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近代中國歷史外來侵略的後果

近代中國歷史外來侵略的後果

發布時間:2021-03-14 15:19:54

❶ 帝國主義侵略近代中國的表現和危害有哪些

表現:兩次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日甲午戰爭,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八國聯軍侵華,簽訂《辛丑條約》。

危害:使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列強的侵略給當時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具體詳見下文。

鴉片戰爭(Opium War),即第一次鴉片戰爭(The First Anglo-Chinese war)。英國經常稱其為第一次中英戰爭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喬治·懿律(George Elliot)、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小農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兩國在美、俄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其目的是英、法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因為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The Arrow War)。又稱「英法聯軍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戰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時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即鴉片戰爭,相對於第二次而言)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和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大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大清帝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之實。

侵華軍隊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盪。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之後再遭劫掠,終成廢墟。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在後來也承認,『』所有大清帝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

八國聯軍的侵略成功鎮壓了義和團運動,義和團以及清軍的潰敗迫使慈禧太後和光緒帝逃往西安,北京城徹底淪陷,聯軍燒殺搶掠,中國損失慘重。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❷ 如何看待近代西方列強對中國侵略給中國社會的影響

在中國近代史上,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是適應西方列強侵略需要而出現的經濟形式,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深,其在中國的勢力不斷增強,與封建自然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官僚資本主義經濟和新民主主義經濟的關系,即瓦解著封建自然經濟、束縛著又推動著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阻礙著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發展相互勾結依賴也相互矛盾。總之,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近代中國社會產生過深刻的影響.

以下是參考,不用都寫

一、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近代中國的歷史概述

1 、從 19 世紀 40 年代起,即鴉片戰爭後,來華商船增多,為了維修船舶,外國商人投資擅自設立船塢料和勞動力,外國商人在中國通商口岸非法開辦了一批加工廠,如磚茶廠、繅絲廠等。從此,外商企業在主義經濟在華產生。 2 、 19 世紀 60 年代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在中國投資經營輪船公司,如美國旗昌輪船公司、英國外國侵略者還把持了中國海關管理權,逐步控制了中國經濟命脈,中國社會經濟日益陷入資本主義市場。

3 、從 70 年代後期起,外國侵略者非法對華資本輸出,在通商口岸開辦各種工廠,設立銀行等。

4 、甲午中日戰爭後,由於 《 馬關條約 》 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設廠,其它列強援引「利益均沾」的條款,使列出合法化,此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在中國投資設廠。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由於享有政治、經濟特權,在中分中居於壟斷地位。

5 、 19 世紀末,帝國主義國家大規模地對華資本輸出,搶奪路權、礦權,開設銀行,開辦工廠,並附加苛刻的

件。 《 辛丑條約 》 簽訂後,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華勢力不斷增加。

6 、一戰期間,由於西方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擴大投資,一度形成獨霸中國的局面。戰後列強卷土重約 》 的簽訂,使門戶開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勢。

7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列強繼續擴大對華資本輸出,進一步控制中國的金融財政和重工業。

8 、抗日戰爭時期,在淪陷區,日本侵略者將礦業、鋼鐵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等定為「統制」事業,由日本公司殖民地經濟形成,在「以戰養戰」的目的下對工礦業、農業和財政金融業實行野蠻的經濟掠奪;在國統區,強。

9 、解放戰爭期間,美國通過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 獲得政治、經濟、文化及軍事方面的特權,品市場和投資市場。

10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沒收了帝國主義在華企業,肅清了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華的侵略勢力。

二、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華勢力的消長及其原因

1 、 19 世紀中期,英國在侵華中占據優勢。主要原因:清朝封建統治日趨衰落;世界資本主義處於上升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世界霸主。

2 、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形成列強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主要原因: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下,世界本主義過渡,出現了發展不平衡,英法發展緩慢,美國、德國、日本、俄國迅速發展。 19 世紀末列強掀起了瓜分

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促使列強協同侵華。

3 、一戰期間,形成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主要原因:大戰主要在歐洲進行,歐美國家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勢。

4 、一戰後初期( 20 年代),中國重新回復到列強共同支配局面,日本、美國成為爭奪中國的主要國戰後,英法力量遭到嚴重削弱,美國、日本力量迅速增長,俄國成為了社會主義國家。

