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歷史中國近代史復習提綱
【八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
1.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 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15.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17.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19.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22.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23.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25.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26.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
27.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29.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0.長征途中,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3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蔣介石要求駐守東北的張學良實行不抵抗政策,使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於敵手.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組織東北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32.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為了逼蔣抗日,1936月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3.1937年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平津相繼陷落,這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34.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在六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
35.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百團大戰,這是抗戰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國民黨軍隊在1938年春取得台兒庄大捷.
36.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發動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38.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到10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最後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39.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標志全面內戰爆發.
40.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軍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標志戰略反攻的開始.
4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陳毅曾說, 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P98)三大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42.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標志統紿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垮台.
43.狀元實業家張謇,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同時興辦學校和開展慈善事業.一戰期間企業由於帝國主義放鬆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但大戰結束後被吞並.
44.中文報紙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45.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46.揭開制鹼奧秘的侯德榜撰寫了《制鹼》一書,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47.近代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嚴復.魏源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 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48.戊戌變法期間,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49.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
50.魯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已》等;徐悲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聶耳的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黃河大合唱》.
B. 誰有初中的中國歷史古近代和世界歷史的總結啊(按時間順序)越詳細越好 !!!
一、川版世界歷史教材由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三大板塊組成:上冊包括古代史的五個學習主題和近代史的前四個學習主題,下冊包括近代史的後兩個學習主題和現代史的七個學習主題。從以往考試的范圍來看,關注的重點應是近代史和現代史,從2007年歷史中考范圍來看,世界近、現代史的內容占整個考試內容的58%。與往年中考內容比較變化較大的是考試的范圍擴大到整個初中階段的內容。因此我覺得在授課時經常與中國歷史進行聯系、比較可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既可起到已學知識的復習鞏固,又可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新的知識。
二、具體來看九年級歷史上冊,古代史與近代史的內容幾乎各佔一半。下面具體來看這兩大部分的內容:
(一)、古代史
1、古代史中的第一學習主題介紹了史前時期人類的形成及社會生產、生活情況,這一課重點、難點的處理結合中國歷史遠古人類的形成和社會生產、生活的內容,學生理解起來就不難。這課內容中提到三大人種的形成既讓學生了解了世界上的主要人種,又為後面學習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及資本主義的發展做鋪墊(可補充一下三大人種的大致分布),另外抓住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出現來分析,難點就比較容上一課的最後一句話揭示了後面幾個學習主題要講的內容,即古代的東西方文明。
2、第二學習主題主要講古代東方文明,也就是古代亞非文明。亞非四大文明古國除中國外,另外三大文明古國安排在第一課來講, 選擇了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法典》和古印度的種姓制度這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內容,這三個內容既形成了本課的結構框架又都是本課的重點,通過這些內容展現古代東方奴隸制文明的標志性成果和獨特的社會面貌,值得注意的是導言中的第一句話:大河奔流······孕育了古老的東方文明,理解「大河」與文明的關系,避免學生產生錯誤的認識。此外,還需要注意這些奴隸制國家建立的時間,讓學生知道金字塔是什麼、結構怎樣、對它如何評價。了解《漢謨拉比法典》制定的背景、目的,從而分析得知它的實質,雖然它的制定是為了維護和鞏固奴隸制的統治,但在當時是進步的、是世界成文法典的首創。關於古代印度,首先要搞清楚它的地理概念、然後依據古印度歷史發展的脈絡,重點講解種姓制度劃分出的四個社會等級,分析它的特點,使學生能理解種性制度阻礙社會發展的落後性。另外,種姓制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產生的重要原因。本課教材只談到了兩河流域歷史的大致走向,老師可大致補充一下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歷史也都曾中斷過,只有中國歷史是延續下來的,以引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 第二課介紹了亞洲的日本和阿拉伯國家。日本民族是一個非常善於學習的民族,在日本的歷史上有二次重要的改革:大化改新、明治維新。這課中大化改新的內容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在學習這個內容時應注意引導學生將當時的日本與中國所處的歷史時期比較,在大化改新前日本還處在奴隸社會時期,而中國已進入了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中國社會的改革與發展、中國先進的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很大,因此他們仿效中國隋唐時期的封建制度進行了大化改新;這個內容要求學生要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內容(可與中國當時實行的各種封建制度進行比較)、中國文化對他們的影響,另外讓學生了解日本武士集團的形成為後面學習明治維新做鋪墊。這課的另一個重點是阿拉伯國家的建立,這里伊斯蘭教的創立與阿拉伯國家的興起、建立及其歷史走向緊密相聯、不可分割,至今還影響著中東地區伊斯蘭教國家的統治,因此可聯系當今的中東局勢、反恐問題讓學生了解伊斯蘭教的作用。
