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歷史前進方向被誰改寫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變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階級關系的變動、私學的興起和士的解放,自春秋後期開始,社會上不同階級、階層的代表人物對自然界、對社會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們著書立說,開門收徒,游說宣傳,互相辯駁,因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貳』 誰將改變世界歷史方向
1.碳呼吸電池
電化學電池能夠吸收大氣中的碳,將其轉化為電能。
單單削減溫室氣體排量已經不足以阻止全球變暖。現在,我們必須將大氣中已經存在的二氧化碳清除一部分。好消息是,做這件事的方法有很多;壞消息是,這些方法基本上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理想的碳封存技術可以產生電能,而不是消耗能量。在2016年7月發表於《科學進展》上的一篇論文中,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瓦迪·阿爾·薩達特和林登·阿徹描述了一種能捕捉二氧化碳的電化學電池的設計方案。
電池的陰極材料採用的是鋁,這種金屬成本低、儲量大、易於加工。陽極由多孔碳構成,研究人員向其中注入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鋁、氧氣和二氧化碳在電池內部發生反應,產生電能並生成草酸鋁。薩達特和阿徹表示,在一個1.4伏電池的生命周期中,電池所吸收的碳是製造電池時所釋放的碳的2.5倍。
阿徹表示,要想把這個設計轉化為實用的技術,他和同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他們需要證明該技術的成本效益足夠高,並且規模可以擴展。阿徹預計,如果他們能成功實現這樣的轉化,將來這種電池會配備在發電站和汽車排氣管上。
2.全新的抗生素
設計新型化合物的方法可用來對抗耐葯菌。
很難想像一個沒有抗生素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不過因為大規模濫用抗生素,我們正走近這樣的世界。美國國家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表示,僅在美國,每年就有超過23000人因感染抗生素無法對付的病菌而死亡。英國政府資助的一項研究估計,到2050年,全世界每年會有1000萬人死於耐葯菌。科學家正苦苦尋找能殺死超級病菌的新葯,例如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邁爾斯和他的團隊找到了合成大環內酯的方法。為了合成這種化合物,研究人員把大環內酯的結構分解成8個基本模塊,然後以新的形式把它們組合起來,利用不同的組合方式調節其化學性質。邁爾斯團隊在2016年5月發表於《自然》雜志(Nature)的論文中表示,他們已經合成了超過300種新型化合物。研究人員使用了14種致病細菌進行實驗,發現大多數化合物可以抑制細菌,而且有很多可以殺死耐葯菌株。
3.量子衛星
量子密鑰的天基傳輸可能會讓「不可攻破」的互聯網變為現實。
要建立絕對安全的加密方法,並不需要比鉛筆和紙更高級的技術:只要選擇一串隨機的字元和數字,用作加密信息的密鑰。把這個密鑰寫在紙上,用一次之後把紙燒掉就行。關鍵是要確保沒有人能攔截或篡改密鑰。而在互聯網上,竊取或篡改密鑰的事情一直沒斷過。量子密鑰分發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該方法會從糾纏光子中生成一個一次性密鑰。量子密鑰分發的問題是,沒人知道如何長距離傳輸糾纏光子。然而今年8月,中國科學院成功將世界第一顆量子衛星送入軌道,為解決這個問題邁進了一大步。
中國科學院的項目名為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是與奧地利科學院合作的項目。該項目利用衛星向中國境內相距1200千米的兩個觀測站傳輸量子密鑰,這一距離是目前最遠傳輸紀錄的8倍。如果中國研究人員創造了量子密鑰傳輸距離的新紀錄,那麼未來的衛星就能提供一個軌道平台,建立起不可攻破的「量子互聯網」,物理定律可以確保加密數據包的絕對安全。
4.替代外科手術的微型機器人
遠程式控制制的微型機器人可以在體內完成治療。
醫學干預手段越先進,侵入性就越低。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機器人,可以在胃裡完成簡單的手術,且完全不需要切口或連接外部的纜線——病人只需把機器人吞下去就行。
