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講座觀後感

中國古代歷史講座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3-13 21:01:38

① 中國古代歷史觀後感2000字數

一部顛覆傳統歷史的巨作大秦帝國

事隔一年,終於看完了這歷史劇,盡管結尾是意料之中的,但還是覺得有些無法接受。眼睜睜的看著秦國從商鞅變法開始歷經六代君王而崛起的帝國就這樣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就走向了滅亡。最後一部看著很教人難受,功臣一個個慘死,陰謀一步步得逞,心裡一直都在期望能有人站出來阻止趙高胡亥的胡作非為。假如扶蘇沒有自殺,假如蒙恬不那麼溫順的不顧真假的聽從王命,假如李斯能在最後關頭清醒過來殺掉趙高重新擁立一個新的皇帝,結局是否就能改變呢?也許能有秦五世秦六世甚至十幾世的出現,但恐怕終究也逃不過最後一亡。正如同已經滅亡的六國一樣。

秦國一統天下是有其偶然性的。可以看到,每個國家的滅亡其實都可以歸咎到君主身上。但凡遇到明君,則國家可以改革圖強,一旦遇到昏君,則很快就能耗空國力。即使秦國的商鞅變法其改革深度遠大於六國,並且整個國家是一個法治完備的國家,但君王的權力仍然是超越一切的,所以即使明君如嬴政也有昏頭發「逐客令」的時候。所以,秦國的強大,依然依靠的是君主的個人能力。所幸的是,秦國的運氣真的比六國要好。秦孝公以後的一百四十年六代君王中,平庸者只有三個,並且這三人加起來的執政時間才不過八年,像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王、嬴政這種雄主加起來的執政時間有一百三十二年之久。老王暮政也是比較容易出問題的時期,而在秦國,除了在秦昭王執政五十六年的末期確有暮政之險以外,其他英明的君主幾乎都是在英年去世的。而且幾乎就是活活給公務累死的。

終於,在如嬴政這般千古難遇的一代明主去世以後,秦帝國終於遇到了一個有史以來最昏庸的君王,從而使得奸臣得道,功臣殉國,不到三年竟然就滅亡了。眼看著歷史進入了一個倒退期,商鞅變法以來所建立的法治大道完全被破壞,帝國所積累的財富、大的工程也盡數被摧毀,真是教人無比心痛!唯一感到欣慰的是西漢建立以後實際上是恢復了很多嬴政統一天下以後的制度,使得中華文明得以延續下去。

雖然是部小說,但它卻蘊含著深刻的歷史觀點,並處處以正史做解釋。忽然發現,學習歷史的時候,只知道一個歷史事實而卻不知道其背後的故事和原因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真希望孫老師可以接著楚漢之爭繼續寫下去,好讓我重新學習一次歷史。

② 寫一篇中國古代史的學習心得體會,600字

為你奉上,請你考察:

授以魚,不如授以漁。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內泱泱微觀。古代所積存容的史書文獻更是浩如煙海。再加上當時技術不發達導致信息共享困難,使治史者特別是初學者彷徨苦悶,常有事倍功半之效。本書的主要功能本人認為即是打開史學寶藏的一把鑰匙,讓我們可以一覽史學史料的梗概。本人治學剛進三個年頭,三年來導師的耳提面命使我受益匪淺。而此書的貢獻不可忽視。本人治學明清史,以明史為主,只能對書中明清部分做一個體會介紹。首先我們知道明清時期時空觀念相對較近,史料史書的保存更是其它時代所不及,特別是內閣大庫的檔案資料歷經流離更是珍品,此書把檔案史料列為專題使我們如何利用這些史料治學。
書中基本史料更是詳細有加,讀者不妨細細研讀,我們會發現很多有用的史料。治史者往往不注意國外研究狀況,這是不好的,清史史料列為一個專題提示我們要注意中西結合,洋為中用還是要堅持的,「天朝上國」觀念坑害我們很深了,要引以為戒,接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我們要堅持「走出去」戰略。綜而化之,化而總之,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要有方法輔助,歷史概莫能外,我想本書早年是此領域的開拓者,歷經二十餘年的發展可謂之盡善盡美,願於同仁共勉。

