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中國近代史的感想200字
掀開摞摞發黃的歷史,在白骨累累的中國近代史上我們看到一個個舉著明晃晃鋼刀的劊子手,一隻只滿口 鮮血的吸血蝙蝠,一頭嚙著血淋淋心肺的豺狼,一群群叼著頭顱的鷹犬和一淌淌鮮艷刺目的血!
這是民族的恥辱。讓受苦受難,受辱受虐的中國人的血不再白流,是老一輩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他們奇跡般地走過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經歷了八年抗戰,迎來新中國的建立……
歷史又翻到今日。和平年代後的復雜斗爭又擺現在我們面前,有時還變得非常嚴酷:1999年5月8日一對新婚不久的中國青年夫婦倒在南斯拉夫的血泊中;2001年4月一位優秀的中國飛行員為了祖國尊嚴血灑南海上空……
同學們,我們能無動於衷嗎?我們能讓鮮血寫滿的近代史重演嗎?我們能讓閃著寒光的刺刀再刺向中國人嗎?
不!決不!血、淚、仇。我們記住了,永遠地記住了。讓我們化作冬雨,將過去的恥辱刷清。讓我們化作精衛,將洶涌的大海填平……
雪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這一代中國青少年責無旁貸!
今年是偉大的新中國誕生六十周年,是歷史長河的一瞬間。但這六十年又是怎樣的風雲激盪,驚濤怒卷。這六十年,盪滌污泥濁水;這六十年,矢志換天改地。六十年,浮雲幾曾遮望眼;六十年,國運終究轉為安。
梁啟超曾高瞻遠矚地指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於世界,則國屹立於世界!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當今世界的殘酷競爭中,中國青少年能否肩負起民族振興和洗刷國恥的任務,直接關繫到中國將來的命運。 我們相信,在黨中央的英明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團結一心,中國這個佔有人類四分之一的大國,將為人類的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贊同2| 評論(2)
Ⅱ 有關中國近代史的讀後感 2000字
1840年,成為首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以鴉片戰爭為標志進入近代史,這是中華民族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爭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探索史。我們學好這段歷史,必須把握三條主線。 一、一部災難深重的屈辱史 中國近代史是災難深重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屈辱的歷史,中國人民飽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國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 1840年,英國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悍然發動了鴉片戰爭,古老的、落後的中國在西方堅船利炮面前戰敗了,1842年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此後又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和外國協定關稅,外國取得了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和在通商口岸傳教等特權。這些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野蠻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大門,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在抵抗失敗後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國簽訂了《天津條約》,和英法俄又被迫簽訂《北京條約》。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尤其是沙俄掠奪了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外國侵略勢力伸向中國內地,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85年,法國又發動侵略中國的中法戰爭,清政府又簽訂了《中法新約》,列強取得了在中國修築鐵路的權利。1894年中國又在甲午戰爭中失敗,被迫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賠款達到兩億兩白銀,帝國主義強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然而帝國主義為了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進一步控制中國,1900年八國聯軍又共同反動了侵華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賠款本息超過10億兩白銀,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了。 一系列的侵華戰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因此我們要牢記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 二、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 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有來自社會底層,也有來自清政府內部,有的是有組織的,有的是群眾自發的。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盡管有一些民族敗類,但是清政府和廣大愛國官兵也進行了一些英勇的戰斗,涌現出像林則徐、鄧廷楨、裕謙、海齡、關天培、陳化成等大批愛國將領;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也出現了前仆後繼抗爭的壯烈場面;在中法戰爭中,馮子才無所畏懼,領導取得了鎮南關大捷,劉永福領導黑旗軍威鎮敵膽,愛國海軍在馬尾海戰中表現出了臨危不懼、英勇戰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左寶貴、鄧士昌、林永升、劉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職,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各地民眾自發抗日,都體現出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愛國抗爭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愛國官兵的抗爭外,廣大人民群眾從未放棄斗爭,帝國主義侵略到那裡,就在那裡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的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還出現了大量的反洋教斗爭。 在中國近代史上,還有兩次大規模農民運動給帝國主義主義勢力以沉重打擊。