4、 歐洲文明(西方文明)的發源地主要講了兩個國家:古希臘和古羅馬。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根」,要了解古希臘文明,首先要了解愛琴文明,這也就是說愛琴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從古希臘奴隸制城幫的出現到奴隸制城幫的繁榮再到民主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達到頂峰是古希臘奴隸制文明發展的脈絡,古希臘城幫的繁榮以斯巴達和雅典最為著名,而雅典的民主政治又開啟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因此,這兩個內容就是本課的重點,古希臘城幫繁榮的表現要從四個方面來分析它(教參),對雅典民主政治的認識及評價是這課的難點。從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到伯利克里時達到頂峰,讓學生了解它的基本特徵、主要內容,初步分析它對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的促進作用,它創立的一些民主基本原則對後世的民主產生的重要影響,進而分析它的進步意義、局限性和它的實質(注意教參)。
5、義大利是古羅馬的發源地,從羅馬奴隸制共和國的建立發展到羅馬帝國稱霸地中海的過程,展現了這一時期通過血腥的戰爭和奴役將歐洲奴隸制推向鼎盛的過程。那麼,羅馬國家的演變過程、羅馬奴隸制就是這課的重點。難點是羅馬分裂後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志著西歐奴隸制社會的結束。西歐奴隸制為什麼會瓦解,羅馬殘酷的奴隸制導致了它的危機,可從奴隸制危機的根源、政治、經濟、軍事危機導致的後果分析。另外,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西歐奴隸制社會的結束、西歐封建社會的開始是同一個時間、要求學生記憶,同時與中國進入封建社會的時間相比較,說明中國進入封建社會比西歐早近1000年,說明中國古代走在世界的前列,以此引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6、 第三課將中古時代的歐洲,也就是歐洲封建制度的建立。西嘔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的等級制度,這種等級制度通過層層分封,構成了一座封建等級金字塔(各等級之間存在著隸屬關系)、形成了遍布西歐的封建庄園,對農奴實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西歐封建統治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國王與教會的相互勾結和利用。教會勢力的極度膨脹奠定了教皇至高無上的權利和地位,課本把教會的黑暗統治作為一個重點來揭露教會禁錮人們的思想、阻礙西歐社會進步的罪惡。西歐城市的興起是這課的難點,這是因為西歐城市的形成有著它特殊的有利環境——各領地之間的互不相屬,再就是城市為獲得自治權同封建主進行斗爭,如琅城起義。西歐城市興起的影響指對瓦解西歐封建制度和孕育西方近代文明起著重要作用。這里提到的幾個城市為後面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萌芽和資產階級革命打下伏筆。關於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可著重分析其由盛而衰的原因。
7、第四學習主題講古代東西方文明沖撞和交融,沖撞講述了東西方幾次重要的戰爭,其中希波戰爭是重點,對於東西方戰爭的認識是難點,因為人們往往會認為只有和平的交往才是交流,而戰爭帶來的只會是災難,本課可引導學生從戰爭的結果和客觀作用來看戰爭也有促進東西方交流的一面。另外,對控制地中海的爭霸戰爭可以看出地中海對其周邊國家、地區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發展的重要性,可以為後面講義大利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資本主義盟芽和發展,新航路的開辟做准備。在和平的交往中,馬可·波羅東游以及《馬可·波羅游記》的影響非常重要,一方面是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另一方面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嚮往和憧憬,激起了西方侵略者的貪婪慾望,刺激了新航路的開辟。
8、第五學習主題講科技和思想文化,頭緒多。第三課古代宗教的學習可引導學生分析它們的實質,它們對信仰這些宗教的國家的統治的作用以及它們在世界上的影響和傳播。
(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資本主義在歐美產生、發展和凄涼的歷史,同時也是資本主義向全世界擴張並由之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導致了歐美國家資產階級革命,實現了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跨越,這是人類歷史的一次巨大變革。第一學習主題內容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文藝復興與新航路的開辟,講述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輿論准備和資本主義發展條件環境的開拓;第二部分講述英國、美國和法國等歐美主要國家反對封建統治和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斗爭以及資產階級政權的建立;第三部分是歐洲的擴張講述西歐殖民者在亞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區的野蠻掠奪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1、第一學習主題的第一課講的是文藝復興與新航路的開辟,文藝復興不僅為歐洲近代資產階級文化奠定了基礎,而且也為以後的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動員和准備。首先要通過對文藝復興的本質的分析使學生明白它實際上是一場反封建、反神學的資產階級新文化運動,那麼這場運動出現的背景就可聯系前面提到過的中古時期義大利的幾個主要城市,那裡出現了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隨這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打破封建教會及其利用神學對思想文化的摧殘和對人們精神世界的控制,掀起了這場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這場運動的內容:人文主義(文藝復興運動的指導思想),即以人為本。要注意幫助學生分析、辯證的認識這一內容及其意義。第二,新航路的開辟是西歐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條件,要注意開辟的原因、條件、經過、意義、影響,這是應抓住的幾個重要環節,開辟的過程又可對學生進行不畏艱險、勇於開拓精神的教育。
2、第二課英國的新生。新航路的開辟對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起了推動作用。這一課內容的重點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權利法案》的內容和作用,難點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徹底性,還有對克倫威爾的評價。這些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在處理原因時可抓住國王與資產階級、新貴族之間的矛盾展開分析,資產階級、新貴族要發展資本主義,以國王為首的斯圖亞特王朝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在議會斗爭中矛盾激化,不可調和,導致革命的爆發。應向學生講清楚這次革命的三個重要戰役中的納西比戰役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轉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歷時近五十年,其整個革命的過程說明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徹底性,這與資產階級革命的局限性分不開。這次革命的重要成果就是《權利法案》的制定,它限制了王權,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請了障礙。至於克倫威爾這個人即要分析他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又要分析他的資產階級軍事獨裁統治帶來的後果。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意義也應和學生共同分析,為講美國和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做准備。
3、第三課和第三學習主題的第一課講的都是美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前者講通過獨立戰爭建立起資產階級的美利堅合眾國,後者是兩種制度的決戰,最終由於北方贏得了南北戰爭的勝利,從而鞏固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這一內容可先向學生交代,為後面學習南北戰爭的內容做鋪墊。美國的獨立這課內容線索比較清晰:獨立戰爭爆發的背景、原因→導火線:波士頓的傾茶事件→准備(第一屆大陸會議)→戰爭的爆發(來剋星頓的槍聲)→組建大陸軍(第二屆大陸會議)→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立,《獨立宣言》的發表→戰爭的轉折(薩拉托加大捷)→戰爭的勝利。其中《獨立宣言》的內容是重點,這個內容反映了這場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擺脫殖民統治,建立獨立的國家,發展資本主義,這個內容處理好了,就為分析美國獨立戰爭的性質奠定了基礎,因此美國的獨立戰爭又可稱之為美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對華盛頓的評價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華盛頓被稱為美國的國父足以說明他在領導美國的獨立戰爭(列舉這位軍事統帥的傑出表現)和國家初創中(列舉總統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的傑出貢獻(輔欄:老兵的話)。另外,美國總統連任一般不得超過兩屆的規定至今仍在繼續實行。
4、 第四課「法國大革命」,以前教材用兩課內容來講法國大革命,而川版教材只安排了一課內容,因此內容的跳躍比較大沒有以前講的詳細,教師可以在講前或講後梳理線索,不然那麼多的大事學生會搞不清來龍去脈。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比較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它前後經歷三次,使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革命達到高潮,這課內容線索是: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封建專制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導火線(三級會議的召開)→爆發的標志(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武裝起義,攻佔巴士底獄)→制憲會議通過《人權宣言》(分析《人權宣言》內容的進步性及意義)→巴黎人民在雅各賓派的領導下舉行第二次武裝起義,瓦爾密戰役是轉折點這次起義將革命推向高潮,推翻國王了統治(革命爆發後,國王叛逃,勾結國外反法勢力進攻法國,革命戰爭打敗了反法勢力,挽救了法國,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吉倫特派掌權,之後處死了國王路易十六)→雅各賓派專政,把法國推向高潮(路易十六死後,國外反法同盟進攻法國,國內王黨煽動許多地方發生暴亂,為挽救革命,巴黎人民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雅各賓派掌握國家政權)→熱月政變(雅各賓派分裂,熱月政變成功,羅伯斯庇爾被送上斷頭台,革命高潮過去了)→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推翻熱月黨人的專政,掌握國家大權,之後稱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發動的對外戰爭,最終導致第一帝國的衰亡。本課的重點是《人權宣言》的內容、拿破崙的主要活動,難點是怎樣評價拿破崙及其對外戰爭(分兩個階段分析)。
