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亞地區蔓延的"三股勢力"嚴重威脅我國國家安全,我國哪個省份受到直接影響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近期新疆接連發生的暴力恐怖襲擊案件,境內外「三股勢力」是罪魁禍首。「三股勢力」是一種極端邪惡勢力,集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於一身,在世界各國都留下斑斑劣跡。
他們煽動民族仇恨,製造宗教狂熱,鼓吹所謂「聖戰」,大搞暴力恐怖活動,殘殺無辜群眾,挑起暴亂騷亂。在新疆的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沆瀣一氣。
他們以暴力恐怖行為,破壞社會秩序,借機擴大境內外影響;他們用宗教極端主義,蠱惑信教群眾,以此擴大力量進行所謂「聖戰」。
其目的,就是要搞亂新疆、分裂中國。我們同「三股勢力」的斗爭,不是民族問題,不是宗教問題,而是一場維護祖國統一與企圖分裂中國、維護民族團結與企圖挑起民族仇殺、維護社會穩定與企圖製造動亂暴亂的生死較量。
「三股勢力」在中亞的出現絕非偶然,而是這一地區特定歷史、地域和人文條件的產物。在中亞居住著一百多個民族,這諸多民族、宗教、文化因素長期在這里相互交匯與融合,又彼此撞擊與沖突。
上個世紀,在直到一九九一年前蘇聯解體的七十年中,這里一直包括在前蘇聯的版圖內,按主體民族的聚居情況劃分為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等五個加盟共和國。
前蘇聯解體之後,各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原有的主導思想體系和組織體系迅即瓦解。一時間,中亞地區出現一個巨大的「思想文化真空」。
中亞五國的主體民族都信奉伊斯蘭教,而同五國相鄰的中東地區又是世界伊斯蘭勢力最集中的地帶。獨立之初的中亞各國政府在一時惶惑之中,都不約而同地想利用伊斯蘭教來填補前蘇聯解體留下的「思想文化真空」。
包括一些國家元首在內的政府高官,帶頭到清真寺祈禱或赴麥加朝覲。這為伊斯蘭勢力在中亞的復興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② 簡要分析"地理大發現"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
一、"地理大發現"包括一系列歷史事件,主要有1486年葡萄牙人B.迪亞士發現版非洲南端風暴權角(即「好望角」);1492年C.哥倫布航抵美洲;1498年瓦斯科·達·伽馬開辟繞過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F.de麥哲倫及其船隊完成人類首次環球航行。1642~1643年荷蘭人A.J.塔斯曼航行至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塔斯馬尼亞等地。
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現。歐洲這個時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新航路的發現,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也產生了久遠的影響。對除歐洲以外的國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影響則是復雜而矛盾的。地理大發現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由於航海需要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天文學、數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二、 15~17世紀,由歐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發現、美洲的發現、環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險活動,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使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產生飛躍。這些事件被通稱為地理大發現。
③ 中國絲綢對世界的影響、絲綢之路的來歷、發展過程、對世界的影響是什麼絲綢的好處有是什麼
此次活動恰逢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傳承創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頭一年,同時也是林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化體系建設、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工作部署、向世界充分展示和傳播中國林業系統生態文化建設的豐碩成果的頭一年。
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實建設生態文明新要求,此次「絲綢之路生態文化萬里行」活動將集結一支由駱駝組成的駝隊,馱載著中國絲綢、瓷器、茶葉、書畫和經書等五大宗物品,以徒步行走的原始形態,分兩路從內蒙古草原和北京同時出發,途經國內8個省區,抵達新疆自治區的霍城口岸,完成約5100公里的第一階段行程。第二階段以越野車接力的方式走出國門,從哈薩克入境,途徑亞歐等國,最終抵達荷蘭阿姆斯特丹市,完成約11000公里的絲綢之路生態文化萬里行征程。