第一次是太平天國運動: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規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運動,在打擊中國封建統治的同時,還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承擔起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給外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國殖民化的企圖。 第二次是義和團運動:在中外矛盾加劇的19世紀末,終於引爆了中國人民的義和團運動,他們打擊的對象是外國勢力,到1900年發展到頂點,成千上萬的義和團團眾以血肉之軀和八國聯軍進行了英勇搏鬥,盡管在中外反動勢力的剿殺下失敗了,但中華民族的不畏強暴、英勇斗爭使帝國主義認識到中華民族的不可政府性。 最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維護國家主權,1919年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波及全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條件。 三、中國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國的特殊時期,中國的根本任務是維護民族獨立和主權完整,促進經濟發展,實現政治進步。在為了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在伴隨中國艱難的近代化歷程中,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運動,又有新生階級代表,既有地方大員,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先進的中國人初步認識到西方的現代化,以林則徐、魏源等人以經世務實的態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承認落後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尋求強國御辱之道,產生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為中國的合法政府,在歷經浩劫後,也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鎮壓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一批務實且有政治經驗的權力重臣,開始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在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前提下,倡導富國強兵運動,創辦軍事、民用工業,籌劃海軍,設立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洋務運動在中央以弈欣為首,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督撫為首,盡管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但是洋務運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加劇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在洋務運動中,還出現了馮桂芬、鄭觀應、王韜等早期的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知識分子,為以後的資產階級維新運動創造了一些條件。甲午戰爭失敗後中華民族出現了嚴重的民族危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 維新派通過辦報刊、建學會、和頑固派論戰,傳播了維新思想,領導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進了人民的覺醒,盡管不足百日,以失敗告終,但在中國人民救國圖強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太平天國運動的後期,洪仁玕提出了《資政新篇》,最早在中國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 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在中國走資產階級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的舞台,經過一系列的武裝起義和革命斗爭,終於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使中國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但是辛亥革命並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1919年中華民族又爆發了愛國的五四運動,以後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革命煥然一新,中國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確方向,終於在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領土、主權完整,並不斷開創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歷史已經證明也永遠昭示,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是勇於探索和進取的人民,中國必將在21世紀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Ⅲ 學習中國近代史有何感想
回首中國的近代史,有憤怒,有悲痛,有感慨,有自豪。憤怒帝國主義的無恥侵略,悲痛中國人民的受苦受難,感慨仁義志士的為國捐軀,自豪中國人民的偉大與堅強。
「落後就要挨打。」在我看來,這個道理貫穿著整個歷史。回顧過去,無論是鴉片戰爭還是日寇侵華,無一不在印證著: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侵華戰爭,將中國人民推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在歷次的侵華戰爭中外國侵略者屠殺了大量的中國人民。他們截取中國的經濟劫掠中國的財富,破壞中國的領土完整,強佔中國租界,強租中國港灣。在外國主義列強的壓迫和蹂躪下,中國幾乎已經沒有獨立的領土主權可言,「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這是當時愛國志士發出的悲憤吶喊。
Ⅳ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
1840年,成為首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以鴉片戰爭為標志進入近代史,這是中華民族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爭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探索史。我們學好這段歷史,必須把握三條主線。
一、一部災難深重的屈辱史
中國近代史是災難深重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屈辱的歷史,中國人民飽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國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
