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甲骨文是中國歷史上

甲骨文是中國歷史上

發布時間:2021-03-13 21:34:34

① 甲骨文的歷史

1899年
古董商人攜甲骨至京,王懿榮判定甲骨上所刻為古文字,重金收購,此為甲骨文發現之肇始。
王襄與孟定生也在天津開始收購甲骨文。
1900年
沙孟海生。.
秋,王懿榮以身殉國(1845—),山東福山人,著名金石學家。《清史稿·王懿榮傳》:「懿榮泛涉書史,嗜金石、翁同和、潘祖蔭並稱其學」。殷墟甲骨文是他第一個認識並作為珍貴文物購藏的。*
1901年
王懿榮之子王翰甫為還舊債,出售家藏甲骨與古器物。劉鶚(字鐵雲)開始收買有字甲骨。
唐蘭生。
商承祚生。
1902年
劉鶚先後購得有字甲骨約5000片,開始選拓墨本。羅振玉在劉鶚家中見其甲骨文拓本,嘆為「漢以來若張(敬)、杜(林)、楊(雄)、許(慎)諸儒所不得見」之文字。
諸樂三生。
1903年
劉鶚《鐵雲藏龜》六冊石印出版,共收甲骨拓片1058枚,為第一部甲骨著錄。劉鶚第一個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筆文字」。該書的出版擴大了甲骨文資料的流傳范圍,標志著甲骨文從學者書齋中的「古董時期」進入「金石時期」。
1904年
孫詒讓著《契文舉例》二卷第十章,為考釋甲骨文第一部著作。
1906年
山之南生(—?),山東黃縣人,1924年從叔外祖丁佛言學甲骨文、鍾鼎文,其甲骨文書法曾參加上海「中國語文展覽」、上海救濟委員會主辦的「救濟古物書展」等,獲得好評。
馮文鳳生。
游壽生。
1908年
羅振玉獲悉甲骨出土地點為河南安陽小屯殷墟。
孫詒讓卒。
1909年
童雪鴻生。
1910年
羅振玉考訂甲骨出土地點為河南安陽小屯殷墟。羅振玉《殷商貞卜文字考》玉簡齋石印出版。
1911年
羅振玉、王國維赴日本京都。
胡厚宣生。
1912年
羅振玉撰《殷墟書契》。
1913年
羅振玉《殷墟書契前編》在日本出版。
1914年
羅振玉《殷墟書契考釋》共考釋並加以解說485字。
1916年
羅振玉《殷墟書契後編》默拓影印本出版。
1917年
羅振玉《殷文存》影印本出版。
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這兩篇著名論文,把甲骨學研究推向一個新階段。
1919年
羅振玉回國寓天津。
1920年
王襄編第一部甲骨文辭典《秿室殷契類纂》收可識字873個。
1921年
羅振玉撰並書《集殷墟文字楹帖》一卷由貽安堂影印出版。
1922年
秦士蔚生。
1923年
商承祚編《殷墟文字類編》收入可識字789個。
1927年
羅振玉《增訂殷墟書契考釋》將考釋文字增至今571字。
羅振玉、章玉、高德馨、王季烈《集殷墟文字楹帖匯編》由東方學會石印出版。
1928年
丁輔之《商卜文字集聯》(附詩)石印本出版。
至1928年,各類甲骨著錄共收甲骨9919片。
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安陽開始大規模科學發掘。
1930年
丁佛言卒(1878—),山東黃縣人,其於古文字學精思博覽,尤其精深甲骨和金文研究。甲骨文書法筆力沉厚,氣息醇古。
1931年
5月,張守義《中國古代書契制度》發表於《金陵學報》第1卷第1期。
徐無聞生。
1932年
董作賓《甲骨文斷代研究例》發表,其中對五期書風的界定,對後世甲骨文書法創作影響甚大。
馮文鳳書《贈春渠先生甲骨文書法軸》,刊於《當代名人書林》、《民國時期書法》。馮文鳳乃廣東鶴山人,卒年不詳,她以金文筆法寫甲骨文書法,行筆沉著,線條豐存,結構工穩勻稱。
1933年
郭沫若《卜辭通纂》在日本出版。
陳夕康《龜甲骨文字概論》由中華書局出版。
1934年`
孫海波《甲骨言語編》出版,已能辨識甲骨文五六百字。
1935年
戴異撰並書《集殷墟百聯一卷》刻本問世。
1936年
安陽舉行第十三次發掘,得甲骨17000餘片。此為殷墟甲骨文第一次重大發現。
1937年
簡經倫《甲骨集古詩聯》(上編),上海商務印書館石印出版。