5 、 30 年代 —— 40 年代中期,日本再次取得侵華優勢。主要原因:在 1929 —— 1933 年經濟危機影響下機,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擴大對華侵略戰爭;美國忙於處理經濟危機,對日本採取中立政策;英法為了保全水東引」,對日本推行綏靖政策。

6 、二戰後,美國成為侵華的主要勢力。主要原因:二戰後,日本被處置,英法遭到進一步削弱,美界霸主,並推行扶蔣反共的對華政策。

7 、新中國成立初期,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華勢力在中國消亡。主要原因: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民黨反動派在大陸的統治,沒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在華企業,使其成為了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四點::::對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認識 1 、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是適應西方列強侵略需要而在近代中國出現的經濟形式。其實質是商品經濟和市開放、充滿活力;其特點是以整個世界為活動舞台,具有開放性、擴張性和侵略性。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其在中國的勢力不斷增強。近代前期列強紛爭,英法為先;近代後期,日美爭雄。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中局,以中日甲午戰爭為界限分為兩個階段:之前,是以商品輸出為主,資本輸出為輔;之後,是以資本輸為輔。

2 、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起,外國資本主義經濟逐漸控制了中國經濟命脈,並進而操縱著中國的政治和外交為了凌駕於清王朝、北洋軍閥之上的「太上皇」。其是造成近代中國人民苦難、阻礙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

國貧窮落後的根源之一。因此中國要進步、要發展、要富強就必須反對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的侵略。

3 、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一方面瓦解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造成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大批破產,災難;另一方面,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造成了商品市場,客觀上又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國開辦企業,是中國大地上最早出現的近代企業,雖然其主觀目的是經濟侵略,但客觀上又給中國帶來了近代備以及企業的管理制度,同時也造就了中國最早的產業工人。

4 、外國資本主義經濟與代表近代中國的反動勢力如清政府、北洋軍閥、蔣介石國民政府和官僚資本主同剝削和壓迫近代中國人民。但是,當近代中國的反動勢力走向覆滅之日,就是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近代中 5 、外國資本主義既促進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又阻礙了中國近代化的實現,其作用是雙重的。但歷國資本統治之下的中國沒有也不可能富強,只有在推翻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取消其在中國的特權之後國家積極引進外資,才有利於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現在是影響:

三、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

1 、消極影響: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具有阻礙作用,這是主要的。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近代中的主權逐步喪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秩序逐步確立,使中國近代化發展最終失去了獨立發展的可能性,治等方面完全淪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附庸。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入侵導致中國資金大量外流,加劇了中短缺;帝國主義國家貸款給中國軍閥官僚,造成軍閥混戰,中國局勢動盪不寧,使中國的經濟建設缺乏和平安正常進行。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設立工廠,開采礦產,修築鐵路,利用特權,與中國民族企業爭奪市場,民族企業。中國近代化趨勢在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下發展艱難。

2 、積極影響: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客觀上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具有推動作用。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侵略,使中矛盾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入侵,逐步破壞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方的先進生產技術、經濟制度、經營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員,從而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條件和可能;隨著民族矛盾的尖銳,又推動先進的中國人積極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義政治、經濟制度與資產階級思想文化,並在實踐上積極努力,客觀上又推動了中國經濟工業化、政治民主進程.以上是經濟的影響.

簡要概述就是:經濟上,隨著列強向中國傾銷商品和對中國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中國佔主導地位時期結束,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開始進入半封建社會。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

政治:其實政治上很簡單

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淪為半殖民地。

階級上:

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更加尖銳;中國無產階級先於中國資產階級產生。這時的階級關系可以說已經穩定在了這一層面,因為過去的奴隸主與奴隸的關系已經在某種意義上消亡了.

社會矛盾: 因為西方列強的入侵給近代中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所以外國資本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了首要的第一的矛盾,人們並不甘心受外強欺負,所以社會矛盾的兩個就是外國資本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本國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的矛盾。

還有一點就是意識形態的改變, 因為過去的中國閉關鎖國,致使中國與西方列強的差距,當然無論在經濟,政治體系還是其他方面都明顯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西方列強的入侵也使的 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注目世界,尋求強國禦侮之道,新思潮萌發,沖擊了封建思想.

