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歷史朝代,哪個朝代的版圖最大。(不包括元朝和清朝)
唐朝
唐朝時萬國來朝達到鼎盛,向其朝貢之國多達三百餘。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是中國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據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
唐朝的疆域在極盛時期版圖東起朝鮮半島,南抵越南順化一帶,西達中亞鹹海以及呼羅珊地區,北包貝加爾湖至葉尼塞河下流一帶。唐朝國境內的少數民族很多,為有效管理突厥、回鶻、鐵勒、室韋、契丹、靺鞨等各民族,分別設立了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於、北庭六大都護府,以及大量隸屬於六大都護府的都督府和羈縻州。
(1)中國歷史圖集元代擴展閱讀:
行政區劃
唐代開創了中國行政區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為10道: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等十道,不過這些道沒實際權力,唐代城市等級主要是總管府、都督府、節度使等,府以下為州、縣。
貞觀十四年(640年),全國共設360州(府),下轄1557縣。開元年間又將山南、江南各分東西,並增置京畿、都畿、黔中三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設州、府,州、府下設縣,開元末年,全國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農業
唐朝農業生產工具與技術較前代有新的進步。曲轅犁就出現在唐朝。還出現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車和筒車。唐初,有記載的重要水利工程就高達一百六十多項,著名的如玉梁渠、絳岩湖、鏡湖等。[140][141]天寶年間,唐朝耕地面積達到八百五十萬頃。
糧食產量也有提高。天寶八年,官倉存糧達九千六百萬石。長安、洛陽米價最低時每斗僅十三文,青州、齊州每斗僅五文。唐朝後期,由於人口南遷,加上土地開墾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朝
② 蒙古人統治的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有沒有圖為證
有圖為證,元朝統治的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里,現在我國的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可以說比我國現在的面積還要大個好幾萬公里。那時候的元朝主要包括原來的蒙古本土還有南宋等地,疆域東到日本海,南到南海。西至天山,北到貝加爾湖。是我國歷史上面積最大的王朝。
能打天下固然很重要。能守天下才是最重要的。元朝才在歷史上存在98年。而之前那些長壽的王朝最少也是200多年。可見治理之術才是穩定的根本。隨著火葯的發明,蒙古人的優勢也就不那麼明顯了。所以他最後被推翻了。如果他們能像滿人一樣學習一下怎樣治理,也許元朝就會存在久一點。
③ 中國古代史歷史中國歷史蒙古元朝 外蒙古歷史書是怎麼描寫元朝的
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大王朝,也是我國歷史上疆域最大,影響范圍最為廣泛的一個王朝。從民族意義上說,元朝是由我國少數民族蒙古族所建立的一個王朝,現在蒙古族所生活的地方主要分為中國的內蒙古地區以及中國北方的外蒙古地區。
於是在1927年北洋軍閥派兵進入外蒙地區,在外蒙同胞的幫助之下成功的驅趕走了一部分的蘇聯軍隊,外蒙的大部分地區再一次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後來因為內戰還有日本侵華的原因,導致外蒙再一次脫離了中國的統治,在此期間,蘇聯以抗日的名義派兵進駐蒙古,加大對於蒙古地區的軍事派控,並且形成了對於外蒙地區的絕對軍事控制。外蒙地區人口本就稀少,為了徹底統治蒙古人,蘇聯採用高壓方式讓蒙古對蘇聯徹底的臣服。不過受益於當時的國際壓力,蘇聯並沒辦法直接將蒙古劃到自己的版圖之內,於是便在蒙古扶持的一個傀儡政權。為了防止蒙古傀儡政權與中國產生聯系,所以在其統治蒙古之間也就實行了徹底的去中國化、敵對中國化的教育,所以就造成了如此的一個現象。
④ 中國歷史明朝和元朝哪個版圖大
元朝版圖大。
明代疆域囊括漢地,明初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 ,後縮為遼河流域;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撤至明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臨孟加拉灣 ,後折回約今雲南境;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 ,還曾收復安南,明代極盛國土面積約達一千萬平方公里。
1279年,元世祖攻滅南宋一統中國,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的記載,漢地、漠南、漠北、東北(包括外東北和庫頁島)、新疆東部(元初據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蔥嶺)、青藏高原、澎湖群島、濟州島及南海諸島皆在元朝統治范圍內。 自滅南宋後雖然多次對日本、緬甸、安南、爪哇等國有所沖突,然而疆域大體趨於穩定。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察合台汗國瓜分窩闊台汗國,元朝取得窩闊台汗國的漠西領土,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緯55°為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則有2267萬平方公里 。
