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水利歷史悠久

中國水利歷史悠久

發布時間:2021-03-13 14:24:39

❶ 中國的悠久歷史

以下是本人(歷史課代表)積累的所有基礎性的中國古代史的資料,望採納!

一、我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三、春秋戰國

四、秦漢時期

五、三國、兩晉、南北朝

一、隋唐

❷ 中國水利發展史主要人物

大禹: 治水
李冰: 戰國時期水利家李冰,他主持修建了世界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內工程。容
郭守敬(元): 提出了六條水利建議。第一條建議修復從當時的中都(今北京)到通州(今通縣)的漕運河道;第二第三條是關於他自己家鄉有地方城市用水和灌溉渠道的建議;第四條是關於磁州(今河北磁縣)、邯鄲一帶的水利建議的意見;第五第六條是關於中原地帶 (今河南省境內)沁河河水的合理利用和黃河北岸渠道建設的建議。
庄熊羆(漢): 龍首渠是開發洛河水利的首次工程,征調了1萬多民工,挖通起自征縣(今澄城縣)終到臨晉(今大荔縣)的渠道。
鄭國(戰國): 鄭國渠是最早在關中建設大型水利工程的,戰國末年秦國穿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興建,約十年後完工。位於今天的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余里(灌溉面積號稱4萬頃)。

❸ 中國歷史著名水利工程有哪些

1、鄭國渠

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鄭國渠的作用不僅僅在於它發揮灌溉效益的100餘年,而且還在於首開了引涇灌溉之先河,對後世引涇灌溉發生著深遠的影響。

秦以後,歷代繼續在這里完善其水利設施:先後歷經漢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豐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廣惠渠和通濟渠、清代的龍洞渠等歷代渠道。

2、龍首渠

龍首渠位於陝西省,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開發洛河水利的歷史上是首創工程,它是今洛惠渠的前身。

龍首渠大約是在漢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間根據庄熊羆的建議而修建的。這是開發洛河水利的首次工程,征調了1萬多民工,挖通起自征縣(今澄城縣)終到臨晉(今大荔縣)的渠道。據說渠成後,重泉(今蒲城縣東南)以東的1萬多頃鹽鹼地得到灌溉,每畝能收10石糧。

3、大運河

大運河,是中國東部平原上的偉大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為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在大運河成為漕運的主體水道之後,漕運藉助大運河溝通南北的便捷條件,將漕糧轉運到全國大部分地區,成為王朝調劑物資、制衡社會的有力手段。尤其是在明清兩代,漕運的社會歷史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4、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靈渠主體工程由鏵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門、堰壩、秦堤、橋梁等部分組成,盡管興建時間先後不同,但它們互相關聯,成為靈渠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5、都江堰水利工程

公元前256年,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率眾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側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該大型水利工程現存至今依舊在灌溉田疇,是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不僅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

❹ 中國水利發展的方向

綠色沙龍:綠色水利是中國水利發展方向

一、綠色水利產生的背景

近年來,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引發世人的普遍關注。中國的環境問題確實不容樂觀,「局部有所好轉,整體正在惡化,前景令人擔憂!」的判斷依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符合中國的實際。引起環境問題的因素很多,其中水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水利發展對生態環境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修建各種水利工程引發多種生態環境問題

修建各種水利工程,是水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根據工程的大小不同,對環境的影響存在差異。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水利工程的興建影響河流的自凈能力。水利工程改變了河流的自然狀態,對河流的自凈能力產生影響;第二,對河道產生影響,由於水利工程的興建,特別是大壩的興建,改變了河道輸沙的動力,抬高或者降低河道的高程,同時水文特徵發生改變;第三,對局部氣候的影響,工程的興建,對局部濕度、降水、氣溫等氣候產生不同程度影響;第四,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水利工程的興建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表現為多層次,大壩的建設,切斷了河流的通道,對洄遊生物等生物多樣性影響是明顯的,這正是目前反對興建大壩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2)水資源利用過度開發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

水資源過度開發引起的生態環境問題可以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過度開發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地表水過度的開發使用會引起生態環境問題是多樣的,最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是斷流,從而引發的系列問題。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它的斷流不僅影響了生態和經濟發展,而且曾在國內外曾產生巨大的反響。目前,河流斷流一直威脅著北方河流。據統計2000年河流斷流數為60條,斷流河流的總長度占斷流河流總長度的35.%。

