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收集關於中國歷史的屈辱

收集關於中國歷史的屈辱

發布時間:2021-03-13 02:40:17

⑴ 中國屈辱的歷史故事

《虎門條約》:一、賠款二千一百萬兩。二、割香港。三、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四、海關稅則詳細載明於條約,非經兩國同意不能修改,是即所謂協定關稅。五、英國人在中國只受英國法律和英國法庭的約束,是即所謂治外法權。六、中、英官吏平等往來。

《辛丑條約》:一、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二、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作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三、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四、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五、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六、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中國歷史的屈辱 內容要全

第一次鴉片戰爭
中英《南京條約》:1.宣布結束戰爭。兩國關系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銀元。中國向英國共賠償二千一百萬西班牙銀元
4.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英軍撤出南京、定海等處江面和島嶼。
5.廢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貿易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6.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需與英國商定;中國的關稅自主權開始喪失。
7.以口頭協議決定中英民間「訴訟之事」,「英商歸英國自理」;中國的司法主權開始受到侵害。 8. 中英兩國各自釋放對方軍民。

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清史稱同治中興。
甲午中日戰爭
《馬關條約》:1中國從朝鮮半島撤軍並承認朝鮮的「自主獨立」;中國不再是朝鮮之宗主國;
2中國割讓台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
3中國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二萬萬兩);
4中國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5允許日本人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館和工廠及輸入各種機器;
6彼此的最惠國待遇;

7中國不得逮捕為日本軍隊服務的人員;
8台灣澎湖內中國居民,兩年之內任便變賣產業搬出界外,逾期未遷者,將被視為日本臣民;
9條約批准後兩個月內,兩國派員赴台辦理移交手續。
10增闢通商口岸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辛丑條約》:
1.賠款。清政府賠款各國(共11國)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982,238,150兩 (九億八千二百二十三萬八千一百五十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
2.劃定使館區。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在區內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

3.拆炮台、駐軍隊。拆除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國主義列強可在自山海關至北京沿鐵路的12個地方駐扎軍隊。

4.脅迫清政府承諾鎮壓反帝斗爭。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的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凡發生反帝斗爭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5年。其中這一條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淪為了帝國主義的工具。

5.對德、日「謝罪」。清政府分派親王、大臣赴德、日兩國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之處建立牌坊。

6.懲治附合過義和團的官員。從中央到地方被監禁、流放、處死的官員共百多人。

7.設立外務部。將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首,成為清政府與列強交涉的專門機構。

一步步地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⑶ 請搜集資料,了解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並列舉幾個經典事例

一、屈辱歷史

近代以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由於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生靈塗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

尤其是鴉片戰爭之後,中華民族更是陷入了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狀況。

甲午戰敗,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把「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大片領土割讓給日本,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而且還造成了台灣和大陸難以彌補的隔閡,遺患至今。

它大大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從而使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年,英、美、日、俄、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侵入中國,8月攻入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

條約規定:中國政府賠償4.5億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這實際上就成為「國中之國」,成為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

大清國國家應允將大沽炮台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允許列強各國派駐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控制和掠奪。

中國人民在遭受屈辱的同時,中國也一步步沉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部落後挨打的近代歷史,也是一部恥辱史。

二、事例

1、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1860年9月,於天津登陸的英法聯軍進逼北京城下,咸豐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留下幾萬守兵龜縮在城牆內(即如今二環路以內的范圍),郊外任由侵略軍劫掠。

10月6日,英法聯軍攻入海淀鎮,到處焚掠,當晚即侵入圓明園。少量拿著刀矛的清兵一戰即敗,護園大臣只好投水自殺。看到富麗堂皇的宮殿園林,眼花繚亂的侵略軍馬上開始了瘋狂的劫掠。

10天以後,聯軍司令部下令可以自由劫掠,英法侵略軍像發狂的野獸一樣,把園內珍寶能拿走的就拿走,不能拿走的就全部搗毀。至此,圓明園中的珍寶盪然無存了。

英法聯軍瘋狂搶劫圓明園之後,還不滿足。英使額爾金發表聲明說:「只有焚毀圓明園一法,最為可行。」於是,英國將軍們在他們的政府支持下發布了焚毀圓明園的命令。

10月17日,聯軍騎兵團就在園內到處放火。10月18日清晨,英國密克爾騎兵團3500餘人進園縱火,一時圓明園成了一片火海,火勢三日不熄。

一座經營了150多年,綜合中西建築藝術成就,聚集了古今藝術珍品和歷代圖書典籍、世界上少有的壯麗宮殿和園林,在慘遭侵略軍大肆搶掠和焚燒後化為烏有了。

2、八國聯軍劫掠北京

1900年8月15日,經過兩天的激戰,八國聯軍攻下北京各個城門。清兵、義和團在京城各處與侵略者展開激烈的巷戰,仍無法阻擋八國聯軍的鐵蹄。15日晚,美軍在正陽門上架起大炮。