⑤ 中國古代版圖最大的真是元朝么
中國古代版圖最大的是元朝。
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版圖最大、疆域最廣的是元代,就是成吉思汗打下來的疆土。
元朝北至陰山以北,南至南海諸島,東北到今庫頁島,西北達到新疆、中亞地區。今天的新疆、西藏、雲南、東北地區、台灣部分島嶼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統治范圍之內。
明代宋濂之《元史·志第十地理一》首段亦有講述。「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漢梗於北狄,隋不能服東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則起朔漠,並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故其地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蓋漢東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萬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里數限者矣。」
元朝統一全國後的北到西伯利亞,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雲南,西北至今新疆,東北至鄂霍次克海。
⑥ 元朝,元朝多少年歷史,元朝皇帝列表,元朝疆域圖,元朝歷史
咱們一個一個來,第一個,元朝多少年歷史
1271年—1368年)
元朝歷史
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
蒙古高原原為金朝的附屬地區。隨著金朝的逐漸衰落,蒙古的勢力也開始壯大起來,不再臣服於金朝。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領袖鐵木真統一了蒙古高原各部。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鐵木真獲得尊號「成吉思汗」,建國於漠北,國號「大蒙古國」(Yeke Mongghol Ulus)。大蒙古國建立後,不斷向外擴張,1217年滅亡西遼、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爾加河流域,於1225年東歸。1227年滅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蒙古的擴張戰爭極其野蠻和殘酷,大量人民被屠殺和奴役,包括中國在內的歐亞大陸很多古老文明遭到空前的破壞。
元朝建立
元·盧溝筏運圖。描繪了元世祖至正三年(1266年)在盧溝橋附近漕運西山石木用於修造大都宮殿的情景。蒙哥於1259年在四川去世後,其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開始爭奪汗位。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數蒙古正統派的支持下於大蒙古國首都哈拉和林通過「忽里勒台」大會即大汗位。與此同時,忽必烈與南宋議和後返回開平(今內蒙古多倫),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會自稱大汗。4月,忽必烈設立中書省,總管國家政務。5月,忽必烈頒布《即位詔》,並建元中統。由於忽必烈在中原漢地自行集會稱汗,並且推行漢法,明顯違背了蒙古傳統,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統派的強烈不滿。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隨即展開了四年的內戰,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定為一尊,但他的「行漢法」主張卻造成許多蒙古貴族的不滿,拒絕歸附忽必烈,結果導致四大汗國紛紛脫離,忽必烈的政權遂只包括中國與蒙古本土。大蒙古國不復存在。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國號詔》,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國號為「元」。這是蒙古國家由世界帝國轉為中原王朝的分水嶺,蒙古之前對中原的統治是掠奪性的殖民地式統治,只有到忽必烈時才轉型為以中國為主體的王朝,且在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現,故「元朝」的建立應由此算起。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在劉秉忠規劃下,建都於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
佔領全中國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軍攻陷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俘虜5歲的宋恭帝及謝太後。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了南宋最後的兵力,陸秀夫背著8歲的小皇帝宋幼主趙昺投海而死,南宋滅亡。元朝遂佔領全中國。
之後,元軍曾入侵周邊一些地區,如越南和日本等,其中以入侵日本的戰爭最為著名,通常認為台風(日本人稱之為「神風」)是造成失敗的最大原因。
元朝中期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並對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種種稱號。