其實西方列強的入侵主要從鴉片戰爭開始,所以以上很多借鑒的是鴉片戰爭的材料,你自己整理下.

❸ 如何看待與評價近代中國歷史上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

1、三元里抗英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軍隊與非官方武裝力量間在廣州市郊外三元里發生的沖突事件。三元里抗英斗爭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抵抗外國侵略的斗爭,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抵禦外敵的愛國精神。

2、虎門銷煙

林則徐是我國近代史上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在西方資本主義勢力入侵我國的初期,即鴉片戰爭前的禁煙運動和鴉片戰爭期間以及戰後的反侵略斗爭中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光輝業績達到他那時代和所處階級所能達到的高峰。

3、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3)近代中國歷史外來侵略的後果擴展閱讀:

從1840年以來,西方列強開始了對中華民族的侵略,中華民族的反侵略斗爭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卻具有重要的意義:

1、粉碎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陰謀近代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戰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和他們在中國的統治,粉碎了他們瓜分中國的圖謀。正是中國人民的英勇無畏的斗爭,給了帝國主義沉重的打擊,才使帝國主義清楚地認識到中國人民是無法征服的。

2、促進了中華民族民族意識的覺醒近代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戰爭,鼓舞了全國人民反帝愛國的偉大鬥志,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覺醒意識,極大地振奮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❹ 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對近代中國帶來了什麼影響

1、消極影響: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具有阻礙作用,這是主要的。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近代中的主權逐步喪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秩序逐步確立,使中國近代化發展最終失去了獨立發展的可能性,治等方面完全淪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附庸。

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入侵導致中國資金大量外流,加劇了中短缺;帝國主義國家貸款給中國軍閥官僚,造成軍閥混戰,中國局勢動盪不寧,使中國的經濟建設缺乏和平安正常進行。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設立工廠,開采礦產,修築鐵路,利用特權,與中國民族企業爭奪市場,民族企業。中國近代化趨勢在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下發展艱難。

2、積極影響: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客觀上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具有推動作用。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侵略,使中矛盾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入侵,逐步破壞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方的先進生產技術、經濟制度、經營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員,從而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條件和可能。

隨著民族矛盾的尖銳,又推動先進的中國人積極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義政治、經濟制度與資產階級思想文化,並在實踐上積極努力,客觀上又推動了中國經濟工業化、政治民主進程。

拓展資料

資本主義(Capitalism)是資本屬於個人所擁有的經濟制度,以私有制為基礎。私有制是資本主義最主要的內容,沒有私有制就不能稱為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由封建社會發展過來。封建社會是地主將土地租給農民播種,租期內土地由農民掌控,但要定時向地主交地租和其它稅。資本主義改為農業工人到農業資本家的農場幹活,之後拿錢離開,不掌控土地。資本主義里資本家與工人之間是僱傭關系。

❺ 1840年至1949年中國遭受的外來損害有哪些怎樣看待帝國主義侵略所帶來的影響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割地、賠款、喪失部分主權。
1856-1860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中法戰爭,:「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依舊割地賠款,喪失主權。
中間還有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
1900-190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馬關條約》。
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人簽訂滅亡中華的「二十一條」,
中國在巴黎和會外交的失敗,德國在山東的所有主權裝讓給日本。
1937-1945年,抗日戰爭。
對中國的影響是雙從的,始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中國帶來了一系列的災難和損失,也給中國帶來了現代化,推動了中國歷史和社會的進程,但是總體來說還是弊大於利,這是一步屈辱史和抗爭史,體現了中華兒女在面對外來侵略是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❻ 近代歷史上,中國屢遭外國侵略,請舉例出歷次侵華戰爭的名稱以及結果。

1 鴉片戰爭
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由此簽署的《南京條約》是近代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除賠款外,將香港島永久讓予英國,並使英國得到領事裁判權。

2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條約,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

