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自力更生的人

中國歷史上自力更生的人

發布時間:2021-03-13 21:19:26

① 求中國歷史上 埋頭苦乾的人 拚命硬乾的人 為民請命的人 捨身求法的人

埋頭苦幹 南仁東,畢升,張衡
拚命硬幹 戚繼光,王進喜,焦裕祿

② 中國歷史上一身正氣的人都有誰

商朝被商紂王刨腹挖心的比干、戰國有身殘志堅留下<<左世春秋>>的左丘明、有空懷報回國志而報國無門憤投汩羅江的屈原答、漢有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18載的蘇武、有身遭腐刑寫出不朽傳世佳作的司馬遷、赫赫有名的強項令董宣、晉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飄然世外竹林7賢、直搗黃龍的岳飛、浩然正氣歌的文天祥、明有功成身退的青田先生劉伯溫、抬棺直諫的海瑞、負冤屈死的袁崇煥、收復台灣驅逐紅夷的鄭成功、抗擊倭寇報我邊安的戚繼光……很多很多。 、

③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自大的人

我選王莽,此人能力是有的,但太自信,也就成自大了。 西漢後期社會危機深重,政治動盪,人心思變,整個社會流行所謂漢室當「更受命」之說。這種思潮為王莽代漢創造了一個輿論上的思想准備。西漢後期由於土地兼並,災荒,經濟凋敝,所以人心浮動,階級矛盾尖銳,人民起義不斷。王莽代漢正是適應了當時整個社會的基本思潮--人心思變,社會思治這一實際情況產生的。
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稱皇帝。改國號叫新,都城仍在長安。從漢高祖稱帝開始的西漢王朝,統治了二百十年,到這時候就結束了。王莽做了皇帝,打著復古改制的幌子,下令變法。第一,把全國土地改為「王田」,不準買賣;第二,把奴婢稱為「私屬」,不準買賣;第三,評定物價,改革幣制。
這些新政中的地改制和奴婢私屬制在貴族、豪強的反對下,一開始就沒法實行;評定物價的權掌握在貴族官僚手裡,他們正好利用職權投機倒把、貪污勒索,反倒增加了人民的痛苦。幣制改了好幾次,錢越改越小,價越作越大,無形之中又颳了老百姓的一筆錢。
周禮改制不但受到農民反對,許多中小地主也不支持他。三年以後,王莽又下了命令,王田、奴婢又可以買賣了。王莽還想借對外戰爭來緩和國內的矛眉,這一來又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對。王莽又徵用民夫,加重捐稅,縱容殘酷的官吏,對老百姓加重刑罰。這樣,就逼得農民不得不起來反抗。

④ 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十位人物

中國歷史上人物這么多,最重要的何止十位?
我來邊想邊打吧……按時代先後計算吧
第一應該是老子,創立了中國大地上第一個本土宗教,道教,影響幾千年,知道今天。
第二是孔子,創立了文學思想界的基礎儒教,後被孟子發張成儒家,影響中國讀書人和統治者幾千年,知道今天。
第三應該是秦始皇嬴政,滅亡了東周,統一了諸侯,第一次實現中國的統一,建立了完整的封建 制度和中央集權制度,影響了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
第四就算是漢武帝吧,在外族入侵上運用了衛青霍去病,保證了漢名族不受外在侵擾幾百年。而且再一次把儒家推向百家的制高點。
第五應該就屬武悼天王冉閔了,南北朝長期紛爭,導致漢人急劇減少,後來外族入侵,五胡亂華,漢人只剩下幾百萬人了,冉閔的殺胡令保住了漢人的根,為漢族的延續立下了豐功偉績。
第六應該是楊堅,楊堅結束了五胡亂華後的南北朝,再一次統一了中國,版圖比唐朝還大,真正 的實現了萬國來朝,收集整理了天下的文學、科學典籍,開啟了科舉制度,影響中國一千五百多年的選材制度。
第七是李世民,這個不用多說了,消滅了東突厥、驅趕了西突厥、消滅了高昌、暹羅、高句麗等國家,國力強盛,是當時世界上最強了國家之一,影響深遠。
第八是趙匡胤,唐朝被朱溫滅了之後,中國又一次進入了亂世,出現了五代十國,趙匡胤應時而生,結束了亂世,建立了大宋,但是大宋重文輕武,導致兩宋一直被外族壓迫,但是宋朝卻是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文風盛行,創造了中國古代最為豐富的文化財產。
第九是孫中山,創立了同盟會,領導了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第一次提出了民主的概念,改變了底層百姓的思想。
第十是毛澤東,這個不用說,偉大領袖毛澤東領導共產黨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改變了全世界的格局………………

