宣德皇帝三代,近五十年的精心治理,終於創出了三十三年「永宣盛世」的優秀政績。明朝也就此進入了鼎盛時期。
明成祖朱棣曾經5次進軍蒙古,南至安南,還傳命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與世界相通。這么多舉動彰顯了明朝勢如破竹的發展進度。永樂年間城市經濟發達,以北京、蘇州、廣州、楊州、佛山、南京為主,以及一批沿海、沿內陸河城市的手工業、農業、商業興隆昌盛。在歷史中稱為「永樂盛世」。
隨後又在明仁宗和明宣宗的治理下,國力到達巔峰,疆土遼闊,周邊鄰國每年都進京朝貢,這就是仁宣之治。
5、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歷史上中國封建王朝的一次復興,也是封建社會最後一次盛世。康乾盛世維持的時間長達134年之久,經過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以及乾隆皇帝三代的治理,是大清王朝最輝煌繁榮的時期。
在此期間,我國的各領域的商業體系不斷增高,經濟框架達到極致。同時也不斷地進行變革,社會的穩定、國力的強盛,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中國清朝年間的領土版塊更是寬廣。
在盛世期間生活的人們是幸福的,沒有戰亂和暴政,甚至比我們現在的生活幸福指數都高。當然我也相信如今我們的生活在歷史長河中也會是盛世。
6、武丁盛世
武丁盛世又稱武丁中興,盤庚侄子武丁執政時,殷商國勢達到鼎盛。武丁在位共五十餘年,他日夕思復興殷,苦於未得忠良之佐,後來傅說等輔佐下,國勢強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
商王武丁惟才是舉,衣食樸素,推進了商朝最鼎盛的時期。武丁在位時期,滅躬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荊襄,擴疆數千里。故史書將武丁統治的59年間(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稱為「武丁中興」。
⑸ 中國歷史的四大盛世
漢代文景盛世、唐代開元盛世、明代永宣盛世、清代康乾盛世
1.文景之治。
(1)含義: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漢初,社會經濟衰弱,朝廷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
(2)措施:
(I)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 ,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
(II)文帝、景帝還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幹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3)影響: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時漢朝的物質基礎大大增強,是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文景之治也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開元盛世
(1)含義:「開元盛世」是指中國唐玄宗在位期間的一段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玄宗治國之道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提倡文教。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勵精圖治,任用賢能,經濟迅速發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2)措施:
(I)從經濟方面人手改革。首先,打擊豪門士族,爭奪土地勞力;第二,改革實施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財政收人,減輕人民負擔;第三,玄宗打擊佛教勢力,淘汰僧尼;第四,發展農業。
(II)在外交方面,玄宗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關系,使國家得到進一步統一。同時,開元年間和睦的民族關系對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3)影響: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政治經濟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唐王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繁榮促進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長,在「開元盛世」期間,唐代人口增長到五千二百九十餘萬人。唐代的商業亦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中國封建社會達到了全盛的階段。
3.永宣盛世
(1).含義:永宣盛世指明朝前期的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明太祖朱元璋削平群雄,驅逐元朝殘余勢力出長城以北,一統天下。經洪武、建文、永樂兩代半,近半個世紀的勵精圖治,開創了一代三十三年(公元1403—1435年)的繁盛局面「永宣盛世」。
(2)措施:
(1).改革吏治。明太祖朱元璋時,由於廢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領導六部,事無巨細都要皇帝親自處理,所以皇帝需非常勞心。明成祖時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
(2).發展經濟。明成祖朱棣對各地方官吏要求極為嚴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須深入了解民情,隨時向朝廷反映民間疾苦。永樂十年(1412年),朱棣命令入朝覲見的地方官吏五百餘人各自陳述當地的民情,還規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當者勿問」。之後,永樂帝宣布「諭戶部,凡郡縣有司及朝使目擊民艱不言者,悉逮治。」即地方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觀察員,如果看到民間疾苦而不實報的,要逮捕法辦。對民間發生了災情,地方上要及時賑濟,做到「水旱朝告夕振,無有雍塞」。
(3)影響:明永宣盛世時期,對西南的四川西南部、貴州全境、廣西北部、雲南東部(雲南的西部置乃是歷史上的南詔國)、湖廣西部的土司制度進行了大規模的土流並治、改土歸流改革,拓寬了國土的農耕面積。出現了軍屯於田、民樂於業的欣欣向榮、安居樂業、繁榮昌盛的景象。
4.康乾盛世
(1)含義:「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亂,止於嘉慶元年(1796年)川陝楚白蓮教起義爆發,是中國清王朝前期統治下的盛世。
(2)措施:(I)政治上,清朝雍正時設有軍機處,為政府最高決策機構,而軍機大臣雖然有一定權力,但是在皇帝大權獨攬又勤政的情況下,也常常是「跪受筆錄」。明清雖然不設宰相,但是明代內閣大學士就有宰相之實,而清朝只有內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才有宰相之實,可見清代對大臣的管制之嚴。清朝在地方每省設巡撫(有的一省或幾省還設總督),這種制度在雍正時期確立。
(II)經濟上,推廣現金的農業種植方法,使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廣東部分地區收獲早稻以後,又插晚稻;收獲晚稻以後,再種油菜或甘薯,一年三熟。江西土薄,早稻收獲以後不能續種晚稻,就種蕎麥,一年兩熟。由於南方多熟種植的推廣,每年可增產糧食60多億公斤。
(3)影響:三代皇帝勵精圖志,勤政英明,調整了統治政策,採取了一系列促生產力措施,如康熙時期:實行更名田鼓助墾荒,實行固定的糧食稅。雍正時期實行攤丁入畝,取消了人頭稅,放鬆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⑹ 中國歷史上七個盛世局面