③ 中國古代史學習心得500字

從古石器時代來看,人類在進步~夏,商兩朝不過是歷史的過渡!到了周朝,周武王推翻了商紂王的統治,建立了周朝,定都鎬京(因為在西邊,也稱為西周)到了周幽王,被褒姒所迷,西周滅亡~繼而在東邊出現了東周。過後是春秋戰國。先後出現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等。後秦孝公任命商鞅改革,出現了一片大好景象~後來秦王嬴政(秦始皇)統一六國~但被趙高擁立昏君胡亥,秦朝只有兩代就滅亡了。
劉邦,本是市井無賴,加入反秦起義軍後,都到了蕭何,張良,韓信等人的幫助,打敗了項羽,成了西漢的開國皇帝~經過「文景之治」後,西漢調養成了國富民強。就有了漢武帝劉徹的大作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提出的!致使,中國在日後的許多年中,都提倡"儒"!西漢後期,王莽篡位,當了不久的皇帝,被劉秀推翻,劉秀建立了東漢!
隨後是三國時期,蜀,吳,魏,三國斗爭,魏國勝利了。被司馬懿父子篡位,史稱晉。
後面是五代十國,也是一片混亂的景象,只有魏文帝(北方民族),進行了改革。頗有一些作為~
隋朝統一了當時的混亂局面,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一心致力於儒家學說,調養生息。後被兒子隋煬帝楊廣篡位,開鑿京杭大運河,勞民傷財,但這是他這一生中,做的唯一一件好事,後被李淵父子推翻.
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自己的兄長。自己當了太子,最後成了皇帝,就是唐太宗。後來出現了中國古代史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此前做的一切都算是為了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盛世」做鋪墊!後期楊玉環出來,迷惑朝政,經過安祿山反叛,唐朝從此就走了下坡路~
宋朝開國皇帝 趙匡胤 ,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從經過前朝的經驗得知,不能讓諸侯有兵權,所以讓最京城外做官的全是文官。還說「只是他們貪污,其危害沒有一個武將來的厲害」!自此,宋朝的兵隊就是散沙。致使不管是南宋還是北宋,都是被動挨打的局面!
元朝由蒙古族鐵木真建立,它成為了地跨亞歐的大帝國,只是因為都是馬上的部落,都很野蠻,致使很多地方出現了起義。
朱元璋就是其中的一支,(前面是跟隨郭子儀)。推翻了元朝後,朱元璋發動了「文字獄」,因為是窮苦人家出生的,有當過和尚,所以不允許出現「光」「窮」等字。末代皇帝 明思宗朱由檢 ,被李自成逼得在皇宮後面的山上上吊了!
清朝入關,與吳三桂有一定的關系。皇太極時期出現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事件,給日後登基的愛新覺羅·玄燁(康熙)有了一定的壓力,他七歲登基,但有顧命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鰲拜,遏必隆。其中鰲拜最目中無人,被康熙帝在七歲時除掉了。隨後他在位了六十一年,其間被太子的爭奪搞的身心憔悴,後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當了皇帝,隨後乾隆(愛新覺羅·弘歷)當了皇帝,出現了大貪官--和珅。乾隆也是中國最長壽的皇帝,「康乾盛世」也是中國最後一個繁榮時期!後面被慈禧統治清朝大約半個世紀~
1840,「鴉片戰爭」,爆發,中國古代史結束!孫中山「辛亥革命」給了清朝的最大一擊。1912年,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制度,廢除。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④ 讀中國古代歷史故事讀後感

《中來國歷史故事》是我的自啟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助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
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人,裡面有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晏子相齊、風流才子司馬相如、周武王伐紂等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是講一些爾虞我詐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了。
黃道婆善良、好學、誠實的品格,讓我欽佩。她家境貧窮,父母養不活她,就把她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黃道婆整天都要幹活,還要被公婆打罵,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因為她的勇敢,她終於逃出了公婆家,到處去流浪。有一天,黃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條船,跟著船一起來到了海口市。她和當地居民一起學紡織。但她時刻不忘自己的家鄉,過了三十多年,黃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烏泥涇鎮。她把自己學到的紡織技術傳給了鎮上的婦女,從而生產出了大批的「烏泥涇被」。當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
這個故事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從書中,我知道了黃道婆,了解了黃道婆為了家鄉的發展,她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她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⑤ 觀看中國歷史的觀後感

愛好和平的漢人用愛感動他族並使其主動讓出土地

⑥ 學習中國歷史有感

學習歷史可以啟發智能。打個比方,歷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磨利我們腦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磨刀石不能幫助我們披荊斬棘,只有刀才可以。光是記憶歷史是沒有用的,只有從歷史中學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學習歷史能審時度勢。這個世界上,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而歷史學正是為了培養眼光不局限於當代,而能洞徹事物發展脈絡與前因後果的人才,這也就是古人會把歷史學當成是領袖必備教育的原因。
學習歷史會感動人心。歷史是追求真實之道的學問,只有從真實出發才能提煉出真實的道理,也唯有「真」才能打動人心,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另外像:了解我們自己國家、民族的過去,發生的各種事情;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無論是學習還是以後的談資都是很有用的。