作者:shiyangde 2006-6-11 19:20 回復此發言

--------------------------------------------------------------------------------

2 甲骨文百年歷史1899-1999
丁輔之《觀水游山集》墨緣堂石印本出版。
1939年
葉玉森卒(1878—),江蘇鎮江人,著有《殷契鉤沉》、《說契、研契技談》、《殷墟書契前後編集釋》、《鐵雲藏龜考釋》等。其所寫甲骨文,以毛筆作刀筆,頗得卜辭文字遺韻,曾撰聯並書《天衣集》一卷。
1940年
羅振玉在旅順卒(1866—),浙江上虞人,「甲骨四堂」之一,有甲骨學著作多種問世,後世譽他是「開甲骨文識字之始」。考釋之餘,提筆揮寫甲骨文,是近代以甲骨文入書的開創者,並以考釋的幾百甲骨文字編集楹聯,其甲骨文書法秀潤清麗。
1941年
易孺卒(1874—),廣東鶴山人,擅甲骨文書法篆刻,氣息高古。
1946年
王雪民卒(1882—),天津人,善以甲骨文入印。
1948年
董作賓《殷墟文字》甲編,其中收入甲骨文朱書、墨書9片。
1949年
董作賓《殷墟文字》乙編,其中收入甲骨文朱書、墨書27片。
丁輔之卒(1879—),浙江杭州人,精於甲骨文書法,他在前人基礎上,用常識之契文集自撰聯語、詩作,留下大量甲骨文書法作品。
1950年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開始對安陽殷墟科學發掘。
董作賓與王怡合編《集契集》。
簡經倫卒(1888—),廣東番禺人,早年曾任國民政府參事,後游歷南洋歐美。其甲骨文書法篆刻恬淡超遠,自然天成。著有《甲骨集古詩聯》(上、下冊)、《琴齋書畫印全集》、《千石樓印識》、《琴齋印留》、《巳卯第一集》、《丁亥第二集》。
劉順生。
1951年
胡厚宣《戰後寧滬新獲甲骨集》,其中收入甲骨文朱書、墨書5片。
1952年
孫儆卒(1866—),江蘇南通人,教育家,其甲骨文書法多以集長聯形式出現。
1953年
郭若愚《殷契拾掇二編》,其中收入甲骨文朱書、墨書3片。
1954年
9月,日本貝冢茂樹《甲骨文與金文的書體》載於《書道全集》第1卷,對董氏書法斷代做了更進一步分析,多有發明。
1956年
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出版。
傅振倫《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字與書體》發表於《文物參考資料》第1期。
王襄卒(1876—),天津人,古文字學家,是我國殷墟甲骨文的最早鑒定和購藏者之一,其甲骨文書法厚重質朴,見於《甲骨文書法藝術大觀》。
柳詒征卒(1880—),江蘇鎮江人,歷任東南大學、東北大學教授,上海市文管會委員。1925年因同事王伯沆之託為劉鶚遺孀分售甲骨,他自購200版,皆精品,其間又為葉玉森寫《殷契鉤沉序》,所作甲骨文書法別具特色。
1957年
蘇瑩輝《中國文字書寫工具探源》(上、中、下)發表於台灣《大陸雜志》第15卷第3、7、8期。
懿榮《漫談甲骨文字的書法》、朱家濂《中國字體演變簡說》發表於《文物參考資料》第1期。
張秉權《殷墟文字丙編》,收錄甲骨文朱書、墨書15片。
1958年
嚴一萍《中國書譜殷商編序》收錄於台北藝文印書館《中國書譜》。
1960年
《甲骨文墨場必讀——集殷墟文字楹聯匯編》在日本出版。
10月,《集契集》發表在《中國文字》第1期上。
楊仲子卒(1885—),江蘇南京人,精於鍾鼎文字及甲骨文書法,善以甲骨文入印,徐悲鴻稱其為近代以「貞卜文字入印之第一人」。
1961年
董作賓《殷墟文字中之人猿圖》發表於台灣大學文學院古文字研究室《中國文字》第2期。
董作賓《跋鼎堂贈絕句》發表於台灣大學文學院古文字研究室《中國文字》第3期。
日本歐陽可亮《堯山甲骨美術第一集五十幅》由春秋學院甲骨學術研究室編印出版。
1962年
胡小石卒(1888—),浙江紹興人,他21歲始鑽研甲骨文,歷任南京中央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南京大學等校教授,講授甲骨文,成《甲骨文例》,為第一本研究甲骨文文法的著作。30年代有《臨甲骨文》存世,其書澀筆頓挫、古樸瘦勁。
金梁卒(1878—),浙江杭州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進士,其甲骨文書法見於《民國時期書法》(上)。

