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上東漢存在了多少年是什麼政治背景(詳細)
東漢存在一百九十五年,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
政治背景如下:
西漢末年,社會矛盾空前加劇。漢代新王朝建立後,王莽頒布了一系列新政策,如「王天令」和「私令」,試圖緩解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然而,王莽的改制觸及了大國和許多上層官僚的既得利益,遭到了強烈的反對和排斥,同時也受到了古人的理想化和盲目崇拜。
最後,結果卻恰恰相反。相反,它加劇了社會矛盾。到了新王朝末期,洪澇災害仍在繼續。最後,新芒天豐年間,出現了青林紅眉起義。有一段時間,四方都做出了回應,世界陷入了混亂。最後,封建統治階級自上而下的自助改革以失敗告終。
從那以後,劉秀拒絕聽從政權的命令。同年秋天,銅馬等部委的農民革命軍被迫征地收繳,逐漸自力更生。很快,政權就徹底瓦解了。
(1)中國歷史東漢擴展閱讀:
東漢開國:
更始三年(25年)六月,赤眉軍擁立漢朝後裔劉盆子為帝,史稱建世帝。同月二十二己未日(25年8月5日),劉秀在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即位稱帝,國號仍為「漢」,史稱漢世祖光武帝,改元建武。時關西號為銅馬帝。
劉秀定定南陽為洛陽都城,東漢統一戰爭開始後,先後消滅了佔領關中、奪取百萬人民的紅眼軍。他分裂了幾十支分離主義勢力,如龍游王的傲慢和公孫對西蜀的記述。
經過11年的西征,劉修終於在公元36年消滅了最後一支分離主義勢力,公孫述。從那時起,經過近十九年的紛爭和混亂,在新芒晚年,中國再次統一。
政治中央系統:
東漢中央政府的組成遵循西漢的官制,以三皇九帝為基本結構。但實際的政治權力卻完全轉移到了尚書台。東漢皇帝上任後,經常與太傅或太尉一起記錄書事,並擔任政府總領事。東漢沒有宰相(東漢末年曹操被任命為宰相是一個特例)。
暗殺的歷史成為地方一級總督,地方軍隊的力量大大削弱。玉石台制度被貶損,成為少府的下屬官員。這位大臣從西漢的正式任命轉為正式職位。寺院設為大臣府,隸屬於少府。
⑵ 東漢歷史
東漢(公元25年~220年),又稱後漢,是中國古代繼秦朝和西漢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由光武帝劉秀建立。二十四史中的斷代史—《後漢書》,即記載了上起光武帝,下至漢獻帝的東漢一朝共196年歷史。東漢一朝中發生了許多影響世界歷史的重大事件,如在東漢大軍的打擊下匈奴人西遷進入歐洲、造紙術的發明和以「永平求法」為代表的佛教東來,均為深遠的影響了中國甚至是世界的大事。
西漢末年,土地兼並之風愈演愈烈,大批農民失去土地淪為奴婢,東漢地圖(15張)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王莽代漢建新之後,新帝王莽先後頒布了「王田令」、「私屬令」等一系列新政,力圖緩解西漢中期之後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然而,王莽改制觸動了大豪強與許多上層官僚的既得利益,遭到了他們的激烈反對與排斥,加之改革措施過激過快,終於使這場由封建統治階級自上而下的自救式改革以失敗而告終。王莽改制不但沒能緩解西漢中後期以來不斷激化的社會矛盾,反而使得這種矛盾空前激化,加之新朝末年水旱災害不斷,終於在新莽天鳳年間爆發了著名的綠林與赤眉大起義。一時間,四方相應,天下大亂。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昆陽城下,面對新朝號稱百萬(實為42萬左右)的圍剿大軍,西漢皇族後裔出身的劉秀沉著冷靜、奮力死戰,終於在其他綠林軍的配合下,一舉摧垮新莽42萬大軍。昆陽之戰,標志著新王朝賴以維持其統治的軍事力量基本上消耗殆盡。同年,綠林軍攻破長安,王莽死於漢光武帝劉秀畫像
變民之手,新朝滅亡。新朝滅亡之後,曾與綠林軍並肩作戰的劉秀北渡黃河,與綠林軍徹底決裂,從而開始了他佔有河北,逐鹿中原,進而兼並天下的霸業。公元25年,即東漢建武元年,劉秀在河北登基稱帝,因劉秀系西漢皇族的後裔,故國號仍為「漢」,劉秀就是漢世祖光武皇帝。因劉秀所建立的漢王朝首都在洛陽,劉邦所建立的漢王朝首都在長安,在地理位置上一東一西,故後世稱劉邦所建漢朝為西漢,劉秀所建漢朝為東漢。劉秀定都洛陽之後,不斷對四方用兵,先後消滅了盤踞關中、號稱百萬的赤眉軍,割據隴右立地稱王的隗囂與在西蜀稱帝的公孫述等大小數十個割據勢力。經過12年的東征西討,劉秀終於在東漢建武十二年即公元37年掃滅了最後一個割據勢力—「成家帝」公孫述,自此,經歷了自新莽末年長達近二十年的紛爭混戰,古老的中華大地再次歸於一統。 光武帝在平定天下之後,重視生產與人民生活的恢復與發展,遭戰亂破壞的生產和生活得到了迅速的恢日本國寶—「漢委奴國王」金印