1840年,英國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悍然發動了鴉片戰爭,古老的、落後的中國在西方堅船利炮面前戰敗了,1842年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此後又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和外國協定關稅,外國取得了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和在通商口岸傳教等特權。這些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野蠻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大門,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在抵抗失敗後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國簽訂了《天津條約》,和英法俄又被迫簽訂《北京條約》。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尤其是沙俄掠奪了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外國侵略勢力伸向中國內地,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85年,法國又發動侵略中國的中法戰爭,清政府又簽訂了《中法新約》,列強取得了在中國修築鐵路的權利。1894年中國又在甲午戰爭中失敗,被迫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賠款達到兩億兩白銀,帝國主義強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然而帝國主義為了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進一步控制中國,1900年八國聯軍又共同反動了侵華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賠款本息超過10億兩白銀,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了。
一系列的侵華戰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因此我們要牢記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
二、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
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有來自社會底層,也有來自清政府內部,有的是有組織的,有的是群眾自發的。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盡管有一些民族敗類,但是清政府和廣大愛國官兵也進行了一些英勇的戰斗,涌現出像林則徐、鄧廷楨、裕謙、海齡、關天培、陳化成等大批愛國將領;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也出現了前仆後繼抗爭的壯烈場面;在中法戰爭中,馮子才無所畏懼,領導取得了鎮南關大捷,劉永福領導黑旗軍威鎮敵膽,愛國海軍在馬尾海戰中表現出了臨危不懼、英勇戰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左寶貴、鄧士昌、林永升、劉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職,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各地民眾自發抗日,都體現出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愛國抗爭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愛國官兵的抗爭外,廣大人民群眾從未放棄斗爭,帝國主義侵略到那裡,就在那裡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的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還出現了大量的反洋教斗爭。
在中國近代史上,還有兩次大規模農民運動給帝國主義主義勢力以沉重打擊。第一次是太平天國運動: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規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運動,在打擊中國封建統治的同時,還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承擔起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給外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國殖民化的企圖。
第二次是義和團運動:在中外矛盾加劇的19世紀末,終於引爆了中國人民的義和團運動,他們打擊的對象是外國勢力,到1900年發展到頂點,成千上萬的義和團團眾以血肉之軀和八國聯軍進行了英勇搏鬥,盡管在中外反動勢力的剿殺下失敗了,但中華民族的不畏強暴、英勇斗爭使帝國主義認識到中華民族的不可政府性。
最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維護國家主權,1919年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波及全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條件。
三、中國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國的特殊時期,中國的根本任務是維護民族獨立和主權完整,促進經濟發展,實現政治進步。在為了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在伴隨中國艱難的近代化歷程中,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運動,又有新生階級代表,既有地方大員,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先進的中國人初步認識到西方的現代化,以林則徐、魏源等人以經世務實的態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承認落後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尋求強國御辱之道,產生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為中國的合法政府,在歷經浩劫後,也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鎮壓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一批務實且有政治經驗的權力重臣,開始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在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前提下,倡導富國強兵運動,創辦軍事、民用工業,籌劃海軍,設立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洋務運動在中央以弈欣為首,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督撫為首,盡管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但是洋務運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加劇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在洋務運動中,還出現了馮桂芬、鄭觀應、王韜等早期的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知識分子,為以後的資產階級維新運動創造了一些條件。甲午戰爭失敗後中華民族出現了嚴重的民族危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