重走絲綢之路絕對不是簡單的重復與模仿,而是賦予了她新的生態文化概念。在徒步穿越過程中,各個子項目的將會不斷展開,通過豐富多彩的展現形式讓人們更多地去體現絲路文化、創造絲路文化、再現絲路文化。
我們不是神話的締造者,但我們是行動的承諾人。我們感慨這一跨越歷史的偉大創舉,這一凝聚民族精神的偉大實踐,這一提升國家軟實力的偉大體現,這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偉大宣言。
④ 中亞地區的上古歷史
中國周邊國家歷內史容
http://shi..com/shi/183369.html
⑤ 簡述中亞地理位置對當地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的影響
自然環境的形成受地理位置影響明顯。由於中亞地處中緯度地區,形成溫帶氣候;由於中亞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遙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空氣乾燥,降水很少。中亞地區氣候乾旱又影響到這里的河流、湖泊特徵和生物特徵。
中亞地區交通線分布深受地形和水源的影響。高山山麓地帶有高山冰雪融化水,水資源比較豐富,人口和城市較多。人口比較密集的地區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規模較大,對交通線建設需求量大,因此主要交通線沿高山山麓或河流分布。
由於地形特徵為東南高西北低,故而河流走向基本為西北走向。水量小,少水能。汛期在春夏氣節,原因是冰山融化 和 夏季降雨 。
中亞氣候
由於處於歐亞大陸腹地,尤其是東南緣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濕氣流,該地區氣候為典型的溫帶沙漠、草原的大陸性氣候;
其突出特徵是:第一,雨水稀少,極其乾燥。一般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鹹海附近和土庫曼的荒漠年降水量僅為75-100毫米,而山區年降水量為1000毫米,費爾干納山西南坡甚至可達2000毫米,但山地中也有的雨量少於沙漠地區,如帕米爾的年降水量僅60 毫米;
第二,中緯度大陸內部地區,晴天多,太陽輻射強,溫度高,蒸發旺盛。中亞每平方厘米地面由於陽光輻射每年可獲10-13 平方萬卡熱量,在土庫曼則幾乎達到16萬卡。科學測試,在中亞北緯40度地方夏季所獲陽光照射量並不遜於熱帶地區。空氣極其乾燥和高溫引起大量的蒸發,阿姆河三角洲水面的年蒸發量達1798毫米,即比這里的降水量大21倍;
第三,溫度變化劇烈。許多地方白天最高氣溫與夜晚最低氣溫之間可相差20-30℃。在帕米爾高原則有日溫差40℃的記錄。
從哈薩克最北端到土庫曼最南端,縱跨北緯57度到35度,表現為寒溫帶經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在盛夏七月,除山區外平均氣溫一般在26℃至32℃之間,而在隆冬一月,平均氣溫由北端的-20℃到南端的2℃過渡。
⑥ 蘇萊曼大帝立法者對中亞的影響
蘇萊曼大帝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是奧斯曼帝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代開明君主。他領導的對外征服運動,對歐洲、亞洲、非洲的歷史進程產生過不小的影響。他本人也是影響世界歷史發展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治國方略,特別是以法治國,以及創立和編制的典章制度等對中世紀時期的西亞、北非、東南歐洲、甚至中亞地區的封建政治制度經濟。文化、司法、宗教、軍事、教育、土地管理等諸多方面產生過重要影響。
⑦ 關於中亞各民族[世界歷史】
範文瀾編 《世界通史》,很厚的書,我看的時間有點久了,記不了是第幾分冊了,很全的內容,不過那本書卷帙浩繁,不知道你有那個耐心看下去不
⑧ 中國歷史對世界歷史的影響
漢朝驅逐匈奴並溝通西域 促進了中西方交流 並一定程度上加速覆滅了羅馬回 匈奴王阿提拉 唐朝恆羅斯答之役後 阿拉伯人逐漸控制中亞和小亞細亞地區壟斷東西方貿易 促成了 十字軍東征 大航海時代的開啟
⑨ 世界歷史沙俄如何吞並中亞
沙皇俄國對資源豐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中亞地區垂涎已久。1717年,彼得大帝耗資25萬盧布,派遣別科維奇•切爾卡斯基公爵(親王)為首的6655人的遠征隊從阿斯特拉罕出發去征服希瓦汗國,結果別科維奇陣亡,俄軍幾乎全軍覆沒。此後,彼得大帝指出哈薩克草原才是通向中亞各國的「關鍵的大門」。19世紀上半期,沙皇俄國開始對哈薩克進行全面征服,一方面出動大批軍隊鎮壓哈薩克各部的反抗,一方面又誘使小帳、中帳和大帳哈薩克上層首領向自己臣服。1822年沙俄政府授權西伯利亞總督斯佩蘭斯基頒布了《西西伯利亞吉爾吉斯人條例》,宣布廢除哈薩克原有的政治統治制度(可汗制),把哈薩克地區劃分為若干行政區,一切按照俄羅斯的政治制度、由沙俄政府派遣的官員統治。至此,延續366年的哈薩克汗國宣告滅亡。隨著對哈薩克的征服,沙俄對中亞諸汗國和和中國回疆地區發動了強大的攻勢。1834年,在曼格什拉克半島建立新亞歷山德羅夫斯克要塞。