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夏朝,為什麼存在爭議
有。
在「夏商周斷代工程」的考古資料中,考古學家安金槐先生在河南五渡河與潁河相交的三角地,找到了一個城——王城崗,是禹都陽城所在地。安先生考察後認為,這是一個龍山時期的城,於是推斷:「我們尊敬的大禹,當年很可能曾經在這里走來走去,而且住在這里。」不久,安先生又在河南禹州瓦店村發現了一個夏代初期遺址,也具有都城規模。學者們用碳14測年法,得到了這兩個遺址始建范圍:公元前2120—公元前2040年,也就是說,夏的初年應該是在公元前兩千年左右,夏確切開始於何年,仍不知道。從考古推測,王城崗和禹州店遺址始建於公元前2120—公元前2040年間,而公元前2070年正好在這個范圍之內,這些考古發現推斷了夏朝建立的時間。有城池難道不是一個王朝存在的證據么?
禹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就是夏。你能說大禹不存在,只是神話,難道大禹陵是座空墳嗎?
夏朝之說動搖的原因:
在中國傳統史學體系中,夏朝是第一個具有明確的列王世系和興亡有緒的歷史朝代。古人不僅從未懷疑過它的存在,而且給予它同商周秦漢王朝一樣的信史地位。晚清以來。今文經學大盛,滋生一種「上古茫昧無稽」(康有為)的說法。繼之在西風歐雨影響下,疑古思潮勃然興起,「對古史材料重新估價的口號高唱入雲」,從而導致夏朝信史地位的動搖。
但是近年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實施,已經較為成功地確立了夏代的基本年代框架,雖無法徹底抹去人們心頭對夏史信疑參半的陰影——而這些多數是外國人心理不平衡、是嫉妒!!
❷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夏朝這個朝代的存在為什麼文字方面沒有過多記載
中國歷史上有夏朝這個朝代得存在,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開國君王是大禹得兒子啟,啟把原始社會氏族聯盟得公天下變成一家得家天下私天下,推動了中國社會得轉變和歷史進程。文字記載得在商朝才有出現也就是甲骨文,夏朝時期還是以繩刻或原始圖案來記載歷史,河南省和山西省以及河北、山東一帶有夏朝古代城牆遺址和文物
❸ 中國歷史上究竟有沒有夏朝
當然有了,不過國際上不是太承認,因為到現在為止似乎還沒有可信的證物,有的也是勉勉強強。
可以看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8F%E6%9C%9D
不過,可能不能上去,找個代理伺服器吧。
❹ 中國古代史中的夏朝到底有沒有存在過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夏朝的存在只被國內史學家所承認,外國人始終有非常多數量的學者對中國到底有沒有夏商時代持懷疑態度,這種懷疑一直持續到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對夏朝考古的不斷進展,中國古代存在夏王朝最終為國際社會所承認。
夏王朝是中國歷史記載的王朝,開啟了中國之後兩千多年的輝煌,對這個王朝我們應該抱有敬意。
❺ 中國歷史上夏代真的存在嗎證據呢、、、
中國歷史上夏代真的存在。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
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5)中國歷史到底有沒有夏擴展閱讀:
在很多人眼中,「夏商周」是個固定搭配。實際上,甲骨文的發現以及對安陽殷墟的考古發掘證明了商王朝的存在,但夏王朝是否真的存在過則是學術界長期關注的熱點問題。
「二里頭遺址為夏代的存在提供了可靠物證,沒有二里頭,我國夏商周的年代框架就拿不出來。」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李伯謙說,「學界認識趨同,二里頭為夏代中晚期都城所在地成為傾向性結論。」
「二里頭遺址是探索中國最早的王朝文明——夏商文明及其分界的關鍵性遺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說,在這里,我們初步探明了東亞大陸最早的核心都邑,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
發現了中國最早的雙輪車轍,發現了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二里頭宮城,發現了中國最早的中軸線布局的大型「四合院」宮室建築群,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多進院落宮室建築群,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大型圍垣官營作坊區,發現了中國最早的青銅器和綠松石器製造作坊。
「二里頭遺址現存面積約300萬平方米,目前僅發掘了1%多一點。」許宏說,迄今為止沒有發現像甲骨文那樣可以確證當時歷史狀況的文字材料,所以二里頭的王朝歸屬問題仍舊是待解之謎。
❻ 問 中國歷史上有夏朝嗎 為什麼國際上都不承認有夏
有沒有夏朝,夏朝國都在哪?看看「五子之歌"的產生,就可以明白,夏都在河洛地區的鞏偃一帶。