學習完英、法、美的資產階級革命內容可對這三課的內容進行歸納小結。
5、第五課講的是殖民擴張和反殖民斗爭,重點是英國在北美和亞洲的殖民掠奪;玻利瓦爾和章西女王;難點是對「三角貿易」的認識和評價。這一課的內容與新航路的開辟聯系緊密,新航路的開辟為殖民掠奪提供了條件,那麼哪些國家最先壟斷了三角貿易,英國又是怎樣成為海上霸主的?把這些問題聯系起來講難點就容易突破了。同時,要讓學生明白這些國家的殖民掠奪為他們資本主義的發展進行了大量的原始資本的積累,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這些殖民國家先後在亞、非、拉美建立起許多殖民地,殘酷的殖民掠奪、剝削和壓迫激起了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的反抗、斗爭,教材選擇了拉美地區爭取獨立的斗爭和印度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斗爭,通過這兩個內容的學習,學生就能了解玻利瓦爾和章西女王了。
6、 第二學習主題以板塊的形式將兩次工業革命安排在一起。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於18 世紀60年代的英國,重點是要分析工業革命為什麼會率先在英國進行的原因,這就要結合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英國的殖民擴張的內容,說明手工工場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要解決這個矛盾,就必須進行技術革新。這次技術革新從紡織業開始,機器的方面、機器的動力問題就成為這次革命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這里存在著一環扣一環、相互促進的關系,最終以大機器生產代替手工生產而標志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這次工業革命中發明的改良蒸汽機,解決了動力問題,它的廣泛應用將人類帶進了蒸汽時代,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非常大,因此要引導學生分析、了解它的意義和影響。第二課就是電氣革命,動力問題從蒸汽到電氣、內燃機是一個重大的飛躍,這次重大的飛躍將人類帶進了電氣時代。這兩課列舉了一些重要的發明成果及發明家,可以利用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增強創新意識,還要求學生記住這兩課中兩次工業革命的時間、發明及發明家,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勇於探索的精神。
7、第三學習主題講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和擴大。這一單元包括美國內戰、俄國農奴制的廢除和日本的明治維新。這里講的鞏固和擴大是指在世界范圍內,與此同時,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1861年美國的南北戰爭實際上就是資本主義制度同黑人奴隸制度之間的一場戰爭。在領土擴張的過程中,兩種社會經濟制度也尖銳的對立起來,這場戰爭關繫到美國的前途與發展,師生共同分析戰爭發生的原因、導火線,戰爭初期在北方失利的情況下,北方為什麼會取得最後的勝利,北方勝利的意義是什麼?林肯為什麼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總統之一?相信這些問題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思考。關於這場戰爭的性質在分析了北方勝利的歷史意義後就比較容易理解戰爭的性質。第二課「俄國農奴制的廢除」,農奴制的危機是其改革的原因或背景,受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19 世紀初俄國資本主義也逐步發展起來,而封建農奴制已成為其發展的巨大障礙,加上對外爭奪戰爭的失敗加劇了國內的矛盾,使統治者不得不放棄腐朽落後的封建農奴制,這也就決定了這次廢除農奴制的改革不會徹底,但這次改革卻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俄國的實力不斷增強,開始繼續對外擴張,不斷擴展其版圖,使其成為世界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因此廢除農奴制的改革成為俄國發展的關鍵,也就是本課的重點,通過了解這次改革的意義就能分析得出它的性質了。第三課「日本明治維新」,前面提到「大化改新」使日本進入了封建社會,而明治維新又使它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日本幕府統治長達700多年,由於它阻礙了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開始危機四伏,1853年,美國打開了日本的大門,幕府統治危機更加嚴重,最終被倒幕力量推翻,倒幕的實力派領袖也因此進入了政權的核心,推動了這次改革。從這次改革的內容我們可以又一次看到日本民族是一個非常善於學習的民族,這次改革的內容非常重要,因此要好好分析改革的內容及作用,這是重點,難點是明治維新的背景及成功的原因。另外,應該讓學生注意的是美國的南北戰爭、俄國廢除農奴制的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維新都發生在19世紀中後期,教材把這三課內容作為一個板塊來編排。
8、最後一個學習主題講的是「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這一內容與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無法割裂開來。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無產階級的隊伍也隨之壯大起來,19世紀30年代,為反對剝削、爭取生存權利,在歐洲的英、法、德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就是在總結工人運動經驗的同時,批判的吸收了法國啟蒙思想家的空想社會主義理論及德、英古典哲學、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它的創立使國際工人運動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因此,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是這課的重點,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又是本課的難點。第二課巴黎公社講的就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武裝斗爭,這次起義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那麼巴黎公社革命的歷史背景、巴黎公社建立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是這課要處理的重點,怎樣認識這個政權的性質,它為什麼只存在了72天就失敗了是這課需探討的難點。另外,巴黎公社的歷史意義比較重要,因為它的經驗和教訓為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提供了借鑒,才有了無產階級斗爭在世界范圍內的不斷發展以及在多個國家取得的勝利,也才有了喚起無產階級斗爭的《國際歌》在世界無產階級心中的永久回盪。
C. 初中歷史總結世界史部分
先給你一9、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達?芬奇的作品有《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
10、1492年,哥倫布率領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巴哈馬群島,開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1519年—1522年作環球航行的是麥哲倫。
11、文藝復興的實質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沖破了封建教會的束縛,煥發了人們的創新精神,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英國莎士比亞的喜劇:《威尼斯商人》;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和《哈姆雷特》。14-15世紀,資本主義萌芽首先產生於義大利。
12、1689年,英國議會為限制國王的權力,通過了《權利法案》具有憲法性質,標志著君主立憲制在英國確立。
13、1776年,北美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標志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成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1787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美國政治體制,並選舉北美獨立戰爭的領袖-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14、1804年,拿破崙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並頒布了《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多次發動戰爭,打敗反法同盟,維護革命成果,擴大革命影響。
14、第一次工業革命時間:18世紀60年代,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最早在英國發生,首先在棉紡織業展開。工業革命中英國人瓦特改進蒸汽機;美國人富爾敦製成第一艄汽船;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火車。蒸汽機的發明,將人類帶入蒸汽時代。
15、法國革命前夕的三位啟蒙思想家是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他們判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會,宣傳天賦人權和自由平等。