延佑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復科舉制度,將儒家學說中的程朱理學定為考試的主要內容。從此程朱理學成為元朝(以及其後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下令編成並頒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條。
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遼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元朝滅亡
元朝後期,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賦稅,人民被壓迫更為嚴重,民族矛盾的極端激化終於引發了漢族和各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發生了河南趙丑廝、郭菩薩領導的起義。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發生的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揭開了元朝滅亡的序幕。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統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開始北伐,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的協助下,於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順帝北逃,元朝的統治結束。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以後,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北元於1388年天光帝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襲殺後(一說1402年鬼力赤即位後)去國號。
元朝的統治
元朝的統治具有鮮明的殖民主義特徵,實行民族歧視政策。忽必烈時代,蒙古統治集團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夫爭國家者,取其土地人民而已。」戰爭破壞因而日益減少。「保守新附城壁,使百姓安業力農」的方針獲得部分實施。在中原漢地,元政府也採取一些相應措施來扭轉長期戰亂所造成的殘破局面。元朝社會經濟由戰時的衰敝狀態漸臻恢復乃至一定程度的發展。這種恢復乃至發展,在全國各地區呈現出頗為明顯的不平衡性。蒙古統治者仿效金朝在用人方面先女真、次渤海、次契丹、次漢兒的作法,分全國居民為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四等。迄今所知,元朝政府並沒為四等人的劃分頒布過專門的法令。但它卻反映在有關他們政治、法律地位以及其他權利和義務方面的諸多不平等規定中。儒生在參預國家治理方面失去了宋金時那種優越的地位。再加上元政府在賦稅方面優遇儒戶的規定經常不得貫徹,他們的社會地位不能不受到很大損害,以至當日戲台上竟有一官二吏、九儒十丐的謔語。元王朝的統治秩序,仍然是在封建的社會關系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種族屬性成為階級劃分的重要依據,民族矛盾突出。蒙古、色目貴族通過賜田、戰爭掠奪以及強占兼並等手段,成為佔有大片田地的封建地主。漢人和南人中的官僚、軍閥,不得不依附征服者的政治勢力擴大自己的封建權益。
但元朝作為一個蒙古族建立的政權,並經過對歐亞廣大地區的征服,在思想上是多種文明的雜合體,這導致元朝的統治政策與漢族傳統王朝有很大區別:重視商業貿易,注重理財,以及對農本思想的相對偏離。商品經濟由此飛躍發展,出現了買辦資本和產業資本的雛形,同時紙幣成為全國通用貨幣。因此,整個元朝統治時期出現了「漢法」與「色目法」的統治戰略之爭。
元朝疆域
元朝統一全國後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亞,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雲南,西北至今新疆東部,東北至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總面積約1200萬平方千米。
全國劃分為中書省和11個行中書省,以及總制院(1288年更名為宣政院)所管轄的吐蕃地區。
中央機構
中書省,領六部,主持全國政務。
樞密院,執掌軍事。
御史台,負責督察。
地方行政機構
行省,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書省職權的簡稱
軍事機構
宿衛軍隊,由皇帝或親信大臣直接節制。擔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衛的軍隊是侍衛親軍。
三十餘衛,衛設都指揮使或率使,隸屬於樞密院。
鎮戍軍,負責鎮守全國各地。軍隊有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新附軍等。
第二個元朝皇帝列表
太祖鐵木真(1162-1227)1206年稱汗,在位22年
太祖鐵木真,姓奇渥溫,名鐵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貴族推舉為「成吉思汗」。之後進行大規模的侵略擴張,死於1227年,廟號太祖。
太宗窩闊台(1186-1241)1229年即位,在位13年
窩闊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後,由其四子拖雷監國一年,1229年才由窩闊台即位。1234年,聯合宋朝滅掉金國。又攻南宋,1241年,死時年56歲。
昭慈皇後----(1242-1246)年稱制
成吉思汗
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蒙古族,蒙古帝國奠基者,世界著名軍事統帥之一。名鐵木真,姓孛兒只斤,乞顏氏,廟號太祖。