復,人口與墾田數目大大增加,史稱「光武中興」。又歷經漢明帝、漢章帝30多年的統治,東漢的國力空前強盛,四夷臣服。公元121年,攝政長達17年之久的鄧太後駕崩,東漢王朝自此結束了她的黃金歲月,朝政急轉直下。東漢自和帝起,皇帝都是年幼即位,而攝政的閻氏、梁氏、何氏等太後皆無鄧太後的政治才能與賢淑品德,她們或私慾過重,或優柔寡斷,使得外戚勢力與宦官橫行朝堂,朝政日益衰敗。漢靈帝即位之後,沉迷酒色,重用宦官,終於在東漢中平元年爆發了震驚朝野的黃巾之亂,東漢朝廷調集重兵才將這場聲勢浩大的變亂鎮壓下去。公元190年,剛剛平定了「黃巾之亂」的東漢王朝又逢「董卓之亂」,中央大權逐步落入董卓等權臣之手,而其他在外帶兵的將領與地方豪強也藉助於圍剿黃巾軍的機會掌握了大量的武裝,從而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大幕,董卓、袁紹、曹操、孫堅、劉備等人紛紛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公元220年(東漢延康元年),曹操病死,沿襲了魏王爵位的曹丕逼迫漢獻帝讓位,在洛陽稱帝,國號「大魏」,東漢滅亡。自光武帝開基創業到漢獻帝讓位於魏王曹丕,東漢王朝歷十二帝,立國196年。 蔡倫的造紙術
東漢大興儒學,太學林立,學術氣氛濃厚,故而東漢在中國歷史上的科技和文化發展中佔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進和創新了造紙術,人類歷史上真正意義的「紙」—「蔡侯紙」誕生了,從而使中國結束了「竹帛」時代,這是一個劃時代的變革,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文明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東漢還誕生了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科學巨人—張衡,他發明了水運渾天儀與地動儀,尤其是地動儀,直到1700多年之後,歐洲才發明了類似的儀器。他在天文學巨著《靈憲》中對月食成因的解釋,使他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科學的揭示了月食成因的人。此外,被稱為文宗字祖的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成為了漢字學的開山鼻祖,故後人研究漢字必先讀《說文》;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史上的不朽之著,成為了日後中醫學的「醫方之祖」。華佗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了全身麻醉進行外科手術的人,在醫學比較落後的封建時代,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班固所著的《漢書》,開創了紀傳體斷代史的先河,成為了繼《史記》之後的又一部史學巨著。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歷史上,各個領域都出現了傑出的代表性人物,其中「紙聖」為蔡倫,「科聖」為張衡,「醫聖」為張仲景,字聖為「許慎」,僅東漢一代就出現了四位「聖人」,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⑶ 東漢之後是什麼朝代
漢朝後是三國鼎立。三國時期又稱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之間魏蜀吳三足鼎立時期專,至屬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說),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分裂對峙時期,有曹魏(魏國)、蜀漢(漢)、孫吳(吳國)三個政權。三國時代波瀾壯闊,充滿生機,常引起後人追思。唐宋詩詞中有大量三國內容。元明清時期,三國事跡成為戲劇和民間藝術文學常見話題。晉代陳壽所作史書《三國志》,頗有參考價值。明代羅貫中以三國歷史為藍本,編撰小說《三國演義》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其豐富多彩的歷史內涵也流傳到世界各地。