16、1816年,南美的獨立走向高潮時,玻利瓦爾在委內瑞拉建立根據地並建立大哥倫比亞共和國。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拉美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是海地。18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帝國
17、19世紀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工人運動有法國里昂工人兩次起義和英國的憲章運動,標志著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共產黨宣言》的問世,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三個部分組成了馬克思主義。
18、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是巴黎公社。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嘗試是巴黎公社,1871年5月21日梯也爾政府從巴黎西南攻入城內,震驚世界的五月流血周開始,到5月27日結束。
19、美國內戰的焦點是黑人奴隸制的存廢問題;根本原因是南北兩種不同經濟制度的矛盾;1860年11月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成為內戰爆發的直接原因,他代表北方工業資產階級利益,主張限制奴隸制。1862年,林肯政府先後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兩個文件,其作用是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和黑人奴隸的革命熱情,從而扭轉了戰爭局勢。
20、1861年,沙皇俄國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
21、日本封建統治結構是天皇、將軍、大名、武士。掌握實權的是將軍。1853年美國以武力打開日本大門。1868年,倒幕派在伏見、鳥羽戰役中大敗幕府軍隊。
22、德意志普魯士首相是俾斯麥,他鼓吹「鐵血政策」,發動了三次王朝戰爭,依次為丹麥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最終於1871年統一;義大利撒丁王國首相加富爾實行富國強兵政策,最終於1870年統一;紅衫軍領袖是加里波第。
23、第二次工業革命時間:19世紀70年代,電能的廣泛應用將人類帶入電氣時代。美國人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泡;德國的卡爾?本茨設計內燃機;美國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美國人摩爾斯發明有線電報;美國人貝爾發明電話;義大利人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報。
24、第二次工業革命表現在:新能源的利用;新機器和新產品的創新;電訊業的興起。影響:第二次工業革命,大大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推動了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導致了壟斷組織的產生,壟斷組織適應和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各國壟斷資產階級逐漸控制了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生活,對外擴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
25、三國同盟指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核心國是德國;三國協約指英國、法國、俄國。一戰前的兩大軍事集團指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起止時間是1914年到1918年;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交戰雙方是同盟國的德國、奧匈帝國和協約國的英國、法國、俄國;主要戰場是歐洲戰場;主要戰役是發生在西線的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
26、一戰的性質是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的掠奪戰爭,雙方都是非正義的。
27、英國科學家牛頓提出了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從而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德國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是物理學上的重大革命。
28、托爾斯泰的作品是《戰爭與和平》;世界近代最偉大的音樂家是貝多芬,他的代表作有《田園》、《命運》、《致愛麗絲》,德國的巴赫被稱為「音樂之父」。
29、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時間是1640年到1688年,標志是新議會的召開,美國獨立戰爭的起止時間是1775年到1783年,標志是來剋星頓槍聲。法國大革命的時間是1789年,標志是攻佔巴士底獄。日本明治維新開始於1868年,標志是伏見、鳥羽戰役。
二、問答
1、父系氏族社會取代母系氏族社會的原因是什麼?答:男子主要從事農業和畜牧業,取代女子在生產中的地位,在經濟中開始佔主導地位,婚姻關系相對固定,首領都是男性。男子開始支配社會。
2、古代文明為什麼多發生在大江大河流域?答:大河流域的河谷地帶,水源充足,氣候濕潤,土地肥沃,便於灌溉,有利於農耕,為以農業為基礎的古代文明創造了有利的生態環境。河谷地帶物產豐富,魚類資源豐富,便於漁獵事業的發展。
3、新航路開辟的意義:新航路的開辟是繼鄭和下西洋之後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它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為西歐國家的殖民掠奪開辟了道路,有利於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世界走向整體發展起重要作用。
4什麼叫文藝復興?它有何作用?答:14世紀義大利最先出現了提倡以人為中心、反對神權的人文主義思潮。人文主義者藉助與古代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開展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史稱「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的實質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沖破了封建教會的束縛,煥發了人們的創新精神,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文藝復興所創造的燦爛文化,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它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開辟了世界資產階級的新時代。
6、美國獨立戰爭的意義:性質: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了國家的獨立,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也推動了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運動。
7、法國大革命的意義: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法國的封建統治,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它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有力地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及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運動,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8、《人權宣言》是哪國通過的,為什麼說它有進步意義?答:是法國通過的。它宣稱,人生來是自由的,在權利上是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它否定了封建專制等級制度,具有進步意義。
9、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蒸汽機的產生有何重要作用?答: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新動力又推動了冶金、采礦等工業部門採用蒸汽動力和新技術,而工業的發展刺激了交通運輸工具的革新,汽船和火車機車相繼產生。
10、《共產黨宣言》的作者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於1848年2月,它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三個部分組成了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發展起來。
11、美國內戰的起止時間及意義:1861年到1865年的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北方的勝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為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1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性質、內容及意義?目的:為了使俄國盡快地擺脫落後狀態;性質:封建性質的改革;內容:削弱貴族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徵兵制,建立海軍;鼓勵發展工商業,引進西方技術;推行學校教育和提倡西歐生活方式;意義:推動了社會進步,鞏固了沙皇專制制度,為對外擴張奠定了基礎,俄國逐漸成為歐洲強國。
13、俄國1861年改革的主要內容及作用是什麼?答:1861年,沙皇俄國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其內容是:①宣布農奴獲得人身自由,②農奴獲得解放時,得到一份地,必須高價贖買。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意義: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14、日本明治維新的性質、內容、意義。性質:1868年的明治維新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內容:消除封建割據,加強中央集權。創辦近代企業,引進西方技術。允許土地買賣,承認土地私有。改革封建軍制,建立近代化軍隊。提倡文明開發,大力發展教育。意義:它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封建殘余,日本迅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D. 初中歷史所有知識點總結
今年中復考么?
