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有什麼歷史淵源
歷史淵源談不上
因為中巴現在有一個最重要的利益關系:印度問題
印度視中國為敵版人,一直在挑釁中國,權而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克設米爾地區的糾紛,特別是印度取得核武器技術後,巴基斯坦迫切需要一個有力的夥伴。
這種情況下,中國和巴基斯坦取得利益一致,大家相互合作,中國提供必要的物資,援助,技術,而巴基斯坦則保證中國在西部的安定,雙方漸漸合作。
至於中巴友誼,因為中國對外援助,一般都是不幹涉他國內政而且基本都是說到做到,給巴基斯坦不少援助,包括民用技術援助,物資援助等,從國家到地方,從政府到人民,中國都給予了實際恩惠。你給人多少,人家又不是沒心沒肺,怎麼會忘記?所以時間一長了,大家也就建立了友誼。
㈡ 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歷史關系。
歷史:
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本是同根生。在十幾個世紀中,生活在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教徒與穆斯林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1947年6月3日,英國最後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公布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由此種下了印巴兩個國家持續半個多世紀沖突的禍根。
宗教:
按照蒙巴頓分治方案,巴基斯坦由東、西兩部分組成,分別稱為東巴和西巴。東、西巴被印度隔開,相距約2000公里。東巴人絕大部分屬孟加拉族,操孟加拉語;西巴人分屬信德、旁遮普、俾路支和巴丹等幾個民族。兩地居民的文化和民族都不盡相同。東、西巴合為一體的基礎僅僅是伊斯蘭教。這種地理上的相互隔絕,民族、文化和語言的巨大差異,極易為內部分裂和外來干涉勢力所利用
(東巴也就是現在的孟加拉)
領土:
兩國在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上的爭端
因為蒙巴頓在印巴分治的方案中規定克什米爾地區可以自由選擇歸並印度或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的500萬人口中,77%是穆斯林,印度教徒佔20%。
㈢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是一個國家嗎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是一個國家。
兩國位於亞洲南部,與中國、緬甸、阿富汗、伊朗等國相鄰,長期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分治,分別成立印度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印巴分治是指於1947年8月14日和15日發生在印度次大陸的歷史事件,大英帝國統治下的英屬印度解體,由於當時分治條款只涉及現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國的劃分問題,漢語常稱之為「印巴分治」。
大英帝國統治下的英屬印度解體,除了誕生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領兩個新國家外,協議還包括了印度政府部門的資產、包括印度公務員、印度陸軍、皇家印度海軍、印度鐵路和中央財政,以及其他行政服務。
印巴分治_網路
㈣ 巴基斯坦與印度歷史上是一個國家嗎
印度和巴基斯坦歷史上是一個國家,同屬於英國的殖民地,後來英國同意印度獨立後,在離開之前使用了陰謀的提出要按照伊斯蘭教徒和印度教劃分自治區!陰謀的實施了對印度的分離!
1947年8月印、巴正式分治。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獨立,成為英聯邦的自治領(領土包括東、西巴基斯坦兩部分),1956年3月23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1947年8月15日印度自治領成立,1950年1月26日宣布為印度共和國,仍為英聯邦成員。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結束了英國在印度的190年的殖民統治。1961年,印度收回果阿。
??後來大多數土邦加入了印度。但原北部土邦克什米爾歸屬未定。因此,印巴兩國曾於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和1965年9月發生兩次大規模武裝沖突。兩國領導人也曾多次舉行會議,確認「應該遵照該邦人民的願望加以解決」。但由於印度堅持克什米爾是「印度聯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今仍是懸案,沒有解決。
㈤ 巴基斯坦/孟家拉國/印度的歷史關系 和 概況
巴基斯坦、孟家拉國、印度原為一家,曾屬英殖民地,印度獨立時,英惡意肢解印度,由此分裂為巴基斯坦和印度,而巴基斯坦則成為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兩部分,後印度惡意分裂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由此東巴基斯坦獨立成孟家拉國。
㈥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是一個國家
是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是一個國家。
根據英國在1947年撤出印度時提出的「蒙巴頓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亦稱印度獨立法案(因1947年6月由英國駐印度最後一任總督路易斯·蒙巴頓提出而得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帝國主義迫於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強大壓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1947年英國印度總督L.蒙巴頓(1900~1979)提出的英國移交政權和印巴分治方案,英屬印度按居民的宗教信仰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而562個土邦的王公有權決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也可以保持「獨立」。