他的眾子中,較為著名的四位分別為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術赤和察合台為國主,選定窩闊台為繼承人,拖雷自動退出繼承人的爭奪,征服金朝後,托雷去世。
金庸寫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虛構描寫了成吉思汗還沒有成為汗,還是鐵木真時的生活,以及他成為汗之後,開疆拓土的野心。
窩闊台
元太宗窩闊台(1186年—1241年)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在1229年的庫里爾台大會中被推舉為繼任人,管理整個蒙古帝國。他在任內繼續父親的遺志擴張領土,主要是繼續西征和南下中原。他在位期成功完全征服中亞和華北。
他在位的期間,蒙古於1234年與南宋聯手消滅金國。但與此同時,由於與南宋接壤,使雙方的沖突日漸加劇,也拉開了雙方往後45年不斷爭戰的序幕。在南方戰線僵持不下之時,蒙古大軍的鐵蹄轉往東方的高麗,並使他們臣服,西線方面,蒙古大軍完全控制了波斯,並繼續西進,佔領了除諾夫哥羅德以外俄羅斯的全部,以及波蘭和匈牙利的全境。
1241年,窩闊台因為酗酒而突然暴斃,使他的西征進程被逼中止。當時大軍正朝往維也納推進,但為了趕返參加位於蒙古的庫里爾台大會而急忙撤軍,自此以後,蒙古大軍再也沒有踏足這片土地。
窩闊台死後五年,一直都由他的皇後乃馬真- -專政,直到他的兒子貴由繼任為止。
貴由
貴由(1205年-1248年),蒙古大汗,孛爾只斤氏,窩闊台長子,1246年8月24日至1248年3月在位,元世祖忽必烈追封其為元定宗。
蒙哥
蒙哥(1209年-1259年農歷七月二十七日),蒙古大汗,追封元憲宗,他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長子、窩闊台的養子。
忽必烈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名字全稱孛兒只斤忽必烈,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魯禾貼尼的第二子(總第四子)。元朝的創始皇帝,廟號世祖,謚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語尊稱薛禪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
其兄蒙哥在1259年去世後,忽必烈自立為蒙古帝國大汗。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選作大汗,與忽必烈爭奪汗位。雖然忽必烈在這場斗爭中獲勝,但西方的四大汗國則因他違背大汗選舉傳統以及他的「行漢法」主張而紛紛與他斷絕了來往,脫離了他的統治范圍。至此,他的政權只包括中原地區、西藏和蒙古本土。
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正式即位為皇帝,並開始南下攻打南宋的計劃。他的軍隊用了六年時間攻陷長江重鎮襄陽,但以後的進展則相當順利。1279年,在厓山海戰中,陸秀夫背著8歲的小皇帝宋帝昺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統治全中國。
忽必烈後來亦有派遣軍隊進攻一些其它國家和地區,其中以遠征日本的戰事最有名,也最慘烈。元軍兩次進攻均因台風(日本人稱這兩次風為「神風」)而失敗。但最近有某些研究指出,他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使用的船不對:他使用了平底船,使軍隊在海上航行十分危險,而且船的木板也釘了太多釘子。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建造船的漢族人和高麗人不滿蒙古人的野蠻統治。
元成宗
元成宗(1294年-1307年在位),名鐵穆爾(1265年-1307年),元朝第二代皇帝。蒙語稱完澤篤皇帝。元世祖孫、太子真金之子。其父死後,他於至元三十年(1293年)受皇太子寶,總兵鎮守漠北。次年,即皇帝位。停止對外戰爭,專力整頓國內軍政。採取限制諸王勢力、減免部分賦稅、新編律令等措施,使社會矛盾暫時有所緩和。同時,發兵擊敗西北叛王海都、篤哇等,都哇、察八兒歸附,使西北長期動亂局面有所改觀。在位期間基本維持守成局面,但濫增賞賜,入不敷出,國庫資財匱乏,鈔幣貶值。曾發兵征討八百媳婦(在今泰國北部),引起雲、貴地區動亂。晚年患病,委任皇後卜魯罕和色目大臣,朝政日漸衰敗。死後謚欽明廣孝皇帝,廟號成宗。
昭慈皇後,姓乃馬真,窩闊台的第六皇後。窩闊台死後,推舉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後稱制。
定宗貴由(1206-1248)1246年即位,在位3年
定宗,名貴由,太宗長子,母乃馬真氏。1246年即位,1248年死,時年43歲。
欽淑皇後----(1248-1251)年稱制
欽淑皇後,元定宗第三皇後。
憲宗蒙哥(1208-1259)1251年即位,在位9年
憲宗,姓奇渥溫,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孫子,父拖雷。即位後,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繼續擴張,1257年佔領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釣魚城時,被炮石擊傷而死。時年52歲。
世祖忽必烈(1215-1294)1260年即位,在位35年.
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溫,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1279年,滅南宋,定都大都。改國號「元」。死於1294年,時年80歲。
成宗鐵木耳(1265-1307)1294年即位,在位13年 成宗,忽必烈的孫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稱為「善於守成」之君。死於1307年,時年42歲。