這種微型機器人包裹在用冰做成的口服含片里,被人服下後會進到胃裡。冰膠囊融化後,機器人會像折紙一樣打開。展開後的機器人看起來像一張有皺褶的紙,材料上的皺褶、縫隙和補丁的位置都是精心設計好的,它們遇熱或受磁場作用時會膨脹或收縮,進而藉此移動。這種移動方式類似關節和肌肉的運動方式。外科醫生通過外部電磁場影響機器人上的磁鐵,就可控制機器人的運動。
機器人的主體由生物相容性材料製成——部分材料來自豬的小腸,也是香腸腸衣的材料。這些材料可以向體內傷口給葯或是像創可貼那樣固定在傷口上。機器人還能用自帶的磁鐵「捕捉」並移除異物,比如誤吞的紐扣電池。
5.發現貧困地區的軟體
機器學習軟體可以分析衛星圖片,找到需要幫助的偏遠貧困地區。
2015年,聯合國定下一個目標,希望在2030年前在世界范圍內消除極端貧困。這個目標很大膽。要實現目標,第一步就是找到最窮的人都在哪裡,而這一步的難度就非常大。在貧困和易發戰亂的國家進行經濟調查既昂貴又危險。研究人員嘗試通過一種間接的辦法來解決這一難題:他們在夜間的人造衛星照片中尋找特別暗的區域。「一般來說,晚上亮起來的地方經濟狀況更好,」斯坦福大學地球科學系統助理教授馬紹爾·博克解釋說。但這種方法有缺陷,尤其是在區分貧困程度方面。在晚上,從太空中看,輕度貧困和極端貧困的地方是一樣的,都是漆黑一片。
博克和他在斯坦福的團隊認為,可以用機器學習的方法來改進人造衛星成像研究。研究人員利用非洲五國的日間和夜間衛星圖像來訓練圖片分析軟體。在綜合了日間和夜間的圖片數據後,計算機「學會」把日間圖片的特徵(道路、城市區域和農業用地)與不同水平的夜間亮度關聯起來。「利用夜間的燈光,可以找出日間照片中有何重要特徵,」博克說。
當訓練結束後,博克的軟體可以僅僅根據白天的衛星圖片發現貧困區域的位置。
6.會製冷的衣服
納米多孔纖維讓穿著者感到涼快,這可以降低對空調的需求。
地球變得越熱,把空調溫度調得更低的人就越多。但是空調製冷需要能源,而獲取能源會排放溫室氣體。
崔屹是斯坦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教授,他想用衣服幫助人們解暑降溫。即便是最輕薄的棉纖維衣物也會吸收身體發射出的紅外線,從而鎖住熱量。崔屹和他的團隊發現,一種用於製造鋰離子電池的納米多孔聚乙烯材料(nanoPE),可以讓這些輻射散發出去。
與棉質衣服相比,nanoPE可以讓模擬的人體皮膚多降溫2攝氏度。崔屹團隊於2016年9月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報告了這一發現。崔屹表示:「如果你穿上nanoPE的衣服,只要外部溫度比你的體溫稍低,你就會感到涼快。」如果是大熱天,你可能還是想開空調,但可以把溫度調高一些。有研究顯示,只要把空調溫度調高幾度,就能讓能耗降低近一半。
7.抗病毒終極方案
一個罕見的遺傳突變也許可以催生出能對抗所有病毒的葯物。
眾所周知,病毒很擅長躲避人造葯物的攻擊,但它們面對罕見基因突變ISG15時卻很無力。帶有這個突變的人能更好地抵禦大多數可以感染人類的病毒——但每1000萬人里只有不到1人攜帶這一突變。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杜贊·博古諾維奇認為,可以模擬這一突變來研發葯物。他有可能找到一種可以臨時對抗所有病毒的葯物,讓人不會因感染病毒而生病。
博古諾維奇希望找到一種葯物,可以通過相同方式把ISG15突變作為目標。「只要稍稍調整一下我們的系統,就可以壓住感染的第一波爆發,」他解釋道。博古諾維奇的團隊正從1600萬種化合物中篩選有前景的抗病毒葯物。當他們發現候選化合物以後,就需要精細地調整化合物的化學性質,完成毒理學和動物試驗,並最終進行人體臨床試驗。這項研究並不是必定能獲得成功的。有些攜帶ISG15突變的人會偶發癲癇,出現類似紅斑狼瘡的自體免疫疾病症狀。研究人員開發的葯物需要避免出現副作用。
8.新演算法讓計算機學會橫向思考
人工智慧方法可以讓計算機在視覺模式識別方面勝過人類。
如果有人給看你一個陌生字母表裡的字母,再讓你把它寫到一張紙上,也許你能做到,但計算機卻做不到——即使它有最先進的深度學習演算法也不行。哪怕只是做一些基本的圖片區分工作,機器學習系統也需要用大量的數據進行訓練。
藉助貝葉斯規劃這個機器學習框架,計算機已離這一飛躍不遠了。紐約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多倫多大學的研究者組成的團隊證實,只需學習一個例子,使用了貝葉斯規劃學習方法的計算機就能比人更好地識別和復寫陌生的手寫字元。
貝葉斯規劃學習方法和深度學習有本質上的差別。深度學習粗略地模擬了人腦基本的模式識別能力。而貝葉斯規劃學習的靈感來自人腦的另一種能力:推斷出可以生成某種模式的一系列動作。這種機器學習方法既全能又高效。
9.廉價診斷試紙
對埃博拉、肺結核等疾病的廉價快速的篩查方法,可以挽救偏遠貧窮地區病人的生命。
一個發著高燒的病人來到了非洲農村的一家診所。診斷結果可能是從輕度傷寒到埃博拉的任何一種疾病。即使這家診所有驗血設施,也需要幾天時間才能獲得結果。那麼醫生該怎麼辦呢?是開抗生素處方還是要求隔離病人?