1839年秋,奧倫堡總督彼得羅夫斯基再次派6000多人遠征希瓦汗國,遭到暴風雪襲擊損失慘重,仍未得逞。此後俄國的主攻方向轉到浩罕汗國北部一帶。1847年,在錫爾河口修建賴姆堡(後改名阿拉爾斯克)。1853年,彼得羅夫斯基親自率領2000多俄軍,經過22天的圍攻佔領浩罕要塞阿克•麥吉特(改名彼得羅夫斯克,當時浩罕守要塞的主將就是著名的阿古柏),形成錫爾河碉堡線。與此同時,沙俄軍隊從塞米巴拉金斯克向南推進,1847 年,沿愛古斯河南侵,偷偷在巴爾喀什湖東南中國境內勒布希河和庫克烏蘇河之間建立科帕爾堡。1851年起沙俄乘清朝內外交困,阿勒坦山(阿爾泰山)地區秩序混亂之機,侵入鄂布河(鄂畢河)上游察那斯河(恰雷什河)、哈屯河(卡通河)、比亞河一帶,並逐步向阿爾泰腹地、額爾齊斯河上游推進,想把中國的內湖齋桑泊據為己有,由於清政府採取了有力的防範措施,才使沙俄侵吞齋桑湖的計劃沒有實現。但在1852年沙俄在中國圖古勒池(今阿拉湖)以北的雅爾地區建立了烏爾扎爾移民村,1854年佔領了天山北麓吹河(楚河)與伊犁河之間的古爾班阿里瑪圖(長期作為哈薩克首都的阿拉木圖)。同年十月,將科帕爾和古爾班阿里瑪圖劃入新建的隸屬於西西伯利亞的塞米巴拉金斯克省,擅自將中國巴爾喀什湖(當時為中國第一大湖)以東以南的地區劃入俄國的版圖,並繼續向東將其勢力擴張到特穆爾圖淖爾(今伊塞克湖當時為中國第二大湖)一帶。不久又把古爾班阿里瑪圖改名為維爾內堡,1856年把維爾內堡作為新成立的阿拉塔夫州首府,形成另一條包抄哈薩克草原,進攻中亞諸汗國的碉堡線,即大部分位於中國境內的新西伯利亞線。沙皇尼古拉一世公開宣稱「我們的旗幟插到哪裡,哪裡就只有臣服」,克里米亞戰爭後,雙頭鷹俄國為了挽回在歐洲一頭的慘敗,加緊侵略東方。1858~1859年,沙皇政府派遣 3個使團分赴中國喀什噶爾、呼羅珊、希瓦和布哈拉(領導希瓦和布哈拉使團的是狂熱的侵略分子、少壯派軍人伊格納切夫後被派往中國北京)收集情報,標志它在中亞的擴張政策進入新的階段。
沙俄在完成對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事實上的攫取後,在1859年派年僅27歲的少壯派軍人伊格納切夫出使中國。抵達北京後,根據沙俄外交部訓令,勾結英、法侵略者。以和平使者的面孔出現,表示俄國願在中國和英法聯軍之間調停戰事,假惺惺地說什麼「俄國不僅不願意利用你們現在這種走投無路的處境,而且還決心向你們證實它對貴國所抱的善意。」最後勾結英法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和《中法北京條約》、使英法的侵略要求得以滿足。隨後,伊格納切夫借口調停有功,應有報酬,向清政府提出續約草案15條,並聲稱其條款「一字不能更易」、只能簽字畫押,同時威脅到:如果清政府不接受俄國之條款,他就要把英法聯軍召回北京。清政府只好在1860年11月簽訂《中俄北京條約》,除了將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俄國,還增開喀什噶爾為商埠,並在喀什噶爾、庫倫設領事館。又利用《中俄北京條約》所作的如下的規定,想進行佔領合法化:「西疆尚在未定之交界,此後應順山嶺、大河之流,及現在中國常駐卡倫等處,及1728年,即雍正六年,所立沙賓達巴哈之界碑末處起,往西直至齋桑淖爾湖(齋桑泊),自此往西南,順天山之特穆爾圖淖爾,南至浩罕邊界為界。」 在進行談判的過程中,1860年8月沙俄軍隊佔領了托克瑪克(附近就是著名的碎葉),9月佔領了比什凱克(今吉爾吉斯首都蘇聯時期的伏龍芝)。1862年1月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親自主持「特別會議」,通過了外交部擬訂的利用外交訛詐,割佔中國西部領土的方案。沙皇任命巴布科夫(鄂木斯克集團軍上校)為俄方談判代表,俄國外交大臣亞歷山大•戈爾什科夫公爵在給談判代表的訓令中指出:首先必須向清政府代表聲明,談判只能在准確地依據《中俄北京條約》劃界的條件下才能舉行,然後再堅持以中國常駐卡倫為界,力爭全部佔有齋桑泊和特克斯河上游地區,至少也應保留兩國共有齋桑泊,並給俄國人在湖上捕魚和航行的權利。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沙俄在邊界上作了大規模的軍事部署和調動,把軍隊開進中國領土,挑起邊界沖突,造成有利於沙俄談判的軍事態勢。1862年8月3日,巴布科夫到達塔城,與清政府代表、烏里雅蘇台將軍明誼、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明緒、領隊大臣傅勒果素等進行劃界談判。談判開始,巴布科夫提出應以中國常駐卡倫為界,並拿出一張早已劃好的分界地圖,上面以紅線把中國常駐卡倫以外的領土,全部劃歸沙俄版圖,強行要求中國代表接受。明誼據理力爭說:「條約內載自沙賓達巴哈界牌末處起,至浩罕邊界為界,袤延萬里,其中只有三處地名,再未詳細指定逐段立界之處」,根本沒有什麼統以中國常住卡倫為界的規定。「雙方應該細查條約、遵照舊圖,秉公商辦。」又說,「常住卡倫之外有烏里雅蘇台、科布多的烏梁海,有塔爾巴哈台所屬愛古斯、勒布希的哈薩克,有伊犁所屬特穆爾圖淖爾、哈拉塔拉的哈薩克、布魯特,他們都是清政府的臣民,他們的牧地是中國的領土,不能分給俄國。」巴布科夫蠻不講理,胡說「圖內所載界址,均系該國所屬烏梁海、哈薩克、布魯特游牧之地。」此後,俄國增派駐伊犁領事扎哈羅夫為全權代表,此人通曉滿語和漢語,「人甚狡黠」,他說如不照條約內以常住卡倫為界,即是你們廢了條約。」明誼駁斥說:「常駐卡倫根本不是中國的國境線,比如伊犁以西的勒布希地方,乾隆年間,立有石碣,現在尚存。我國伊犁、塔爾巴哈台每年派官兵前往該處,查收哈薩克呈交之租馬,均在此界會哨。」扎哈羅夫理屈辭窮,大聲罵道:「此界系你們伊犁將軍私行偷立,何以算得交界。」