純手打,本來還想說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建立特務機構,卻發現太多寫不了,不然毛主席就寫不了,中國歷史悠久,每逢亂世必出英雄。 望採納!

⑤ 中國歷史上最有成就的人

我想這個最前面應該有個領域和時間限制。否則這問題沒法回答 所謂寸有所長 尺有所短 你讓謀聖張良去沖鋒陷陣 讓呂布運籌帷幄這都是荒誕的。個人愚見 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幾個人1 先秦諸子(老子 孔子 孫子 韓非子 管子 等··)他們在春秋百家爭鳴中奠定了華夏民族 乃至東方文化的基礎 深刻的影響了此後2500年世界的文明進程。現在所謂的中國文化實際上是被政治閹割後的奴性文化 先秦之後 中國文化就沒有根本性的發展過。所謂兩漢經學 魏晉玄學 宋明理學 這都是米粒之珠 唯有先秦文化才是華夏文明的精髓。2 秦皇和李斯第一次通過戰爭兼並統一了中國,並且在李斯的輔佐下統一貨幣 文字 度量衡 這些都為中國歷史兩千年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 漢武帝和董仲舒這兩個人應該算是功過參半吧 最主要的是強化中央集權和獨尊儒術 封建王朝的格局此後基本確定下來 沒有大的改變。4 毛主席和周總理在民族存亡之際 能以卓絕的戰略眼光和政治手腕御萬民之心在美國蘇聯這樣的大國之間游刃有餘 經受了百年戰亂 百廢待興的時刻竟然能做到犯我中華雖強必誅 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 這在世界歷史上也找不到幾個。今天中國的成就都是在吃老本 沒有戰略導彈 沒有攻擊型核潛艇 沒有曾經大規模興修的水利 工業基礎 沒有防止血吸蟲病 沒有剿滅土匪山賊 沒有和美國締結聯盟 沒有爭取蘇聯技術支持 ·· ·可以說今天的中國早已淪為別人的附屬國 我們也是華夏的遺老遺少了。