看在我剛剛接受完制中考的摧殘的份上..把我的復習資料發給你吧..
http://wenku..com/view/c7e11b22aaea998fcc220e38.html
地理 上面其他的自己找。
咦?樓主你設著問題加不上你啊?!怎麼給你發?!
E. 初中歷史知識點歸納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949年9月 北平
主要內容{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選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決定了新中國的國旗,代國歌,首都,採用公元紀年
{決定 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意義:為新中國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備
(2)開國大典{1949 10 1 北京
{毛澤東宣告:中華………………(湘潭口音)
{ 中央人民政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合法政府
(3)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結束了中國100多年任人宰割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壯大了世界和平、命主、社會主義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人民的解放斗爭
(還沒寫玩,明天繼續寫。記得金幣喲~沒有就不發了~~~~氣死你!)
F. 初中歷史復習要點(世界歷史,中國歷史)
歷史初二的下半學期期中前的復習提綱
第五單元復習提綱
第五單元描述了人類社會經歷了史前時代、農耕文明時代的歷程後進入的第三個歷史階段——工業文明時代的歷史。本單元分別從經濟發展、思想觀念的變化、世界開始形成一體和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等方面闡述了農業文明走向解體、人類新時代的到來。在此基礎上,指出明清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與挑戰。
5-1工商業的興起
「工商業的興起」按照歷史發展的脈絡,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個角度,敘述了14~16世紀西歐工商業興起的歷程。手工工場的出現,是從農業時代過渡到工業時代的開始;手工工場出現以後促使工商業的發展,產生了新的階級。
5-1-1「工廠從這里發展而來」和「商人的地位變了」:通過觀察、比較圖文資料,了解手工工場的生產情況,知道手工工場的出現促使西歐工商業的興起。通過觀察、思考,知道手工工場的出現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人類社會從此開始向工業文明時代過渡。嘗試收集有關西歐與中國手工工場的某方面事例,分析說明手工工場的特點及其作用。
「工廠從這里發展而來」——首先概述了由於商業的發展,手工作坊發展到手工工場;然後說明手工工場的特點是規模大、分工合作、生產效率高,並進一步指出手工工場的出現改善了人們的社會生活,促進了商業的發展。此外,還著重指出西歐手工工場的范圍,以說明手工工場的出現只是工業文明的曙光,整個西歐還處於農業時代。手工工場時期是農業時代過渡到工業時代的准備階段。
「商人的地位變了」——從商人的經營地位、政治地位以及貴族經濟地位等方面,描述了工商業的興起改變了國家的經濟政策、階級結構及階級關系。手工工場的出現以及工商業的發展,逐漸產生了兩個新的階層:經營手工工場的商人與手工工場工人,改變了兩個舊的階層:貴族與農民。
隨著商業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小作坊發展成為手工工場
手工工場出現的時間和地點 最早出現於14世紀的義大利,後來擴展到西歐其他國家。
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場的比較
手工作坊 手工工場
所有者 手工作坊主 手工工場主
勞動者 作坊主與家人或幫工 手工工場工人
生產方式 作坊主進行全程工作 工人之間分工合作
生產關系 學徒不領取工資,依附於作坊主。 手工工場主與工人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
手工工場的特點 生產規模大、產量高;工人多,分工合作;出現了僱傭勞動,工場主是生產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不再進行全過程的生產。
手工工場的作用 提高了生產效率,改善了人們的生活,進一步促進了貿易的發展。
生產力變化 手工作坊——手工工場——工廠
生產關系變化 作坊主——富商(既是手工工場主又是商人)——早期資產階級
失地農民——雇傭工人——早期工人階級
手工工場時代,是由農耕文明時代向工業文明時代過渡和准備階段。手工工場時期,農業仍然是主要產業。
5-2沖破思想的牢籠
本課的主題是人們在思想上走出中世紀宗教蒙昧和專制的束縛,追求人性 、科學與民主。它圍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學的誕生以及啟蒙運 動,向學生展示歐洲由中世紀社會邁向近代社會的思想旋律。
5-2-1「蒙娜麗莎的微笑」
教材結構分析:「蒙娜麗莎的微笑」主要圍繞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成就,以達•芬奇 和莎士比亞為例,闡述了這一時期的人文精神。課文還以《牡丹亭》為例 ,把同一時期中國在文藝領域中的思想突破展現出來,開闊學生的視野。
學習要求:通過學習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及文藝作品,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培養人文精神。
時間 14世紀-16世紀
發生地 義大利,後傳播到西歐一些國家
發生背景 工商業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代表人物 達•芬奇(義大利藝術家。被稱為「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莎士比亞(英國劇作家。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
什麼是「文藝復興」運動 文藝復興時期,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藉助研究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通過文藝創作,宣傳人文精神。
性質及實質 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人文精神的含義 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重視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張一切以人為本,要求一切從人出發,最終一切為了人。
意義 文藝復興運動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反映了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願望,使人們的思想從宗教愚味中解放出來。
5-2-2「『教皇奶牛』的解放」
教材結構分析:「『教皇奶牛』的解放」主要圍繞德國的宗教改革展開,簡要地說明了德 國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核心觀念以及影響。通過宗教形勢圖,讓學生比 較直觀地了解新教的產生和發展對天主教會權威的沖擊。
學習要求:從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入手,知道以路德為代表的新教的核心思想以及宗教改革的影響和意義。
德國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 16世紀,羅馬天主教會日益腐敗。文藝復興運動興起。
馬丁•路德的主張 在信仰問題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自己真誠懺悔,就可以得救。(因信稱義)
宗教改革的影響和意義 德國宗教改革運動席捲了全國,各地的教會紛紛獨立。這一時期,瑞士、英國等西歐國家也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宗教改革運動,相繼擺脫了羅馬教會的控制,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5-2-3「近代科學的誕生」
教材結構分析:「近代科學的誕生」以培根、哥白尼、布魯諾、牛頓為代表,闡述了這一 時期人類在認識自然方面的系列突破,讓學生知道近代科學的誕生對解除 宗教蒙昧以及重新塑造人們世界觀、價值觀方面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學習要求:通過了解科學史上代表人物的理論貢獻,感受近代科學的誕生對歐洲中世紀思想所產生的沖擊。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培養科學精神。
英國科學家培根提出了一個重要思想:「知識就是力量」
科學家研究自然 天文學 波蘭科學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
比較托勒密、哥白尼以及布魯諾的思想,明白人類的科學探索是循序漸進的。
物理學 牛頓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科學的作用 科學可以幫助人類認識自然,揭示自然界的奧秘,從而以科學、理性的態度看待世界。
5-2-4「理性之光」
教材結構分析:「理性之光」主要圍繞啟蒙運動而展開,通過介紹伏爾泰、盧梭以及網路全書派等思想,突出這一時期的思想主題,即批判專制主義和宗教愚昧,宣揚自由、平等和民主,讓學生了解近代政治文明的思想基礎。
學習要求:知道啟蒙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這一運動的思想主題,理解其對後世的影響。
何為「啟」「蒙」 就是「打破」「蒙昧主義」(迷信和無知)
興起時間 17、18世紀
啟蒙運動興起的背景 根本原因:西歐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因素: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科學革命等
頂峰 18世紀後半期,法國
性質 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啟蒙運動的代表 代表人物 主要觀點
伏爾泰 啟蒙運動的旗手,提倡天賦人權