3 中法戰爭
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但後期台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且有馮子才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並成功奪回諒山,導致茹費里政權垮台。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清方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諸殖民地的宗主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於台灣設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4 第一次中日戰爭
清國戰敗,向日本求和,簽下《馬關條約》。這使日本經濟迅速發展,並由於獲得台灣殖民地取得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改變了東亞地區由英國和俄國對立和爭霸的原有格局,導致1902年的英日聯盟及1904年的日俄開戰。

5 庚子事變
八國聯軍的行動,直接造成義和團的消滅,以及京津一帶清軍的潰敗,迫使慈禧太後挾光緒帝逃往陝西西安;最終清廷與包含派兵八國在內的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付出龐大的賠款,並喪失多項主權。影響所及,清帝國內部及遼東(滿洲平原)之權力平衡,亦受重大沖擊,間接導致清廷衰落、日俄沖突等變化。

6 日俄戰爭
俄日戰爭最直接的後果是日本對南滿(中國東北南部)的控制及穩固對朝鮮的統治。 關東州租借地(旅順、大連)以及東清鐵路長春以南段(後來的南滿鐵路)均由日本控制,「關東軍」在內滿洲開始駐扎。
俄國的失敗,導致發生了1905年俄國革命,使其停止在遠東的擴張計劃,集中精力在歐洲發展,與法、英等國結盟,最終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至1917年經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被推翻,成立了蘇俄。
7 青島戰役

日英聯軍於這場戰役中獲勝,佔領青島。

8 第二次中日戰爭
抗日戰爭是自1842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第一次全面勝利的戰爭。

中國以2000萬人的犧牲,拖住日本陸軍在亞洲和太平洋的進攻,從而使蘇聯避免了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的不利情況,也減少了美國在太平洋戰區的壓力,從而使美國能大量派兵往歐洲戰場及保證了同盟國在西線的勝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經歷了八年的抗戰後,國共兩黨的軍事實力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抗日戰爭對於日後國共內戰的結果有著關鍵性的影響,深刻影響了中國戰後的發展。

❼ 近代外國對中國的侵略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1、經濟上,隨著列強向中國傾銷商品和對中國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

2、政治上,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淪為半殖民地。

3、文化上,西方列強的入侵也使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注目世界,尋求強國禦侮之道,新思潮萌發,沖擊了封建思想。

(7)近代中國歷史外來侵略的後果擴展閱讀:

中國近現代一直備受他國的欺凌,自從1840年之後,中國就一直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狀態,當時的清政府無能,加上國人愚昧,整個國家都是陷入一種愚昧的狀態。

清朝對於漢人控制思想,以八股文愚昧讀書人,對於新式的火器和技術漠不關心,還一直高高在上,看不清世界發展的變化。

中國被清朝統治者一直奴役了這么多年的,所以在面對侵略者的典範時候才會顯得的那麼麻木愚昧,一直被欺負到絕境才清醒過來。

❽ 近代史上列強侵略中國給中國帶來的深重災難

在中國近代史上,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是適應西方列強侵略需要而出現的經濟形式,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深,其在中國的勢力不斷增強,與封建自然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官僚資本主義經濟和新民主主義經濟的關系,即瓦解著封建自然經濟、束縛著又推動著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阻礙著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發展相互勾結依賴也相互矛盾。總之,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近代中國社會產生過深刻的影響.

以下是參考,不用都寫

一、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近代中國的歷史概述

1 、從 19 世紀 40 年代起,即鴉片戰爭後,來華商船增多,為了維修船舶,外國商人投資擅自設立船塢料和勞動力,外國商人在中國通商口岸非法開辦了一批加工廠,如磚茶廠、繅絲廠等。從此,外商企業在主義經濟在華產生。 2 、 19 世紀 60 年代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在中國投資經營輪船公司,如美國旗昌輪船公司、英國外國侵略者還把持了中國海關管理權,逐步控制了中國經濟命脈,中國社會經濟日益陷入資本主義市場。

3 、從 70 年代後期起,外國侵略者非法對華資本輸出,在通商口岸開辦各種工廠,設立銀行等。

4 、甲午中日戰爭後,由於 《 馬關條約 》 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設廠,其它列強援引「利益均沾」的條款,使列出合法化,此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在中國投資設廠。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由於享有政治、經濟特權,在中分中居於壟斷地位。