⑥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中華兒女為祖國奉獻了生命

1919年年5月4日中國爆發了以一批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五四運動也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這場運動,成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樹立了一座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豐碑。五四運動也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其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井岡山精神1928年4月,朱德和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井岡山,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根據地軍民團結一心,經過連續艱苦的戰斗,多次粉碎了國民黨「圍剿」,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工農紅軍翻雪山,過草地,表現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義。南泥灣精神1941年前後,日本帝國主義的「掃盪」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包圍及嚴重的自然災害,使抗日根據地出現了極端困難的局面。中國共產黨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開展了大生產運動。八路軍359旅開進南泥灣屯墾。經過艱苦奮斗,南泥灣成了陝北的「江南」。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中形成的。延安精神是:艱苦奮斗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理論聯系實際、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精神。1942年12月,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高級幹部會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時期產生的,是一種體現中國革命偉大歷史性轉折的時代要求的革命精神,其基本內涵是:「兩個敢於」(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革命進取精神;「兩個堅持」(堅持團結依靠群眾,堅持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兩個善於」(善於破壞舊世界,善於建設新世界)的科學精神;「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毛澤東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繼續創業精神。北大荒精神——「艱苦奮斗、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50年代末,中國人民解放軍10萬轉業官兵,按照黨中央「屯墾戍邊」的方針,開赴地處黑龍江省荒無人煙的北大荒,開拓北大荒。經過三代人的艱苦創業、開發建設,北大荒人把渺無人煙的亘古荒原建成了中國耕地規模最大、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國營農場群,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外貿出口基地,成為舉世聞名的「北大倉」。北大荒人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北大荒精神正是在這特定的自然環境和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她集中體現了「北大荒人」這個英雄群體高度的政治覺悟、崇高的思想境界、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紅旗渠精神紅旗渠動工於1960年,勤勞勇敢的十萬林州人民,苦戰十個春秋,僅僅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這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結束了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為粉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侵犯,保衛中國安全,派出志願軍於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進行的戰爭。2000年10月25日,江澤民主席在首都各界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志願軍指戰員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這也就是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獨立自主、自立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講求科學、『三老四嚴』(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的求實精神;胸懷大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雷鋒精神「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雷鋒,一名普通士兵,沒有轟轟烈烈的業績,而只是用自己極為平凡的言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關愛國家、集體和他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雷鋒精神的生命力,既在於它的無私和偉大,也在於它的平凡和一貫。64字創業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積極探索、勇於創新,艱苦奮斗、知難而進,學習外國、自強不息,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同心同德、顧全大局,勤儉節約、清正廉潔,勵精圖治、無私奉獻。」1993年3月31日,江澤民主席在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式上的講話中,提出了64字的創業精神。抗洪精神——「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抗洪精神」是全國軍民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戰勝1998年長江、嫩江、松花江等地區特大洪水而形成的崇高精神。1998年9月29日江澤民總書記在全國抗洪搶險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概括出抗洪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於登攀。」在五、六十年代極不尋常的時期,中國面對當時嚴峻的國際形勢,為了抵禦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打破大國的核訛詐、核壟斷,盡快增強國防實力,保衛和平,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果斷決定研製「兩彈一星」(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中國科學家在物質技術基礎十分薄弱的條件下,在較短的時間內成功地研製出了「兩彈一星」,創造了非凡的人間奇跡。