過去十年裡,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一種快捷、廉價的試紙診斷方法(類似驗孕棒或驗孕試紙),以便在這種場合拯救生命。
第一代診斷試紙一般只能發現入侵物產生的分子或致病微生物,從而檢測疾病。但接下來有可能出現直接檢測病原體DNA的診斷工具。這些工具叫核酸測試,可以讓醫生在疾病最早期就能准確地診斷出疾病。耶格爾和哈佛大學的化學教授喬治·懷特賽茲等研究者正各自獨立研究核酸試紙。
10.用超級原子製造的超級分子
新方法能夠設計出超越元素周期表限制的原子、分子和有用材料。
元素周期表中看上去有許多元素,但對於化學家和材料科學家來說還不夠多。要設計具備某種非同尋常的特性的合成材料,比如設計像木頭一樣可降解的硅類半導體,大自然的配方往往存在局限。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教授柯林·納科爾斯表示:「很多時候,你想要的是一種並不存在的原子。」用所謂「超級原子」組成的超級分子可以滿足這個需要。超級原子是行為如同單個原子的原子團,研究者可以設法使其具備特別的電磁特性,這是元素的自然組合很難或不可能獲得的性質。雖然化學家早在幾十年前就知道如何構建超級原子,但一直找不到一種可靠的方法將它們連接成更大型的結構。
現在,納科爾斯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方法,可以用超級原子來製造「設計分子」。這些合成結構能夠模擬天然分子的特性,同時材料科學家可以對這些特性進行「微調」,以達到某些特殊的目標。納科爾斯表示:「你可以很容易地改變由超級原子構成的分子的化學性質或磁性,而單憑原子結構是做不到這一點的。這就像給元素周期表增加了一個維度。」
『叄』 新中國的成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方向,也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的歷史進程,為什麼
「改變抄中國歷史的發展方向」的原因:
①政治上,中國由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本殖民地本封建社會進入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民主主義國家;
②經濟上,本殖民地本封建經濟由新民主主義經濟取代。
「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的原因:
①中國共產黨打敗了美國支持下的國民黨反動派,是美國的亞洲戰略受挫;
②新中國的成立是世界民族解放運動與社會主義運動的組成部分,間接地支持了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與社會主義運動;
③後與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組成的社會主義陣營有利地對抗資本主義陣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世界大戰的發生。
注意:這題的答案在歷史教科書上,即「新中國成立的意義(國內意義與國外意義)」這題的答案。
『肆』 人類歷史上有哪些加快或者改變歷史進程的事件
首先是發現了火。在中國雲南的元謀,人們發現了100多萬年前的原始人用火的遺跡,內據猜測,原始人最容早從電閃雷鳴或火山爆發中保存了火種,並用它來取暖、燒烤食物、抵禦猛獸等。火種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原始人的生活質量,對人類的進化意義重大。
科技還在發展,未來必將是更美好的,讓我們拭目以待。
『伍』 在乾嘉時代,世界上主要發生了哪三件大事,影響和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第一件: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
第二件:美國獨立(1783年)
第三件:法國大革命(1789年)
這三件大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影響力整個歷史的進程。
『陸』 發展中國家興起可能改變世界歷史的發展方向和進程 為什麼
因為共產主義萬歲 !
『柒』 歷史上有哪些改變歷史發展方向的偶然事件
是誤解嗎
二戰最後,記者詢問日本首相,日本會怎麼回答波茨坦聲明中無條件投降的要求時版,他回答說「權Mokusatsu」,也許他想說的是「沒有評論」。但這是個多意詞,所以被翻譯成「我們無視宣言」。於是10天後他們收到了原子彈。
流星
古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對基督教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據說他在一場戰斗中抬頭望向天空時看到了十字架,於是他成了基督徒。後世的地質學家認為他實際看到的可能是一顆流星,它製造了一種交叉的幻覺,被君士坦丁大帝誤認為是「上帝的啟示」。
泰坦尼克
根據倖存者回憶,大衛.布萊爾是泰坦尼克號的大副,他在輪班時將望遠鏡鎖在了自己的儲物櫃中。而接替他的人沒找到鑰匙。如果拿到望遠鏡,也許就不會發生後來的事了。
拿破崙
拿破崙是法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和軍事領袖。但差一點我們就可能不知道曾有過這個人。因為他出生在科西嘉島,而這個地方在他出生前3個月才成為法國領土。換句話說,拿破崙早生3個月,他就不是法國人了。自然也不會成為法國的領袖
『捌』 關於十月革命的錯誤陳述是: 1.十月革命改變了世紀歷史的方向 2.十月革命促進
1改變了世界歷史地方向: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時代,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傳遍世界,極大的震撼了資本主義世界。
從此使世界上出現了探索社會主義道路!