武宗海山(1281-1311)1307年即位,在位4年
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孫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軍事實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後加強中央集權。死於1311年,時年31歲。
仁宗(1285-1320) 1311年即位,在位10年
仁宗,名愛育黎拔力八達。武宗的弟弟。他即位後利用儒家思想作為統治工具,並革除武宗的弊政。死於1320年,時年36歲。
英宗(1303-1323)1320年即位,在位4年
英宗,性奇渥溫,名碩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後進行革新政治。頗為振作。執法嚴明。於1323年,宮廷政變被殺。時年21歲。
泰定帝(1276-1328)1323年即位,在位5年
泰定帝,名也孫鐵木兒,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孫,父甘麻拉。1323年被擁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死於1328年,時年53歲。
天順帝(1320-1328)1328年9月即位,在位1個月
天順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兒子。在位1月,戰敗逃亡,不知所終。
文宗(1304-1332)(1328.9-1329.1;1329.8-1332.11)在位,在位共5年
文宗,名圖帖木爾,武宗次子。與擁立天順帝的倒刺沙進行內戰,勝利後即位。死於1332年,時年29歲。
明宗(1300-1329)(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
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長子。在位八個月被毒死。時年30歲。
寧宗(1326-1332)(1332.10-1332.11)在位,在位月余
寧宗,名懿磷質班,元明宗次子。
順帝(1320-1370)(1333-1368)年在位,在位36年
順帝,名妥歡帖睦爾,明宗長子。其間,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譴大將徐達率領明軍攻入大都,順帝出逃,元亡。1370年,順帝病死,時年51歲。
元武宗
元武宗(1308年-1311年),孛兒只斤氏,名海山(1280年-1311年),第三位統治中國的元朝皇帝,乃元世祖之曾孫,元成宗侄。
1307年的一場宮廷斗爭中,中華文明面對一場大危險。忽必烈的孫子阿難答(Ananda)傾向於伊斯蘭教。他能熟悉《古蘭經》,並擅長於阿拉伯文,是寧夏的長官(達魯花赤),在其勢力范圍內的伊斯蘭教熱情宣傳者。他的父親元成宗為了使他轉而皈依佛教,曾一度囚禁過他。元成宗死時,阿難答企圖奪取帝位,但是他的侄兒海山獲得了帝位,並處死他。中華文明避免了一場將會是很徹底的改變的危機。
元武宗雖然在位只得四年,但元朝內部的矛盾得到舒緩,元朝統治穩定而順利,全國歌舞昇平,國力強大,是元朝的一位明主。
元仁宗
元仁宗餑兒支斤愛育黎拔力八達(1286年--1320年,享年35歲。元仁宗於1311年至1320年在位,是元朝第五位皇帝,名愛育黎拔力八達。他是元武宗弟,於武宗死時嗣位。年號是皇慶(元年是1312年)和延祐(元年是1314年)。死後諡號聖文欽孝皇帝,在位9年。廟號仁宗。又尊稱普顏篤可汗(汗號)。
他在位時期,推行忽必烈的「漢法」政策,開始實行科舉考試,使民族矛盾有所緩和,可以說是元朝歷代皇帝中難得一見的有為之君。
元英宗
元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1304年——1323年),元朝第五位皇帝(1321年——1323年在位),是元仁宗之子。延祐七年(1320年),仁宗去世,17歲的碩德八剌在皇太後答己及鐵木迭兒等人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為元英宗,改元「至治」。英宗登基後,繼續推行「漢法」,並在宰相拜住的幫助下實施了一些新政。元朝國勢大有起色,但新政卻觸及到了蒙古貴族的利益,引起了他們的極大不滿,雙方的矛盾日益尖銳。於是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在至治三年(1323年)夏天趁著英宗去上都避暑之機在上都以南15公里的地方南坡的刺殺了英宗及拜住等人。史稱南坡之變。英宗死時只有20歲。元英宗死後謚號睿聖文孝皇帝,尊號為格堅汗。
元泰定帝
元泰定帝(1276年十月二十九日出生於山西晉邸,1328年秋七月辛酉逝世)名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是元朝的一位皇帝,他的在位時間是從1323年九月庚午到他逝世。
關於泰定帝的出生年,《元史》中的說法互相矛盾,在《元史·泰定帝一》中稱「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帝生於晉邸。」至元氏三年是1276年,但在《元史·泰定帝二》中又說「庚午,帝崩,壽三十六」,按這個說法他應該是1290年出生的。他的父親孛兒只斤甘麻剌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一個孫子,被封為晉王,鎮守元帝國北疆。1302年他父親死後也孫鐵木兒襲晉王位。
1323年三月也孫鐵木兒在元英宗附近的親信向他告密說英宗將對也孫鐵木兒不利。同年八月二日,也孫鐵木兒獲得英宗將被刺殺,他將被迎立為皇帝的消息。英宗被刺後也孫鐵木兒果然被立為皇帝,當年九月他在龍居河登基。雖然也孫鐵木兒是知情人,但他登基後就下令將刺殺英宗的人都殺了。
1324年泰定帝改元泰定,三月立八八罕氏為皇後,孛兒只斤阿刺吉八為太子。
從1325年開始,泰定帝因國庫收入少於支出,開始減少國家支出。七月,他下令不允許漢人收藏和攜帶兵器。九月,泰定帝改革全國的行政區劃,將全國分為18個道。