在以後的談判中,誼仍凜然不屈,答以「若照我國常駐卡倫為界,則不特卡外住牧之食俸阿勒坦淖爾烏梁海各旗,即哈薩克、布魯特各部落,均被你們包去。」雖然明誼作了讓步的提議,但俄方代表堅持以「常設卡倫」為界。沙俄政府由於狡辯要挾都無濟於事,遂單方面中斷了會議。接著故伎重演,在回(新)疆邊境全線出動軍隊,對清政府武力威脅。從1863年4月初到186.4年,俄軍占據了從齋桑泊到伊塞克湖中國邊疆十多處卡倫,每處有侵略軍四五百人至一百幾十名不等。他們在中國領土上胡作非為,對中國邊疆少數民族進行離間、分化、收買活動。由於齋桑泊是沙俄割占計劃的重點,巴布科夫還組織了一個由哥薩克騎兵和炮兵掩護的齋桑泊考察團,在1863年夏天侵入齋桑泊沿岸地區。1862年冬和次年春、夏,清政府曾在北京同沙俄駐華公使巴留捷克和代辦格林卡反復進行談判,每當俄使理屈詞窮、無言以對時,就借口「未深悉該事情形」以推卸責任。1863年6月至8月,清政府對沙俄一系列入侵和挑釁提出抗議,要求沙俄撤兵,並重開塔城談判。1863年10月,中俄在塔城第二次談判,由於沙俄恃強凌弱,談判也以無結果而告終,沙俄代表於10月25日起程回國。當時回疆庫車的回族、維吾爾族人民正在起義反清,沙俄看到這是強佔中國西北大片領土的有利時機,乘機派俄軍600餘人,攜槍帶炮到塔城附近的巴克圖卡外駐扎,又派俄軍1000餘人佔領伊犁西北的博羅湖吉爾卡倫。清政府內外交困,因而要明誼等按照沙俄議單,趕緊將分界事宜結束。186.4年9月,扎哈羅夫等到達塔城,明誼根據《中俄北京條約》、自沙賓達巴哈界牌末處往西至齋桑泊的規定,向其力爭將阿爾泰諾爾烏梁海地區一半給中國,但扎哈羅夫聲稱只有按照俄方「畫定分界限道繪圖作記,換約定案」,否則「立即回國,派兵看守分准地界」。在沙俄代表以武力威脅的情況下,明誼只得遵照清政府的指示,按照俄國的要求,於同治三年九月初七日(186.4年10月7日)同扎哈羅夫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通過這個條約侵佔中國的領土,比《中俄北京條約》更為苛刻,它把《中俄北京條約》規定為界湖的伊塞克湖和齋桑泊劃為沙俄的內湖,又霸佔了中國塞留格木嶺、奎屯山以西和圍繞齋桑泊以南的廣大地區,烏克克、沁達垓圖、烏爾魯、昌吉斯台、塔布博勒齊爾、納林、阿吉爾噶、和尼邁拉虎等8卡倫,都不得不挪移改設,以尼邁拉虎而言,向中國一側挪移了近200公里,天山山脈原來完全屬於中國,現在汗騰格里峰以西有一半的天山山脈不屬於中國。該條約又稱《中俄塔城條約》通過該不平等條約,俄國總共割佔了中國44萬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並在這片土地的主要部分成立了以科爾帕科夫斯基為省長的七河省。伊格納切夫因為沒有流血使俄國取得了巨大利益,受到了奪取中國黑龍江流域的「英雄」阿穆爾斯基伯爵穆拉維約夫的高度贊揚極力向沙皇主子推薦,伊格納切夫升任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後擔任財政大臣,內務部大臣。巴布科夫因為侵略中國新疆有功,升任西伯利亞集團軍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部少將。
1859~1863年間,沙俄侵略軍在錫爾河流域和楚河流域一帶進行頻繁的軍事「偵察」,攻佔和破壞浩罕邊境的堡壘。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公然宣稱「一旦我們的旗幟插到哪裡,就不應讓其再降下來!」1863年年底,亞歷山大二世發布聯接東西碉堡線以便深入中亞的動員令。186.4年夏,切爾尼亞耶夫上校率領2500人從維爾內堡出發,於6月16日攻佔奧列•阿塔要塞。另一方面,維列夫金上校率領1200人從彼得羅夫斯克出發,於6月25日攻佔伊斯蘭教在中亞的聖城土耳其斯坦。為了實現聯接碉堡線的計劃,7月底,沙皇政府決定建立「新浩罕線」,該線由楚河到錫爾河的陽尼•庫爾乾的全部堡壘組成,新晉升少將的切爾尼亞耶夫任司令。切爾尼亞耶夫立即進攻浩罕的軍事和商業重鎮奇姆肯特,被浩罕汗國的攝政大毛拉阿利姆庫里擊退。但他在這年10月初乘阿利姆庫里撤離之機攻陷該城,從而實現了錫爾河碉堡線和西伯利亞碉堡線的聯接,並且繼續向南推進,企圖一舉奪下有10萬人口的中亞最大城市塔什干,未能得逞。為了「安撫」英國等西方國家,俄國外交大臣亞歷山大•戈爾什科夫公爵於186.4年11月21日發出公告,竭力為俄國在中亞的侵略活動辯護,詭稱奇姆肯特是俄軍向南推進的「地理極限。」不到半年,俄軍再次發動進攻。當時的奧倫堡總督克列扎諾夫斯基想親自到前線指揮,但切爾尼亞耶夫為了爭功搶先率領2000俄軍和12門大炮對塔什干發動猛攻。1865年4月22日先奪取了控制塔什乾的咽喉要地尼阿茲別克堡,切斷了塔什干居民的糧道。緊接著俄軍把塔什干供水的兩條渠道引開,切斷了塔什干居民的水源。1865年 5月,浩罕的傑出統帥不幸陣亡。 6月28日,經過激烈的巷戰後,塔什干淪陷。由於戰術失誤,武器落後30000守軍竟然擋不住2000人的進攻,這次戰役使沙俄在中亞的影響力大增。奧倫堡總督克列扎諾夫斯基明確指示要把中亞三大汗國中最強的浩罕當做俄國藩臣對待。並說「如果它感到委屈,那就更好辦了,這給了我們徹底解決它的借口。」就在這一時期,沙俄暗中收買了浩罕的高層貴族,全力支持阿利姆庫里的政敵浩罕阿古柏伯克入侵中國回疆,結果在中國回疆建立了所謂的「哲德沙爾汗國」。沙俄不斷挑撥各汗國之間的關系,歷史上有著世仇關系的浩罕汗國與布哈拉汗國的對抗加劇了,當時在位的布哈拉埃米爾穆扎法爾丁曾幾次大舉進攻浩罕,從而大大削弱了布哈拉汗國和浩罕汗國抵抗俄國侵略的力量。接著沙俄派使臣向布哈拉汗國提出在10天內交出不可能籌集到的巨額貢款,布哈拉汗國無力交出,俄軍就按原定計劃發起進攻。