『玖』 真的會有「歷史的方向」存在嗎
先說結論:我個人覺得,在工業革命之前,歷史有大方向。在工業革命之後,就沒有了。
先說在工業革命之前,當東西方的政局漸漸穩定下來以後,各自都是有大方向的:
在隋朝以後,中國的一個大方向是維持統一:這和大運河的建立、成熟的官僚制度和科舉制度、成熟的鄉村建設都有關。
和統一相應的,中國另一個大方向是王朝的興衰更替:因為不可避免的貪污腐化稅收瞞報土地兼並等制度問題,大王朝越到後期經濟危機越嚴重,走向滅亡是不可避免的。
在西方,在整個中世紀里,政局的相對靜態,以及這靜態下面教權和王權之間的矛盾、王權和地方領主之間的矛盾,這是整個中世紀的大方向。
到了十字軍東征以後,商人階層慢慢崛起,商人階層要自己的利益,要進行削弱教權和王權的革命,這成了歐洲的另一個大方向。
這些大方向跨度基本就是數百年的,但是一到了工業革命之後,就亂套了:
在歐洲,啟蒙時代,知識分子們覺得我們知道了世界的大方向啊:大方向就是理性的光芒啊,人類會越來越理性,越來越文明最後走向世界大同的大和諧啊!
——結果工業革命之後的經濟危機再加上一戰,把歐洲人打成了一群自取滅亡的瘋子,這里哪有理性了,反倒是「在工業技術支持下的自取滅亡遠比農業時代更有效」。
一戰以後,人們不樂觀了反倒悲觀,覺得資本主義這套太可怕了,把人類推向毀滅啊。還是別的那個主義棒!德國從一個一戰戰敗國家短時間內經濟迅速崛起,各種大建築大工業上馬,整個西方世界好多人全都跪舔了:艾瑪這才是人類的大方向啊。
不止是德國和俄國,美國英國法國這些國家裡的那個主義也都抬頭,也要搞高福利,保護工人權益什麼的,整個西方世界那個主義高歌猛進,很多人相信馬克思說的,世界的大方向就是資本主義完蛋完蛋完蛋,世界改天換地。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再往後,冷戰結束,美國一國獨霸,一個國家隨便單挑全球任何一家,經濟狂飆得不可遏制,這時候很多人開始覺得還是美國制度是世界大趨勢嘛,這是實踐檢驗了的嘛。但結果近些年一些按照美國制度轉型的國家,有些出了問題,老百姓覺得改還不如不改。今年的特朗普連美國人自己都開始心虛咱這套玩意搞成族群分裂最後這么一貨上台咱是不是也得改改?
我不是說美國好還是不好,我的意思是,這些問題現在是沒有統一的結論的,沒有大家一致覺得什麼好什麼不好,很多地方還在激烈的爭論。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我的觀點是,政治和經濟這種涉及到宏觀人群的問題,因為關系的變數太多,是沒有辦法坐在屋裡用數學公式算出一個結果的,一定是不斷實踐實踐,不斷試錯試錯出來的。
比如經濟學,從亞當斯密到凱恩斯再到新古典,哪個經濟學剛流行的時候,不是推翻了前人的觀點自稱「我這個太牛逼了你們聽我的絕對永遠繁榮沒有衰落?」
結果呢,事實一次一次打臉,經濟理論不得不一次一次更新,最近美國還兩房崩潰了一回。這些經濟學家哪個不是學富五車絕頂聰明熟練使用各種數學工具?問題就在於他們要研究的對象太復雜了,一個人的腦子根本無法預測出全部的結果。
為什麼工業革命之後,我們就找不到歷史的「大方向」了?關鍵就在於工業革命改變了整個人類歷史的形態,從工業革命以後,整個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切一切都和過去的農業時代不同了,在農業時代里我們積累了上千年的經驗,這些經驗到了工業時代全都不夠用了。
而從工業時代到今天,我們才過了兩百年,時間太短,人類的政治和經濟知識還在摸索中,而且還會有互聯網之類能改變社會形態的新東西出現,所以現在沒有一個人能說出歷史的大方向,所有的人都在摸索,都在嘗試。
『拾』 改變世界歷史的四大著作是
」就、對、物 資「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馬克思的《資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