作者:shiyangde 2006-6-11 19:20 回復此發言

--------------------------------------------------------------------------------

3 甲骨文百年歷史1899-1999
1963年
董作賓卒(1895—),河南南陽人,是研究甲骨學專家「四堂」之一。他對甲骨學最大的貢獻是作了卜辭斷代研究,即根據卜辭之「貞人『等所屬時代而把甲骨文分為五個時期,並指出各個時期卜辭的風格特點。同時他還經常書寫甲骨文對聯、集詩等,筆致秀潤端雅,深得卜文神韻。
1965年
9月,《甲骨文編》由中華書局出版,該書正編共錄定甲骨文1723字(見於《說文》的有941字),附錄共收入2949字,全書共收入4672字。
童雪鴻卒(1909—),安徽巢縣人,其甲骨文書法載於《中國書法》1992年第1期。
1967年
董作賓所寫卜辭集聯收入《董作賓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集》。
1969年
台灣嚴一萍合編六家(羅振玉、章玉、高德馨、王季烈、丁輔之、簡經倫)為《集契匯編》。
1971年
潘天壽卒(1897—),浙江寧海人,其甲骨文書法用筆老辣蒼潤,結體峻拔奇肆,章法遺失宕起伏。
1972年
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辯證發展》發表於《考古學報》第1期。
1973年
河南安陽小屯南地發掘甲骨卜辭5335片,此為殷墟甲骨文第二次重大發現。
鮑鼎卒(1898—),江蘇鎮江人,擅甲骨文書法。
1974年
台灣石叔明、林翰年編《甲骨文與詩》和《商卜文分韻》。
1977年
陝西岐山鳳雛村建築遺址出土西周甲骨卜辭17000餘片。
1978年
郭沫若主編、胡厚宣總編輯《甲骨文合集》十三集,共收錄甲骨41956片,1978年至1982年陸續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小屯南地甲骨》由中華書局出版,其中收錄甲骨文朱書、墨書9片。
台灣安國鈞《甲骨文字集聯詩格言》由台北維新書局出版。
日本歐陽可亮《集契集》出版,歐陽可亮在東京建立甲骨學院。
嚴一萍撰《甲骨學》由台灣藝文印書館出版,該書第八章為《甲骨文字的藝術》。
11月,中國古文字學術研究會在長春舉行,中國古文字學術研究會成立。
郭沫若卒(1892—),四川樂山人,為「甲骨四堂」之一。以歷史唯物史觀研究甲骨文,著有《甲骨文字研究》、《卜辭通纂》、《殷契粹編》等一系列在中國學術史上有重大影響的著作。其甲骨文書法甚少,尤為珍貴,今僅見《甲骨文字研究》中一小幅甲骨文臨作及1934年為柳非杞書甲骨文書法條幅。
1979年
10月,《文物》開始公布岐山出土有字西周甲骨。冬,陝西扶風齊家村發現有字西周甲骨。
唐蘭卒(1901—),浙江嘉興人,曾任清華大學教授,建國後調任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副院長。有關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有《殷墟文字記》、《天壤閣甲骨文存考釋》、《中國文字學》等,其書臨甲骨文多見於著錄。
1980年
徐中舒主編、徐無聞主持編寫的《漢語古文字字形表》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1年
5月,唐蘭著《殷墟文字記》由中華書局影印出版,該書著重甲骨文字的形體分析,對於一般的書法篆刻工作者有一定幫助。
李圃編《甲骨文選讀》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書法》第6期發表楊魯安《甲骨文書體淺說》。;
陸維釗卒(1898—),浙江平湖人,浙江美術學院教授,其甲骨書法瘦硬勁健,載於《中國書法》1992年第3期。
1982年
李其復編《董彥堂先生甲骨文法書集》出版。
趙銓、鍾少林、白榮金《甲骨文字契刻初探》發表於《考古》第1期。
1983年
孫傑《從甲骨文的書契談其字體特色》發表於《書法研究》第3期。
安國鈞《甲骨文字集聯詩格言續編》、《甲骨文字書例》出版。
容庚卒(1894—),廣東東莞人,早年師從羅振玉、王國維,對殷周以來甲骨文、彝文字進行過大量的研究。青年時先攻小篆,後轉向金文、甲骨文書法,其書端莊清雋。
1984年
3月3日,徐稷香《郭沫若手書甲骨文(為柳非杞手書)》發表於《人民日表》第8版。
《甲骨文字書道のすすめ》城南山人著,由日本株式會社日貿出版社出版。