盧 梭 人民主權思想
孟德斯鳩 三權分立
狄德羅 網路全書派
啟蒙運動的影響
1、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論准備。
2、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備。
3、啟迪了人們的思想,動搖了封建統治。
4、激勵了中日等國仁人志士為改造舊社會而斗爭。
5-3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教材結構分析:本課主要圍繞著14~16世紀歐洲的歷史展開。14~16世紀的歐洲處在封建社會解體、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形成,新興資產階級為求得自身的發展,需要開拓市場和沖破封建勢力的束縛。為此,新興資產階級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新航路的開辟是其中重大活動之一。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歷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擴大了歐亞非之間的貿易和往來,打破了世界各大洲彼此隔絕的封閉狀態,使世界從原來相對分散、隔絕的狀態走向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同時也促進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人從此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
「發現新大陸」——主要是通過對新航路開辟的背景、經過的介紹,說明新航路的開辟為加強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創造了條件。教材首先以《馬可•波羅游記》為切入點,引出歐洲人對東方的嚮往;接著重點講述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歷史事件及其歷史作用,即鼓舞了更多的人開始海上探險;隨後列舉了其他一些當時比較有名的航海家開辟新的航路的案例;最後點明新航路開辟的積極意義。
「全球聯系的加強」——重點介紹了新航路開辟對歷史發展的積極作用。教材選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進行描述:新航路的開辟為各大陸之間人們的遷徙提供了方便;極大地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不同區域文明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
「黑人是怎樣來到美洲的」——主要是講新航路開辟帶來的負面影響,即一些歐洲國家對美洲、非洲和亞洲進行殖民擴張,野蠻屠殺當地居民,掠奪土地和財富。具體表現為對財富的瘋狂掠奪,以及奴役和屠殺印第安人;毀滅印第安人之後,開始從非洲販賣黑人到美洲做奴隸,給非洲造成慘重的損失。
學習要求:1、通過學習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等內容,學會從可能性和必要性兩方面把握歷史過程、歷史現象發生的原因。
2、知道新航路的開辟,一方面使全球聯系不斷加強的史實,另一方面使歐洲殖民者加緊殖民掠奪的歷史史實。
3、通過分析新航路開辟所帶來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培養以歷史的眼光、辯證地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
4、學習新航路開辟的過程,培養不畏艱險、勇於開拓進取的精神。
新航路開辟後的正面影響 新航路開辟後的負面影響
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為人們遷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產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促進了不同地區文明的交流。總之,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歐洲國家對美洲、非洲、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土地和財富;毀滅印第安文明;販賣黑奴。總之,造成了亞、非、拉美長期的落後與貧窮。
5-4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
本課通過講述17、18世紀,英國、美國和法國先後爆發的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本主義共和制度的經過,從不同層面展現出英國、美國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基本狀況、特點和深遠影響。從中可以讓學生領略早期資產階級以革命方式推翻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過渡的壯闊景象,同時了解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曲折歷程,激發學生探索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奧秘。
「議會對王權的勝利」——選取了英國革命的案例,首先介紹17世紀初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統治期間,議會與王權的斗爭概況;接著重點說明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取得政權後曾出現復辟,資產階級採取不流血的方式發動政變,最終完成資產階級革命並頒布了限制王權的《權利法案》。課文以歷史發展的時間線索為主線,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復雜性與曲折性;最後,總結了英國確立的君主立憲制對世界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的產生」——從美國獨立戰爭的背景、經過、結果等方面進行敘述,讓學生在一個又一個的歷史事件中,逐漸把握美國獨立戰爭具有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的正義戰爭的特點。課文重點介紹了華盛頓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的突出作用及三權分立的學說。
「忘我獻身的法國公民」——選取了法國大革命中的重要歷史事件,首先通過對法國大革命爆發原因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到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是對君主專制不滿的必然結果;其次介紹了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裝起義,通過對三次武裝起義和每次起義所取得的革命成果,使學生懂得正是人民的力量把革命不斷推向高潮,明白「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的道理。
學習要求:1、通過閱讀、收集資料,知道資產階級革命產生的歷史背景、發展,掌握幾個有代表性的實行資產階級共和制度的國家。
2、能夠說出17~18世紀,英國、美國、法國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產生的影響及其歷史作用。
3、能把握資產階級革命的主要線索,認識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發展趨勢。
4、通過學習,知道資產階級革命中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知道它(他)們對歷史發展進程產生的積極影響;同時,通過分析具體的歷史事件,體會人民群眾在社會變革中所起的積極促進作用,明白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觀點。
對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革命爆發背景 查理一世為了加強王權採取的措施,不僅招致了廣大民眾的普遍不滿,更使國王同議會中的資產階級新貴族的矛盾迅速激化,從而導致了革命的爆發。 英國殖民當局對北美13個殖民地進行殖民統治和壓迫,北美人民要求獨立。 路易十四和路易十六的君主專制統治。
經過 1、1640年,查理一世企圖解散議會
2、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內戰
3、1649年,議會軍在克倫威爾的領導下取得勝利。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
4、1688年,宮廷政變(光榮革命)
5、1689年,議會頒布《權利法案》 1、導火線:波士頓傾茶事件
2、序幕:1775年,來剋星頓的槍聲,揭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
3、建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美利堅合眾國正式誕生。
4、勝利:1781年,美國人民在華盛頓的帶領下最終打敗了英國軍隊,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1783年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5、1787年制定美國憲法,確定了美國的共和政體和三權分立原則。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巴黎人民三次武裝起義
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獄,掀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並頒布了《人權宣言》
2、1792年,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
3、1793年,領導者羅伯斯庇爾等實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使大革命達到頂峰。
結果 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由議會限制王權的政體) 總統共和制 共和政體
