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古代歷史的階段性特徵
我只能說說一個朝代的特徵
一個比較經典是這么說的
朝代之初君強臣強,朝代之中君強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強
⑵ 中國歷史發展的時代特徵
★總結古代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特徵(秦--清1840年前)
●政治:經歷了漫長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皇權至上,君主專制不斷加強。
●經濟:以小農經濟為主體,實行重農抑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手工業和商品經濟得到發展,後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但發展緩慢。
●文化:文化呈現出多元統一的特徵,思想、文藝、科技成果突出。由於時代環境不同,文化成就也有差異,但後期實行嚴格的思想控制,不利於文化的發展 *★1歸納夏商周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經濟:實行井田制,奴隸集體耕種,青銅鑄造業發達,出現婦功,商人出現 ●政治:神權與王權結合,宗法色彩濃厚,等級森嚴。 ●文化:出現甲骨文,周易,青銅文明,天乾地支紀年法
*★2歸納春秋戰國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經濟:鐵犁牛耕出現(春秋)和推廣(戰國),修建水利工程,社會生產力得到提高,生產關系處於急劇變動之中,土地逐漸私有化,出現新興的地主階級和自耕農階層。
●政治:新興的地主階級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要求進行社會變革;春秋戰國時期為增強以爭霸或兼並的實力,要求改革。
●文化: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儒墨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張,法家思想較為受國君重視。
*★3歸納秦漢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政治:秦漢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封建大一統時代,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關系奠基時期,秦漢開創的一系列制度,歷代封建王朝沿襲
●經濟:小農經濟得到發展,絲織業發展,杜詩發明水排,統一度量衡,出現了半兩錢和五銖錢,海外貿易出現絲綢之路。
●文化:科技成就突出,董仲舒改進儒學,漢賦作品較多,史學有 史記等名著
★歸納魏晉南北朝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經濟:馬鈞改進翻車,江南經濟得到開發,出現白瓷,出現草市
●政治:處於國家大分裂時期,政權林立,民族融合加強,出現九品中正制,北魏孝文帝改革。
●文化:文學有建安風骨,佛教得到傳播。繪畫有顧愷之,書法有王羲之。
5歸納隋唐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政治:中央集權制度得到完善,出現了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唐朝盛世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經濟:生產工具有曲轅犁,修建了隋唐大運河;瓷器有南方青瓷北方白瓷,私人作坊興起;市坊分區,草市夜市繁榮,大城市有長安和揚州、成都等
●文化:出現了雕版印刷術和火葯;詩歌繁榮,藝術多姿多彩,書法家有顏真卿、柳公權、懷素、張旭等。展子虔《游春圖》,閻立本《步輦圖》。吳道子《送子天王圖》。
**★6歸納宋元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政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宋三分相權,完善科舉制,元設行省制。
●經濟: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業出現了五大名窯,松江絲織業發達;出現了最早紙幣交子,海外貿易發達,大都市有汴京、大都、泉州,全國經濟中心由北方轉移到南方。 ●文化:出現了活字印刷術;理學出現並得到發展;宋詞、話本、元曲等世俗文化成就突出;書法家有蘇黃米蔡,繪畫有《清明上河圖》
*★7歸納明清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
●政治: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君主專制強化,如廢丞相,設內閣和軍機處。對外實行閉關鎖國和海禁政策。
●經濟:引進外來作物(煙草 甘蔗 玉米),重視農業發展;青花瓷產量大,出現琺琅瓷,棉紡織業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國內貿易發展,出現商幫和商業重鎮。
●文化:儒家思想仍是主流,但出現反正統思想(李 黃 顧 王);小說繁榮(四大名著),出現京劇;科技出現較多總結性的著作,如《農政全書》;實行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束縛人們的思想
⑶ 回顧八上中國歷史,我們歸納中國近代史的階段特徵有
19世紀中期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世紀40、50年代);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近代化的開端;19世紀末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0世紀初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化
⑷ 各歷史時期的階段特徵
1、先秦
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生產力不斷進步,精耕細作的農耕經濟模式確立;百家爭鳴奠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2、秦漢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的時代,開創並鞏固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農耕經濟進一步發展;
3、魏晉南北朝
是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時期。中央集權遭到嚴重削弱,封建國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現融合的局面。江南地區經濟得到開發,中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4、隋唐
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完善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封建經濟空前繁榮,對外交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頻繁局面。文化輝煌燦爛,以中國為中心形成了中華文化圈,對當時的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5、宋元
是我國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時期。中國由分裂逐步走向統一,以漢族為主的兩宋政權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戰爭一度頻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進一步走向融合。全國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超過了前代,中國的封建經濟高度發展。宋元文化成就突出,達到我國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國繼續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6、明清
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封建社會由盛轉衰的時期。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農耕經濟高度繁榮,手工業、商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與此相適應,明清文化異彩紛呈,但與世界相比,由於封建專制制度的束縛,中國未能與時俱進、與世界同步發展,中國封建社會由盛而衰,逐漸落伍了。
⑸ 公元前5世紀前期的中國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有哪些
⑹ 中國歷史古代史的階段特徵怎麼寫
每個時代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具體的特徵你可以詳細看看歷朝歷代的律法。
⑺ 歸納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發展線索及其階段性特徵
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線索及其階段性特徵
西周重視國家的制度建設,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內的"周禮"體系得以確立.這是一個神權下降,王權強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時代.