維新派通過辦報刊、建學會、和頑固派論戰,傳播了維新思想,領導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進了人民的覺醒,盡管不足百日,以失敗告終,但在中國人民救國圖強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太平天國運動的後期,洪仁玕提出了《資政新篇》,最早在中國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
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在中國走資產階級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的舞台,經過一系列的武裝起義和革命斗爭,終於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使中國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但是辛亥革命並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1919年中華民族又爆發了愛國的五四運動,以後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革命煥然一新,中國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確方向,終於在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領土、主權完整,並不斷開創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歷史已經證明也永遠昭示,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是勇於探索和進取的人民,中國必將在21世紀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Ⅳ 《中國近代史》讀後感
《中國近代史》讀後感的寫作思路:前一部分寫書籍的大概內容;第二部分寫自己的理解想法;第三部分寫書籍對自己的影響。
正文:
學習了《中國近代史》後,我覺得自己的眼界開闊了。中國近代史使我受益匪淺。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跌宕起伏的一段歷史,我們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記的一段歷史,並且這是一段屈辱史,中國幾千年來的恥辱便凝聚在這一百多年中。
中國雖然經歷了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推翻了長期封建統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國仍然面臨著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面臨著國內封建主義勢力的繼續存在。總結近代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經驗,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學習中國近代史,使我深深體會到今天的辛福生活來之不易,更激發出我強烈的愛國熱情。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到「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當我們站在世紀之交的門檻上,回顧近百年來中國人的奮斗歷史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這一時間相比較。
中國是近代史,是中國人民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
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個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中國反侵略戰爭的失敗從反面教育了中國人民,極大的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奮起。而中國人民的團結和行動的力量,是我們打不垮的砝碼。人民的覺醒,是近代史中最偉大的成就。
作為年輕一代,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認清我們在新時期的責任和使命。因為我們的民族正在騰飛,我們更應該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努力不懈,使我們的國家保持飛速的發展。我們要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重任,使祖國走向輝煌。
(5)中國歷史感悟近代史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是蔣廷黻中國近代史研究的經典之作,產生過廣泛的影響。蔣廷黻以冷靜客觀的態度,敘述了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這段時間的中國歷史,對中國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以學術的形式表達了關切,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
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稱蔣廷黻「執中國近代史研究之牛耳。」本版《中國近代史》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馬勇導讀推薦,附錄《琦善與鴉片戰爭》、《最近三百年東北外患史》,專節詳述沙俄近代以來鯨吞中國的歷史。
Ⅵ 中國近代史感言
學習了《中國近代史》的內容後,給了我很多的啟發和感想。
為什麼歷史上曾經非常強盛的中國,到了近代會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直至最後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和文化十分落後,使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極端困苦?為什麼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後,中國會發生翻天覆地
的變化,而迅速屹立在世界之林?為什麼有了黨的領導之後,我們的祖國會日益強大,人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的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國主義的侵華史,是一部反動政府的投降賣國史,但同時也是一部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追求近代化的奮斗史!