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現在中國已成為少數獨立掌握核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國家之一,並在某些關鍵技術領域走在世界前列。1999年9月18日,江澤民主席在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大會上,闡述了「兩彈一星」的偉大精神。江澤民強調,「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活生生的體現,是中國人民在二十世紀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新的寶貴精神財富。載人航天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我國「神舟」五號飛船於2003年月10月15日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載人航天工程,是當今高新技術發展中極具風險和挑戰的領域。我國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和部隊官兵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團結協作,開拓創新,表現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這一精神是我國航天領域取得輝煌成就的巨大動力,也是我們黨、國家和軍隊寶貴的精神財富。200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發賀電指出,希望航天工作者弘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緊緊瞄準人類探索宇宙活動的前沿,不斷開創我國航天事業的新境界。2003年10月20日,解放軍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指出,載人航天精神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徵。它是「兩彈一星」精神的傳承和升華,是偉大民族精神的延伸和擴展,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特區精神——敢闖、敢冒、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奮發有為、只爭朝夕的創業精神。——自立、自強、自信的拼搏精神。——團結友愛、扶貧濟困的互助精神。——誠實守信、廉潔奉公的奉獻精神。——愛崗敬業、健康文明的人文精神。——公正嚴明、規范有序的法治精神。——崇尚知識,完善自我的學習精神。——公開透明的民主精神。——面向世界的開放精神。興辦經濟特區,是我們黨和國家為推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1980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深圳經濟特區,這是中國成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經過20年改革開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場經濟熔爐的錘煉,中國的經濟特區不僅創造了舉世驚嘆的物質文明奇跡,也創造了支撐特區經濟巨人迅速崛起的特區「十大精神」。2000年11月,在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20周年之時,提出了特區「十大精神」。新時期的五種精神2001年1月,江澤民總書記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發表講話,在談到「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懈奮斗的精神」時,他提出要在全黨和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五種精神」。這「五種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緊跟時代、勇於創新的精神,知難而進、一往無前的精神,艱苦奮斗、務求實效的精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抗擊「非典」精神2003年春天,全國人民在抗擊突如其來的非典型肺炎的斗爭中形成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於勝利」的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光彩精神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義利兼顧德行並重發展企業回饋社會載人航天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我國「神舟」五號飛船於2003年月10月15日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載人航天工程,是當今高新技術發展中極具風險和挑戰的領域。我國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和部隊官兵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團結協作,開拓創新,表現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這一精神是我國航天領域取得輝煌成就的巨大動力,也是我們黨、國家和軍隊寶貴的精神財富。200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發賀電指出,希望航天工作者弘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緊緊瞄準人類探索宇宙活動的前沿,不斷開創我國航天事業的新境界。2003年10月20日,解放軍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指出,載人航天精神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徵。它是「兩彈一星」精神的傳承和升華,是偉大民族精神的延伸和擴展,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特區精神——敢闖、敢冒、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奮發有為、只爭朝夕的創業精神。——自立、自強、自信的拼搏精神。——團結友愛、扶貧濟困的互助精神。——誠實守信、廉潔奉公的奉獻精神。——愛崗敬業、健康文明的人文精神。——公正嚴明、規范有序的法治精神。——崇尚知識,完善自我的學習精神。——公開透明的民主精神。——面向世界的開放精神。興辦經濟特區,是我們黨和國家為推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1980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深圳經濟特區,這是中國成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經過20年改革開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場經濟熔爐的錘煉,中國的經濟特區不僅創造了舉世驚嘆的物質文明奇跡,也創造了支撐特區經濟巨人迅速崛起的特區「十大精神」。2000年11月,在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20周年之時,提出了特區「十大精神」。