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有哪些屈辱的歷史
1、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
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戰爭過程中,法海陸兩軍雖於多數戰役占上風,但均無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
並一度攻佔基隆,卻因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台灣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
導致由恭親王奕䜣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樞),但後期台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且有馮子材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
法軍統帥尼格里也身受重傷。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法國總理茹費里等內閣集體垮台。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清方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諸殖民地的宗主權。
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於台灣設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2、靖康之變
靖康之變是指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的歷史事件。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靖康之禍。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東路由完顏干離不領軍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領軍直撲太原。東路金兵破燕京,渡過黃河,南下汴京(今河南開封)。
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於太子趙桓,趙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為宋欽宗。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1126年)正月,完顏宗翰率金兵東路軍進至汴京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
金人要求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並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宋欽宗親自至金人軍營議和,被金人拘禁。
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靖康之變導致北宋的滅亡。
3、土木堡之變
土木之變亦稱土木堡之變、土木之禍,指發生於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的兵敗事變。土木堡是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的一個城堡。
土木堡坐落於居庸關至大同長城一線的內側,是長城防禦系統組成部分。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侵犯他人領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
不顧群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
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安全,但王振不準。後勤不續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移營,飢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進攻。
明軍倉促應戰,所以兵敗,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當時京師精銳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萬。於謙力排眾議請郕王調兩京、河南備操軍。
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各府的運糧軍馳援,人心漸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開門,於謙等大臣私立郕王為帝,並親自守城拒絕也先送英宗回京。
4、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
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
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
5、北京條約
1856年,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58年簽訂了不平等的《天津條約》,進一步攫取了大量的特權。
1859年,英、法、美三國分別派遣駐華公使,率領艦隊來華換約。清政府加強了天津、大沽的防務,准備在上海與英、法公使換約,以阻止公使入京。
英、法拒絕在上海換約,於1859年6月北上天津大沽口外,不走清方指定的入京換約路線。強行突入大沽,結果被清軍擊敗。英、法決定再次組織聯軍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
1860年8月,英法聯軍17000餘人到達天津附近海面,攻克大沽,佔領天津,在通縣擊敗清軍主力。9月22日,咸豐皇帝逃往熱河,任命恭親王奕䜣為全權議和大臣,留京求和議約。
在談判時,清政府毫無抗爭,完全接受了英、法的條件。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全權議和大臣奕䜣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北京禮部大堂,交換了中英《天津條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
㈡ 中國屈辱的歷史
1、蒙古國對中國的侵略。在南宋時期,蒙古侵略中國,基本霸佔領整個中國領土,殺害了數千萬人。蒙古對中國的佔領,持續了100多年。一直到洪武元年,中國才把蒙古侵略者趕走。
2、滿洲清國對中國侵略。滿洲人來自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明朝時期東遷到朝鮮北部,受到朝鮮虐待,轉而尋求中國庇護,被仁慈的中國皇帝安排在吉林邊疆一代,當時叫「建州」。建州女真後來造反獨立,建立金國,後改清國,開始蠶食中國東北領土。在崇貞年間,吞並了整個中國東北領土。在永曆年間,吞並了整個中國領土。他們在侵略中國的過程中,殺害了數千萬中國人。並且無恥了毀了中國的衣冠禮儀。使中國從世界上最先進、最開放、最強大的國家變為非常落後、非常封閉、非常軟弱的半野蠻國家。滿洲人把他們的發式強加給中國人,從此外國人稱呼中國人為「豬尾巴」。一直到辛亥革命,中國人才推翻了滿洲清國侵略者的朝廷,恢復了中華。
3,滿洲清國對最親密夥伴是俄羅斯。兩國的國主經常派遣使節互相訪問。因此,滿洲人把中國北方大片領土贈給了俄羅斯。總數不下150萬平方公里。比現在整個東北都大很多。俄羅斯佔領那些領土後,殺光了那裡的中國人,總數大約20萬左右。到現在,這些領土還被俄羅斯霸佔。
4,滿洲清國自誇強大,但本質上非常弱,對浩罕國這樣的中亞小國甚至都卑躬屈膝。滿洲清國不但每年向浩罕國進貢歲筆,甚至允許浩罕國在中國新疆收稅!後來,浩罕國甚至直接侵略中國,佔領了整個新疆。但後來俄羅斯消滅了浩罕國,浩罕國在新疆的侵略才被擊退。浩罕國前後佔領新疆長達10年左右。
5,滿洲清國對英美等國也卑躬屈膝。不過那些西歐國家都遠離中國,只能霸佔中國沿海幾個小島或半島或其他據點,不足以入侵中國腹地。例如,英國只佔領香港等地。但英法等國對中國周邊侵略卻很嚴重。例如法國吞並列越南,荷蘭吞並印尼、消滅中國人在海外的蘭芳共和國,英國和滿洲清國「共同管理」西藏等。
6,日本長期羨慕蒙古和滿洲,也打算到中國來「當家作主」。於是制定長期侵略中國的戰略方案。大體上,現佔領朝鮮、再佔領東北蒙古、再吞並中國,以達到統治世界的目的。後來,日本看到台灣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就通過戰爭吞並列台灣。
7,滿洲清國被中國人推翻後,日本扶植滿洲遺老遺少,霸佔中國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又進而全面侵華,挑起二戰。但日本的侵略最終被中國人擊退。除琉球群島外,日本佔領的中國領土都歸還了中國。
8,印度、緬甸等國,以英國人麥克馬洪私下制定的麥克馬洪線為其與中國的國界。因此,都霸佔著中國數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9,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印尼等國,都武力霸佔中國在南海的島嶼。汶萊蘇丹靠挖掘中國南海的石油稱為世界最富有的人。
㈢ 有關於中國的歷史侮辱事件
1、平頂山慘案
平頂山慘案是「九一八事變」後,侵華日軍對中國進行的第一場針對無辜平民的大屠殺。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佔領中國東北,雖然中國政府軍隊撤出東北三省,但是民間抗日義勇軍一直在反抗日本軍隊。
日本軍隊在攻擊抗日武裝的同時,也經常屠殺抗日根據地的中國普通民眾以報復中國武裝的抗日行動。1932年9月15日,抗日救國軍第四路、第十一路進攻撫順,重創日本軍隊。
日本軍隊展開報復行動,於1932年9月16日將撫順煤礦附近的栗家溝、平頂山等村村民3000餘人集中,之後實施了滅絕性的屠殺,之後又追殺了聞訊逃亡的千金堡村24名居民。
2、鎮江慘案
鎮江慘案是日軍在1937年12月8日,也就是南京淪陷前5天,在鎮江淪陷後,日軍在江蘇鎮江大肆屠殺群眾並搶劫鎮江人民的財產、焚燒民房、強奸婦女的暴行。
在這場浩劫中,鎮江被害人數達一萬人以上。僅鎮江所轄的句容縣就有3000餘名群眾被日軍殺害,傷殘1000餘人。除此之外,日軍還焚毀房舍16700多間,強奸當地婦女幾千人。