泰定帝還下達了一系列命令禁止和尚和道士購買民間的土地,剋制僧院的過分富有。
在泰定帝統治期年,廣西、四川、湖南、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經常爆發反抗元朝統治的暴亂,泰定帝一般使用軟硬兼施的手段來平息這些暴亂。但從整體來說整個國家基本上比較安寧。
泰定帝在位期間中國很多地方多次受災:
幾乎每年每月都有水災的紀錄,許多地方爆發飢荒。
1323年冬蒙古大寒大雪,許多畜獸被餓死。
1324年七月,「龍慶州雨雹大如雞子」。(《元史·泰定帝一》)
1325年十二月,同州地震。江淮嚴重水旱災。
1327年十二月,寧夏地震。
1327年三月,和寧地震。
1327年五月,洛陽發生蝗災。
1327年八月,四川發生強烈地震。
1327年九月,寧夏再次地震。
1328年七月寧夏又地震。
元寧宗
元寧宗孛兒只斤懿璘質班(1326年—1332年),元朝第十位皇帝,元明宗次子。當初,前任皇帝元文宗臨終前為了洗刷他毒死哥哥(元明宗)的罪行,下詔讓元明宗之子懿璘質班繼承皇位。1332年10月,懿璘質班即位,年號「至順」,是為元寧宗。寧宗在位1個月即死去,享年7歲,謚號為沖聖嗣孝皇帝,尊號(汗號)為宜林奇葆。
元文宗
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1304年—1332年)是元朝第十一位皇帝(1328年—1329年在位;後復位,在位時間為1329年—1332年,在位時間共計4年),他是元武宗的次子。圖帖睦爾於1328年被丞相燕帖木兒在大都(今北京)擁立為天子,並打敗天順帝朝廷,天下安定。
但是文宗卻採取燕帖木兒的建議,立文宗哥哥周王和世?,是為元明宗,圖帖睦爾被立為皇太子;後圖帖睦爾又毒死和世?重新為帝,改元天歷,史稱天歷之變。
文宗重祚以後,修《經世大典》,建圭章閣,欲興文治。但是文宗在位期間,丞相燕帖木兒自持有功,玩弄朝廷,元朝朝政更加腐敗,國勢更加衰落。文宗在位期間國內多爆發農民起義,大動亂正在醞釀之中。
元文宗死於1332年9月,終年29歲,廟號文宗,謚號聖明元孝皇帝,尊號(汗號)札牙篤汗。
元明宗
元明宗孛兒只斤和世?(1300年—1329年),元朝第八位皇帝,元武宗長子,元文宗之兄。天歷二年,和世?在和林北部即位,年號「天歷」,是為元明宗。元文宗遜位,與燕帖木兒前去迎接,途中就把明宗毒死,復即帝位。謚號為翼獻景孝皇帝,尊號(汗號)為和西拉古圖土。
思克卓里圖
父為天光帝,脫古思帖木兒,死後由弟弟額勒伯克繼位。
天順帝
天順帝孛兒只斤阿速吉八(1320年—?),元朝第10位皇帝,元泰定帝之子。1328年,元朝泰定皇帝去世後,元朝重臣樞密院使燕帖木兒遲遲不立年幼的太子阿速吉八即位,並把阿速吉八趕到上都,在大都(今北京)擁立元武宗之子圖睦帖木兒即位,是為元文宗。1328年7月,服侍阿速吉八的丞相倒剌沙聞變,立刻將剛滿9歲的阿速吉八擁立為皇帝,改元「天順」。8月,文宗派燕帖木兒進攻上都天順朝廷,倒剌沙戰敗身亡,阿速吉八下落不明,不知所終。阿速吉八隻做了1個月的霉皇上。歷史上稱他為天順帝,尊號(汗號)為阿里加巴。
天光帝
天光帝,名孛兒只斤·脫古思鐵木兒,父為元惠宗(妥懽帖睦爾),兄為元昭宗(愛猷識里達臘),死後由兒子思克卓里圖繼位。
元順帝
元惠宗,又稱元順帝,於1320年出生,1370年去世於應昌,名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或孛兒只斤妥歡鐵木兒,是元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他的汗號是圖干鐵木耳,在位時間是從1333年6月至1370年。
元惠宗是元明宗的長子,1330年他的母親被殺,他被驅逐,首先被驅逐到高麗,後來到廣西桂林。1332年十一月,元寧宗逝世,太皇太後卜答失里下令立歡貼睦爾為皇帝,受到左丞相燕鐵木兒反對,因此一直到次年六月才繼位。燕鐵木兒的兒子唐其勢的叛亂一直到1335年才得以平定。當時右丞相伯顏的勢力很大,把持著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裏。伯顏採取排擠漢人的政策,例如禁止漢人參政,取消科舉,而且不允許漢人學蒙古語,這些做法加深了漢蒙兩族之間的不和,也使得元惠宗更加不滿。隨著時間的推移,元惠宗與伯顏的矛盾日益尖銳,後來在伯顏之侄脫脫的幫助下,元惠宗終於成功地廢黜了伯顏,並控制了政局。隨後,伯顏以前很多排擠漢人的政策都被元惠宗下令廢除,例如恢復了科舉等等。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遼史、金史、宋史三史,由右丞相脫脫(後改由阿魯圖)主持,於1345年修成。1350年元朝境內發生通貨膨脹,加上為了治水(當時由於黃河水災頻繁,元惠宗下令右丞相脫脫遏黃河回故道以整治水患)加重了徭役,導致1351年紅巾軍起義。雖然1362年元軍獲得很大戰果,但由於起義軍的勢力已經很大,朝廷內部又發生皇帝和皇太子(即後來即位的元昭宗)兩派之間的明爭暗鬥,因此元惠宗無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而在外的各行省的將領有時也各行其是,不聽中央統一指揮。這一切給朱元璋提供了鞏固其地位的機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其將領徐達率領的軍隊逼近大都,元惠宗北逃,首先逃往上都,後逃往應昌。他在那裡兩次組織兵力決定收復大都,但都被明朝軍隊擊敗。
元昭宗
元昭宗(1378年逝世)名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 或孛兒只斤愛猷識里達臘(Ayushiridara),是北元的第二位皇帝。他的汗號是閉里可圖,他的在位時間是從1370年至1378年,父為元惠宗妥懽帖睦爾,母親是高麗貢女奇皇後。
1368年,明朝從中國趕走了元朝的皇族。在1370年他的父親元惠宗在上都死去,他就繼承了皇位,並改元宣光。
北元在當時仍保持強大的勢力,在1372年的戰事中對於明朝贏得了一個壓倒性勝利。
第三,元朝疆域圖
htSStp://tieSSba.baSSi.SScom/p/1734914591(沒法發圖片,你網路一下就有,優酷有個專題講座)
第四元朝歷史.