新時期的五種精神2001年1月,江澤民總書記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發表講話,在談到「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懈奮斗的精神」時,他提出要在全黨和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五種精神」。這「五種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緊跟時代、勇於創新的精神,知難而進、一往無前的精神,艱苦奮斗、務求實效的精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抗擊「非典」精神當中華民族正在走向復興之際,回首我們的民族走過的五千年漫漫歲月,展望中國更美好的未來,我們更深切地感受到優秀革命精神的偉大力量,它是推動我們民族發展和復興的強大驅動力。沒有這一強大的驅動力,中華民族不可能在過去五千年的歲月中生生不息,作為人類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沒有這一強大的驅動力,中華民族不可能在其發展的進程中繁衍興盛,融會眾多民族,並且形成和維系了團結統一的趨勢。這一大趨勢穿越數千年時空歷久而彌堅。沒有這一強大的驅動力,中華民族不可能在20世紀後期全球化趨勢迅猛發展,壓力與日俱增,民族的生存和命運又一次面臨挑戰之際,掀起改革開放大潮,革故鼎新,與時俱進,開辟民族復興的新紀元。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和脊骨,是中華民族傳統精神與時代精神的融會。我認為當代的革命精神是一種開放包容的精神,隨著社會的發展,它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包含自強精神、仁愛精神、勤奮精神、探索精神、創新精神、愛國精神、氣節精神、斗爭精神、改革精神和開放精神十個主要方面。進一步建設和弘揚革命精神,是推進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的需要。革命精神是民族傳統精神與時代精神的融會革命精神融會古今,是民族傳統精神與時代精神的整合。如上所述,一部中華民族從遠古至今的發展史證明了它的強大生命力。自強精神是一種具有強勢張力的進取精神和斗爭精神。中國古代哲人通過觀測宇宙的變動不居,提出"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思想。自強,包含民族的自強和個人的自強兩個層面。不畏艱難困苦,不屈服於任何壓迫者,是中華民族的本色精神。一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地與生存環境抗爭,與內外邪惡勢力抗爭的歷史。自強不息,不僅是指在常境和順境中的奮斗,更是指在困境和逆境中的奮斗。歷代俊彥豪傑追尋"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壯懷激情,力行"窮且益堅,不墮青雲之志"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堅忍精神。自古以來,身處逆境而奮發有為的範例不勝枚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司馬遷受腐刑之辱,仍發憤作《史記》,開紀傳體史書之先河。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成大業。其精神皆垂範後世。仁愛精神源遠流長,是我們的人民親和共處所依憑的准則。千百年來,經過世代哲人先賢的琢磨錘煉,激濁揚清,仁愛思想升華凝聚,成為中華民族構建倫理道德大廈的基準和標尺,並廣為人民所認同。仁愛精神內涵十分豐富。易經中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推重君子之德,即是強調一種"仁"的精神。《尚書》中說"有容,德乃大",也體現了仁愛寬容的精神。什麼是"仁"?"仁"就是愛人,與人友好相親。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子張問仁。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諸問之,曰:"恭、寬、信、敏、惠"。仁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是"忠恕之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墨子所提倡的仁愛精神則達到了極致。墨家主張"兼愛",推崇一種"天下之人皆相愛"的和諧境界,此即"強不執弱,眾不卻寡,富不欺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孟子以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為仁義禮智之端,是對仁愛精神更具深義的闡發。概而言之,仁愛精神涵蓋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十個方面。這樣的仁愛精神熏陶、哺育了一代代華夏兒女,並不斷得到發揚光大。勤奮精神是我們的民族得以安身立命,創造財富和探索未知的巨大力量。勤奮,是我們民族歷來推重的美德之一。我們民族的傳統認為,勤奮包括勤於學習,勤於思考,勤於探索和勤於勞作。手不釋卷,孜孜不倦,謂之勤學;霄衣旰食,勵精圖治,謂之勤政;胼手胝足,持業不輟,謂之勤勞。勤奮,包含勤勉與奮發有為兩個相互依存的因素。有志於奮發有為方能勤勉,非勤勉不能有所為。"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業精於勤,荒於嬉"。"書山有路勤為俓,學海無涯苦作舟"。這許多廣為流傳的古訓俗諺,體現了我們民族所崇尚的勤奮精神。自古以來,以勤奮精神立學、立言、立德和立業者恆河沙數。懸梁刺股,葦編三絕,愚公移山,等等,都是人們所熟知的佳話傳說。正是這樣的勤奮精神,激勵著我們的民族世世代代奮斗不息。探索精神是中華文明發展昌盛的強力推進器。中國歷代的哲人智士都把探索未知作為人生的重要目的。這一探索指向宇宙法則和價值標准兩個方面,即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把握和對人生價值的認識,強調通過格物致知以追求真理和追尋價值。格物致知被認為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起點。因而,這樣的探索被賦予崇高的意義。故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屈原不畏"路漫漫",而"上下求索",雖九死不悔。此外,這樣的探索,不僅是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也包含了在自然科學和文學藝術方面的探索。因此,在中國的歷史上不僅是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研究包羅宏富,邃密精深,流派紛呈,產生了燦若群星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政治家,而且在自然科學方面也創造了許多傑出的成就,在世界上引領風騷數千年。在文化藝術方面的累累碩果,更是風采卓異,璀燦多姿,是世界文明中的瑰寶。創新精神是中華文明得以不斷發展的巨大動力。中華民族是富於智能和創造力的民族。中華文明的發展正是與五千年來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各方面與時俱進的推陳出新或發明創造相伴隨。以科學技術為例,英國學者羅伯特.坦普爾在世界著名的中國科技史權威李約瑟博士指導下所著《中國-發現和發明的國度》一書中指出,當代世界的基本發明和創造,可能有半數以上來源於中國的古老文明。他列舉了中國的一百個"世界第一"除了"四大發明",在現代農業、現代航運、現代石油工業、現代氣象觀測、毒氣、槍炮、降落傘、載人飛行、白蘭地、威士忌、蒸汽機的核心設計,幾乎都源於中國的發明。