拓展資料:
中國朝代順序如下: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新朝、玄漢、東漢、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⑷ 中國歷史朝代公元對照簡表的東漢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洛邑 河南洛陽
⑸ 東漢和西漢有什麼分別呢
西漢和東漢,歷史上合稱漢朝,它們不同之處,主要在開國皇帝、建國時間、建國都城、存續時間、帝王數量和歷史成就等六大方面。
一、開國皇帝。西漢,開國皇帝是漢太祖劉邦。劉邦本是一介平民百姓,秦朝時候任泗水廳長。
東漢,漢世祖劉秀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 ,東漢國力達到極盛。鼎盛時期,國土面積達580萬平方公里。
⑹ 東漢時期,為什麼歷史上稱為東漢
一、原因:從地理位置上來分的。
西漢被王莽所滅,後劉秀又復國了,但將首都定在洛陽,因為洛陽在西漢首都長安的東面所以稱東漢,也稱為後漢。
二、兩漢:
1、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是我國第一個統一強盛的帝國。在西漢統治的近四百年的歷史中,通過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的改革,使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於世界之林。
秦末年,項羽、劉邦擁立楚懷王與秦朝抗爭。經過幾年的征戰,劉項軍奪取天下,項羽廢懷王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土地於王侯數十人,其中劉邦被封為漢王,都南鄭。但劉邦並不甘心居於項羽之下,在謀士張良、蕭何,大將軍韓信等人的幫助下,於公元前二零二年擊敗項羽,登臨帝位,國號漢,定都長安,是為漢高帝。
2、東漢時期是漢朝。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西漢、新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與西漢合稱漢朝,傳八世共十四帝,歷經一百九十五年。因西漢又稱為前漢,故東漢又稱後漢。
新莽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出身的劉秀趁勢而起。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仍沿用漢的國號,並息兵養民開創了「光武中興」。 東漢時,三公權力被大幅削弱,尚書台權力得到提升。 漢明帝和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進入全盛時期,史稱明章之治 。在漢章帝後期,外戚日益跋扈, 漢和帝繼位後掃滅外戚,親政後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時人稱之為「永元之隆」 。
⑺ 古代東漢有哪些歷史事件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一統朝代,東漢又稱為後內漢,容乃為區別於西漢之前漢,東漢時的首都洛陽被稱為東京,因此又以東京為東漢的代稱。東漢因富商豪強勢力已成,而無法撼動,造成地主庄園勢力的膨脹,其後無力解決這個問題,加上人口不斷增加。而糧食生產又沒有跟上人口成長,終於在184年爆發了黃巾之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220年曹丕篡漢,東漢結束;
開創東漢的光武帝劉秀
23年—24年,劉秀在河北平定王郎,建立根據地;
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更始帝部將朱鮪駐守的洛陽被圍兩年後投降;
27年,擊滅赤眉軍,奪得關中;
29年,率軍平定梁郡的劉永、琅邪的張步、黎丘的秦豐、漁陽的彭寵;
