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背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背景

發布時間:2021-03-12 12:12:17

A. 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背景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要內容: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B.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時代背景是什麼.為什麼有其必然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集中反映了時代變化的新特點和中國改革發展實踐的新要求,集中代表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和願望,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是我們黨勇於探索真理,不斷開拓進取,科學把握規律的必然結果。...

C.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提出時間、內容、意義和歷史背景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組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004年1月,胡錦濤在中央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闡述了這一體系
(1)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和主要內容。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毛澤東思想在許多方面以其獨創性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成為一個博大精深的科學思想體系。它有著堅實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理論基礎,其核心就是實事求是。它緊緊圍繞著中國革命和建設這個主題,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關聯的重要的理論觀點,成為一個科學體系。這個體系中的理論觀點經過了中國革命和建設長期實踐的檢驗,證明它是顛撲不破的科學真理。
在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中,有著豐富的內容: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關於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關於政策和策略的理論、關於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關於黨的建設的理論、關於國際戰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論、關於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論,等等。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串於上述各個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們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2)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和主要內容。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個重大理論成果。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有一個貫穿始終的哲學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的理論問題,鄧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聯系的基本觀點,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些基本觀點的真理性已經被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實踐所證明。
在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中,有著豐富的內容: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關於改革開放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理論、關於統一戰線的理論、關於軍隊和國防建設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國家外交戰略的理論、關於「一國兩制」理論、關於黨的建設的理論,等等。
總之,鄧小平理論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文化、黨的建設等方面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又是需要從進一步豐富發展的科學體系。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體系和主要內容。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個重大理論成果。它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緊密結合新的實踐,把治黨和治國、執政和為民結合起來,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
「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不僅僅是「三個代表」三句話,黨的十六大已將其概括為十六個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思想;關於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的思想;關於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思想;關於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的思想;關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思想;關於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思想;關於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思想;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思想;關於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思想;關於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關於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思想;等等。這些思想、觀點和論斷構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
「三個代表」三句話,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則是對「三個代表」的系統展開。

正確把握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1)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長期指導我們的行動。第一,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第二,毛澤東思想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第三,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2)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鄧小平理論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振興和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第一,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第二,鄧小平理論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指南。第三,鄧小平理論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盡管現在國際國內的形勢比起當年有很多新的變化,但是鄧小平理論為我們確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第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第二,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指針。第三,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發展階段、發展戰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等重要思想,對我們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長期的指導意義。

D.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提出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首先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實行改革開放。

在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制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賦予中國社會主義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以新的起點與動力。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背景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理論基礎的深厚性和獨特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僅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而且吸收了涵蓋西方文明在內的一切積極的人類文明成果。

二是理論問題的中心:發展生產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建構和實踐的開展不是從某種權威的理論或者範式出發,而是以生產力為中心展開的。

三是理論表述的通俗簡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內容是以問題為中心,通俗易懂、簡單直接,務求實際效果。四是理論體系的嚴密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4個成果從不同方面解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問題,既相互借鑒、相互吸收,又前後相繼、不斷超越,從而以「和而不同」的方式保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嚴密性。

E. 怎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的時代背景和實踐基礎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國際形勢深刻變化和世界發展新趨勢進行科學分析的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整個世界發生著大變動大調整,這種變動調整的劇烈和深刻程度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料.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冷戰結束後,世界上各種力量出現新的分化和組合,大國間關系不斷調整,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實力增強,國際形勢總體趨向緩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促使世界各國經濟日益緊密聯系在一起,全球市場、資金、資源的合作和競爭更加復雜,國與國之間經濟實力的較量越來越激烈.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給世界生產力和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推動.科技競爭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新科技革命及其帶來的重大科技發明的廣泛應用,推動世界范圍內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也引起全球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
面對如此深刻、如此巨大的變化,我們黨要解決好時代提出的新課題,迎接時代提出的新挑戰,開創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就必須不斷解放思想,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把中國的發展放到世界大局中來思考,以理論和實踐的新創造推動事業的新開拓、新發展.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都是在我們黨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借鑒其他國家興衰成敗經驗教訓,吸收借鑒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建設社會主義正反兩方面經驗進行認真總結的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們黨在認真總結和汲取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經驗、認真借鑒其他國家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從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始,我們黨就特別重視總結歷史經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認真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汲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訓,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毅然決然地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認真清理重大歷史是非,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同時堅持和繼承了我們黨在長期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所取得的一切積極成果,完成了黨在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上的撥亂反正.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我們黨認真汲取其他國家特別是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的經驗教訓,為更好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重要借鑒.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沒有對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政治、組織路線和一系列政策」.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都是與我們黨認真總結和深刻汲取正反兩方面經驗分不開的.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進行科學總結的成果
實踐是理論創新的源泉.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大力發揚求真務實精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科學判斷和始終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立論基礎.准確把握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黨推進理論創新,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新時期我們黨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對現階段我國基本國情的科學判斷.黨的十三大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強調必須充分認識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不斷增強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實際出發的自覺性.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問題,強調我們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不能從主觀願望出發,必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強調認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後,也不是要脫離實際、急於求成,而是要堅持把它作為推進改革、謀劃發展的根本依據.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所以正確、之所以能夠指引改革開放偉大實踐,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它牢牢立足於這一基本國情及其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之上.
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的實踐依據.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回首30年來,改革開放猶如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展現了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領域改革全面推進、對外開放廣度深度不斷拓展的壯麗場景.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30年來,全面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步伐一路高歌行進: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領域改革到其他各個領域改革,從經濟特區的興辦、沿海城市的開放到沿江沿邊和省會城市的開放,從提出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到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使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發展中大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起來.我國的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在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隨著實踐的深化而不斷豐富和發展,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可以說,改革開放每一步發展都推動了理論創新,黨的理論每一次創新都推動著改革開放進入一個新的天地.一部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黨在新時期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共同推進的歷史,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的歷史.