鴉片戰爭前的中國,清王朝實行閉關自守政策,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整個社會經濟中占著絕對優勢,清朝封建統治日趨腐朽,無力抵抗外來侵略,為資本主義入侵提供了機會。
從鴉片戰爭開始,西方列強用武力迫使腐敗的清政府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通過《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侵奪中國主權和巨額財富,控制了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財政、文教、國防等大權,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無窮的災難。清政府封建落後,始則盲目自大、閉關自守,到外國資本主義打進來後只經過短暫對抗,當明白外國侵略者並不想推翻大清政權,而是要通商貿易和掠奪財富,便開始屈膝投降,出賣民族利益,把鎮壓人民放在第一位,暴露了其敵視人民的丑惡嘴臉。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相互勾結,共同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中法戰爭期間,中國在取得鎮南關大捷的情況下,清政府竟與法國侵略者簽訂出賣主權的不平等條約。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實行妥協投降路線,壓制人民的反侵略斗爭,致使戰爭全面失敗。八國聯軍侵華,以慈禧為首的清朝權貴逃亡西安。戰爭結束後,慈禧竟然宣布"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充分暴露了其不知羞恥為何物的一副丑惡奴才嘴臉。辛亥革命後,北洋軍閥各自在不同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割據一方,混戰不已,北洋軍閥政府走馬燈似地交替更迭,人民苦不堪言。
可見,腐敗無能、軟弱透頂、閉關自守的政府是近代中國飽受欺凌的根源。
雖然清政府極端愚昧腐朽,但是,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停止過斗爭,從反帝到反封建,廣大人民群眾一直是主力軍。無數次大大小小抗擊外國侵略者英勇悲壯的斗爭,如波瀾壯闊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反對八國聯軍侵略的義和團運動、以救亡圖存為號召的戊戌維新、打倒"洋人朝廷"的辛亥革命、反對賣國獨裁的北洋軍閥的斗爭、要求民主與科學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抗日戰爭、反對北洋軍閥和蔣介石獨裁專制政府的三次國內革命戰爭等等,構成了近代中國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雄偉畫卷。
在外國資本主義侵入中國之初,人民群眾就與反動統治者走著完全相反的道路。當封建統治者軟弱妥協時,人民群眾擔負起了保家衛國、捍衛民族利益的神聖任務。
中國各族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頑強地斗爭,以數千萬先烈的犧牲為代價,挽救了民族的存亡,避免了淪為殖民地的厄運。歷史充分證明,任何困難都難不倒中國人民!中國人民是最偉大的人民!中華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
總結近代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經驗,可以看到,近代史上每一次的農民起義都以失敗告終,說明農民階級不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戊戌變法的失敗說明和平改良的道路不能救中國;直至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封建帝制,但它的勝利果實最後卻被袁世凱所竊奪,中國依然沒有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慘處境。這些失敗昭示,農民階級和中國資產階級雖是近代中國反帝反封建的主力軍,但他們的階級局限性決定了其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辛亥革命後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尤其是"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階級基礎。由於中國工人階級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沉重壓迫和剝削,具有革命的堅定性和徹底性,尤其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誕生後,堅持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領導中國人民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從此中國革命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直到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學習歷史知識尤其是中國近代史知識,既可以"知古鑒今"、"以史為鏡",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又可以全面掌握國情,正確理解並自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各項方針政策,為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
學習和研究近代史,不僅會令每個中國人倍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而且將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激發國人強大的凝聚力,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事業中,無私奉獻自己的全部聰明才智。
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看到,當今世界並不太平,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在肆無忌憚地恃強凌弱,妄圖"西化"、"分化"中國的頑固派仍然存在。因此,我們更要認真學習中國近代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讓中華民族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中國不敗!祖國必勝!
Ⅶ 中國近代史給我們的啟示和感受
落後就要挨打,不能閉關鎖國,要師夷長技以制夷,只有科學才是第一生產力。 謝謝採納!
Ⅷ 學習《中國近代史綱要》後對歷史的感想,不少於800字,要辯證地看,幫忙找個好的文章
高中,我們就進行了中國歷史的學習,在學習近代史之前,我們按照歷史發展首先學習了中國古代史。在這段歷史中,中國無論是文化還是經濟都是輝煌的,並且給其他國家帶去了極大的影響,特別是日本、韓國。但是在中國的近代史中,可以說是中國的屈辱史。它與中國古代史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現在我們進入大學又再次從更深刻的角度審視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敲開了中國的國門,進入了中國近代。在洋槍洋炮的威脅轟炸之下,清政府開始了簽約之路,賠款割地開放通商口岸,不時的西方列強們劃劃這里劃劃那裡,就成了他們的租借,更氣憤的是在中國的土地上劃地還標明「中國人與狗不得進入」。所以,高中時期內心全部是對列強的憤怒,以及對清政府的統治者慈禧和那些附庸的大臣的鄙視,從沒有深刻的反思中國為什麼會被列強瓜分,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而曾經還向中國學習的日本卻在明治維新之後變得強大,也來侵略中國。