歷史意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開始的標志 美國獨立戰爭既是民族解放運動,又是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結束了法國封建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
5-5面臨挑戰的中國
第五課是在西方各國相繼爆發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的歷史背景下,從經濟、民族關系、政治制度及對外關系等方面,著重描述明清時期中國的繁榮及繁榮背後的危機。
5-5-1最後的盛世
教材結構分析:「最後的盛世」——通過介紹當時人口的眾多、手工業的繁榮、商業的發達和社會生活的變化,展示了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的盛世景象。
學習要求:1、通過學習明清時期手工業和商業的發達、對外貿易的增長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生活的變化等具體案例,了解這一時期社會呈現的繁華景象及其原因。
2、嘗試運用多種資源,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理解、分析明清時期中國呈現出的繁盛景象,同時把握盛世背後所隱藏的危機,以歷史的、辯證的眼光看待明清時期的中國社會。
3、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運用各種手段,收集、整理相關資料,進行歸納、分析,正確認識工業文明大潮中的中國農耕文明,從多方面探尋中華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漸落伍的原因。
背景(明清時期) 1368年明朝建立,一直到1840年鴉片戰爭之前的明清歷史。其中1368~1644年是明王朝統治時期,從1644年清軍入關開始是清王朝統治時期,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皇帝進行統治的朝代。
「最後的盛世」的表現 農業 玉米、番薯等高產農作物傳入中國。中國的經濟重心已完全轉移到江南地區,「湖廣熟,天下足。」人口增長迅速。
手工業 絲織業、棉紡織業發達
商業 商幫的形成,工商業市鎮的興起,國際貿易頻繁。
社會生活 服務性行業興盛
如何正確看待「最後的盛世」 「夕陽無限好,只是已黃昏;盛世的背後,隱藏著危機。」
5-5-2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教材結構分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主要體現的是民族政策和民族關系方面的內容。從總體上看,明統治者側重於防禦,清統治者更重視懷柔政策,由此形成了「明修長城清修廟」兩種不同的邊防局面。避暑山莊的修建、達賴和班禪封號的冊封都表現了清統治者在民族問題上的政策和態度;此外,明代開始的「改土歸流」、清代平定少數民族叛亂的舉措,都有力地表現了明清統治者在處理民族問題上採取的積極措施。
學習要求:掌握明清兩朝統治者在處理民族問題時所持的不同態度,體會「明修長城清修廟」的內涵;同時了解統治者在維護國家統一,促進邊疆地區的經濟開發及與內地的文化交流等方面採取的積極措施。
明清時期與蒙古族、藏族以及西南少數民族的關系 與蒙古族:明-修築長城 清-土爾扈特部回歸、平定準噶爾叛亂
與藏族:清-冊封達賴和班禪、派駐藏大臣
與西南少數民族:改土歸流
明清統治者不同民族政策 明代統治者主要以防為主,採取了比較被動的防禦政策;清統治者則比較積極主動,採取懷柔的政策籠絡其他少數民族。
明清兩朝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什麼意義? 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
5-5-3專制帝國
教材結構分析:「專制帝國」——從專制國家機構、文字獄、科舉考試及社會生活領域的專制等方面,重點描述了明清時期高度集中的專制皇權。此外,教材還補充了反對專制皇權的思想家的內容,有利於學生進一步了解明清時期的思想發展狀況。
學習要求:了解統治者在加強皇權方面採取的主要措施及其結果,進一步從社會生活領域加深對專制皇權的理解;知道反對專制皇權的代表人物,並嘗試與同時代的西方思想家進行比較。
明清時期高度集中的專制皇權的表現 1、設立專制國家機構:明朝建立廠衛等特務機構、清朝雍正設置軍機處
2、清朝大興「文字獄」
3、科舉考試以八股取士
4、社會生活領域的專制:建貞節牌坊、禁止世俗文化
反對專制皇權的思想家——明末清初學者黃宗羲提出「為天下之大害著,君而已矣」
5-5-4來自海上的挑戰
教材結構分析:「來自海上的挑戰」——以鄭和下西洋、傳教士來華、歐洲殖民者東來和馬戛爾尼來華等案例,描述了同一時代中外統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態度:明清統治者對海外探索的嘗試與拒絕,西方文明的東來與野蠻侵略的並存,這也使中國人民開始了英勇的斗爭。最後,暗示出古老的中國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學習要求:通過對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後傳教士與歐洲殖民者東來史實的學習,知道這一時期中國政府對海外探索的態度,分析東西方在這一時期產生差距的原因。
鄭和下西洋 鄭和七下西洋的時間、路線、作用和失敗的原因
傳教士來華 傳教士帶來的西方文明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歐洲殖民者東來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佔領澳門;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抗擊侵略者和維護祖國統一)。
馬戛爾尼使團來華 清朝統治者對西方殖民者的到來所持的態度與採取的措施,以及馬戛爾尼來華的目的與結果。
為什麼說中國在19世紀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從國家體制看,中國仍是皇權占統治地位的國家,皇權得到高度強化,人民沒有民主與自由;從思想觀念上看,掌握國家命運的上層統治者仍以中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自居,不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從對外政策上看,堅持閉關鎖國;從經濟發展來看,中國雖一度處於盛世的繁華,但舊有的體制與觀念,沒有形成良好的經濟運行機制等。因此,當西方國家先後進入革命的時代,國家體制發生巨大變化,尋求向外拓展時,中國仍然按照自己的軌跡發展,這不可避免地使古老中國面臨著來自外部與內部的雙重挑戰。
G.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歷史作為非熱門考試科目,卻也在中考中占據一定比重,近年來的歷史中考中,開放性題目的比重在不斷增高。因為開放性試題最能體現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意識和人文素養的要求。昂立新課程小編為大家帶來中考歷史19大必考知識點,讓這萬能的模板助你得高分。
一、大國崛起
1. 常考設問:對大國發展/崛起的認識
2. 答案模板
(1)民族獨立、國家統一是發展經濟的基礎和前提;
(2)不斷改革,大膽創新;制度創新是大國崛起的關鍵;
(3)善於學習外國的長處和科學技術、管理經驗,大力發展科技,培養人才等。
二、中日關系
1. 常考設問:中日雙方妥善處理兩國關系、為中日關系良性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2. 答案模板 (1)總體做法(建議、啟示、看法)
① 正視歷史,以史為鑒,面對未來;
② 加強交流,增進互信;
③ 睦鄰友好,合作共贏。
(2)日本方面:應正視歷史問題,積極、主動、妥善解決戰爭遺留問題,不要做傷害中國人民情感的事,努力發展中日兩國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鄰關系。
(3)中國方面:應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努力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加強和日本的經濟文化交流,努力促進中日關系的友好發展。
三、中美關系
1. 常考設問:發展中美兩國新型大國關系的看法、建議
2. 答案模板
(1)求同存異、增強政治互信;
(2)促進經濟合作與共贏、加強文化交流、加強國際事務合作;
(3)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4)堅持和平發展,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珍惜和平發展機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
1. 常考設問:科技革命帶來的影響和認識
2. 答案模板
(1)積極影響:改變了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2)消極影響:環境污染,交通擁擠,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網路游戲等;
(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也是一把雙刃劍,要正確利用科技,減少消極影響。
五、對外交往
1. 常考設問:對外交往的發展對我們的啟示
2. 答案模板
(1)開放利於進步,閉關導致落後;
(2)獨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
(3)國家利益是外交的出發點;
(4)維護國家安定和統一是外交發展的保障;
(5)外交政策要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變化。
六、民族復興
1. 常考設問: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 答案模板
(1)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
(3)青少年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正確世界觀,為發展貢獻力量。
七、戰爭與和平
1. 常考設問:怎樣才能有效地避免戰爭
2. 答案模板
(1)反對戰爭,珍愛和平;
(2)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打擊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3)防止軍國主義和極右勢力抬頭;
(4)力爭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5)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等。