李約瑟博士認為,"在公元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中國保持了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水平"。中華民族的創新能力舉世公認。只是到了近代,由於封建制度的僵化和由此導致的國勢衰弱,這樣的創新精神受到束縛和壓抑。新中國的建立為我們民族的創新精神的發展開辟了天地,但是長期存在的左傾指導思想的錯誤在相當程度上削弱了這種發展的巨大潛力。改革開放帶來了思想大解放和生產力大解放,是中國人民得以充份發揮智能和創造力的美好春天。二十二年來中國在思想理論、科學技術和經濟建設各方面的創新發展如同熔岩噴發,不可遏止,取得了劃時代的輝煌業績,再次向世界證明了中華民族的巨大創造力和創新力。氣節精神是天地間的一種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氣者,乃正氣、骨氣;節者,為節義、節操。中國傳統精神認為,人的生命包含著價值因素,是生命價值的載體。生命,只有承擔了道義,才是可貴的。因此,古往今來的仁人志士都以氣節操守為立身之本。王夫之提出:"生以載義,生可貴";"義以立生,生可舍",就是這種精神的凝聚。孟子萬世傳頌的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為中華氣節操守精神的經典標尺。文天祥以生命實踐了自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樹立了氣節精神的豐碑。五千年來,歷朝歷代都涌現了許多具有這樣高風亮節的仁人志士。他們或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為人民鞠躬盡瘁,或剛正不阿冒死請命,或毀家紓難精忠報國,或血戰沙場馬革裹屍,或臨危不懼捨身取義。他們的浩然正氣,彪炳史冊,光照千秋。正是這樣的國魂精神,推動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征服千難萬險,越過漫漫歷史長河走到今天。愛國精神是我們的民族的優秀傳統。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坎坷多艱,在不斷融會眾多民族的過程中發展壯大,愛國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無盡源泉,是維護和保衛國家民族利益的永恆動力。民族利益高於一切,祖國榮譽重於一切,愛國就是要衛國和興國。千百年來,無數愛國志士的嘉行懿德廣為人民所傳頌。賈誼"國而忘家,公而忘私";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岳飛"以身許國,何事不可為?"陸游"位卑未敢忘國憂";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秋瑾"他年成敗利鈍不計較,但恃鐵血報祖國"。孫中山第一個提出"振興中華",以熾熱的愛國激情"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鄧公年七十四,壯心不已,掀動矌古未有的改革大潮,二十年間打造出一個富強的中國,正是因為他所說的"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這樣的愛國精神代代相傳,中華民族根深葉茂,能夠抵禦任何狂風暴雨。斗爭精神是我們的民族外抗強暴,內拒奸惡的利劍。為著追求自由和幸福,追尋光明和進步,為著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中國人民敢於斗爭,從不畏懼,絕不屈服。在上古和中古時期,一次次反抗壓迫的農民起義沉重地打擊了統治者,迫使他們做出調整政策的讓步或是導致改朝換代,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改革精神在中國有久遠的傳統。《周易》中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中國歷代有作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反對因循守舊,泥古不化。為著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和促進國家的強盛,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殫精竭慮,不畏艱難,不顧身家性命力促變法改革者。戰國時期有商鞅變法。商鞅主張"便國不必法古,利民不循其禮"。韓非力倡變革思想。他認為"世異必變";"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之為備"。西漢時有晁錯之變法。北宋有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認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明代又有張居正變法。近代的"戊戌變法"更為世人所熟知。他們或是力主改革土地所有制,廢止世襲特權,鞏固封建統治;或是建言削蕃,加強中央集權;或是改革稅制以緩解社會矛盾;或是變法以求富國強兵。無論成敗,他們的努力順應歷史潮流,體現了時代精神。他們的思想或主張在當時或是後來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實現,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而推動了中國的社會發展。當代中國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總體目標的改革,更是一場以空前未有的規模和深度在中華大地上進行的除舊布新的偉大創舉。僅僅二十餘年,中國面貌一新,走上富強之路。改革精神在神州大地從來沒有這樣深入人心並展示如此強大的生命力。開放精神在中國經歷了由重在政治交往的開放,到以有限地引入西學為目的開放,再到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的發展過程。《尚書》中提出的"協和萬邦"的開放思想指向協調國家之間的關系和對異族異域的融會。孔子"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也是一種政治交往。墨子提出"兼愛"、"非攻",主張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矛盾沖突。漢唐以來,由於中國的強盛,統治者以中央王朝自居,因而其外交策略多有俯視世界的意味。例如,漢初陸賈提出將"寬博浩大,恢廓密微,附遠寧近,懷來萬邦"作為漢王朝的外交指導思想。此外,由於中國在經濟和科學技術方面長期居世界領先地位,也使得中國難以認識到向外國學習和與外國的經濟交往的意義。"絲綢之路的形成雖然對於溝通中西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文化意義,它對於中國對外交往的歷史發展的影響只是局部性和階段性的。明代鄭和七次下西洋,則更是以宣示國威為其宗旨。直到近代,在列強倚仗堅船利炮欺凌的壓力之下,國人才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落伍。從而有馮桂芬提出"學西方,謀自強","以中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魏源提出開眼看世界,"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而後有"中體西用"之倡和洋務運動之興。中國旨在接納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和學術思想的開放意識逐漸覺醒。本世紀七十年代末以來,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動和改變中國經濟發展遲滯狀態的緊迫性使以開放求發展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之一。鄧小平以求實精神所提出的"三個有利於"的標准,進一步推動了中國的全面開放。在新的歷史時期,開放精神給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並帶來了歷史性的巨大變遷。