地下水的過度利用,也引發了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根據統計,全國累計超采地下水1531億立方米,其中北方地區超采嚴重,海河流域地下水超采面積占海河區平原面積的91%。地下水超采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包括:地面沉降、裂縫、塌陷、海水入侵以及植被的大面積的死亡。全國沉降面積6萬平方公里,天津地面最大累積沉降達3140毫米;全國已經發生塌陷2500處,裂縫6000條,其中30%由地下水超采引起的;海水入侵,目前有1500平方公里, 一些地區因超采地下水植被死亡,特別是一些沙漠地區更加明顯。

(3)污水排放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

我國水污染嚴重,無論是地表水、地下水還是海水,質量都不容樂觀。全國61.9%河段地表水質在Ⅳ類以上,特別是海河達到78.5%;全國約有一半城市市區地下水污染比較嚴重,由污染造成的缺水城市和地區日益增多;全國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約16.9萬平方公里,其中近岸海域污染嚴重,特別是渤海灣、江蘇近岸、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等局部海域。形成污染的因素很多,污水排放是重要因素,全國工業和城鎮生活廢水排放總量為460.0億噸,不同程度地污染了江河湖澤,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沖擊。

(4)水資源開發引發的濕地生態環境問題

濕地與水資源關系密切相關,濕地具有凈化水質、提供穩定的水源、消洪滯洪等多種生態功能。由於水利工程而引起的濕地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一些水利工程的修建,隔斷了河流與沼澤等濕地水體之間的天然聯系;挖溝排水,又使濕地不斷疏干,導致濕地水文變化,功能下降,甚至導致某些濕地消失。如黑龍江扎龍濕地因水資源開發產生了系列問題。

二、綠色水利是中國水利發展的必然趨勢

上述水利發展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有的是水資源開發時產生的,有的是水資源利用時產生的,有的是水資源利用後廢棄過程中產生的。要解決水利發展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沖擊問題,提高水資源支撐國民經濟發展能力,唯一的途徑是走綠色水利之路,綠色水利是中國水利發展的方向。

綠色是近幾十年來經常提到的名詞,其內涵並非純指顏色中的綠色,它有深刻的環保內涵,盡管綠色的內涵尚沒有權威的解釋,但其基本內容如「環保的、與環境協調和諧的、人類適應環境的、安全的」為大多數人認可。目前,綠色一詞已貫穿於社會各個層面,並且深受人民的愛戴,如綠色食品、綠色投資、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技術、綠色貿易、綠色產業等,冠蓋「綠色」 名詞帽子的各種行為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

綠色水利並不只是在水利前面加戴上「綠色」的帽子,它具有新的深刻的內涵。所謂的綠色水利是指在水資源開發、利用和廢棄全過程中保護生態環境且節水高效的利用水資源的行為與文化。

水資源不僅是自然資源,也是環境資源,它是經濟屬性、社會屬性和環境屬性的綜合體。綠色水利要兼顧這三種屬性。在此基礎上,綠色水利還包含四個基本的思想。

(1)環境思想

水利發展必須將環境保護放在重要的位置,這不僅是時代發展之要求,也是水利發展過程中水利持續發展的自身要求。實事求是的說,我們過去的水利發展是關注環境保護的,如每項水利工程都做了環境影響評價書,這種工作對環境保護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值得關注的是,發展水利與環境保護面臨著新的矛盾,近年來關於大壩與生態問題的爭論持續升溫就體現了這種矛盾的尖銳程度。保護環境是發展水利發展的重要前提,必須給予高度重視。水利發展包含濃厚的環境思想,是綠色水利的重要特徵之一,符合科學發展觀對水利的內在要求。

(2)生命周期性的思想

從水資源利用過程來看,水資源存在一個生命周期,即水資源開發、水資源利用、水資源廢棄過程。在這三個過程中,每個過程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水利建設過程中,過多關注的是水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而水資源的利用和廢棄過程中水界關注不足。綠色水利將這三方面看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充分地體現了水利生命周期的思想,對水利的發展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節水高效利用水資源的思想

節水高效利用水資源是構成綠色水利的重要思想之一。節水高效利用水資源與保護環境是相輔相成的。節水高效是利用盡可能少的水資源創造更多的價值和服務。一個節水高效利用水資源的社會,同非節水高效利用水資源社會相比,一定是對環境破壞小的社會。事實上,我國水利對環境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節水高效利用水資源方式。如上游大水漫灌或者無節制的浪費水資源,導致下游無水可用,引發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等。如果不將節水高效利用納入綠色水利的范疇,綠色水利則難以實現。