八、民族團結
1. 常考設問:如何維護民族統一
2. 答案模板
(1)增強民族團結意識,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
(2)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自覺同破壞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行為作斗爭;
(3)實行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
(4)加大對民族分裂勢力的打擊力度,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都註定失敗。
九、兩岸關系與祖國統一
1. 常考設問:如何推進兩岸關系進一步(和平穩定)發展,實現祖國統一
2. 答案模板
(1)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堅持九二共識;堅決擁護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
(2)互相尊重、互補互利,加強經濟、科技、文藝、旅遊等方面的交流;
(3)加強領導人對話和兩岸人員往來;
(4)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堅決反對「一中一台」等各類台獨言行,堅決維護國家統一;
(5)努力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繁榮富強貢獻聰明才智,積極參與海峽兩岸的交流活動等。
十、改革與制度創新
1. 常考設問:從中外的改革中,獲得了什麼啟示
2. 答案模板
(1)改革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2)改革必須立足國情,從本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3)改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是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動力之源;
(4)改革是強國之路,有利於提高綜合國力,有利於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十一、侵略與反抗
1. 常考設問:對中國近代遭受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抗爭的認識
2. 答案模板
(1)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
(2)發展才是硬道理,堅持對外開放,只有提升綜合國力,才能在國際上立足;
(3)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中國人民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等。
十二、思想解放
1. 常考設問:思想解放的作用及思想解放與社會進步的關系
2. 答案模板
(1)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社會進步;
(2)思想解放為社會進步奠定思想基礎,社會進步推動思想解放。
十三、黨的發展歷程
1. 常考設問:對黨的發展歷程的啟示
2. 答案模板
(1)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3)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
(4)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抓住機遇,發展壯大自己,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自我,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等。
十四、改革開放
1. 常考設問:由中國改革開放得到的啟示
2. 答案模版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
(2)要結合本國國情,實事求是,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
(3)要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十五、民主與法制
1. 常考設問:對民主法制建設的認識
2. 答案模板
(1)從人治到法治,從專制到民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民主與法制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
(3)不同國家的民主法制建設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借鑒;
(4)民主與法制建設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當家作主、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
十六、經濟全球化
1. 常考設問:中國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2. 答案模板
(1)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重視區域合作,與各國實現互利共贏;
(2)中國在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同時,制定防範風險的有效政策,重視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
(3)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促進經濟的迅速發展。
十七、世界政治格局
1. 常考設問:面對復雜多變的政治形勢,中國應該如何做/如何應對
2. 答案模板
(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教育科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綜合國力;
(2)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加快自身發展,積極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努力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3)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
十八、傳統文化
1. 常考設問: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2. 答案模板
(1)堅持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自覺抵制西方落後思想和意識的侵蝕;
(3)積極宣傳民族傳統文化;
(4)豐富傳統文化的內涵,堅持發展創新,堅持與時俱進。
十九、三農與民生
1. 常考設問:解決「三農」問題的措施
2. 答案模板
(1)重視農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
(2)加大農業資金投入,堅持稅費改革;
(3)加強、加大向農民宣傳農業技術等的力度;
(4)注重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歷史學科注重記憶理解與背誦,學生們不可忽視歷史對我們的學習成長的作用,在初中階段就應該打好基礎。
H. 初中歷史 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 知識點總結梳理
建議你到網上找一下袁騰飛老師的講課mp3,去聽聽他講課比郭德綱講相聲還搞笑,而且很詳細特別是針對高考
I. 初中歷史重點知識點歸納
中國古代史:商鞅變法、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漢武帝大一統的具體措施、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及民族融合、南北朝經濟中心南移、貞觀之治的措施、兩宋時期經濟重心的南移、元朝的民族融合、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明清中國的社會危機及原因分析。
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史上的幾次戰爭失敗的原因及簽定的不平等條約和影響、中國近代的幾次自救運動及影響和失敗的原因(重點要與日本做比較)、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影響、紅軍長征、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影響。
中國現代史:新中國的成立及影響、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第一個五年計劃和三大改造的完成、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與意義、對外開放的格局、一國兩制的偉大歷史意義
世界古代史一般不會有大題的出現,即使有也是文明古國的內容(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中國、古希臘、古羅馬)和三大宗教相關的小內容。
世界近代史: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英美法等過的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美國的南北戰爭日本與俄國的資產階級改革、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
世界現代史: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十月革命、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世界經濟危機及羅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經濟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掌握這些中考就基本上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