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歷史能力培養與測試7年級14頁
初一歷史復習提綱
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文化代表距今時間體質形態工具製造火的使用觀念社會組織生產活動
元謀人約170萬年打制石器會使用火採集、狩獵
北京人約70-20萬年保留猿特徵打制石器會使用火保存火原始群居採集、狩獵
山頂洞人一萬八千年和現代人基本一樣打制石器
磨光、鑽孔人工取火審美氏族採集、狩獵、捕魚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製造工具
3、我國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萬年前
第二課原始的農耕生活
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時間生產工具房子畜牧手工業
河姆渡居民長江流域約七千年磨製石器耒耜干欄式家畜紡織陶器
半坡居民黃河流域約五六千年磨製石器骨箭頭半地穴式豬狗紡織彩陶
1、我國較早種植粟的是半坡居民2、我國較早種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源於半坡彩陶3、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莊稼,主要糧食作物是粟。
第三課華夏之祖
炎黃部落聯盟—→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
黃帝——→人文初祖
1、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3、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叫「禪讓」制。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為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
第四課夏、商、西周的興亡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國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紂紂
西周周厲王周幽王
1、西周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麼?起了什麼作用(見《課課練》126頁)
2、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治才穩定下來。後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3、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第五課燦爛的青銅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那時候,農業上以知道選種、施肥和治蟲害。
2、、於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國古代稻、黍、粟、麥、豆被稱為五穀。
時期青銅器鑄造情況
原始社會晚期出現青銅器
夏朝青銅器種類逐漸增多
商朝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
西周青銅器種類更豐富,大量用於祭祀
第六課春秋戰國的紛爭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2、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
3、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4、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軍勝。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後來,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5、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6、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
第七課大變革的時代
鐵農具:春秋出現,戰國推廣
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國推廣。
1、戰國是我國封建制度的確立時期。2、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
3、戰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築的都江堰是舉世聞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4、都江堰修建後,獲得「天府之國」美稱的是成都平原。
5、戰國時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發展成為戰國後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6、戰國時期各國為什麼會開展變法運動?(見《課課練》127頁)。
7、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歷史作用是什麼?內容是: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第八課中華文化的勃興(1)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商朝人刻在龜骨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3、商周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也稱「銘文」。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農歷又稱「夏歷」,據說來源於夏朝。
5、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能用針刺、按摩、湯葯治療疾病。他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6、屈原代表作《離騷》,離:遭遇騷:憂愁
7、春秋戰國盛行「鍾鼓之樂」,其中以整套編鍾最為珍貴。
8、《詩經》記載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日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現象。
第九課中華文化的勃興(2)
姓名時期著作主要思想備注
孔子春秋晚期《論語》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論語》由孔子弟子整理編寫
老子春秋晚期《道德經》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
墨子春秋戰國時期「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支持正義戰爭
孟子戰國「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仁政」治國,輕徭薄賦,保護環境
韓非戰國末期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
孫武春秋晚期《孫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第十課「秦王掃六合」
1、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2、規定我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始於秦朝。
3、秦朝興建的溝通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工程是靈渠。
1、創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4、秦始皇為了2、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
鞏固統治3、焚書坑儒
4、北築長城,抵禦匈奴
5、南鑿靈渠,開發南疆
5、秦統一後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6、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7、秦朝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8、秦統一六國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課「伐無道,誅暴秦」
秦的1、徭役繁重1、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大澤鄉
暴政2、賦稅嚴重引發農民起義在陳建設政權,陳勝為王。
3、刑法殘酷起義失敗
4、秦二世更加殘暴2、項羽取得巨鹿之戰(前207)勝利
3、劉邦進逼咸陽,秦朝滅亡
1、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時間是公元前209年。
2、秦滅時,正式接受秦朝統治者投降的農民軍領袖是劉邦。
3、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第十二課大統一的漢朝
1、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國家富裕,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統治為「文景之治」。
2、被皇帝譽為「強項令」的東漢敢於執法的廉吏是董宣。
3、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出現在西漢。
4、西漢的首都在長安,東漢的首都在洛陽。
5、為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漢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