30年,平定東海的董憲、淮南的李憲。河西竇融歸降東漢。此時,只有隴西的隗囂、巴蜀的公孫述、九原的盧芳不在東漢的掌控中;
34年,隴西隗純政權滅亡;
36年,西蜀公孫述戰敗身亡;
37年,漢軍擊敗盧芳,東漢成為全國性政權,東漢統一戰爭最終結束;
⑻ 歷史上的漢朝為什麼會有東漢和西漢的劃分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後出現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其具有代表性,扮演了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
漢朝分為西漢(前202年-9年)與東漢(25年-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亦有以東漢與西漢的首都代指,合稱兩京。西漢為漢高帝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有王莽短暫自立的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
公元九年,王莽篡奪政權,西漢結束。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開創了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萬國來朝。漢朝時期,許多人將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其疆域鼎盛時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南至日南郡,東至臨屯郡,西至蔥嶺。西漢平帝時期#(公元元年),全國人口達6000萬左右。[6]且文化的統一,為中華民族兩千年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貢獻。華夏族因此逐漸被稱為「漢族」。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
(漢朝)
漢朝分為西漢(前202年十二月-公元8年十一月)、東漢(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漢高帝劉邦建立西漢,定都長安,又稱前漢;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自稱中漢,又稱後漢;漢昭烈帝劉備建立蜀漢,定都成都,自稱季漢,又稱西蜀;西漢與東漢合稱兩漢。漢朝是中國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漢族就是在這一時期得名。漢族由於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自然形成的結果。漢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
前209年,秦末,由於政令愈發嚴苛,而最終爆發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的事件,先秦六國諸侯舊貴族也藉此時機紛紛復國。公元前207年四月,楚國貴族後代項羽在巨鹿之戰消滅秦軍主力,而劉邦則入關推翻秦朝廷。其後,項羽尊楚懷王為「義帝」,並自行分封天下,封自己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之後兩股勢力開始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在蕭何、韓信、張良等人的輔佐下,最終在垓下之戰中擊敗項羽,於前202年正式稱帝,立國號「漢」,西漢建國。
漢高祖劉邦登基後,採用叔孫通的建議,恢復禮法,設三公和九卿,任用蕭何為丞相,採取與民休息、清靜無為的黃老治術政策,鼓勵生產,輕徭薄賦。在政治上,則先分封功臣韓信、臧荼、彭越、英布等為王,以及一些功臣為列侯。
稱帝之後,異姓諸侯王勢力坐大,因此漢初時劉邦對異姓王分別翦除,改封劉氏宗親為王,僅有長沙王吳臣因勢小不構成威脅,且忠心於中央而得以保留。劉邦在擊敗他最後一個對手英布後,與功臣刑白馬立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史稱「白馬之誓」。漢初政府官員基本上由大大小的功臣充任,從而形成漢初「布衣卿相」的政治格局。