作者:shiyangde 2006-6-11 19:20 回復此發言

--------------------------------------------------------------------------------

4 甲骨文百年歷史1899-1999
河南建立安陽殷墟博物苑。
河南安陽舉行殷墟筆會、甲骨文還鄉書法展。
河南鞏縣建立「甲骨書法碑廊」。
劉亮《我國最早的微型刻字——陝西岐山縣出土的西周甲骨文》發表於《書法》第4期。
諸樂三卒(1902—),浙法安吉人,解放初在浙江美術學院對甲骨文產生濃厚興趣,除精讀少數甲骨拓片、影印件之外,還大量抄寫、集聯,其甲骨文書法用筆厚重,古樸自然。
1985年
《書法》第2期發表唐復年《甲骨文簡說》。
游壽《殷契選釋》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歐陽可亮編輯出版《甲骨文書道作品集》。
日本貝冢茂樹著、楊升南譯《評甲骨文斷代研究的字體演變觀》發表於《殷都學刊》第4期。
陳恆安《殷契書法漫述》發表於《貴州省博物館館刊》創刊號。
安陽甲骨學會成立。
1986年
歐陽可亮《甲骨文還鄉之願》發表於《殷都學刊》第1期。
劉桓《從甲骨文到金文》發表於《文物天地》第2期。
《書法研究》第2期、4期分別發錶王慎行《卜辭書法的結體與布局初探》、冼劍民《甲骨文的書法與美學思想》。
5月18日,童稼霖《古樸遒勁數甲骨》發表於《蘇州報》。
6月,朱鴻元《青銅刀契刻甲骨文字的探討》載於《甲骨文與殷商史》第2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8月5日,陳振濂《空間美的確立——甲骨文藝術》發表於《光明日報》。
9月,何崝《甲骨文字帖》由巴蜀書社出版。
10月,日本內山知也編《甲骨文墨場必攜》由東京木耳社出版。
劉興隆《甲骨文集句簡釋》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1987年
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成立,胡厚宣任會長。
美國魏樂唐《魏樂唐書甲骨文集聯》出版。
1988年
台灣嚴一萍合編六家為《集契匯編》發表於《中國文字》新12期。
錫山秦氏古鑒閣藏本《殷墟文字集聯》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孫敘常撰集《龜甲獸骨文字集聯》由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1989年
4月,徐振韜在英國杜倫大學東方博物館舉辦甲骨文書法展,為在國外舉行甲骨文書法展之發端。
6月,王宇信《甲骨學通論》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第十六章為《甲骨文與甲骨書法》。
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由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
10月,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鑒賞大辭典》(其中收錄有劉江等對商周甲骨文及近現代甲骨文書法篆刻名家名作的品評文章)由大地出版社出版發行。
劉興隆《甲骨文集聯書法篆刻專集》出版。
1990年
徐谷甫、濮茅左編篡《商甲骨文選》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台灣甲骨文學會成立。
1991年
徐無聞主編《甲金篆隸大字典》由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
濮茅左編《甲骨學與商史論著目錄》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王乃棟書《寫意甲骨文》由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出版發行。
黃孕褚《甲骨文與書法藝術》由香港文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發行。
《楊仲子金石遺稿》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秋,安陽花園庄東地發掘有字甲骨579片,其中上有刻辭的完整卜甲達300多版。此為殷墟甲骨文第三次重大發現。
1992年
徐無聞、黃任重編《殷墟甲骨書法選》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吳仁生《從畢達哥拉斯的「美是和諧」談及殷商甲骨文》發表於《書法賞評》第2期。
徐振韜《羅振玉和甲骨文書法》發表於《書法導報》第30期。
台灣董玉京撰《董玉京甲骨文草書集》出版。
9月,安陽段長山、魏峰合編《甲骨文書法藝術大觀》由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被譽為「我國第一部集近現代甲骨文書家作品之大成」的著作。
沙孟海卒(1900—),浙江鄞縣人,所臨武丁時期甲骨文一幀見於《沙孟海書法集》。
商承祚卒(1901—),廣東番禺人,1921年到天津問學羅振玉,研讀甲骨文,1923年編著《殷墟文字類編》,先後在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許多著名學府講授甲骨文。青年時期受其師羅振玉影響學習甲骨文書法,其甲骨文書法古穆平實。