幾聲炮響,大清門(民國時改稱中華門,於1959年擴建天安門廣場時拆除)、天安門被次第炸開。

紫禁城城門毫無遮攔地暴露在侵略者面前。就在紫禁城被攻陷的當天清晨,慈禧太後帶著光緒皇帝倉皇逃出京城。

城破之後,八國聯軍在午門廣場進行了一場「國際大閱兵」。英美俄日等國的侵略者們,穿著不同的軍裝,舉著不同的國旗,喊著不同的口號,全副武裝,列隊走過午門廣場。

簡短的閱兵儀式後,紫禁城的大門在禮炮聲中轟然打開,侵略者的隊伍浩浩盪盪開進了紫禁城。八國聯軍以征服者的姿態,完全接手了北京城。此後,京城百姓經歷了一年的亡國歲月。

為了滿足軍士的貪婪,各國將領允許士兵在北京城無所顧忌地燒殺搶掠三日。古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蹂躪和摧殘。地安門至西安門的房屋被焚毀殆盡,前門至東四牌樓也是滿目荒涼。

八國聯軍不僅放火燒房,還破壞了許多精美的建築物。英軍將天壇偏殿改為磨坊,法軍將內務府大高殿的門座、殿宇亭座和門窗拆毀。先後駐扎過俄軍和英軍的頤和園也無法倖免。

京城百姓也遭到了八國聯軍的殘忍屠殺,僅在庄王府一處,就有1700多名義和團團民被屠殺。一次,法軍在一條死胡同里足足射擊了10分鍾,直至不留一人後才罷手。時人記錄北京城「死屍遍地,腐爛熏蒸,慘難寓目。

」許多清朝官員舉家自戮,「各處朝衣朝冠之男屍,補服紅裙之女屍,幾於觸目皆是。」怡親王被某國軍隊俘虜,被命令為士兵洗衣服,不但勞作極為繁重,而且還經常餓肚子,不堪受辱的怡親王最終選擇自盡。

戶部尚書崇綺在城破之前隨榮祿逃到保定府,當他聽說妻子率領全家自殺後,萬念俱灰,自縊身亡。

王公貴族之家尚且如此,平民百姓的境遇就更加悲慘了。城破之後,北京大街小巷回盪著婦女的慘叫和洋兵的淫笑。

時人記載,聯軍「將其所獲婦女不分良賤老少,盡驅諸裱褙衙門」,「作為官妓」,任聯軍「入內遊玩,隨意奸宿。」

當時傳說「黑兵」見了女人就像發瘋一樣。許多婦女聽到槍響就投井,以至於一口井中曾打撈出五六具屍體。

八國聯軍對北京城的劫掠,不但是北京人心中無法彌合的創痛,也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恥辱的一頁。

3、旅順大屠殺

中日甲午戰爭是日本對中國發動的一場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它以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而結束。

這場戰爭的結果,不僅導致了中日兩國命運的改變,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成為遠東戰爭的策源地,更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向殖民地與半殖民地淪陷的進程。

旅順作為這場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被日軍佔領後遭受了空前的屠城浩劫。1894年11月21日傍晚,日本侵略軍闖進旅順口,對平民百姓進行了持續三天四夜的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見人就殺,婦孺不免」,屍骨堆積成山,碧血橫流成河,近兩萬人慘死在日本侵略軍的屠刀下,這就是震驚中外的「旅順大屠殺慘案」。

殉難同胞的「萬忠墓」就是這段歷史的真實見證。

4、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後,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

5、平頂山慘案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佔領中國東北,雖然中國政府軍隊撤出東北三省,但是民間抗日義勇軍一直在反抗日本軍隊。

日本軍隊在攻擊抗日武裝的同時,也經常屠殺抗日根據地的中國普通民眾以報復中國武裝的抗日行動。1932年9月15日,抗日救國軍第四路、第十一路進攻撫順,重創日本軍隊。

日本軍隊展開報復行動,於1932年9月16日將撫順煤礦附近的栗家溝、平頂山等村村民3000餘人集中,之後實施了滅絕性的屠殺,之後又追殺了聞訊逃亡的千金堡村24名居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頂山慘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京大屠殺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旅順大屠殺:一段不能被忘記的慘痛歷史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庚子劫——八國聯軍劫掠北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圓明園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近代史是中國發展的「清醒劑」