哥們,你這個太難為我了,,,,我給你個簡史吧
元朝歷史從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開始,到洪武元年(1368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為止,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結束。前後共計98年。
元朝的前身為大蒙古國。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漠北諸部,建立大蒙古國。蒙古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8月攻滅西夏,元太宗六年(1234年)3月攻滅金朝,完全領有華北。在西方,蒙古先後發動三次西征,使蒙古帝國稱霸歐亞大陸。
元憲宗九年(1259年)元憲宗蒙哥於征伐宋戰爭去世後,領有漢地的四弟忽必烈與受漠北蒙古貴族擁護的七弟阿里不哥為了爭奪汗位而發生戰爭,最後於至元元年(1264年)由忽必烈獲勝。忽必烈於至元八年(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這場戰爭讓蒙古四大汗國先後脫離與大汗忽必烈的關系,直到元成宗時期才承認元帝為大汗。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攻滅南宋,統一全中國[1] ,結束自唐末以來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間是元朝的鼎盛時期,軍事上平定西北,但在征伐日本、東南亞諸國卻屢次失利[2] ,其中在元日戰爭戰敗。元朝中期皇位頻繁更迭,政治始終沒有上軌道。元順帝晚期,由於怠於政事、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為了治理泛濫的黃河又加重徭役,最後導致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元末民變。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派徐達北伐攻陷大都。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建文四年(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北元亡。
⑦ 中國古代春秋 戰國時期的地圖 要詳細,能看清每個城市的最好 元朝時期亞洲地圖,也是最好能看清城市。謝謝
天下醬油出我輩,一入江湖醬油催;
皇圖霸業醬油中,不勝人生一醬油。
提劍跨騎揮醬油,白骨如山醬油飛;
醬油如潮人如水,只嘆醬油幾瓶回。
說是黨其實它是以此為耳目的秘密組織
這是一個集體,老一輩的成就,是他們的 精神感染了萬千大眾,才會有那麼多奉承 者和膜拜者。我們要記住我們的老一輩, 不能忘本,哪怕,我們只是業余的,但是 也要做到最好,向他們看齊
看他黑洞洞的背影,多麼凄涼,這就是默 默的打醬油精神,醬油只是一個名詞可是 打醬油它卻是一種精神,一種能讓人奮發 向前的精神力量。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我們醬油黨 的一份子的,除了每人交一瓶醬油外,還 要有一種基本的精神,那就是
,做為一名合格的醬油黨成員,凡事都要認真對待。 醬油黨經過無數次挫折和阻礙
,但是我們醬油黨從來就沒有放棄自己的 目標,做一個合格的醬油黨成員,從原來
的 發展到現在的
我們正在逐漸壯大,靠的是什麼?靠的就 是打不死的小強精神。越挫折,我們越強 大,強大到屏幕裝不下我們的醬油黨標記
⑧ 中國古代史-元朝的統治
(1)游牧文明在當時落後於中原文化明,為什麼蒙古政權還能統一全國?