F.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時代背景、歷史條件、現實依據和理論基礎是什麼

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一切劃時代的理論體系都是適應於一定時代條件的客觀需要而產生和形成起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這樣,毛澤東思想是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是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產生和形成有其客觀的時代條件、實踐基礎和經驗借鑒。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發生的大變動大調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時代條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形成於整個20世紀90年代和發展於本世紀。這前後30年的時間,是整個世界發生大變動大調整的時期,這種變動調整的劇烈和深刻程度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料,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趨勢加速發展,引起全球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以增強經濟實力、國防實力、民族凝聚力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

特別是新科技革命在各個領域的發展和深化,推動著在世界范圍內生產力、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與時代主題和時代變革相聯系,20世紀70年代後期以來,在世界范圍內興起了以增強綜合國力為中心目標的改革浪潮,其遍布國家之廣泛、涉及領域之全面、改革程度之深刻、持續時間之長久都具有標志性的時代意義。在這一改革浪潮中,西方資本主義出現了種種新情況新變化,社會主義則發生了嚴重挫折。

面對如此深刻巨大的變化與挑戰,我們黨要解決好時代提出的新課題,迎接時代提出的新挑戰,開創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局面,思想上必須有新的解放,實踐上必須有新的創造,理論上必須有新的發展。如果思想僵化、因循守舊、停滯不前,中國的社會主義就不能前進和發展,黨就有喪失先進性和領導資格的危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正是我們黨為不斷解決時代提出的新課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在迎接世界改革新浪潮、推進中國改革開放新實踐基礎上形成的理論創新成果。這一理論創新成果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以時代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戰略的思維謀劃發展,是科學認識和正確應對世界發展變化、時代深刻變革,不斷進行理論思考和創造的產物。


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實踐基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中國改革開放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偉大夢想。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30年,我們黨帶領人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推進改革開放,這是立足中國國情所進行的新的偉大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這一偉大實踐和深刻變革,使我國成功地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使中國的社會生產力獲得了新的巨大解放,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取得了新的偉大進步。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是中國人民進行的生機勃勃的偉大創造,也必然是科學理論產生、形成和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

在這場歷史變革的偉大潮流中,我們黨始終站在實踐的前面,敏銳地發現、熱心地支持、悉心地維護、及時地引導人民群眾創造新事物、新成就和新經驗,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深刻總結、科學概括,從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規律,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先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

由此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是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及其寶貴經驗進行科學總結而形成的理論成果。這一理論體系,博大精深而又與時俱進,完全是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基礎之上,是這一實踐所具有的開創性、豐富性、承前啟後與繼往開來等鮮明特性的能動的反映、科學的體現。

國際國內社會主義建設成敗的歷史經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經驗借鑒。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社會主義在理論和實踐上既取得了歷史性偉大成就,也發生了嚴重性挫折,這表明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還需要進行長期而艱巨的探索。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使這一關系社會主義命運的重大課題更加突出,也更加引人深思。

在我國幾十年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我們黨既在實踐中取得了社會主義發展的輝煌成就,積累了豐富經驗,同時也經歷了失誤和挫折,特別是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樣全局性的嚴重錯誤。所有這些,都促使我們黨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如何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道路進行深入思考,從經驗教訓中得出正確的結論。

我們黨正是在對世界社會主義國家的興衰成敗進行正確分析、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進行科學總結的基礎上,得出規律性的認識並上升為理論。國際國內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寶貴借鑒。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集中反映了時代變化的新特點和中國改革發展實踐的新要求,集中代表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和願望,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是我們黨勇於探索真理,不斷開拓進取,科學把握規律的必然結果。

拓展資料: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命題,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刪除了「等重大戰略思想」這幾個字,對這一命題做出新的表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這一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統、深刻地理解和堅定不移地堅持這一理論體系,對於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G.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歷史背景:
1.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東歐社會主義回國家已經答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顏色革命所擊敗,部分國家改旗易幟,不再是社會主義國家;
2.同時的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也手內憂外患開始一系列改革,包括政治、經濟、意識形態等方面,這個時候的蘇聯已經不再是純粹的社會主義國家,「布爾什維克」已經變質;
3.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對我國進行資本主義滲透,當時的社會影響很不穩定;
基於以上表面問題,並且經過長期的發展,中國共產黨認為不能再走同蘇聯一樣的道路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中國必須走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
在這樣的背景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開始成型,並在後來的實踐中不斷發展,不斷完善。

H.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的背景條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國際背景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在認真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個方面歷史經驗並借鑒其他國家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黨在改革開放以來所形成的理論成果的總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實踐是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基礎: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提出了理論創新的要求。第二,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提供了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第三,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提供了理論成果真理性的有力證明。

閱讀全文

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背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