我們的歷史包袱太重,國家又太大,所謂「歷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是否走向世界,如何走向世界,始終是困繞近代以來的中國人的大問題。魏源的《海國圖志》,國人自己並不重視,但卻驚醒了我們的東鄰。西學的東漸,中國傳統的飽學之士多抱敵視或懷疑的態度,反而是「苦力王」的國度「太平天國」能夠加以接受。這個問題迄今仍具有現實的意義。因為歷史並不是筆直地走一條路。這期間仍會有許多的反復和曲折。
中國的近代史,是經歷了無數的失敗最終取得的成功。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等事件,中國的有志之士都通過各種努力讓中國變得強大,甚至中國農民也通過太平天國運動穿的自己的思想。經過了這么多的失敗,中國最終找到了自己的發展之路。在這段時期,中國人民飽受煎熬與痛苦,國家同樣也受到嚴重的重創。但是看現在的中國已經是對世界有重大影響的世界大國。這樣的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取得的,而是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
中國曾經輝煌過,但他畢竟衰敗過,雖然現在仍在進步,但是更應該記住這段歷史,猶如警鍾一樣時刻的提醒著我們,這也是我們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意義之一。
Ⅸ 中國近代史的感想
呵呵網上怎麼回沒有的東西呢,我幫你找 下面就是咯。
你可以根據這篇文章改一下就行咯,呵呵`
闡發這四點感想時,程老說:「在近代史上,洪秀全、孫中山等,都是頂天立地的歷史人物。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創立民國,勛炳萬世。但辛亥革命是不徹底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我是從國民黨陣營里過來的人,國民黨當時並沒有統一中國。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近十年改革開放的成就世人有目共睹。這也是社會主義事業健康發展的體現。今天,我們紀念鴉片戰爭150周年的時候,中國人民不但站起來了,而且站穩了。」
「從辛亥革命以來,沒有一個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與人民群眾建立和保持著血肉般的密切聯系。所以,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重任,領導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任,責無旁貸地落到中國共產黨的肩上。」
「在世界上,有的人以為中國是一黨專政,沒有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這是對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歷史缺乏了解。其實,遠在三十年代,民主黨派就與中共風雨同舟,從八年抗戰到建國前夕,中共與民盟、民建、九三學社等許多民主黨派建立起鞏固的合作關系。建國40年來,這種合作關系不斷完善,目前又朝著規范化、制度化方向發展。我是無黨派人士,多年來,我經常就國家大計方針在中共中央領導機關召開的協
程老語重心長地提出,紀念鴉片戰爭150周年,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廣大人民群眾了解這150年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路是怎麼走過來的。在這150年中有多少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譜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這其間,愛國主義精神像火炬、像旗幟,照耀和引導著一代代中國人不屈不撓地英勇奮斗,才使中國從昨日的衰敗走向今日的復興。
一席話,把記者的思緒帶到25年前。1965年,程思遠伴同李宗仁毅然從海外回到祖國懷抱,此事成為程思遠一生思想發展的重要轉機。人們盛贊程先生冒著生命危險協助李宗仁歸國的義舉,程先生被譽為「傑出的愛國志士」。他的義舉連同他的美譽已被載入史冊。今天,由他來談談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問題,是最有發言權、最有說服力的。
記者不禁問道:「程老,目前有種『對祖國也愛也不愛』的說法。持這種思想的人認為,祖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河山壯美,人民勤勞儉朴,這些都很可愛。但現在國家有不少問題和困難,一想到這里,又感到這個國家不太可愛了。您怎麼看?」
程老笑著答道:「這種思想當然不對了,對祖國不能『又愛又不愛』。我們的國家多麼可愛呀!當前,國家總的形勢是好的,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但是,黨和政府採取了不少措施,這些措施已經開始奏效。另外,對這些問題和困難的性質、程度,也要有個清醒地分析。這都是前進過程中出現的,是暫時性的,正在解決或逐步可以解決的。」
「如何對待國家的困難是檢驗一個人愛國主義精神的試金石。諺語說得好,『母親再窮,兒子也不會拋棄她去另找一個。』『鳥兒不會忘記自己的窩,人不應該忘記自己的祖國。』國家在有困難的時候,更需要她的兒女們的忠誠和熱愛。」
程老還主張,一個愛國主義者,應該具有遠大的目光。說到這里,他風趣地講起一樁往事。
在他偕李宗仁先生歸國後的第六天,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見他們時,毛主席曾問他:「你為什麼起名程思遠呢?」他答道:「要想得遠嘛。想得遠,才能看到未來。我和李宗仁先生就是想得遠,才覺得社會主義好,我們就回到祖國。」毛主席點頭稱是,接著又說:「我給你取個字型大小。中國古代有一位散文學家韓愈,字叫『退之』,你名程思遠,字就叫『近之』。之者,共產黨也,靠近共產黨之意。你看如何?」程表示感謝。
窗外春雨霏霏,萬物欣欣向榮。程老祝願海峽兩岸和海內外炎黃子孫繼承鴉片戰爭以來革命先烈的遺志,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竭誠盡力,為國家早日實現四個現代化竭誠盡力。*
Ⅹ 中國近代史讀後感(100字左右)
讀完這本書,我大概了解了: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百餘年時間里,在中國的土地上,經歷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壓迫和反壓迫的歷史事件,它們如實地記載了外國列強和本國封建統治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實地記載了革命和進步力量與反動勢力的殊死較量;如實地記載了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民族民主革命並取得最終勝利的輝煌歷史。
1840年,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以鴉片戰爭為標志進入近代史,這是中華民族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爭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探索史。
這是一部災難深重的屈辱史。
