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新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的介紹
這部書突破了傳統封建史學體系:在編纂方法上,作者根據考古學成就,運用西文社會進化史觀,分上古、中古、近古三大階段敘述中國歷史。
㈡ 中國高中歷史教科書
因為抄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又襲是一張白紙,所以政府需要在任何地方對學生們進行思想灌輸,在你心中形成一個只有共產黨領導中國才有前途,對其地位進行鞏固,以確定其統治的正統性。現在很多中國人莫名其妙的排斥台灣就是這么一個結果,說白了一點,政治需要。
㈢ 震驚:人教版歷史教科書沒二戰,怎麼回事
暈,不是總共有5本嗎,中國近現代2本,世界近現代2本,中國古代1本,我江蘇,06年高考的
二戰是選修課,不學歷史的當然沒有
以前的話不學歷史的連一點世界史都沒
㈣ 台灣新版歷史教科書,看看怎麼講中國歷史的
歷史、中文成語等等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是中國人獲取智慧的最重要途徑,因為這些歷史文化風俗習慣所以我們與歐美人不同,所以我們是獨立的唯一的..
㈤ 中國新版初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取消衛青霍去病,為什麼
感覺是一帶一路,不能讓周邊國家以為我們在搞霸權主義,所以刪除這些,以便國家更好的發展
㈥ 高中歷史新課標教材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以前舊版的現在還用嗎
新課標從2004年開始用的,現在一些沒有新課改的省份還在用舊版
㈦ 誰有人教版《中國歷史》九年級課本 電子書!!!!!!!
http://www.pep.com.cn/czls/js/tbjx/dzkb/
初一來二三全有自,只不過需要一頁一頁翻
㈧ 部編義務教育歷史教材有哪些新變化
一、教材傳達新理念
重視閱讀、關注思維的發展,在細微處引導家長、教師,這是新教材傳達的理念。
二、教材的深度體現在思維發展上
從第一課《中學時代》開始,新教材的編排設計就體現出具體方法技能的學習指導,通過設計開放性的教學過程,綜合運用角色扮演、討論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讓學生積極表達、善於思考、習得方法、努力踐行。
三、教材的變化,對基層教師的理論功底提出新的挑戰,對他們教學理念、教育意義等方面的理性思考能力進行著深層次的「拷問」。
(8)中國歷史新版教科書擴展閱讀:
尊重認知規律
關於選文的取捨、教材的新變化,以及習題涉及等細節方面,在編寫的過程中,編寫組都有過激烈的討論。其中一次,是對於語文教材中拼音和識字的教學順序。
教材編寫依據的始終是課程標准,根據不同年段的學習目標和學生接受水平,確定相應的框架結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教育部教材局由此還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了寫作專題在不同年級中的難易程度:七年級強調基礎性,主要進行一般寫作能力的訓練,側重記敘性文章的寫作;
八年級強調實用性,突出語文跟生活的聯系,主要進行游記、演講稿、消息等實用性文體的寫作,側重說明性文章的寫作;九年級強調思辨性,主要進行議論性文章的寫作。
這些遞進的難易程度,針對客觀存在的地域差異,統編教材編寫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彈性與適應性,以滿足不同地區學生的發展需求。
在課後練習部分,編寫組此次編排了「選做題」,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進行選擇,也要求教師通過組織交流和表揚鼓勵,去激發學生做這些題的興趣。
李祖文卻表達了一個自己的顧慮,「我們仍然沒有擺脫這種傳統的文選加練習的方式,這給老師和孩子帶來很大的困擾,因為這其實缺乏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尊重和關注。
似乎我們還是比較重視在練習中得出的結果,而中間應該隱含一個什麼樣的學習過程,我們的教材忽略了這個最重要的東西。」
在8月28日教育部今年首場教育金秋系列發布會上,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長申繼亮表示過,會有三方面來保證統編教材後續的完善和提高:建立跟蹤研究機制,編寫的主要專家去一線了解使用過程的適宜性,同時建立研究基地,鼓勵專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建立專門的平台,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教育行政部門建立定期修訂機制。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140餘編者耗時5年 國家統編義務教育教材改了什麼
㈨ 如何看待新版歷史教材
高中歷史新課程的史觀是所謂的文明史觀。三本必修教材把高中歷史分為三大模塊,內容分別為政治文明(政治模塊)、經濟文明(經濟模塊)和精神文明(文化模塊)。
筆者理解的文明史,應該講述世界上主要文明的興衰及其相互關系。但從三本必修教材所選取的素材來看,基本上內容只有中國史和西方史。換言之,通常說的「世界文明史」,在本教材體系中基本上只剩下了「西方文明史」,以及西方文明影響下的世界史。