5 、 19 世紀末,帝國主義國家大規模地對華資本輸出,搶奪路權、礦權,開設銀行,開辦工廠,並附加苛刻的

件。 《 辛丑條約 》 簽訂後,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華勢力不斷增加。

6 、一戰期間,由於西方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擴大投資,一度形成獨霸中國的局面。戰後列強卷土重約 》 的簽訂,使門戶開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勢。

7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列強繼續擴大對華資本輸出,進一步控制中國的金融財政和重工業。

8 、抗日戰爭時期,在淪陷區,日本侵略者將礦業、鋼鐵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等定為「統制」事業,由日本公司殖民地經濟形成,在「以戰養戰」的目的下對工礦業、農業和財政金融業實行野蠻的經濟掠奪;在國統區,強。

9 、解放戰爭期間,美國通過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 獲得政治、經濟、文化及軍事方面的特權,品市場和投資市場。

10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沒收了帝國主義在華企業,肅清了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華的侵略勢力。

二、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華勢力的消長及其原因

1 、 19 世紀中期,英國在侵華中占據優勢。主要原因:清朝封建統治日趨衰落;世界資本主義處於上升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世界霸主。

2 、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形成列強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主要原因: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下,世界本主義過渡,出現了發展不平衡,英法發展緩慢,美國、德國、日本、俄國迅速發展。 19 世紀末列強掀起了瓜分

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促使列強協同侵華。

3 、一戰期間,形成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主要原因:大戰主要在歐洲進行,歐美國家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勢。

4 、一戰後初期( 20 年代),中國重新回復到列強共同支配局面,日本、美國成為爭奪中國的主要國戰後,英法力量遭到嚴重削弱,美國、日本力量迅速增長,俄國成為了社會主義國家。

5 、 30 年代 —— 40 年代中期,日本再次取得侵華優勢。主要原因:在 1929 —— 1933 年經濟危機影響下機,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擴大對華侵略戰爭;美國忙於處理經濟危機,對日本採取中立政策;英法為了保全水東引」,對日本推行綏靖政策。

6 、二戰後,美國成為侵華的主要勢力。主要原因:二戰後,日本被處置,英法遭到進一步削弱,美界霸主,並推行扶蔣反共的對華政策。

7 、新中國成立初期,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華勢力在中國消亡。主要原因: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民黨反動派在大陸的統治,沒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在華企業,使其成為了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四點::::對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認識 1 、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是適應西方列強侵略需要而在近代中國出現的經濟形式。其實質是商品經濟和市開放、充滿活力;其特點是以整個世界為活動舞台,具有開放性、擴張性和侵略性。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其在中國的勢力不斷增強。近代前期列強紛爭,英法為先;近代後期,日美爭雄。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中局,以中日甲午戰爭為界限分為兩個階段:之前,是以商品輸出為主,資本輸出為輔;之後,是以資本輸為輔。

2 、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起,外國資本主義經濟逐漸控制了中國經濟命脈,並進而操縱著中國的政治和外交為了凌駕於清王朝、北洋軍閥之上的「太上皇」。其是造成近代中國人民苦難、阻礙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

國貧窮落後的根源之一。因此中國要進步、要發展、要富強就必須反對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的侵略。

3 、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一方面瓦解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造成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大批破產,災難;另一方面,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造成了商品市場,客觀上又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國開辦企業,是中國大地上最早出現的近代企業,雖然其主觀目的是經濟侵略,但客觀上又給中國帶來了近代備以及企業的管理制度,同時也造就了中國最早的產業工人。

4 、外國資本主義經濟與代表近代中國的反動勢力如清政府、北洋軍閥、蔣介石國民政府和官僚資本主同剝削和壓迫近代中國人民。但是,當近代中國的反動勢力走向覆滅之日,就是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近代中 5 、外國資本主義既促進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又阻礙了中國近代化的實現,其作用是雙重的。但歷國資本統治之下的中國沒有也不可能富強,只有在推翻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取消其在中國的特權之後國家積極引進外資,才有利於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現在是影響:

三、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

1 、消極影響: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具有阻礙作用,這是主要的。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近代中的主權逐步喪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秩序逐步確立,使中國近代化發展最終失去了獨立發展的可能性,治等方面完全淪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附庸。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入侵導致中國資金大量外流,加劇了中短缺;帝國主義國家貸款給中國軍閥官僚,造成軍閥混戰,中國局勢動盪不寧,使中國的經濟建設缺乏和平安正常進行。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設立工廠,開采礦產,修築鐵路,利用特權,與中國民族企業爭奪市場,民族企業。中國近代化趨勢在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下發展艱難。

2 、積極影響: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客觀上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具有推動作用。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侵略,使中矛盾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入侵,逐步破壞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方的先進生產技術、經濟制度、經營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員,從而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條件和可能;隨著民族矛盾的尖銳,又推動先進的中國人積極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義政治、經濟制度與資產階級思想文化,並在實踐上積極努力,客觀上又推動了中國經濟工業化、政治民主進程.以上是經濟的影響.

簡要概述就是:經濟上,隨著列強向中國傾銷商品和對中國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中國佔主導地位時期結束,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開始進入半封建社會。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

政治:其實政治上很簡單

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淪為半殖民地。

階級上:

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更加尖銳;中國無產階級先於中國資產階級產生。這時的階級關系可以說已經穩定在了這一層面,因為過去的奴隸主與奴隸的關系已經在某種意義上消亡了.

社會矛盾: 因為西方列強的入侵給近代中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所以外國資本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了首要的第一的矛盾,人們並不甘心受外強欺負,所以社會矛盾的兩個就是外國資本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本國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的矛盾。

還有一點就是意識形態的改變, 因為過去的中國閉關鎖國,致使中國與西方列強的差距,當然無論在經濟,政治體系還是其他方面都明顯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西方列強的入侵也使的 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注目世界,尋求強國禦侮之道,新思潮萌發,沖擊了封建思想.

其實西方列強的入侵主要從鴉片戰爭開始,所以以上很多借鑒的是鴉片戰爭的材料,你自己整理下.

❾ 如何評價近代史上中國面對外來侵略的行為

  1. 這個問題不同人有不同看法,事實上,中國的態度一開始其實是很消極的,最後實在是沒辦法的情況下才有了真正有力的抵抗。少許有識之士是積極抵抗的,而許許多多普通百姓在各種壓迫下並不是很在意外來侵略,只有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阻礙才有了反抗。而評價我大致分為早期,中期,後期(暫且以民國建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分別為分界線)。

  2. 早期:近代史上,中國遭受了很長時間的外來侵略,從晚清到這時,曾經有過許多次對外戰役,可是中國的科技等方面大大落後其他國家,而國內的階級矛盾,政府腐朽軟弱因素更是嚴重拖了後腿,所以中國一直在割地賠款任人宰割,這種情況下,中國人的態度是軟弱的,可欺的,國人的反抗也大多是蒼白無力的。結果也是慘淡的,但是為後來先進思想科技的傳播奠定基礎。

  3. 中期:民國建立,民主思想得到廣泛傳播,人民對外來侵略的態度也有了改變,許多人開始研究救國思想,人民的反抗意識得到提升,警惕外方。但軍閥政府的不作為,兩黨相爭的內戰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對抗外來侵略的步伐,而且蔣先生與美日兩方關系親密,所以上層政府與外來侵略者關系曖昧,(例如日本侵華時的不抵抗指令)但民族意識覺醒,上層政府的的決定影響了一部分人的觀點,對待外來侵略保持一種肯定的想法,認為是戰爭讓中國正式步入現代化,甚至感謝外來入侵者,並對外來侵略採取消極態度。這時候國人的大多是盲目崇拜外國或者警惕十分。這段時期中國的行為雖然並沒有解決國家矛盾,但為後期的發展奠定基礎。

  4. 後期:即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了,這時期,中國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了,中國對待外來入侵的態度在血與肉的洗禮下越來越堅定,兩黨合作,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終於獲得了反法西斯戰爭亞洲總戰場的勝利。這次的對抗,真正讓中國重屹世界之林,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❿ 如果沒有外來侵略,中國近代史會怎樣發展

我覺得革命肯定是會進行,不是農民階級就是資產階級,有可能會走向君主立憲制。

閱讀全文

與近代中國歷史外來侵略的後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