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歷史上的航海技術如何
宋朝(960年—1279年)當時的航海技術世界頂先沒的說.而西方的航海技術是1500年後崛起並稱霸世界版的.
在這里我想說,"中國權的教課書誤認子弟啊".你以為當時鄭和下西洋是去發展國外關系?和外族搞貿易?
皇帝之所以拿出大把銀子去搞航海其實是有目的的,那就是去打探其他國家的實力.當鄭和一路跑到印度,阿拉伯,非洲.然後把考察報告交給皇帝.發現根本沒有任何強大的敵人(可怕的敵人還是北邊的游牧民族.於是把防禦重點搬到了路上.)既然我們航海技術已經是最好的所以和海外也沒有必要交流了,這就導致了近幾百年的--閉關鎖國政策.(元清繼承了宋的閉關鎖國思想).1500年後西方的航海技術異軍突起,直到鴉片戰爭後中國才夢醒原來海外還有如此強大的敵人.
2.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航海家是哪位
1、鄭和
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航海家。
鄭和(1371年- 1433年),回族,本姓馬,為明成祖朱棣賜姓鄭,世稱「三保太監」(又作「三寶太監」),雲南昆陽州(今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昆陽街道)人。中國明朝太監,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項偉大事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在航海、外交、軍事、建築等諸多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智慧與才識。
從永樂初年起,鄭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轉向航海事業。
在鄭和早期的航海活動中,鄭和已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圖、通曉牽星過洋航海術、熟通各式東西洋針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學、船舶駕駛與修理的知識技能。
從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鄭和先後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經東南亞、印度洋,亞洲非洲等地區,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航海足跡遍及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鄭和下西洋,是15世紀初葉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對中外經濟、文化交往起到了積極作用;
鄭和本人,也在這一歷史事件中展現出其外交才能、軍事謀略以及精神品質,並贏得世人的尊重和紀念。
2、徐福
字君房,秦朝時齊地人,當時的著名方士。其家鄉現還不太明確,一般認為是今山東省龍口市徐福鎮人,一說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縣人,一說青島膠南市人。
徐福的事跡,最早見於《史記》的「秦始皇本紀」和「淮南衡山列傳」(在秦始皇本紀中稱「徐巿」,在淮南衡山列傳中稱「徐福」)。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希望長生不老,西元前219年,徐巿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
於是秦始皇派徐巿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以及已經預備的三年糧食、衣履、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資巨大。但徐巿率眾出海數年,並未找到神山。
西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至琅岈,徐巿推託說出海後碰到巨大的鮫魚阻礙,無法遠航,要求增派射手對付鮫魚。秦始皇應允,派遣射手射殺了一頭大魚。
後徐福再度率眾出海,來到「平原廣澤」(可能是日本九州),他感到當地氣候溫暖、風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來自立為王,教當地人農耕、捕魚、捕鯨和瀝紙的方法,不回來了。
後來各史書對徐福出海一事都有所記載,只是對所到達的地方說法不一。《三國志》「吳書•吳主權傳」、《後漢書》「東夷列傳」、《括地誌》等書記載為直洲,但具體方位不詳。
到了五代的後周時,僧人義楚在《義楚六貼》的「城廓•日本」中,首次明確提到徐福最終到達的是日本,今日的秦氏(日本古代渡來豪族。)為其後代,並說徐福到達後,將富士山稱為蓬萊。
(2)中國航海歷史地位高擴展閱讀:
一、鄭和下西洋影響
1、建立政治秩序
在外交及軍事方面,鄭和下西洋頗有建樹。在總體保持和平的同時,鄭和船隊使用武力,打擊了斯里蘭卡錫蘭山國亞烈苦奈兒的統治,消滅篡奪王位的蘇門答臘君主蘇干剌,懲治海盜陳祖義,並在東南亞扶植由施氏華僑統治的舊港宣慰司。
有學者認為,鄭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東南亞全面建立起華夷政治體系;而這種政治秩序由於是基於傳統的「王者無外」、「懷遠以德」的觀念,故總體上是非侵略性的。
2、拓展朝貢體系
在下西洋的過程中,鄭和船隊展示了明帝國的政治和軍事優勢,加之經濟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導的朝貢體系的規模大為擴展。
這種朝貢體系是非霸權(無論是軍事、政治、經濟還是宗教、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強國國際政治體系。鄭和也被視為明朝的和平使者。
3、開拓海外貿易
鄭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的禁海政策,開拓了海外貿易。鄭和下西洋包括朝貢貿易、官方貿易和民間貿易等形式。
朝貢貿易以奢侈品(例如香料)為大宗,甚至有學者認為尋找海外香料、滿足國內需求,是促成鄭和下西洋的一個根本原因。
4、改進國內生產
學界有觀點認為,鄭和下西洋為中國輸入了新的工藝產品、原料、技術,從而影響了中國國內的手工業生產。
例如,性堅質細的海外硬木因鄭和下西洋而進入中國,使中國匠師們對於硬木操作逐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陶瓷生產方面,明朝工匠們使用由鄭和下西洋而進口的蘇麻離青(又稱「蘇勃泥青」)為呈色劑,形成了永、宣青花顏色濃重、暈散的風格;
又吸收伊斯蘭文化、波斯文化的因素,產生了新器型(如扁壺、花澆)和新紋樣。一說,景泰藍的發展也與鄭和下西洋有關。