在1866年 5月20日伊爾加爾的戰役中打敗埃米爾穆扎法爾丁的軍隊,然後佔領霍占特、烏拉•丘別、吉扎克等城,控制了布哈拉與浩罕的聯系通道。1867年7月11日成立了以塔什干為中心的土耳其斯坦總督區,由俄國陸軍大臣辦公廳主任,曾經擔任俄佔波蘭的總督,號稱「半沙皇」的康斯坦丁•彼得洛維奇•考夫曼任總督,從而開始了對中亞諸國征服的決定性階段。考夫曼先迫使精疲力竭的浩罕汗國胡德亞爾汗於年1868年2月簽署不平等的「通商條約」,浩罕實際上變成俄國的附庸。接著全力對付布哈拉汗國,於1868年 5月派3500人佔領了撒馬爾罕和卡塔-庫爾干。1868年6月14日,在卡塔-庫爾干與布哈拉之間的吉拉布拉克高地的決戰中,武器裝備佔有極大優勢的沙俄軍隊再次擊敗人數比自己多十倍的布哈拉埃米爾的軍隊,其中穆扎法爾丁精銳的6000御林軍死傷大半,穆扎法爾丁投降。根據7月5日的和約,布哈拉承認霍占特、烏拉•丘別和吉扎克並入俄國,割讓撒馬爾罕和卡塔-庫爾干,賠款50萬盧布。布哈拉淪為俄國附庸。然後是希瓦汗國。1869年,沙皇政府在裏海東南岸的紅水灣建立克拉斯諾沃斯克城,作為從裏海東南岸進攻希瓦和土庫曼的基地,而且並不放鬆對中國新疆的繼續入侵,由於不滿足對阿古柏政權的幕後指揮,防止英國在中亞勢力的不斷加強,沙皇政府捍然決定派兵入侵中國新疆的伊犁地區。借口就是把不堪受沙俄壓迫奴役遷徙到中國境內的哈薩克人的一支稱為「逃犯」追剿。1871年5月考夫曼下令七河省省長科爾帕科夫斯基少將派2000俄軍和13門大炮去奪取中國的伊犁。科爾帕科夫斯基公開叫囂要佔領塔城、伊犁和喀什噶爾,並在此移民。新疆各族人民在武器落後,補養不足的情況下拚死抵抗,給侵略者以深重打擊,沙俄侵略軍猛攻50天才在7月4日攻佔了伊犁。1872年亞歷山大二世向考夫曼下了一道臭名昭著的命令「康斯坦丁•彼得洛維奇,去把希瓦拿來吧」。沙皇政府作出了徹底征服希瓦汗國的決定。1873年2月沙俄侵略軍在考夫曼統率下從土耳其斯坦、克拉斯諾沃斯克、曼格什拉克、奧倫堡分四路對希瓦發動強大攻勢,6月佔領希瓦城。7~ 8月間,考夫曼下令對附近的和平居民土庫曼約穆德人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屠殺。 8月24日簽訂俄希和約,希瓦汗國割讓阿姆河右岸的全部土地,賠款 220萬盧布,穆罕默德•拉希姆•巴哈杜爾汗成為「全俄皇帝的卑順奴僕」。1875~ 1876 年,浩罕爆發了民族大起義,浩罕、納曼干、安集延和馬爾吉蘭等地人民對沙俄侵略者發動了「聖戰」。沙俄軍隊在斯科別列夫少將率領下對這次起義進行了血,腥,鎮,壓,俄軍血襲了整個費爾干納盆地,僅在安集延一地,斯科別列夫指揮俄軍用大炮猛轟,安集延城基本被轟平,2萬多起義者被埋葬在廢墟下。1876年2月7日俄軍佔領了浩罕城,3月2日沙皇俄國正式宣布吞並浩罕汗國,改為由斯科別列夫為省長的費爾干納省,從而完成了對中亞三大汗國的征服。其中布哈拉和希瓦兩個汗國名義上還被保留(到十月革命後的1920年才正式取消稱號),實際上完全成了任沙俄擺布的奴僕。就在這一年斯科別列夫還組織了阿賴遠征軍,越過了阿賴嶺,佔領了吉爾吉斯(柯爾克孜)額德克納的領地阿賴谷,為進一步侵佔中國領土帕米爾高原打開了通道。從1877年起,俄國對土庫曼地區發動了全面進攻,同時俄國對與中亞國家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發動了大規模戰爭。在土庫曼1879年 9月,俄軍在攻打阿哈爾•捷金綠洲的重鎮格奧克•帖佩時,遭到英勇的土庫曼人的沉重打擊狼狽竄回。1880年2月,亞歷山大二世召開御前會議,決定必須征服土庫曼全境,在召見斯科別列夫時,指出:「不得後退一步,因為這對於歐洲和亞洲都會成為我們軟弱的表示,而且可能使俄國所受損失比全部遠征都大得無法估量。」 沙俄搶修了從裏海東岸到阿哈爾•捷金綠洲的軍用鐵路,並徵用了大量的駱駝,使俄軍能得到大批裝備和給養。1880年底,鎮壓浩罕起義的劊子手斯科別列夫率領11000人的大軍帶著97門大炮再度大舉入侵土庫曼,土庫曼人在武器落後,工事簡陋的情況下殊死抵抗,在俄軍重炮連續轟擊下,堅持了3個星期。俄軍死傷1200多人才在1881年1月12日攻佔了格奧克•帖佩。俄軍不分男女老幼,又瘋狂殘殺了沒有來得及撤離的8000名土庫曼帖克人。接著俄軍繼續進攻佔領了阿什哈巴德(今土庫曼首都)。俄軍掠走了大批阿哈爾•捷金純種馬(中國稱為汗血寶馬)作為俄國軍馬。1884年初,俄軍攻佔了通往伊朗和阿富汗的樞紐,土庫曼人的最後一座重要城鎮梅爾夫城。俄軍從梅爾夫城沿著穆爾加布河繼續向南推進到阿富汗邊境的庫什卡河谷。由於庫什卡離被稱為裏海、阿姆河、印度河之間的戰略要地英國控制的赫拉特僅70英里,英俄矛盾極度緊張,戰爭一觸即發。兩國經過激烈談判最後妥協,俄國得以完全佔領了土庫曼,庫什卡成為俄羅斯帝國和後來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領土的最南端。在最後完成對中亞諸國的征服時俄國加緊了對中國新疆的侵略,1881年簽訂《中俄伊犁條約》,雖然收回了伊犁,但割去伊犁西部霍爾果斯以西的大片中國領土。以後又陸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伊犁界約》(1882年)、《喀什噶爾界約》(1882年)、《科塔界約》(1883年)、《塔爾巴哈台西南界約》(1883年)、《續勘喀什噶爾界約》(1884年)等5個勘界議定書,又強行割佔了中國齋桑泊東南、霍爾果斯河以西、特穆爾圖淖爾東南、阿克賽河源、阿賴山區等共7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在1892年強占帕米爾薩雷闊勒嶺以西2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塔吉克全歸了俄國,從而實現了對中亞390萬平方公里的征服。