第十三課兩漢經濟的發展
1、西漢時比較徹底地治理黃河是在漢武帝時。
2、王景治理黃河是在漢明帝時。
3、地方鑄幣權收歸中央始於漢武帝時。
4、「水排」是一種鼓風冶鐵工具。
5、東漢時,南陽太守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
第十四課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1、匈奴的傑出首領冒頓單於第一次統一了蒙古草原。
2、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
3、經過漠北戰役的沉重打擊,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4、漢元帝時,王昭君出嫁呼韓邪單於,促進了漢匈友好。
5、漢武帝時,開始反擊匈奴,奪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
第十五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1、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3、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4、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
5、歐洲的古羅馬帝國被中國稱作「大秦」。
第十六課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
3、《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
4、張仲景寫成的《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
5、張衡製造的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6、造紙術未發明以前,古埃及人將字寫在紙草上,古代歐洲人將字寫在羊皮紙上。
7、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主要著作《五禽戲》。
第十七課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1、世界三大宗教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
2、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公元前1世紀末)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張騫通西域後,佛教沿絲綢之路逐步傳到中國)。(西漢為前206——公元25)
3、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創始人之一是張陵(道教徒尊稱他為張天師)。道教尊老子為教主,稱他為「太上老君」。
4、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他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代。
5、《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6、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水平很高,它的傑出代表詩轟動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第十八課三國鼎立
1、奠定曹操統一北方基礎的戰役是官渡之戰。200年袁紹十萬大軍,主力直逼曹軍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萬人,曹操火燒袁軍糧草,大敗袁軍。
2、208年曹操率二十多萬大軍南下,想要統一南北,孫劉聯軍五萬人馬在長江沿岸的赤壁一帶和曹軍對峙,周瑜指揮聯軍火燒赤壁,大敗曹軍。
3、220年,曹丕廢漢獻帝,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4、蜀國丞相諸葛亮,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稱「卧龍」。
5、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等,率軍萬餘人,橫渡台灣海峽,到達夷洲。
第十九課江南地區的開發
1、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位,建晉朝,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國。
2、從東漢末年以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陸續內遷。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西晉。
3、西晉滅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都城在建康(282年建業改為建鄴,313年又改為建康,今南京)。
4、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權,前秦王苻堅用漢人王猛為丞相,統一黃河流域。
5、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又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383年,苻堅以八十多萬兵力,欲滅東晉。東晉軍隊8萬人與秦軍隔淝水對峙。東晉要秦軍稍後退,便於晉軍渡河與之決戰。苻堅欲乘晉軍渡河時擊之,同意後退。誰料秦軍中漢人多,不願為秦賣命,一退潰不成軍。苻堅「草木皆兵」,秦軍「風聲鶴唳」。晉軍乘機進攻,大敗前秦。淝水之戰結束了前秦的統治,東晉在南方暫時穩定,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6、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結束東晉。此後,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
第二十課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1、4世紀後期,,我國東北地區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了北魏,439年,統一黃河流域。當時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生產、生活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
2、北魏建立以後,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洛陽迅速發展為一座壯觀城市。
3、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進一步實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⑤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融合。
第二十一課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1、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利用並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確定為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農學家。他生活在北魏和東魏時期,做過東魏太守。他著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齊民要術》總結了北方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
3、北魏的酈道元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他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全書以注錄水道系統為綱,詳細地介紹了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
第二十二課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1、東漢末年,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魏晉時期,書法字體由篆書、隸書轉化到楷書,草書和行書也逐漸流行。東晉的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書聖」。
2、魏晉南北朝時繪畫藝術有較大發展,東晉的顧愷之最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3、為了宣傳佛教,北朝的統治者開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附近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兩大石窟。
4、紙、墨、筆、硯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
2. 知識與能力訓練中國歷史上冊的參考答案
這是來求一大堆東西 的
3. 八下中國歷史人教版同步解析與測評期中答案 急急急!!!!
無二無人1額額色粉東風廢物
4. 七年級歷史《能力培養與測試》人教版那裡有賣的
可以去你們當地最大的的舊書市場找一下,名字肯定和我們這不一樣,但我肯定那裡會有賣~因為每年都會有望子成龍的家長到那些地方購買舊教材,做著孩子搶跑別人一步的美夢。所以書販子會低價收一些教材囤積起來高價出售。更何況總有人掉教材,掉了教材的就要去買你說是不?
5. 七年級,下冊,中國歷史,《知識與能力訓練》,所有答案
第一單元
第1課 繁榮一時的隋朝
基礎訓練
1. D 2. B 3. D 4. A 5. B 6. B 7. D 8. C
9. C 10. D 11. A 12. B 13. B 14. B
15.