二、徐福去向
日本現有徐福墓,但成立年代頗晚,當是後世徐福來日傳說傳入日本附會所建。又,徐福墓數量過多,如楊貴妃墓,前前後後有數十座,徒增疑點。
但日本早於徐福來到前早已有人居住,並已有其文化。徐福與童男童女到來充其量只是與當地人通婚再產生後代而已。
據《日本國史略》提到:「孝靈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來。(或雲,徐福率童男女三千人,齎三墳五典來聘。福求葯不得,遂留而不歸。或雲,止富士山。或雲,熊野山,有徐福祠。)」
說徐福帶童男童女來日本修好,貢上三墳五典而尋求仙葯,然而不得仙葯,只等定居下來。在《富士文書》中則提道徐福來到日本,協助當地農民耕種,帶來一些新的技術。
到達日本後,徐福再沒有返回中國,而且沒有得到長生不老葯,擔心秦始皇追殺,要求同行男女各自改姓成為「秦」、「佃」、「福田」、「羽田」、「福台」、「福山」等姓氏。
巧合的是,連雲港市現有雲台山脈,姓氏都與山有奇特淵源。日本和歌山縣新宮市都還有姓秦的日本人,有些家門口樓上還仍然刻著「秦」字。
3. 中國即將擁有兩艘現役航母,意味著怎樣的歷史地位
中國政府將擁有兩艘航母視為大國地位的一種象徵、也象徵著已經成為世界航母俱樂部的成員。
在「遼寧號」之前,中國是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唯一沒有航母的。中國民眾也很看重航母的象徵意義,2009年《瞭望東方周刊》報道,當年,肖勁光在《當代海軍》發表《建設現代化的強大海軍》一文後,「收到了成百上千的來信,詢問中國什麼時候有航母。更有小學生把自己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的壓歲錢寄到雜志社,『支援海軍建航母』」。
泰國、印度為保持其區域戰略地位,也裝備了航母。1997年,泰國從西班牙廠商購得「查克里·納呂貝特」號航母,這是目前全世界服役航母中,最小的一艘;印度曾從英國購買航母「赫拉克勒斯」號和「競技神」號,但都已退役,目前仍在服役的,是從俄羅斯手中獲得、花費23.3億美元改裝費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印度也一直在致力於航母的自主建造,以塑造自己的大國地位。
有些國家曾經裝備航母,但舊艦退役後,不再替補新艦。西班牙由於財政狀況不好,無力維持「阿斯圖里亞斯王子」號航母的日常保養、維修,遂令其在2013年提前退役。巴西從法國購買的「聖保羅」號航母,2012年發生了一場大火,處於財政危機的巴西政府,無力維修及繼續改造,宣布該艦將於2020年退役。⑨
英國是傳統上的海軍大國,技術、資金俱全,可是自上世紀60年代起,由於經濟原因,長期放棄航母建造,直至2007年才宣布要建造「伊麗莎白女王」和「威爾士親王」號兩艘航母,成本為40.85億英鎊。不久趕上經濟危機,航母建造計劃被迫推遲,要到2020年「伊麗莎白女王」號才能交付,在此之前,英國沒有現役航母。⑩和英國相同,日本也具有製造航母的能力,只是受限於軍備管控,不能擁有航母。有分析認為,現在日本自衛隊裝備的「大隅」級運輸艦,即能在戰時升級為有戰鬥力的航母。
略言之,航母極為「燒錢」,無論是自主研製,還是從外國購入,發展航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美國建造一艘「尼米茲」航母大約要花35億美元,配上90架艦載機又要50億美元,配上其他艦船,形成一個航母戰斗群,總共要花185億美元。⑩中國即將擁有兩艘現役航母,亦是中國政府財政充裕的一個重要表現。
4. 航海業對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是什麼
一個國家的興盛與航海事業密不可分。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在其發展歷程中,始終將海洋視為國家繁榮與安全的根本,中國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在中國的國際貿易中,90%的貨物通過海運完成。中國是世界航海大國。
地球的表面70%是藍色的海洋,地球上的生物約有80%在海洋之中。海洋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寶藏和無窮的資源。航海是人類認識、利用、開發海洋的基礎和前提。不論是從事海洋捕撈和養殖,還是在海上從事旅客與貨物運輸,在海洋中開展國防和軍事活動,對海洋進行科學考察,開發海底石油和礦藏等資源,在海上進行體育運動和休閑活動,從古到今,人類在海洋中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航海,即人駕駛船在海上航行、停泊和作業。
5. 明朝時 中國航海業居世界領先地位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明朝時期,鄭和帥船隊七次出海,大小戰船近千艘。是當時最先進,規模最大的。
6. 中國帆船在歷史中的地位地位
早在公元前2500年,中國製造舟楫,早在商代出現帆船運輸。中 國是版世界上造船航海歷史權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唐代對外貿易的商船 直達波斯灣和紅海之濱,所經航路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那時 使用的海船具有9個水密隔艙,抗沉性好,並設有帆和舵,可利用側 逆風行駛。12世紀初,中國首先將指南針用於航海導航。15世紀初 至30年代,鄭和率巨大船隊7次下西洋,所用寶船有9桅12帆,長44 丈,寬18丈。船隊大小船200餘艘,最遠航程到達非洲東岸現今的索馬里和肯亞一帶。
7. 明朝鄭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有什麼地位
1405年到1433年的幾十年裡,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共訪問了30多個國家,加強了中國人民與亞非人民的友好關系,顯示了中國人在造船、航海等方面的高超技術,證明在當時,中國在世界航海事業中居於領先地位。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中國作為一個封建大一統的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所取得的成就。
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代表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最高峰
8. 歷史,中國航海
宋朝的對外貿易多發達呀,再後來的鄭和,其實三國時中國人就統治過東南亞
9. 中國航海史上著名的人物
秦漢時代,出現了秦代徐福船隊東渡日本和西漢海船遠航印度洋的壯舉。別的只能別人來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