作者:shiyangde 2006-6-11 19:20 回復此發言

--------------------------------------------------------------------------------

5 甲骨文百年歷史1899-1999
1993年
袁德炯《八然齋習書答記之一》發表於台灣《甲骨文學會會刊》。
張俊之《甲骨文書法談》發表於《書法藝術》第1期。
齊沖天《一項切實有益的工作——<殷墟甲骨書法選>讀後》發表於《書法報》第15期。
8月,《中國書法》雜志社與中國古文字研究會聯合舉辦了在京著名古文字學家關於古文字與書法的座談會。
銳聲《深入淺出雅俗共賞:讀<殷墟甲骨書法選>》發表於《博覽群書》第9期。
翟萬益《殷卜書法藝術的叛逆——周原甲骨文書法藝術探微》收錄於中國書法家協會編《全國第四屆書學討論會論文集》,重慶出版社出版。
安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安陽市書法家協會編《甲骨文書法藝術論文集》由華文出版社出版。
徐無聞卒(1931—),四川成都人,西南師范大學教授。曾手抄甲骨文字約20萬字,為書法研究生講授甲骨文及其書法。主編《甲金篆隸大字典》、《殷墟甲骨書法選》,其甲骨文書法篆刻質卜典雅。
1994年
吳仁生《董作賓在甲骨文書法藝術上的造詣》發表於《中國文房四寶》第3期。
10月,安陽舉行「』94中國安陽甲骨文發現95周年國際學術紀念會」,大會還在殷墟博物苑舉辦了甲骨文書法摹刻藝術作品國際大展。
台灣《印林》《甲骨文書藝入印。專集出版。
游壽卒(1906—),廣東霞浦人,胡小石弟子,黑龍江師范大學教授,著有《殷契選釋》,其甲骨文書法渾朴自然。
1995年
1月、3月和11月徐振韜分別在英國帝京大學、杜倫大學和美國柏克利大學舉辦個人甲骨文書法展,每次展出30餘幅。
江蘇省甲骨文學會成立,該會與台灣甲骨文學會、日本甲骨文談話會建立了良好的合和關系,進行了多次學術文化交流。
蘇金海《甲骨文治印中的幾個問題》發表於《書法報》第25期。
金開誠、王岳川主編《中國書法文化大觀》(其中有張鐵民對於商周甲骨文藝術的述評文字)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馬洪《甲骨文入印:從文字結構到藝術結構的問題》發表於《書法藝術》第4期。
王天民《甲骨文心理場的現代觀照》發表於《現代書法》第6期。
劉順《我寫甲骨文》發表於《書法報》第46期。
安陽殷墟甲骨文藝術研究會成立。
金學智《甲骨文集唐詩一百首》出版。
劉興隆《甲骨文書法集聯》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
1996年
黎忻《天真爛漫自然天成》發表於《現代書法》第2期。
南京舉辦江蘇省甲骨文學會首屆書法展。
1997年
南京舉辦首屆中日甲骨文書法展。
山東桓台史家遺址發掘成果鑒定會。
劉正成《桓台史家岳石甲骨出土芻議》發表於《中國書法》第5期。
李鴻倫書《甲骨文書法》由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
戴天仇著《甲骨文書藝》(百日通)出版。
《書法》第3期發表張俊之《羅振玉對甲骨文書法的貢獻》。
7月,南京舉辦首屆海峽兩岸甲骨文書法聯展。