⑷ 關於中國歷史屈辱

主要是在近代史上按時間先後有:
中英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
中和英法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
中日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
中和八國聯軍《辛丑條約》

⑸ 關於中國屈辱歷史的故事

晚清、近代、割地賠款,簽條約

⑹ 中國歷史有哪些屈辱

南京條約 1842年8月 英國
主要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2100萬銀元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方商定
影響
1.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3.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國人民從此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
5.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1844年 英國
主要內容
從中攫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權

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 1844年 美國和法國
主要內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權益

天津條約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內容
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2.增開沿海沿江是10處商口岸
3.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4.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通商、傳教
5.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經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常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主要內容
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4.對英法兩國的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天津條與北京條約的共同影響
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至19世紀80年代 ,侵佔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馬關條約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內容
1.割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
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
1.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再一步遭受受嚴重損失
2.此後帝國主義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強進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開辟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
5.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辦廠,拓展了其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6.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

⑺ 關於中國屈辱歷史的資料

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英艦「漢華麗」號)
中英《南京條約》
1. 割香港島給英國
2. 賠款2100萬元
3.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中國東南沿海門戶洞開
4. 取消舊的公行制度,英商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易
5. 協定關稅(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中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

1843年7月22日(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關稅則》(通稱《五口通商章程》)
內容:
1. 壓低關稅,進口貨物的稅率定為5% 中國成為世界上最低稅率的國家之一,海關從此也失去了保護本國工農業生產的作用,便利了外國資本主義在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
2. 領事裁判權,英國僑民在中國犯刑事罪時,由英國領事根據英國法律處理 中國的司法權遭到破壞,外國人可在中國為非作歹

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簡稱《虎門條約》《中英善後條約》)
1. 片面最惠國待遇。今後中國與任何國家簽訂不平等條約出讓新的權益時,亦應准英人一體均沾
2. 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建立租界

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二八)
中美《望廈條約》
美獲得了擴大的領事裁判權,規定不但中國人與美國人之間,而且美國人與其他外國人在華發生的一切訴訟,「中國官員不得過問」。並擴大了關稅協定權,規定中國要變更關稅稅則,必須取得美國的同意

1844年10月24日(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法國專使刺萼尼,兩廣總督耆英在停泊於廣州黃埔的法艦阿吉默持號)
中法《黃埔條約》(又稱《中法五口貿易章程》)法國侵略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共36款,附有《海關稅則》。
條約規定除取得英美兩國在條約中規定的侵略權益外,還規定允許法國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修建墳地,清朝地方政府負責保護教堂和墳地。

⑻ 中國屈辱歷史的資料

成為第2位粉絲
舊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我國共與列強簽訂了近條不平等 條約,每一條都是我國被欺負侵略的證據。 恥辱有哪些光列舉是沒有用的,而且也很難做到全面,以戰爭宏觀的 角度,我國在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賠償英國軍費白銀 2000萬兩,被迫開放5口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 賠償軍費白銀給英法各800萬兩, 開放營口、天津、大連、南京、鎮江、淡水、台灣、汕頭、瓊州等 11處為通商口岸,拆毀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在此期間英法聯軍攻佔 北京,掠奪並焚毀了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1867年日本挑起戰爭侵略台灣,被台灣軍民擊退,就是這樣,腐敗 無能的清政府還是賠償了日本軍費50萬兩 1877年中法戰爭爆發,中國軍隊節節勝利,法國戰敗,而中國「不敗而敗」。簽訂中法條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佔領,允許法國將鐵路修進中國內地。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日本索取軍費白銀兩億兩,割佔中國遼東半島,澎湖列島,台灣島。日本商船可以進入重慶。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大肆屠殺,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中國賠償10國白銀共9億多兩,分36年還清。中國政府保證嚴厲鎮壓一切反帝活動,懲辦對鎮壓不力的官員。在這次空前的浩劫中,慈僖竟然厚顏無恥地向列強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充分表現了她投降賣國的奴才嘴臉。
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戰場竟然設在中國,清政府表示中立,無數中國人在這樣列強爭奪中國領土的戰爭中喪生。
1931年「918」事變爆發,日本侵佔東三省,並向中國內地步步侵略。
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共傷亡人口3500多萬人。
1950年朝鮮戰爭中國傷亡100多萬,但最後我們贏了。 朋友,這就是我國1840~1949百年國恥的梗概,南京大屠殺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富強了,才能讓這樣的悲劇不會在中國的土地上發生