(4)綠色+水利+文化的思想

我國水利具有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內涵極其豐富多彩的水利文化。隨著水利與生態環境關系矛盾的激化,綠色、水利與文化的有機結合,綠色水利文化也漸漸成熟,不斷滲透到水利的各個領域,在不知不覺中滋潤哺育水利及其相關領域的人。綠色水利文化形成對綠色水利的建設和積極的發展將起到無形的但是很穩固的支撐作用。

將這些思想深入貫徹到水利工作的實際,必將對中國水利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

總之,綠色水利是一種新的理念,它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在水利中的具體體現,是科學的水利發展觀,它是中國水利發展的方向。

❺ 誰有中國水利發展史的詳細介紹啊

搜索了一下發現中國抄的水利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中國古代水利發展,一個是新中國的水利發展。古代的水利發展可從大禹治水說起,直到晚清至明國時期,新中國的水利發展就要從新中國成立那天說起了。
剛搜到一篇比較全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4d790b0100dy1k.html

❻ 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是哪幾個

四大水利工程是:它山堰、鄭國渠、靈渠、都江堰。

一、它山堰

它(tuō)山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水利工程。屬於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樞紐工程。

位於浙江寧波市海曙區鄞江鎮它山旁,樟溪出口處。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西南,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縣令王元瑋創建。

它與國內的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二、鄭國渠

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余里(灌溉面積號稱4萬頃)。

鄭國渠在戰國末年由秦國穿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興建,約十年後完工。

三、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

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四、都江堰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

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

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6)中國水利歷史悠久擴展閱讀:

四大水利工程的歷史意義

一、鄭國渠

鄭國渠修成後,大大改變了關中的農業生產面貌, 用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較大的涇水進行灌溉,增加土質肥力,農業,迅速發達起來,雨量稀少,土地貧瘠的關中,變得富庶甲天下 (《史記·河渠書》)。

二、它山堰

如今堰身大部分埋在沙土下,已無引灌作用。它山廟經重新修築後,增設了「它山堰水利陳列館」且在每年的農歷三月三和十月十(傳說王元偉築堰那年正好33歲,十月十日為他的生辰)恢復古廟會。

2015年10月13日凌晨,當地時間12日晚,在法國蒙彼利埃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6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公布了2015年入選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單。

三、靈渠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

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四、都江堰

都江堰的創建,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

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

❼ 中國水利的歷史沿革

《中國水利》前身 是《人民水利》,創刊於1950年 ,1956年更名為《中國水利》。1958年水利部與電力工業部合並後,《中國水利》與《人民電力》、《水利電力工人報》合並為《水利與電力》(半月刊),1966年起停刊,1981年復刊並在此更名為《中國水利》,改為月刊。從2003年起變更為半月刊,大16開本,印刷精美(在北京出版),國內外發行。