五子之歌
出自《尚書》中的《夏書》,《尚書》原有一百篇,有些篇都已散失了,但《五子之歌》還在,是其一篇,
《五子之歌》是對中國最早的帝王亡國的嘆息,體現了中國最早、最原始的政治思想,即「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神為本,唐人同穀子據典故也曾改編過《五子之歌》
《史記.夏本紀》;《尚書》典故
大禹的兒子啟作為夏朝君主開啟了「父傳子,家天下」的世襲君主制時代。然而繼承王位的兒子太康,就因為沒有德行,導致老百姓反感。太康貪圖享樂,在外打獵長期不歸,國都被後羿侵佔。太康的五個弟弟和母親被趕到洛河邊,追述大禹的告誡而作《五子之歌》,表達了五個人的悔意。
夏後太康失國,五位公子作五子之歌以示哀悼。
原文
太康屍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咸貳,乃盤游無度,畋於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窮後羿因民弗忍,距於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従,徯於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滅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關石和鈞,王府則有。荒墜厥緒,覆宗絕祀!」
其五曰:「嗚乎曷歸?予懷之悲。萬姓仇予,予將疇依?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弗慎厥德,雖悔可追?」
大概意思
一、大禹說過,老百姓可以親近,而不可輕視。人民為國家之本,本固了國家才能安寧。
二、大禹說過,不要貪圖女色,打獵玩樂,嗜酒,豪華的住宅。只要有此一項,就會導致亡國。
三、陶唐氏部落本來有很廣大的土地,因為失德,敗壞綱常,導致滅亡.
四、大禹為後世楷模,治定了法典,因為太康廢棄了典法,導致宗廟祭祀滅絕。
五、我們被後羿逼到洛河對岸,沒有歸宿,嘆息不謹慎的行為,追悔莫及。
譯文
太康處在尊位而不理事,又喜好安樂,喪失君德,眾民都懷著二心;竟至盤樂游獵沒有節制,到洛水的南面打獵,百天還不回來。有窮國的君主羿,因人民不能忍受,在河北抵禦太康,不讓他回國。太康的弟弟五人,侍奉他們的母親跟隨太康,在洛水灣等待他。這時五人都埋怨太康,因此敘述大禹的教導而寫了歌。
其中一首說:「偉大的祖先曾有明訓,人民可以親近而不可看輕;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國家就安寧。我看天下的人,愚夫愚婦都能對我取勝。一人多次失誤,考察民怨難道要等它顯明?應當考察它還未形成之時。我治理兆民,恐懼得像用壞索子駕著六匹馬;做君主的人怎麼能不敬不怕?」
其中第二首說:「禹王的教誨這樣昭彰,可你在內迷戀女色,在外游獵翱翔;喜歡喝酒和愛聽音樂,高高建築大殿又雕飾宮牆。這些事只要有一樁,就沒有人不滅亡。」
其中第三首說:「那陶唐氏的堯皇帝,曾經據有冀州這地方。現在廢棄他的治道,紊亂他的政綱。就是自己導致滅亡!」
其中第四首說:「我的輝煌的祖父,是萬國的大君。有典章有法度,傳給他的子孫。征賦和計量平均,王家府庫豐殷。現在廢棄他的傳統,就斷絕祭祀又危及宗親!」
其中第五首說:「唉!哪裡可以回歸?我的心情傷悲!萬姓都仇恨我們,我們將依靠誰?我的心思郁悶,我的顏面慚愧。不願慎行祖德,即使改悔又豈可挽回?」
五子之歌中的五位王子所居的地方為今河南鞏義市花地嘴遺址。[1]
❼ 中國歷史究竟有沒有夏代
由於沒有文字記載,有沒有夏朝爭論很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商朝以前,我國就已經有了較為發達的文明,誕生了國家,至於這個國家叫什麼?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由於夏朝沒有文字直接流傳下來,所以有關夏代社會發展的情況,古代文獻記載既少,又多模糊不清。
夏朝,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一般認為夏朝是一個部落聯盟形式的國家,而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將夏朝定性為一個奴隸制國家。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就是從夏朝的建立開始的。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依據史書記載,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分封建藩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此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於新石器晚期文化。
❽ 中國到底有沒有夏這個王朝
夏只是根據古老文字記載推測出來的,沒有文物證明,最早文物證明是商,這在史學界也有爭論,不過外國一般不承認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