此時,由於秦末以來動亂多年,國力虛弱,導致漢高祖劉邦在率領32萬大軍,企圖收復秦末被匈奴占據的河套地區時,遭匈奴冒頓單於圍困於白登七天七夜,劉邦被迫收買冒頓單於的妻子說服冒頓單於,才成功突圍。從此以後,漢朝採用和親政策,以婚姻和財寶換取和平。據史料記載,前後一共送去10位宗室之女,即冒頓單於於前200年、前192年、前176年所收到的3位公主,老上單於於前174年、前162年所收到的2位公主,軍臣單於於前160年、前156年、前155年、前152年、前140年所收到的5位公主。
(漢朝皇帝)
宣帝死後,漢元帝劉?]即位,西漢開始走向衰落。元帝「柔仁好儒」,對於社會秩序採取放縱態度,經常下令大赦免,導致盜賊遍地,土地兼並日益嚴重,也致使皇權旁落,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他死後,成帝劉驁即位,成帝好女色,先後寵愛許皇後、班婕妤和趙氏姐妹(趙飛燕、趙合德),趙氏姐妹曾是妓女,不能生育,因而嫉恨其他可以生育的妃嬪與他們的子女,成帝與其他妃嬪的子女均為趙飛燕姐妹殘害殺死,史稱「燕啄皇孫」。由於「酒色侵骨」,成帝最後竟死在「溫柔鄉」之中。由於成帝不理朝政,為外戚王氏集團的興起提供條件,皇太後王政君的家族權力急遽膨脹。成帝死後,由定陶王之子哀帝劉欣即位,哀帝有「斷袖之癖」,終日與他寵信的董賢廝混相好,外戚王氏的權力一度受壓抑。此時國家已是一片末世之象,民間「再受命」說法四起。元壽二年(前1年)八月,哀帝去世。太皇太後王政君派王莽接替董賢成為大司馬,並迎接中山王劉?即位,是為漢平帝,改元元始。但是,劉?已淪為王莽的傀儡。五年後,王莽毒死僅14歲的平帝,並迎立太子劉嬰即位,號「孺子」,自己擔任「假皇帝」,9年1月,王莽逼迫孺子嬰退位,廢為定安公,建立新朝,西漢結束。
小編為您介紹一下漢朝為什麼會有東漢和西漢的劃分?那個位置劃分的多呢!秦末年,項羽、劉邦擁立楚懷王與秦朝抗爭。經過幾年的征戰,劉項軍奪取天下,項羽廢懷王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土地於王侯數十人,其中劉邦被封為漢王,都南鄭。但劉邦並不甘心居於項羽之下,在謀士張良、蕭何,大將軍韓信等人的幫助下,於公元前二零二年擊敗項羽,登臨帝位,國號漢,定都長安,是為漢高帝。高祖在位七年間,為了削弱異姓王侯的勢力,先後剝奪韓信、英布、彭越等大將的兵權與封號,加強了中央集權統治。同時制定一系列的「與民休息」的政治方針,鞏固了自己的統治,為強大的漢朝盛世奠定基礎。前一五九年,高祖薨,傳位惠帝劉盈,但此時政權實際已掌握在漢高皇後呂雉的手中。呂後前後共掌權十六年,是我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女統治者之一。前一八三年,劉恆即位,是為文帝,他與景帝(文帝之子,前156—前143年在位)劉啟都繼續執行高祖所制定的「與民休息」的政策方針,減輕人民賦稅,使漢帝國經濟蓬勃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大大增強,史家稱這一階段為「文景之治」。通過「文景之治」,漢朝國力逐漸強大起來。前141年,景帝卒,其子武帝劉徹即位。劉徹也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間曾使衛青、霍去病擊敗匈奴,擴大了西漢王朝的統治范圍,保障了漢朝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但多年的征戰使國力下降,於是武帝於晚年停止征戰,轉而大力發展農業,使西漢的經濟繼續向前發展。武帝之子昭帝繼承其父的方針,繼續實行無為政治,發展經濟,使西漢極盛時期達到了頂點。經過昭帝、宣帝(前73—前48年在位)兩代三十八年的「與民休息」的政策的執行,西漢王朝的國力增強,但與此同時地方勢力也隨之增強,嚴重的影響了漢帝國的統治,自元帝(前48—前32年在位)起,至成帝(前32—前8年在位)、哀帝(前6—公元1年在位)、平帝(1—6年在位)在位年間,皇帝對政權的統治力量已大不如前。及至劉嬰即位,朝權已盡落於外戚王莽之手。公元八年,王莽篡奪皇位,改國號為新,至此西漢對中國的統治宣告結束。
(東漢和西漢的劃分)