⑦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埋頭苦乾的人

1、左思是我國西晉著名文學家,著有《三都賦》、《詠史》等。抄錄讀書法是在讀書時運用抄寫的方法來啟迪思維,提高讀寫能力。左思抄錄法的步驟是誦讀一抄寫一記憶。貫穿全過程的是「思」,讀中思,寫中思,記中思。

左思出身寒微,小時候跟人學書法、彈琴、讀書,但學習成績到不好。他父親很泄氣,認為這孩子沒有出息。有一次他父親對朋友說:「這孩子的智力才能太差了.還趕不上我呢!」左思在一旁聽了很不服氣,從此發憤讀書學習,決心追回失去時光。經過幾年後,他開始著手撰寫《三都賦》。他把讀書、抄錄、寫作結合起來,發憤攻讀,勤於動筆,抄錄了無數書文警句。他在室內的門上、牆上,以及廁所里都掛滿了紙、毛筆,隨讀隨記。他還把隨時看到或想到的思想、語句也隨時記下。經過10年構思、琢磨及反復修改,左思終於完成了《三都賦》。

消息很快傳開,一時轟動了洛陽,大家競相傳抄,因為用紙太多,洛陽紙張都漲價了,流傳下了「洛陽紙貴」的佳話。

2、蘇秦是東周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乘軒里人,出身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蘇秦是五兄弟中最小的,故字季子,其兄蘇代、蘇厲、蘇辟、蘇鶴,均為一時著名的縱橫之士。蘇秦的准確生年,今已不可考。《史記·燕世家》載:「(文公)二十八年(前334),蘇秦始來見。」根據《帛書》,這一記述有誤。《帛書二十二》說:齊宋攻魏,楚圍翁(雍)是(氏),秦敗屈丐。」又說「今者秦立於門」,顯然為蘇秦初出茅廬,游說陳軫的談話。按「秦敗屈丐」在前312年,假設青年蘇秦首次出現在政治舞台上是20歲左右,則推算他大概生於前332年前後。