戰國的變法運動,破壞了貴族等級社會,造就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君主集權制,官僚制,郡縣制等紛紛出現,對此後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朝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政體,郡縣制在全國范圍推廣.西漢王朝繼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而在地方實施"郡國並行"制,對地方官員的監察力度加強,至漢武帝時期州刺史的設立,標志著監察制度更加嚴密.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前期兩大鼎盛時期之間的過渡階段.這一時期的許多制度,表現出承前啟後的過渡性.如選官用人制度,自察舉制經由"九品中正"制向科舉制過渡;中央中樞機構,自"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轉變;軍事制度,出現於北朝的府兵制,發展成為隋唐府兵制的基礎;賦稅制度,曹魏的租調制是隋唐租庸調制的濫觴;土地制度,從曹魏的"屯田",西晉的"占田"發展到北魏的"均田",為隋唐均田制所直接繼承.這些發展中的重要制度,不僅在魏晉南北朝時支撐著國家機器的運轉,而且為隋唐盛世的出現提供了制度保證.
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繼秦漢以後又一次大的發展時期,其確立的基本框架,一直影響到我國封建社會的後期.隋朝統治者採取強化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如確立三省六部制,提高政府部門行政效能;改革地方機構,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建立科舉制,擴大地主階級政權的基礎.唐朝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
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是中國由統一的封建王朝走向分裂並再度走向統一的時期.在這一時期,邊疆地區進一步開發,民族融合空前加強;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加強.元朝統治者在地方設置行中書省,後來發展成為行政區域的名稱,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當代省區的規模.元政府在澎湖島設立巡檢司,管轄澎湖和台灣;中央的宣政院直接統轄西藏地區,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元朝加強了中央與地方,中原與邊疆的聯系,鞏固和發展了多民族的統一國家.
明清(鴉片戰爭以前)是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進一步發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時期.明初對專制政權進行了全面強化,皇權具有絕對權威,成為明朝政治制度的特色.清朝軍機處是總攬軍國大計的中樞機構,軍機處的設立,既減少了皇帝處理國家政務的環節,又提高了皇帝處理政務的效率和保密性,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的體現.理藩院的設置,空前地加強了中央政府對邊疆各民族的管轄.我國的疆域得以最後確定.對西藏宗教領袖的冊封制度,金瓶掣簽制度,駐藏大臣制度等加強了對西藏地區的管轄,並為後代所效仿.
專題考點掃描
近兩年來,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在文科綜合卷和歷史學科卷中,已成為古代史考查的熱點問題,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如2000年新課程版文科綜合卷就以"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經歷了幾次變化"為主題,考查了兩漢魏晉時代的察舉制與九品中正制的共同特點,隋唐實行科舉制的進步意義,宋代科舉制比唐代有所發展的表現,科舉制在1905年被廢除的主要原因等內容.在2004年的高考復習中,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內容,特別是適應社會發展的制度改革和制度創新的內容仍然將是考查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