⑩ 有對中亞歷史,文化了解的嗎
在民族分布上,中亞有著明顯的「巴爾干化」色彩。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民族居住在這里,錯綜復雜、彼此滲透,沖突與融合並舉,合作和危機同在。
中亞經濟區是原蘇聯的19個大型經濟區之一。包括原蘇聯的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土庫曼加盟共和國、吉爾吉斯加盟共和國和塔吉克加盟共和國(當時哈薩克加盟共和國單獨成為一個經濟區-哈薩克經濟區)。這個經濟區面積共計127.7萬平方公里,佔全蘇5.7%;人口有3355.96萬人(1990年1月),佔全蘇11.6%以上。水利資源豐富,且開發條件好。具有利用地方資源的綜合工業(天然氣、有色金屬開采、化學工業、輕工業和食品工業)有發達的農業(原蘇聯主要的棉花、生絲、羊毛、羔皮生產基地)。植棉業、畜牧業及其產品初級加工業,燃料和其它礦產原料的採掘工業,是核心生產部門。在原蘇聯總產量中籽棉和皮棉均佔87%左右,生絲佔70%以上,羔皮佔55%左右,天然氣佔18%以上,銻和汞數一數二,軋棉設備佔90%左右,棉田機械獨家生產。經濟發展水平落後於當時全蘇平均水平。經濟結構上有明顯缺陷,日用工業品和某些工業原料以及不少設備依賴外部,每年的貨物輸入比輸出多近一倍。從該經濟區遠出棉花、植物油、天然氣、幾種石油產品和機器、有色金屬、稀有金屬、羊毛。這是一個有很大開發潛力的經濟區。
主要民族有柯爾柯孜族占總人口的52。4%俄羅斯族占總人口的21.5%,烏茲別克族占總人口的12,9%,烏克蘭族占總人口的2.5%,德意志族占總人口的2%,另外還有維吾爾族、東干族、哈薩克族、土耳其族、亞塞拜然族、吉卜賽族等。吉爾吉斯斯坦首都為比什凱克市,現有40萬人,全國6州一個直轄市60個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邊境線總長約1096公里。
吉國在經濟上奉行各種所有制平等的基礎上,推行私有化和非國有化,發展市場經濟,重視國際合作和與世界經濟、地區(中亞)經濟的一體化。吉國經濟結構單一、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落後,相對優勢產業為電力工業,占獨聯體國家第三位。另外礦山開采工業,如黃金開采、銻礦、汞礦開采很有優勢。
吉國經濟發展急需要藉助外來資金。國家為吸引外資採取了建立自由經濟區、放開外匯管制、實行國民待遇等措施。加之吉國社會穩定、社會治安狀況好,吸引了許多國家在吉國直接投資辦企業,如加拿大與吉爾吉斯合資建立的庫姆多爾金礦,投資額達4.52億美元。97年5月正式生產,年產18噸黃金,美資公司在吉國投入巨資開採石油、德國投資租賃了吉國2萬公頃土地搞農牧產品開發加工。1998年10月,吉國已成為世貿組織的策133個成員國(獨聯體國家第一家),無疑又增加了吸引外資的實力。
吉爾吉斯同世界許多國家有著經濟貿易關系,尤其是周邊國家。出口的產品主要有棉花(所佔比例很大)、絲紡原料、煙葉、葯材、有色金屬、電動機、電器、汽車散熱器、汽車配件、燈炮、醫療儀器、物理實驗儀器、潛水泵、金屬切削機床、鍛壓設備、聯合收割機、拖拉機、鏈軌、各種設備零件等。進口商品以食品工業、輕工業、建材工業、機械工業的成套設備以及飲食、醫療衛生和化學實驗等行業的技術設備為主。
塔吉克共和國
塔吉克共和國位於中亞地區東南部,西北與烏茲別克為鄰,南與阿富汗接境,東南與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和喀什地區接壤。北部與吉爾吉斯斯坦相連。面積14.31萬平方公里,人口535.7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7人左右,首都杜尚別市。 簡史:塔吉克部族形成於9~10世紀, 是中亞的一個古老民族。13世紀被蒙古韃靼人征服,16世紀起加入布哈拉汗國。1868年北部費爾干納州和撒馬爾罕州部分地區並入俄國。1918年建立蘇維埃政權。1924年10月14日成立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隸屬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29年12月5日改為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加入蘇聯。1990年8月24日,共和國最高蘇維埃發表主權宣言。1991年8月底改名為塔吉克共和國。同年9月9日宣布獨立。1994年11月6日塔以全民公決方式通過了獨立後第一部憲法, 確立了塔的總統制政體,總統是國家元首,任期五年,現任總統拉赫莫諾夫,1994年11月當選。1999年11月拉赫莫諾夫蟬聯總統。
高山國家。境內9/10以上的地區為山地,1/2的地區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海拔7495米。中部有突厥斯坦、澤拉夫尚等山脈,東南部為帕米爾高原的一部分。自然景觀以荒漠、草原為主。阿始終不渝河的上游噴赤河為主要河流。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垂直變化較大。年降水150-700毫米。
塔吉克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礦種有70多種,礦床300多個,已被開採的有36種礦和100多個礦床,有29個煤礦。僅亞格諾布爾煤礦,地質儲量就達16億噸。石油主要在費爾於納盆地的西部和塔吉克盆地;天然氣主要在杜尚別克地區,鐵礦集中在北塔吉克的庫拉馬山甫坡,有丘卡達姆布拉克礦和圖蘭格林礦。 經濟:農業以種植長絨棉為主要,麥類、果園、養蠶亦占重要地位。工業中以軋棉、棉紡織、絲紡織、制毯為主的紡織業及食品、礦冶業較為發達,交通運輸以鐵路、公路為主。