其時,正值戰國中期,各國龍爭虎鬥,風雲際會,很多縱橫之士游說諸侯,以口舌博取功名富貴,成為白衣卿相,權傾人主,聲震天下。蘇秦對此非常艷羨,加之兄長對他的影響。從小便立志獻身此道。他獨自前往齊國,投身於一代縱橫大師鬼谷先生門下,學習縱橫之術。

學成之後,蘇秦曾先後游說周、秦。趙等國,然而均不為所用,碰壁而歸,感到十分羞慚。蘇秦回家後,妻子及嫂嫂都看不起他,譏諷他不務正業,不事農商,認為以他的才能想混取功名是痴人做夢。蘇秦聽後,不但不灰心喪氣,反而閉門不出,發憤攻讀。他日夜研習《陰符》、《揣情》、《摩意》等篇,揣摩打動人主的方法。夜半讀書昏昏欲睡,他「弓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秦策一》)。此等刻苦攻讀的精神歷代為人們所傳誦,錐刺股的蘇秦與頭懸梁的孫敬,都被編入《三宅經》中,成為發憤讀書的楷模。當然,蘇秦刺股攻讀的目的是為了求取功名富貴,然而他那種銳意進取。奮發向上的學習精神,至今仍是值得提倡的。

功夫不負苦心人,期年,他的學問大進,揣情摩意的功夫也提高了不少,蘇秦再次踏上了游說列國的征途。

3、曹雪芹: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出生在南京,少年時代過著「綿衣紈袴」、「飫甘饜肥」的富貴生活。在他十三歲時,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遷回北京,家道急遽衰落。從此,曹雪芹過著「茅椽蓬牖,瓦灶繩床」、「舉家食粥酒常賒」的困頓生活。關於《紅樓夢》的創作過程以及曹雪芹的中、晚年生活,由於文獻資料極少,很多問題無法確知,只能存疑。從曹雪芹的好友張宜泉、敦敏、敦誠等人的零星記載中,我們僅知道曹雪芹多才多藝、工詩善畫、嗜酒狷狂,對黑暗社會抱傲岸的態度。曹雪芹創作《紅樓夢》是在極端困苦的條件下進行的,「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這部巨著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但全書尚未完稿,他就因愛子夭折悲傷過度而一病不起,「淚盡而逝」,終年還不到五十歲。

4、賈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

⑧ 中國歷史上奮進的年輕人,具有代表性的。

匡衡鑿壁借光,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專,連山東省滋陽屬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家裡很窮啊,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並且以看書為條件為一個富豪家裡打工,最終成為大儒。

⑨ 中國歷史上淡泊名利的人

介子推
奉公子重耳出亡,重耳逃亡途中沒吃的,介子推割自己大腿肉給公子重內耳容吃,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結束後,重耳先生一下子由逃亡者變成了晉文公,時值周室內亂,「未盡行賞」,便出兵勤王,「是以賞從亡者未至隱者介分推」。對此,介子推沒有象壺叔(一名陶叔狐)那樣,主動請賞。他說,晉文公返國,實為天意,介子推卻認為忠君的行為發乎自然,沒必要得到獎賞,並以接受獎賞為恥辱,狐偃等「以為己力」,無異於「竊人之財」的盜賊,故「難於處矣」。介子推無視狐偃等人的夾輔之力是錯誤的,但其中絲毫沒有對晉文公的怨恨;沒有對功名利祿的艷羨。有的卻是對狐偃,壺叔等追逐榮華富貴的鄙夷。介子推隱居綿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祿的隱士。後來晉文公想起來了,去找他,他不要賞賜,帶母親躲進綿山,晉文公下令燒山,以為會把他嚇出來,結果三天後發現母子倆死於樹下,晉文公悲痛萬分,將一段燒焦的柳木,帶回宮中做了一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寒食節就是這么來的,粽子也是來源此。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自力更生的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