時間 人口 墾田 糧倉
得出結論 人口激增 墾田擴大 糧倉豐實
體現特徵 社會經濟繁榮
導致因素 隋文帝勵精圖治:改革制度,發展生產,注重吏治,提倡節儉、以身作則。
16. 問題一:(1)中心:洛陽;北端:涿郡;南端:餘杭。(2)永濟渠、通濟渠、邗
溝、江南河。
問題二:胡曾認為:大運河的開鑿是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他對大運河的開鑿持否定態
度。皮日休認為:大運河的開鑿利大於弊,因為數百年後南北往來仍然依賴它。他對大運河的
開鑿基本持肯定態度。
問題三:同意胡曾的觀點。理由是:大運河的開鑿和隋煬帝巡遊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
力,消耗了大量的財力,極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是隋煬帝暴政的體現,也是導致隋朝在農
民起義被推翻的原因。
同意皮日休的觀點。理由是:隋朝開鑿的大運河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南北的交通和鞏固
隋朝對全國的統治。大運河的開鑿,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
拓展與探究
問題一:可從地理因素(氣候、土壤、植被、地形地勢等)、經濟發展因素(農業發展、
商業貿易、交通成本等)等去考慮。
第2課 貞觀之治
基礎訓練
1. B 2. D 3. C 4. A 5. C 6. C 7. A 8. C
9. D 10. B 11. B 12. A
13. 劃線為錯誤,括弧為正確:隋文帝(隋煬帝);李世民(李淵);開元盛世(貞觀之
治);姚崇(魏徵);魏徵(杜如晦)
14. 問題一:唐太宗認識到君民關系如同舟水,要維持自己的統治就必須讓老百姓能生存
下去。因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
問題二:材料二反映唐太宗重視民生的思想。材料三說明唐太宗把魏徵作為鏡子,通過魏
征來了解自己的得失,反映了唐太宗廣開言路的開明思想。
問題三:反映唐太宗善於以史為鑒,善於用人,虛心納諫,勇於改過的治國風范。根本目
的在於鞏固統治。
拓展與探究
文物專家是根據銅鏡背面的鑄字判定銅鏡是假文物的,因為貞觀時期是627—649年,不會
存在「貞觀29年」之說。
第3課 開元盛世
基礎訓練
1. D 2. D 3. A 4. B 5. A 6. D 7. B 8. A
9. A 10. D 11. D 12. C 13. B 14. C 15. B
16. 問題一:唐玄宗前期。
問題二:稻米、粟米。
問題三:提示:經濟發展繁榮、人口增加、城市交通發達。
17. 問題一:唐朝的都城長安。
問題二:長安城宏偉富麗, 布局整齊(街道整齊,樹木成行),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
居民區,市為商業區;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問題三:唐朝的陶瓷藝術品「唐三彩」。女俑高髻廣袖,亭亭立玉,悠然嫻雅,十分豐
滿。唐馬的造型特點,它是以靜為主,但是靜中帶動。駱駝高大的形態和堅毅負重的神情,似
乎還帶著絲綢古道的萬里風塵。(言之有理則可)唐三彩造型美觀,釉色絢麗,是世界工藝的
珍品。
拓展與探究
問題一:唐朝開元年間,國家強盛、百姓富足,但是卻被楊貴妃一人禍害衰敗了。
問題二:唐朝由盛轉衰固然與唐玄宗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唐玄宗寵
愛楊貴妃並不是唐朝由盛轉衰的唯一原因。趙翼把唐朝由盛轉衰的責任全部強加在楊貴妃一人
身上,過大地誇大了楊貴妃的個人作用,是片面的觀點。(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
基礎訓練
1. B 2. B 3. D 4. C 5. D 6. A 7. C 8. B
9. C 10. D 11. B 12. C 13. D
14. 問題一:①隋文帝開始分科考試,選拔官員。
②隋煬帝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問題二:①「長策」是指實行科舉制度,選拔人才。
②改善了用人制度,擴大了官吏來源;促進了教育事業和文學藝術的發展;官吏的選拔權
力集中到中央,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
15.
問題一:①「下第」指的是沒有通過考試。②「登科」指的是通過科舉考試。
問題二:①不相同。②前者是沒有通過考試的落魄、沮喪;後者是通過考試後的歡欣、得
意。
問題三:科舉考試局限在封建正統思想范圍之內,限制了人們的思想,不利於國家和社會
的長久進步。科舉考試的目的太過功利,引得世人片面追求功利而疏於執政為民。科舉考試也
催生了考試舞弊現象,比如抄襲、買賣試題等。
拓展與探究
探究問題提示:選拔人才的方式。目的、內容、方式、影響等都與西方不同。
第5課 和同為一家
基礎訓練
1. A 2. B 3. C 4. A 5. A 6. C 7. D 8. C
9. B 10. B 11. B 12. B
13. 問題一:唐太宗,天可汗。
問題二:「過去的統治者只重視中原漢族,輕視邊疆的少數民族。我與他們不同,我對各
民族一視同仁。」
問題三:表現了唐太宗較為開明的、和睦友好的、平等的民族政策。
14.