塔吉克獨立之前,對外經濟貿易基本上是由原蘇聯東方貿易公司統一負責。該國獨立後開始單獨進行進出口業務活動。現在塔吉克與世界許多國家有著經濟貿易聯系,其出口的主要產品有棉花、棉紗、地毯類製品、羔皮、植物油、葡萄灑等;進口的主要產品有各種機器設備、精密儀器、汽車運輸工具、生鐵、鋼材、木材、化纖、糧食、服裝、紡織品、家電、葯品、醫療設備及糖果點心等。 居民生活習慣:塔吉克居民中90%以上是穆斯林,生活方式與其他中亞國家的穆斯林基本相同。農村居民絕大多數以耕作為生,畜牧飼養業也以固定飼養為主,流動放牧很少。由於受俄羅斯民族的影響,塔吉克比傳統的穆斯林國家較開放一些,並不完全苛守伊斯蘭教規。
海關制度及稅收:塔政府決定,自1997年3月1日起,對進入塔境內的商品實行統一關稅,稅率10%。對享受塔臨時優惠方案的發展中國家,給予進口關稅減半待遇,中國可享受關稅減半待遇。此外,塔對部分進口商品徵收消費稅,對獨聯體國家和非獨聯體國家實行差別待遇,從非獨聯體國家進口的部分商品(如煙、酒、石油產品、裘皮服裝、首飾、玻璃器皿及辦公用品、汽車等)征消費稅,稅率在20%~200%不等。
自1996年3月1日起,取消了所有商品的出口關稅。
其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日:1992年1月4日
哈薩克概況
哈薩克共和國位於原蘇聯中亞北部地區,地處亞歐大陸腹地。該國東西長3000公里,南北寬1700公里,領土面積271.73萬平方公里,1700萬人口。哈薩克族佔39.7%,俄羅斯族佔37.8%,其他各民族比例較小,原首都阿拉木圖市130萬人,現仍為國家經濟、文化、交通中心。首都阿斯塔那距阿拉木圖市1200公里,29萬人。是哈薩克斯但的政治中心,各項基礎設施正在開發建設中。哈薩克共和國東與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博樂、塔城、阿勒泰地區及自治州相連,南與土庫曼、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接壤,北與俄羅斯聯邦相接。
哈國的經濟發展有三大特點:一是私有化進程快。現私有經濟已佔國家經濟總量的80%以上:二是對外來經濟依賴性很強。自建國至98年底收到外來投資100多億美元,人均擁有外資400美元,在獨聯體國家占第一位。現又簽訂了400億美元的石油、交通引資合同,三是對外來商品依存度很高。特別是高科技產品、生活日用品、輕工產品基本被美國、德國、日本、韓國、中國、土耳其的商品所替代。市場需求旺盛,物資集散幅射面廣。
哈國對外來經濟的優惠政策:一.是確定了對外來投資實行優惠、特惠待遇的范圍。對在生產基礎設施、加工業、農業、阿斯塔那市政建設項目投資的,根據投資額大小確定,優惠待遇為免徵3年財產稅、土地稅和所得稅;特惠待遇為免徵5年減征5年(減半)財產稅、土地稅和所得稅。二.是外匯管制自由開放度較高。允許自由兌換外匯,外商投資收益繳納30%所得稅後可以全額匯出境外。三.是企業注冊條件寬松。無論是自然人還是法人,擁有800美元的注冊資本,可以到司法部申請注冊企業,擁有進出口經營權,現中國在阿拉木圖注冊的公司有48家。四是哈國現有四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開發區內投資還可以在享受優惠、特惠稅收待遇後,再享受繳納20%所得稅的優惠。哈國的法律秩序從立法體繫上比較完備。近幾年連續出台、修正了《海關法入》《外來投資保護法》《自由經濟區管理法》、《稅法》以及20多部與之相配套關於發展經濟、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法規。但在執法環節上,有法不依現象十分嚴重。
哈薩克出口商品主要有:鋼材、精銅礦、精鋅礦、陰極銅、銅制軋材、鉛制軋材、球鐵礦、生鐵鑄件、鋼、鎊、鎂、欽、鑰、原油、動力煤、焦煤、鐵合金、磷酸、正磷酸、磷礦、磷化鋅、硼酸、三磷酸納、合成橡膠、普通顆粒狀過磷酸鹽、農葯、各種石油產品、聚氯乙烯纖維、聚丙烯、沖擊式聚苯工烯、氧化鉻、氧化鈞、硫化鈉、X光機、金屬切屑機床及零配件、自動鍛壓機、挖掘機、翻斗車、變壓器、蓄電池、選煤機、礦井設備、重型拖、播種機、滾動軸承、顏色分析儀、旋風除塵器、三用鑽頭、硬質合金鑽頭、石油工業設備的零配件、分離器、冶金產品的包裝機和設備、測溫調溫儀、工藝流程式控制制和調整儀器、萬能連接器、飼養分配器、剪羊毛機、農業機械成套配件、載重汽車輪胎及各種配件、傳送帶、水泥、各種耐火材料、各種絕緣材料、油漆和醇酸漆、拖拉機零配件、懸劈起重機、機械牽引耙、離心式水泵、各種水泵、皮棉、細羊毛、普通小麥、腸衣、純種羊羔皮、稻種、肉類罐頭、去毛綿羊皮、鹿茸、皮革及車輛等。該國進口的主要商品有:奶粉、奶製品、床上用品、浴巾、毛巾、棉毛織品、糖果點心、地毯、首飾、服裝、童裝、長短襪、針織品、體育用品、運動鞋、旅遊鞋、皮大衣、皮鞋、日用化工品、電視機、錄像機、雙卡錄音機、水果蔬菜、啤酒、電纜、家用電器、吸塵器、傢俱、化妝品、載重汽車、小汽車、汽車配件、平土機、翻斗汽車、機床、管道、木材、鑽探設備、蠶絲、羊毛衫、電吹風、電鍍椅、牛羊肉、鋼筆、圓珠筆、手電筒簡、錄音帶、錄像帶等。
烏茲別克共和國
烏茲別克共和國位於中亞地區中南部,分別與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和阿富汗等國為鄰,總面積44.74萬平方公里,人口2070.8萬人。其中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40.8%,農村人口佔59。2%,首都塔什干220萬人。境內民族100多個,其中烏茲別克族70%,俄羅斯族佔7%。全國12個州—個直轄市。