⑼ 請搜集資料,了解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並列舉幾個經典事例1

1840年, 中英鴉片戰爭爆發 。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
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
中國近現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 中國近代史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現代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由於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逐漸落後。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於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借機侵略中國,但其實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走私鴉片,以扭轉中英貿易逆差.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沖擊著中國封建經濟。
1840年,大英帝國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以深重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有單獨入侵,也有合夥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范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通過戰爭勒索巨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劇烈動盪,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為擺脫外國資本主義和該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斗爭。
1840年以來,亡國滅種的危機一直威脅著千年古國。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魏源等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斗,前赴後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朝對峙。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藉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凶.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但其實質與鴉片戰爭一樣,因此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後,清朝廷被迫於1858年先後與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簽訂《天津條約》,與沙俄簽訂《璦琿條約》。
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佔天津,一路燒殺搶劫,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奕?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接著英法聯軍洗劫並焚毀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佔領了北京。並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以奕忻為首(曾國藩、張之洞等)。發展中國軍事、民用、教育等,中國資產階級產生並且有所發展。創辦首個(陸續多批)近代企業。
1883—1885年,中法戰爭,簽定《中法新約》,標志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但因為政治上的軟弱,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初英、法、美等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巴黎和會」。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也派代表出席「巴黎和會」。但中國代表在會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絕。消息傳至國內,群情激憤。5月4日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北京學生們喊著「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外爭國權 內懲國賊」的口號湧上街頭,6月初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在這個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7月23日,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燼美、鄧恩銘、李達等代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途因有法國特務監視,轉入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遊船上繼續舉行),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全國主要矛盾。1936年12月12日,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對蔣介石實行『兵諫』,中華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終於在1948年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終於成立了!!! 參考資料:網路、網路文庫!中國近代史,近代不平等條約!
圓明園於咸豐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聯軍的野蠻洗劫的焚毀,成為我國近代史上的一頁屈辱史。
由於閉關鎖國,至清代中葉,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已大大落後於西方,階級矛盾日益尖銳,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義者挑起侵華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隨後國內又爆發了反抗清王朝統治的「太平天國」運動。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們先在廣州兩度挑起戰端,但未達到予期願望。為了對清政府直接施加壓力,就決計陳兵京城。侵略軍於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
1860年(咸豐十年)7月,英法侵者軍艦隊再次闖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進京換約為幌子,一面武力進逼,一面誘以「講和」。而又屢屢節外生枝,目的在於陳兵京師,逼清廷就範。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卻委曲乞和,遲遲不定戰守之策。侵略軍長驅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橋決戰清軍失利,次日晨,咸豐皇帝倉皇自圓明園逃奔承德避暑山莊而去。名為「北巡」,實則置祖宗社稷於不顧自逃性命。從而造成都城無主,百官皆散,軍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機局面。
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托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倫三世),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攫取財寶,從四面八方涌進圓明園,縱倩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綉花長飽,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鍾。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裡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蘭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裡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個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廟里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托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三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該人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裡,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傢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兇狠地向大燭台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正當清政府對侵略者屈膝退讓,答應接受全部「議和」條件,擇日簽約時,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格蘭特,為了給其侵華行為留下「赫然嚴厲」的印象,竟借口其被俘人員遭到虐待,悍然下令火燒圓明園。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軍在國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中外罕見的藝術寶藏,被一齊付之一炬。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幾案均盡遭劫掠。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毀。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喪權辱國的開始;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半殖民地半封建話加深,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1860年英法聯軍進北京,火燒圓明園;
1884年中法大戰戰,:「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馬尾海戰後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隨後日寇在旅順大屠殺;
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清政府與帝國主義聯合絞殺義和團;
十九世紀末期,沙俄與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侵佔我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1919年巴黎和會外交失敗;
1931年日寇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我國東北三省;
1937年7月,「七七事變」日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1937年12月,日寇佔領南京,製造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
在這兩次反侵略戰爭中,我們試比較一下清政府、愛國官兵和中國人民各持什麼態度,就很容易看出清政府的喪權辱國和人民大眾的英勇不屈。如: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內:道光帝驚恐萬分,派琦善到廣州與英軍談判,琦善妥協,奕山投降,牛鑒臨陣脫逃,後來簽訂了屈辱的中英《南京條約》、中美《望廈條約》、 中法《黃浦條約》。愛國官兵和廣大人民:三元里人民抗英,關天培、葛雲飛、陳化成等英勇犧牲。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不作認真的戰爭准備,完全寄希望於俄美兩國「調停」。當英法聯軍攻佔天津後,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最終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等。與此相對照的是,南海、番禺兩縣幾萬人民成立團練局,抵抗侵略;防守大沽炮台的士兵開炮打擊入侵者,大沽人民冒著槍林彈雨,給戰士送餅送面。

閱讀全文

與收集關於中國歷史的屈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