陳愛民《從甲骨文到甲骨文印的審美轉化》收錄於《西泠印社國際印學研討會論文集》。
《書法藝術》4、5期,發表張俊之《談甲骨文書法及篆刻的創作》。
紀念甲骨文發現100周年——「出土文物與書法」國際書法研討會在台北舉行。
畢滌辛《甲骨文斷代分析及其書法風格簡介》發表於台灣《甲骨文論文集》。
12月,《中日首屆甲骨文書法展選集》出版。
劉順卒(1950—),河南安陽人,安陽市博物館副館長、安陽甲骨文學會副會長,其甲骨文書法空靈簡古。
秦士蔚卒(1922—),江蘇淮安人,數十年致力於甲骨文書法篆刻,其甲骨文書印渾朴奇崛,別開生面。
1999年
《中國書法》第1期,發表劉一曼《殷墟甲骨文三次重大發現》。
西泠印社舉辦「西泠印社第4屆篆刻作品評展」、「西泠印社篆刻創作理論研討會」。其作品投稿要求其中希望1方用甲骨文入印。短論內容之(3)為:「甲骨文入印的探討及與篆刻有關的其他方面。」
4月,在山東煙台舉行「紀念王懿榮發現甲骨文100周年」活動。
為紀念甲骨文發現100周年,由江蘇省甲骨文學會與江蘇省社科聯、江蘇省教育工會、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社科院甲骨學商史研究中心、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及台灣甲骨文學會等單位共同發起舉辦「甲骨文與商代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海內外甲骨文書藝展」。
5月,由江蘇省文化廳、中國歷史博物館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聯合舉辦「紀念甲骨文發現100周年海內外甲骨文書法大展」。
劉一聞《甲骨文與書法篆刻》發表於5月13日《大眾日報》。
《首屆海峽兩岸甲骨文書法聯展作品集》出版。
為紀念甲骨文發現100周年,上海博物館從其館藏的5000版甲骨文中挑選出1000版甲骨文,舉辦上海百年來首次甲骨文專題展。
8月,「魏峰甲骨文書法展覽」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河南省安陽市8月19日召開甲骨文書法藝術研討會,20日召開甲骨學10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暨另安陽甲骨文發現100周年紀念大會,21日舉辦「全國甲骨文書法篆刻作品大展」開幕式。
國家圖書館在北京舉辦「百年甲骨精品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項目「甲骨學一百年」科研成果《甲骨文一百年》、《甲骨文合集補編》(共收錄甲骨13450片)和《百年甲骨學論著目錄》出版。
南京舉辦「百年甲骨學——南京圖書館藏甲骨學文獻展」。
《胡小石臨甲骨文金文長卷》由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
甲骨文孤本《丁山摹本》擬由江蘇出版。
徐振韜、周鳳池主編《國際甲骨文書法篆刻家大辭典》擬出版。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甲骨文》卷擬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