中國近代史是災難深重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屈辱的歷史,中國人民飽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國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這些條約給中國人帶來了野蠻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華戰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因此我們要牢記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勿忘過去,面向未來!用我們的勤勉與奮斗去開創一個全新的未來!
這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
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有來自社會底層,也有來自清政府內部,有的是有組織的,有的是群眾自發的。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盡管有一些民族敗類,但是清政府和廣大愛國官兵也進行了一些英勇的戰斗,涌現出像林則徐、鄧廷楨、裕謙、海齡、關天培、陳化成等大批愛國將領;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也出現了前仆後繼抗爭的壯烈場面;在中法戰爭中,馮子材無所畏懼,領導取得了鎮南關大捷,劉永福領導黑旗軍威鎮敵膽,愛國海軍在馬尾海戰中表現出了臨危不懼、英勇戰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左寶貴、鄧士昌、林永升、劉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職,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各地民眾自發抗日,都體現出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愛國抗爭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愛國官兵的抗爭外,廣大人民群眾從未放棄斗爭,帝國主義侵略到那裡,就在那裡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的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還出現了大量的反洋教斗爭。
在中國近代史上,還有兩次大規模農民運動給帝國主義主義勢力以沉重打擊。第一次是太平天國運動: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規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運動,在打擊中國封建統治的同時,還承擔起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給外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國殖民化的企圖。第二次是義和團運動:1900年爆發的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是一次以農民為主體的人民群眾為捍衛民族獨立而展開的反帝愛國運動。雖然它失敗了,但表現出的中華民族的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使帝國主義認識到中華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最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維護國家主權,1919年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波及全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條件。
這是中國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國的特殊時期,中國的根本任務是維護民族獨立和主權完整,促進經濟發展,實現政治進步。在為了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在伴隨中國艱難的近代化歷程中,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運動,又有新生階級代表,既有地方大員,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先進的中國人初步認識到西方的現代化,以林則徐、魏源等人以經世務實的態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承認落後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尋求強國御辱之道,產生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為中國的合法政府,在歷經浩劫後,也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一批務實且有政治經驗的權力重臣,開始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在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前提下,倡導富國強兵運動,創辦軍事、民用工業,籌劃海軍,設立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盡管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但是洋務運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加劇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甲午戰爭後又興起了「戊戌變法」運動,可最終還是失敗了。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改良主義道路不能救中國。此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的舞台,經過一系列的武裝起義和革命斗爭,終於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使中國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但是辛亥革命並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1919年中華民族又爆發了愛國的五四運動,以後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中國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確方向,終於在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領土、主權完整,並不斷開創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
歷史已經證明也永遠昭示,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是勇於探索和進取的人民,中國必將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勿忘過去,面向未來!我們要繼承並發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使中國永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