❽ 學習中國水利史有什麼用<500字>

中國水利史
history of water conservancy in China

水利歷史悠久,它的發展受自然條件、社會條件及科技條件的促進和制約。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水利開發情況可以反映水利技術及政治經濟的狀況。中國水利史按其主要內容(防洪、灌溉、航運等)的發展階段可以分為六個時期。
初步發展期約自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以前至前256年秦滅周,是中國水利的初步發展時期。
相傳遠古時共工氏曾治洪水,以土壅水,但失敗。到堯、舜時又發生全國性洪水,禹受命賓士水土,導江河,開溝洫,通航道,多方面開發水利。這實際是以他為代表總括了春秋以前億萬人、千百年的水利成績。至春秋戰國,奴隸社會逐漸變為封建社會,鐵器逐漸代替了青銅器,水利事業也自黃河流域開始相應發展。
早期實踐早期水利的實施往往針對當時已出現的問題,也往往是中國水利中最突出的問題。如黃河洪災起自上古,戰國時的趙、魏、齊等國在黃河下游為防洪已修築較完整的堤防。在灌溉排水方面,相傳夏商周有井田制,把農田用道路、溝洫劃分成井字形九區,以溝洫形成灌排水網。
①灌溉工程:商湯有七年之旱(約公元前16世紀)。周宣王時(公元前9世紀末期)黃河流域大旱,人口大量死亡。商代即有引水灌田的明確記載。南方陂塘灌溉,如春秋時有期思陂及。北方渠系,如戰國初期有渠首建壩引水的智伯渠;引渾水淤灌的。淮、漢流域渠塘結合的灌溉有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 279)始建的白起渠,即今引漢水支流蠻河灌溉的湖北宜城縣長渠的前身(圖1[白起渠的渠塘結合系統示意圖(據《水經注》繪)])。
②人工運渠:為了政治經濟的需要,溝通南北水運網的人工運渠自春秋後期起,有太湖和長江之間的運渠,有江淮之間的,黃淮之間的,濟泗之間的菏水以及江漢之間、濟淄之間的運渠等。這些渠道,水有餘時還用於灌溉。
早期知識古代記載如中,劃分全國為九州(九區),列出各州的山川湖澤、通航河道、土壤種類、農田等級以及特產等。《周禮?職方氏》亦分全國為九州,指出其中七州適宜種稻,並列出各州水產、通航及灌溉水源等資源(見),都表明先秦時期,對全國水土資源有初步了解。《史記?河渠書》記有先秦各地的水利概括情況。《管子?度地》、《周禮?稻人》、《考工記?匠人》、《淮南子?地形訓》等著作,記有灌溉水質、地下水埋深、水流理論、渠系設計、測量方法、施工組織及管理維修等知識。這表明當時對水利已有多方面的認識。
早期方略及規劃先秦已有一些方略性的論述,特別是對大禹治水的評論。春秋時,一些諸侯國開發利用水土資源,也有一些記載。周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太子晉提出賓士水土應遵守的七項准則是:「象天」,看自然條件;「儀地」,看地區條件;「和民」,要有利於民;「順時」,要適應時間的變化;「敬神」,要嚴肅對待未知的自然因素;「咨之前訓」,考慮和了解前人的經驗教訓;「觀民之憲言」,聽取群眾的議論。他還根據前三個准則,強調因勢利導,因地制宜。他說:禹賓士水土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封山育林使山不墮壞,疏鑿江河使水更暢通,修築堤防使湖泊能蓄更多的水,沼澤窪地能更多地生長動植物,並大力開發平原地帶,將城市修建在沖要地帶,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把各地合成一個協調的整體。當時各國的通行制度和這些想法大致相同。如公元前 548年楚國整理財賦時對水土開發利用提出的規劃是:登記能耕作的已耕地和未耕地,估算山林面積,統計蓄水沼澤和不常有水的窪地,劃分人為高地和天然丘陵,分別標出肥沃和貧瘠的農田,計算出乾燥和濕潤地區,規劃塘堰和陂池,劃定平原耕地和河流堤防界限,定出近水潮濕的牧草地,把平衍良田分成井字形等,據以估算全國的收入和賦役。
以黃河流域為主的時期自秦滅周(公元前 256)至東漢中平六年(公元189)的四百多年中,是黃河流域為主的水利發展期,也是中國水利事業的第一個高潮。其他流域也有幾處重要工程。如秦修三大水利工程:除關中引涇水的鄭國渠在黃河流域外,稍早於它的有岷江上游的,這兩大灌區為秦統一全國打下了經濟基礎;秦統一六國後又修了溝通長江和珠江水系的,為統一嶺南創造條件。

❾ 中國悠久歷史文化

但凡歷史悠久的國家都有很多神話故事,中國也不例外。女媧補專天,誇父逐日、嫦屬娥奔月、女媧造人、後羿射日、盤古開天等等都是很經典的故事。中國史學家,文學家、科學家等等人才輩出,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在最近熱播的《大長今》裡面常常提到張仲景、華佗、李時珍這些人,說明我過古代的醫學對世界都是有貢獻的。埃及的金字塔、巴比淪空中花園什麼的都是以大而見長,中國的卻是是精見長,我們中學語文課本裡面學的「核舟」、還有歷史書上提到的無數的珍貴文物。本人最激動的是長沙馬王堆的前年未乾的古屍,以及她的陪葬。歷史一直貫穿於我們的義務教育階段。年輕人應該了解的不少,關鍵是對此的興趣比較少。所以記住的不多。
一樓提到的佛教文化我也不是很喜歡的,但是在封建社會時期,帝王要是缺少了這些文化還能靠什麼來維持國家的穩定呢?國家不穩定,戰亂頻繁我們的祖先難道可以有時間和精力去留給我們光輝燦爛的五前年文明?何況佛教在今天已經變味了。遊客進廟燒香已經是廟宇收入的一大來源,抽簽解簽價格貴的嚇人。有個老和尚看見你說你和佛有緣要送你一個護身符,可你要先捐什麼什麼款,點什麼什麼燈......文明就這樣被一步一步的踐踏

❿ 我國古代規模最大、效益最好歷史最悠久的水利工程是

歷史最悠久當然要算是都江堰了.
都江堰是
公元前300年
左右由李冰建的.在世界上也是歷史最悠久的了

閱讀全文

與中國水利歷史悠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