西漢王朝是我國歷史上比較強盛的一個帝國之一,統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農業發展上,歷代一直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故而漢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較穩定。在武帝年間,大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武帝採納之,自此,儒教、儒學形成了漢朝以後中國歷朝歷代一貫遵從的治國方略。由於政治經濟的穩定,使得手工業、商業、人文藝術以及自然科學都得到長足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紡織為主的西漢手工業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以紡織為例,西漢已有接近成型的綉花機器,足以見得當時生產已有一部分脫離了單純的手工勞作,使得生產率提高。手工業的發展促使商業繁榮起來,以長安為中心形成了許多商業城市,並通過絲綢之路開辟了與西亞諸國的外交與商貿等諸方面的交流。在漢朝的人文藝術領域,出現了一位傑出的大史學家——司馬遷。他以太史令之職,完成了我國第一部通史《史記》,這部著作被後人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另外,漢朝的藝術水平也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從近年來漢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來,其做工之精細,工藝之考究,並不亞於今日。如四川廣漢出土的執鋤陶俑及廣州出土的漢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細,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西漢自高祖劉邦創建以來,歷經十四代二百三十餘年(其中包括王莽的新朝),使中國一度成為強盛、富饒的大帝國。因此,西漢王朝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中興。王莽的新王朝是一個短命政權,取而代之的是劉姓王族的劉秀建立的東漢王朝,劉秀建都洛陽,故史學家稱之為東漢王朝,追稱劉邦在西安建立的王朝為西漢王朝。王莽的改革是偉大的措施。但他失敗了,連他的王朝和生命也一起喪失。劉秀在昆陽之戰顯示了自己的勇敢和機智,再壯大自己的勢力。於公元25年稱帝,建立東漢政權。經十幾年的努力,中國又被他統一。東漢是西漢的延續。千古一帝-秦始皇建立了中華帝國的第一個專制集權國家,較之西漢,東漢的政權要專製得多,光武帝對此改革了治國方略,權力集中予尚書台,使皇帝的個人專制獨裁起到重要作用,但一旦皇帝昏庸或幼弱無能時,尚書台就成為掌握它的大臣們的權柄的依據,皇權成為他們手中的玩物。不幸的是,東漢的歷史自光武帝之後正是如此。由於幼主即位,出現母後臨朝,權歸女主的嚴重局面,外戚以"決尚書台"的名義,操縱國政,從而破壞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下皇帝與中央政府之間的權力制約。外戚專政,必有宦官之禍。東漢皇統屢絕,外蕃入侵,母後與天子多無骨肉之親,所以多憑外戚專政。及至天子年壯,欲收回大權,必然和外戚發生沖突,於是天子引宦官密謀除掉外戚。外戚,宦官明爭暗鬥,此起彼伏。
(西漢)
東漢在外交上繼西漢後有很大的發展,一代明將班超長期駐守西域,努力經營終使西域五十餘國皆向東漢稱臣並派出人質,年年來朝。班超派甘英出使古羅馬帝國,但被阿拉伯人所騙,只到達地中海岸。其他答案(共2個回答)西漢與東漢,究竟應當在歷史上視為兩個不同的帝國,或者看作一個整體的朝代,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兩漢在公元前及公元後各歷時約兩百年,中間經過新莽的中斷15年,如果視為一個朝代,則它連亘4個多世紀,為上承秦始皇下迄滿清兩千年來帝祚最長的一個朝代。中國的人口,據稱經過王莽後有大量的損耗,可是後來經過東漢的休養生息,也漸漸恢復原狀。官方的統計,常有訛漏,至漢亡...
西漢(前202年-9年)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與東漢合稱漢朝。前206年劉邦被西楚霸王分封為漢王,而後經過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取勝後,前202年最終統一天下稱帝,建國號為「漢」,定都長安。史稱西漢。項羽以「巴蜀漢中四十一縣」封劉邦,以治所在漢中稱「漢王」,稱帝後遂以封國名為王朝名。又劉邦都城長安位於劉秀所建漢王朝都城雒陽之西,為加以區別,故史稱「西漢」,有時又以都城與劉秀所建漢王朝的相對位置代稱為「西京」。而劉邦建立的漢王朝在劉秀所建漢王朝之前,因此歷史上又稱前者為「前漢」。