3、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佔領南京。隨後,對南京城內的百姓和已經放下武器的國民黨軍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在日本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師長谷壽夫指揮下,在南京全城進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殺,使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方法,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餘萬人。
4、潘家峪慘案
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挺進敵後,奔赴華北戰場,放手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廣泛開展人民戰爭。
河北唐山市豐潤區潘家峪村是腰帶山上的一個小山村,也是抗戰時期冀東最早、最堅實的堡壘村。潘家峪人民的抗日斗爭,極大地激怒了日本侵略者,面對潘家峪這座打不垮、攻不進的抗日堡壘,他們惶惶不可終日,必欲除之而後快,喪心病狂地要把潘家峪人民斬盡殺絕。
1941年,侵華日軍在這里製造了震驚世界的潘家峪慘案,1298名村民遇害。全村村民大多被日軍殘忍殺害,只剩300名倖存者逃脫了死神和日軍的魔爪。
5、平陽慘案
1943年9月26日,日軍在阜平平陽村一帶搜尋我邊區機關和八路軍駐地,屠殺我同胞1000餘人,燒毀房屋5000餘間。
羅峪村婦聯主任、共產黨員劉耀梅,不幸被日軍捕獲,為保護邊區機關和抗日幹部,劉耀梅凜然不屈,被敵人殘酷殺害,為抗日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陽慘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潘家峪慘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京大屠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鎮江慘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頂山慘案
㈣ 中國屈辱的歷史故事
《虎門條約》:一、賠款二千一百萬兩。二、割香港。三、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四、海關稅則詳細載明於條約,非經兩國同意不能修改,是即所謂協定關稅。五、英國人在中國只受英國法律和英國法庭的約束,是即所謂治外法權。六、中、英官吏平等往來。
《辛丑條約》:一、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二、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作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三、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四、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五、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六、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㈤ 中國受盡屈辱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1、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
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戰爭過程中,法海陸兩軍雖於多數戰役占上風,但均無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
並一度攻佔基隆,卻因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台灣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
導致由恭親王奕䜣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樞),但後期台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且有馮子材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
法軍統帥尼格里也身受重傷。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法國總理茹費里等內閣集體垮台。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清方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諸殖民地的宗主權。
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於台灣設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2、北京條約
1856年,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58年簽訂了不平等的《天津條約》,進一步攫取了大量的特權。1859年,英、法、美三國分別派遣駐華公使,率領艦隊來華換約。
清政府加強了天津、大沽的防務,准備在上海與英、法公使換約,以阻止公使入京。英、法拒絕在上海換約,於1859年6月北上天津大沽口外,不走清方指定的入京換約路線。
強行突入大沽,結果被清軍擊敗。英、法決定再次組織聯軍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1860年8月,英法聯軍17000餘人到達天津附近海面,攻克大沽,佔領天津,在通縣擊敗清軍主力。
9月22日,咸豐皇帝逃往熱河,任命恭親王奕䜣為全權議和大臣,留京求和議約。在談判時,清政府毫無抗爭,完全接受了英、法的條件。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全權議和大臣奕䜣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北京禮部大堂,交換了中英《天津條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
3、甲午中日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
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
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
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
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4、南京條約
1843年7月22日、10月8日,耆英與璞鼎查又先後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補充和細則, 將協定關稅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實。
並使英國取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權益。《南京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關稅主權,便利了英國對華的商品輸出,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一步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並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5、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Nanjing Massacre)指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學術界認為開始於12月5日)淪陷後。
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南京大屠殺是侵華日軍公然違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准則。
是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無數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南京大屠殺期間,《紐約時報》、《中央日報》、《新華日報》等中外媒體,均對南京大屠殺進行了大量的揭露。
戰後,中國國民政府對南京大屠殺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其中,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經調查判定,日軍集體屠殺有28案,屠殺人數19萬餘人;零散屠殺有858案,死亡人數15萬餘人。
總計死亡人數達30多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特大慘案。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殺史檔案》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㈥ 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事件
有: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
1、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
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2、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這是英、法為了擴大侵略權益而發動的侵華戰爭。
美、俄坐收漁人之利。四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和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因為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The Arrow War)。又稱「英法聯軍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戰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