舊版高中歷史教材的世界史方面,除了西方歷史,其敘述的范圍至少還包括非洲(如衣索比亞抗意)、拉丁美洲(拉美獨立運動)、日本(明治維新)及之外的亞洲國家(印度民族獨立運動)。不管敘述的主題是什麼,筆者以為傳統教材從視野上比新教材更開闊。
這讓以文明史觀掛帥的新教材顯得名不副實。此為其一。
其二,新教材對中國與西方歷史敘述的內容選擇上,更讓人困惑。
以嶽麓版政治模塊為例。
第一單元內容為《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主要內容,一為西周的分封制,二為秦代以後的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制的形成與強化。
第二單元為《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主要內容,一為以古希臘雅典為代表的民主制度,二為古羅馬的法律即羅馬法。
此處最大的槽點就是古羅馬近千年歷史,教材只選擇了羅馬法作為其重點,而對其政治體制的介紹極為簡略,也沒有被列為重點。教材在對古雅典民主政治和古羅馬法大書特書之後,也對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衰落沒有做任何描述和解釋。
筆者的困惑是,難道因為 「民主」和「法治」是當代至高無上的政治正確,所以編者才這樣敘述西方古典政治文明的嗎?「民主」和「法治」是很好,可是西方古典文明後來的確是衰落了,原因不需要對學生稍加解釋嗎?
而且,教材直接就從西方古典時代轉進到第三單元: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體的建立》,主要內容:英國君主立憲制和責任內閣制的確立;美國1787年憲法確立的民主共和制;法國的民主共和制;德意志的統一及德意志第二帝國憲法。
如此選擇性地書寫西方政治文明,西方人也不會同意的吧?腹黑一點想,難道是因為中世紀的西方過於「黑暗」,就不講了?
第四單元《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主要內容是晚清中國遭受的四次侵略戰爭以及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五單元《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主要內容是馬克思主義誕生、十月革命和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第六單元《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主要內容是新中國的政治建設。第七單元《復雜多樣的當代世界》,主要內容為戰後國際關系及新中國外交。這四個單元的內容與舊教材相比,除了編排的順序不同外,其餘均無大差異。只是由於是政治模塊,所以偏重於政治方面的內容。關於這種體例,我的同行們吐槽多多,主題所限,在此就不多說了。
其他兩個模塊,筆者不想浪費大家的時間再挨個介紹每單元的內容了。所以相關吐槽可能會更加簡單粗暴。
經濟模塊主要內容有五部分:中國古代農業文明、近代歐洲工業文明、20世紀前期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經濟改革、新中國的經濟建設、二戰後的經濟一體化與全球化。在政治模塊里,古代史部分既有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進歷程,也有古希臘的民主制度和古羅馬的法律。中國的專制與西方的民主法治對比好強烈啊!在經濟模塊里,古代史部分只有中國古代經濟,卻並無對應時代的西方經濟狀況作對比,這是為什麼呢?而近現代的世界經濟直接從歐洲人開辟新航路開始,直奔世界市場與工業革命而去,中國經濟就這樣悲劇地落後了。就算是筆者「狹隘的民族情緒」作怪吧,但還是忍不住要問:這種編排到底遵循的什麼體例呢?
嶽麓版高中歷史教材的「文化模塊」目錄
文化模塊主要內容有三個。一是中國古代主流思想,從百家爭鳴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再到宋明理學。二是西方主流思想,即「人文精神」,內容古希臘三大哲學家到近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三是近代中國的西學東漸潮流,中國人開始了漫長的學習西方的歷程,從清代的魏源到民國初期的新文化運動,然後產生了孫中山的民主思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重要成果……這里最讓人不能理解的是,歐洲古代史(古希臘三大思想家)回來了,但漫長的歐洲中世紀史又被直接略過。基督教被認為是西方文明的另一源頭,基督教化的中世紀歐洲怎麼能夠被忽略呢?說好的文明史呢?
而且筆者狹隘的民族主義病常常作怪,總覺得這種編排極易給學生造成如下印象:中國政治文明的傳統就是專制集權,西方政治文明的傳統就是民主法治;中國的傳統經濟就是小農經濟,西方的經濟就是工業文明;中國傳統文化主流就是儒家思想(總是與三綱五常和君主專制連在一起的儒家思想),西方精神文明的主流就是人文精神,自古以來就如此!
㈩ 《中國歷史》初中教科書全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的,我要下載的txt或doc的格式。
txt或doc格式是沒有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只有電子版,即圖片格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