印巴分治是指於1947年8月14日和15日發生在印度次大陸的歷史事件,大英帝國統治下的英屬印度解體,誕生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領兩個新國家。由於當時分治條款只涉及現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國的劃分問題,漢語常稱之為「印巴分治」。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是一個國家,位於亞洲南部,與中國、緬甸、阿富汗、伊朗等國相鄰,長期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分治,分別成立印度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16世紀,歐洲資本主義開始入侵印度。1506年,葡萄牙殖民者征服果阿(今印度西南岸地區,包括鄰近的安格迪伐島)。1600年,英國殖民者成立印度公司,在印度從事商業剝削,並逐步在印度沿海建立一些據點。1757年,發生了印度與英國在普拉西的一場大戰,印度戰敗,逐步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49年,英國殖民者佔領了全印度。1857年,印度爆發了著名的歷時近兩年的全民反英大起義。印度反英國殖民統治一直未中斷。印度民族運動領袖、在印度被尊稱為「聖雄」的甘地,1920年倡導對英國殖民政府「不合作運動」;接著,印度國大黨通過了甘地的「不合作運動」方案。甘地又提出「非暴力抵抗」的口號,並一直成為國大黨的指導思想。
英屬印度中後期由於英國的殖民統治,印度的上層社會普遍接受英國的西方化教育及西方政治影響。在此背景下1885年印度人成立了第一個政黨「國民大會黨」(或稱國大黨),並於1892年頒布印度議會法,建立地方自治機關和地方行政區,選舉范圍擴大到印度人。1906年成立了由穆斯林組成的「全印度穆斯林聯盟」(或稱穆斯林聯盟)。但由於政治斗爭的影響同時作為穆斯林領袖的真納於1920年脫離國大黨。1931年穆斯林省份各省首字母組成了單詞「巴基斯坦」作為穆斯林地區的統一稱呼。
1942年,隨著英國捲入二戰,英國也中斷了對印度的殖民統治。1946年,由於二戰對英國國力造成的沖擊導致英國無法維持對英屬印度的殖民,於是由英國派出的內閣使團與印度各派政治勢力討論印度的自治事宜並提出了聯邦制下自治(或獨立)的構想。該方案在同年7月6日被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接受,但7月7日以尼赫魯為首的國大黨單方面撕毀協議要求重新談判。這導致了穆斯林聯盟退出建立統一印度的計劃轉而尋求建立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該協議的撕毀直接導致了印巴分治期間的第一次大屠殺,而無力維持和平的印度總督韋維爾子爵制定了名為「瘋人院行動」的撤僑計劃。
1947年2月21日以協調能力見長的蒙巴頓子爵接替韋維爾子爵成為印度總督後仍然致力於維持印度的統一並留在英聯邦的內部。但統一的構想在民間已無基礎的情況下蒙巴頓總督只能寄希望於印度的政治派別的支持。蒙巴頓與穆斯林領袖真納多次會晤後無法獲得支持,只能放棄建立統一印度的計劃並成功尋求甘地對分治的支持。
1947年6月4日,蒙巴頓聲明將在這一年的8月15日通過將英屬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的方式來實現印度的獨立(也包括印度高等文官、印度軍、印度鐵道的分割)。另外,獨立後的政治框架暫時按照英國制定的1935年印度統治法實施。
7月18日實施的1947年印度獨立法規定,英屬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新國家,兩國在各自的憲法(印度憲法及巴基斯坦憲法)實施之前是英聯邦的自治領(和加拿大及澳大利亞地位相同,在國際法上是獨立國家)。
㈦ 印度和巴基斯坦不和,歷史原因是什麼
就兩國關系而言,印巴矛盾歷史淵源不長。因為1947年才有這倆個國家出現。
而在那之前,英屬印度的控制范圍相當大,整個次大陸幾乎都在其治下。
回溯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女王榮光已經失去了對於印度的有效控制。至於印度獨立前的斗爭,不細說了。但是在斗爭過程中,有兩只最為主要的力量。一個是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倡導者,甘地影響下的國大黨(甘地並非政治領袖,時任國大黨的主席是尼赫魯);另外一隻就是穆斯林民族聯盟,在真納的率領下。
1945年,新工黨上台,克萊門特指認蒙巴頓為總督,決定於1947年8月15日完成權力交接。才有了後來一系列的談判,也就是如何建國。
甘地自己也說,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未能說服他的朋友真納。按照宗教來劃分國家確實是蒙巴頓實施的,但是這當中其實混雜著黨派斗爭和權力的漩渦。
「按照宗教」來劃分,這本身就是產生矛盾的源頭。所以有印度人也曾經批評甘地,說如果英國多統治兩年,也許印巴問題不會存在。
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沖突由來已久,從九世紀穆斯林進入印度開始,圍繞信仰的思想沖突和暴力沖突不斷。這是積怨已久的一次大爆發。
於是,在建國的那一天。東西巴基斯坦和印度漫長的邊境線上是大量難民分別向屬於自己宗教的一國涌去。在首都德里,開國總理尼赫魯也不得不在開國第一天走向街頭勸戒人民停止暴力攻擊。
宗教沖突,是最根本的由來。往後的發展,就混雜著政治等許多因素了。
㈧ 巴基斯坦 巴勒斯坦 印度 在歷史上有什麼關系
巴基斯坦和印度曾是一個國家
巴勒斯坦只是名字和巴基斯坦接近
巴勒斯坦歷史
http://www.xici.net/b84677/d33119427.htm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是一個國家,位於亞洲南部,與中國、緬甸、阿富汗、伊朗等國相鄰,長期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分治,分別成立印度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獨立,曾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
詳細
http://www.ls11.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