即便上面的你都不認同,但歷史是考試必考的,這個重要性、必要性就足夠了,你必須學習、學好。

1、歷史等文綜學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麼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於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2、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在學習之後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⑦ 學習中國古代史的心得

我覺得是一個效率的問題!!!!!!!這是我找到的希望你能體會運用!!!祝你學業有成!!!
經驗一:
1、不妨給自己定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例如一小時內完成這份練習、八點以前做完那份測試等等,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如果可能的話,逐步縮短所用的時間,不久你就會發現,以前一小時都完不成的作業,現在四十分鍾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學習的同時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誰都明白,可還是有許多同學在邊學習邊聽音樂。或許你會說聽音樂是放鬆神經的好辦法,那麼你盡可以專心的學習一小時後全身放鬆地聽一刻鍾音樂,這樣比帶著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個晚上都復習同一門功課。我以前也曾經常用一個晚上來看數學或物理,實踐證明,這樣做非但容易疲勞,而且效果也很差。後來我在每晚安排復習兩三門功課,情況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內容以外,課堂上不必記很詳細的筆記。如果課堂上忙於記筆記,聽課的效率一定不高,況且你也不能保證課後一定會去看筆記。課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應當是把老師的講課消化吸收,適當做一些簡要的筆記即可。

經驗二:

學習效率這東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談起過。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某同學學習極其用功,在學校學,回家也學,不時還熬熬夜,題做得數不勝數,但成績卻總上不去其實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也是十分著急的,本來,有付出就應該有回報,而且,付出的多就應該回報很多,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實際的情況卻並非如此,這里邊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效率指什麼呢?好比學一樣東西,有人練十次就會了,而有人則需練一百次,這其中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勞逸結合。學習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頭腦,所以適當的休息,娛樂不僅僅是有好處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項學習效率的基礎。那麼上課時的聽課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經歷來看,課前要有一定的預習,這是必要的,不過我的預習比較粗略,無非是走馬觀花地看一下課本,這樣課本上講的內容、重點大致在心裡有個譜了,聽起課來就比較有針對性。預習時,我們不必搞得太細,如果過細一是浪費時間,二是上課時未免會有些鬆懈,有時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東西。上課時認真聽課當然是必須的,但就象我以前一個老師講的,任何人也無法集中精力一節課,就是說,連續四十多分鍾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課期間也有一個時間分配的問題,老師講有些很熟悉的東西時,可以適當地放鬆一下。另外,記筆記有時也會妨礙課堂聽課效率,有時一節課就忙著抄筆記了,這樣做,有時會忽略一些很重要的東西,但這並不等於說可以不抄筆記,不抄筆記是不行的,人人都會遺忘,有了筆記,復習時才有基礎,有時老師講得很多,在黑板上記得也很多,但並不需要全記,書上有的東西當然不要記,要記一些書上沒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題與典型解法,這些才是真正有價值去記的東西。否則見啥記啥,勢必影響課上聽課的效率,得不償失。
作題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選"好題",千萬不能見題就作,不分青紅皂白,那樣的話往往會事倍功半。題都是圍繞著知識點進行的,而且很多題是相當類似的,首先選擇想要得到強化的知識點,然後圍繞這個知識點來選擇題目,題並不需要多,類似的題只要一個就足夠,選好題後就可以認真地去做了。作題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作題之後的過程,對於做錯的題,應當認真思考錯誤的原因,是知識點掌握不清還是因為馬虎大意,分析過之後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這樣作題效率就會高得多。
評:夏宇同學對於聽課和做題的建議,實際上反應了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方法--"把勁兒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時間,聽課、記筆記應抓住重點,做習題應抓住典型,這就是學習中的"事半功倍"。

經驗三:

學習效率是決定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那麼,我們如何提高自己學習效率呢?
第一點,要自信。很多的科學研究都證明,人的潛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數人並沒有有效地開發這種潛力,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無論何時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這種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種必勝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擺脫失敗的陰影。相反,一個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會一事無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遠的自卑之中。
提高學習效率的另一個重要的手段是學會用心。學習的過程,應當是用腦思考的過程,無論是用眼睛看,用口讀,或者用手抄寫,都是作為輔助用腦的手段,真正的關鍵還在於用腦子去想。舉一個很淺顯的例子,比如說記單詞,如果你只是隨意的瀏覽或漫無目的地抄寫,也許要很多遍才能記住,而且不容易記牢,而如果你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運用聯想的方法去記憶,往往可以記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遺忘。現在很多書上介紹的英語單詞快速記憶的方法,也都是強調用腦筋聯想的作用。可見,如果能做7到集中精力,發揮腦的潛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
另一個影響到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緒。我想,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體會,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飽滿而且情緒高漲,那樣在學習一樣東西時就會感到很輕松,學的也很快,其實這正是我們的學習效率高的時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緒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有較為開朗的心境,不要過多地去想那些不順心的事,而且我們要以一種熱情向上的樂觀生活態度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因為這樣無論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是很有好處的。這樣,我們就能在自己的周圍營造一個十分輕松的氛圍,學習起來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經驗四:

很多學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績總是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學習效率太低。同樣的時間內,只能掌握別人學到知識的一半,這樣怎麼能學好?學習要講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徑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時就寢。中午堅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飽滿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學習時要全神貫注。
玩的時候痛快玩,學的時候認真學。一天到晚伏案苦讀,不是良策。學習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補充能量。學習之餘,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學習時,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腦並用。我學習的時侯常有陶淵明的"雖處鬧市,而無車馬喧囂"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腦與課本交流。
三、堅持體育鍛煉。
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再大的能耐也無法發揮。因而,再繁忙的學習,也不可忽視放鬆鍛煉。有的同學為了學習而忽視鍛煉,身體越來越弱,學習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這樣怎麼能提高學習效率呢?
四、學習要主動。
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有了興趣,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學基礎不好,學習過程中老是有不懂的問題,又羞於向人請教,結果是鬱郁寡歡,心不在焉,從何談起提高學習效率。這時,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請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進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學融洽相處。
每天有個好心情,做事干凈利落,學習積極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個人和集體結合起來,和同學保持互助關系,團結進取,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學習過程中,把各科課本、作業和資料有規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時,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學生查閱某本書時,東找西翻,不見蹤影。時間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尋找中逝去。我認為,沒有條理的學生不會學得很好。
評:學習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學習之外的其他因素,這是因為人的體質、心境、狀態等諸多因素與學習效率密切相關。

【總結】

學習必須講究方法,而改進學習方法的本質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效率的高低,是一個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體現。在學生時代,學習效率的高低主要對學習成績產生影響。當一個人進入社會之後,還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這時候,一個人學習效率的高低則會影響他(或她)的工作成績,繼而影響他的事業和前途。可見,在中學階段就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擁有較高的學習效率,對人一生的發展都大有益處。
可以這樣認為,學習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言外之意,學習成績好未必學習效率高)。因此,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提高學習效率就是提高學習成績的直接途徑。
提高學習效率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長期的探索和積累。前人的經驗是可以借鑒的,但必須充分結合自己的特點。影響學習效率的因素,有學習之內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學習之外。首先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利用時間,另外還要注意"專心、用心、恆心"等基本素質的培養,對於自身的優勢、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認識。總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⑧ 古代歷史書觀後感(500字)

《史記》讀後感
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榮幸的,這是一個有著優秀傳統的神秘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寶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傑地靈的文明古國。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作為後世子孫的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古賢人的蹤跡,感慨曾經的驚心動魄,思量曾經的紛紛擾擾,而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在品讀《史記》之後,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歷史中充塞的豪邁、悲壯與辛酸。不過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同時更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敬孔子,畏霸王,頌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紂王,悲韓信,憐李廣。讀書,讀史,讀人,亦是解讀一種精神,蘇武牧羊的愛國與執著,張騫出使的堅毅與無畏,陳勝舉兵的大義與凜厲。品味全書,我心中只有一個人可謂為英雄---項羽。是的,就是那個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落魄之人。魯迅先生曾寫道: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但我想項羽是個例外,遭漢軍重圍,一人殺敵數百,死戰到底。烏江亭長敬他為豪傑請他渡江再待卷土重來。然「燕鵲安知鴻鵠之志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大丈夫豈能苟且偷生!於是,他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遺恨千古。然而,劉邦違背鴻溝和約終究成為其一生難以拭去的污點,他終究是個不顧手足之情的劊子手。於他,項羽不過就是冗長而虛渺的過渡之夢。夢醒之時,天下盡在咫尺。於我,他終只是個鳥盡弓藏、為權勢而活的梟雄。成王敗寇,戰爭儼然成為解救之法,英雄與梟雄無數次站在風口浪尖上角逐,其中一人的失敗便意味著另一個人的成功。然而英雄無所謂清貧抑或富貴,不為名利所趨,所欲追尋的不過「正義」二字,為的只是黎民百姓與江山社稷安危。姬昌父子起兵反商,為的是因炮烙之刑無辜慘死的冤魂,為的是不讓比干一顆赤膽忠心付諸東流,為的是維持天下秩序,國家需要周武王這樣一位領袖。恰恰相反,淮南王劉長醉心權勢,不滿已有的封地,引發戰亂,最終也不過是不成氣候的「過江龍」。