同時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即鴉片戰爭,相對於第二次而言)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3、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
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戰爭過程中,法海陸兩軍雖於多數戰役占上風,但均無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卻因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台灣島的戰略目的。
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䜣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樞),但後期台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且有馮子材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法軍統帥尼格里也身受重傷。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法國總理茹費里等內閣集體垮台。
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清方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諸殖民地的宗主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於台灣設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4、甲午中日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5、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
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大清帝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之實。
侵華軍隊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盪,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之後再遭劫掠,終成廢墟。
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在後來也承認,『』所有大清帝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㈦ 歷史上中國人羞辱中國人的故事
洪承疇二事
大明降將洪承疇進入北京後,他的母親還活在人間。他把他的母親從福建迎接到北京後,他母親一看到他就非常憤怒地責罵他,用自己的手杖打他,一一數落他沒有為國捐軀的罪過,說:「你把我接來,將要讓我成為清朝的老婢女嗎?我把你打死,是替天下百姓除害。」洪承疇快速地跑掉了才沒有打到他。他母親就雇了船回南方老家去了。
黃石齋先生(黃道周)被清兵抓住了,然後關押著。洪承疇前去看他,黃先生閉著眼睛不看他。洪承疇出來後,黃先生拿起筆來迅速寫下一副對聯。上面寫著:「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洪恩浩盪,不得報國反成仇。」原來「成仇」和「承疇」正好同音。
http://ke..com/view/3197237.htm?fr=aladdin
㈧ 中國屈辱歷史事件
恥辱
不平等條約一覽表
南京條約 1842年月 英國
主要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2100萬銀元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方商定
影響
1.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3.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國人民從此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
5.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1844年 英國
主要內容
從中攫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權
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 1844年 美國和法國
主要內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權益
天津條約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內容
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2.增開沿海沿江是10處商口岸
3.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4.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通商、傳教
5.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經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常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主要內容
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4.對英法兩國的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天津條與北京條約的共同影響
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至19世紀80年代 ,侵佔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馬關條約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內容
1.割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
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
1.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再一步遭受受嚴重損失
2.此後帝國主義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強進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開辟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
5.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辦廠,拓展了其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6.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主要內容
1.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
2.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做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
3.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
4.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
5.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
6.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響
這樣的使館界成為列強在中國都城的佔領地
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鎮壓人民的工具
列強可通過外交途徑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
---------------------------------------------------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國政府或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不平等的條約。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
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台;中國與英國)
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條約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
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1917年,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而被廢除不平等條約。1917年蘇聯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事後未完全兌現,亦無退還條約中獲得的領土)。1943年,美國和英國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義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失去他們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國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
㈨ 中國人屈辱的歷史,時間,地點,發生了什麼事
1937年7月7日,七七盧溝橋事變後的南京大屠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