圖中少數民族政權代號 政權名稱 是什麼民族的祖先 唐朝對其首領的封號
A 回紇 維吾爾族 \
B 吐蕃 藏族 懷仁可汗
C 南詔 彝族、白族 雲南王
D 粟末靺鞨 滿族 渤海郡王
拓展與探究
①民族遷徒;②聯合斗爭;③友好交往;④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改革;⑤「和親」、「冊
封」促進民族融合;⑥兼並戰爭。
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
基礎訓練
1. A 2. B 3. D 4. A 5. C 6. C 7. B 8. B
9. C 10. A 11. D 12. B 13. C
14. 問題一:唐朝時,反映了外國使節和周邊少數民族攜貢品來唐的生動情景。原因:①
唐朝時期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發達;②唐朝採取開明的政策;③交通發達、便利。
問題二:唐玄宗時期。貢獻: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
本十年,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設計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樣優美,至今猶存,被
日本視為藝術明珠。
問題三:文化鑒真東渡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也促進了兩國的友好往來,我們應該學習這
種精神,肯定這種行為,中日兩國有長期友好交往的歷史,也有令人痛心的沖突,只有加強友
好往來,求同存異,才能保證中日和平。
15. 問題一:日本、新羅、天竺。
問題二:玄奘;《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
的重要典籍。
問題三:兩人都是僧人,都生活在唐代,都對唐與鄰邦的友誼和文化交流作出貢獻,都為
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歷盡艱辛,都有一種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拓展與探究
提示:從趙州橋的工藝、特點、造型、藝術價值等方面思考。
第7課? 輝煌的隋朝文化(一)
基礎訓練
1. A 2. A 3. B 4. B 5. A 6. B 7. D 8. B
9. C 10. D 11. A 12. C 13. D 14. D 15. D
16. 問題一:材料一:李白;材料二:杜甫;材料三:白居易。風格:李白:豪邁奔放,
清新飄逸。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杜甫,氣魄雄渾,沉鬱悲愴,被稱為「詩史」。
白居易:直白如話,通俗易懂。
問題二:由於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和親身經歷的不同而決定的。
問題三:內容:豐富;風格:多樣;詩人數量:層出不窮,先後出現兩千多名詩人;詩歌
數量:近五萬首。
17.
類別 人物 代表成就 特點 評價
現存世界最古老的石拱橋,比歐
李春(隋) 趙州橋 設計科學造型美觀
建築 洲早七百年。
\ 長安大明宮含元殿 最大城市,氣勢宏偉。
醫學 孫思邈 《千金方》 孫思邈被稱為「葯王」
印刷 雕版刷《金剛經》 是世界上現存最早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拓展與探究
提示:從趙州橋的工藝、特點、造型、藝術價值等方面思考。
第8課 輝煌燦爛的隋唐文化
基礎訓練
1. A 2. C 3. C 4. C 5. C 6. A 7. C 8. D
9. C 10. D 11. C 12. A 13. B
14. 填表
藝術類別 代表 主要特色
顏真卿 雄渾敦厚
書法
柳公權 方折峻麗,骨力勁健。
閻立本 筆力剛健,線條像盤屈的鐵絲,人物神形兼備。
繪畫
吳道子 注重線條變化,立體感強,風格奔放,開後世寫意畫的先河。
15. 問題一:《天王送子圖》;吳道子;畫聖。
問題二:衣帶飄飄若飛,吳帶當風。注重線條變化,立體感強,風格奔放。
16. 問題一:舞蹈藝術。
問題二:說明唐朝的舞蹈吸收了周邊少數民族的傳統樂舞。
拓展與探究
從以下幾方面論述:控制遊客數量;控制空氣濕度;防止任何器具觸摸;加強對莫高窟的
管理;加大宣傳,普及人們對文物保護的觀點等。
就第一單元的
6. 七年級上 中國歷史《能力培養與訓練》人教版 答案
懸賞才30,也太少了吧,一本的答案。
7. 七年級下冊能力培養與測試歷史練習冊17課2014年加答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魯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作者說,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被收錄為蘇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六課 以及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一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被收錄為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第一課
現在《朝花夕拾》一書已成為人教版初二語文名著導讀的其中一本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夠分享魯迅的「溫馨的回憶和理性的批判」。總起來看,《朝花夕拾》寫到他年少時代以至於到日本前後的若干生活片段,展現當時的世態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魯迅先生對社會的深刻觀察和對家人師友的真摯感情。敘述親切感人,又有機的糅進了大量的描寫、抒情和議論,文筆優美清新,堪稱現代文學史上最高水平的回憶散文。
8. 中國歷史能力
在歷史上被稱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
漢初,社會經濟衰弱,朝廷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
漢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漢文帝生活十分節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類也沒有添,帷帳不施文綉,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這就是休養生息的政策。
漢文帝、漢景帝還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幹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後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時漢朝的物質基礎大大增強,是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文景之治也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9. 知識與能力訓練 中國歷史 七年級上冊 人教版 答案
第一單元
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單項選擇題
1-5 A B B A B
6-10 C A A C B
11-14 A C A B
第回2課 原始的農答耕生活
單項選擇題
1-5 A C D B B
6-10 D C C C C
11-15 C A D A D
第3課 華夏之祖
單項選擇題
1-5 A D B A C
6-10 D C A D C
11-13 C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