秦末天下大亂,因為秦國嚴苛的法律、沉重的勞役賦稅,人民普遍對秦政府不滿,陳勝、吳廣首先發動的農民起義席捲全國,隨即,全國的豪強地主和六國的舊貴族趁機割據地方,而劉邦和項羽也在這時登上歷史舞台。項羽的叔父項梁是原楚國將領,利用時機起兵反秦,
(楚懷王)
他找到一個小孩,號稱是楚王的後代,立為楚懷王(後為楚義帝),以楚國的名義號召原楚地的人民支持其起兵。同時,身為沛縣泗水亭亭長的劉邦在沛這個地方起義,在途中遇上項梁,便加上其軍隊。西元前206年10月,劉邦軍首先進入咸陽,秦王子嬰投降。但是,項羽在巨鹿之戰中,以勇冠三軍的神勇,一舉殲滅秦軍主力,成為了各路義軍事實上的統帥。巨鹿之戰後,項羽軍隨後也在12月進入咸陽,並很快掌握大權。他殺掉了秦王子嬰及楚義帝,自封為「西楚霸王」。憑借自己強大的武力進行統治,分封諸侯。他將劉邦封在蜀地,且將劉邦的國號定為漢。不久,劉邦在自己的封地整頓軍隊對項羽進行進攻,前期處於弱勢和被動挨打的局面。不過,雖然劉邦的軍事才能不能與項羽相提並論,但劉邦善於用人,他重用蕭何、張良、陳平等謀士為他效力。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不被項羽重用的將領韓信,正是韓信出色的軍事才能使局面逆轉。在最後的垓下之戰中,劉邦打敗項羽,使項羽逃至烏江邊自刎而死。
前202年,劉邦稱帝,建國號漢。五月定都長安,西漢正式建立。
(歷史悠久的)
⑼ 從全球角度看中國歷史-東漢-東漢是怎麼滅亡的(上)
漢靈帝登基後,司馬師立即處死太監蹇碩,當時的十常侍也嚇得半死,跑去要求何太後的庇護,可知沒了王權,他們便是連個屁用都沒有。東漢之覆滅,亡於權臣;東漢之覆滅,亡於世家。
當初漢光武帝劉秀中興大漢,靠的是名門世族的協助,東漢帝國建立後,名門世族也如願以償的拿到了登上政治舞台的入場券,亦便順利獲得了地方和中央政府的供職名額,久而久之,政府能掌控的地區少之又少,其餘的地區均掌握在名門的手裡。
再來看三國時期幾大勢力的家庭背景,首先袁紹家族被譽為「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構成了一張巨大的家族聯系網,漢朝於董卓之亂之後分崩離析,袁紹家族之所以可以掌控南方三省,混成天下第一諸王,靠的便是家族幾百年的傳承遺產。
曹操與劉備興起,伴隨著名門意志的強橫,而且要少於王權,東漢王朝的滅亡多少與名門的崛起有關系,「五姓氏七望」時代,名門的意志達巔峰,東漢時期亦是名門意志初露端倪的時。袁紹當作北涼小北洋軍閥,為什麼割據三十萬,反而最後失利了,便是由於他沒有能掌握住機遇,所以喪失了名門意志的擁護,從此亦可知名門意志的強橫。
所以說東漢之覆滅,絕不是亡於靈帝,個人的意志有些情況下可以左右一個朝代的政治走向,但是對於一個 的王朝來說,皇帝對朝代的興亡作用很小,更不可能力挽狂瀾富大廈於將傾,東漢的滅亡正是亡於當時巨大的名門利益集團。
獲得政治發言權很久的名門望族,急需在政治上嶄露頭角,以此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而腐朽不堪的東漢王朝已經成了他們巨大利益面前的絆腳石,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除之而後快。
三國的出現正是這種利益集團之間的相互妥協和利益分贓。一旦出現新的勢力,這種平衡也會很快被瓦解,這就解釋了為何曹操生前不稱帝,而交給他的兒子曹丕,這是因為當時的名門勢力還很強大,貿然稱帝只會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
曹魏三代之後,蟄伏隱藏多年的司馬家族一夜之間奪取曹魏的江山,卻毫發無損,正是由於此時的司馬家族已經獲得了當時政治勢力的中堅,也就是新生士族的支持,所以司馬昭才能登上帝位。
⑽ 中國歷史東漢西漢什麼意思
西漢是來劉邦建立的
東漢是劉邦的後代源劉秀建立的
其實他們的國號是大漢
西漢定都長安
東漢定都洛陽
後人為了區分這倆個王朝
就把第一漢叫西漢,也叫前漢
第二個漢朝叫東漢,也叫後漢
因為西漢的都城在西部
東漢的都城在東部
只是後人對他們的稱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