1。統一增加力量
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在海刺兒頒布法令,「要求軍事行動統一指揮,戰利品交公,按功行賞」①蒙古大軍立即掀起了大規模的向南、向東、向西的征伐,並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這就集聚了向南掠奪,鞏固勢力、和與中原漢族政權想抗衡於的能量。
2。中原王朝的暗弱和混亂提供了機會
少數民族政權的興起強大,與中原形勢和中原政權強弱緊密相關。中原王朝強大或興盛時,少數民族勢力受到抑制或打擊,少數民族政權或勢力難以坐大,大都依附中原地區,納貢稱臣或歸附,一旦中原地區混亂或中原地區的政權軟弱,無力或無睱脅制或放鬆對少數民族政權的壓迫、抑制,少數民族勢力或政權就會趁機勃興。蒙古遇南宋的衰敗等,少數民族利用這樣的機會趁勢而起。
3。先進文化的吸引,吸收,加快發展速度,提升發展水平
少數民族勢力在走向強大的過程中,不斷吸收學習中原地區先進的文化和文明,有的政權入主中原後,走封建化(漢化)之路,促成少數民族的第二次發展
4。冷兵器時代的騎兵,使少數民族勢力很強
蒙古高原遼闊,東北平原平坦,華北平原的舒展等地形極利於騎兵運動作戰,北方少數民族大多是馬背上的民族,慓悍,凶野,長於馬上作戰,各少數民族興起時絕大數都以騎兵為主,功城掠地極為迅捷,在冷兵器時代,其戰鬥力是無疑強大的,蒙古旗兵之猛,匈奴騎兵之盛是其強大的基礎、
5。傑出少數民族英雄的貢獻
蒙之鐵木真.忽必烈
6。搶劫、掠奪助其強盛
北方少數民族在其興起之初,特別是在災荒的年份,大多對中原進行大規模擄掠,對象是人口、財物(糧食、牲畜等)。
各少數民族通過擄掠人口,增加了農業勞動力,擴大了兵源,獲得財富,增強了實力,為其以後的擴張及發動統一全國的戰爭打下了基礎。
七、心理上認同中國、爭「正朔」、促其發展而盛。
少數民族發展落後於中原地區,在中原王朝穩定、鞏固時,對周邊少數民族多有招撫、賞賜之舉,北方的少數民族對中原王朝的正統地位有認同感,同時,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封建大一統思想成為中國的占統漢地位的思想,這些思想經過各種途徑傳播到少數民族地區,深深地影響少數民族的心理,少數民族興起往往身邊就有漢儒當謀土,他們實力增強後,就想往中原擠而成為「正朔」,取中原政權而代之,為實現這一目標,少數民族政權積極進行改制推動、促進經濟的發展,緩解民族矛盾,從而增強了少數民族政權的實力,助其強大。
(2)元朝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是什麼?
行省制度:元朝實行的一種行政區劃管理制度。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遼闊,為了加強對全國有效的管理,元朝在秦朝郡縣制的基礎上,實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的最高行政機構,大都及附近地區,由中書省直接管轄,稱「腹里」(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其他地方設「行中書省」,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吏管理,又簡稱「行省」或者「省」。
行省制度對後世影響深遠:首先,為我國明清以後的行政劃分奠定了初步影響;其次,加強了這樣對邊疆地區的管轄,特別是台灣、西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的一個行政區;再次是行省制度把各族人民統一在一個中央政府管轄之下,便於民族間友好相處和角落,促進了民族融合,使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內聚力加強,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3)元朝統治者在統一全國後進行了那些制度建設?
行省制度,,在西藏地區設宣政院
http://hi..com/%C0%CF%BC%E1%B9%FB/blog/item/05ca19fba695e6d2b58f31ca.html
(4)你能列舉幾個對歷史發展作出過突出貢獻的蒙古人的名字嗎?
古代
鐵木真: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大蒙古國第一代大汗。札木合:鐵木真結拜兄弟。窩闊台:鐵木真之子,大蒙古國第二代大汗。拖雷:鐵木真之子,蒙古帝國大將。蒙哥:蒙古帝國第四代大汗 忽必烈:拖雷之子,元朝建立者,廟號元世祖。拔都:蒙古帝國大將,曾遠征至奧地利等地。阿里不哥:蒙古大將,拖雷之子,忽必烈之弟 旭烈兀:蒙古帝國大將,曾遠征至敘利亞等地。孝庄文皇後:皇太極之妃,清世祖順治皇帝的母親。噶爾丹:准噶爾部蒙古領袖。僧格林沁:清朝名將。
現代
阿思根 李四光 旭日干 席慕蓉 蕭乾 李准 斯琴高娃 斯琴格日樂 孟克·巴特爾 齊·寶力高 白岩松 德德瑪 布仁巴雅爾 烏蘭夫 騰格爾 哈斯 朝魯 哈豐阿鮑 喜順 烏雲其木格 傅瑩 張小平 美麗其格
⑨ 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版圖:元朝最大,哪個朝代最小
首先明確一點,「朝代」跟「國家」是不盡相同的概念,唯有大一統的國家才稱專」朝「。自南北屬朝之後,許多國家沒有統一中國,認為自己是正統的國家也稱為」朝「。在還可以算」朝「的國家裡面,應該是後梁的56萬平方公裡面積最小。如果你要說國家最小的,那誰也說不準。先不論春秋戰國那些雜七雜八的諸侯國,西晉滅亡之後北方建立了大大小小數十個政權,有塊巴掌大的地方就稱王建國,連名字都不知道。
⑩ 我國古代元朝時期的地圖是
地圖是朱思本的《輿地圖》
輿地圖是中國及東亞國家古代勾勒國家疆域的內地圖,對於研究當時容的地理、歷史、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1279年統一全國。元朝的疆域空前廣闊,今天的新疆、西藏、雲南、東北、台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統治范圍內。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