1、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漢初,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經濟凋敝,漢廷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
2、漢武盛世時期,文學、史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等方面,在這一時期都有相當程度的發展。漢武帝身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的時代所產生的政治思想與規劃,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3、光武中興或稱建武盛世 ,指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採取一系列措施,恢復、發展社會生產,緩和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危機。
4、開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時開創,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隋文帝楊堅倡導節儉,節省政府內不少開支、廢除了不必要的雜稅並設置谷倉儲存食糧。
5、「貞觀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間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繼承唐高祖李淵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
6、開元盛世是指唐玄宗在位期間的一段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治國之道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提倡文教。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勵精圖治,任用賢能,使得大唐經濟迅速發展,天下大治,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增多,國家財政收入穩定。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制度達到頂峰。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7、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同時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
⑺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盛世
1、西漢時期,「漢武盛世」。
西漢時期,漢武帝時期,漢武盛世,漢武帝在位54年,於前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之後西漢皇帝,漢武盛世建立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上與漢武商前半身雄才大略的產物。
漢武盛世主要表現:
東平朝鮮 、 西收疆域 、 南納百越、 北擴漠北 ;開通絲綢之路 、 加強中央集權 、 確認儒家為正統學術、 確立了察舉制度、重農輕商、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鑄造五銖錢、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建太學、建立年號、太初改歷、鹽鐵官營。
2、東漢時期,「明章盛世」。
東漢時期,東漢繼光武中興之後,漢明帝、漢章帝統治時明章二帝繼承了並發揚了光武帝中興大業,寬松治國,與民休息,刑理治國等等政策,開創的大世,明章盛世。
明章盛世主要表現:
防外戚勛臣、下詔撫流民、賑濟鰥寡孤獨和貧民、修治汴渠、征伐匈奴,威服西域經營西域復置西域都護和戊己校尉、以刑理治國、法令分明,整肅吏治、嚴懲不法官吏、減輕賦稅、鼓勵農桑、興修水利、重視農業生產、提出「王者八政,以食為本」、編成《白虎通義》一書、輕徭薄賦、減省刑罰、力倡文教,崇尚儒學。
3、隋朝時期,「開皇盛世」。
隨朝時期,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時開創了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在北周基礎上建立的盛世,開皇盛世。
開皇盛世的主要表現:
倡導節儉、廢除雜稅、設置谷倉儲存食糧、輕徭薄賦、大索貌閱、推行輸籍法、創三省六部制度、創科舉制度、任用官員不限門第,唯才是舉、實行均田法、開.廣通渠、法制改革、刑律定製、錢幣改革、農業改革、統一貨幣。
4、唐朝時期,「開元盛世」。
唐朝時期,唐玄宗治理之下出現的盛世,開元盛世也稱開元之治。
開元盛世的主要表現:
滅亡東突厥、占據漠南漠北、設立西伊州、滅亡百濟、設安東都護府於平壤、安西四鎮、設立「交州總管府」、「安南都護府」、任用賢能、改革吏治、發展經濟、提倡節儉、興修水利、水稻廣泛採用育秧移植、著《茶經》、建曲轅犁、創筒車、絲織業、陶瓷業、商業繁榮、提倡文教、軍事改革、玄奘西遊。
5、明朝時期,「永樂盛世」。
明朝時期,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所出現的盛世,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永樂盛世。
永樂盛世的主要表現:
遷都北京、修建紫禁城、「遠邁漢唐」、雄才大略、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並且宣揚國威、大力開拓海外交流、編纂《永樂大典》、東北抵日本海。
鄂霍次克海、烏地河流域、北達戈壁沙漠一帶、西北至新疆哈密、並曾在今滿洲、新疆東部、西藏設羈縻機構、征服並統治安南(今越南北部)、完善文官制度、改革吏治、特務機構、經濟繁榮、文化教育、五征漠北、鄭和下西洋海外揚名、萬邦來朝。
⑻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有那些
漢武盛世、開元盛世、永樂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
漢武盛世是西漢王朝的鼎盛時期,經濟依靠文帝、景帝二朝的積累達到極致,國力強盛,對外實行「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多次攻打匈奴,把強橫一時的匈奴逐北逐千里,讓中原政權的勢力首次到達蒙古地區。西擊大宛,以武力樹力漢朝在西域(今新疆)的統治,東滅朝鮮,南亡南越,達到漢代疆界的極限。
開元盛世是唐朝經濟最盛之時,百姓安居樂業,邊界雖然沒有高宗時大,但讓中國疆域首次占據整個東北。開元盛世的武功不是最強,其治世主要是文治。其最盛時,開創了中原王朝使四夷來貢的局面,真正建立了朝貢體系,擁有40多個進貢稱臣的蕃國。
永樂盛世:永樂時期,中國以軍隊是亞洲最強大的,在強力的經濟基礎支持下,永樂五次北征蒙古,打的鐵木真的後代抱頭鼠竄,全沒當年殺戮天下的囂張,韃靼、瓦拉、兀哈良諸部都稱臣朝貢。南面擊敗竄位的胡氏安南(今越南),自五代失安南後,再度把中原旗幟插到安南。鄭和下西洋更是創造了中國航海的歷史,2萬餘人的巨大艦隊七下西洋,把中國的聲威灑遍大洋,明朝同樣有數十個國家先後朝貢,這些國家是真正的服中國,而不是被西方殖民者征服。
(假如鄭和是以武力進攻的話,也許印度洋當時會成為中國的內湖也不一定)
⑼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是哪些
⑽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盛世
西漢的文景之治、漢宣中興,東漢的光武中興、明章之治,隋的開皇之治,唐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元和中興,明的仁宣之治、弘治中興,清的康雍乾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