② 甲骨文的出現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什麼作用

甲骨文在當時雖然不是作為書籍而製作的,但占卜者為了便於日後驗證占卜結果而記錄下來,表明它已經初步具備了書籍的增益知識、交流思想的性質和功能。

此外,甲骨文書不但有完整的內容和形式,而且刻辭的排列也很有規律。其章法布置毫無做作氣,錯落自然,渾然一體,變化無窮,一片天機,都體現了殷商時期高度的藝術技巧和藝術匠心。如果說它是我國最早的圖書藝術,所言絕不為過。

在殷商時期,已經建有國家圖書檔案館,當時叫做「龜室」,負責文獻管理的史官叫做「貞人」。因此可以說,以甲骨為載體的古老文字形式,就是書籍的源頭。

③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嗎

甲骨文與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是一脈相承的,不排除曾經存在其它體系古文字的可能性。
從8000多年前的賈湖刻符開始,我國各地已經發現大量的刻劃符號。客觀地說,其中大部分可能不是真正用於記錄語言的文字,而是卦符、數字和陶器的標記(物勒工名或生產批次的記號)等。族徽在一定程度上有文字的性質。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尊文字距今4300-4800年,屬於祭祀符號,可以說是原始圖畫文字。一部分刻符可能屬於近東的字母體系。
江西吳城商代遺址雖然遠離商代中心區,卻屬於商文化。吳城陶文,被公認為是甲骨文之前真正的漢字。吳城陶文比殷墟甲骨文早幾個世紀。其中第一期文字與殷墟甲骨文不同,可能是更先進的文字。二三期則改用殷墟的文字了。
河北藁城台西遺址出土的陶文,也已經是真正的漢字,屬於商代中期,最晚的也早於殷墟甲骨文。
商代早期和夏代的部分遺址出土的零散文字已經和甲骨文非常相似,雖然還沒有發現記錄完整語句的實例,但是可以體現出漢字發展的軌跡,至少讓漢字是突然出現的這個說法站不住腳。因為中國古人習慣使用簡牘作為書寫載體,年代太久了不易保存,現存最早的簡牘只能到戰國時期。甲骨文和金文明確顯示商代有用毛筆寫在簡牘上的冊和典,但是無法保存到現在。如果商代沒有在甲骨和青銅器上刻字的習慣,那麼商朝也會和夏朝一樣被認為是無法證明自身存在的了。

④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甲骨文

不是甲骨文!!
為什麼說甲骨文不能算作我國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多出土於河南安陽小屯村,1898年首次發現。1928年後,經多次發掘,先後出土10餘萬片,主要刻卜辭及占卜紀實的有關文字。單字總數約4600字,可識文字達1700餘字。文字結構已從獨體趨向合體,基本具備了象形、指事、會意、假借、轉注、形聲「六書」的漢字構造法則,文字形象簡古、勁健挺秀,所以說甲骨文是一種已經成熟了的文字。
在甲骨文以前,我國還有沒有文字?從史書記載來看,《荀子》、《呂氏春秋》、《韓非子》、《世本》都記載有倉頡造字的傳說。許慎的《說文》序把《系辭傳》的說法和倉頡的傳說結合起來,說:「及神家氏結繩 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航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刈,萬品以察。」黃帝的時代大約在公元前兩千五六百年,甲骨文最早的不超過公元前1300年。從考古材料來看,在甲骨文以前,我國境內已有很多尚未成熟的文字元號出現。30年代在山東章丘縣城子崖發掘的龍山文化陶片中就發現了一些符號。西安半坡彩陶上也有文字元號,它是由刻畫的幾何線條構成的,大多數比較簡單,郭沫若稱半坡彩陶上的符號有文字的性質。在山東大汶口文化陶器上也發現有符號,有的符號上還塗有色彩。這些符號都刻畫在陶器表面極顯著的位置。有的符號象是太陽或月亮從山上升起的樣子。另外在青海馬家窯文化、鄭州商代早期文化及河北商代中期文化的陶器上都發現有符號。這些符號有的是同圖紋合在一起,有的明顯地區別於彩陶紋飾,這些符號雖是簡單的、零星的、無一定律的,但都是中國文字的雛形,可以說中國文字的誕生至少有五六千年以上的歷史。所以說,甲骨文只能說是我國最古老的比較成熟的文字,不能說是我國最早的文字。

很多學者認為陶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雛形
在中國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漢字產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號就是陶文。陶文已經出土的資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樣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單個的符號。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現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為最早,大約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間。此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時期,也都有陶文。陶文多半刻在陶缽外口緣的黑寬頻紋和黑色倒三角紋上,極少數刻在陶盆外壁和陶缽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個陶文。對這些陶文的性質,學界看法不一。裘錫圭認為是「記號」,郭沫若認為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而於省吾等學者則認為已屬文字范疇。唐立庵(蘭)先生在談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時說,這「是現行文字的遠祖,它們已經有5500年左右的歷史了」。破解陶文很困難,至今也只有幾個字能猜測它相當於後代的某字。不過,陶文與漢字有淵源關系,應該是肯定的。

⑤ 甲骨文來歷

1、甲骨文因鐫刻、書寫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為殷商流傳之書跡;內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卜辭,為最早之書跡。

2、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飲酒及敬鬼神;也因為如此,這些決定漁撈、征伐、農業諸多事情的龜甲,才能在後世重見天日,成為研究中國文字重要的資料。