歷史風雲,世間百態,一次次迷離了我的雙眼;百轉千回,人情冷暖,一點點冰封我的思緒。可我從不曾懷疑這個繽紛的世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載,卻終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踐卧薪嘗膽,終於報了滅國之仇;孫臏臏足,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有生亦有死,有正亦有邪,有戰爭亦有和平,事物總有兩面,我深信上天的公正。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中……

⑨ 讀中國古代歷史教育研究有感

一、中國古代教育發展概述

1. 春秋時期:孔子興辦私學,「有教無類」。突破了官府對文化教育的壟斷,擴大了教育對象的范圍。

2. 西漢武帝時期: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還令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統。

3. 隋唐時期:科舉制度的完備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學校體制。

4. 宋代:學校制度更為完備,在中央有太學、國子學等,宋代私人講學的書院興起。書院注重依照封建倫理觀念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行,在學習方法上也鼓勵討論、辯難和讓學生自講心得,風氣比較活躍。

5. 明朝:強化了前代的科舉制度。為了嚴厲控制士人的思想,實行八股取士,這體現出君主專制的強烈色彩。明代中期以來,書院比較興盛,明朝後期東林書院以其評識朝政的活動而著名。

6. 清朝:前期的科舉和學校,基本承襲明代的制度,在教育方面進一步加強思想控制和文化專制。

二、對中國古代教育的幾點認識

1. 孔子的「私學」,使「學在官府」發展到私人講學,反映了奴隸制教育制度的崩潰以及新萌芽教育制度的發展。

2. 從漢武帝到隋唐、宋元、明清,中央到地方的官辦教育體系經歷了建立、完善、衰敗的發展過程。漢武帝儒學教育加強了中央集權,隋唐教育和科舉擴大了封建統治基礎;明清教育則具有強烈的君主專制色彩。

3. 封建教育與科技發展的關系。教育的發展,知識的傳播必然為科技進步創造條件。但在中國封建社會,由於中國封建教育是以培養封建官吏,適應封建統治需要為目的的,「學而優則仕」,所以事實上對科技的進步作用,是極為有限的,甚至到了封建社會晚期,教育與學風對科技進步起了反作用。但封建社會繁榮時期至宋元專業教育的貢獻是較突出的,則應予以肯定。
提問者評價
很好!!!

參考資料: http://www.vse.com/eca/unvisity/zxxzt/2006zt/g/zt/ls/59.htm

⑩ 中國古代歷史 觀後感

《中國歷史故事》是我的啟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助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
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人,裡面有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晏子相齊、風流才子司馬相如、周武王伐紂等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是講一些爾虞我詐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了。
黃道婆善良、好學、誠實的品格,讓我欽佩。她家境貧窮,父母養不活她,就把她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黃道婆整天都要幹活,還要被公婆打罵,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因為她的勇敢,她終於逃出了公婆家,到處去流浪。有一天,黃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條船,跟著船一起來到了海口市。她和當地居民一起學紡織。但她時刻不忘自己的家鄉,過了三十多年,黃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烏泥涇鎮。她把自己學到的紡織技術傳給了鎮上的婦女,從而生產出了大批的「烏泥涇被」。當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
這個故事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從書中,我知道了黃道婆,了解了黃道婆為了家鄉的發展,她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她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今天看中國古代歷史,看到了商朝的滅亡。
帝辛,即商紂王,千百年的歷史都稱之為亡國之君。其實,很多人,很多事,是不能一概而論的。例如商紂王,他繼位後,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他繼續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了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對東南夷的用兵,保衛了商朝的安全。後期,他居功自傲,耗巨資建鹿台,造酒池,懸肉為林。再者,他剛愎自用,聽不進正確意見,在上層形成反對派,殺比干,囚箕子,失去人心。他在討伐東夷之時,沒有注意對西方族的防範,連年用兵,國辦衰竭,對浮獲的大批浮虜又消化不了,造成負擔。
約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聯合西方11個小國會師孟津,乘機對商朝發起進攻,牧野之戰,大批浮虜倒戈,周兵攻之朝歌。帝辛自焚於鹿台。商亡。
歷史的車轍無情的碾過,多少功過是非,真真假假,皆隨風消散。而如今的我們,對於歷史中人事的評價,還是應該做到客觀公正。不飾其過,不掩其功。
讓歷史真正記載,史實。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歷史講座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