烏國的經濟模式仍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對影響國計民生的商品,實行出口配額許可證制度。外商與該國公司簽訂的合同必須由國家經貿部審批;經商品交易所進行價格審定,否則無法履約。對棉花、化肥、石油產品由國家指定的公司壟斷經營。外匯管制嚴格,不能自由兌換外匯,對外商投資全國只批准100家企業有外匯調劑權。對外經濟貿易是烏茲別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原蘇聯時代,烏茲別克與其他中亞共和國一樣,主要生產原料性產品和半成品,目前,該國主要出口的商品有棉花、化肥、水泥、蠶繭、皮革原料、卡拉庫爾羔羊皮等。主要的貿易夥伴為中國、韓國、瑞士、英國、日本和周邊國家與聯體各國。
土庫曼共和國
概況:土庫曼位於中亞最南部,在原蘇聯的疆域內地處最南端,其北部比克里米亞半島的最南部還要偏南200多公里,其南部延伸至阿富汗腹地的庫什卡市,它與非洲的阿爾及爾市相比還要接近於赤道;該國西部瀕臨裏海,有漫長的海岸線,港口城市克拉斯諾沃茨克市被喻為「通往中亞的門戶」;北部與東北部地區分別與哈薩克和烏茲別克相接;南部與東南部地區則與伊朗和阿富汗交界,其西南部地區最南端的城市喀山庫里市與伊朗首都德黑蘭僅相距數百公里。
土庫曼國家面積48。81萬平方公里,425.4萬人,其中土庫曼族佔77%,烏茲別克族佔9%,俄羅斯族佔6.7%。全國設5個州16個市46個區,首都阿什哈巴德55萬人。
貨幣 馬納特(Manat)。1美元=5200馬納特
自然:境內地勢低平,90%的土地被沙漠覆蓋。世界著名的卡拉庫姆沙漠在中部延伸。主要綠洲是科佩特、捷詹、穆爾加布河以及阿姆河中、下游綠洲等。南部有山脈分布。阿姆河、捷詹河、穆爾加布河為主要河流。卡拉庫姆――列寧運河是世界最大的灌溉及通航運河之一,總長1400千米。強烈的大陸性氣候。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均很大,乾旱少雨。
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經濟: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為最主要的工業部門。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很高。化工和地毯織一在工業中亦占重要地位。農業以植棉和飼養羊、馬、駱駝為主。長絨棉產量較高,羊羔皮和土庫曼地毯很有名氣。交通以鐵路、公路、油氣管道為主 。
土庫曼的資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氣。自需商品絕大部分需要進口,對外來經濟依賴性很強。有較好的投資和貿易環境,在自由經濟區內建立外資企業或合資企業,所進口設備以及相關產品的關稅和增值稅為零。進口商品除紡織品、煙、酒徵收不同稅率的特別消費稅外,其它商品的關稅一律實行零稅率,只收干分之三的手續費。對進口到土國的商品銷售後,收入可存土國的馬那特(土國貨幣)帳戶,在土國購買原料性產品,經 土國國家商品交易所審查鑒證後自由出口。
對外經濟貿易是土庫曼創取外匯的重要手段,是該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國現已同數十個國家建立了經濟貿易關系。該國出口的產品主要有:棉花、棉織品、蠶繭、皮革原料、毛類、地毯、羊羔皮、天然氣、原油、油品、水泵、冷塔式通風機、硫酸鈉、硫磺、碘、澳、過磷酸鈣,進口產品主要包括:糧食、服裝、紡織、食品、葯品、家用電器、日用百貨、機器設備、化工設備、有色金屬、黑色金屬軋材等。
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為吸引外資,土規定了若干優惠措施,主要有:外商投資活動享受的法律待遇不得低於土法人和自然人在財產、產權和投資活動方面享受的待遇。
外商有權部分參與土已有企業,建立外商獨資企業,獲得現有企業,獲得動產、不動產(包括房屋、住宅、設備、交通工具及其他法律許可的財產),直接獲得財產或獲得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獨立或與土法人和自然人共同獲得土地使用權、土境內自然資源使用租讓權。含有外資的法人可以自行確定其產品(工程服務)的銷售條件,包括價格。
含有外資的法人的聯合可以在自願基礎上,遵照土法律文件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進行,聯合形式包括聯盟、協會、康采恩、行業間、區域間以及其他聯合組織。
外資占注冊資本30%以上並以可自由兌換貨幣投入的企業法人在持有授權機關出具相應證明條件下,可不需許可證出口相當外商注冊資本份額規模的自產產品。
外商投資企業可不需許可證進口生產和自用的產品,出口自產產品所得外匯收入在納稅後由法人自行支配。
當有關外國投資的法律發生變更時,按外商要求其投資注冊時適用的法律待遇可繼續保持10年不變。土境內的外資不被國有化或徵收。外商財產只有在外商發生違法行為,經審判決定才能沒收。保障外商和外國工作人員的財產轉移境外的權利。
當外商停止其投資活動時,有權要求在6個月內歸還其投資,以及以貨幣及商品形式歸還其收入。
虧損和損失的賠償以外商投資幣種進行,或以外商接受的其他幣種進行。外國公民可以擔任外商投資企業的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