3、商代已有精良筆墨,書體因經契刻,風格瘦勁鋒利,具有刀鋒的趣味。受到文風盛衰之影響,其大至可分為五期,底下分別介紹。商代晚期自盤庚遷殷至商紂王共約273年,經歷8世12王,這一時期的甲骨文也應有早晚先後之分。

4、對商代甲骨的分期斷代研究,有多種說法,如今主要採用的是董作賓依據世系、稱謂、貞人等十項標准劃分的五期說,即第一期: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廩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5)甲骨文是中國歷史上擴展閱讀:

1、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2、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3、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

⑥ 甲骨文是歷史上最悠久的文字嗎

甲 金 篆 隸 楷 草 行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草書 行書 (這是中國文字的發展歷史)
世界上最早回的答文字(楔形文字),大約出現在,距今5000~6000年前;中國最早的是商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年。是蘇美爾人發明的。

⑦ 甲骨文在我國歷史上具有什麼地位

甲骨文?,用來煮著吃,賊好吃,有營養

⑧ 甲骨文是什麼朝代的距今歷史多久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屬於公元前14至公元前11世紀殷商王都內王室及貴族人群的占卜刻辭與記事刻辭,也是中國最早的成文古文字文獻遺產。刻辭載體主要是牛肩胛骨和龜甲,也包括其他動物的骨骼。其內容為研究中國源遠流長的燦爛文明史和早期國家與人文社會傳承形態,提供了獨特而真實可貴的第一手史料。

甲骨文堪與西亞兩河流域發現的距今5500年左右的泥版楔形文字、北非尼羅河口發現的距今5000年前的古埃及碑銘體聖書文字及後來衍變出的紙草僧侶草體文字、公元前2000年前後的古印度印章文字、美洲民族公元初期發明的瑪雅文字等交相輝映,是世界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五大古典文字。

(8)甲骨文是中國歷史上擴展閱讀:

早在新石器時代,在中國大地上的不同地域和文化中,就已萌生文字的雛形。其中既有與漢字有承續關系的,也有與漢字無關的其他民族的雛形文字,這些文字雛形被稱為「文字畫」或「圖畫文字」。因為它們還不能逐詞地記錄語言,因此也不能視作嚴格意義上的文字。

成熟漢字約形成於夏商之際,而甲骨文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統,是漢字的童年時期。雖然甲骨文中還殘留一些早期文字不規范、不嚴密、不準確的地方,但已經屬於可以嚴格記錄語言的真正意義上的文字。

漢字記錄漢語,同時也記錄漢語所表現出的思維。中國古代一切思想觀念、文化、文明,都通過漢字這一載體才傳布久遠,保留至今。而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成系統的漢字的最早形態,因此說甲骨文是中華文化的基因、中華文化之源、中華文明的早期結晶,一點都不為過。

甲骨文的形體結構體現「六書」的造字理據,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字形。其造字方法甚至有超出「六書」的地方,體現出古人的獨出機杼和奇思妙想。甲骨文總字頭數已經達到4000多,可以自由記錄漢語。

甲骨文中常用字的結構已經基本定型,這些字經過幾千年演變,雖然筆勢筆意屢有變遷,但其基本結構沒有變,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如其所記載的中華文化一樣,承傳有序,源遠流長。

甲骨文記載的漢語,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詞彙,其所記載的內容也包羅萬象。有些文字較多的記事刻辭更是具有一定的情節,甚至富有故事性,完全可以視為最早的文學作品。

⑨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最早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年在殷代都城遺址被今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延綿使用了一段時期。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商代統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龜甲獸骨占卜 吉凶,以後又在甲骨上刻記所佔事項及事後應 驗的卜辭或有關記事,其文字稱甲骨文。

⑩ 甲骨文的歷史

商朝時期,占卜之風盛行。王室貴族遇事無論大小,如征伐,狩獵,疾回病等,都要佔卜以問吉答凶,然後將占卜結果用文字刻在龜甲或獸骨上,成為一篇或長或短的記事文,稱為卜辭。這種文字叫做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我國有文字可考是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有著淵源關系。甲骨文主要發現於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刻有文字的甲骨文約有10萬片,甲骨文單字總數約有4500個,目前已能識讀的有2000字左右。

(*^__^*) 嘻嘻……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甲骨文是中國歷史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